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勇士》观后思想总结范文(合集三篇)

电影《勇士》观后思想总结范文(通用3篇)

电影《勇士》观后思想总结范文 篇1

瑞雪兆吉,万象更新。20xx年的钟声将敲响了,过去的一年,在各级党政和宣传文化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着眼于发展和稳定我市电影市场的工作中,调整观念、完善措施、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既志高存远,坚持开拓进取;又脚踏实地、坚持体现实效。一年来,在全市大文化的框架中,根据公司现有实际情况,克服“非典”停映等带来的影响,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园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各项工作指标排行全市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强化使命意识、把握电影工作方向、搞好国产优秀影片的发行放映工作

一年来,特别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以来,为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开拓创新的氛围,遵照上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公司在全市兴起了宣传、放映国产优秀电影的新高潮,如《邓小平》《英雄》等。一年中,凡是由中央推出的优秀影片和要求组织观映的影片,公司除及时转发文件外,还更进一步的加大了宣传和发行力度,做到影前有策化,影后有落实。除此之外,电影院的同志还采缺分片包干,任务到人”的办法,送票上门,最大的争取更多的观众。为扩大国产影片在农村的占有率,公司挤出资金,专门组织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国产优秀影片投放农村市场,保证了农民观众也能及时地观看国产优秀影片。

二、强化创新意识、探索电影工作新路子、做好农村电影“2131”工作

农村电影“2131”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新世纪的电影普及工程和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一年来,在农村电影预收费停止,农民看电影经费无着落的情况下,公司按“引进、结合、求效”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多方联系,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予;一方面以爱教电影为主,科教电影为辅的放映形式补充农村电影,使农民也能及时观映科教影片。为我市的“2131”电影工作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了电影在科技兴农中的特殊作用。

三、强化求实意识、进一步做好学生爱国主义电影的发行放映工作

搞好全市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发行放映工作,仍是公司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目前公司的经济主要来源。在认真总结往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抓好该工作的巩固和提高。一年来,围绕学生电影工作的“三化”(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着力在“三满意、三主动、三保证”上做文章。(既、三满意——影片、埸次、时间让学校满意;三主动——主动上门联系、主动送票上门、主动协助学校解决观映中的困难;三保证——保证观映安全、保证埸内卫生、保证埸内秩序)全年共放映学生电影3500余埸,保证在校学生每学期观看4——8部影片,年观映8——16影片。在少数放映质量不合要求和无放映员的单位,公司送机上门,专程前去放映。由于目标明确、操作规范、服务提高。全市的学生观看爱教片工作得以巩固提高,在活跃校园文化、拓宽学校第二课堂、活跃师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加化市场意识、提高“三产”效益

一年来,针对公司录像厅经营无效益、出租酒家常停业、早餐部脏、乱、差等现象,我们积极与外界联系,引进个人资金十余万元,对原录像厅进行扩建:将原片库滕出进行改造“对原早餐部进行包装重新对外招租。录像厅经营也引进了新的管理机制。不但稳定了收入,而且改变了公司环境,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强化政治思想、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年来,针对目前电影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我市“加强责任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建设文化大市”等一系列活动,公司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在抗非典期间,公司认真落实全市防“非典”工作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做好影院、录像厅等埸所的防患安全工作,并对影院家属区的外来租住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清理。保证了“非典”期间所属公共埸所无疫情发生。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是很多,如:一、城市影院的电影收入继续下降,亏损局面没能扭转;二、市电影院虽然保证了退休工资,但在职的工资还是不能发全;三、药都影院房屋和观映设施年久失修,急需资金维护;农村电影收费不能落实等等。以上问题和困难待在今后工作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解决。

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继续在“引进、结合、稳定、务实”八个字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全市电影经济的良性循环,再创新业绩,再谋新发展,为我市的电影事业的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电影《勇士》观后思想总结范文 篇2

星期天晚上我跟妈妈去看了电影《勇士》。这部影片重现了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历史。1935年5月,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主力部队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

在路途中,红军部队遇到各种困难,一边奔跑,一边还要对付敌人的偷袭和埋伏。有的累死,有的跑死,还有的战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按时到达泸定桥并且成功攻下泸定桥,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取得胜利,继续向雪山进发。

我觉得红军战士各个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他们都是真正的勇士,为了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并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镜片中有太多令人热血澎湃、感动落泪的镜头。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个。

红军部队抓住了一个国民党的俘虏,叫田生才,他是一个炮兵,打死了很多红军战士。但是红军并没有杀死他,反而当做人才来用。有一个红军战士叫王冬宇,想跟他学打炮,他看田生才腰疼就背着他奔跑,结果活活累死了。田生才被深深的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愧疚感,最终决定做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在战争中他发的炮摧毁了敌人的炮台,打死了很多敌人,他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勇士。

在没有桥板的铁索桥上,许多战士被敌人的炮火击中坠入了大渡河。有一位战士云贵川在桥上受伤了,滑下铁链,只有一只手紧紧地抓着铁链,战友余振中要救他,死死地抓着他的手,他自己也奋力向上,最终回到铁索桥上,可是余振中却坠入了大渡河牺牲了。有一跟铁链被炸断了,三位战士挂在上面,2位不幸掉入河中,最后云贵川带着伤流着血坚持不懈地顺着铁链爬上敌人的阵地打死好多敌人。

他们不仅不怕牺牲,还热爱学习。在行军途中,他们还学习认字。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着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优秀的老师为我们上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跟敌人对战时,他们看到大熊猫,还不忘记保护大熊猫,希望敌人不要击中大熊猫;看到树上的猴子,他们还跟猴子逗笑。他们是多么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多么乐观啊!

电影中有美丽的瀑布、清澈的湖水、雄伟的雪山,但红军叔叔们不能像我们一样停下来欣赏美景,而要行军作战。所以战争是多么残酷啊!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希望我们的世界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起了《开学第一课》,进一步了解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坚定信念和理想的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和学习的中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认真思考勇于实践,直到解决困难为止;向着梦想,努力进发,从不动摇,成为一名生活中、学习中的小勇士。

希望同学们也去电影院观赏这部影片。

电影《勇士》观后思想总结范文 篇3

关于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故事,虽然那些事过去也不过80年,但很多已经成为传奇了――所谓传奇,有时偏重于传,有时偏重于奇,正如“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它们之所以能够百传不息越传越奇,还在于奇。因为这些事在当年,在它们实际发生之时,并没有人认真记录过,没有文字,更没有图像和视频,只凭当事人和风闻者的记忆和念想。

这也给历史虚无主义极大的可乘之机,于是这些事传着传着,其中之奇便被民间无限放大,反倒动摇了它们曾经实际发生的真实性,成为某些人借以诟病这段历史的口实。

后世的人们普遍会犯一个通常的错误,即往往以自己的当下度测前人的曾经,他们总以为我们今天的一切既然都可以记录下来,过去当然也可以,他们总以为既然今天看来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这样的事是传奇,在当年也一定是。他们错在难以更宏观地观察红军长征的全部历史,之后而见著知微,即当年的那件事,发生在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之间的事,其实件件都是传奇。而当时的传奇中人几乎根本就没有料到自己的经历会成为这样的传奇,当然这也不能说红军中就没有记录传奇的人。但在那如此艰难危险的2年里,正如电影《勇士》所言,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000人,行进到云贵川已经减员到不足3万,跑得慢的、战斗力差的、身体弱的和不走运的红军成员,都已经永远地倒在长征中途——还有的,可能就是那些可以记录传奇的人,比如纯粹的知识分子们,也是无法适应这极度残酷的远征而被淘汰,余下的不足3万人,个个都是为了打仗而生,和为拼命而死的战争机器,包括毛泽东和周恩来。

长征,是为了战略转移,为了险中求生,而根本就不是为了成为传奇。

看过《勇士》,在情绪逐渐从冲动与感动中平稳下来之后,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当下人终于学会用自己的描述方式,为这些过往的传奇找到更合理的解读路径,这些路径也可以一段一段串联成长长的逻辑链,让我们更加认定,长征不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奇,更是全人类的传奇。

比如,红一方面军的红四团一天一夜,还带着弹药,带着伤员,带着饥饿与疲惫,急行军240华里奔袭泸定桥,因为这并不是所有红军中央纵队的所为,而只是红四团,是一极限条件下必须完成的决死任务。所以,“勇士”莫如说是“死士”,电影为这个任务详细准确地归纳出更多的内涵,比如当时的红四团是精中之精,营长廖大强(于小伟饰)曾经是红军团长,全团打光后归制红四团,而由宋佳伦饰演的老余更是北伐战争时代打过来的,被毛泽东称为“红军宝贝”的老兵(与电视剧《十送红军》里刘威饰的那位老兵相似)。换句话说,红四团就是红军的“兵王”,而且,当年他们面临的形势只有这一个,要么拿下泸定桥,要么就死;而关于受伤的团长黄开湘(李东学饰)一天一夜跑完240里的事,我们也可以从真实的历史中找到例证,比如,当年的陈赓将军,就在长征开始之前被打断了双腿,他做完手术即行参加长征,硬是靠着一双残腿走完了两万五千里,这样的事在今天当然无法想像。

《勇士》里有几处是红四团战士走着走着就累死在路上,而身边的战友依然奔跑的片段,我想这在当时是非常合理的一幕,那群最后到达目的地而完成夺桥任务的英雄们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生死淘汰赛中活下来的,所有的困难,就在那个一天一夜里反过来成为激发出红四团惊天战斗力的先决条件。

想想吧,西楚霸王当年面对数倍之强敌,背对汹涌之漳河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过往,所以我说,若干年或者若干世纪之后,红军长征的故事也会如此载入史册成为历史传奇。

以今天的中国影视界的创作现状,能创作出如《勇士》这样从战略、战役和战术层面都基本清晰准确的长征题材电影,可以说殊为难得。我们今天虽然有更好的电影技术手段支持(很可惜《勇士》没有3D版本),虽然能坐拥更多的史料支持,但现在的创作者们都几乎是没有参与过任何战争和战斗的。这与当年中国革命战争电影的创作条件截然不同,当年,曾经有很多的中国导演就是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他们差不多是在用影像抒写自己的回忆录。

我想,《勇士》在战术层面做出的探索,不但对强化这部电影情节的戏剧性关系莫大,而且对未来文学家、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们钻研这段历史也关系莫大。比如,电影中首次出现了红四团和红一团分别从大渡河的东西两岸奔袭泸定桥的大情节,这样的表现应该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还有,电影能从视觉冲击力的角度更逼真生动地表现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两场战斗的具体过程,对战斗上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军的攻守势态、火力布置,以及战斗的基本节奏都做出了较为清晰的描述。虽然有些细节或有争议(比如泸定桥的铁索被锯断),但绝大多数细节我相信会获得观众的认同,这足以令《勇士》在众多的革命战争电影中独树一帜,甚至一飞冲天。

当然,也不可回避,以“兄弟”代替“同志”,仍然是《勇士》未来被证明是21世纪初中国商业电影的最典型特征,阶级斗争、阶级矛盾和阶级论的影子在本片中几乎没有被明显呈现,代之以更多的战友之情,更多的善恶分野。因此,我无法预测这部影片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了历史十年二十年的考验,因为毕竟那段长征的起源是当时年代下中国社会根本无法调和只能刺刀见红的阶级矛盾。但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另一个现实,即几十年前那些更多强化阶级斗争和阶级情感(革命同志)的革命战争电影,它们大部分也没有经受得住十年二十年的历史考验;《勇士》似乎是想在政治正确的大定义之下,为那段故事寻找既合乎历史规律也合乎于个人情感的定位,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出现的红军指挥员,如聂远饰演的红四团政委(原型杨成武)和李东学饰演的红四团团长(原型王开湘),不但有强大的具体战斗的指挥能力,而且对整个长征的全局都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对整个由“毛委员”领导之下的中国革命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其实也不是战争机器,或者说他们是真正有灵魂的战争机器。

而在战士层面,《勇士》则施放了更多感人至深的兄弟之情,比如,剧情让一个几乎是无名无姓的红军小战士,为了学到打炮技术,背着一个国民党兵油子而被活活累死,从而让一个人从灵魂深处完成瞬间而剧烈的改造,这样富于大悲大喜的情感桥段设计对于当下的观众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于当下的票房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我相信,在放映这部电影的任何一个电影院里,你都能看到当场即为电影不吝洒下热泪的人们,而看过电影,冲进我头脑里的第一个念头却是,为什么我们的主旋律电影突然在今年好像都开了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