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习报告范文怎么写(通用3篇)
实习报告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实习报告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次实习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你的实习生活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通过本次实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新的收获,是否有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实习。为此,在写实习报告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回顾当时在实习的过程,有感而发。
1、 前言应含概的内容
前言作为实习报告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实习报告前言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实习过程中的现状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总结,说明本次实习与之前学习的收获,目前的学习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需要马上进阶的知识,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前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简单阐述其实习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实习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实习?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实习企业的现状,明确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习,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实习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实习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实习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实习与被实习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
2、 前言的写作方法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实习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应在前言中提示本次实习的总结及心得体会,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应有重点的阐述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收获。
(4)、前言的内容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5)、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8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前言字数一般掌握在100一200字为宜。
在2—xx年上学期寒假中,我参与了寒假社会实习活动,针对语音通信中同步传输隐藏数据的技术作了调研报告。在此期间,和小组同学一起克服了寒假的天气,坚持留校近二十多天进行调研活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了预期的调研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关于语音通信中同步传输隐藏数据的技术调研报告》,对于该技术的研究意义、算法、硬件和软件平台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可以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在此次实习活动中,我们小组作了详细和明确的分工合作,确保了调研工作有序的开展和圆满的结束。我个人主要负责软件系统的构建和部分程序的编写工作,并在实习报告中对sunot开发平台作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软件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利用ot的无线通信功能实现移动ot与基站ot间的通信,并完成数据的接发和处理。在移动ot中,编写应用程序完成语音信号的采集、ad转换以及对数据进行回声隐藏算法的运算处理;在基站ot中,主要编写程序实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倒谱分析和语音播放。其中,移动ot的程序编写工作主要由王莹同学负责,我则主要负责基站ot的程序编写,两人相互学习,遇到问题共同探讨,对于系统的构建和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系统初步构建完成之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并完善了部分程序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通过这次的寒假调研实习活动,我个人收获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首先是对于课题调研报告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再次是对一个团队合作又有了一次新的经历,相信这些都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感谢李德识教授和陈健老师,对于我们调研实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帮助。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二、 实习时间与地点
xx年7月1号根据学校授课安排,我们将在湘潭平政路进行维持二周的古建筑实习。
三、 实习参与人员
建筑学本部1、2班跟潇建1、2班。
四、 实习内容
7月1号上午九点钟,我们班的同学全体在集合,然后按分组的情况分头行事。最终我们选定的是距离关圣殿东1xx米处的三户民宅。这天的天气相当诡异,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裤子都湿了,同时也给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雨渐渐小了些,我们便开工了。我们组共有七个人,湘潭本地的有两个,鉴于语言沟通的问题,这问卷调查当然非他们莫属啦。大队人马首先杀进一个老爷爷的家里,小刘首身示范。之后小赵、亚信还有还有海剑就都跑去弄调查问卷啦。剩下的四人就锁定一家据传有7历史(貌似这一条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龄达到了一百多)的民居着手事宜。我们从大门而入,房子很简单的一面宽三进深,门洞都是开在同一边上,除去大门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进入第三间房子的时候,一架旧式木质楼梯呈现面前,没有扶手,楼梯的踢面也是镂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还能转动,大概首层的层高是4。1米,看到这样的楼梯,女生貌似有点惧怕,不知道当初在造它之时,主人是否有想过?上了二楼,哇塞,满目灰尘,估计主人是不怎么上来吧,除了去临街面出的挑台晾晒衣服,平时是很少活动的!让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木屋架结构,也不是挑台出为支撑挑檐而撑起的木结构(屋架木结构)上的倒莲座,而是中间二进厅(不知道可否这么叫)中一个被两排南北方向的木栏杆围护起来的空间,甚是好奇,小刘爆冷说,大概是放置过世的老人的,但细想一般不都是置于堂屋的嘛?无奈寻问主人,自也是说不上个一二。有个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天”,(一线天)首层片面是三进深,而到了二层就变成了二进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台,屋顶是传统的坡屋顶,脊檩线正对与二进房的中点,在三进房与二进房屋顶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预留了15mm宽的一条窄缝,让光线从此处泄露下来,我猜测大概是房间不开窗的缘故,为了解决光线的问题,故采用了此法。
还有一大发现是其墙壁的做法,编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黄土为粘结剂,这做法到有点仿似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不过相比之下,它比钢筋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墙壁材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使用年限有所逊色,且承载力、抵挡风与暴雨的能力也不及后者,但能纯于世达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种表现吧!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发现。我们上午的工作差不过就做到着,总结一下,完成了问卷调查以及第一家的。
中午,大队人马饿漉肠肠的跑到一间蒸菜馆,无奈其厨艺有限,我们就夹杂着窗外的淅沥小雨,捡以两三点菜色,撮以些许大白米,瞌睡连连。下午强打精神,继续上阵。归去途中历经关圣殿,带着久远的好奇心,推开了红漆的大门,貌似今日对外不开放,殿内人烟稀少,冷冷清清,大概是今天下雨之故!闲逛了一遍,跟传说中的汉白玉龙柱雕还有阶前的蟠龙雕合了影。不辜负此次之行。后来,我们又瞄准了离第一家不远的民居,历尽一百年有余,建筑形制类似于第一家,很典型的住户类型,热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给我们拿来了房契,哇塞,我想我们是没必要测啦,上面是绝对原版的平面图。有一发现是,室内墙面上的开窗,一般多见于古典园林,通过借景的构图手法来美化景色,在这里也被应用到了室内。再接着我们拐了个弯,寻找到了第三家民居。典型的两层,唯一不同的是二楼的护栏不见了,可能是被主人拆了,首层也是一面宽三进深,门洞方向均开在墙面的北边,几乎也不怎么开窗,但室内采光尚好,大概是门洞做的比较高,且在第三进房南边墙有开一窗一门。有意思的是这民居旁边的古建筑,据外貌看来估计是商铺,对面的天工楼据老人说有两百年的历史,门口还有一对石狮,甚是庄严啊!至此我们本次的古建筑之行已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学院组织的实习,虽然我们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对本国古建筑的了解,在这里,我再一次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特产,用博大精深不为之过,还有好多埋没在时间与尘嚣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唤我们去发现,去继承去创新,感慨于唯今建筑风的滥觞,我们或许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一切文化一切发展,希望中国的建筑之路越走越顺利!也祝愿广大的建筑学子的求学之路越走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