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实习报告总结【通用3篇】

检察院实习报告总结(精选3篇)

检察院实习报告总结 篇1

首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顺河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及我的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

我的实习是由河南大学法学院和顺河区人民检察院共同安排的。时间是从20xx年三月十二日至四月二十日通过实习,第一天上午第一次见到我跟的科长,一位女科长,人很好。先为我基本介绍本处的工作,然后马上让我上马,要求我看看一些典型的案件,就把一个案子交给我处理,希望我实习完毕之前可以办好这个案子,办的好坏美没所谓,最重要是敢于写出自己的看法。科长还教了我怎么去处理案件,并且借给了我基本书。科长很和蔼健谈,希望我多跟她交流,这期间我跟着她学习,自己增长了很多见识,很幸运遇到贺科长。说真的,这次实习我的确有压力。毕竟是第一次去检察院这样的地方实习。只能认认真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过,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应付得了,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这次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要好好把握我在我的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几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大量抗诉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在一些案件的立案过程中我还担任了具体的案卷整理工作。并且对部分参与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案件抗诉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习结束时,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一、实习单位的基本状况

检察院民行科工作职责:

负责对全市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工作的指导;承办应当由市检察院办理的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对市中级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提请省人民检察院抗诉;对全市各级人民法院的正确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做好息诉工作;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省人民检察院和市检察院抗诉的民事、行政案件,出庭履行职务;负责对审判人员在办理民事、行政案件过程中的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案件的初查工作;研究分析全市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提出工作对策;办理下级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请示。

检察院民行科抗诉工作制度:

(一)、承办人接到法院判决书、裁定书后,在二日内进行审查,提出具体意见。

(二)、审查判决、裁定坚持“五比一查”的原则,即:

1、比“案件事实”,看判决书认定的事实与起诉书认定的事实是否相同;

2、比“采信证据”,看判决书采信的证据与公诉机关举证的证据是否一致:

3、比“案件定性”,看判决书认定的罪名与起诉书指控的罪名是否一致;

4、比“适用条款”,看判决书引用的条款是否正确,有无多引或少引条款的情况;

5、比“量刑幅度”,看判决书的量刑幅度是否与法律规定的量刑幅度一致:

6、要查清是否有违背诉讼程序的情形。

(三)、经审查需要抗诉的案件,办案人应在三日内提出,科长审查同意后报主管检察长、检察长决定。

(四)、经检察长决定提出抗诉的寒件,承办人应在二日内将刑事抗诉书草拟完毕,报科长、主管检察长审查。

(五)、发现应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案件,经科长、主管检察长、检委会同意后,应在十日内完成提请抗诉的法律文书的草拟、审批及报送工作。

二、实习过程的主要情况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民行科,主要从事的是一些法律文书的处理,跟随侦查人员办理一些案件,以及一些协助性质的工作。在此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抗诉的具体规定,明确了这两类案件的抗诉的立案标准,了解了检察机关在立案审查方面的一些技术手段和工作流程。

(一)民行科的主要情况

我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协助打印记录一些询问和讯问笔录以及一些其他的基础法律文书工作。实践中的检察文书与我所学习的司法文书课程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有些有区别,但基本大同小异。对于笔录的记录,我觉得我还是缺少实践经验,不知道该记那些语言,不该记录那些语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调查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的各环节。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寻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以及协助干警办案、看守犯罪嫌疑人。通过跟随办案,我深知实践与理论的差别。理论是系统化的,而实践中的案件由于时间地点的差别,可以说是非常凌乱的,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能力是根本拿不下来的。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二)反贪局的主要情况

实习期间我还积极协助市纪委和反贪局组成的调查组对开封建设投资集团的法人代表涉嫌贪污、挪用公款一案进行调查。对他们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隔离审查,所有调查组的工作人员都耐心细致的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我从中学到很多以前所没有接触到的东西。我了解了反贪局工作职责,现总结如下。

顺河区检察院反贪局工作职责:

1、负责对全市检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隐瞒境外存款、私分国有财产、私分罚没财物等犯罪案件侦查、预审工作的指导;

2、参与基层院重特大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的侦查;

3、直接立案侦查全市性重特大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及领导交办案件的侦查;

4、掌握全市反贪污贿赂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分析全市贪污贿赂等犯罪的特点、规律,提出惩治对策;

5、承办下级院反贪污贿赂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请示。

三、实习体会总结

这次实习,我真正接触到了法律工作的一部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更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体会很深。

(一)在课堂中一定要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应当明白“书永远都不白读”的道理。现在许多同学都说,实践与理念是不同的,书上讲的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看书没什么作用。从我的实践来看,课堂知识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工作的方向,对于某些工作的指导作用,是实践所不能代替的,加强课堂知识的学习,对于工作是很重要的。

(二)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和认可,这样才能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工作。虽然实习单位的工作,我在课堂上都有所闻,但到实际中,才发现,现实还是很复杂的,不是说光凭一些框架式的理论就能解决的。参加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深化,是很有帮助的。

(三)现代科技对于处理实际问题作用太大了。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查阅案件,都是通过网络,办案自动化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对于处理案件也不无裨益。全程录音录像,提高了案件的透明度,对于司法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国家资源。

(四)必须扩展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这次实习中接触的案件,与其他各门科学都有联系。在查帐过程中,会计、税务的知识显得极为重要,不明白,就不懂;交通、海关知识对于了解当事人所处的环境,对于案件的侦查对有帮助。加强综合技能的培养,扩大知识面,可以切实的开展实际工作。

检察院实习报告总结 篇2

这个学期在检察院办公室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自己的表现也得到领导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以下是我实习的主要工作:

在这一个多月中的工作中,我的主要工作资料是协助办公室人员做好各项人事及日常行政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办公室文员的具体业务知识,扩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首先总结一下我的所有具体工作资料:

在群众来访当中,他们会向我们说明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可这个很多状况下都是长篇大论的,我们不可能将它全部写到案卡上的,因此只能靠工作人员对其取其精华了,每一天来访、来信都不少,要给他们解释清楚他们的案件该怎样做,要做完这些案卡并呈交领导审批,这些是要很强的法律知识做后盾的,需要很好的概括能力来完成这些案卡。

在实习期间,自己还试着写相关的案例分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案例,这些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难,其实这些案例也就是法律条文的具体化与实际化。只要平时打好法律基础,认真分析,将相关的法律条文对应上,再根据具体状况细化,用法律语言表达出来,重要的是没有学法的人也能够看懂,那就是一篇成功的案例分析了。

另外,在实习的期间整理了很多案卷。整理卷宗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因为能够通过案卷了解整个办案的流程和相关事项,不懂就问,认真阅读相关案例,并和他们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的法律观点很多时候都很精辟,有自己的观点和支持观点的依据,说话的逻辑性很强,自己遇到不懂得地方请教他们,都觉得这个过程很享受。整理卷宗,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要按照序号排,有很多案例还不集中,要找齐才能够放进去,并且要掌握它们的顺序,即办案程序,归门别类,很考验我们的细心与耐心,但是自己并没有觉得这个很繁琐,或者是随便应付,而是很认真、很谨慎的按照要求做好。

实习虽然是结束了,可自己却是充满了动力和激情,明白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才更适合,因为他们的思想、工作态度都激励着我要珍惜法律这门学问,好好的去领悟精华,为追求法律正义去努力。

检察院实习报告总结 篇3

时间:

地点:XX市XX区人民检察院

记得上次问过大家一个问题,即经济发展与犯罪率是不是成正比。当时对这个课题没有多么深入研究,只是大概了解了一下大家的意思,其实目前按照大多数人的观点,包括我还是比较认同经济发展与犯罪率在某种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因此,今天的这篇实习报告也要从这边说起。

首先我们得从这句话仔细入手。经济发展,究竟我们研究的是怎样的经济发展,这中间其实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是经济总量GDP的增加,还是人均收入的增长。国民财富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每人的收入都增加,同样,社会财富的增加也不能保证贫富差距的缩小。同时,我们说经济发展难道仅仅只从财富数值上分析吗?那么要不要考虑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呢?同样,我们再来看犯罪,学过刑法应该都知道,犯罪分为很多种类,目前我们国家将犯罪分为十大类。那么好,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是与这十大类都有关系呢,还是仅仅与其中几类有关系,或者说与其中某几类的某几个罪名有着密切联系呢?

因此,仔细分析这句话其实我们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也就因此为什么不同的文献资料中不同的学者会持不同的观点。

在这里,首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从1997年到20xx年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的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年鉴网)

从上述图表中不难看出,从1997到20xx年,刑事案件罪犯从X人上升到X人,犯罪人数上升了一倍。另有一组数据显示,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20xx年,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刑事案件,从146968件上升到件。当然,这中间因为国家经过几次严打,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讲,从1978年到20xx年,我国的犯罪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从1978年往前追溯一直到1949年建国,中国的犯罪率出了个别年份外,一直比较低,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知道学法律的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建国以来一部婚姻法就基本上能稳定社会矛盾,可见当时案件数量之少。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犯罪数量的增加,从而带给我们一个思考,为何经济发展能带动犯罪数量的增加,是经济发展本身的问题吗?

现在我从实习的XX市XX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的一些情况说起。作为实习生,基本上的工作就是整理一些案卷,陪同检察人员提审(也就是诉讼法中规定的审查起诉阶段的询问犯罪嫌疑人)以及和检察人员出庭。因此,这期间通过我接手的案件也不少。而这中间我发现,盗窃罪的数量总是居高不下,远远高出其他类型的犯罪。而这中间更有趣的现象是,盗窃的标的物以传统的现金为主转为其他有体物,比如手机、电动车、电视机、电脑等。这些东西的特点是犯罪嫌疑人往往能通过变卖它们获得金钱收入。另外相对集中的犯罪还有赌博罪、寻衅滋事罪,q####j罪,毒品犯罪,非法拘禁罪,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组织、容留、介绍卖*罪。而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等偶尔才会出现一列,故意伤害、故事杀人案件更是少数。

综合上述案件分析,为何盗窃罪的数量居高不下。盗窃罪在刑法中属于侵犯财产罪,而这正好与20xx年中国年鉴统计的一组数据吻合。

从表中可以看出,侵犯财产罪远远高出其他种类的犯罪,位居第一。而这中间,盗窃罪的比重占的相当大,另外还有诈骗罪。而抢劫罪等需要使用暴力的犯罪却比重相对较小。另外,侵犯公民人身自由及民主权利的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罪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据我所在的地区发现,许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以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都是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浙江是全国民间借贷、融资非常活跃的省份,而由民间借贷产生的非法拘禁罪、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更是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经济发展一定伴随着犯罪增多。其实,在我看来,经济类犯罪是所有犯罪类型中比重的,随着经济发展,财产类犯罪日益增多,而暴力类犯罪则相对下降。包括现在仍旧较多的j罪,犯罪嫌疑人往往抛弃了传统的暴力胁迫的手段,转而换向其他更温和,采取诱拐、骗*、偷*等手段。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为担忧的现状便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而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贫富差距越是明显。而其中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民更是与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郑永红(20xx)对基尼系数与流动人口犯罪进行了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作案相对集中的几类犯罪案件与基尼系数之间呈高度正相关。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一些人会通过非法手段来弥补自己的失落感和被剥夺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侵犯财产罪的数量如此居高不下。

因此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流动的人口的增加导致的社会财富的严重不均以及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体现的犯罪数量越多。

因此,在最后笔者想说,或许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增长的犯罪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但是,经济发展的平稳程度却与犯罪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带动的社会保障,就业问题,社会分配问题,以及个人思想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必然与犯罪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有效规制这些因素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犯罪之间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发展经济,但我们需要一个全面均衡的经济发展。

于此同时,笔者认为,作为犯罪高发的省份之一,有其特殊原因。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伴随着民间借贷的如此活跃却又缺乏相应的规制措施使得因民间借贷产生的刑事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一些犯罪嫌疑人开始往往会向被害人借大量现金,最后因为融资周转困难,使得一些民事借款纠纷上升为刑事纠纷。许多犯罪嫌疑人往往以诈骗罪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起诉或被判刑。更有些犯罪嫌疑人因为急于向债务人索要债务才采取非法拘禁的手段,限制被害人的人身自由,从而被判非法拘禁罪。因此,如何有效规制当前浙江等地活跃的民间借贷,是政府、金融界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虽说经济发展与犯罪率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但是经济发展本身并不是必然导致犯罪率增加的直接因素,不然为何新加坡经济发展如此之快而犯罪率如此之低。我们应该限定前提条件——在中国。中国有其自身的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有明显的转型时期的特征,经济体制由公有制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型,各种经济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如在收入分配领域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在就业方面失业问题逐渐显著、在二元经济的转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