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课程总结(通用10篇)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下,我团结、带领工程部全体工程人员,按照公司的统一布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以小区如期交付为目标,在工程管理工作中认真负责,协调配合,真扎实干千方百计确保全年各项即定目标的实现,较好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下面扼要把我工程部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向公司领导做以下汇报:
一、项目简要概况
本项目由地上9幢12~18层高层、地下2个地下车库及自行车库组成,地上规划面积82380平米,实际地上竣工实测面积82887.64平米,超出规划面积507.64平米。工程总投资约2.7亿,年度工程实现投资约0.6亿。到目前为止整个小区已顺利超过了90%的交房率,应该说在整个业内也是达到了比较高交房率。整个项目顺利完成了公司既定的目标,并且得到了广大业主的好评,特别是在小区景观绿化、外围效果及施工材料的使用质量是得到了业主的一致认同。
二、做好项目的施工工作
以年初小区的工程现场状况来说,当时土建项目基本完成了建筑施工但仍有大部分的细节施工未完成,安装项目大部分电线电缆未穿,景观绿化及室外配套工程全面进入施工阶段,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是严重滞后。由其是景观绿化及室外配套工程全面进入后给整个现场的施工带来了严重影响,当时由于为我项目景观绿化施工的单位为外地企业,与在杭的各个如电力、自来水及电信等配套单位未有合作的经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困难造成经常性的工序打架相互影响工程的进度。特别是由于电力公司进行了内部改革,小区电力施工队伍有原来的电托施工改成统一由电力公司进行施工队伍的招标。
虽然在成本上给我司节省了约100万元的造价,但所招的队伍为非本地单位,因此在施工送电等环节上给我项目在施工及后续验收上带来了电梯无法使用、各个系统无法调试等诸多不便,严重打乱整个项目的进度时间计划。但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工程咳嗽奔岫ㄐ判模排除各种不利因素针对当时的现场状况,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向别人学习,学会团队交流与协作。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这门课程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期末了,我的通识课也要结束了。内心在此刻回想起很多想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收获真的不少!”
开学时选《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我以为是与计算机相关的。也抱着可以提高我的电脑水平而选修了这门课,主要在于我的电脑水平比较烂。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老师以为是我们的学姐,但是我想错了,是老师。而且我发现我关于这门课程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这门课是贴近生活的一门课程。第一次看到这门课程的ppt,老师向我们展示很多实用的网站。我最喜欢的“e都市”这个网站,之后和同学出去玩的前一天晚上,我会去那个网站查看所在地理位置的三维图以及行程路线。觉得这个相当的实用。那节课后我清楚了这门课程的性质,它是一门教我们如何运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虽然,我是糊湖涂涂地选修了这门课,但我不后悔我当初的选择。因为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学会了许多生活小知识。ppt,那节课,我听得特别认真。那节课后,我意识到了好的ppt对于视觉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于是乎也认识到自己ppt水平真的很糟糕。加上上次同学在讲台上展示的ppt,原先以为是在放视频,结果她说是用ppt做的,我完全惊呆了。原来自己的见识是这么的浅啊!这么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从而也让我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课上,我试着与不同班级学院的同学交流,让自己学会怎么样对待别人的看法;自己又怎么样去发掘别人身上的发光点。让自己学会扬长僻短,更好地全面地发展自己。我很高兴认识我和我一起上这门课的同学,她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聪明伶俐!不过还是又很多同学我还是不熟悉。
学习了《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还让我认识知道如何指导我的生活与学习。课程上,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很多实用网站。很多同学推荐了英语学习和各种刊物的网站,我觉得对我是再有用不过了!以让我的学习更加方便与具有计划性,让我的学习的效率更高。
学习这门课程还让我知道了许多的软件。例如实用格式工厂转换歌曲、电影的格式。我们不单单要懂得手绘思维导图,而且还用思维导图软件去画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yodao有道桌面词典对我的作用很大。以为自身专攻数学,在英语方面很薄弱。而且也为即将要到了的英语6级考试做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是一个自我慢慢摸索的过程,学到老活到老。坚持是少不了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使用的小东西在等我们去发掘和分享!
这学期过了一大半,不知不觉已经期末了,虽然有时候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我可以从中可以学到的不单单是书本的知识,还有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我不后悔我当初的选择。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经济等领域。其主要讲授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认知建筑工程领域的敲门砖。通过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建立建筑工程相关概念,掌握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构造原理与方法,并为进一步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专业领域。
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也在同步进行。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我系该课程已基本具备院精品课程的要求,现简单汇报如下:
一、教学大纲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实用性及适用性,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也一直在探索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实用性为主
本课程大纲紧紧抓住建筑物的构造组成这条主线,从认识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开始,拓展到建设设计原理及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建筑物构造做法、细部做法的同时,初步掌握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从而达到能够进行简单建筑物建筑设计的能力。紧密结合现行的行业法规,紧跟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形势,使学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2.注重技能教学
为突出高职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课内实践达6学时,课程设计2周。在课堂讲述的同时结合本校教学楼或宿舍楼的一些实物构造,增加学生学习的感官性,从而加深理解。课程设计周里带领学生参观教学搂、办公楼及住宅小区等,扩大学生的眼界,领悟建筑设计真谛,从而应用到学生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
二、坚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革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高职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教师不宜以讲为专务,而应致力于“导”。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由使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在教学方法上要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之目的,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我系对《房屋建筑学》课程采用了一系列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
1.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教学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针对性,加强应用技术能力的锻炼,并注
意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精减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新技术和建筑发展前沿性知识,如建筑节能等,实施有机整合,剔除重复内容,进行内容重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经过课程内容的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内容为主,强调“黑板”教学,学生表面易懂,但真正让学生动手设计时,往往会出现无从动手的尴尬局面。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内容更新很快,量大图多。传统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料(主要是图片资料)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课程改革的支撑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可随时再现建筑设计过程和建筑构造施工过程等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我们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的扩充及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学习更加合理、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3、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然后给出结论。再告诉学生要从哪些方面去找答案,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
4、对学生作业和课程设计实行分阶段讲评制度
对于学生的作业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课程设计,除了个别答疑及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外,还根据教学进程组织实施面上情况的分阶段的讲评。在讲评过程中,发动学生介绍和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活跃思维的作用,有利于知识点的交叉和衔接。
三、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强调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理论以够用为度。通风这些年的教学总结,我们对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其教学时间分配如下:
四、考核方式
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本课程对学生考核方式有如下改革:
1.平时成绩的考核
平时成绩以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的作业和平时课堂发言讨论积极性来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30%。
2.卷面考试
考试的主要目标是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能力,因此考题尽量排除需要死记硬背的部分,代之以相对灵活的内容,其中某些试题没有所谓标准的答案,可以由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应对和发挥,这样可以做到考核方式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xx年9月前所使用《信息技术》初中课本是依据20xx年教育总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20xx年9月后所使用的新的教材是依据20xx年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组织编写的,不管是哪一本教材,都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这门学科时更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型的学习研究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要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于是我们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方案。
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更多的是指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活动设计在于与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不管是其抛出的问题还是解决的问题都要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让此课程的教学能完全穿插到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充分体现课程的融合性教学。
从20xx年年底这个课题提出后至此已经将近二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二年的时间中本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抛锚法、总结法进行实验研究,将初一初二教材中的知识点化为各个情境活动来教学,与普通教法比较效果,进行总结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过程我们把一些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情境活动教学知识点,在不断的尝试中选择比较好的情境活动进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总结如下:
一、设计活动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电子报刊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Word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我先发同学看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再让学生上网自己去看一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素材,然后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将有闪光点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大家看,并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讲评,接着大家一起再试一试。几次下来,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冲破束缚,制作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敢于创新。例如,在我校的“艺术节”活动中为各种比赛设计海报;制作班级课程表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二、设计活动应以学以致用为基础,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掌握知识的要点后就要着手与设计一个可行而又使学生乐学的活动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得学并学得更好。例如:在教鼠标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时通过动画“鼠标的一天”形象的演示鼠标的操作并通过让学生用“画笔”设计明信片,送给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此教学实验中有二名学生设计的家乡的图片在全国的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本班的秋游相册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形成一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有的学生们在节日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精彩的贺卡,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的新方式。在学习了Word后,我设计一个小报制作的活动,主题由学生来定,许多学生高兴地制作自己喜欢的小报,在制作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计算的操作能力加强了,还难过互评提高了审美力。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
三、活动设计中设计好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活动“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活动,此活动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针对知识点的多少有时要分成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的活动是设计自己的一份小报,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整个学习完成时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但本章有以下多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4.自选图形、艺术字、文体框的使用;5.Word的表格功能。于是我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又分成不同的小任务活动方式来组织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在活动中尽量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活动是:运用这三者设计一个母亲节的礼物一张母亲节的贺卡,有些同学在卡上写下了对母亲的爱。由于学生学这个内容时刚好是母亲节前的一个星期,同学们在教师的提醒下很高兴有这样一份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在做好后让同学们发到学校的论坛上或发邮件给自己的母亲来送出礼物,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对象的使用方法。
(二)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
活动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制作秋游相册”一课时,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基本任务与选做任务。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多张幻灯片,在首页中起上标题,在后面的页面中放入秋游的照片;选做任务是:让学生试着做上些效果。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将照片经过了处理放上去,有圆形的等不同形状的,其中还配上了欢快的音乐,作品非常有创意。
(三)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国外将这种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例如,在教“上网收集信息”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苏州园林”课文引入,设计的活动是:“依照书上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从网上收集信息,然后利用Word组合成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性的文稿来一下介绍著名的苏州园林,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四、活动设计要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一节课开始时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求新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自己组装一台电脑吗?你能把你对家乡的印象“放入”计算机里吗?你能用计算机制作一份礼物给你的母亲送上一份惊喜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适当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在活动设计中适当地采用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吃苹果这种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死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三)课外活动中设计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如我们去年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正反方的辩论活动,一组是电脑的好处,一组是电脑的坏处,让学生通过收集材料,组织成电子作品表现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画图与电子刊物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答辩,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正在组织开展机器人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本来不喜欢程序的同学慢慢的对程序也充满了兴趣。学生参加了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机器人等比赛,成绩突出。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五、活动中要求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我们的活动设计中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通常我们的活动中分成不同的小组大家协作完成任务。如在“小报制作”时,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小报是不现实的。因此,Word开始时我就布置学生可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作品,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Word学习完后通过网络在Word寻找所缺的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成电子小报。如机器人制作中学生们二人一组协调组装调试机器人。这种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六、活动中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每个活动后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我们组内教师通过二年的时间在不断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活动,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还学会制作了许多生活中实用的作品,给家人、朋友带来了快乐,拓宽了知识面,并获得了许多各类比赛的奖项,效果好。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
开始的时候我们接触了博客,开通博客之后,我渐渐地发现博客有很多强大的功能,博客就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在博客里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排版自己的博客,在博客首页链接自己喜欢的网页地址,发表博文,可以通过关注名人大师了解专业知识的最新动态并借鉴学习。
之后我们学习了PowerPoint,PowerPoint的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开始的时候,我对PowerPoint的印象就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授课多媒体,但是在这堂课里,小军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优秀的PPT,给我们介绍PPT的功能及PPT制作。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钟表的制作过程,就连一个小小的指针都是用PowerPoint里的工具做成的,看到这一过程,我很惊讶,PowerPoint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后来做微课的时候发现用PowerPoint可以做成一个视频。做视频是我个人很感兴趣的。当我做我的第一个完整PPT的时候是做了一个读书笔记,刚开始的时候我只会图配文字,后来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画,再后来,学会了整体美化改观,再加适合的音乐,就做成了,但还是改了又改,一共三个版本,都还保留着,觉得看着自己做的作品好有成就感,自己学会了一样东西并学会了不断改进。再后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我也做好了自己的第一个微课作品,虽然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不断地去尝试去总结最后做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自己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摸索清了PowerPoint许多看不见的功能,每一次尝试都会有收获。后来,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慕课,五分钟课堂,老师介绍之后,我也会经常去网上学习,并注册了慕课并学习。这些课程都是很优秀的,在很少的时间内传输了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强大的学习工具,通过这些视频学习和网上自学,我们可以学习到感兴趣的东西,发展自己的长处。这些学习过程是以一种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授课,自由的方式去学习,得到比传统授课更好的效果。
课堂上,老师和蔼可亲,注重与我们的交流,老师以自己独特的方法授课奖励,使同学们有了更大的.积极性。组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指引,在课堂上,能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是总结自己的不足,在微课方面,还不是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动画也只会一些简单的没有突破,所以动画与文字没有强烈的相符性,这一点,我会多欣赏优秀的作品,多借鉴。多学习制作技巧,多用软件多专研给自己的作品加分。多向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学习,勤学好问。在学习技能方面,我会合理利用老师给的资源,并自己主动的去发现资源,不断学习、尝试、总结。
课程设计对学生而言是其对所学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一次自我验证,从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全面检查并掌握所学内容;《建筑结构》从课程性质上讲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对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对象进行荷载分析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构造及相应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建筑结构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
(1) 通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梁楼盖课程设计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建筑结构结构设计的内容。
(2) 通过绘制设计图和计算等实践性环节的基本训练,提高设计建筑结构的动手能力。
(3) 通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程序。
(4) 绘制梁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柱网总体布置,并与板、次梁配筋图绘制于一张图上。要求绘图准确整洁。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记录每天的设计和计算细节;指导教师精心指导,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每位同学的设计成果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学生对课程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巩固了理论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扩展了学生实践思想。
除了教师检查设计时间内的考勤外,还要求学生在设计期间认真做好设计纪录,包括设计的详细内容,计算过程和结果,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程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遵守设计纪律,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更进一步掌握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将理论课程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中去的能力,使学习收获落到实处。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一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
总之,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们懂得更多,收获更多,提升了自身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东西,更加深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了一种默契,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相信这样一份难得的经历一定会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出色。课程的时光停在这里,学习的旅程才刚刚开始,继续加油。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仿真软件;有效教学;BOPPPS模型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包含的内容繁多,概念抽象,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并获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BOPPPS教学模式包含多个阶段,需要将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一种具有高效率、高效果、能反馈的闭环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切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2]。
一、BOPPPS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是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要符合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需要系统、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等内容。各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做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的每个子模块的结构排列顺序以及时长安排特点,决定着教学设计的科学性。(3)可行性原则———准确实施教学过程,必须符合主客观条件。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要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4)反馈性原则———反馈性评价要求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评价过程需要对比学生的进步情况以及对作业的有效考核。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能够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3]。整体教学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BOPPPS教学模式设计通过六大步骤进行:(1)Bridge-in(导入):导入是学习的开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习者,获得学生的注意力,建立学习动机。导入可以沟通情感,创设学习情境,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2)Objective(目标):根据要求的不同,可以将目标进行划分,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认知目标可以按照认知顺序进行划分,依次为记忆、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如图2所示。能力目标分为三层:基础能力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中层能力指提问能力、假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高层能力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目标指学生愿意关注、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接受、偏爱。(3)Pre-Test(前测):前测的目的是从知识、经历、经验、错误等多维度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聚焦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基础及其是否有错误的想法、调整授课深度、难度及节奏,量体裁衣设计课堂。前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开,例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辩论赛、头脑风暴等。(4)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式学习):学习方式主要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根据调研数据,我们有学生记忆留存率金字塔,如图3所示。为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鼓励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参与和互动,让学习者主导教学过程,通过同伴式学习(peerlearning)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5)Post-test(P)后测:运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判断其学习成果与设定目标之间的差距。(6)Summary(S)总结:目的为学生提供梳理、反思、总结所学内容的`机会,同时老师也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总结环节经常会被忽略,但其经常起着画龙点睛、抛砖引玉的作用。BOPPPS六元素顺序可改变,教师根据提供的框架,有意识的设计,自然有效的融入,切忌目标变成提纲,总结、后测与目标相呼应。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引入电子设计仿真软件
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和项目化实训中,会用到相关的软件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比如:Multisim主要用于进行电路模拟,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Systemview可以用于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实验的仿真,功能强大,界面不够直观。Proteus软件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适合用于多种仿真分析。其能够实现原理图布置、电路模拟、代码调试以及电路仿真分析等功能[4]。通过仿真软件的可视化展示,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见程序是如何控制硬件运行的,仿真界面美观、可信度高。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电路、定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等知识,旨在培养具有电学基础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了解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学生基本知识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将课程重新进行定位。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工电子相关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提高,对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了基于“BOPPPS模式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方法,从课前、课中、课后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一)课前为有效促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前从情景导入、目标确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课前情景导入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职教云、学习通等课程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抢答器模块为例,课前通过职教云给学生下发学习引导单,学习引导单内容如表1:(二)课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BOPPPS教学模式为要求的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参与到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智能抢答器设计与调试模块具体教学设计如表2:(三)课后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后可以通过职教云等平台更多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查看目标完成程度,并且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另外通过职教云、学习通等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测,作为过程化考核依据。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个以技术素养提高为基本目标、以技术设计为主要载体、以动作技能学习与心智技能发展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为基本特征、以国家课程为重要保证的通识性基础课程,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改的亮点及难点,兴川中学是四川省65个高中新课改样本校之一,下面就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的开展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通用技术课程模块的开设情况及课时安排:
我校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要求,在高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确保每周2课时。保证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的开设,在完成必修模块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条件会尽量多开设选修模块,并与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统筹考虑。
二、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配备情况:
我校没有专职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现暂由两名高中物理教师兼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两名教师虽然经多次省、州、市级通用技术课程的培训,但理论知识仍较欠缺,实际操作能力低,熟练程度急需提高。
三、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室建设情况:
通用技术实验室按国家教育行业标准(JY/T 0358-2x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要求至少建设一间技术实践室、一间技术设计室,一间仪器准备室, 实验室面积应≥96㎡,仪器准备室面积应≥30㎡。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校有8000多学生,基础设备设施薄弱,全校找不出一间满足标准面积要求的教室,最大的教室面积只有9.3m×6.3m。
我校克服种种困难自筹资金近10万元用于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四川天平仪器有限公司根据学校特点专门设计,专门施工,至2x11年11月份基本完成实验室的建设。
四、设备高施管理使用情况:
学校是四川省高中新课改样本校之一,四川省教育厅专门配备的教学仪器已全部运抵学校。另凉山州教育技术装备所又配备10万元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仪器,但至今还未到位。
学校由教导处牵头,通用技术课程的两名教师现已基本完成对到位仪器的归类整理工作,下一步工作是进行设备设施的调试工作。通用技术实验室中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等制度也同时抓紧在制订中。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1、建设单位:福建省某房地产公司2、施工单位:福建省某建筑公司
3、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幢5层框架结构建筑。层高:标准层5层每层的层高为3米。本工程基础采用沉管灌注桩。地下水位标高为:1、5m。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4、开工、竣工日期:合同要求为20xx年1月05日到20xx年11月05日。
5、现场开工条件:“三通一平”已做好,场外交通已按要求完成。
6、劳动力要求:公司满足本工程所须劳动力数量要求。
7、生活条件:工地要提供40名外地工人住宿和所有施工人员在工地午餐场所,及其他临时设施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采用两层活动房作为主要的临时设施。
8、材料:现场浇注混凝土采用胶木模板或其他工具式模板;钢筋可由公司加工厂加工,运到现场绑扎,也可现场加工;C2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可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厂搅拌运到工地泵送。
9、机械:公司满足供应一切施工机械。
10、水电:建设单位已引进城市电网和给水管网,满足施工要求。
11、施工中遇到问题主要有:
1、工程因征地拖延开工时间15天。
2、在20xx年5月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导致工程停工15天。
3、主体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采购的钢筋不符合要求被要求退场,2天后重新组织进场的钢筋符合要求。
二、设计目的
利用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对一工程项目进行日历设置,进度安排,资源配置,报表编制。为了让同学们熟悉工程全过程的进度控制,人员调配,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熟悉课本知识外还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和时间控制。
传统的课堂讲授只能使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概念、原理与方法,而实践中传统的项目管理依靠手工完成,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大项目,依靠手工管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通过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Project20xx,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总体思想、计划制定、进度管理、资源与成本管理、项目的跟踪以及优化等内容。通过项目工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熟练掌握MicrosoftProject20xx的各项操作,并能利用该软件实际管理各类项目,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过程:
(一)任务分配
任务定义、工作安排、资源分配集体讨论;软件操作部分由李超和黄建伟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由陈叶杨和潘峥主要负责;小组的成果由吕江鹤汇总。
(二)编制过程
第一天,虽然提前收到老师发的任务书,都有进行一定的资料搜集,由于之前对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一无所知,因而我们还是毫无头绪。于是我们就在网络上查看一些关于MicrosoftProject20xx的学习教程视频,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个软件是如何使用的。
第二天,通过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大致的流程以及主要工序,但是工作量的难以确定让我们有点低迷,于是我们通过指标来大概确定工作量的多少,并用草稿记录下由工作量转换而成的工作日。
第三天,通过询问老师,我们了解到很多工作量都是估算出来的,我们通过指标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施工数据的,让我们情绪顿时高昂了起来。我们也开始进行电脑录入,做的过程中出了挺多状况,如逻辑关系、关键线路都没有显示出来等。
第四天,通过询问老师,把出现的错误、状况都解决了,顺利的完成了课程设计的编制。
四、设计总结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有了下面的几点感受:
1、书本上的知识学的再多也远远比不上自己动手学习的知识来的多,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程项目管理设计》便是最好的解释。
2、对于我们只能通过资料来确定项目的流程和步骤,通过总结,我们认为是因为我们未曾在工地上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实习,所以只能通过资料来确定。通过设计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有必要到工地进行一次比较深刻的实习,最好能从开工到竣工,这样才能了解一个项目的始终。
3、由于方法选对,因此我们在计算任务工时时比别的队伍轻松许多,但是还是给了我们不少困惑,通过老师的解答也让我们自身能力和知识得到了提高。
4、我们小组成员从头到尾,关注着一个建筑项目,从施工启动,准备,到实施,收尾,我们收集资料对进度做出准确把握。并且我们能够明确项目的关键点,关键施工工序,时间调配原则,以及工期给费用,质量方面带来的限制,乃至不利影响,同时通过运用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进行设计,让我们对一个工程项目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该考虑哪些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本身的不足,很大的原因都是由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忘记了实践。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会注重实践及高效率工作学习方法的运用。
一年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课题小组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现状汇报
本课题是20xx年6月开始进行的,成员组教师大多数为年轻教师,都非常有创新精神。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合作的成果和乐趣。
二、具体操作方案及过程
准备阶段: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课题小组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五次分散学习。学习的内容有《走进新课程》、《新课标解读》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1、明确初中初中物理实施分类指导目的和意义
(1)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方式;如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满足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有这些,将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2)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为此,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①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学习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③能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④能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实行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2、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该怎么指导?
我们认为,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探索研究阶段:
围绕课题,课题小组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集中探索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探索如何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二)探索如何从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
(三)探索如何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四)探索如何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终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实施情况
(一)深入课堂,反复指导
这一年,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重点,按照初步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了解课改实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实验,同时学校领导也把指导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同时,学校明确规定,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实验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课改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
(二)示范引路,及时总结
在我们跟踪听课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我们及时召开全体教师课改实验观摩教研会,启迪大家的思路。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把我校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学校经常组织课改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及时地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
2、对小组自主学习的合作、交流的评估方式还不完善,不能很好的评估学生交流的成果,激励学生合作的动力和兴趣。
三、初步取得的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提出意见。然而他们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很强,每次班队活动、学校集体外出或课间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活动质量都很高。
(三)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研究,一批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观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改研究的骨干。
(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能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物理规律,从而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我和学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学习活动中,提出当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怎样的像?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怎样的像?物距在焦距以内时,又成怎样的像?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在探究过程中议论纷纷,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了结论。在得出结论后,我启发学生: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仪器运用了这些物理规律?学生们都踊跃发言,有的说照相机运用了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有的说,投影仪运用了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有的说,放大镜运用了物距在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等等。学生们不但通过物理实验获得了新的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