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社的实习报告锦集(精选3篇)
暑假到了,按照学院里的安排部署,我们新闻系大三的学生要进行实习锻炼。经过一番周折,我被安排到河南商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
说实话,相比于院里在其他报社实习的同学,我们的实习道路更为艰辛,除了需要更多财力支持外,还有幸得到了特殊“照顾”——长久等待的心理煎熬。
在我看来,这段等待要比高价实习费对我的刺激来的更猛烈些。的确如此,报社长久的杳无音信,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尽管之前曾经在一家党报社短暂临职,不过想起都市报记者的那种独行侠形象,我还是禁不住有些小激动。
在中青大厦一楼入口处有条商报标语:我们还只是第二。从这些言语标识中,我知道这是一家自信的报社,外加一拨儿自信的记者。
报社总编助理关老师,体型高大,是我们的大师哥,经典动作是习惯性地晃动着与自己身体不太对称的小脑袋,在埋头读报一段时间后,会猛地抬头,两眼圆睁,以作深思状,他在说每句话前,必会先积攒足够多说话所需的气息。刚进报社,他就把我们6个实习生纠集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我知道报社在大家实习这条路上设了不少门槛儿,不过这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好事多磨。我现在可以向你们保证,商报会是众多报社中让你们收获最多的。”
是的,好事多磨,既然如此,那就磨吧。
一、牛刀小试
毫无征兆地,我被安排到了经济新闻部。关老师的随手一挥,着实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在我想来,经济新闻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诸如地产、财经等门类,对于我这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一点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当我怀着略有不安的心情说着带有推脱意味的话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却安慰我说,慢慢来。
报到的第一天,总是那么地让人刻骨铭心。
徐主任原是给我安排了两位老师,一位姓陈,另一位也姓陈。两位老师很有特点,陈清利老师体型肥胖,笑起来颇给人一种弥勒佛的感觉;陈薇老师虽然本是女儿身,可是你看她走起来路来的派头,两只胳膊甩得老高,颇有一股男儿气概,别人笑称她为“企鹅”。
每天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实习生需要轮流接创富热线。商报每周二至周五会有一个创富版,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创意的特色项目进行推广,为创业者之间进行合作提供一个平台。负责创富版面的是郑雪老师和纪宇老师。
郑雪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给人一种亲切感,初到报社,我甚至以为她也是实习生,想来真是被她的美貌“欺骗”了;纪宇老师外看穿着打扮时尚前卫,内含丰富的采访写作经验,是位老江湖的资深新闻从业者。
临近下班的时候,负责创富版的郑雪老师来到我们两个实习生身边,问我们哪个周六下午没事,我一想定是有采访,于是自告奋勇满口应允。
后来了解到,每周六下午,商报会有一个互助公社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创业的中小企业者,每周会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然后邀请一些营销方面的专家或者成功的创业老板,与到场的中小企业者一同交流,或传授生意经,或分享经验。而这个活动的负责人正是郑雪老师,我周六要参加的也正是这个活动。
那天是3月13号,针对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那期的主题定为“商家维权”。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邀请来的律师在听取了现场商户遭遇的种种侵权案例后,对症下药,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当天,我按照郑雪老师的嘱咐,针对商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律师的解答,在采访本上写了密密麻麻几大页,也正是在那天,我大脑里装了不少商家维权方面的知识。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我回去自己尝试着写下。晚上回到寝室,我先在网上搜索了原先互助活动的稿子,比着葫芦画瓢,洋洋洒洒写了1000多字,然后传给了老师。
周一下午,老师在指出几点不足外,告诉我说稿子基本还可以,就是字数有些少,因为互助公社每周的版面几乎是一整版,每周二刊发。
就这样,我后来便长久的跟着郑雪老师,共同负责每周的互助公社活动以及创富稿。
周一便是3.15了,按照徐主任的安排,我上午留在了学校,走访学校设置的一个投诉点。转悠了一上午,问东问西,生怕丢掉每一个细小处。不幸的是,真的是好事多磨,第二天竟让我脚上先磨了个鸡眼。无奈之下,只好买来鸡眼膏,只是走起路来还是一颠一颠的。为了怕老师知道自己腿脚不便而影响采访,我只有忍着脚的疼痛,没有告诉老师。
等到花儿快谢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在周二见报了。看到自己通过键盘敲打成的汉字变成铅字印刷体的时候,便是自己最为幸福的时刻。
二、展露锋芒
过后几天,生活略有沉寂,我进入到了实习生必经的读报时代。每天早上拿来四家都市报,挨个儿看个究竟,进行分析比较。无可否认,这段静下心来读报的经历对自己确有帮助,对于刚进门的我们,完全可以倡导“拿来主义”,只不过在“拿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创造。
不久,实习的脚步便加快了。每天上午我便老早来到报社,接听创富热线。在别人眼中,接热线可能是个单调乏味、纯属机械运动的活儿,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商报的创富热线主要是接听一些创富口信,或者是对于我们之前推广项目的反馈,寻求项目人联系方式的一种途径。从这个角度看,热线的繁多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之前稿件的质量高低。
其他时间,我主要跟着郑雪老师出去采访,发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项目写成稿子进行推广,由于创富版是免费帮创业者进行项目推广的,加上推广的都是一些特色、创意项目,因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很多时候,创富热线会响个不停,最频繁的时候甚至达到每3秒一个热线,经常会听到商家怀着感激的心情在电话的一端说道:“你们的这个栏目办得很不错,是真正为我们商家着想,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便为自己作为一个商报人而自豪不已。
实习生活开始进入正轨后,我便开始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工作日外,为了让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我每周六也继续工作。上午跟着陈薇老师参加商报的藏金鉴宝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玉器、瓷器以及字画收藏等方面的知识,下午跟着郑雪老师组织每周的互助公社。两个月下来,经济新闻部的记者我几乎跟了个遍儿,学到了不同经济新闻题材的写法,收获颇丰。
三、自我反思
这段实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包括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记得有一次,郑雪老师让我走访一些大型超市,了解当时市场上奶粉的价格情况,以及涨价原因。因为之前大多是跑创富这条线儿,对于市场调查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终于,当我大摇大摆走进超市,来到货架前向销售员亮明身份以及目的后,销售员的态度立马由晴转阴,他们像见了瘟神一样开始躲避我的问答,无论我说什么,他们只是冷淡的记住了那条单一的回答:不知道,不了解。
不知道,不了解。这几句空洞的回答让我有些无奈。我只好拿起采访本对价格进行记录,没想到销售员看到后,竟然赶忙上前阻止,并且告诫我:再不走的话,便叫保安把你轰走。
这时候,我的走投无路让自己感到有些恼怒,可是此时的自己就像被关进太上老君炼丹炉的孙猴子,任凭你使尽浑身解数,却依然于事无补。最后,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还是无功而返。
回到报社,没有完成任务的我有些羞愧。幸好的是,最终老师还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了奶粉的一些情况。
晚上回到寝室,看到郑雪老师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邮件里,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了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了解到记者工作的不易,也知道了进行市场调查有学会运用技巧,包括“坑蒙拐骗”。而对于我这个毛头小子,仅仅两个月的实习确实还显得不够。
结语
如今,两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但自己亲身采访的情景还犹然在目。
离开报社后的最初几天,还真有些不习惯。本来已经融入报社的我突然意识到,今后,在向别人做介绍时,那句开头语“您好,我是商报记者”已经不能再挂在嘴边。
最后,感谢这段时间给我帮助的商报老师,感谢学院,感谢国家。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今后的自己也可以像你们那样,做个理想中的独行侠。
从七月中开始,连续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和另一位同学都在《**日报》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也见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既让我体会到了社会的现实,也让我发现了一群人,他们善良,有理想有激情,是我以后想要成为的一类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我可以更好的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转变的过程或许是痛苦的,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日报给我这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第一天去报社的时候,怀着兴奋的心情,以为一进去就可以跟着去跑新闻。而事实上,负责带我的记者只是让我坐着看报纸,不停的看报纸,一个上午过去后依旧没有事情可做,也没什么人理我,说实话有点无聊。下午我就开始观察报社的运作情况了,每天看到的报纸,他们的幕后生活是怎样的呢,那些新闻背后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记者们会不会因为一篇新闻稿件一件不一致而去讨论争辩呢,带着好奇的心情开始了下午。大概三点左右,一个首席记者拿着小本子挨个的问记者"今天有什么稿子?",记者边说他边记,然后首席记者把已经做好的选题告诉总编辑,总编辑斟酌,看看可不可行。总结一下第一天,就是在报社看看他们匆匆离开匆匆回来的忙碌着。
第二天到报社,心情平静很多,不再那么热血地想去跑新闻,心里一个大二的学生肯定是不会让你去做事情的,既来之则安之,能把报社运行情况搞清楚已经很不错了,要有耐心。所以第二天我还是在看报纸,下午和一个记者聊天,觉得收获颇多。他说有时候也不能写太敏感的东西,不能出叉子,不然宣传部很容易把你掐死。所以要尽量的把稿子写的软一点,好玩一点。跑新闻的时候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对于跑现场,一定要注意细节。他说他有次和同城好几家媒体去一个现场,一个男的劫持一个女的,男的正拿着刀驾在女的脖子上,形却当初势比较危机。很多同城媒体看见里面有点动静,一窝蜂往狭小的案犯地点冲去。但是他就一直站那里不动,远远望着,因为如果离案发现场很近肯定看不到什么,再加上几个摄影记者一堵那效果更差。他不动是为了看到更多其他媒体看不见的景象,比如他看见几个警察进了一辆黄色 的出租车,他知道马上肯定要有行动了,果不其然黄色出租车慢慢靠近罪犯,乘其不备把罪犯制服。他说,如果观察的够细致,报道警方营救前的一系列准备,以及一系列的变化,那读者就会觉得新鲜而有看头。你报道罪犯挟持人质,然后警方成功解救,那画面感不强,也没有什么亮点。听他绘声绘色的说,真的很有意思。
就这样过了几天后,我终于被告知有事做了--接热线。部门几位工作人员交代了一些工作细节,我们就开始工作了,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因为无法做到边听边记录到电脑上,刚开始都是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据说采访记录也是相似的,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在接电话的空余时间还是看报纸,包括其它几家报刊。旁边的工作者说,看报纸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
两个星期过的很快,虽然在报社没有固定的老师,也学到了不少。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锻炼了采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工作中如歌跟别人打交道,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我还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人。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人。
一、实习内容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
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