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的用图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一节的教学中,P35图“大陆的漂移”一共包括三幅图,分别展现了2亿年前、6500万年前及现在的海陆分布情况。我让学生在第三幅图(目前的海陆分布)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并据此依次填写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图、2亿年前海陆分布图,提示学生会在填图时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2亿年前地球上仅有的那个大洋是太平洋,太平洋的面积会越来越小的结论。同时他们会好奇地发现亚欧大陆在两亿年前有两部分,这两部分是由于大陆漂移而组成了一整块。此时教师再进一步追问:小的哪一块是现在的哪里?这样不仅与之后的板块运动学说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切入。

在地图上判别方向的三种定位法中,按难易程度排列的话依次是: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我的教学内容也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安排。在学习经纬网定向法时,先让学生熟悉并总结在方格状经纬网上判断方向的办法,然后再展示圆弧形经纬网,最后展示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圆弧形经纬网。这样一来由浅入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关注时事,将时事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联系实际、关注时事是有效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为教学的重心,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者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关键在“导”,即时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向学生传达高效学习的观念,让他们养成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地理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教师和学生生观念转变了,提高课堂效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要充分

地理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难易适中,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同时要尽量多的搜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地理的文献、各种地理现象的视频、和图片,甚至可以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这些资料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除了老师要做好准备之外,还要让学生也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最好能够以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一些在预习中的疑问,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把问题融入课堂。教师还要注意学校的生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掌握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班级目标的导向差异。在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来源不同,感受各有侧重。地理教师在课课前有必要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拿出最佳的授课方案。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是门新学科,入门相对较难,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转变思维方式,他们还不善于动用抽象空间的思维来学习什么经纬网啊等高线啊地形图啊等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心理,打击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在一开始就掌握不好地理基础知识,为他们学习地理造成重大障碍,目前吉林省的地理还不是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不重视地理科的学习,学习时没有动力,也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就不爱积极参与,于是地理课教学,地理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主,一言堂,满堂灌,自己总是充当课堂的主角,这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上去很热闹,但由于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免流于肤浅,因此,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低效。为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比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语言,老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有趣味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久而久之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好调查所教学生的主要兴趣爱好。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方向。教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后,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他们的兴趣点,从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变被动为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稳固而长久的兴趣就会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运用探究学习方式

在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探究程序,自己得出结论,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是自由的、自主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那么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正如在前面提及到的,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比如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开放思维,不囿于书本,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实施探究学习方式创造必要条件。同时,在地理课上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善于对发现的问题或现象提出为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去探索研究。因此,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是将学生引入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研究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给他们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真理,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培养他们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不断深化且探索永无止境的命题,初中地理老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新思想,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去探究问题,让地理学习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初中地理课提高教学效率较为有效的策略。

 八年级的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

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与位置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本区深居内陆,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认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

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7.教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转承:干旱的气候对该区的河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河流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让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区最大的特点,这里河流少、短、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3.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

三.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牧区

1.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贫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读图8.5,找出本区的主要牧区及代表性畜种。

3.读图8.5,找出贺兰山,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4.小结:贺兰山以东,草原草场;以西:高山牧场。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点,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设问承转: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是不是除了发展畜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二)灌溉农业区

1.教师讲述: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西北地区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西北地区那些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呢?

2.读图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区,思考:水源来自哪里?

3.教师归纳: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读图8.8和图8.9,认识西北的四个主要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

5.承转:什么季节冰雪融水最多,当地人民又是怎样利用的?

6.结合P76-77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7.讲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种好方式。

8.承转:虽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读图8.10、图8.11,了解西北特有光热条件和农产品特点。

9.小结: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1.读图8.4,将照片与拍摄地连线。

2.分析造成本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8.12,8.13,观察坎儿井的构造。

2.读图8.13,认识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3.通过坎儿井,了解当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八年级的地理教案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

①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至;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东北平原,

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

2.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西至B北连C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二、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2、北京的交通网络

(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2)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3)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八年级的地理学习方法

首先审材料

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知识点概括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

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十、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