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精选31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迅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三、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
1、大数的认识
2、角的度量
3、三位数乘两位数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统计
7、数学广角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角和四边形、统计和数学广角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具体安排:
六、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
四(上)第9~10页例题、想想做做1~4。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照“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教材编排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以前,已经学会了运用五入法进行试商,同时,学生在运用四舍法试商时,发现初商偏大,知道要调小,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和方法经验作为支撑,学生在解决今天的例题时难度不是很大。本节课的难点在于1、学生在做“五入调商法”这一类题时,速度相当慢。2、当“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放在一起时,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针对这一难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也有了较好地突破,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也较好。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2、 使学生通过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的对比,体会到初商偏大要调小,初商偏小要调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 使学生在探索地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
调商速度很慢,与四舍调商法混在一起,部分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 (创设情境)同学们,四(2)班的两位小小图书管理员去图书馆借书了,我们我和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看吧。(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该如何列算式呢?为什么用除法?
2、 (独立解决)提问:252÷ 36等于多少呢?你能在自备本上算一算吗?
3、 (产生矛盾)在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和除数一样大)
4、 (互动交流)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使余数比除数小,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集体交流)请一位同学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解决问题)接下来,你会做了吗?请你把这道题做完。(学生做完以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如何做的,教师板演过程,完成单位名称,答句。)
6、 (强化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仔细观察这些竖式的初商,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准确的商是多少?同桌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设计说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思维含量不高,但是本片段在充分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强化练习,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地训练。
二、 回顾反思,对比归纳
1、 回顾我们今天学的竖式计算,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试商?(五入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初商可能会怎么样?(偏小)为什么?(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偏小怎么办?(调大)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2、 出示“四舍调商法”例题,回忆一下,“四舍法试商”的过程,你能象上面这样说一说吗?(同桌说一说)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四舍法试商-----除数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初商调小
3、 出示“四舍试商”和“五入试商”两道例题,你觉得哪道题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四舍法在检验时就可以看出初商是否合适,而五入法要在余数算出来以后才能看出初商是否合适,所以四舍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
4、 有没有办法使我们在用五入法试商时,也能在检验时就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呢?同桌讨论,交流。
设计说明:用五入法试商时,可以采用“初商+1”的办法进行试商。例如,252÷36,初商时6,我就直接写商7,如果7合适,那正好,如果7不合适,在检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偏大,再调小1变成6。
设计说明:五入法试商采用“初商+1”进行试商,有这样两个好处:1、提高了试商的速度,学生在检验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初商+1”的那个商是否合适。2、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简洁的认知结构,采用“初商+1”法试商,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检验时被除数不够减,说明“初商+1”的那个商偏大,调小就可以了,这和四舍法试商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体现了知识与知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题,提问:这里的竖式都要采用什么试商法?(五入法),五入法就可以采用“初商+1”法进行试商,运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方便吗?(每人选择两题算一算。)
2、 想想做做第四题。
3、 说明:用“初商+1”法试商的确很方便,但是,在用这个方法之前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个题是否适合“初商+1”法,这是关键,那什么时候才能用“初商+1”法呢?(五入法)
四、 归纳总结,提炼精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1、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2、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2、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3、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共4课时。
1、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
2、角的度量。1课时
3、角的分类。1课时
4、画角。1课时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设计者:王洁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5-36页直线、射线和角及配套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间小组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
师:你们发现这几幅图片里都包含着什么图形吗?
生:三角形、正方形、线段等等。
师:这里面藏着三个兄弟,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师:好请看大屏幕,原来它们的名字叫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讨直线、射线的特点
师: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它的长度能测量出来吗?
师:那射线有什么特点?直线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35页,到书中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用笔画下来。
师:什么是射线?
刚才同学们说到一个词“无限”,谁能说说对无限的理解?
射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边说边播放课件它一端无限延长是不能测量的)
我们画射线时,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再从这个端点向一方引出直直的线。
师:像这样的射线你能画一画吗?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线?
师:什么是直线呢?
直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为什么?(边说边播放课件)
师:画直线的时候,要注意它没有端点。(边说边板书画)
你自己能试着画几条直线吗?
2、三者之间的关系
(1)学生观看动画
师:有一天线段、直线和射线三兄弟发生了争吵,它们都想当大哥。请看!
师:刚才听了这三兄弟的理由,你认为谁有资格当大哥呢?
师: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们三兄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然后再来评评理好吗?
(2)三兄弟的区别(小组合作)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看出直线、射线和线段是有区别的,首先是端点个数不同,而且延长情况也各不相同。现在我们各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表格。
(3)三兄弟的联系
师:它们之间不仅有区别,还有联系呢,同学们请看老师的演示!
(这是一条......从中间分开右边是..左边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这是一条......从一点延伸变成了...你知道了什么?)
结论:通过老师的演示,我们知道线段和射线可以看成是直线的一部分。
3、教学角
(1)、小竞赛引入
师:三兄弟都争着要当大哥,那同学们也来进行一项小竞赛,好不好?
(2)、角的认识
a、自学:请大家打开书第36页看一看,把你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用笔画下来。
b、检查自学情况。
师:什么是角?
师: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我们画角时,应该先画角的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你们能试着画几个角吗?
师:为了书写方便,我们要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角。(板书:<)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还要给角编上号,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字母。
C、找生活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存在,你都在哪见过角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则谜语,我们进行抢答的方式。
2、火眼金睛。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找角师:数一数这两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接下来同学们按要求画一画。
5、欣赏风景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风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你认为谁表现得最好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平时大家要注意观察、注意发现,做个“有心人”,好吗?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
一、教学内容:课文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二、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技能目标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教学策略
1、本单元内容以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检验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够创造较为真实的模拟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卡片、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懒羊羊要去旅游,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它想同学们给它一些建议)
2、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设计意图】
以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喜羊羊创设情景,能迅速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出示例1:
故事情节:懒羊羊出发时给灰太郎看见了,于是灰太郎去追喜羊羊。
我们来看看灰太郎能不能追上懒羊羊。
出示:灰太郎骑自行车追,1小时约行16千米。
懒羊羊坐在特快列车上,1小时约行160千米。
师:同学们能追上吗?
(1)灰太郎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2)懒羊羊坐特快列车上,3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灰太郎马上回家,改坐飞机。(飞机每小时飞800千米)
灰太郎3小时可以飞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4)最后灰太郎抓住了懒羊羊。
2、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还是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中的人物,情节吸引学生进行枯燥的计算,目的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有趣。
另外,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迁移到新课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去。
(三)尝试练习。
1、懒羊羊给灰太郎抓住的消息传到喜羊羊那,于是喜羊羊马上出发去营救。它来到灰太郎的家。可是门锁着。要打开这把密码锁必须要同学们帮忙。同学们愿意吗?
出示P46做一做(密码就是这些题目的答案)
同学们完成后展示多煤体把灰太郎的房子门打开。
2、门开后经过花园,花园里的花朵挡住了喜羊羊的路,喜羊羊须要同学们帮忙。
P47练习六第1题(每算完一棵花,就倒下让路)
【设计意图】
有了上面例题的讲解和训练,也因为有了旧知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所以教师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兴趣方面做,让学生在计算学习、练习中减少枯燥的情绪。
(四)巩固新知
1、经过花园,前面就是关着懒羊羊的房间,在但是前面共有三个房间,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好吗?
(一起完成P47练习六第2、3题)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通过具体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知识得到一个升华。
(五)课堂作业
调查我们身边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体会三们数乘两位数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教学检测安排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题
九、相关练习
书本上练一练和练习六中相关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
灰太郎:
16×3 =48 800×3 =2400
16×30 =480 800×30 =24000
懒羊羊:
160×3=480
160×30=4800
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P47练习六,第4、5、6、7、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重点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四、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五、教学策略
1、本节课内容主要以比赛形式完成。吸引学生计算的兴趣。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补充一部分的练习。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47练习六,第4题。
揭示课题:口算乘法练习课。
2、P48第5题。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的内容,作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做到巩固的作用。
(二)理解提高
1、第6、7题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相同。加强巩固乘法意义的学习和理解。对今后乘法应用掌握有良好作用。
(三)拓展练习
第8题和思考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是提高题,不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所以教师讲解分析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同学。
(四)课堂作业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所学,并作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手段。
(五)板书设计
(板书有关的练习题解答)
第三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彭亚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忆旧引新
列竖式计算:(1)145×2=(2)45×12=
学生先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再计算。最后再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旧知识?计算这两道题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二)、估算。
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三)、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3)最后算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计算过程边完成板书。
4、找出学生一对一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翻牌游戏:找找红色的两个数字相乘的末位数字藏在哪张牌下面。
2、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3、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4、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5、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位数表面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一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法则的一次检测,是对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再次训练。)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杨忠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板书:因数末尾有0)
2、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啊。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与碰撞中,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一步学会学习与思考。)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220×40 106×60 360×25 580×12
三、巩固计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修正。修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课件出示课前的交通工具时速集合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同桌互考互查。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得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练习八的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看搭载天宫一号火箭发射实况,让学生感知速度.
师:近段时间发生在中国的航天科技大事是什么?
9月29日21时16分,搭载着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把天宫一号准确的送到太空。我们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短篇,火箭的速度快吗?
(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2、关于速度,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3、揭示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1、速度的含义
出示图片,介绍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动速度等等。
引导学生说出速度包括每分、每时、每秒、每天等时间单位,还要有在这些时间里行的路程。(单位时间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可以用速度来比较快慢,建立时间单位的表象,再通过交流每一个速度分别可以表示什么,深刻理解速度的含义。】
2、速度的统一表示
(1)小组讨论:速度的写法,读法。
10米/秒读作:10米每秒10米/时读作:10米每时
(2)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
猎豹(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
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
长征三号甲火箭(真实图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
嫦娥一号(真实图片)的飞行速度是8000米/秒
光的速度是298000千米∕秒(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学习速度的统一写法的必要性。而不是把速度的统一写法直接的灌输给学生。】
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学生先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1)80×2=160(千米)
(2)225×10=2250(米)
【设计意图:从现实情景入手,探究求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在题(1)中,80千米/小时叫速度,2小时叫时间,行的距离叫路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
怎样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速度)
教师讲解: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叫行程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行程问题。
【设计意图:梳理、小结知识点,让学生思路更清晰。】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八的第5题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2、练习八第8、9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知识点,让学生思路更清晰。】
五、布置作业
1、用统一符号表示下列速度
(1)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53千米,可以写作 。
(2)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叫尖尾雨燕,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可以写作 。
2、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作业,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
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225×10=2250(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米。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总评】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看嫦娥一号飞行的实况录象,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比较小军和小刚的速度及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四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第一句,你们说第二句。看谁的脑子转得快!(开火车形式)
师:1只青蛙生:4条腿。
师:2只青蛙生:8条腿。
师:只青蛙生:条腿。
…… …
2、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4×1=4,4×2=8,4×3=12......)
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因数、因数积)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青蛙“对对子”游戏这一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接着得出的这组算式,是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4
6×2= 20×4=
6×20= 10×4=
6×200= 5×4=
2、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学生的推理过程,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思维的条理性,接下来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尝试练习:
(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2倍,那么积也。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3倍,那么积也。
[设计意图]: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4×13=52 24×300=7200
4×130= 24×30=
4×1300= 24×3=
40×13= 12×300=
400×13= 6×300=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训练学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变化的规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
4、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5、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规律: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对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练习九第3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不变乘几也会乘几
:不变除以几也除以几
乘几除以几积不变
(0除外)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主题图、课件、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5
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近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一、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86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个别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2、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在3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计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能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游戏活动,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及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画以上三种图形的高;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特点;通过操作,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的先后顺序;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简单的游戏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四)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ji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两位数乘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可能性大小及数学好玩。
重点:大数的认识、两位数乘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四、复习目标:
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复习乘、除法口算,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
3、复习笔算乘、除法,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4、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5、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6、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7、生活中的正负数,及正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8、数学好玩中编码,数图形中的规律。
9、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10、通过整理和复习,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措施: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5、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复习后及时进行检测。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6、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7、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提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堂引导,课后辅导,尽量提高对基础题的理解掌握。
8、加强补差,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力争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
9、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10、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时间安排
1月3日—大数的认识
1月4日角的度量、线的认识
1月5日两位数乘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月6日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1月9日正负数
1月10日数学好玩
1月11日结束综合复习
七、复习具体内容安排
略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以教学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加强课堂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学生的灵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充实学习情趣,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加强集体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备课交流,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很快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上我们每位教师力求做到沉下心来,走进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发现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做”是手指上的灵感,“想”是思维的过程,“说”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做得有效,想的清楚,更要让学生说得明白。让学生能用准确、清楚、简炼的语言将有关数学概念表述正确,清晰地反映出他的思维过程,把孩子理解的知识完整的展现出来。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主要反思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反映。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
三、具体措施
1 、继续开展以教研组内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方式,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文化视野处理教材,制定教学预案,有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然后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后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
2 、除了学校规定的集体备课讨论的时间外,我们教研组再集体研课,由教研组长组织组内老师随时开展活动,研讨本周的教学内容,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组内成员轮流记载活动情况。
3 、组内教师按照教导处的工作安排进行“一人四课”教学活动,通过相互的听课、评课达到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进步的目的。
4 、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5 、“教改的关键是教师,教改的核心是课堂”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我们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把教改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在研究实践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学期要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6、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善于表达、按时完成作业、审题、计算、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抓经常,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 7×50= 6×3= 20×5= 24÷6= 8÷2=
12÷3= 42÷6=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数学节,打算装扮学校。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50面彩旗,每班5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口算方法。 1、80÷20=
(1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生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 80÷20=4
方法二:8÷2=4 80÷20=4
方法三:80÷2=40 80÷20=4
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
(2)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试试,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
2、150÷50=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3、总结,揭题。
总结:上面两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除法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解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的除法)得出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巩固练习。
教科书P71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计算方法。
(三)探索估算方法。
1、运用80÷20=4,尝试解决83÷20≈ 80÷19≈
学生尝试计算,说出方法。
2、运用120÷30=4,尝试解决122÷30≈ 120÷28≈
3、拓展:由120÷30=4你能联想到哪几道估算的题目呢?这些题目的想法都一样吗?
4、总结估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教科书P72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计算问题。(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2、乘船问题。(练习十三的第5题)
师分析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3、估算。(练习十三的第6题)生独立完成。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口算:
60÷30= 120÷20= 160÷80= 240÷40=
122÷30≈ 720÷81≈ 320 ÷43≈ 143÷70≈
能说说143÷70≈2,你是怎样想的吗?
2.笔算:136÷8
边写边说它的计算过程,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一)故事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书本主题图,收集信息.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3.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应怎样列式。
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
1.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
(1)你能用我们已有的方法计算这道题吗?试试看,请把你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方法。
(3)展示学生的多种算法:
①估算
②分小棒:圈一圈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③用竖式计算。
在展示学生的竖式时议一议: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帮助老师解除疑惑:商是2,不是也可以吗?余下的数能你30大吗?为什么?那为什么不想成是4?
(6)练一练:书本第73页的做一做。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64÷10的最合适的商的?能把最后一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178÷30的计算方法
(1)回忆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课件出示:
①估一估②圈一圈③算一算
(2)小组共同探究计算178÷30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想一想:
①为什么92÷30的被除数是两位数,商写在个位上,现在被除数是三位数了,商仍写在个位上呢?
②怎么不把商想成6呢?6×30=180不是更接近于178吗?
(5)练一练:书本第73页的做一做: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565÷80的最合适的商的?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全班同学听吗?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异同。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要用到笔算除法来解决。
1、第74页的第3题。
2、第74页的第4题。
3、计算比赛:第74页的第6题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区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思维过程和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看看今天谁表现得好,谁的收获多?
2、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132×30<142
50×<460 80×<460
师: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呢?
板书“商我们把这里的几十看作几个十,再想几的乘法口诀想乘做除,乘法口诀可真是我们做除法的好帮手!
2、看谁反应快:请说出商的首位在哪一位上?首商是几?90)550 3)468 40)840
师:谁能说一说怎样确定首商的位置呢?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准确快速地确定首商的位置、利用口诀估出商是几?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笔算两题,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3、笔算:78÷20 197÷80
师:谁愿意说一说这一道题你是怎样做的呢?
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儿收集了几道题,请同学帮忙检查一下?
4、火眼金睛辨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指名说说今后要注意什么)
师:学好除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指导练习
1、解决问题⑴:张老师带83元钱,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钱?(计算器20元/个
要求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检查反馈时强调格式及书写完整。83÷20=4(个)3(元)
答:可以买4个计算器,还剩3元。
2、解决问题⑵:小学四年级476名同学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租几辆车呢?(60人/辆)
要求读题并指出数据,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
学生可能有两种做法:
① 474÷60=7(辆)54(人)
答:一共要租7辆车,还剩54人。
② 474÷60=7(辆)54(人)
7 1=8(辆)
答:一共要租8辆车。
让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7辆车不能装完476个同学,余下的54个同学也要坐上车,所以7 1=8(辆)肯定这种结合实际灵活解题的做法。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2、能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培养认真细心的计算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掌握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这些内容,齐读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快速地计算这类除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1)先来练习口算,请同学们一排一排地开火车!
(2)以360÷40为例,说说你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3)小结评价:口算除法掌握得真不错!
2、估算学生做,指名汇报。
小结方法:在结算除法时,我们可以把被除数或者除数估成什么样的数?
3、笔算一个罐头20元,妈妈有115元,最多可买多少个罐头?还剩多少元?
(1)该题列式,为什么用除法算?
(2)大家一起来笔算这题道。
a、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b、要想很快知道商几,我们可以怎样想?想:20×最接近并小于115。20×6行吗?只有商5,5写在哪个数位上?为什么?c、最后,对余数要比除数小。
所以,115÷20=50(个)15(元),强调单位,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单位就是什么。
三、深化练习
1、李大爷家6头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100千克的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重点问30千克是指几头猪几天吃的饲料?
(2)列式解合。
(3)指名汇报。
(4)小结:6头猪是个多余条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和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2、刘老师带了460元,王老师带了170元,他俩准备合买90元一幅的羽毛球拍,可以买多少幅?
(460 170)÷90=7(幅)
答:可以买7幅。
教师重点询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绿地,绿地长是30米,面积是240平方米,现在绿地的长增加到60米,宽不变,扩大后绿地面积是多少?
(1)思考并列式解答。
(2)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3)汇报交流:a、240÷30=8(米)b、60÷30=2
8×60=480(平方米)2×240=4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3、77页例4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
2、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体验试商的方法。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一)复习
师:请快速抢答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85 40×﹤316
70×﹤165 50×﹤408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请独立完成完成下面这一题。 735÷90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引入新课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会算了,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只问不答)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2
(1)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跟着王老师到书店去看一看她们遇到了怎样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在书店买了21本《作文选》,付了84元。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本《作文选》多少元?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1(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
师:这道题和昨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这道题你会算吗?请你算一算。
2、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试算后,教师引导反馈算法。
师:谁能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计算?商是几?(生:想乘法、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竖式计算。(展示学生的作业)
提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师:现我们就以(84÷21)这道题为例来重点学习试商的方法。(板书竖式试商)
3、引导探究试商方法
师:首先在解决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一节课的知识,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道题我们把21看成多少来试商呢?
(生:20)想20乘几最接近84,但又小于84,(商4)接下来该干什么?(算乘)
用谁去乘谁?(4乘21)这里要用4与原来的除数21相乘,千万不能用4与看成的这个20去乘,因为20实际是不存在的。4与21的乘积是多少?(84)乘得的积写在哪里?(被除数的下面)最后怎样?(再减)等于多少?(0)说明什么问题?(刚好商对了,没有余数)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口答这道题。
4、小结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做笔算除法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在这道题中我们还学了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做笔算除法呢?(试商)
5、生独立完成例4
三、巩固练习
1、书上76页做一做。
2、书上77页做一做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舍五入”法试商,首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试商的过程。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汇报。
2、板书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下面最大能填几
20×<84 30×<140
40×<307 50×<410
(1)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教师小结得出: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板书商),把几十年作几个十,想几的乘法口诀,想乘做除。(强调这也是试商的过程)
2、说一说下面各题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上?
70÷3 71÷50 362÷90 174÷2 600÷70
(学生同桌间说一说,小组汇报,学生回答后,小结: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首先要确定商的位置,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则看前三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的上面)
3、男女生比赛198÷23= 396÷58
二、综合练习。
错例分析
火眼金睛
也可根据学生的前测及作业上的错题,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来学习知识。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应该怎样去改正。
(小组内讨论,分析错因及如何改正。提醒同学们在笔算过程中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
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列式计算。
教师讲解,全班集体订正。
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2、经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灵活试商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中去,尊重个人观点、态度和独特的见解,在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特殊试商方法,学会灵活试商。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进行灵活地试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情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之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首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对!
100÷26 120÷21 140÷68 200÷26 25÷4=
15÷4= 35÷5= 25÷6=
二、体验感知,合作探讨
预设:240 ÷26=教师提问:大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我把26估成30,试商8,8乘26等于208,余32,比26大,所以我改商9,。9乘26等于234,余6.(板书思考过程)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把26估成30?
预设:我用“五入”的方法把26估成30.教师提问:试商8,8写在哪位上?
预设:个位教师提问:余数32里有几个26?
预设:32里有1个26,所以改商9.
教师提问:下面有没有同学和他用了一样的计算方法,来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预设:想10个26个是260,,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
预设:把26看作25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还有1个25,商9.
三、作业设计
1、小试牛刀96÷16 200÷25 104÷26
2、更上一层植树节,学校组织了种树活动。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7棵,可以种多少行,还剩几棵?
3、勇攀高峰爸爸去商店买衣服,商店正在打折。衣服一件26元,买两件49元。现在爸爸又185元,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
四、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预设:我学到了不仅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试商,还可以将“26”这样的数估成“25”(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即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学生发现并掌握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2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课前学习
根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课上交流
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自主探索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 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达到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不够牢固,而且一部分学生过于浮躁,分析能力不足,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必须要进行改正,而且希望班级部分家长能够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系统学习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等;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及图形的运动(二),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也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几个几何体的组合体,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运动的特性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运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空间与几何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球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鸡兔同笼”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尝试、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使用尝试-调整、列表、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升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重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都是由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一)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二)后进生辅导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
2、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3、老师的辅导要及时,课堂上设计部分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4、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5、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共同促进后进生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四则运算6 3.4--------3.13
二、观察物体(二)2 3.16-------3.18
三、运算定律(7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 3.19-------3.24
2、乘法运算定律4 3.25-------3.31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 4.1---------4.7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 4.8---------4.14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 4.15--------4.21
4、小数与单位换算2 4.22--------4.27
5、小数的近似数2 4.28--------4.30
6、整理与复习2 5.4---------5.7
五、三角形6 5.8---------5.18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 5.18--------5.24
七、图形的运动(二)4 5.25--------5.31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1、平均数2 6.1---------6.4
2、复式条形统计图2 6.5---------6.10
3、营养午餐1 6.11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 6.12--------6.17
十、总复习4 6.18--------6.30
一、复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5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针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与整理,并复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第二课时复习混合运算、运算律、简便运算和有关的实际问题。第三课时复习直线、射线、角、平行和相交以及观察物体。第四课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和认数。第五课时复习统计和可能性。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做单位表示大数目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生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不是题的运算,能灵活应用运算律时计算简便。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角、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6、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着运用索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使学生尽力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重点提高学生的试商能力;复习混合运算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加强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时,重点抓住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复习统计与可能性知识时重点应放在促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班现有学生19人,本人是刚到乡校接任本班,从拿到的去年期末考的成绩来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中下水平学生较多,但是本班学生都较活跃聪明,有很大提高空间。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然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然后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略
一、学生学情简析
四年级六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进度(附后)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2、认识图形9课时
3、小数乘法10课时
4、观察物体4课时
5、小数除法12课时
6、游戏公平2课时
7、认识方程10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__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
(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出生月份的记录表,先统计各月份出生的人数,然后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再独立填写在教材上。
2.教材“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调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完成统计图,小组汇报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一、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8及练习二的4、5、6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五、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适用于小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师:同学们,你们会唱“找朋友”这首歌吗?
师:下面我们就来边唱这首歌边做“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教师指六名同学上台,每人发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
师:(提出游戏规则)请你们手举卡片唱歌,按算式结果相等来找好友,找到了好朋友就握握手,行吗?
师:同学们,他们的好朋友都找对了吗?
师:你们表演得真好,请回到自己的座位。
师: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
师:说得太好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什么?
师:你们真聪明,又肯动脑子。刚才通过我们的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但是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几道题。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师:(板书)0.25×4.78×4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便计算,怎样算简便,请把你们的思路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为什么?
师:你们真不简单,掌握了这样一个技巧,在计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算出来。
师:这两种做法都对吗?为什么?
师:是的,两种方法计算起来都很简便,通过这道题的分析、计算,能归纳出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师:你说得很好,一看、二想、三算就是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看怎样算简便。
师:同学们,她做得对不对?
师:(指生1)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师:哟!你又掌握了一个技巧,把特殊的数先分解,再简算。
师:还有哪些同学的做法同他是一样的?
师:大家都做得很好。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学还有许多简算的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让学生独立做)
师:这四种解法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师:你们对这一题的两种做法有什么看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基本练习
1、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数4、0.8、1.25请你们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编式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提高练习
2、(1)102×0.45(2)0.34×0.5×0.6(3)1.25×0.7×0.8
(4)1.2×2.5×+0.8×2.5(5)(0.8+0.2)×6.7
拓展练习
3、99×1.45+3×1.45-1.45×2(4)99×1.45+2×1.45-1.4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x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本册教材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从而为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2、本册单元目标:
(1)动物的运动
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2)位置与运动
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力与运动
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昼与夜
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地球运动的有关现象。帮助学生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昼夜交替现象和原因,以及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
(5)交通运输
鼓励学生对常见的交通工具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总体说来,学生基础能力发展比较均衡,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班里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
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混合运算及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
2、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
2、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
五、教学措施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在形式上可以多采用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六、课时安排
略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四年级数学组有刘道红、陈秀云、王翠兰、左云田、崔维英、商学兰6名数学教师。每位教师都很热爱、关心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因为第八册教材是新教材,大部分老师都是第一次教,所以我们要更加认真的组织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
在本学期,我们一定团结一心,做到不教研不进课堂,不备好课不进课堂,认真执行学校规定的教研计划,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按照“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方案的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具体目标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
1、因为第八册数学是新教材,为了能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组的老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比如,认真研读《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和《走进新课程》,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领悟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改革的新生长点,整合、提升整个教学过程。
2、认真学习《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的实验方案,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充分理解实验的教学模式和过程,力求按照实验要求,把每一节课的教学落到实处。
(二)、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加强集体教研
1、加强集体备课的力量,研究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对动手实践、自己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设计合理而又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练习,以达到精讲精练,减负增效的目的。
2、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先周备课,每一次的先周备课都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各个具体的环节进行集体的研究,最后,形成组内统一的意见。
3、除了在教研时间内认真组织教研以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遇到问题,及时与本组的老师商量、讨论,共同解决。
(三)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在每一节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切实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益。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达,并且作出结论。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情况,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
2、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运用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形象生动的语言语态,配合使用教具学具,将直观而又形象的思维过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注意发挥计算机的辅助作用,真正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起来。使计算机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工具。加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5、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课下加强教研,课上精讲精练,避免学生当堂吃不消,练不会,课下无休的做作业的弊端。
三、教研措施:
1、加强自我管理,组织教师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制订出各自的详细的教学计划。
2、年级组内做到经常相互听课,同时还要听其他年级组老师上的课,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杂志上或网上关于数学教学及改革的相应文章,要求每人每月学习一篇教学论文,并写好学习体会,进一步更新观念,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在作业的布置、批改方面,注重作业内容的设计和分层次布置作业的研究。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加强“质”的研究。批改要正确、及时,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家庭作业总量的规定,不加大作业量。
5、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的撰写和整理。教学反思,有助于知教知学,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记录,对于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本组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的撰写和整理。
6、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努力学习幻灯片制作技术、Flash动画制作技术等,做到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关心体贴、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各班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记载齐全,成果显著。
8、教研组长要统一组内教学进度,抓好单元知识检测。认真做好每一单元及期中、期末质量分析,分别以学生与老师的角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活动安排
教研时间安排:周二办公时间、周六上午集中教研,平时分散教研。
五、教研分工表:
一、 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并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索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结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编、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直到三角形任意两遍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合是180度。
4、 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模型,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1、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四、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3、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五、教学进度表
一、 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并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索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结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编、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直到三角形任意两遍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合是180度。
4、 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模型,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1、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四、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3、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内容
1 9、1——9、2 一、认识更大的数
2 9、5——9、9 一、认识更大的数
3 9、12——9、16 二、线与角
4 9、19——9、23 二、线与角
5 9、26——9、30 三、乘法
6 10、3——10、7 国庆节
7 10、10——10、14 三、乘法、整理与复习(一)
8 10、17——10、21 四、图形的变换
9 10、24——10、28 期中复习
10 10、31——11、4 期中考试
11 11、7——11、11 五、除法
12 11、14——11、18 五、除法
13 11、21——11、25 五、除法
14 11、28——12、2 六、方向与位置
15 12、5——12、9 七、生活中的负数
16 12、12——12、16 整理与复习(二)
17 12、19——12、23 八、统计
18 12、26——12、30 总复习
19 1、2——1、6 期末总复习
20 1、9——1、13 期末考试
以上课时安排,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并不断提炼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将深入学习、借鉴目标尝试教学的教学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案例,积极参加市局和学校组织的新课改教学教研经验交流、案例研究、专题研讨、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2、充分备课、精心上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上课前要对教材知识点、难点突破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训练习题等充分内化,准备好课件、教学用具或仪器等。在课堂上要机智灵活,突出重点,精讲少讲,学生多动。
3、认真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本学期继续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尝试,更多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
4、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所用。继续参加上课、观课、议课、思课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同学科、跨年级互相听课与交流,自觉进行反思,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关注习惯养成,培养能仁学子。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要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抓手,加强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示范引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各自学科特点,共同制定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措施计划,进而形成阶段性重点培养目标。力争学期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在此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将课改之路坚持走下去。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我班共21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第1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1 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 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 750= 63= 205= 24÷6= 8÷2=
12÷3= 42÷6=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数学节,打算装扮学校。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50面彩旗,每班5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口算方法。 1、80÷20=
(1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生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 80÷20=4
方法二:8÷2=4 80÷20=4
方法三:80÷2=40 80÷20=4
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
(2)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试试,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
2、150÷50=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3、总结,揭题。
总结:上面两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除法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解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的除法)得出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巩固练习。
教科书P71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计算方法。
(三)探索估算方法。
1、运用80÷20=4,尝试解决83÷20≈ 80÷19≈
学生尝试计算,说出方法。
2、运用120÷30=4,尝试解决122÷30≈ 120÷28≈
3、拓展:由120÷30=4你能联想到哪几道估算的题目呢?这些题目的想法都一样吗?
4、总结估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教科书P72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计算问题。(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2、乘船问题。(练习十三的第5题)
师分析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3、估算。(练习十三的第6题) 生独立完成。
第2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口算:
60÷30= 120÷20= 160÷80= 240÷40=
122÷30≈ 720÷81≈ 320 ÷43≈ 143÷70≈
能说说143÷70≈2, 你是怎样想的吗?
2.笔算: 136÷8
边写边说它的计算过程,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一)故事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书本主题图,收集信息.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3.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应怎样列式。
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
1.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
(1)你能用我们已有的方法计算这道题吗?试试看,请把你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方法。
(3)展示学生的多种算法:
①估算
②分小棒:圈一圈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③用竖式计算。
在展示学生的竖式时议一议: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帮助老师解除疑惑:商是2,不是也可以吗?余下的数能你30大吗?为什么?那为什么不想成是4?
(6)练一练:书本第73页的做一做。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64÷10的最合适的商的?能把最后一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178÷30的计算方法
(1)回忆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课件出示:
①估一估②圈一圈③算一算
(2)小组共同探究计算178÷30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想一想:
①为什么92÷30的被除数是两位数,商写在个位上,现在被除数是三位数了,商仍写在个位上呢?
②怎么不把商想成6呢?630=180不是更接近于178吗?
(5) 练一练:书本第73页的做一做 :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565÷80的最合适的商的?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异同。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要用到笔算除法来解决。
1、第74页的第3题。
2、第74页的第4题。
3、计算比赛:第74页的第6题
第3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区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思维过程和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看看今天谁表现得好,谁的收获多?
2、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 )<132 ( )30<142
50( )<460 80( )<460
师: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呢?
板书“商我们把这里的几十看作几个十,再想几的乘法口诀 想乘做除,乘法口诀可真是我们做除法的好帮手!
2、看谁反应快:请说出商的首位在哪一位上?首商是几? 90 )550 3 )468 40 )840
师:谁能说一说怎样确定首商的位置呢?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准确快速地确定首商的位置、利用口诀估出商是几?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笔算两题,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3、笔算: 78÷20 197÷80
师:谁愿意说一说这一道题你是怎样做的呢?
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儿收集了几道题,请同学帮忙检查一下?
4、火眼金睛辨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指名说说今后要注意什么)
师:学好除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指导练习
1、解决问题⑴:张老师带83元钱,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钱?(计算器20元/个
要求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检查反馈时强调格式及书写完整。83÷20=4(个)„„3(元)
答:可以买4个计算器,还剩3元。
2、解决问题⑵:小学四年级476名同学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租几辆车呢?(60人/辆)
要求读题并指出数据,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
学生可能有两种做法:
① 474÷60=7(辆)„„54(人)
答:一共要租7辆车,还剩54人。
② 474÷60=7(辆)„„54(人)
7 1=8(辆)
答:一共要租8辆车。
让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7辆车不能装完476个同学,余下的54个同学也要坐上车,所以7 1=8(辆)肯定这种结合实际灵活解题的做法。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2、能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培养认真细心的计算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掌握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这些内容,齐读课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快速地计算 这类除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1)先来练习口算,请同学们一排一排地开火车!
(2)以360÷40为例,说说你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3)小结评价:口算除法掌握得真不错!
2、估算 学生做,指名汇报。
小结方法:在结算除法时,我们可以把被除数或者除数估成什么样的数?
3、笔算 一个罐头20元,妈妈有115元,最多可买多少个罐头?还剩多少元?
(1)该题列式,为什么用除法算?
(2)大家一起来笔算这题道。
a、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b、要想很快知道商几,我们可以怎样想?想:20( )最接近并小于115。206行吗?只有商5,5写在哪个数位上?为什么?c、最后,对余数要比除数小。
所以,115÷20=50(个)„„15(元),强调单位,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单位就是什么。
三、深化练习
1、李大爷家6头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100千克的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重点问30千克是指几头猪几天吃的饲料?
(2)列式解合。
(3)指名汇报。
(4)小结:6头猪是个多余条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和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2、刘老师带了460元,王老师带了170元,他俩准备合买90元一幅的羽毛球拍,可以买多少幅?
(460 170)÷90=7(幅)
答:可以买7幅。
教师重点询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绿地,绿地长是30米,面积是240平方米,现在绿地的长增加到60米,宽不变,扩大后绿地面积是多少?
(1)思考并列式解答。
(2)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3)汇报交流: a、240÷30=8(米) b、60÷30=2
860=480(平方米) 2240=4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第5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3、77页例4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 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
2、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体验试商的方法。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一)复习
师:请快速抢答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5 40( )﹤316
70( )﹤165 50( )﹤408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请独立完成完成下面这一题。 735÷9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引入新课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会算了,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只问不答)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2
(1)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跟着王老师到书店去看一看她们遇到了怎样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在书店买了21本《作文选》,付了84元。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本《作文选》多少元?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1(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
师:这道题和昨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这道题你会算吗?请你算一算。
2、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试算后,教师引导反馈算法。
师:谁能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计算?商是几?(生:想乘法、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竖式计算。(展示学生的作业)
提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师:现我们就以(84÷21)这道题为例来重点学习试商的方法。(板书竖式 试商)
3、引导探究试商方法
师:首先在解决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一节课的知识,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道题我们把21看成多少来试商呢?
(生:20)想20乘几最接近84,但又小于84,(商4)接下来该干什么?(算乘)
用谁去乘谁?(4乘21)这里要用4与原来的除数21相乘,千万不能用4与看成的这个20去乘,因为20实际是不存在的。4与21的乘积是多少?(84)乘得的积写在哪里?(被除数的下面)最后怎样?(再减)等于多少?(0)说明什么问题?(刚好商对了,没有余数)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口答这道题。
4、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做笔算除法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一商、二乘、三减、 四比)
在这道题中我们还学了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做笔算除法呢?(试商)
5、生独立完成例4
三、巩固练习
1、书上76页做一做。
2、书上77页做一做
第6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 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舍五入”法试商,首先一 起来回顾一下试商的过程。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汇报。
2、板书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下面最大能填几
20( )<84 30( )<140
40( )<307 50( )<410
(1)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得出: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板书商), 把几十年作几个十,想几的乘法口诀,想乘做除。(强调 这也是试商的过程)
2、说一说下面各题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上?
70÷3 71÷50 362÷90 174÷2 600÷70
(学生同桌间说一说,小组汇报,学生回答后,
小结: 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首先要确定商的位置, 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则看前三位,除到哪位商就 写在哪位的上面)
3、男女生比赛 198÷23= 396÷58
二、综合练习。
错例分析
火眼金睛
也可根据学生的前测及作业上的错题,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来学习知识。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应该怎样去改正。
(小组内讨论,分析错因及如何改正。提醒同学们在笔算过程中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
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列式计算。
教师讲解,全班集体订正。
第7课时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2、经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灵活试商过程,体会算法 多样化。
3、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中去,尊重个人观点、态度和独特的见解,在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特殊试商方法, 学会灵活试商。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进行灵活地试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情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之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首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对!
100÷26 120÷21 140÷68 200÷26 25÷4=
15÷4= 35÷5= 25÷6=
二、体验感知,合作探讨
预设:240 ÷26= 教师提问:大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我把26估成30,试商8,8乘26等于208,余32,比26大,所以我改商9,。9乘26等于234,余6.(板书思考过程)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把26估成30?
预设:我用“五入”的方法把26估成30. 教师提问:试商8,8写在哪位上?
预设:个位 教师提问:余数32里有几个26?
预设:32里有1个26,所以改商9.
教师提问:下面有没有同学和他用了一样的计算方法,来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预设:想10个26个是260,,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
预设:把26看作25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还有1个25,商9.
三、作业设计
1、 小试牛刀 96÷16 200÷25 104÷26
2、 更上一层 植树节,学校组织了种树活动。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7棵,可以种多少行,还剩几棵?
3、 勇攀高峰 爸爸去商店买衣服,商店正在打折。衣服一件26元,买两件49元。现在爸爸又185元,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
四、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预设:我学到了不仅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试商,还可以将“26”这样的数估成“25”(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即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学生发现并掌握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没有尖子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争取能让大多数同学顺利接受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兼顾对优生的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本学期要力争使及格人数增多,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教学策略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层的学生吃得上,中等层次的学生吃得下,智力程度好的同学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我一定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的教研工作,做到一周一教研,搞好师徒结对工作;抓好本组队伍建设,使各项工作走在学校前列;搞好教学工作,使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现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四(7)班数学教师,经过一年的相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彼此关系融洽,同学们学习态度较端正。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运算律、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阶段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的教学,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模型,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
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1、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教学目标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数学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对于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习惯方面。80%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20%的学生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拖拉、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计算方面。对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90%的学生能过很好的掌握,10%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其中有部分学生做题容易出错。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基本都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率掌握得还可以。在计算方面还要加强认真的习惯的教育。
3、解决问题方面。本学期主要学习利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利用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80%的同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20%的同学计算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辅导。
4、操作方面。本学期认识了角、平行和相交,需要操作的是用量角器度量角,以及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对于量角学生能够掌握量角的方法,但是容易量错,加强指导。
5、作业方面。在老师的要求下,95%的学生能够书写认真,习惯较好;5%的学生即使老师要求也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复习中,对于这些学生应加强教育,使他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综上所述,同学们已经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做的不好,个别学生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五、高质量措施
a、把定位辅导落在实处,对于基础的基本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b、有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
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c、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二帮一活动,提高后进生的成绩,使后进生提高的同时,帮助后进生的学生有所提高。
d、定期进行测试,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e、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一、复习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查漏补缺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图形与几何1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统计与概率1第六单元、统计
4、数学思想方法1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合理安排)
三、复习目标:
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四、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大数的认识”
1、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2、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
3、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
4、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完成总复习第3、4题。
(二)“乘法和除法”
1、复习乘、除法口算,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完成总复习第5、8题。
2、复习笔算乘、除法,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
3、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完成总复习第9、10题。
(三)“空间与图形”
1、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2、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再完成总复习第1、12题。
(四)“统计”
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完成总复习第13题。
五、复习时间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