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精选4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社会实践活动【精选4篇】。

社会实践活动 篇1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一)它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它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的特殊教育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

社会实践活动 篇2

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社会实践成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性,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成为了许多高校锻炼大学生的重要途径。1.社会实践概念的由来。社会实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者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所谓社会实践,是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人们与自然界和社会发生众多联系,并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而且,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人们才能有所进步,改造自己并促进自身发展。在《实践论》中还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进入现代社会,实践活动又被扩大到国际交往、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层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也将更加丰富多彩。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每到暑假来临,许多高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机会就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实践,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增长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社会实践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实践过程和服务过程两个内容。前者主要是指大学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即大学生个体角色的实践过程;后者主要指大学生影响社会的过程,即个体角色向社会角色转换的过程。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社会属性显著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计划内的实践内容,主要是指教育实习、军训和公益劳动,二是教学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而暑期社会实践就属于教学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暑期实践的优点与必要性

1.增长知识,增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加上大部分家庭目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中成长,与他人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对社会认识不深刻,不能全面理解社会的现状。通过参加暑期实践,大学生可以在扶贫济困、社会调查和环境保护等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实践磨练的大学生能够以理性成熟的视角感受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本领,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精神。2.解放思想,提高大学生认识水平。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自理能力差、不会合理照顾自己。通过暑期实践,可以改变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消极自卑的情况。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将这些实践经验和锻炼转化为理性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加暑期实践的大学生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不仅提高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三、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暑期社会实践体系不健全。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将暑期实践纳入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当中,不断扩大暑期实践的领域和规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暑期实践都是由学校组织发起的,从整体上来看规模还是比较小的。而且,一些高校对于暑期实践不够重视,拨给的经费也比较少。同时,高校教师参与暑期实践指导的积极性比较低,学生在参加实践过程中无法得到专业性的指导。暑期实践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健全的社会实践体系。2.内容趋于单调,形式缺乏创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是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却没有太多的变化,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十分古板,多年来,暑期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主题内容,例如“三下乡”、“红色之旅”、“走进社区”和“感知就业”等,这些内容基本都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在为大学生暑期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的同时,也助长了他们的懒惰心理。很多大学生在参加暑期实践时,仅仅停留在原来的模式和水平上,很难有【WWW.BAIHUAWEN.com】所突破。大多数沿用原来的素材,内容趋于单调,没有创新。导致暑期实践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严重违背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的目标。3.暑期实践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通常情况下,要有规范合理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专门为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提供方便,这些实践基地构成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高校的暑期实践都是校团委或者院团委临时组织的,都是根据领导的主观意愿选择实践地点,而且在进行暑期实践之前,大多都没有进行完整的调查。一些学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都是学生自己寻找实践的地点,学生的实践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学生参与暑期实践的形式不是特别正规,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有时甚至会对他们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大学生暑期实践问题的对策

1.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暑期实践的形式,丰富暑期实践的内容。一方面,需要鼓励大学生自主设置暑期实践的项目,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找出社会热点问题,发挥大学生之所长,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主题。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到老少边穷地区去服务,把专业知识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而不是只流于形式。此外,还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校团委和院团委为单位的实践模式,组建一支优势互补力量强大的实践团队。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实践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实践的实际效果。为了给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暑期实践的内容需要与大学生创业、就业保持一致。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在暑期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2.完善设施,实现暑期实践的基地化。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要真正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建设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这样既可以保证暑期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而且也使实践活动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和企业与地方保持密切联系,实现生产实习基地、就业实践基地的一体化和规范化。

五、新时期暑期社会实践的展望

综合实践活动 篇3

1.活动背景:苏州吴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而内涵丰富,但是现在的学生似乎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对本地历代文人及诗文、古代文化遗址知之甚少。本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诗文鉴赏等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他们对吴地作家、作品的了解,在文化传承上有所帮助。2.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增进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信息检索的能力;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3.活动过程:(1)诗文搜集阶段。①帮助学生明确任务。②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资料搜集方面技能的培训。③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开展诗文搜集工作,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实地调查要有记录和照片。(2)整理解读阶段。①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诗文及时进行分类整理。②了解涉及到的相关作家的主要生平、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等文学知识。③结合自然景点,指导学生对其中一些诗文进行鉴赏,对鉴赏文章做交流、修改。(3)总结、尝试阶段。①指导学生将诗文、鉴赏文章和照片编写成《石湖诗文选》。②开展“石湖经典诗文朗诵会”活动。③撰写活动总结和心得。4.活动反思:(1)本活动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区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搜集学习石湖地区历代诗文,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限制,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范围和内涵,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学、吴地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培养他们对山水田园的审美情趣。(2)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将人文教育本土化。本次活动充分利用石湖地区历代诗文的文化资源,赋予千篇一律的语文教学以浓厚的地方色彩,将人文教育本土化,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3)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二、“解读路名文化,仰望历史名贤”语文实践活动

1.活动背景:苏州国际教育园是苏州市教育的聚集区,园区道路的命名都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南北方向的纵向道路以苏州历史名人的名、字号命名,分别是雪君路、圣陶路、顾公路、希文路、元璙路、文樑路和范蠡路等;东西向的6条横向道路以苏州历史名人诗句命名,分别为一川街、双清街、旅思街、年华街和丛霄街等。为了能将这些珍贵的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势在必行,通过活动让学生置身现场,开展研究性实践活动,进行文化体验和体认,从而实现其教育价值。2.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与路名相关的苏州明贤事迹;培养学生文学欣赏水平和景点文化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3.活动过程:(1)准备阶段:教师介绍关于国际教育园道路的命名规律和文化内涵。(2)实施阶段:①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现场,指导学生路名认知和人物事迹研究,增强对明贤文化的情感体验。②每个小组考察研究一条道路的路名含义,分别介绍以下3方面的内容:人物简介、作品赏析或故事传说、旅游景点链接。③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人物介绍的重点内容,编写汇报提纲,制作PPT,每组介绍不超过6分钟。(3)总结阶段:按照历史人物的时代顺序让学生汇报交流研究成果。①伍员路:伍子胥人物介绍②顾公路:顾野王人物介绍③希文路:范仲淹人物介绍④职能大道:范成大人物介绍⑤圣陶路:叶圣陶人物介绍(4)活动反思: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主动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经过筛选、比较、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并做成汇报材料。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由于时间紧,任务复杂,学习任务必须有组长精心组织,需要整个学习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共同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行走姑苏品红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活动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是清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而苏州这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才辈出,名胜古迹遍布苏州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且与《红楼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2.活动目标:(1)让学生亲近经典作品《红楼梦》,让经典来浸润学生的精神世界。(2)让学生了解苏州这座城市过去的繁华,找寻其文化内涵,培养热爱地域文化的精神。(3)通过深入阊门、山塘街、虎丘、苏州园林等实地进行探幽访胜,去感受红楼文字所描绘的姑苏当日的旖旎风光,去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4)及时书写探访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3.活动过程:(1)前期阅读:基本阅读:请阅读《红楼梦》前五回。拓展阅读:资料一:脂砚斋评、周汝昌校订的八十回本《红楼梦》;资料二国学导航-专题《汇评脂批石头记》;资料三:《红楼小讲》周汝昌著。(2)实地采风:请在业余时间,自行结伴实地走访游览。建议:可从西中市穿过老阊门,经山塘街、过新民桥,可一直走到虎丘,一路仔细观察,用心品味,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细心体味红楼开篇所写,遥想当日的繁华。3.文字表达: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形成文字。要求:(1)体裁不限,散文随笔、游记均可。(2)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重在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要有真情实感,切忌大量复制粘贴别人的文字,并请精选2幅所游之处的照片插入在文稿中,图文并茂者优先。(3)字数在1000左右。评价方式:以征文的方式收集文稿,评出一、二、三等奖项,以资鼓励。(4)成果展示:把获奖文章结集打印,装订成册,分发各参加活动班级共同欣赏,以激发更多学生对经典名作《红楼梦》的热爱,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4.活动成果:评选出多篇佳作:如一等奖《探阊门》、《古城西行漫步游记》、《红楼梦里笙歌寞》、《美丽的城,经典的书》、《忆游山塘怀红楼》等。5.活动反思:(1)活动显示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积累远远不足,课堂调查显示,竟高达95%的学生都没有阅读过《红楼梦》,对部分学生来说经典就意味着是束之高阁不愿亲近的书籍,不禁令人唏嘘。(2)对于职校学生来说,虽然文化课的成绩普遍较低,部分学生对学习也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的相对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如何引导他们对经典的深入阅读,是当前职业学校值得深思和关注的话题。(3)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各类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而让学生逐渐远离阅读,使学生的精神渐渐成为无根之飘蓬,这无疑是民族的悲哀。因此,建议各学校可以让学有专长的文化课教师,组建经典阅读指导小组,让有兴趣的学生有深入阅读理解经典的机会,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承。

总之,基于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资源而的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础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意志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超语文能力,学生在活动调控、总结整理和创新思维能力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还培养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许春丽。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创新教学探究[J].职业,2018(5):42-43.

综合实践活动 篇4

关键词 综合实践 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74-01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特产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时,学校实践基地是“羊角豆腐干”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还邀请了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豆腐干文化的历史及内涵,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