历史故事成语【10则】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故事成语()

1.  不胫而走

2.  不拘一格

3.  不堪回首

4.  不可多得

5.  不可救药

6.  不可同日而语

7.  不伦不类

8.  不名一钱

历史故事成语()

【成语】:  不胫而走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解释】: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孔融的好友盛孝章住在江东,虽很有才华,但却不被江东的霸主孙权所赏识。孔融便写信给曹操,向他推荐盛孝章。信中说:如果你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广泛招揽贤才。珠玉没有胫也会来到人们手中,这是因为人们喜爱它。而贤才是有胫的,如果你尊重他们,他们便会来投奔。孔融的建议被曹操所采纳。从此,曹操手下汇集了很多有才干的人。这个成语比喻事情不用张扬,便会迅速传播出去。

【成语】: 不拘一格 

【拼音】: bù jū yī gé

【解释】: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成语故事】: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历史故事成语()

【成语】: 不堪回首 

【拼音】: bù kān huí shǒu

【解释】: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成语故事】:

五代南唐皇帝李煌(世称李后主)沉湎于奢侈享乐。当宋太祖赵匡胤的军队南下包围南唐都城金陵时,李煌还陶醉在歌舞声色中,结果自己也作为俘虏,被押送至开封,受到百般侮辱。一个初春的夜晚,他看到明月当空,哀秋痛苦顿时涌上心头。第二天写了首《虞美人》词,表达了他对故国及宫廷生活的怀念。其中有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不堪回首意为回忆往事,使人痛苦难忍。

【成语】: 不可多得 

【拼音】: bù kě duō dé

【解释】: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历史故事成语()

【成语】: 不可救药 

【拼音】: bù kě jiù yào

【解释】: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

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骄奢淫逸,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当时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冒死劝谏,但厉王根本不听。那些厉王宠信的奸臣们都嘲笑凡伯。凡伯眼看着国势日衰,内心十分焦急,于是写了一首诗警告这帮人。大意如下: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话,忧患没到来时还可防止;假若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燃旺了的火焰,就没法救了。果然,不久以后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冲进王宫,把周厉王赶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周厉王在那儿呆了十四年,直到死去。

不可救药:人或事物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多将(火高)(火高),不可救药。

【成语】:  不可同日而语 

【拼音】: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解释】: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它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历史故事成语()

【成语】: 不伦不类 

【拼音】: bù lún bù lèi

【解释】: 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成语故事】:

“不伦不在”这则成语的“伦”即类。表示不像这一类,也不象那一类,是不三不四,形容不成样子或不正派。

这个成语来源于《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说道:“你只管收了去给环哥玩罢。”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次,薛蟠从江南带来了两大箱东西,送给母亲薛姨妈和妹妹薛宝钗。一箱是绸缎绫罗、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另一箱是笔、墨、纸、砚和各种小工艺品。薛姨妈将箱子里的东西取出,一份一份地打点清楚,叫人送给贾母并王夫人等处。

宝钗回到房中,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妥当,分送给贾府的姊妹们,就是贾环那里,她也没有忘记。林黛玉的比别人不同,而且又加厚一倍。一一打点完毕,叫人送往各处。

赵姨娘见宝钗送了贾环如此东西,心里很喜欢,想道:“怪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她哥哥能带多少东西来?她挨门送,一处也不遗漏,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了。要是那林黛玉,她对我们娘儿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赵姨娘一面想,一面摆弄那些东西。忽然,她又想起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那里去卖个好呢?于是她拿了东西走进王夫人的房中,站在旁边,陪笑说道:“这是宝姑娘才送给环哥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呢,多大方,怎么不叫人敬奉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天夸她、疼她。我也不敢自主就收起来,特地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

王夫人听了,早知道赵姨娘的来意。又见她说的话不像这类,也不像那一类,但又不便不理她,就说:“你只管收了去拿给环哥玩罢。”

赵姨娘来时很高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心中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地走了.

【成语】: 不名一钱 

【拼音】: bù míng yī qián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成语故事】:

“不名一钱”这则成语的“名”是占有,不名一钱表示一个钱也没有,比喻极度贫穷。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着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汉文帝当政的时候,有个名叫邓通的善于划船,被选到宫里当御船的水手。一天夜里,文帝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想升天,却怎么也上不去。就在这时候,有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上了天。他回过头来看推他的人,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第二天,文帝来到建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见到有个御船水手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正是他梦中遇见的人。召来一询问,那人名叫邓通。文帝想,他既然能把自己推上天,必定是个奇才,便非常宠爱他。邓通也老实谨慎,不随便和外人交往。文帝多次赏赐他的钱财,总数上亿之多,还授予他上大夫的官职。

其实,邓通并没有什么才能。他自己处事谨慎,也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谄媚文帝而已。有一次,文帝命一个善于算命的人去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反对文帝说:“邓通这个人将来要贫饿而死。”

汉文帝忧虑地说:“能让邓通富起来的只有我,我怎么会叫他受穷呢?”

于是,文帝下令把蜀郡严道的一座铜山赐给邓通,允许他自已铸钱。从此邓通发了大财,他铸造的铜钱布满天下,人人都知道有“邓氏钱”。

有一天,文帝背上生了个疮,脓血流个不停。邓通觉得孝顺皇帝的机会到了,便天天进宫去,用嘴巴替文帝吮吸脓血。不过,文帝心中还是不高兴。一天他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

邓通恭顺地回答:“应该说没有谁比太子更爱陛下的了。”

一次太子刘启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要他吮脓血。太子见疮口脓血模糊,腥臭难闻,禁不住一阵恶心,但又不敢违抗,只得硬着头皮吮吸,可是脸色很难看。后来他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感到惭愧,也因此而忌恨邓通。

文帝死后,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景帝免去邓通的官职,让他回家闲居。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境外的铸钱。景帝派人调查,结果确有此事,便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邓通顿时变成了穷光蛋,还欠下好几亿钱的债。还是景帝的姐姐长公主记住文帝不让他饿死的遗言,赐给他一些钱财。但是,官吏马上把这些钱财用来抵债,连一根簪子都不让他留下。长公主知道后,就让手下人借给他些衣食和钱。这样,邓通不能占有一个钱,只能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


历史故事成语【10则】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