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又名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赤潮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想要了解赤潮的具体危害和判断根据,我们可以看下文。
赤潮的危害
赤潮是由一种名叫腰鞭毛虫的微小藻类造成的。这种植物大量聚集到一起对人类有毒,但对某些以之为食的海洋动物来说可能无毒。这种植物的毒素会在以之为食的动物(比如贝类、鱼虾等)体内逐渐沉积,我们食用了这些动物就会生病。不过不要太担心,这种可能性并不大。那么,红潮是怎么回事?当条件适宜时,这些植物就会在海洋中大肆生长,也就是说,它们繁殖的速度一发而不可收拾!很快,连海水也变红了。涨潮时,海水带来了大量被这种藻类毒死的动物的尸体,海滩就会变得一片狼藉。臭气熏天!
赤潮的判断依据
目前,常用的赤潮判断依据可分为两类。
表观判据
表观判据,最明显的是水体变色,此外还有随之而来的鱼、虾、贝类的死亡水体发臭并带有粘性等;
生物学判据
生物学判据,受研究水平所限,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一般采用日本学者安达六朗根据日本各地发生的140余起赤潮调查结果统计而于1973年提出的“不同生物体长的赤潮生物密度”法作为赤潮的生物学判据。
赤潮的防治监测
赤潮是袭扰许多沿海国家的一种新的海洋灾害,已引起沿海国家的高度重视,有的国家已严格控制污水和污染物的入海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从现有条件看,一旦大面积赤潮出现后,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对于一些局部小范围防治赤潮的方法,虽实验过多种,但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利用化学药物(硫酸铜)杀灭赤潮生物,但效果欠佳,费用昂贵,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不太好;有的采用网具捕捞赤潮生物,或采用隔离手段把养殖区保护起来;有的正在实验以虫治虫的办法,繁殖棱足类及二枚贝来捕食赤潮生物等等。这些方法均在实验中,还未取得较大的突破,从发展趋势看,生物控制法,即分离出对赤潮藻类合适的控制生物,以调节海水中的富营养化环境将是较好的选择。日本科学家发现人工养殖的铜藻藻体、江篱藻体等海藻在茂盛期,可以大量吸收海水中的氮和磷,如果在易发生赤潮的富营养化海域,大量养殖这些藻类,并在生长最旺盛时及时采收,能较好的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的程度。
此外利用动力或机械方法搅动底质,促进海底有机污染物分解,恢复底栖生物生存环境,提高海区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比较好又实用的方法。利用粘土矿物对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和粘土矿物中铝离子对赤潮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来消除赤潮,也取得了好进展,并有可能成为一项较实用的防治赤潮的途径,因为利用粘土治理赤潮具有很多优点,目前已证实的有:对生物和环境无害,有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净化作用;粘土资源丰富,且是底栖生物和鱼贝类幼仔的饵料,操作简便易行,可以大范围使用。当然,开展赤潮有关形成机理和预测、防治应用技术的研究,是标本兼治的良策。目前,赤潮对生物资源的影响已成为联合国有关组织所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已召开多次国际性赤潮问题研讨会,制订出长期研究计划,重点是赤潮发生机制、赤潮的监测和预报,以及治理赤潮的方法等。
目前,在防范赤潮工作方面,有些国家正在建立赤潮防治和监测监视系统,对有迹象出现赤潮的海区,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赤潮环境因素的消长动向,为预报赤潮的发生提供信息;对已发生赤潮的海区则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切实控制沿海废水废物的入海量,特别要控制氮、磷和其他有机物的排放量,避免海区的富营养化,是防范赤潮发生的一项根本措施,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此外,随着沿海养殖业的兴起,避免养殖废水污染海区,很多养殖场已建立小型蓄水站,以淡化水体的营养,在赤潮发生时可以调剂用水,与此同时,改进养殖饵料种类,用半生态系养殖方法逐步替代投饵喂养方式,以期自然增殖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赤潮的危害及防治监测_自然地理常识科普相关文章:
1.常识科普知识大全
2.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