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热门32篇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通用32篇)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

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阵地,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需要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呢?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同时,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这样设计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王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0元钱交给他们做工费。结果王师傅加工了6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个零件,这样把0元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种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了,自然会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思维脉络。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清理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从已有的经验开始,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的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知识上的障碍。有如:解答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思维的流畅性。作为数学教师中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发生点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时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现象,这是思维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如:甲乙两人共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是乙加工的五分之二。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九分之七。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思考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五分之二和九分之七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五分之二”,这就说明甲、乙计划加工的零件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的九分之七。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展思维的培养。这样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之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综合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解决的问题。小学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实施素质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

我想对自己说:成绩与理想

首先,考前准备不充分是原因之一,在月考的前几个晚上,我也很努力的复习着,但学习的效率似乎并不是很高,总是时间过了一大半,复习到的知识点却很少,并且掌握的不太牢固,不能灵活的举一反三,造成了复习的总知识面不广,重点难点理解的不够透彻。

其次,课堂上的知识点总是停留在老师所讲的知识范围内,不能扩展开来,加以探究,上课虽然认真听了,但对老师讲的重难点内容和试题总是持一种“半懂半不懂”的思想,所以自己做类似题目的时候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这也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总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正确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很单一,考试时总是粗心大意,丢了不少分,自己明明可以达到的目标,考出来却差了一大截,当然,反思归反思,说出来了就要做到,行动才是言语的最好表现形式。

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帮助更快更高效提高学习成绩:

第一,在课堂上,保证认真听讲的前提下,多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要总闷在心里,还有就是在讨论问题方面,多听取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更客观全面的解决问题,第一轮总复习已经全面展开,这是中考冲刺的第一步,我的弱项是理科,在这方面我要多下点功夫,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书本上的知识过一道很重要,老师们也时刻强调着,我在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今后一定要改善,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全面复习,不丢三落四,加强基础练习,提高探究能力,向全能发展。

第二,在家里,放学回家后坚决抵制电视,多看书写作业,晚上复习时不浪费一分一秒,坚持完成每天该做的任务,各科课本都要提前去复习一遍,要比老师“快一步”,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合理分配时间,做好时刻应届毕业会考的准备。

努力努力再努力,相信,有汗水就会有回报,有总结就会有进步,中考,我准备好了!理想的成绩奠定梦想,成绩的理想奠定未来!!!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3

对话: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文章中即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老班长在牺牲前同小梁的一段感人对话,表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的优秀品质。

8.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示例]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

(2)联想: 动词。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 [示例]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她觉得翠儿是一个最可爱最可怜的人。同时她又联想到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巴金 《真话集<小街>》:“我不是在这里评论影片,我只想谈谈自己看过《小街》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影片给我引起的一些联想。” 联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联想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很好。

a. 相似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

b 接近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c 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联想,从而引发出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D 因果联想:因果律指对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湿,会想到可能是夜间下过了雨。

10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11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3、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14、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15、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6、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7、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8、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19、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0、其他:

21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c、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2描写方法: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鲁迅在《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23

(1) 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两种。

(2)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猫写 24 缩写、扩写、续写、改写 (1) 扩写:

扩写就是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篇幅较短的文章加以充实、扩展,使它的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具体,成为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

扩写要着重扩充那些与表达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主要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事实说话,用形象表达。扩写要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思想更加鲜明深刻,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扩写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忠于原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人称、主题,主要情节与原文保持一致,增写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原文的主题,突出重点,合情合理。不能随意发挥,任意改变体裁、人称。第二,要进行合理想象,增加从原文扩展的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也可以增加一些议论、抒情。第三,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尽量保持原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四,扩写的语言要求简练、明确。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4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法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序

空间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5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 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 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听这节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之所以这么 说,是因为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 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这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 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 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 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 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 —— 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 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 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 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 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 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 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 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 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 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 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最后,由衷地感谢这次研修以及为我们讲课的这些优秀教师,为我们奉上这样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优质课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带给 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打磨和历练,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种拥有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幸 福。就让我们像这些优秀教师一样,继续执着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让幸福在付出中升华!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6

作为王村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的一员,我很荣幸就李老师执教的《尊严》这一节课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做观课报告。我观课的角度在与“教”,在于李老师在她一节课的教学中是否落实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生本高效。

要实现生本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打破现有的教学常规模式,首先就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李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课前李老师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李老师对预习卡进行了如下设计: 1、这篇课文我读了几遍,达到了什么要求;2我学会的生字;3、我积累和理解的词语;4、课文主要内容; 5、在预习过程中我搜集到这些资料;6、我困惑的问题。上课之前,学生都根据自主预习卡的引导,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从识字写字,到朗读概括,质疑问难。每个学生来上这堂课都是有准备的。先学后教为高效课堂做好了充分的保障。

李老师课堂教学第二步:检查预习、巩固预习。这一步李老师重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李老师基于学生预习卡上生字出错的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写好“瘦”和“善”。在对课文内容的检查这一环节中,李老师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建议: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学生再进行二次概括,对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做到有效训练。)

李老师课堂教学第三步:构建话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这一步李老师紧扣学生预习中困惑的问题,迅速梳理归纳,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话题“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当中感受到年轻人的尊严?”。话题是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生成的,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这一环节中,李老师指导学生自己默读,边读边思考、标画、写感受;又让学生在小组之内合作探究;然后再指名全班交流。在这里李老师既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又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李老师课堂教学第四步:点拨提升,学习表达方法,升华情感。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李老师用时最长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看出是李老师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李老师抓住了文本的精要之处——也就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了提升——即不仅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表达内心,在阅读和习作中还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动作、神态把人物形象写具体。李老师在学生的交流中利用换掉关键词句比较体会,角色体验,朗读感悟等教学策略,让学生体会“目光顿时灰暗了”这一典型的神态和“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一典型的动作,对表现年轻人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品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这样写,年轻人拥有尊严的人物形象才更鲜明更具体。李老师课堂上的着力点真的是少而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展现了课堂的高效性。李老师实现了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把语文课上的更有语文味。

李老师课堂教学第五步:拓展学法,读写结合。如果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过程,那么,写作则是提高并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的过程。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我们看到李老师并没有停留在教给学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而是接着进行片段练习,让学生给文章“补白”——演一演、想一想、并写一写杰克逊大叔又会有哪些典型的神态和动作。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李老师的高明之处还在与,给文章“补白”之后反问学生:为什么作者只写了年轻人的典型神态和典型动作,却没有写杰克逊大叔的呢?为什么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没有对两个人平均用力呢?(学生说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年轻人哈默,而不是杰克逊)李老师顺势总结:在同一篇文章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建议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关注文章的主要人物。这一步拓展和提升堪称精妙!语文即是训练语言的学科,学生通过学语文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也才更具语文味。

李老师课堂教学第六步:推荐阅读,迁移延伸。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所学的内容应该更宽泛,教学的开度应更大,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真正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理念。因此,迁移阅读能力,拓展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是生本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从课前交流“超级模仿秀”;到课堂上构建话题、朗读感悟、抓点提升;到最后的拓展阅读。李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环环紧扣又层层递升。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交相辉映,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得以充分落实,实现了生本高效。衷心祝愿,在这些年轻老师的带动下,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7

一、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利用平台认真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评,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天天趴在电脑前看视频、读文本、写作业、发评论,感受颇深,收获很多。专家们的讲评以及优秀课例,使我从理论的高度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研修过程中,我曾向自己提出诸多问题: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是什么?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弊端有哪些?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在哪里?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呢?等等……。

二、这次远程研修使我进一步明白了《新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和人文思想,特别是把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真正实现通过初中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改变被动和枯燥的“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其思考、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三、多媒体走入语文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了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课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每位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正因为多媒体技术有很多优点,它才得以迅速地发展,被大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现在教师们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蔚然成风。一些教师们更是“众体皆罢,独尊多媒体”,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以用多媒体时髦而自得。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多媒体也有它的缺点,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这点。

六、通过研修,我觉得还应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成功意识的培养。成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通过这次初中语文远程研修,我收获很大。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8

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分类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如《怀疑与学问》。

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结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析,后用三个实例三个方面证明论点,最后提出号召。

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纪念白求恩》

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如《想和做》。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如《谈骨气》。

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如《哨子》

总-分-总如《谈骨气》

方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如《理想的阶梯》中列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等例。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引用了达尔文、黑格尔、戴维、歌德等名人的话。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用“打扫卫生”、“洗脸”来比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如《理想的阶梯》中用“没有理想的人”“不爱惜时间”与“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加以对比论证。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9

学习是自己的事,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中,必定会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每一次的考试,都是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我们都要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成长。反思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这些缺点。期中考试过了,我也该进行反思了。

这次的考试,班里以及年级的人,都有很多掉了下来。可是,为什么有一些人一直保持着自己优秀的成绩,而不落下来,原因有很多:一是稳,只有稳住心态,办事才不会失败,在考试以前,我们都太浮躁了,老师的言行根本就是耳旁风;二是细,细致观察事物,看清他的思路,不管是易错的还是不易错的都要细致做,细会使我们成功;三是练,在我们玩的时间,优秀的学生都在学习,不停地练题目,达到了题型一看就知道的那种境界。做到这些,再加上上课认真学习,上课从不走神,那当让就不会落下来。

我这次考试,考得并不好,既没有达到老师的期望,也没有搞定我的目标。我总是抱有侥幸的心理,总是以为考试前复习复习就行了,上课认真听听就行了的这种心理,以至于我考试的失利。段老师说的很对:“考试是为了错题,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获得好成绩,从来不改错,哪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每一次考试都会在那丢分。

如果说学习是鱼,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算现在学习再好,将来也会掉下去。

好的方法才是硬道理。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0

一堂课的好坏,既要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能力,更要看学生在这节课上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根据陈毅老师这堂课上的学生活动情况我作以下简单分析。

(一)结论

1、部分学生缺少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力求全体学生参加,这堂课上的情况是大部分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发言机会较多,能多次回答问题,多次操练;仍有一部分学生缺少参与机会。

2、学生活动的形式还不够多

课堂活动中绝大多数活动是个人和一对一的形式,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比较少,全体学生是否能在语言环境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得不够明显。

(二)建议

1、增加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如:一个学生在朗读完后,是否不要简单的方式决定谁读的好,在评价学生朗读时最好能让孩子们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同学的朗读,欣赏他什么?这样同学间不仅学会了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去赞扬鼓励别人,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更加对学习充满了乐趣。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做到更准确,更恰当,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在经典诵读之后可以加入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师:说的真棒!书上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把你们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组内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荷花呢?

指导回答因为作者仔细观察,并发挥了想象。

师: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表达的?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先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用的特别好!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课件出示第二段)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说,有的和旁边的同学议论)

2、增加奖励方式

“综合奖励” :1、直接奖励个人贴纸。2、分组奖励星星、苹果、小花等,下课时候结算,多的一组为赢。3、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

“分层奖励”法: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智力、能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基础和家庭教育方式等也不尽相同,导致了他们发展速度的参差不齐,个体间的差异很大。“分层奖励”就是针对学生这种个体间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之上提高竞争意识,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突破,以达到对目标的实现。让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课堂观察之课堂评价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听到“给他掌声”、“棒棒棒,你真棒!”、“你读得很好”、“你读得真有感情”,这种带有单一性、单向性、模糊性特点的课堂评价语言。久而久之,学生听后毫无感觉,评价亦失去原本应有的激励效用。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评价,而精彩的评价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源于教学情景的创设,源于教学细节的捕捉,源于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关注情感,激发兴趣

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好评价的时机,给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及赞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上课伊始,陈老师请同学诵读荷花的对联,并分别给予了“既清楚,又有感情”“真流利”、等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整堂课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具体明确,切中主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切中要害,不能含糊其词。当学生说出“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李老师提问怎样长才是“冒”,学生回答“钻,”为什么不用其他的词来代替呢?老师总结评价说“荷花要长得快!”评价语言切中主题,具体明确。

三、承上启下,引导探究

一句好的评价语,应该是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能进一步打开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由荷花的美的教学引入对荷叶的美的教学;“闻着扑鼻的香味,看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欣赏着美不胜收的画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 李老师一边小结评价一边将学生带入到下文。这些评价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课文的欲望。

建议:

老师评价语,评价有些笼统,没有针对性,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老师的评语更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当学生说不清楚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评价语试试“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但是嘴里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虽着墨不多,却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就让我们精心地设计好这“三言两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切实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1

今天,我听了某老师执教的《 》一课,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1、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1、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2、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四、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 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3、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建立信心。如: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多表现,然后多表扬他们。 4、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5、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2

本次学习了郑国民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宝历二年(826年)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词句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白话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4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总结:所以说做什么题目都要讲究方法的,以上题目不要循序渐进的做题,先找容易做的。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5

今天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堂观摩课 ,感触颇多。 这节课中,教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合理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课堂结构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完整流畅。课堂教学采用了信息技术直观高效。教学语音富有激励性,生动准确。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2、智慧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使用多媒体,以大量的图片和地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4、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经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有理有序、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做、自己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7、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梳理和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8、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条理生动、富有激励性。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气候特点分析不到位,感觉比较模糊,表达也不够清晰。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书,有失课堂重点的突出。

4、教学方法单一,还可以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5、学生独立学习、发言不足,有待改善。

6、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努力方向

学习了这堂观摩课,收获颇多,同时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善:

1、应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2、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设计更加完美。

4、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6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3.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4.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7.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9.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0.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11. 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12.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3.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4.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15.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7

从8月3日至8月23日,在x省师范大学教科院进行了20天的省中学骨干教师培训,通过教科院的博士,教授的讲课,我深有体会:

一.知道并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创新与策略

1.注重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提高.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础。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础。

2.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

3.注重学生创新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4.强调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在享受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充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锤炼,如对真理、正义、诚信、责任感的追求。

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了解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8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时代的飞速前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首先要肩负重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我国教育部决定开展国培计划,为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提供了学习方便。

做为农村中学到一名老师,有幸同我校所有语文老师参加国培行动,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网络学习的优越条件,提供免费的网络资源,这种高效网络培训模式,无异于给传统培训模式增添了新的亮点,为教师专业成长开创了新的基地,特别是让我们教师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便。因此,在培训期间,每天的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将近两个月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回味两个月的培训,感触甚深。

(一)国培教育,给我们教师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__大代表明确提出,而作为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时代先锋,知识的富翁。因此,国培行动给我们搭建了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本次培训,安徽电大为此次网上学习提供网络平台,并聘请资深的网络

教育家、教育技术专家给我们传授新知识,新理念,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等课程,使我们对语文教学相关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教育专家的讲座和优秀教师教学过程的实录,使我大开眼界,给我指引了学科教学的新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在每个讨论帖中,汇集了同仁们的精美反思和独到的见解,对我的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国培教育,给我们教师创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

以往的教师交流方式局限于集中校本研训听评课活动范围内,而国培行动,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打破了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城乡地域的羁绊,它能使我们每个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网络平台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自由发表个性主张和建议,交流方式实现了“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化交流,在愉悦宽松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心灵的默契,每位老师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进步。

(三)国培教育,给教师开辟了自我反思的驿站。

国培教育,以开放自由的特点,为我们教师打开一扇收纳外来新鲜空气的窗户,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精华,欣赏广大同仁们精美的帖子和反思,还有对教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刻体会到山

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义,同时也使我产生强烈的震撼,使我深刻意识到反思不再是应付学校常规检查而所做,而要真正反思每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再使反思成为一种形式,而要使它成为一种真正习惯,一种动力。

总之,这次国培行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了这么难得的合理的自由学习机会,我决心把培训中所学的业务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努力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19

今天我有幸在线聆听了郑国民教授专家的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版》主要内容和变化,通过专家的解读,让对新旧课标的异同有了初步的了解。

郑教授用一个半小时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版)》主要变化、课程性质及理念、核心素养和价值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业质量。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从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实践主线,强调情境主题统整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清晰的`认识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改变。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认识到国家对文化自信的要求,能够感受到时代发展中祖国的强大。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对语文教师跨学科整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标对整本书的阅读也提出要求,如何让学生阅读量增加是我们教学时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今后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课标、学习课标关、研究课标,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围绕语文课程三大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基础和重点,抓好落实。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以三大文化为主题安排教学活动,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四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保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4、加强学习,强化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把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总之,今后我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指导自己更好的投入工作。关注课标,就是关注教育的未来。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0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理解词义

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课文主题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1

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指所指定的词语在该句子中对所表达的对象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需要学生对该词语,对整个句子作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语言来表达。

答题方法

(1)思路:从词语对所表达对象表现出的情状、实际情况去判断。并组织合理的语言答题。

(2)语言:注意区分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是说明文,应该用“准确地说明了……”;如果是议论文,应该用“有力地论证了……”。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好不要把记叙文的词语表达作用说成是“说明了”什么。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最后一课》

同学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语文知识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

最后一课 小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 赚zhuàn钱 哽gěng住 祈qí祷dǎo 气氛fēn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P47 注释① 都德,法国作家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

3.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

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

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 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

6.主题:爱国主义

以上对语文最后一课课文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黄河颂》

关于语文课本中《黄河颂》的内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

《黄河颂》 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魂/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P.43 注释 ①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1.修辞:呼告(啊,朋友!)、反复(啊!黄河!)、比喻(摇篮、巨人、臂膀)

2.“望”字统领全诗

通过上面对《黄河颂》课时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此课时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

《伤仲永》课时知识点

关于《伤仲永》课时的知识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知识。

《伤仲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对《伤仲永》课时的内容知识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诗两首》课时知识点

下面是对《诗两首》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j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上面对语文《诗两首》课时的内容知识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 ,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时知识点

下面是对《爸爸的花儿落了》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

P.43注释 ① 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中国台湾作家

1.线索 ——(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2.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3.伏笔:爸爸病情的恶化(第11、32、54、55段)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通过上面对《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时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2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教材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根据省教育厅要求,7月24日至25日,在高安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来自全市近100名语文教师代表汇聚高安中学瑞阳校区大会议厅,参加为期2天的初中语文学科教材培训。

7月24日上午8时30分代表们陆续到会报到签名,9点开始举行了开班仪式,负责本次培训的教研室刘卫星老师主持开班仪式,教育局副局长余丹峰致开班辞。强调此次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并就培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参训教师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积极参加培训班组织的各项研讨、交流活动。

开班仪式后,首先是观看了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同志在国家级教材培训上的讲话视频。朱副部长指出,全体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统编义务教育教材的重要意义,它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搞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观的战略选择,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二是要准确理解、把握统编义务教育教材的思想理念和内容,要突出德育为本、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理念,内容上,要重点明确“四种教育”,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三是要扎实抓好统编义务教育教材的使用,做到高度重视,强化培训,落实保障措施,加大舆论引导。

7月24日下午2时30分开始,祥符中学的杨辉老师做了《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思路与体例介绍》的专题报告。杨老师从部编教材背景、教材编写思路、教材体例结构、各篇章重点问题等角度剖析新版语文教材,讲解生动活泼,演示图文并茂,为参训老师深入理解新版部编教材很好的打开了一扇窗户。

7月25日上午8时30分开始,高安二中张会敏老师做了《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解析》的专题讲座。张老师结合使用人教社统编教材的情况及生动鲜活的事例,重点阐述语文教学要提升教学立意,以德“育人”,并指出加强语文素养浸润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7月25日下午2时30分开始,高安中学瑞阳校区陈素娟老师做了《统编七年级语文教学指导与施教建议》专题讲座。陈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调查研究的结果、自己平时上课的点点滴滴和曾经参与命题活动的经验,以循循善诱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为参训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最后,教研室刘卫星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高度肯定了这次培训组织得力、安排紧凑、讲课精彩、学习认真、非常成功!并再一次强调了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广大参训老师回去后将中央关于加强教材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历史学科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并提出殷切希望:相信高安语文教学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定会创造出真正的“高安语文教育品牌”! 最后刘老师宣布培训班圆满结束。

总之,通过培训,将有助于带动学校的教育科研,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工作,是提升专业成长的好机会。通过培训,广大语文教师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部编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参训教师感到获益匪浅,纷纷表示,要尽快将培训收获转化为教学实践,用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高安的语文教育一定会实现刘老师提出的创造出 “高安语文教育品牌”的目的!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3

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到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另外,各学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4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在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也常常把《语文课程标准》拿出来翻看对照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虽然平时常看《语文课程标准》,但总觉得自己了解的内容浅之又浅,只能看到表面的内容,并不能触及到深层次的内涵。

十年发布一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__年版)》终于在20__年4月发行了。这一次新课标发布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载进行浏览阅读,如获至宝。但是读后却有些迷茫,这次的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确实有些大,有些内容更是感觉理解不透彻。幸好,在4月30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了一场公益直播,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国民主讲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

在讲座中,郑教授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新增加的内容,讲解了课程的有关知识,并对命题、质量检测、教师培训等内容都给出了建议,让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再也不只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与系统性。比如郑教授所说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指向变化,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转为重视学生的应然状态也就是学习成果,这个崭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好好揣摩才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

郑教授的讲座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让我意犹未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__年版)》我还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为我所用,用于学生。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5

通过这次国家计划培训,我有机会聆听各位专家教诲,有机会和一流老师交流,有机会集中精力系统的学习和反思我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初中语文几位教育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课堂问题诊断及全新学法指导,感觉思路清晰,明确教学目标,给自己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收获颇丰。

一、教学理论获得了提升。

对语文课的性质、要求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1、语文课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颇。于漪老师告诉我们语文科其实是发挥它的工具性来实现它的人文性,二者缺一不可。

2、语文课应该重视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表达。

二、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

1、语文教师要研究好教材,吃透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个连自己都没有个性化解读能力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有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学生呢?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解读是份内之事,是必修的基本功,但一段时间来有些教师忽视了、缺失了,课是上得热热闹闹,可就是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没有显现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和多姿多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教师远离了文本,在文本的边缘上踯躅?

唯有读懂、“吃透”教材,后续所做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寻找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启发思想的`方法才会发生效益。从内部上讲,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自己一种生活的方式和习惯。唯有如此,才能锤炼出内功,“吃透”教材,才会引来源头活水。

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我以为,目前至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应传授相关的汉语知识、文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的,应当为学生语文学养的大厦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回到二十年前生硬灌输、机械训练的知识教学状态,因为今天知识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不同了,教学行为自然要随之改变。

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到了你们,而是遇到你们才是我最好的时光。”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6

20x年10月10日到12月4日,我参加了初中语文教师脱岗培训班的学习。这次单纯的学生生活是一次愉快的难忘的人生经历。这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总的来说,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观摩课、评课等活动,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可以说,本次培训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回首培训学习的全过程,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阶梯。这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坚持可持续性自我发展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让我撞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进步就得淘汰,要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寻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学习是唯一的路!在培训班上,各位学员思维活跃,团结互助,开放而又严肃,竞争而又宽容,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回到学校后,我决定改掉以往形成的惰性,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

其次,这样的培训也给我带来了一种机遇。要知道,不是每一朵花都能迎风怒放,不是每一块金子都有机会闪光。我是幸运的,这次培训活动,不但使我发掘出了自己的一点价值和长处,也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并使我认识了很多同行,为我今后在教学上的拼撞打下了基础。 这样的培训当然更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培训班上的老师和学员都是“x”光视线,在他们的解剖下,每一个坦然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都能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得如此之多的良师益友,该是一种幸福的事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有很大的空间去上下左右而求索了。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教学主导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这次培训的专家让我认知道,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给我们指点经验的学长告诉我们,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案和课堂,这样进步会很快。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做到了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尽力完成作业;服从学院安排,我度过了忙碌而又充实的两个月。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脱岗培训带给人的不会是荣誉,而是无尽的责任,悬语文教育之重任于肩,那该是何等沉重。我会铭记这段简短而充实的培训的日子,我自信,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7

语文总体来讲考得很差,很不理想。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平时上课光顾着记笔记了,并没有完全参入到课堂里,所以学起来不仅吃力、还没有什么效果。今后上课多举手回答问题,顺着老师问题的思路走,笔记可以下课补记,只要这一课听明白了,也就掌握了。

第二就是巩固练习不够,平时学完之后,做完练习,这一课就算过去了。之后并没有进行温习什么的。只是快考试的时候再看一看。上面许多的重点也都忘记了。以后多温习温习,学完后把重点、主题思想再看一遍。深刻的记在脑中。

第三就是复习时没有抓住重点。每次考试时复习都是大致的看一看主题思想,并没有把某些句子、词语之类的理解赏析透彻。连每课的作者简介也一定要记住。这次考试就是作者没写出来。再考试复习时一定要抓住讲学稿上的重点进行复习,再对照着点击的错题温习一遍,效果就会好得多。

课没有积极参与课堂,对于每一个问题没有仔细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跃,掌握的知识不具体、不全面,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所需时间很长,导致作文时间不充裕。做的练习很少,做题的经验较少。

再者,便是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过少,导致写作文没有素材,词汇的积累也很少,语言没有逻辑性,文章显得十分杂乱,苍白无力。对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对许多文章包括诗词都不能理解,导致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阅读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后,则是我最大的弱点:粗心。总是“大意失荆州”,做题马马虎虎,没有审清题意便盲目做题,不知是语文,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做完试卷后没有仔细检查,导致犯了许多不该错的失误,正确率较低。以后做题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不去在意,学习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应该来讲这次的卷子并没有太多的难题,只是做题目时太马虎,太虚心,而且基本上都是半错,也就是问题没有回答完整,总是差那一点,所以以后回答问题要完整,看题要仔细。

通过了对本次语文考试的总结,我了解了更多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了,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8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安继芳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崔云宏老师幽默的语言,郭海瑞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郭海瑞老师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安继芳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崔云红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安老师所执教的《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安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安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安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29

近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__年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颁布了,在与20__年版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读后,深感“新课标”的高屋建瓴,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新课标最“新”的地方,就是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也就意味着“核心素养”的时代,真真正正的到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无疑是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路径上了一剂强心针。在之后的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真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贴合真实生活情境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生活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关的真实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诱发孩子们产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审美、文化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也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和专业支撑。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转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30

写作背景

作者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从《鲁迅日记》中可以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11月修葺完毕,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老家,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大约住了二十来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达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约29天。《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来。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字词解释

1.既然:这里是已然的意思。

2.阴晦(huì):阴沉昏暗。

3.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4.影像:这里是印象的意思。

5.心绪:心情。

6.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7.谋食:谋生。

8.寓所:寄居的房子。

9.猹:作者1929年5月4日给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 ”

主要内容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表达思想: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主题思想

《故乡》的主题思想是:这篇小说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31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顺序

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方法

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人物描写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初中语文月考总结报告 篇32

20xx年7月14日至7月30日,乐东县中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70多人从椰风海韵的海南飞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赴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完成了一轮培训。虽然成都的天气很潮湿,虽然暑期的休息被打破,但老师们每天却很快乐而又充实。

本次培训班级管理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在出勤上严格遵守请假制度,并及时公布出勤情况,做到班级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使我们的培训工作在各方面都日趋完美,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语文班应出勤47人,实出勤47人,每位参训教师完成2篇学习感悟,语文班编辑出版了一期图文并茂的墙报。在县研训学校和各位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在半个月的培训中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培训结束的时候都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培训形式都很适合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收获颇丰。

一、在专家指导下提高自我

“问渠哪得清如来,为有源头活水来”。“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们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们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们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培训期间,聆听了成都市石室中学张冬梅老师对作文教学的独到见解。张老师从自己的写作经历和情怀谈起,从“山雨文学”谈起,讲述了非常先进、独到的观点。让我懂得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如何鼓励学生说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如何创新作文构思,如何创新语言表达,如何做好作文讲评课,习作的设计与处理等等。她给我们展示的《用爱和智慧引导特别孩子的成长》《当花儿早开时》两篇论文,散文《青葱岁月,渐行渐远》,给我启迪和震撼,使我懂得了榜样的重要意义。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引领学生。特别是《当花儿早开时》,它揭示的是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张老师没有粗暴的去干涉学生,而是用爱心慢慢地去引导孩子,理解孩子,体现了教育无痕的理念。她用极富感染力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再配深情的讲述,把我们带进了她的班级,她的课堂,她的问题学生,他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她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老师们个个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她的讲座,让我们如沐春风,驱散了职业带给我们的一些倦怠,我们听得很真诚,很投入,很尽情,很自然……

二、在学习中提升自我

各位知名教授、专家、特级教师的讲座,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心灵洗礼,重新诠释了自我,从中找到了差距:虽爱学生但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虽懂教育规律但重理论轻实践;虽能研究但没有成为自觉行为;虽有底气但还远远不够……

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总结与积累,才能逐步的提升自己。半个月的理论学习,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们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这次培训,给我们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的路!

三、在合作交流中发展自我

“他山之石可攻玉”。通过听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卿平海老师的《新课程练笔的问题解决策略》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小组合作的分组办法、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其职责、小组合作的训练,清晰的明白了小组合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我们也按卿老师的要求,划分了小组,并且实行小组合作加分的办法,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卿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新课程练笔教学的基本理念、问题归因和有效策略。这样的课,既生动有趣,又兴味盎然。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颇深。

以后的课堂培训都有了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一是受训老师听课的方式“活”了,或站,或写,或讲,形式多样。受训教师的思维随着方式的变化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中与兴奋。二是老师们接受的方式“活”了。不再是单一的教师灌输式,而是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评价、反思多种方式获得,没有疲惫感,效果较好。三是教学方法“活”了。讲课老师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由一人的独演变为全员的参与。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讨论问题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四是学法“活”了。学法不再是教师被动的注入式,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整理、展示,从而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

四、温故知新,拨云见日

听了那么多的专家的讲座,才发现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不平坦的。光环的背后,是自己艰辛的付出。人生,是不能重走回头路的。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故事,与我而言,又是不可复制。但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个人,对于自己走过的路,都需要驻足回望。这条路,你走对了吗?这个拐角,你有没有偏离方向?回首过去,才能更好地看清未来的方向,毕竟我们还有很长的人生路要走。深夜,躺在床上,联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是久久难以入睡。曾经,以为登上了小山顶,尽览无限风光。而如今,就像太湖畔的芦苇,随风摇曳;就像野外的小草,悄无声息。通过培训,我们充分认识到,行走于人生路上时,还要舍得时间回头望望,温故才能知新,拨云才能见日。

记得有人说过:“充满爱心的人,心里坦荡;敬业奉献的人,心里扎实;托起明天太阳的人,心里一片光明。”回首看去感慨颇多,既有学习的劳累,又有收获的甘甜。培训能达到令人最苦最累却又心甘情愿的境界,因为她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有了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收获。这次培训,让我感受着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半个月的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们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骨干”这一称谓带给人的不会有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悬语文教育之重任于肩,那该是何等沉重。

我们庆幸自己走进了四川师范大学,看到的是满眼生机盎然的春色,呼吸的是扑鼻而来的墨香,感受的是蒸蒸日上的教育前景。我们越来越坚信:实践出真知。我们这些在乐东县语文骨干教师,正沐浴着和煦的改革春风,吸取着省内各大名师的教育雨露,整装待发,不负众望,回馈乡邻。自己那颗早已属于教育战线的红心早已回归海南,登上三尺讲台,为繁荣乐东县教育事业做好了全面的心理准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