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团招新策划书参考
一、招新目的:
为响应校团委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口号,奉行“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和“真诚奉献社会、无私服务群众”的工作宗旨。弘扬雷锋精神,多层次、全方位、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我校志愿者协会将策划举行12年招收新进志愿者活动。
二、招新要求:
平易近人、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服从安排、组织性强;具有较强的退队合作意识。会制作ppt、ps等,有一定的艺术细胞。
三、活动说明:
1、招新对象为全校11级新生及有志向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在校各年级老生。
2、招新过程本着志愿的基本原则,参与招新的工作人员不得强拉,硬劝或以威逼、利诱、诋毁其他社团等不正当手段拉取会员。
3、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招新期间工作安排,不得在工作期间聊天、打闹、玩手机、吃东西,更不得迟到、早退、中途脱岗。
4、活动期间,现场工作人员一律穿正装,严严禁穿着拖鞋。
5、活动前中后期所下达的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自己职责,保质保时完成分内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需发扬志愿者团结精神,互帮互助。违反活动纪律者将按学校社团有关规定及青年志愿者协会制度进行处置。
四、活动时间:
新生参加完军训后
五、宣传方面
1可以建立一个新生咨询qq群,便于新生咨询我们学校的情况,以便达到宣传我们协会的效果,为招新做准备。
2张贴海报与宿舍扫楼发传单。
3召开推介会。
4招新会期间在宿舍楼挂商家彩旗或横幅进行宣传。
六、招新与录用指导:
在招新、录用过程中中严格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招新会议的精神指导下,有主席团严格分配各部门职责和管辖阶段,各部门通力协作。一个工作开展的好坏,不是硬性要求由多高,而是充分运用各部门的优势资源,大家协同工作,在协同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个内部委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协同工作中加深了解,提高整体效率和作风,使青协这棵大树常青。
七、面试办法:
1、面试公告海报
各部门将面试时间、地点、参与面试人员名单及时提交到相应负责部门,负责部门应认真制作公告海报在青协宣传墙张贴,公示面试信息。每个部门面试的具体时间详见海报栏。如果面试时间、地点有改变,将另行通知。
2、面试过程(面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应招同学依公告海报在面试时间到指定地点等候面试,部门委员做好相关组织工作,并依据应招人数分配面试时间。面试时各部门委员交叉协同工作,在负责部门领导下完成初试任务。整个面试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a、作简短的自我介绍;
b、简要陈述自己应聘该部门的原因、优势;
c、要求回答一个事先准备的问题;
d、自由交流。
复试:根据先前的留用的新委员名单分配在相应的活动中进行考核,利用考核机制再次评定留用委员(评定时经部门集体讨论,决定后提交录用人员名单)。
八、活动总结
招新活动结束后,由总负责人召开总结大会,对活动进行评点、总结,所有参与招新的协会人员准时到会,秘书处进行会议记录,各部门进行活动总结报告。
九、备注:
最后祝愿本次招新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校青协的明天会更美好!
.6.8宣传部
一、活动背景随时代的进步,科技高速发展,电子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适应这种时代,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面临着一个良好的机会能够成为有实力和能力的有用人才,那就是学生社团联合会电子科技协会。协会又一轮的招新开始!在此,对于老会员曾经的负出和努力表示感谢,也对将加入协会的新面孔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能同进退,一起创造协会的美好的明天!
二、活动主题
步入科技的舞台,闪耀自己的人生
三、活动目的
1、丰富业余生活,给新生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为社会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微薄之力。
2、给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一个锻炼和增强社会经验的机会。
3、招集贤士,有利于社联和协会更好的发展。
四、招新对象
全院11级学员
五、招新时间
待定
六、招新地点
待定
七、招新流程
招新前:1、宣传工作的安排
1)、及时迅速,以及到达最好的效果。
2)、宣传方式要新颖、有吸引力(采用协会分彩)。
3)、宣传语的编写要优美、简洁、精练和有吸引力。
2、招新前十分钟内将前一天所有准备好的东西迅速搬现场,并快速布置好场地(挂出协会会旗,摆出作品等)。
招新中:1、所有的招新中电子产品都接上适当电压的储电池。
2、展出协会风采,积极招会员到前台来观看并采集相。
3、向新学员述说电子的魅力,同时要耐心的解答出他们心中的疑惑问题,并解答出。
招新后:1、集体合影。
2、整理场地。
八、注意事项
1、各干部工作协调事宜,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2、与各协会之间不能发生正面冲突。
3、友好接待新生,不得与新生发生任何冲突。
4、保持工作人员的形象,注意礼貌用语,耐心宣传和讲解。
5、要保持现场卫生。
6、招新资料由负责人认真保管。
九、财物预算
协会风彩20元
纸和笔10元
总计:30元
学院联团联合会
策划书:电子科技协会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