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能掀起一股阅读热潮,不仅仅因为其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风格,更在于作者能跳出传统,从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利益角逐和内心思考的分析入手,结合历史资料,从而给历史事件一个合理的解读,给历史人物一个客观的评价。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
我从小喜欢历史,所以,我也比较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籍。我原先是三国迷,《三国志》、《三国演义》我都看过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丰富多彩的阶段。一直听闻《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很好的书,语言幽默,但又不乏鲜艳的笔墨;以小说的笔法来写,但又以历史为基础。所以,在这个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余时间看《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并没有看完,但是我已经感慨万分。
《明朝那些事儿》一共有七本,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余年发生在明朝的事情。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让我对皇帝对大臣们都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我的心一直被震撼着。
说到明朝,我们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人物,应该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艰苦,没有读过书,然而,他从一个卑微的贫民走向成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让我深感佩服。“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样,在经历痛苦和艰难的磨炼之后,方才会成功。朱元璋告诉我们,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隐忍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而这也体现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条: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范,他的勇猛,他的坚强果断,他的信念,都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有的人说朱元璋刚愎自用,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杀人从不手软,心狠手辣,但是,这是他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政权而已,他也无非是想让天下不要那么黑暗。毕竟人无完人,他依旧是一个很成功的皇帝。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俏皮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观察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以汤显祖为主角的“稀泥谢幕”最让我感慨万千。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曾任南京礼部主事,官居六品。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二十岁时,汤显祖就考中了举人。可惜他运气不好,遇见了张居正。之所以说他运气不好,并非张居正讨厌他,恰恰相反,张首辅很欣赏他,还让自己的儿子跟他交朋友。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汤显祖清高,瞧不起张居正,摆了谱,表示拒绝交友。跟张首辅摆谱,张首辅自然也要摆他一谱。结果可想而知,汤显祖会试时落榜了。
三年后,汤显祖再次上京赶考,张首辅依然让自己的儿子跟他交朋友,他再次拒绝。张首辅又摆了他一谱,汤显祖再次“光荣落榜”。又过了三年,汤显祖又一次去赶考,这一次张居正并没有阻拦他(因为张居正此时已经死了),终于成功上榜。可由于朝廷内部争斗,汤显祖没有得到重用,被派到南京当了个礼部主事。
仕途上的曲折和失落,并没有磨灭汤显祖的理想和志向。在南京任礼部主事的日子里,他尽情地将自己的抱负寄托在自己的文上。最终写成了经典戏曲《牡丹亭还魂记》,后人又称《牡丹亭》。纵观他的一生,虽为官不济,却为文不朽。
汤显祖一生坎坷,却不肯低头,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回想到自己,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游泳班学游泳。我的游泳水平不错,但是苦于教练每次叫大家演示自己的游泳技术时,都没叫到我。偶尔叫到我时,该死的下课铃就响起来了。因此,我内心很失落。一天,我回家向母亲倾诉我的烦恼。“妈妈,我的游泳水平还不错,可没有机会展示,这游泳不学算了。”“赵然啊,你要记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无论在哪都能干出成绩。”听了母亲这句话,我恍然大悟,更加刻苦练习游泳。终于,在一次游泳课上,我自告奋勇,把自己的游泳技术展现给大家看。结果,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连教练都夸我有天分呢。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管时间有多久,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自己不断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到达不了的彼岸,实现不了的梦想。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3
明朝,中国历史上最为内敛的帝国,到了书的第五部正是它的中兴之时,神位上的皇帝们:嘉靖皇帝专心修道炼丹,不太管事;隆庆皇帝未登基便是十分郁闷,登基后,老实的他没有真的享受到皇帝的权力,将责任都交给了他的内阁大臣们,小日子没过多久,病死了;十岁大的孩童,万历皇帝登基了,后宫有李太后、司礼监太监冯保(大伴)把持,朝政管理自有内阁首辅为万历的老师张居正代为管理,小皇帝可以做的就是遵规守纪、勤奋学习。明朝的中兴主要归功于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大臣们,权谋家和实干家。
此书的前半部分,讲的便是内争。
徐阶扳倒了不办事只会拍马溜须的严嵩当上了内阁首辅,但他与严嵩的聪明儿子严世蕃的斗争并未结束,二人摸透了刚愎自用的嘉靖皇帝的脾气和个性,皇帝成了他们的斗争工具,徐阶棋高一着将飞扬跋扈的严世蕃彻底地击败(斩立决)。接着出场的是明代第一奇人,海青天,孤僻而偏激的海瑞,古代清官偶像级的典型人物,在“言论自由”的明朝,家中备好棺材的他胆敢骂嘉靖“家家皆净”,被关进大牢,却未被生气的嘉靖皇帝处死,因而海青天的名气变得更大。《嘉靖遗诏》使徐阶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把跟随裕王多年的高拱给打压下去,徐阶牢牢地将明穆宗握在手中,言官不断的弹劾又使得屁股未热的内阁大臣高拱主动提出辞职,此时工于心计、城府深不可测的六十六岁徐阶选择了急流勇退,交出致仕申请,把报国救民的理想交给他心中比他更为优秀的人才张居正去实现。徐阶一心提拔的海瑞却让他退休的生活不得消停,在家的高拱借由太监陈洪的势力,重新回到了内阁,海瑞成了高拱手中最好的利用工具,逼得徐阶无家可归。夺得高位的实干家高拱开始了放手干活,任人为贤:潘季驯明清最伟大的水利学家(束水冲沙法);殷正茂,文官出身的名将,平叛两广叛乱;王崇古,给折腾了两百多年的明蒙边境带来了和平,封贡互市。以天下为己任,一直都很低调的张居正居于幕后,前台唱戏的是司礼监太监冯保,将高拱的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做天子!”改成“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猝不及防的高拱被赶下台。张居正新政得以开始,一切条件都成就他的改革和独裁,一条鞭法,将实物税变成了货币税,复杂问题简单化,地方官员的空子少了,百姓的负担少了,朝廷的收入增加了;考成法,整顿吏治,制定完整的考成制度,并不遗余力地执行。边境安定,国库充裕,明朝走上中兴之路,张居正新政的改革是成功的,但他的独裁,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官员集团在他死后,群起而攻之时,从小听话并生活在张居正巨大阴影下的学生万历皇帝长大了,对张居正由爱到恨,张家被抄,而且是最为惨无人道的抄家。万历皇帝彻底摆脱了他的导师张居正的控制,亲自执政了,却发现事情并非他所认为的那般简单,皇帝受到约束太多,曾经的热血青年突然间变成消极怠工,彻底不上朝,成了历史最懒惰的皇帝。
后半本,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抗倭援朝战争,日本的野心家丰臣秀吉统一了战国时代的日本,举国之力欲攻下朝鲜,进而图谋明朝帝国,朝鲜的战斗力太弱,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向明帝国求援。两次的战争,明朝分别派出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和投入大量白银军费,如“关东铁骑”、“戚家军”、“俞家军”等,两次的领军将领分别是李如松、麻贵,都是当朝的猛将。在兵力少于对手,在明朝文治大于武功的氛围下,军户制下士兵的战斗力比不上内战不断的日本士兵,火枪也比日本落后的情况下,他们战术运用得当,都成功地击退日本侵略者,凯旋归朝。最后这次战争因丰臣秀吉的突然死亡而画上句号。
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张居正,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一个真实的伟人,一心医治已经病入膏肓大明帝国的权臣。
此时还出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生李时珍还有他的《本草纲目》,一心医病救人的医生。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西游记》是当时的禁书,书中的车迟国——皇帝推崇道教的国家,大圣口中的“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都足以让它被当朝政府查禁。
中兴时代,明朝的精彩时代,能臣名人辈出的年代。
中兴过后,各种矛盾冲突的激化将早已腐朽不堪重负而无力再维系下去的明帝国推向最后末路。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4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时间,我又捧起了讲述明史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述的是自幼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慢慢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打败了其它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后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中间又讲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这个“***”,废除了丞相制度。又创造了内阁。当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权力归于君主,可是他错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个内阁都比丞相还会夺权。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佩服的人就是铁铉。他不过是一个书生,可是在面对朱棣的起义下,唯有他没有退缩,他前往了前线,找到了那些伤兵,逃兵,并带领着他们与朱棣展开了抗衡,正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书生,让朱棣吃了不少苦头。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这么普通的书生,就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说明他怀有多大的爱国情怀啊!
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是啊,我想铁铉正是靠着对国家热爱的心和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话,就必须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准确的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虽然如今我们的国家不需要我们去着想,但是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未来着想。就像外国文学家说的那样“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为一旦我们没吃的了,就会饿死。不说保卫国家,就连自己的命都没了,还谈何国家?
或许等我们拥有这个信念之后,我们的人生路会越来越顺畅的!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5
去年寒假,我在朋友那里看见了一本书,我大概地翻了几页,就立刻被其中的人物、事件给吸引住了,几乎忘记了时间。而这本可以让你爱不释手的书就是当年明月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说起这本书,可以讲得太多了,那我就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吧。这本书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结束。写了明朝十七帝共300多年的历史而且还是用白话文来写的,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中的人物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真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佳作啊!下面我就为大家讲一讲吧。
在明朝这个“人物大熔炉”里,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是正统年间的兵部尚书---于谦。相比大家对他并不陌生。知道他有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但我崇拜他的不仅仅是他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还有他爱国的精神。因为他生活的年代是明英宗执政的年代,而这位不幸的皇帝,在执政时由于听信了奸臣的谗言,亲自率兵与来犯的蒙古兵作战,结果不但没有打胜仗,还被蒙古兵给俘虏了。而正在这万分危急,所有大臣都议论着怎样逃亡时。于谦站了出来,新立了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让蒙古人了没有炫耀的资本。然后,他带着当时明朝的王牌部队---“神机营”,去迎战蒙古人。终于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强斗争,打败了蒙古人,夺回了明英宗。虽然最后他因另立了朱祁钰为皇帝,受到了明英宗的惩罚---被明英宗赐死。但他爱国的精神却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
于谦之所以成为给我影响最深的人是因为他的爱国与两袖清风。那下面三个给我影响最深的人就在于他们的成就了。他们是谁呢?他们就是人们一提起明朝就会想到的三个人---“三杨”。
“三杨”指的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要说起他们的功绩那可是在全明朝首屈一指的。其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编辑。看到这三本巨作你是不是有些“望而生畏”呢?其实这才是别人的过人之处,要不然人家怎么能那么有名呢?杨荣以“谋划”见长。他曾经在军心涣散时抓紧时机运用了正确的方法整合了军心,打了胜仗。杨溥则以辅佐君王见长。这三人在不同的领域,却有着同样高的成就。而一个国家有这三个精英怎能不盛?
这本书不但将人物刻画得很好趣味性也相当浓厚。比如在写到一定程度时,在其中还穿插着一些与其内容相似现代因素,这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让文章通俗易懂。
总之这本书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应该读一读,读它既是一种能够精神享受,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哦。
相关文章:
1.《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
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5篇
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范文
4.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400字范文
5.《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