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数学研修总结(精选32篇)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我认识到当前课改的目的和意义,也使自己对课改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对本学科的理论素养。现将这次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研修使我的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更新
有机会来参加这次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回首这次的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行动学习,还有我回校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次的培训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二、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观看学习视频使我领略到了教育专家和名师的风采,专家和名师的课程深入浅出,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就在自己身边。案例背后的思考与解读,更是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深层次的反思。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同行们都在积极努力地学习,看着他们发表文章和评论,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实用性的建议和意见,我为自身的浅薄与不足感到羞愧,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
三、提高能力,完善自我
网上的专业学科学习和听取同行们优秀的示范课使我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这使我对以往在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图热闹,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以高质量的课堂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完善自我。四、反思不足,努力改进
通过远程研修,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重新审视自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浅陋,也看清了过去的自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缺少有价值的尝试探索;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1、借助远程研修,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的宗旨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学案、教案,精心设计练习题,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知识情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学习效能。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尽量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课堂上只要积极大胆的参与了各个教学活动,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可喜的进步。
5、“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学生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都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6、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学习,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多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在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椭圆知识: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动点P的轨迹叫做椭圆。
椭圆的第一定义
即:│PF1│+│PF2│=2a
其中两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F1F2│=2c<2a叫做椭圆的焦距。P 为椭圆的动点。
长轴为 2a; 短轴为 2b。
椭圆的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即椭圆的离心率,e=c/a)的点的集合(定点F不在定直线上,该常数为小于1的正数) 其中定点F为椭圆的焦点,定直线称为椭圆的准线(该定直线的方程是x=±a^2/c[焦点在X轴上];或者y=±a^2/c[焦点在Y轴上])。
椭圆的其他定义
根据椭圆的一条重要性质,也就是椭圆上的点与椭圆短轴两端点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定值 定值为e^2-1 可以得出: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常数k的动点的轨迹是椭圆,此时k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就是排除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还有K应满足<0且不等于-1。
简单几何性质
1、范围
2、对称性:关于X轴对称,Y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3、顶点:(当中心为原点时)(a,0)(-a,0)(0,b)(0,-b)
4、离心率:e=c/a
5、离心率范围 0
知识归纳:离心率越大椭圆就越扁,越小则越接近于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
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其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角的静态定义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angle)。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符号
角的符号:∠
角的种类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角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特殊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内错角: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
内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alternateinteriorangle)。如:∠1和∠6,∠2和∠5
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内角。如:∠1和∠5,∠2和∠6
同位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同侧,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correspondingangles):∠1和∠8,∠2和∠7
外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线的外侧,并且在截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外错角。例如:∠4与∠7,∠3与∠8。
同旁外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外,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外角。如:∠4和∠8,∠3和∠7
终边相同的角:具有共同始边和终边的角叫终边相同的角。与角a终边相同的角属于集合:
A{bb=k_360+a,k∈Z}表示角度制;
B{bb=2kπ+a,k∈Z}表示弧度制
1、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1)配方法:(X±a)2=b(b≥0)注:二次项系数必须化为1
(2)公式法:aX2+bX+C=0(a≠0)确定a,b,c的值,计算b2-4ac≥0
若b2-4ac>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b2-4ac=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根,若b2-4ac<0则无解
若b2-4ac≥0则用公式X=-b±√b2-4ac/2a注:必须化为一般形式
(3)分解因式法
①提公因式法:ma+mb=0→m(a+b)=0
平方差公式:a2-b2=0→(a+b)(a-b)=0
②运用公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0→(a±b)2=0
③十字相乘法
2、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对边比斜边,即sinA=a/c;
余弦(cos):邻边比斜边,即cosA=b/c;
正切(tan):对边比邻边,即tanA=a/b;
余切(cot):邻边比对边,即cotA=b/a;
3、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4、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5、两角和差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他们,包容他们,我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我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关爱他们。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1、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数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虽然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培养了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唤醒了教师推进新课程的意识,中学数学研修正在逐渐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体发展。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还要把教后记只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提高到对实践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教师的博客,与同行交流思想,为学生提供服务!
一直以来,在试卷讲评课的上法上总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试卷上的错题因人而异,如何上能照顾到全体,将每位学生出错的问题解决?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面面俱到的讲解,在一定的时间内想面面俱到,那么每个题目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节课下来真正沉淀到头脑中的知识寥寥无几。今后的试卷讲评课我打算按照下面的思路来上,请刘老师多批评指正。
一、考试之后教师要做好测试分析,并充分备课。
通过测试分析,首先,弄清学生集中出错的题目,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展开备课。备课要备学生出错的原因,试卷讲评时如何对这些问题讲解与完善。其次,弄清每位学生的得分,对于成绩波动大的同学通过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并帮助解决困难。
二、下发试卷,学生自己纠错。
给学生自己纠错的机会,将能自己改正或通过小组合作改正的题目在试卷讲评前改过来。
三、订正答案,进一步改错。
给学生标准答案,在答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寻找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步骤,查找丢分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重点题、错题重点讲解。
经过两轮的改错之后学生存留下的问题已经很少,教师试卷讲评时就要解决这些遗留问题、重点题、错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分类讲解、同类知识串讲、变式训练、一题多解、多个知识点上串下联等方式讲透。经过寻根问底,可使学生对不明确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再认识,然后巩固练习。这个过程下来同时可复习到多个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拓展学生思维。
五、方法总结。
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之后,要让学生总结解题思想、方法,掌握答题技巧。需要时可让学生简记。
六、解答疑问。
通过学生提出疑问,大家共同解答,完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近几年教基础年级,所以感觉上章节复习课较多,专题复习课很少。我们学校的章节复习课与刘老师的“出示问题,引出知识”是一致的。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点的复习。
1、二次函数的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而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二次函数的结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的最高次数是2。
⑵是常数,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
2、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h=-b/2ak=(4ac-b^2)/4ax?,x?=(-b±√b^2-4ac)/2a。
3、二次函数的性质
1.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2.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4、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图像
对于一般式:
①y=ax2+bx+c与y=ax2-bx+c两图像关于y轴对称。
②y=ax2+bx+c与y=-ax2-bx-c两图像关于x轴对称。
③y=ax2+bx+c与y=-ax2-bx+c-b2/2a关于顶点对称。
④y=ax2+bx+c与y=-ax2+bx-c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即绕原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
对于顶点式:
①y=a(x-h)2+k与y=a(x+h)2+k两图像关于y轴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
②y=a(x-h)2+k与y=-a(x-h)2-k两图像关于x轴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
③y=a(x-h)2+k与y=-a(x-h)2+k关于顶点对称,即顶点(h,k)和(h,k)相同,开口方向相反。
④y=a(x-h)2+k与y=-a(x+h)2-k关于原点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相反。(其实①③④就是对f(x)来说f(-x),-f(x),-f(-x)的情况)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A0=1,A-P=1/AP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
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
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3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
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
时间飞逝,回望开学初的计划,深感“做事的过程就是结果,努力能带动效率。”这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工作在三个备课组长及全组数学教师的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
现总结如下:
一、突出研课特色,以公开课为平台,提升教研组教师学习能力通过学校各项活动,我们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三个备课组长以学生学段不同,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工作,我们强化数学教研组建设,积极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合作力量,走了教研组教学研究特色化,便于提高我们教师教学水平,要求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并积极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观课议课评课,提升教师对教学各项能力,并议课中,及时发现一些“共同”问题,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并探讨解决教学共性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个人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相互学习能力。
二、多种培训及教学研修,提升教研组教师素养学校创造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学习能力。选派优秀教师积极参加外出跟岗培训,回来后上好汇报课,实现资源共享。联系温州市送教下乡活动,县常规培训活动,市县中考复习说明培训,多个角度,多个平台,进行了教师业务和素养培训,效果显著。
三、丰富活动,提高数学教研组综合能力整合教学活动,展开备课组特点的个性行动研究,在教研中,我们阶段交流活动,解决研究过程遇到的问题。九年级进行二轮专题复习研究,由王大团老师做公开课,并在课题组员和全体数学组展开研讨,提高了二轮专题复习研究的有效性。七八年级对如何处理培优和教学相宜联系,平时更针对性的,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整合,使培优和教学双赢。这学期各年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活中的数学的初赛与复赛,并获得多个一、二、三等奖奖项,成果喜人。
四、发挥备课组长领导力,加强集体备课通过教研组平台,要求备课组长细化、优化备课组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开展教研组下达各项数学教学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发挥备课组的优势,把教研组作为一个有力的团体,打团队仗,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凝聚智慧,创造智慧。
五、教研工作的不足之处教研组内教师多,改变提升教研组教师教学水平,还是有很大距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也有困难,教研组教师平均年龄较大,在专业上开始进入了疲倦期,如何激发老师们的工作激情,快速度过工作倦怠期,进入新一轮工作激情期,这是我们教研组面临的一个问题。经验型的老教师过多,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工作压力,从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到试卷命题等等,活动热情和投入严重不足,每次活动的执行力都会阻碍重重,因此各备课组长压力极大。
最后,感谢大家这几年在工作上的大力支持,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是见证大家的共同成长,让我们收获各自的精彩,同时也成就我们作为数学大组的集体荣誉!再次,感谢有你们!
价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形成肯定的自我意识。
3、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科研活动对常规教学的辅助功能。一是把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落到实处,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实现脑力资源的共享。二是加强学习,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等各种学习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坚持阅读每期《中史参》、《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了解最新史学动态,并将这些思路和方法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大大提高了教育思想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撰写了《对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的认识》、《如何发挥中学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等教学和学习心得。针对教辅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我用一年时间编写了一套教辅用书,由黄河出版社发行,得到同行的广泛好评。
4、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合作进取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平常心态对待后进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一蓑烟雨任平生——继续我的执着与勤奋。
一分春华,一分秋实。付出心血与汗水,也收获着充实和沉甸甸的情感,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绩突出。教学之路仍在脚下延伸,作为教学之路上的蹉跎前行者,不求夏花之灿烂,但求秋叶之静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保持自己的勤奋和执着,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一.圆的定义
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2.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二.圆心
1.定义1中的定点为圆心。
2.定义2中绕的那一端的端点为圆心。
3.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4.垂直于圆内任意一条弦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的二分点为圆心。
注: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7.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二分之d。
8.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四.圆和圆
1.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每个圆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的外离。
2.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叫做两个圆的外切。
3.两个圆有两个交点,叫做两个圆的相交。
4.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叫做两个圆的内切。
5.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每个圆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的内含。
五.正多边形和圆
1.正多边形的概念: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1)将一个圆n(n≥3)等分(可以借助量角器),依次连结各等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2)这个圆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通过培训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当前课改的目的和意义,也使自己对课改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对本学科的理论素养。现将这次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
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 、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三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二节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 、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 、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 、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国培计划(20xx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贵阳初中数学教学技能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受启发和鼓舞!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开阔了知识视野,加深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提升了对素质教育改革的理解,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衷心感谢各级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第一、通过参观学习及研讨交流,丰富了阅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对数学教育教学的认识。在短短几个月的学习时间里,虽然紧张而忙碌,但更感充实与快乐。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各领域专家学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专家们精辟独到的理论阐述、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
培训学习的同时,有机会与来自贵阳市各地的100多名学员们一起交流各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切磋课堂教学技艺。往日教学教研中的许多疑难、困惑就在这种学习、讨论、交流中得以解答。这次培训为全体参训学员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二、通过学习经典务实的课例,开阔了我的视野。数学教师的视频课,对于我,很好地起到了示范作用。让我从他们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第三、通过几次专家在线研讨,解除我心中的许多困惑。在培训中,专家们的授课涌现出太多精彩,让我感受到了大师们高尚的师德修养,以及他们的敬业精神,深邃的思考、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真谛,给我这个一线的教师留下了终生挥之不去的印象,它必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南,事业的航标,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他们身上理想的光辉照亮了我的心房,也改变了我曾有的.学习观念,告诉自己要多学习。曾经认为自己从教十几年,知识已经足够,课堂也可以深浅无谓。当我看完视频欣赏完同行的课堂听完专家的点评之后,我深有感触: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自身要多学习知识,让自身知识不断厚重。专家的在线研讨,对困扰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认真学习专家的留言答疑,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目标,而且对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自己解决的心理准备。尽管面对的困难很多,但我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尝试新课改。
第四、通过专家的讲课,专家的研讨,使我们知道教学中要了解数学的发展,深刻意识数学的发展史对教学中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育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的现在,忽视了知识的过去发明过程。我们说人的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而教科书上讲的往往是成熟的、完美的知识,而从不讲获得真理的艰苦历程,使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发展的曲折性,更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发展过程,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数学家获得知识很轻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数学家的故事,能够使学生从数学家身上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中鞭策自己。
第五、通过远程研修,激励自身成长,展望未来。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并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参与投稿或评比活动。我的未来目标是通过自己的不断磨砺成为一名数学骨干教师,我有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通过学习,让自己走得更远,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骨干教师,为了理想中的教育事业,我将自强不息努力向前!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专业研修,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数学骨干教师。
1、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3、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4、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 =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 -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 -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5、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 +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
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 +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3.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 -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x-x)(a≠0).
7.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
各级领导对这次研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做好远程研修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更有效探讨分散学习教学管理的方法,鹿寨教研室于8月15日下午召开参加远程培训的各学科班主任、简报编写组成员会议,会议讨论并确定了对于XX年年秋季远程研修培训的实施方案和班主任工作要求,并对分散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班主任分组进行深入的探讨,各班主任积极发言,为培训顺利开展献计献策,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思想上和工作环节上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班级分4个小组学习,小组长“网上检查,电话督促”的工作方法,为XX年年秋季远程研修培训工作顺利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紧接着在8月19日下午,初中0602班40多位学员怀着喜悦的心情聚在实验中学会议室召开了XX年年秋季远程研修培训的动员大会。会上,班主任详细讲解了XX年年秋季远程研修培训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随后,学员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和讨论,大家分担着存在的困难、分享着能参加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的喜悦。最后大家表示,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克服一切困难,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通过上网、电话、聊天等途径及时了解各学员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在后阶段发现有的老师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分别给学校领导打电话督促其完成作业,至学习结束我们班全体学员基本都按规定完成了作业(有三个特例除外—这三个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转到其他科目的培训)。对好的现象给予及时表扬,如罗晓萍老师作为我们班的简报编辑员,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自己觉得自己在简报的编辑中还有一些技术性的知识未掌握好,觉得自己所编辑的简报与别人的还有一些差距,于是联系到上一期的简报编辑,利用暑假最后两天时间不远几十公里赶到县城向那位老师请教,回到家后还自己不断地练习排版、编辑图片等等,正是有了她的不懈努力,我们班的简报才能多次进入课程简报中的简报揽胜。
指导老师梁华亮老师在研修过程中,对我们学员的作业及时的批改和鼓励,促使我们班的学员学习热情一直高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员尽管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停电、电脑上不了网、电脑不够用、遇上上级的各种检查、出差等等,但我们的学员都能想尽办法解决,有的从乡下专程到县城上网学习,有的白天没办法进行学习,就利用深夜时间进行学习,有的甚至买电脑上网专程为远研学习,研修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陶玉莲老师在班级交流中说到“越是缺少监督的学习,越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员们种种克服困难的办法和精神真的很令我们感动,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罗晓萍、冯爱英、邓剑、韦水兰、陆汉华等。
正因为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班主任的跟踪学习,学员们的主动,在研修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班的学员在理论知识、学习状态、教学技能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多次得到专家组的好评。在这个知识舞动的平台上,我们所有参加研修的学员们累并快乐着!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明天!
在此我代表我们广西鹿寨县初中数学0602班全体学员对新课程学科远程研修课程团队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鹿寨初中数学教育一定会因为有你们的指导而更精彩!
圆的知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
(1)如定义(1)中,该定点为圆心
(2)如定义(2)中,绕的那一端的端点为圆心。
(3)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4) 垂直于圆内任意一条弦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的二分点为圆心。
注: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d/2。
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的面积公式: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πr,用字母S表示。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二分之一。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一直以来,在试卷讲评课的上法上总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试卷上的错题因人而异,如何上能照顾到全体,将每位学生出错的问题解决?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面面俱到的讲解,在一定的时间内想面面俱到,那么每个题目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节课下来真正沉淀到头脑中的知识寥寥无几。今后的试卷讲评课我打算按照下面的思路来上,请刘老师多批评指正。
一、考试之后教师要做好测试分析,并充分备课。
通过测试分析,首先,弄清学生集中出错的题目,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展开备课。备课要备学生出错的原因,试卷讲评时如何对这些问题讲解与完善。其次,弄清每位学生的得分,对于成绩波动大的同学通过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并帮助解决困难。
二、下发试卷,学生自己纠错。
给学生自己纠错的机会,将能自己改正或通过小组合作改正的题目在试卷讲评前改过来。
三、订正答案,进一步改错。
给学生标准答案,在答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寻找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步骤,查找丢分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重点题、错题重点讲解。
经过两轮的改错之后学生存留下的问题已经很少,教师试卷讲评时就要解决这些遗留问题、重点题、错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分类讲解、同类知识串讲、变式训练、一题多解、多个知识点上串下联等方式讲透。经过寻根问底,可使学生对不明确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再认识,然后巩固练习。这个过程下来同时可复习到多个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拓展学生思维。
五、方法总结。
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之后,要让学生总结解题思想、方法,掌握答题技巧。需要时可让学生简记。
六、解答疑问。
通过学生提出疑问,大家共同解答,完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近几年教基础年级,所以感觉上章节复习课较多,专题复习课很少。我们学校的章节复习课与刘老师的“出示问题,引出知识”是一致的。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点的复习。
通过听两位韩老师的课我感觉有几处大的收获:
一、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首先高效备课。从两位老师对题目的选取上能看到她们备课的用心。值得学习。
二、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三、重要知识点、思想、方法及时简记。“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的确如此。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一节课下来学到的知识点总在慢慢遗忘,如果课堂上不把关键点记录下来的话,回过头来复习时头脑中的知识漏洞难以得到修缮。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大,希望刘老师多组织类似活动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同时对于这次培训的肤浅认识希望刘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
对于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本学期我校数学组成员由上学期的7人减为6人,虽然人数减少了,但是工作量并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同时,工作质量也没有因为人员变动降低了,反而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
总而言之,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进展顺利,不但超额完成了学期初工作计划内的事情,还圆满完成了校级、县级甚至是市级安排的临时任务。
二、主要成绩
1.接待实习生及置换生两批次共计3人次。
2.批阅教案800余次(平均每位教师每周7节次)。
3.集体备课次总计12次,平均每位教师主备2次。
4.公开课达9次,包括实习生在内,平均每人一次。
5.参与网络培训、校内外外出培训活动达29人次,其中网络培训达18次,平均每人三次(含国家级西南大学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6人次,市级远程培训之“评好课”专题6人次、县级信息技术培训6人次),校外培训学习4人次,省级2人次,县级2人次;校内培训7人次。
6.参与校内外听评课100余次,平均每人进20余次。
7.参加校内课赛1人次,获奖1人次。
8.开展学生活动两项,分别是数学基础知识竞赛和数学手抄报大赛,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覆盖全校学生,参与度达100%,发放奖金800余元;数学手抄报参与学生80余人,参与度近20%,发放奖金400余元。
三、经验及体会
经验总结: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本学期在教研工作方面,我主要着手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本组教师的教案进行认真细致的批阅,认真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开张集体备课活动以及听评课活动。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又通过开张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手抄报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体会: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与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听到更精彩生动的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可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心态,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往后还必须加这方面的研究。
四、存在问题
1.组内成员的教学理论水平曾次不齐,导致全校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都存在差异。
2.组内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尽管有所改观,但仍需努力。
3.组内成员的专业成长速度缓慢,课后对专业知识的自我提升完善观念欠缺。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积极开展各项师生活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
2.继续落实各级相关要求,努力完善组内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组内成员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组内成员的业务水平。
4.努力创建和谐平等的教学工作环境,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协作。
5.努力争取各种大小培训活动,强化队伍建设。
通过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研修的效果影响深远。下面我谈谈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其次,教师要立足课堂,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其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发展自学技能。课堂上我有意识对学生的进行合作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承担小组任务,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在教师带领下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第四运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使自己的课堂多姿多彩。
第五课堂上重视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总之,今后,自己一定更新观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精心设计每堂课,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一、一次函数图象 y=kx+b
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由k、b的正负来决定:
k大于零是一撇(由左下至右上,增函数)
k小于零是一捺(由右上至左下,减函数)
b等于零必过原点;
b大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上方(指x轴上方)
b小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下方(指x轴下方)
其图象经过(0,b) 和 (-b/k , 0) 这两点(两点就可以决定一条直线),且(0,b) 在 y轴上, (-b/k , 0) 在x轴上。
b的数值就是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不是距离,有正、负、零之分)。
二、不等式组的解集
1、步骤:去分母(后分子应加上括号)、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先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按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类型所反映的规律,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
A 的解集是 解集 小小的取小
B 的解集是 解集 大大的取大
C 的解集是 解集 大小的 小大的取中间
D 的解集是空集 解集 大大的 小小的无解
另需注意等于的问题。
数轴
11 有向直线
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为了区别一条直线的两个不同方向,可以规定其中一方向为正向,另一方向为负相
规定了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有向直线,读作有向直线l
12 数轴
我们把数轴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实数称为点的坐标
对于每一个坐标(实数),在数周上可以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直线的坐标化
数轴上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数量等于它的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的差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它两个断电坐标差的绝对值
上面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知识点之数轴,相信同学们看过以后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吧。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数学知识就来关注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①结果必须是整式
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
③结果是等式
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
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
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
②确定商式
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一、工作目标: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特点,经过全组教师的讨论,确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把校本研修活动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工作要点有:(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2)抓好本学科各项教学基础工作,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4)组织公开教学,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5)关心培养青年教师,使之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各备课组长在优化过程、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提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抓好“平几”基础教学,培养数学素质;初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围绕目标,教研组有计划,有内容积极展开工作。
二、组风建设:
我们初中数学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七年级的两位教师为了抓好起始年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良好习惯,他们新老结对,集体备课,老教师无私奉献,新教师虚心好学,集思广益,通力合作。组内两位教师上汇报课,全体教师都能当好参谋,提出建议;初二年级班级大,学生多,课程难,他们辅导学生非常耐心,遇到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努力缩小落后面,教学效果较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惜时如金,分秒必争,他们经常一起研究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不断给自己加压,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个别教师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与提高,教研风气浓厚。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集体,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整体能力。
三、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两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四、 开展及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情况
坚持每周进行研修活动,每次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
1、开学初,我们积极准备小课题的校级结题工作。《合作互助 激发情感型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自州级课题立项以来,参与本课题的几位老师做了大量工作,为这次校级结题做好了充分准备,从而在学校顺利结题,并拿到了结题证书。
2、在准备小课题结题的同时,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又在为新一轮的小课题立项做前期准备。在这期间,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分析,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论证,然后确立课题,本学期我们的研究课题是《数学课堂练习优选活用的有效性研究》。参与课题的老师结合这一课题,查阅资料,上网搜寻,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制定研修计划,研修方案等,做好一系列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
3、因为《合作互助 激发情感型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是昌吉州立项课题,所以在三月下旬又准备州级结题工作,整理资料,完善结题报告,上报材料。组内老师也希望这一课题能在昌吉州结题。
4、三月份,数学组四位老师又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参赛教师有唐伟华、崔圆新、张桂荣、马海燕。参赛项目有说课、评课、板书设计三项。其中唐伟华、崔圆新分别获得说课与板书设计的二等奖,张桂荣、马海燕分别获得说课与评课的三等奖。
5、四月结合小课题研究开展了两次研修活动。一是八年级数学四课活动,由马春丽、杨天慧、米存三位老师承担主讲。他们根据活动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备课、说课、上课、听评课,本次四课活动的主题是如何优选课堂练习,从而使练习更有效。通过活动,马春丽、米存两位老师在上课时的主题鲜明,针对性强,能紧扣课题体现课题研究的主体性。第二次是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反思,就这一课题的研究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然后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或意见,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好铺垫工作。
6、五月份的两次研修活动分别是小课题研究案例分析与九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案例分析主要针对自己在前期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课堂实践事件进行分析、交流。这次活动有一定的效果。九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有九年级的三位老师承担,他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样是一节二次函数的专题复习课,可三位老师因为不同的构思,上出了不同的风格,尤其能够凸显小课题的主体研究内容。所设计的练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对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效,无论是基础性、典型性、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技巧性都能融在一起,这样及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何玲与马海燕老师尤其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解题方法方面给学生的指导是非常的细心、到位。这些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效果。
7、最后的两次活动分别是数学教师说课交流与小课题研究总结。对于说课,咱们老师不是很熟悉,说课可分为课前说可与课后说课,这两者是有明显不同的,对公开课严格把关,要求每一节公开课前都经过备课组的老师多次的研究和修改,每堂公开课后,全组的老师都进行认真的评课,我们组的老师对评课向来非常认真,从不避丑,不走过场,不管你的资格有多老,你有多年轻,大家能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尽管有时争论的很激烈,但道理是越辩越明的,组内课题研究教研课六次,每位教师听棵都在10节以上,大家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本组的教研氛围。尽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但老师们仍十分重视教育科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五、将培优补差工作落实到了实处
本学期,我组各位老师更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每天都有老师在进行补差和培优,力争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进步和发展;各位老师,目的是使一些基础较好,但学习不扎实又很粗心的学生能在学习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补差计划:根据我校班制的特点,我们的补差工作每天都在抓,不仅给他们补文化课,最主要的是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卸掉他们思想上的包袱,使他们能够轻松,自觉的学习,真正达到补课的效果。
六、教研组建设的设想:
1、新课标与教育理论的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深入研究;
3、全组走出去听课;
4、“培优、辅中、稳差”的方法方式还有待完善;
5、青年教师多上公开课。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1、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
(1)正数: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3、有关数轴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是一条直线。
(2)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是有理数。
(3)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
(2)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相反数是本身的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4、任何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
5、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大;
两个负数比较:先算出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法
(1)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一致,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之和.
(2)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当两个加数绝对值不等时,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当两个加数绝对值相等时,两个加数互为相反数,和为零.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7、有理数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8、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最简的形式,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14+12+(-25)+(-17)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14+12-25-17,可以读作“正14加12减25减17”,也可以读作“正14、正12、负25、负17的和.”
9、有理数的乘法
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第一步:确定积的符号第二步:绝对值相乘
10、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11、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一定相同)
倒数是本身的只有1和-1。
初中数学长方形的中考知识点集锦
长方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矩形,是基础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rectangle)。又叫矩形。
长方形长与宽的定义:
第一种意见:长方形长的那条边叫长,短的那条边叫宽。
第二种意见:和水平面同方向的叫做长,反之就叫做宽。长方形的长和宽是相对的,不能绝对的说“长比宽长”,但习惯地讲,长的为长,短的为宽。
长方形的性质
①两条对角线相等;
②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④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
⑤四个角都是直角;
⑥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
以上的内容是长方形的性质及定义,请大家做好笔记了。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近几年来,通过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推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笔者近几年来对我国数学教改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发现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其中也出现了很多有必要提请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数学课改便难以走上正轨的出路。下面笔者对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点简单的阐述。
一、数学教改的存在的问题
1、数学新课改精神落实不到位
目前通过数学新课标的学习,不少教师也重视新课改的指导定神,尽管也提到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着眼点只在知识。能够落实的也只是知识目标。部分教师也许是因为“惯性”,也许是因为新的课程理念还未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注重落实知识性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例如,在讲初一年级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生活中列举事例不够,更是对整体的运算律或简化运算注重不够,而把数学引入生活中更能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教材中是作为重点来处理,但(课程标准》上并没有规定这个知识点,故全书不出现结论。教材上这样安排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及过程的体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能够得出大致的正确结论即可。至于结论是否完整、表达是否严谨,并不是本节内容所强调的。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恰恰是只注意到概念与法则的教学上,只注重了知识的目标,而忽视了其实践教学。
2、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通过自学来获得。所以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不仅仅只适用于语文教学。
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冲击,在高、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教改实践中很多采用的是灌知识,讲题型,递游于题海,教改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问题。
3、教改过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创新或急于标新立异
很多教师对教改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改问题上方向不明,对于教学、教研、教改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此外,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将别人的教改经验盲目地加以移植,结果只能导致失败。
在教改问题上,有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不丰富,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急于标新立异,故弄炫虚,开口便是自己的“什么法”或“什么式”等。
4、部分学校教改过程不能坚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
在教改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教改上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当他们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被上级委任了校长、主任之类的行政职务。这样经常外出开会、学习,忙于行政事务,在业务工作上用非所学,结果两败俱伤。
或者一旦取得一点成绩,便到这里作报告,那里介绍经验,最终使教改成为昙花一现。
以上便是在教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通过对以上问题作出分析以采取措施,使数学教改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面对数学教改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要使教改能顺利地按计划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寻求教改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解决的措施。依笔者之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及业务的学习。
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
首先,教师要加强哲学的学习,教改过程中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业务学习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
2、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
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目前各地教改在教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结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3、教师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它需要教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年或几年的劳动,而应当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求索和奋斗,教师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同时教师教改的方向要明确,目标宜具体:要通过教改实验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4、同科教师通力协作,联合攻关
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动能顺利地实施进行,同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能参加教改,联合攻关,有利于教改向纵向深入发展,这就必须杜绝和防止文人相轻,同行相嫉妒的不良现象,老教师不要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而自居,青年教师也不要因为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自傲。
5、教师讲解中要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在九年级下册才正式引入证明,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正式开始。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训练的时间太短,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达不到要求,这将给高中教学带来不利因素。三年实验结果也可证实这一现实。如我市某年数学毕业卷的压轴题是;△abc是⊙0的内接等边三角形,d为⊙0上的一点,ad与bc相交于e,连结bd,ae=4cm,ed=lcm。求:(1)∠d的度数;(2)ab的长。”该题应是一道较简单的题目,但评卷后的抽样统计结果是:该题得分率为28.6%。确实反映出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薄弱。因此,在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八年级《四边形》一章开始,加强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搞好实验、合情说理的前提下,渗透演绎推理,三是将《证明》一章的教学提前;四是加强几何分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探究的兴趣
和热爱,教学中贴近生活、社会,密切联系实际,体现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的转变,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探究乐趣。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对影响教改实验中的的问题引起重视、作了分析,我们离新课改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近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知识: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会出现“三线八角”。
同位角的特征识别:
1.在截线的同旁;
2.在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
3.同位角截取图呈“F”型。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知识归纳: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动点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图形运动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三种类型:
1、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2、多边形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另一个多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3、多边形与圆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圆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圆,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通过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全等或相似,得出它们的边或角的关系.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探究构成的新图形的边角等关系.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探究是否存在动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与已知图形相似等问题.
总结反思:
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动态性问题通常是对几何图形运动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发掘“动”与“静”的内在联系,寻求变化规律,从变中求不变,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解答函数的图象问题一般遵循的步骤:
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函数进行分段.
2、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3、由每段的解析式确定每段图象的形状.
对于用图象描述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以下几点:
1、自变量变化而函数值不变化的图象用水平线段表示.
2、自变量变化函数值也变化的增减变化情况.
3、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平方根表示法:
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
被开方数a≥0
平方根性质:
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
1、定义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
3、个数不同。
4、取值范围不同。
联系:
1、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
2、存在条件相同。
3、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
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数类型:
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
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
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后等于a的正数。
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中考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知识点1:同类二次根式
(Ⅰ)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这样的二次根式都是同类二次根式。
(Ⅱ)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1)首先将不是最简形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2)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只与被开方数及根指数有关,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
知识点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论依据是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只把它们的系数相加,根指数和被开方数都不变,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知识点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合并的方法为系数相加,根式不变。
知识点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方法和顺序
运算方法是利用加、减、乘、除法则以及与多项式乘法类似法则进行混合运算。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知识点5: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与乘除法则的区别
乘除法中,系数相乘,被开方数相乘,与两根式是否是同类根式无关,加减法中,系数相加,被开方数不变而且两根式须是同类最简根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cosA=;tgA=;ctgA=.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30°45°60°90°
sinα
cosα
tgα/
ctgα/
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1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1.基于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属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教学应通过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来确定教学目标。例如,笔者曾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这一章节时,先进行这样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生活中数的应用理解不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教学目标不但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验等。
2.基于学情分析,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时,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学习《椭圆》一节时,首先我让一位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在黑板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自主画椭圆,其余学生观察椭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加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与方程》部分内容,这就为得出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做了铺垫。就学情而言,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直观性强,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眼球,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为本课数学的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于学情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需要”和“学习准备”都是学情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特殊群体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譬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节中所涉及的定理、性质较多,且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时笔者鼓励较为积极的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退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促使上台讲解的同学必须先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台下听讲的同学对这一新颖的方式感到新奇,促使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的热情高涨。这一变化不仅激发了讲课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听课的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锻炼语言表述能力也大有裨益。
2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设计问题
“好奇”是兴趣的基础,如果把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设计成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联系的问题,然后呈现给学生,这样他们会很容易由好奇心引起需要,引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记忆。
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学习整式加减这部分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这样一道题:x-y=2,求3y-3x+2(x-y)的值。对于这样的题,学生会觉得很难,没有思路。通过老师的讲解后,再次遇到还是不会。我们通常是说明y-x与x-y是互为相反数的,学生不感兴趣就记不住。如果我们把x-y看成是一家人,他们家的门牌号是2,那么y-x这家人的门牌号正好相反,说明这两家人是有联系的,他们是亲属关系,互为相反数。这样讲学生会认为很有意思,并记忆深刻。
设计实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设计的内容再精彩,学生不听、不学,也没有兴趣,也会事倍功半。上课前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是小实验,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关注数学的习惯,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和期待,在每节课上课前就已经期待老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这样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数学。
所以,我尝试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我曾在学习等式性质这节课时,首先拿出了天枰,然后拿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棒棒糖放在天枰上,使天枰平衡,学生马上就能说出两边相等。我又拿出了两块完全一样的巧克力,同时放在天枰上,天枰依然平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探究出等式的性质,并且哪一组最先探究出结果,哪一组就能获得这些奖励。这样做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数学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可用“猜”的办法。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随意叫学生说出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以后,教师猜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教师每次都能猜对,学生惊奇之余,急切地想探寻其中的奥秘,于是就会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乘法竖式计算”时,教师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乘法竖式与以前学的加法竖式写法基本相同,只是把原来的加号变为乘号。”教师继续问:“现在谁能帮助老师把这个竖式写出来”这样一个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解决了,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学生却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
从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概率”这一节时,这个概念的描述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改进:模仿一个商场的活动设置了个转盘,让学生体验中奖的可能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最后,笔者还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奖品,让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设计一个游戏方案,使自己尽可能地获得这份奖品,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怎么设置方案自己机会才大呢游戏与数学概念无形中连在了一起,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诱发求知欲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和规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笔者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数学思维培养
把握教材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资源。实验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大家灵活使用。但实验教材处于实验阶段,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1、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2、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3、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