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担当时代重任思想【3篇】

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担当时代重任思想(通用3篇)

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担当时代重任思想 篇1

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是平庸无奇的,也可以绽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的成年。在这条信念的指导下,一路走来,那一定是坚实的脚步。实习马上就要两个月了,虽然上课只有一个月,但是这一个月以来,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到如今可以独自完整讲完好几个课时,我觉得每一点进步都值得庆幸的。要是想从一个新手过渡到教学能手,唯有勤奋才能够让自己从“孤军奋战”到“百范文网”,这样才能够在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这一个月以来,我一直践行着百范文网,常常去听老师们讲课,去听什么呢?

首先,要去听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全面,能够更加的准确的教授给学生。其次,去听课堂的节奏,一个文言文老师是分几个课时讲的,这几个课时都是如何安排的,让自己的课堂变得节奏鲜明。最后,去听老师的课堂环节,如何让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如何让学生具有活力的去学习语文,让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我觉得不要让听课茫然,干什么事都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完成 ,这样才能快速提高。

时刻反思才能够全面提高,如何反思呢?

首先,反思自己讲课的声音和语调。在第一次讲课的时候,我讲课的语速非常快,这是打辩论养成的习惯,但是在讲课上边,我需要去慢慢的细致的去讲话,让学生能够听懂,听清。还有口头禅,我们讲课的时候一直有是不是这样的无效提问,在之后为了少一些口头禅,我把课堂衔接弄得紧密,自然而然口头禅就少了。

其次,作为一个新手教师,对于课程的系统性把握不够,老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引出前面讲课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把知识串联起来,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好,对于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最后,作为一个没有上过很多课的老师,在对于文言文这样的大篇幅课程,不知应该怎样划分课时,就像我一开始讲《张衡传》的时候,用了三个课时才讲完这样一篇短的人物传记。我应该在后期,多向老师请教如何把握课堂时间,如何划分课时。

这一个月以来,我上了这么多课,讲了诗词,讲了文言文,讲了习题课。这周陈校长也让我们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教学就应该时刻的反思,要做到每节课都反思。在每次上完课,之后我都会想一想,我这节课有哪里不足,我还让学生给我写建议小纸条,虚心接受建议,认真的改正。现在遇到的问题越多,将来遇到的障碍越少,要不怕问题,迎难而上。

我们既被称为朝阳,就理应拥有光彩照人的青春。青春,短暂而珍贵。请爱惜青春吧,别让青春过早流逝;为青春自豪吧,切不要虚度光阴,青春毕竟是我们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我们,风华正茂,英姿勃发,让我们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

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担当时代重任思想 篇2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极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成就巨大,各个学科的学术专著、学术论文数量之多,甚为可观。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问题,即大量成果在思想性、贡献度等方面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相适应,与党和人民的期待不相适应。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锁定提高研究成果质量这个目标,久久为功,为人民奉献精品。

在新时代,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才是精品?那种空洞乏味、无病呻吟的作品,简单照抄西方概念、话语的作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作品,一定不是精品。新时代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必须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能够科学解释和指导中国实践,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提出自主性、原创性、独创性的观点,又符合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的精品,如何才能产生?当务之急是把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在自己的学术实践中,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前提性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个具体学科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有没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论述,关乎学科建设成败、学术成果优劣。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真正做出较大学问,产出高质量成果,必须首先完成好这个前提性任务,确保学术观点、概念和话语体系体现马克思主义精髓和灵魂。为此,要在学好经典作家经典论述的基础上,把经典作家关于本学科论述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是总结提炼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近代以来,在民族命运危在旦夕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经过几代人、近百年艰苦卓绝、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接续拼搏与奋斗,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社会面貌、中华民族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光辉业绩,而且创造了极具生命力、科学性的思想、观念、文化。这些思想、观念、文化,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规律的反映,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规律的凝练与升华,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巨大宝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出精品力作、出千古文章,必须要下大力气,认真全面、深入准确地研究、总结、提炼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使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公共管理学科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经验的研究,政治学学科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研究,法学学科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研究,等等。如果这些基本要求实现不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很难出精品。

三是正确对待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概念、观点、思想和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体现着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国家制度本质。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与世界各国学术交流互动中,吸收了很多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科学内容,促进了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食洋不化、完全照搬等问题。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出高水平成果,为人民奉献精品,必须以正确态度面对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观点、思想和体系。为此,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现状进行总盘点,对西方学术概念、理念、话语等进行客观辨析、科学分析,对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要研究借鉴、大胆吸收,对于宣扬西方意识形态的部分,要坚决、彻底地予以剔除和批评。

四是准确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源,也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重要资源。近代以来,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曾存在两种极端的、简单化的态度。一是全盘否定,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灾难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落后的、愚昧的,无一可取之处,主张彻底抛弃;一是全部肯定,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其所有内容都是好的,不仅历史上如此,到现在也是如此。这两种认识和态度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但类似的认识、相近的认识依然存在,并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为此,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切实搞清楚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哪些过去有合理性有益性,但在现代社会已经是落后的腐朽的了,如此等等。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精神渗透于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中,使之成为今天相应学科标示性的理念、理论、精神和话语,使我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体现中华文化精神。这样的学术成果,才是我们奉献给人民的精品,才是可以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大作。

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担当时代重任思想 篇3

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这就进一步指明了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的忠诚。

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无数事实证明,对共产党人来说,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所以,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来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用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

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任务落到实处,就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就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当前,特别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上下功夫。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必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的一大提出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党的二大既以“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为最高纲领,又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坚持分两步走,即“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到进入新时代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已深深地熔铸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进行的不懈奋斗伟大实践之中。

始终坚持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又要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既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做好,也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了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只有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共产党人的使命,才能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充分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谛所在。因此,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必须坚定对党的忠诚。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统一起来,始终做到党性坚强、党纪严明,确保政令畅通。

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如果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由此可见,坚定的信仰信念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始终是共产党人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指出,“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只有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