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河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小编在这里就给大家梳理一下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的知识。
2009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汛期、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流速、水能等方面。影响水文的主要因素:气候。
▲水文特征的要素及描述
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a.流量、水位:径流量大小与流域面积、支流和降水量有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则汇流广,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河流的径流量大;流域面积较小汇流少,流域内降水少,河流的径流量小。 如我国季风区的河流水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大,而且越靠近北方,水位的变化越大;欧洲的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的河流,水量和水位大小的变化则较小。
b.汛期:与雨季长短有关,雨季所在的季节有关。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另还和河流的其它补给方式相关,比如大多数内流河,则汛期出现在温度高时。以北半球为例,如冰川融水补给,汛期在7、8月份;季节性积雪融水汛期则在4、5月份。
c.含沙量: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与降水强度 、植被状况、地形起伏、表层岩性特征有关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降水强度大,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如果是分河段还要考虑水利工程、地势起伏大小等。
d.结冰期: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月均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如果该河流有结冰期,则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则要考虑凌汛。
e.水能蕴藏量:由流域 内的落差 、径流量决定。
f.流速: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如有等高线,则从等高线稀疏去思考。
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大多在冬季有断流现象。
对水文特征的思考方向与特征描述可以参照下表:
即时演练
(2009年福建文综)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答案: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 流程长度、河流流向 ② 流域面积 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④ 河网密度 ⑤源头、注入地、河道弯曲状况等(可不写)。影响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地形。
对水系特征的思考方向与特征描述可参照下表:
注意:如果需要回答河流特征,则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两方面都要回答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的要素及描述
关于水文水系特征的地理题
(2009年重庆文综卷)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②、③、④区域形成绿洲。读图完成11题。
1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D 信息中提到绿洲,应该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该区域河流是以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流量大,越向下游流量越少,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因此径流年际变化小。
(2007年北京文综)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
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材料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近年来,巢湖的水环境日趋恶化,下面是巢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巢湖流域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答案
河流径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主要在夏季,汛期较长;河流流速较慢;无结冰期。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简图(图1)
材料二挠力河两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图2)
(1)描述三江平原沼泽径流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13分)
(2)判断挠力河流域宝清站和菜咀子站的位置关系(上游、下游),并说明依据。(9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地区农业发展主要限制性因素及生态环境问题。(10分)
解析 (1)径流变化特点从径流量与时间(月份)对应关系角度思考。分析原因从河流补给量大小角度思考。(2)判断水文站相对位置,要考虑两者洪峰出现时间早晚和洪峰值大小。一般崦言,相距不远的水文站受湖泊、沼泽调节后的水文站洪峰出现时间滞后、洪峰值较小。
答案
(1)特点:有两次汛期;流量季节变化大(4分)
原因:第一次汛期(春汛)一般出现在4~5月,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径流(3分)。(随后,由于补给减少,径流量不断降低,干旱年份甚至断流。)第二次汛期出现在8~10月份,主要是雨季来临,径流回升(3分)。随后,11月下旬开始封冻,地表径流消失(3分)。
(2)位置关系:宝清站位于菜咀子站的上游。(3分) 判断依据:沼泽具有调洪功能,因大量洪水在河漫滩沼泽中散漫和蓄储,菜咀子站的洪峰流量比宝清站大(3分);且菜咀子站的洪峰时间比宝清站滞后。(3分)
(3)主要限制性因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2分) 生态环境问题:湿地破坏;黑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加剧。(每点2分,答出4点得8分)
(20分)(2008年四川文综卷II,)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稳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裁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文”。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京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泗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垅,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参考答案:(1)汛期,黄河补给以降雨为主,(2分)(此时)降雨的强度大(降雨集中),冲刷(水土流失)强烈,泥沙含量大。(3分)平时,(伏汛以外),降雨较少,(2分)地下水补给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较少。(3分)
(2)凌汛(冰凌洪灾)。(2分)季节:冬初(入冬)与初春(开春);(2分)原因: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较温暖地区向较冷地区流,冬初下游已冻结,上游未冻;(3分)初春上游已解冻但下游尚冻结。(此两种情况下)上游的河水(与冰块)壅塞河道可导致溃堤(形成危害)。(3分)
A文首高考题答案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地理试题有哪些新特点?传递了哪些改革信号?
地理:
紧扣新时代主题,突出核心素养考查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认为,地理考题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促进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凸显。
“今年的地理试题很有意思,以全国Ⅰ卷为例,两个关于河流的主题,既有通过总体情境创设考查考生理性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又有具体到黑龙江乌裕尔河一条河流的情境,来考查考生的高阶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地理特级教师戴申卫认为,今年地理试题总体质量很高,有很强的代入感,既有利于考查考生多方面的核心素养,又有利于推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积极转变。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介绍说,今年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考生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全国Ⅰ卷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还是全国Ⅱ卷文综第43题、全国Ⅲ卷文综第3至5题涉及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都是对考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的考查。
戴申卫坦言,对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并不容易,今年的地理试题恰恰覆盖了这些方面。
“出题的很多背景材料都取材于现实中的动态性、两难性的劣构问题,有效避免了以往基于良构问题而带来的高分低能现象。”戴申卫说。
思想政治:
聚焦立德树人,助力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今年的试题具有时代性、引领性和方向性等突出的学科特征。”看过今年高考文综思想政治试题后,辽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特级教师崔慧娟说。
崔慧娟举例说,全国Ⅱ卷第40题我国杂交水稻的研发推广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全国Ⅲ卷第38题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全国Ⅰ卷第39题宪法修改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国Ⅰ卷第40题就如何发扬小岗村的创新精神提出建议等问题设计,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价值取向。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介绍,今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题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考试内容改革,助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记者注意到,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9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有关“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为材料,要求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引导学生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题工作,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把考试内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统一起来,全面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考不仅是人才选拔的试金石,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崔慧娟说,今年是教育部普通高中2017年版课程标准制定实施后的首次高考,对教与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并将对新高考、新课标和新课程的渐次落地实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
激扬家国情怀,传承时代精神
“如何体现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定位,如何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拓展高考的功能,是人们对2018年高考文综试题的普遍期待。”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正高级历史教师李成顺说,2018年高考文综Ⅰ卷的历史试题,细细品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成顺举例说,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第41题的3段历史材料,通过乡约制度和村民自治把古代、近代、现代中国贯穿起来,通过解答该题,考生既可以了解古代中国对道德教化的重视,也可以理解近现代民主在中国乡村发展的历程。
“考试本身就是教育,考试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李成顺注意到,纵观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没有一道题目是在考查对史实简单的再认再现,而是通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论从史出的能力,“教师教和学生学必须打破教材的束缚,把单纯的学习知识转移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并重上来,注重对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
北京去年成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2017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于2020年实行新高考“3+3模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认为,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与前几年相比风格统一、过渡平稳。
“创新方面主要集中在非选择题第37题。”李晓风说,这道题第1问5选2作答,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表现出了更强的灵活性,为此后历史学科等级性考试提供了探索经验。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认为,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历史学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这位命题专家说,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启迪学生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河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相关文章:
1.高考易错的45个地理知识点
2.地理高中解题知识点
3.高中地理河流知识点总结
4.2017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锦
5.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