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改工作思想整理(精选19篇)
我班课改已经进行到第二年了,比上学期显然更为成熟,更加成功!
我班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个组7至8名成员,老师讲课基本不超过10分钟,每堂课基本贯彻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探讨,展示点评,老师总结的模式,这被称之为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学会实践,学会探索,学会交流,也学到知识。
我是一名组长,在这种课堂的培养下,我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说话有条理,有层次,有根据,得到老师的多次表扬,同时我的组织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得到飞跃发展。在和组员探讨与争执过程中,组员能得到启发,学到知识,而我也能在自己的讲解中明白自己还存在哪些不懂的地方,而且还能从我的组员中得到他们的启发,这正如孔子所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各位组长千万不要以为给别人讲解只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哦!
在这里我还提几点我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课堂上的展示和点评是整个课堂最为精彩的高潮部分。黑板上的展示应尽量简洁,把主要的核心的东西板书出来,组长和组员再通过自己的口头表达全面细致地层层推进讲演同学们应该积极对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质疑或补充,一方面可以“秀秀”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准确判断是非。
我班课改的亮点主要是板书和形式,我们会用各种图形和花纹装饰,使板书精美,展示时我们会使用互动式、表演式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全班同学能在快乐中学习。
不过也存在令人不愉快的地方:个别小组经常拖拉,耽误其他同学展示的时间,还有一些同学经常在课堂上讲话,打扰同学们的展示。
在此,我希望所有的同学尊重我们的展示,不管好坏,都要认真倾听,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成效。
、个人特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在教研组活动中,我们邀请在教学各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为其他教师传授经验、方法。例如: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如何分析教材备好课的;请计算机比较精通的杨老师给大家培训计算机课件的制作方法等等。使每位数学教师的特长成为全组教师的共享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课改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落实学校的工作部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现将我在课改以来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所学校的教研工作带头人,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思想,不断的完善充实自我,才能不断地增强课改的能力,担当起学校课改的领路人。
因为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互相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几年以来,我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程培训等。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专刊等途径积极接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行之有效的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大胆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增强了自身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1、加强学习,树立新理念
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造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来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强化自我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分析,参与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悟,与课改同成长。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积极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订出阶段性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认识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功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为了使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我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二、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
在改革这条路上,我深知没有创新精神是不行的。自20__年我推行课程改革之初,我就率先在我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慢慢开始摸索“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当时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余时间阅读了不少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当时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是每期必看,只要是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我都会记在心里,然后在课堂上加以运用,看看有没用效果,效果怎样,是不是比原来的好,课后不要及时写自己的点滴体会。如《新课程新在哪里?》、《构建、形成、落实“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浅析》、《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等,这些东西对自己的成长都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其次是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同时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要求自己每节课必须要走下高高的讲台,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勤于笔耕,积累点滴经验
茶余饭后,我会拿笔写写自己今天某节课的体会,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无论长与短,好与坏,先把它打印成册,日后慢慢修改。现自己撰写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达50余篇,在《汉中教育》先后发表文章7篇,先后荣获市、县奖励达10余次。
四、努力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光自己进步还不行,还要能带动其它教师共同进步才行。课前课后只要自己有什么好的方法,奇异的思维,都要与同事们共同分享,能让同志们都能处在一个积极而又融洽的教科研氛围之中,致使带动了一大批老中青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自20__年以来,我带领全校教师狠抓校本研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课改素养。改以来,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得到提高。为了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立足于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能做到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坚决落实县教研室规定的“两周一教研”、“一月一培训”的教研模式,致使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全体教师先后编写了校本教材《仁村风采》,校刊《丹桂教苑》,鼓励教师积极拟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致使我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省、市、县一级发表论文多篇,有效地推进了我校课改工作的进步。
总之,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我相信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也是我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明天的我会做的更好。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一、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二、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从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感到这一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主题活动真感到无从下手。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通过与其她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借鉴陈鹤琴先生的课程思想,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带孩子到周围社区,带孩子参观马路、图书馆;带孩子到镇中公园、广场;带孩子到菜场、商场。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附近的镇中园里,花园里满是各种各样的花和草。孩子不由自主地去看看、闻闻,相互小声地议论着。花丛中飞来了蝴蝶和蜜蜂,我们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它们在花丛中的活动。秋天到了,我们又带领孩子们来到公园里,进行捡树叶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到大树底下,有的在对一些奇形怪状的树叶就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有的对叶子的颜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相互交流孩子对树跟的经验和看法;有的专心致志地研究起了树干;他们在公园里看呀、问呀、摸呀,用手比画着……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很快又投入到尝试树叶印画、拼画的过程中。凭借孩子刚才对树叶积累的经验及大胆创新的精神,他们还积极主动地尝试设计、制作奇奇怪怪的树叶脸谱。这样的活动,自然地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孩子在这过程中获得的何止是我们所能估计到的一些教学目标呢?他们真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与外界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动态协调地发展。
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也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的机会。
总而言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环境,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近几年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情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的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务必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芦小妞教师,杨翠萍教师到郑州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精英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潜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我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透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潜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透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建立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潜力的人。从而构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用心创造和带给满足不一样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资料,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群众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教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艳利教师,数学教研组长许亮教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
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我的高素质。教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潜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让教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转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潜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到达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务必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潜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用心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必须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潜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用心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决定推理、综合的潜力和运用知识的潜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状况,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潜力、语言表达潜力,动手操作潜力及自学潜力。努力改善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用心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透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用心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本学期,我能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高教组教研组工作要求,结合自我的实际状况,为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好课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用心参加校内外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开展教研教改工作。现把本学期的具体工作简要的总结如下:
1、以《数学课程标准》和课改理论为依据,制定本学期个人课改教研活动计划。
2、能用心、主动地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理念培训学习,透过培训学习,切实转变了自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夯实了自我的理论基础。
3、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正确把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精心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课外辅导。
4、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变自我的教学行为,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简单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5、用心参加校本教研,能按时参加学校和数学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精心上好了赛教课。活动中用心参与,大胆提出自我的观点与同事们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深入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理念矫正自我的教学行为,提高自我的教研潜力。
6、自学了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如《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育》等书刊,并作好学习笔记。同时也做到学以至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自我对理论的理解。如透过边学习边实践,对“教学行为的改变,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哪些转变;如何开展用心有效的评价”等教研专题进行用心探讨,并且,经常对照理论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行为,每周(月)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
7、平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总之,在本学期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潜力等方面有了必须的收获和提高,可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如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效果不明显等;如何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评价学生等等问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讲究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一、活动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三点
1、以生为本,关注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认识活动单导学的意义和作用。以活动单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导学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洋溢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利用活动单,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种素质,加强合作,促进反思,反馈提高。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核心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活动。
2、立足学情,集体研讨。要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尊重个性差异,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单。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体分工设计,共同研讨确定,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情进行适当调整,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以期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3、体现特点,精心设计。
活动单的设计是实施导学活动的关键,要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可操作性、启发性、适量性、趣味性和多元化等原则,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进行设计。活动单应简洁、易懂,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活动方案和课堂反馈等内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等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
目标明确。活动单不同于教案,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知道、理解、掌握等词语进行表述,学生始终明确目标并对照目标进行活动过程的自我调控。
精选内容。活动内容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有数学味、趣味性、启思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素质发展。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内容适量,难度适宜,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补充拓展性题,保证原来预定内容得以完成。问题、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活动多样。教学活动单可采用多种形式,可根据内容特点设计,也可根据小组特点设计,还可设计多层次多目标活动单,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观念与行动相统一、外显活动和内在活动相统一、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活动要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可以是自学教材、实验、探究、辩论、讨论、游戏、竞赛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充满激情。
检测反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检测,及时反馈,当堂消化。
语言规范。活动单的主题、指导语要明确,语言力求生动、活泼,尽可能将老师的解说过程化为活动过程。题目要简化,不要出现过多的文字。
二、对活动单的使用要做到有效组织,科学实施。
到的爱,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本学年还承担XX市课题观摩课《百分数的认识》受到与会领导与老师的好评。本班学生林佳琳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获得三等奖。
最后,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班级的差生面积较大,致使无暇顾及,导致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未能取得可喜的业绩。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春天。
一、培训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构培训组织实施的保障机制。
我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慎重确定了项目单位,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职成教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任组长,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职成教股、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及各高中负责人为成员,切实保障了培训的组织实施。
(二)积极主动,全力开展有关管理工作。
为了积极抓好项目培训前、中、后期各项工作,我市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1、及时出台了《汉川市暑期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实施方案》,认真挑选项目单位,确定各班培训人数、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本次培训项目单位为汉川一中、二中、三中、四中、汉川高中、实验高中,培训对象语文63人、数学57人、英语56人、物理40人、化学41人、生物21人、政治16人、历史18人、地理14人、信息技术9人、通用技术6人、综合活动4人、音乐10人、体育13人、美术9人。
2、分别召开相关人员会议,我们分别组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工作专班会议,确定了各项目学校领导蹲点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各项目单位分别召开了各培训工作专班会议,布置工作,强调责任,解决问题。
3、充分作好技术设备后勤保障。7月15-17日,工作专班分别到各项目单位检查了收视设备、教室学习场地等准备情况,及时派技术人员到培训点帮助检修设备,确保各培训点的正常接收。7月19日前,各项目单位作好了充分准备,都能通过网络下载培训资源,保障了培训的顺利开展。7月21日开始之时,项目领导小组严局长带头,职成教育股组织专班到培训点巡查,督促各培训点按时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各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督学,参与研讨,收到较好效果。如:汉川一中刘其林主任、汪四坤副主任、汉川二中副校长雷亨亮、张广洲、工会主席陈艳平、教务主任尹汉桥、综合高中副校长何正金等。
(三)注重实效,确保培训各项管理到位。
加强过程管理,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环节,为使管理到位,我市以培训制度为制约手段,以网上信息交流平台为引导,管理学员学习,同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是加强制度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了《远程培训班级管理办法》,建立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班级管理员(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对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严格签到考勤,实行考勤汇报、通报制,每次集中在线学习之后,通报学员出勤情况。
其次是加强沟通引导。项目管理办公室向学员公布了班级管理员手机、电子邮箱等有关信息,指导学员向网络交流平台发送信息,方便学员及时、快捷地反映问题,促进沟通交流。
最后是健全档案。在档案管理方面,我们要求各培训点,及时收集整理培训材料,如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学员信息,发言稿、考勤记录、照片、简报、学员心得、论文等分类归档。同时,我们各培训点建立好电子档案,方便管理。
二、培训成绩与效果
首次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工作在我市取得了一定成绩,不仅使我市在教师远程培训组织和管理上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在我市开展更大规模的远程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本次参与培训的单位和教师收获较丰,教师们对高中课改有了较深的'认识。参训教师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是及时有效的。
一是更新了观念。短短10天培训,给了广大教师全新的思想空间,他们在网上向专家提问,在课余与同仁交流,利用完成作业的机会思考自己平时教学的得失和课改的前景,思想观念有了革命性的飞跃。
二是开阔了视野。这次培训不仅让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升华,更通过网络让教师们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教学片段的实录视频,让教师近距离的体验到一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他们看完后的讨论交流,让整个培训活动变成一个合作、探究的大课堂。
三是解决教学中的困惑。讲座的专家都是深入教学或来自一线教师,案例分析贴近教学实际,分析切中时弊,指导得法,有实际的指导作用,解决平时教学实践中的苦恼与困惑。
我一向参加课改工作,见证着课改的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现将我的数学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后,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过去,教师一向把自我定位成为数学课堂中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构成概念体系。走进小学课堂,不难发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理解”,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理解的状态。随着新课程的到来,数学教学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否认了教师这种定位,使教师清醒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数学的教与学必然要产生新的变革。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推荐中,《标准》强调“教师要让学生装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带给适当的帮和指导,善于选取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教学推荐中,《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例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透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数学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例如:学习了六年级圆柱的体积后,能够出这样的.题目:随意找一个学生喝水的杯子(不规则或不是圆柱形状)你有什么方法求这个杯子的容积呢?学生在课后就能够动手去装水,想尽一切方法去思考,从而到达我们的目的,把所学的图形知识、统计知识等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资料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我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用心参与学习活动。
3、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搞笑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简单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带给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光,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三、评价学生学业标准的变化。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一样,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我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能够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层次地触动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整体变革。这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抓住它,就是抓住了创建特色和提升理念的关键。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 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 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③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提倡每一位教师从走近、接触、了解、理解学生入手,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情感纽带,最终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它将为密切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使每位老师面临诸多新问题。能够发现这些新问题,认识它们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反思并改革自己的工作,以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补充科研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把“教科研”确定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要抢占的制高点,要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事实上,凡是积极参加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实验校和试教教师,都已经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这一转化之中。
国家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分五年逐步扩大实验区,其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行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做出(检验性、验证性)评价和论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创新、有成效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整体改革最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共同研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论文或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并逐步修改、使其完善再全面推广。
通过一年半的试教实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一线教师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最主要的是“重参与、做中学” 和“重过程、重反思、重总结”。
“重参与、做中学” 是要求教师在课题研究设计中和探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和潜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选择和确定有意义的短、平、快的课题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立即产生效果。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就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通俗地说就是“做中学”。
打造高效课堂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20xx年启动,我校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以课程为基础,以课堂为载体,全面高度推进课程改革。
一、改进管理机制,推进课程改革。177中学的高中生源是东城区一录到底的学生,有相当多的学生厌学,这些学生的初中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接受高中新课程非常困难,课程改革要取得切实进展单一靠抓教学肯定是不能提高成绩的,也是与课改精神相悖的,课改重视的是学生全面的发展、自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只有改进管理才能推进课程改革。为此,我们打通了教育、教学、教务、总务四大块,使四者紧密结合。教育为教学保驾护航;教务、总务科学地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平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全校的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每一个工作者都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推进者,各部门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各部门相互协调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强化校本研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教师课改实施力。课程改革需要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群体作为实施者和推进者,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20xx年北京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我校便把校本教研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老师们通过校本教研,转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了课改新理念。在校本教研中,我校通过各级培训,使老师们在教学观上树立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思想理念。老师们在教学中自觉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在实践中重视学生独立性、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质量观上,注重素质教育,老师们树立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观念。三年来,我校以课堂实效为主题,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开展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我们通过主题报告、经验交流、专家指导、教研组研讨、青年教师培训、主题校级公开课、质量分析诊断会等等多种教研模式加以引领,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助推了教师课改实施能力;以“有效精彩,确保课堂质量”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以“课堂有效性的探索--来自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中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教师们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加强反思,老师们认识到高效课堂是学校发展的内涵,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教师们深深领悟到自己要通过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有效批改、有效考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外,我们还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之制度化,快速提升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根据学校学习制度,每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完成至少五千字的有关课程改革的读书笔记。每学期的读书活动都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多年来,学校管理者全面掌握每位教师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通过严格的管理,确保学习实效,确保业务提高。读书学习已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动,教师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快速提升了教学水平。
,参加工作,现在仁村乡中心学校工作,兼任该校教研管理工作,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课改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落实学校的工作部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现将我在课改以来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所学校的教研工作带头人,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思想,不断的完善充实自我,才能不断地增强课改的能力,担当起学校课改的领路人。
因为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互相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几年以来,我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程培训等。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专刊等途径积极接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行之有效的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大胆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增强了自身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1、加强学习,树立新理念
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造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来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强化自我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分析,参与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悟,与课改同成长。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积极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订出阶段性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认识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功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为了使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我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二、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
在改革这条路上,我深知没有创新精神是不行的。自20xx年我推行课程改革之初,我就率先在我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慢慢开始摸索“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当时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余时间阅读了不少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当时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是每期必看,只要是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我都会记在心里,然后在课堂上加以运用,看看有没用效果,效果怎样,是不是比原来的好,课后不要及时写自己的点滴体会。如《新课程新在哪里?》、《构建、形成、落实“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浅析》、《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等,这些东西对自己的成长都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其次是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同时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要求自己每节课必须要走下高高的讲台,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勤于笔耕,积累点滴经验
茶余饭后,我会拿笔写写自己今天某节课的体会,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无论长与短,好与坏,先把它打印成册,日后慢慢修改。现自己撰写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达50余篇,在《汉中教育》先后发表文章7篇,先后荣获市、县奖励达10余次。
四、努力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光自己进步还不行,还要能带动其它教师共同进步才行。课前课后只要自己有什么好的方法,奇异的思维,都要与同事们共同分享,能让同志们都能处在一个积极而又融洽的教科研氛围之中,致使带动了一大批老中青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自20xx年以来,我带领全校教师狠抓校本研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课改素养。改以来,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得到提高。为了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立足于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能做到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坚决落实县教研室规定的“两周一教研”、“一月一培训”的教研模式,致使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全体教师先后编写了校本教材《仁村风采》,校刊《丹桂教苑》,鼓励教师积极拟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致使我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省、市、县一级发表论文多篇,有效地推进了我校课改工作的进步。
总之,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我相信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也是我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明天的我会做的更好。
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通过系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想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因为这是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
二、当前的课改进展情况:
目前课改进展情况,还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教学方式没有发生转变,教师还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强调学生记忆基础知识,仍然发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搞题海战术。这一切都是因为新的高考模式还没有出台,到底将来怎么考法,学校和老师心里没底。因此课改进展情况十分缓慢。但是,从当前国家以及实验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心看,新课程改革必须开展下去,现在只是一些相关的高考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因此,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先入为主,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被动。“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
三、关于如何实施新课程的认识:
我们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了内容和要求,为了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还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
一)正确把握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版块,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
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六个独立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9个)、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7个)、20世纪战争与和平(6个)、中外历史人物评论(6个)共30个学习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1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个)。
二)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课堂教学落实。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由于“三加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师生从中受益匪浅,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由于主体意识和客观条件的不同,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的策略以及效果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 英语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现状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了尊重。
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时,对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教学。
现状一: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使学生在英语课中真正“动”起来,我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讨论问题。我发现,虽然课堂讨论气氛异常热烈,但讨论的效果并不理想。
现状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或多或少都在交流;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即有些小组气氛较沉闷,讨论不热烈。
现状三: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的只是其个人的观点;或各小组汇报的主要观点极为相似。这些雷同或重复的报告既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缺乏创造性和新颖性,从而使学生对讨论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现状四: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兴趣有所减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表示不愿参与小组讨论。
二、 任务型学习法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任务学习方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这种学习活动与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相关,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任务学习一般可设计两种活动:
(1)预习课文的活动(包括查字典,找出重、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
(2)课前演讲。每个学生围绕学过的内容进行演讲,小组在组员个人演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教师也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分解,这些活动方式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课堂中合作小组包括:
(1)合作归纳知识。在导入对话或课文后,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和用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后发现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2)合作写作。写作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生写一封介绍自己的英文信时,可安排以下小组任务:
①独立思考3分钟。让学生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为小组讨论做准备。
②集体列出写作要点。首先让中等生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鼓励差生大胆参与,优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选择一两个小组口头报告讨论结果,并让其他组评价指正。
④教师介绍写信格式、相关短语。
⑤学生独立写作。
⑥小组交换批改。
3.课后合作小组活动包括:
(1)合作完成作业。传统的英语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由学生单个人完成。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如听写单词句子、写英语小作文、与外国朋友通信、阅读英文书籍、表演对话、制作英文贺卡、编辑英语小报等。这些作业可以个别完成,但小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2)合作订正错误。每次单元测验后,教师会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怎么办?可以在小组内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
三、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语言,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有些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回家不用太多的时间,就能学好英语,而有的即使花再多的时间就是记不住。因此,在学习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改变传统课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建构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用心践行区教委“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20__年1月15日午时我校召开了本期课改工作总结会。
首先,教导主任唐世龙谈了本期课改所作的一些工作。回顾了我校践行区教委“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就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学习方法上的创新进行了诠释,同时也谈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最终,校长熊华作了总结谈话。他强调了学校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突出重点,每周例会上都能把课改工作确定为本周工作重点,同时教导处确定每周课改理论学习材料,并印发至每位教师。学校班子成员能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校课改动态,与教师共同研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推荐与意见,有效促进本校课改工作的开展。教师们在透过互相听课、教研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中,受益匪浅,“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我校圆满完成,并取得较好效果。同时他也谈了存在的问题:班班通的运用仅停留在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未能发挥设备的其他作用,对小组长的培训还有待加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有待提高等。
之后谈了下步努力方向:加大教研力度,让学生从学习知识变为培养潜力,坚决落实教学常规,做好导学案的编制工作,加大班班通培训及制度建设,要求做到能用尽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加大小组长培训力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潜力,落实奖惩制度,促进课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下面结合自身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第四册在《折纸》一节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教学活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个图形来动手操作。(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交流反馈。
我把新授课的讲解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但不出意料,探索中出现了学生常见的错误。然后,我也不急于进行拨乱反正,又请学生自己开展争论,是谁对谁错?而争论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仍不出面澄又一次组织学生用所折纸的图像去进行验证。对这个重要环节的处理,则引出了学生最后的发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每一项新的事物,学生都存在着一种好奇心,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动力。而我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还给学生,就让他们进行尝试,从学生的内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满足。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一、活动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三点:
1、以生为本,关注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认识活动单导学的意义和作用。以活动单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导学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洋溢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利用活动单,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种素质,加强合作,促进反思,反馈提高。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核心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活动。
2、立足学情,集体研讨。要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尊重个性差异,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单。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体分工设计,共同研讨确定,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情进行适当调整,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以期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3、体现特点,精心设计。
活动单的设计是实施导学活动的关键,要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可操作性、启发性、适量性、趣味性和多元化等原则,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进行设计。活动单应简洁、易懂,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活动方案和课堂反馈等内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等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
目标明确。活动单不同于教案,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知道、理解、掌握等词语进行表述,学生始终明确目标并对照目标进行活动过程的自我调控。
精选内容。活动内容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有数学味、趣味性、启思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素质发展。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内容适量,难度适宜,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补充拓展性题,保证原来预定内容得以完成。问题、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活动多样。教学活动单可采用多种形式,可根据内容特点设计,也可根据小组特点设计,还可设计多层次多目标活动单,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观念与行动相统一、外显活动和内在活动相统一、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活动要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可以是自学教材、实验、探究、辩论、讨论、游戏、竞赛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充满激情。
检测反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检测,及时反馈,当堂消化。
语言规范。活动单的主题、指导语要明确,语言力求生动、活泼,尽可能将老师的解说过程化为活动过程。题目要简化,不要出现过多的文字。
二、对活动单的使用要做到有效组织,科学实施。
学习活动以小组形式为主,小组相对固定,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有中心发言人。每节课安排的活动在三个左右,要灵活运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和全班交流等方式,强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环节。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始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开展探究、交流、辩论等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评价。成果展示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学生要交流收获、进行小结、自我提升。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机整合课堂生成资源,发挥必要的主导作用。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认为,一堂课的“活动单”设计,在达成目标及活动方案方面要做到不求“多而全”,力求“少而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让学生在对单一任务和活动素材的反复感知和研磨中,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回合的思维碰撞中,变“我懂了”为“我想了、我问了、我说了、我做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数学化”的浸润,他们的数学素养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称为“有效”的课堂。“活动单导学模式”才会成为真正有效的新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