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合集3篇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精选3篇)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篇1

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秀、能力突出、适应需求的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实施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的意见(委组通〔20xx〕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九大精神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化”标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村干部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数量充足的后备力量,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培训对象

各村(社区)村级后备干部。

三、培训时间

20xx年7月16日-20日

四、培训地点

政府四楼三会议室

五、培训方式

此次集中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现场交流等形式进行,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培训实效性。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篇2

1、强化组织领导,做好政策解读。今年,大面积征地拆迁,涉及拆迁面积广、人员多,矛盾问题突出,目前拆迁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我们要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到人,推动工作落实,吸取经验教训,认真细致做好矛盾的排查和化解。一方面,要及早介入,做好拆迁新政的宣传和解释,在政策范围内让老百姓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及时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心声,做到矛盾早知道、早化解,尽量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2、强化举措,做好矛盾化解。针对土地确权问题,积极调查走访,以尊重事实为基础,公平公正为原则,针对村民的合理诉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对于不合理的诉求,结合相关政策做好解释。对于纠结于无理诉求的重点人员,要求驻组村干部及时关注,并做好接访、陪访。针对征地拆迁矛盾,今年实行的拆迁新政,不少老百姓存在不理解、不认同的情绪,一方面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在拆迁中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争取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及早介入,召开群众会议,宣传政策及发展愿景,让老百姓认可拆迁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再者,针对公摊面积比较复杂的村民小组,协助召开群众会议,协助做好公摊面积的汇总、分配方案的讨论、与承包田老板协商补偿问题等,及时化解小组矛盾。

3、加强排查,发挥大联勤作用。以大联勤网格化服务为基础,依托大联勤日常巡查,及时接收、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走访调查。针对合理诉求,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担当,综合运用多种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针对不合理诉求,要求村干部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安抚情绪、讲明政策,争取群众理解,决不能因工作简单、态度生冷而激化矛盾。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篇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乡镇一级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是最基层的一级行政建制,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承担着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乡镇干部是推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乡镇干部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高低,能力好坏直接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使之担负起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一、当前年轻的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比较多,乡镇干部经常是“跑断腿,磨破嘴”。广大乡镇干部任劳任怨,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农村经济能有快速的发展,农村民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农村社会形势能够保持稳定,与广大乡镇干部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以及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工作相关优惠政策的密集出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满怀激情梦想,通过各种渠道(乡镇公务员招考、乡镇事业干部招聘、农村“三支扶”人员招考和大学生村官转任等)来到广阔的基层组织建功立业。这一群体具有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的特殊特征,年轻、学历高、富有活力,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对年轻干部下基层的另一种看法:部分年轻干部眼高手低,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仅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反而造成负面影响,疏远了干群关系。

一是部分年轻干部有浮躁情绪,患上基层浮躁症。一些年轻于部,工作年限不长,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成领导干部,成为重要职位的领导干部。人往高处走、施展大抱负,是人们普遍的心态,尤其是有的年轻干部看着身边同龄人,个个跃入“龙门”,剩下自己在基层苦守青灯,因而产生浮躁情绪。从主观上分析,个别年轻干部“官”欲太强。有的把当大“官”作为唯一追求,把去大部门工作当作实现欲望的唯一途径。看别人考走了就眼红,想到自己还在基层就着急。于是,学习变味,工作走样,静不下心来做事情,扑不下身子会群众,身在基层心在高处,其浮躁之气可想而知。

二是高学历与“高”能力之间的转化问题。众所周知,高学历不一定代表有能力,更不代表“高”能力,特别是在乡镇,乡镇干部必须是个万金油,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税费收缴等工作都需要乡镇干部来做。在乡镇工作中,一年四季“中心”工作不断,上级下达分派的种种指标和任务,无一不忙,无一不管。大部分基层年轻干部刚开始都有在农村大干一番事业的抱负和热情,然而,基层的现实慢慢使这这份热情冷却下来。一些年轻干部感觉到自己的认知、梦想与乡镇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少数年轻干部在工作一两年后就慢慢失了工作之初“大干一番事业”的热情,在做乡镇基层工作时就产生消极对待,敷衍塞责的不良心态,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抑制,被乡镇工作“推着走”,不能将自身的高学历优势与高能力进行很好地转化。

三是基层年轻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水土不服”。要做好工作,首先是要学会怎样在这个地方生存下来。这就要求基层年轻干部及时、较好地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发现要融入当地生活,必须要经过饮食、方言、风俗等关口,有些年轻干部并没有在农村的生活经历,甚至在家里是“少爷”、“公主”,来乡镇工作后,出现了明显的“水士不服”例如有些年轻干部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无论男女老少一律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又如有些年轻干部在工作中不理解政策为何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把握尺寸。当这些问题产生时,便觉得自已受了莫大的委屈,分管的领导说不得重话,派不了重活。再者,年轻干部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往往更多而且迫切,但是在乡镇,尽管这方面改善不少,但总还是那么单调。怎样使自己耐得住寂寞,不要染上一些不良嗜好如赌博等,也是对这群基层年轻干部的另一种考验。

四是职业和事业之间怎样转移的的问题。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造就一批经受过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从感情色彩上讲,“职业”是个硬、冷的中性词,但是“事业”却充斥着激情和热情。实际上也是如此,当我们将乡镇公务员或乡镇工作者看成一份职业,恪守市场规则中的职业操守,虽然也能够完成各项工作,但是缺乏一种工作的创新意识和一种对“人”工作的热度。特别是目前的乡镇工作环境较差,待遇较低,随着高房价、高物价,生活成本的增加,年轻干部在生活支出上也较大,往往是工资“入不敷出”、“买不了房,要不了媳妇”,这些因素造成部分基层年轻干部不安心干本职工作,思“城”心切,都想往城里、往机关跑,一心想着考到县、市甚至更高一级的公务员单位任职,平时花较多的时间用在准备考试、面试上。所以,怎样锻造一股干事业的热情,形成干事业的意识,培养对农村的感情,历练农村工作的能力,打破职业思想,正确对待工作,是摆在部分年轻基层干部面前的共同问题。

五是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单一。长期以来,乡镇干部被称为万金油,意思是无论农村基层什么工作都必须要乡镇干部靠上去,涉及农村基层的所有专业乡镇干部什么都要会那么一点,以此才能适应乡镇工作多样性的工作内容。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将管理群众寓于服务群众之中,干部成了群众的“办事员”、“勤务兵”,这就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乡镇干部对如何发展当地经济心中无数,对如何更块地带领群众奔康致富无计可施,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模棱两可。有些领导干部因此当起“甩手掌柜”逃避工作。有的干部还沿袭过去发号施令、我说你做等“一贯制”的工作方法。比如征地拆迁,群众经常不理解、不支持,其利益诉求一旦得不到满尺就容易出现信访、上访等问题,事情一旦发生,乡镇干部是直接面对群众盾的“第一道防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市场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基至受到谩骂、报复;社会舆论也往往不管事实真相,站在相对弱小的群众一边。年轻干部面对这些信访、计划生育、突发事件等复杂问题,“巧招不会用、软法不管用”,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感觉到,群众一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能把自已噎死,时常处于对自身能力“恐慌”的状态,不能独挡一面,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焦头烂额、焦虑不安,一方面担心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又担心问题得不到解决、矛盾激化。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的建议

一是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在干部培养选拔中突出政治标准。干部的“高素质”,第一位是政治素质要高。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要把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否坚决维护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道考题”,准确识别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确保选拔上来的干部首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品行关、作风关,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坚持“凡提四必”,切实防止“带病提拔”。

二是选准理论清醒的高素质年轻干部。理论素养是年轻干部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首先当有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只有具备了政治理论上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才能自觉运用先进思想指导和引领实践的健康发展。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所有党员干部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增强对哲学理论的专业把握,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之一。

三是用好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分的当下,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钻研业务,喜欢凭经验、凭感觉做事,工作方法单一、形式手段僵化:做招商引资不懂产业经济,做城市改造不懂建设规划。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损害了服务质量,更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须知,精通本职工作、当好“行家里手”,既是干部所肩负的岗位职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掌握,提高对法规政策的合理运用,才能真正成为让人民群众可信赖的干部。

四是培养领导力过硬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领导力,也是一种专业能力。党的领导干部要做好抓统筹、抓协调、带队伍的工作,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管理眼光、统揽全局的管理思维和主次分明的管理逻辑。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社会矛盾和问题必将更加复杂,改革创新的推进步伐必将更加艰难,如果没有科学的领导决断,先进的领导手段,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作出科学明智的决策,解决一个又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领导能力的专业化不仅是干部能力矩阵的必选项,更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必修课。

五是完善干部的专业化培训机制。

六是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曾指出“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总理也说过“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这就要求组织部门把“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实行领导干部动态管理,落实干部调整常态化,真正形成能者上、不适者下的良性机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容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进一步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效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把思想的察验、现实的检验、平时的考验、队伍的核验,体现在年度考核、专项考核、日常考核工作中,探索科学的考核办法,努力做到考核考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