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勇士》观后思想总结范文(精选3篇)
关于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故事,虽然那些事过去也不过80年,但很多已经成为传奇了――所谓传奇,有时偏重于传,有时偏重于奇,正如“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它们之所以能够百传不息越传越奇,还在于奇。因为这些事在当年,在它们实际发生之时,并没有人认真记录过,没有文字,更没有图像和视频,只凭当事人和风闻者的记忆和念想。
这也给历史虚无主义极大的可乘之机,于是这些事传着传着,其中之奇便被民间无限放大,反倒动摇了它们曾经实际发生的真实性,成为某些人借以诟病这段历史的口实。
后世的人们普遍会犯一个通常的错误,即往往以自己的当下度测前人的曾经,他们总以为我们今天的一切既然都可以记录下来,过去当然也可以,他们总以为既然今天看来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这样的事是传奇,在当年也一定是。他们错在难以更宏观地观察红军长征的全部历史,之后而见著知微,即当年的那件事,发生在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之间的事,其实件件都是传奇。而当时的传奇中人几乎根本就没有料到自己的经历会成为这样的传奇,当然这也不能说红军中就没有记录传奇的人。但在那如此艰难危险的2年里,正如电影《勇士》所言,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000人,行进到云贵川已经减员到不足3万,跑得慢的、战斗力差的、身体弱的和不走运的红军成员,都已经永远地倒在长征中途——还有的,可能就是那些可以记录传奇的人,比如纯粹的知识分子们,也是无法适应这极度残酷的远征而被淘汰,余下的不足3万人,个个都是为了打仗而生,和为拼命而死的战争机器,包括毛泽东和周恩来。
长征,是为了战略转移,为了险中求生,而根本就不是为了成为传奇。
看过《勇士》,在情绪逐渐从冲动与感动中平稳下来之后,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当下人终于学会用自己的描述方式,为这些过往的传奇找到更合理的解读路径,这些路径也可以一段一段串联成长长的逻辑链,让我们更加认定,长征不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奇,更是全人类的传奇。
比如,红一方面军的红四团一天一夜,还带着弹药,带着伤员,带着饥饿与疲惫,急行军240华里奔袭泸定桥,因为这并不是所有红军中央纵队的所为,而只是红四团,是一极限条件下必须完成的决死任务。所以,“勇士”莫如说是“死士”,电影为这个任务详细准确地归纳出更多的内涵,比如当时的红四团是精中之精,营长廖大强(于小伟饰)曾经是红军团长,全团打光后归制红四团,而由宋佳伦饰演的老余更是北伐战争时代打过来的,被毛泽东称为“红军宝贝”的老兵(与电视剧《十送红军》里刘威饰的那位老兵相似)。换句话说,红四团就是红军的“兵王”,而且,当年他们面临的形势只有这一个,要么拿下泸定桥,要么就死;而关于受伤的团长黄开湘(李东学饰)一天一夜跑完240里的事,我们也可以从真实的历史中找到例证,比如,当年的陈赓将军,就在长征开始之前被打断了双腿,他做完手术即行参加长征,硬是靠着一双残腿走完了两万五千里,这样的事在今天当然无法想像。
《勇士》里有几处是红四团战士走着走着就累死在路上,而身边的战友依然奔跑的片段,我想这在当时是非常合理的一幕,那群最后到达目的地而完成夺桥任务的英雄们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生死淘汰赛中活下来的,所有的困难,就在那个一天一夜里反过来成为激发出红四团惊天战斗力的先决条件。
想想吧,西楚霸王当年面对数倍之强敌,背对汹涌之漳河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过往,所以我说,若干年或者若干世纪之后,红军长征的故事也会如此载入史册成为历史传奇。
以今天的中国影视界的创作现状,能创作出如《勇士》这样从战略、战役和战术层面都基本清晰准确的长征题材电影,可以说殊为难得。我们今天虽然有更好的电影技术手段支持(很可惜《勇士》没有3D版本),虽然能坐拥更多的史料支持,但现在的创作者们都几乎是没有参与过任何战争和战斗的。这与当年中国革命战争电影的创作条件截然不同,当年,曾经有很多的中国导演就是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他们差不多是在用影像抒写自己的回忆录。
我想,《勇士》在战术层面做出的探索,不但对强化这部电影情节的戏剧性关系莫大,而且对未来文学家、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们钻研这段历史也关系莫大。比如,电影中首次出现了红四团和红一团分别从大渡河的东西两岸奔袭泸定桥的大情节,这样的表现应该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还有,电影能从视觉冲击力的角度更逼真生动地表现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两场战斗的具体过程,对战斗上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军的攻守势态、火力布置,以及战斗的基本节奏都做出了较为清晰的描述。虽然有些细节或有争议(比如泸定桥的铁索被锯断),但绝大多数细节我相信会获得观众的认同,这足以令《勇士》在众多的革命战争电影中独树一帜,甚至一飞冲天。
当然,也不可回避,以“兄弟”代替“同志”,仍然是《勇士》未来被证明是21世纪初中国商业电影的最典型特征,阶级斗争、阶级矛盾和阶级论的影子在本片中几乎没有被明显呈现,代之以更多的战友之情,更多的善恶分野。因此,我无法预测这部影片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了历史十年二十年的考验,因为毕竟那段长征的起源是当时年代下中国社会根本无法调和只能刺刀见红的阶级矛盾。但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另一个现实,即几十年前那些更多强化阶级斗争和阶级情感(革命同志)的革命战争电影,它们大部分也没有经受得住十年二十年的历史考验;《勇士》似乎是想在政治正确的大定义之下,为那段故事寻找既合乎历史规律也合乎于个人情感的定位,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出现的红军指挥员,如聂远饰演的红四团政委(原型杨成武)和李东学饰演的红四团团长(原型王开湘),不但有强大的具体战斗的指挥能力,而且对整个长征的全局都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对整个由“毛委员”领导之下的中国革命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其实也不是战争机器,或者说他们是真正有灵魂的战争机器。
而在战士层面,《勇士》则施放了更多感人至深的兄弟之情,比如,剧情让一个几乎是无名无姓的红军小战士,为了学到打炮技术,背着一个国民党兵油子而被活活累死,从而让一个人从灵魂深处完成瞬间而剧烈的改造,这样富于大悲大喜的情感桥段设计对于当下的观众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于当下的票房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我相信,在放映这部电影的任何一个电影院里,你都能看到当场即为电影不吝洒下热泪的人们,而看过电影,冲进我头脑里的第一个念头却是,为什么我们的主旋律电影突然在今年好像都开了窍?
星期天晚上我跟妈妈去看了电影《勇士》。这部影片重现了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历史。1935年5月,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主力部队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
在路途中,红军部队遇到各种困难,一边奔跑,一边还要对付敌人的偷袭和埋伏。有的累死,有的跑死,还有的战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按时到达泸定桥并且成功攻下泸定桥,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取得胜利,继续向雪山进发。
我觉得红军战士各个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他们都是真正的勇士,为了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并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镜片中有太多令人热血澎湃、感动落泪的镜头。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个。
红军部队抓住了一个国民党的俘虏,叫田生才,他是一个炮兵,打死了很多红军战士。但是红军并没有杀死他,反而当做人才来用。有一个红军战士叫王冬宇,想跟他学打炮,他看田生才腰疼就背着他奔跑,结果活活累死了。田生才被深深的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愧疚感,最终决定做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在战争中他发的炮摧毁了敌人的炮台,打死了很多敌人,他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勇士。
在没有桥板的铁索桥上,许多战士被敌人的炮火击中坠入了大渡河。有一位战士云贵川在桥上受伤了,滑下铁链,只有一只手紧紧地抓着铁链,战友余振中要救他,死死地抓着他的手,他自己也奋力向上,最终回到铁索桥上,可是余振中却坠入了大渡河牺牲了。有一跟铁链被炸断了,三位战士挂在上面,2位不幸掉入河中,最后云贵川带着伤流着血坚持不懈地顺着铁链爬上敌人的阵地打死好多敌人。
他们不仅不怕牺牲,还热爱学习。在行军途中,他们还学习认字。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着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优秀的老师为我们上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跟敌人对战时,他们看到大熊猫,还不忘记保护大熊猫,希望敌人不要击中大熊猫;看到树上的猴子,他们还跟猴子逗笑。他们是多么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多么乐观啊!
电影中有美丽的瀑布、清澈的湖水、雄伟的雪山,但红军叔叔们不能像我们一样停下来欣赏美景,而要行军作战。所以战争是多么残酷啊!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希望我们的世界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起了《开学第一课》,进一步了解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坚定信念和理想的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和学习的中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认真思考勇于实践,直到解决困难为止;向着梦想,努力进发,从不动摇,成为一名生活中、学习中的小勇士。
希望同学们也去电影院观赏这部影片。
小说作者刘慈欣在小说《流浪地球》里的一段话: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坚持期望,这不是因为期望必须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日只需要拥有期望,期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与宝石,不论我们能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碌碌又一天是为记。下头就是我看《流浪地球》的几点感悟:
1:太阳不再照耀大地,所有高楼大厦倾塌,人类在地球上建立的世界,几代人的努力就这样毁于旦夕。人或逃到天上,或逃到地下,人类追求财富的方向和成功的目标就这样无可奈何地改变。回头看,过去曾有过进工厂,继承父母的工作,吃大锅端铁饭碗的时代,然而在几十年中,以往异常荣耀的选择和身份变得没有意义,下岗、内退,好多工人重新谋取生路。二者之间可有共同之处?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也没有什么会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持续耀眼的辉煌。由此看,太阳不能照耀大地,只是人类生存中经历的一次损失惨重的巨大变革而已。
2:进入地下城,是需要摇号的,是喜悦还是悲哀?但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却能拥有一把不用摇号的钥匙,它能够救自我的儿子,也顺便救了自我的岳父,这说明什么?在地球存亡的最终残酷时刻,能拥有选择权,是不幸中的万幸。到最终,他还能够选择牺牲自我拯救儿子,也顺便拯救了地球。也许很多人,只能看着泥石俱下,自我和家人无可奈何,唯有哀嚎。强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本事让你能够决定自我做什么。
3:人类在什么时候,除了珍惜家人,还需要有共患难的朋友,朋友是懂你的那个人,是俄罗斯人老马以他的牺牲成全了刘培强的选择。是队友的牺牲和共同的努力,实现了队长一路为挽救杭州发动机站做出的努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战斗力超强的队友聚集在一齐,才能打败比神还厉害的对手。
4: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因为爷爷会开稀奇古怪的车,所以孙儿也懂一些。因为爸爸是航天工作者,儿子也懂得许多航天理论。环境的熏陶很重要。为人父母者,总要坚持往前走。
5:技术的改革就像大海因为潮汐产生的巨浪,一浪之后一浪劈头盖脸杀过来,站在浪上操控浪的人,才不会被浪打死,稀里糊涂的人,会被浪莫名其妙卷走。亦如建国初期的百废俱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到技术时代的来临,进而通信时代的高速发展,每一次变革成就了许多人,也卷走了许多人。人啊!什么时候都不能闭门造车,要有学习的本事,要有改变自身理解新事物的本事。
6:再冷酷的人,没有了爱和期望,都活不下去。电影里每个人的坚持和努力,皆因心有所系心有所爱,家是他们心里的灯火。给予他们飞蛾扑火的力量,爱是拥抱他们的温暖怀抱,让他们竭尽全力地付出。
7:地球最终被拯救,皆因所有人都想活着,仅有目标一致利益一致,才会有绝对的团结。任何时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最终一搏。
8:每个活着的人,只要活着,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