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32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通用32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练习一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书p3 2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1、2、3

五、板书:小数乘整数1

3.5元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例2

0. 7 2扩大到它的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3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5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3 3 2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3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5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0.1 4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4. 2 0 . 1 8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 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计算时错误较多,要继续多练,重点练习点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1.2 =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 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 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三、运用

1、做一做: 3.22.5= 0.8 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 页8题,P9 页11、14题

个人修改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 1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板书设计: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后反思: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一班有学生62人。这个班的学生共同的特点是学习习惯不良,课堂常规较差,书写不规范,计算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的特点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微调。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学习能力。

这学期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需师生长期努力的。要从细微入手,持之以恒。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不但要求学生听老师讲,还要用心听同学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并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还要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的近似值。会使用计算器。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根据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5、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和提高。应用题这一节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四)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求未知数X,列出含有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可为后面的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很好基础。

四、教学研究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措施:突出小数点的处理。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措施:着重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应用题的分析方法的教学指导。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措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四)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会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措施:突出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引导学生分析题目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进程中注意算术法与方程法解应用题的比较,使学生弄清两种方法在解题思路上的不同。

五、教改主攻方向

1、通过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要求的升降都要从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又要在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时,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就要注意处理好全体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4、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量使学生思想开阔活跃,不受压抑,不因循守旧,不沿袭传统,不唯书唯上。

5、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多创设学习情景,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

六、教育、教学及教学科研的整合

五年级的教研课题是“空间与图形的探究性学习”。几何图形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因为在生活中已经多少见到过。一般的认识几何图形都是通过出示图形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认识图形是形式上的,并不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给学生们提供生活素材,创设大量观察、操作的机会。课后学生要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

七、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

1、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消化,课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2、控制好课后的作业量。

3、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八、学困生分析及转化措施

五年级的学困生,以前的学习基础不好,再加上学习习惯较差,上课往往不能认真听讲,课后的作业也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时应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别指导。首先要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建立好信心,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其次,逐步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习惯。对他们的作业可适当降低要求,并进行个别辅导。在他们有所进步后要充分肯定,并逐步提高要求。

九、教学进度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4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

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

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

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丰富学生对等可能性的体验,渗透概率的统计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同时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乒乓球、学生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最喜欢怎样的老师?”

生:我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

师:(面带笑容很自信地)看老师的样子还算是和蔼可亲的吧!

生1:我喜欢有学问、有知识、对学生比较严格的老师。

生2:我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

师:我也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俗话说“幽默是智慧的化身”嘛!就让我们一起在幽默的交谈中愉悦地度过40分钟,好吗?

师:“猜猜看,老师最喜欢怎样的学生?”

生1:我认为老师肯定喜欢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

生2:我认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师:那你们能做到吗?

众生:(声音响亮)能!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阿凡提的故事

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讲《聪明的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在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眼看到了年底,阿凡提找巴依老爷去讨要工钱。巴依老爷可不想付给阿凡提工资。于是,眼珠子一转,对阿凡提说:“恩,糟糕的阿凡提,我这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付工资”,另一张写着“不付工资”,你抽到哪一张就按哪一张上的办,你可是有一半的机会哟!大家想一想,如果阿凡提抽纸条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描述出:

(可能抽到付工资的这张,也可能抽到不付工资的那张)

2、复习“一定”“可能”

★★★出示装有3个白色乒乓球的纸盒,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用哪种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往纸盒里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用哪种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3、揭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个个都是聪明的小神童,老师为你们竖起两根大拇指。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看谁摸的多。游戏规则是,男、女同学各上来一名代表,同时摸十次球,看谁摸到的黄球多。(聪聪智慧宝盒中装10个白球,明明智慧宝盒中装10个黄球)。此游戏结果故意让女同学赢,若男同学不服,可再次上来比试。让同学们感知游戏的不公平。

生:老师,您的游戏规则不公平。

师:那么,你认为怎样设置才公平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提升数学思考

1、探究“抛硬币是否公平”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平时都玩什么游戏啊?

生:(打沙包、踢毽子、老鹰抓小鸡、滚铁环……)

师:那你们平时都是怎样决定玩游戏的先后顺序呢?

生:(石头剪刀布、手心手背等)

师:嗯、槟榔小学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游戏,让我们一起去

看看吧!

播放课件(课间活动场面)

师:奥,小朋友们都争着、抢着要先玩,这样可不行。同学们,在很多的比赛中,比赛时都应讲求公平、公正,所以常常采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先后顺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可爱的小裁判是怎么说的吧。播放flash视频资料。

出示问题: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明确:抛一枚硬币,一般只可能出现两种结果(排除竖起来的特殊情况):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很公平。

(4)量化“可能性”:

你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吗?反面朝上呢?

引导明确:可能性相同,都是 。

板书:正面 方面

2、操作验证 “ ”

“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 ”是我们分析得出的理论值,实际操作结果是不是如此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1)小组合作验证:由小组长负责,还要有小小记录员,每组共抛50次硬币,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结果。(提醒学生要控制好音量)

(2)展示分析各组结果:初步体验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在 左右。

(3)汇总各组的试验情况即全班的结果,再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当数据增大时,这个结果更加接近 。

(4)CAI介绍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诺夫斯基

80460

39699

40941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大时,结果会越来越接近 。

【设计意图】

“抛硬币决定谁开球是否公平”,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探究“硬币正、反两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在学生得出“可能性相同,所以公平”这一答案的基础上进行“量化”,“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吗?反面朝上呢?”再用实践操作进行验证“二分之一”这个理论值。

操作验证采用3个层次:组内验证、全班验证、数学家的试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试验的次数越大,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就越接近;而且如果继续试验下去,可能性会越来越逼近 。这样处理,不仅渗透了概率的统计定义思想和极限的有关知识,也再次证明了赛场上用抛硬币决定谁开球是公平的。

(三)思维拓展,强化数学概念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很快就发现了等可能性的奥秘,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智慧宝盒,里面是乒乓球,一种是黄色的,一种是白色的,如果我从里面随意摸出一个乒乓球,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1: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2

生2:我认为不对,他们的个数不一定?

师:那么你们还能否确定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

生:不能

师: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你想知道什么条件?

生:我想知道黄乒乓球有几个?白乒乓球有几个?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数量。

(出示1个白乒乓球,6个黄乒乓球)

师:现在你认为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7。

师:为什么?

师:那摸出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6/7。

师:那么要使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变成1/9,这应该怎么办?

可让学生自行说出分数,自行演示。

(三)应用拓展,发挥主体创造性(采撷生活的浪花)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刚才我们摸乒乓球,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6来表示,那么这些知识在数学上都叫做概率。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比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航天发射等等都应用了概率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采撷生活的浪花。

第一关:智力大比拼

1、三色转盘

(1)创设情境:有三位同学正在玩飞行棋游戏。谁先走呢?

还能用抛硬币来决定吗?(体会有三个人参加,而抛硬币只能

出现两种可能性,不符要求)

(2)出示三色转盘: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

小红选红色,这样公平吗?

(体会三种颜色的范围不一样大,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不公平)

(3)出现红色的可能性有多大?蓝色呢?黄色呢?

(4)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呢?

(引导从等可能性的角度设计,将转盘平均分成三部分)

(5)课件演示新设计的平均分成三部分的转盘。

2、四色转盘

刚刚帮他们解决了问难题,这时又来了一名同学也想加入游戏!

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转盘。

(1)(课件显示四色转盘)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2)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指针大约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呢?

第二关:挑战智慧屋

3、掷正方体骰子

他们终于决定了先后顺序,开始玩游戏了。飞行棋规定,

骰子掷出几就走几步。观察骰子,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6,掷出各个数的可能性是多少?

第三关:采撷生活的浪花

4、长方体骰子

玩着玩着,小明使劲一投,骰子滚不见了。没办法,大家只好想办法找东西代替。小强找来一块长方体橡皮,在各面分别写上1、2、3、4、5、6,说:就用它来代替骰子吧!你觉得呢?这块橡皮和正方体骰子一样公平吗?(悬念)

(引导学生体会:虽然橡皮的材料均匀,但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这个方法是不公平的)

【设计意图】

练习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情境贯穿”和“层层递进”的特点,由“玩游戏”的故事贯穿始终。先出示三人游戏的情境,出现了不公平的3色转盘,并让学生动手设计公平的转盘,体现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由于又增加了一名同学,出现四色转盘,通过提问“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指针大约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呢?”鼓励学生能利用“可能性”做出恰当的估测,发展估计能力;开始游戏后,探究正方体骰子各面的可能性,事件的可能结果由原来的2种、3种拓展成6种;最后出现极其有趣的一幕:骰子滚不见了,于是找个长方体橡皮代替,辨析它是否和正方体骰子一样公平?这样设计,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四)小结延伸

首尾呼应:

这节课开始讲到,巴依老爷让阿凡提抽签,他说一张上面是“付工资”,另一张上面是“不付工资”。其实啊,狡猾的巴依老爷根本就不想付给阿凡提工资。所以,他的两张纸条上面都写的是“不付工资”。聪明的阿凡提早就识破了巴依老爷的诡计,于是对巴依老爷说:我尊敬的巴依老爷,按照您说的,您先抽一张,剩下的就是我的!

巴依老爷气的胡子翘的老高老高,最后,还付给阿凡提了工资。

师:同学们,阿凡提聪明吗?恩,愿我们班的同学都像阿凡提一样聪明!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既呼应了课始,又深化了思维,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等可能性”的含义,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使课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5

一、温习教导思维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导,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内容为依据,联络本年级实践,为全部前进学生的数学成果而进行全部、系统、有对于性的总温习。经过对本册内容的系统收拾和温习,协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把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络起来,构成比较系统的常识系统,圆满完结本学期的教育使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展开奠定根底。

二、温习意图

1、联络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知道,能准确运用负数描绘一些简略的日子表象,能了解小数的含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巨细,能准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绘一些简略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办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实践演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把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核算办法,能准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次序准确核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使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则进行小数的简洁核算;能使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核算处理一些简略的实践问题;能依据详细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回归原知,引导学生概述常识的来历,进一步了解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能使用公式准确核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处理一些简略的实践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准确进行土地面积间的简略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复式核算表和复式核算图的特点、效果,能依据搜集、收拾得数据填写复式核算表、完结复式条形核算图,能对复式核算表和复式条形核算图中的数据进行简略的剖析,提出一些简略的问题并加以处理。

6、使学生在收拾和温习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数学常识和办法的内在联络,能综合使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常识和办法解说平时日子表象、处理简略的实践问题,进一步展开数感、空间观念和核算观念,前进处理简略实践问题的才能。

7、使学生在收拾与温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估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状况,体会与同学沟通和成功学习的趣味,感触数学的含义和价值,展开对数学的活跃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温习要点、难点 温习要点

(1)小数乘、除法核算,四则运算。

(2)使用题

(3)多边形的面积核算办法 温习难点 (1)使用题

(2)简洁运算 四、采纳办法

1、进一步改善温习操练的规划,推进温习功率的前进。

(1)、操练规划要捉住要害,由浅入深,并留意加强思维的操练。

(2)、操练规划要精当,选典型题,以点带面,辐射温习,不搞题海战,争取以少胜多,减轻学生的担负。

(3)、加强对新旧常识了解的变式操练,清晰新旧常识之间联络和差异。

(4)、操练规划要清晰要点,杰出要害,具有对于性。

2、留意培优补差,前进班内考试的合格率与优异率。

(1)、坚持成立互帮互学小组。多与学习有艰难的学生沟通,使他们能活跃的参加到温习的全过程,并能放下自卑、放下包袱,自动学习;

一起在班里展开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给每位学困生装备多名帮教人员,如同桌帮(要点是监督其能准时完结工作、认真听讲)、组员帮、优异学生帮,并对学困生的点滴前进及时进行表彰,促进学困生前进。

(2)、在做好抓两端、促中心的一起,促优生,适中选一些拔高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心;对中心生则强调夯实根底,对学困生则有偏重的教导,常识补差与思维补差左右开弓;并依据他们的实践状况,有对于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前进。

(3)时间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一起催促学生学习。

3、老师温习时,理清常识点之间的联络与差异,构成竖成线横成块的常识网络结构图,进一步前进温习的自动性。

五、温习办法:

先按单元温习(联络分类温习)然后进行综合测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5、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6、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7、能结合具体案例,设计一个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

8、了解数据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9、了解“黄金比例”的相关内容,会运用比的知识设计图案。

10、能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并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2、运用分数四则运算和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和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

2、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

3、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

4、谁先上场——可能性

5、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

6、人体的奥秘——比

7、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8、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9、爱护眼睛——统计

10、数学与生活——鸡兔同笼问题

(二)教材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进行有关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正确分析理解掌握分数应用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五(2)班36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四、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6、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要采取直观教学,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同时采用快乐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会知识,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7、充分利用电教教学,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75课时,另有5课时的机动时间

1、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6课时

2、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课时

3、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11课时

4、谁先上场——可能性2课时

5、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10课时

6、人体的奥秘——比6课时

综合应用——美的奥秘1课时

7、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6课时

8、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8课时

9、爱护眼睛——统计5课时

10、数学与生活——鸡兔同笼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7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学生44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2人。本班学风较杂实,纪律较好,绝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书面作业,成绩较好。不足之处是个人表现能力不够强,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解决问题缺乏创意,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够关心,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将严谨治学,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使他们各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教学工作目标及要求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具体措施

1、关注教改动态,不断探索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的。

2、精心备课、上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的的数学问题。

4、改革学习评价机制,过程与结果并重,全面考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5、加强师生交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6、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组织好学生活动。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他们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逐步达到有机融合、同步,老师、家长、学生统一思想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为依据,以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以市中区小学数学毕业复习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依靠端正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在复习中,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注意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复习任务

1、系统地整理知识。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查漏补缺。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3、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复习内容

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回顾与整理”为基础,本单元是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展。主要包含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对以上三个领域内容进行综合应用。

四、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学情分析

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和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与分析,为毕业总复习积累了一些知识和方法。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对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还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而且五年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使得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我们班一共有82名学生,优秀学生只占49%,中等学生占36%,学困生达到15%,算是基础比较差的班级,而且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质量不高,家庭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还有几个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缺乏应有的管教,所以面临毕业复习,我感觉担子还是比较重的。

六、复习方法和策略

环节:课前自主整理——交流梳理构建——练习巩固提升

1、注重整理分类,培养良好习惯

在复习中注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共同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分类,使之系统化。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教师要有清楚、明白的板书设计,并且要求学生学做笔记。所以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整理本,以便记录知识点。

2、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有些学生就会采取放弃思考的举动。这样很明显对复习不利。因此,活跃的课堂会使他们有兴趣。所以上课时我尽量将练习设计成小组竞赛、限时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思考。这样会使他们对所做题目的印象深刻。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让学生课前先自己整理知识;错误让学生判断;部分练习题让学生提供;部分作业让学生交换批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分了三个目标,优秀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应用,我要求他们思考题尽量去做,家庭作业抽查,采用竞争性评价;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家庭作业抽查,详细批改,采用激励性评价;学困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计算过关,家庭作业每天必查,详细批改,做到有错必改,有错必懂,采用表扬性评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9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0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

预设:40÷5=8? 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预设:只种了一端

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

预设:两端都不种

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共有学生xx人。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两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这单元的教学重点: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 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4~25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竖式计算:2684、2244、2526、34515。

2.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适时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整数除法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习价值。

(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习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小数除法还是数学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小数除法(板书单元课题: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本节课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

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

(1)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预设一:把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224,把除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40,再来计算。(虽然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的形式,但在计算时仍然会遇到小数除法的问题,学生无法完成计算。)

预设二:把22.4 km改写成22400 m,再来计算。

(3)交流对想法二的感受:这样虽然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呢?

6.分步探讨,理解竖式算理。

(1)引导谈话:想法二虽然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过程比较麻烦;想法一虽然没有算下去,但却提示我们小数除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竖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计算,并适时提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教师用小纸片遮挡住被除数的小数部分,并适时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4)引导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十分位的算理,并适时提问:这个24又表示什么呢?(教师揭去遮挡的小纸片,并适时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5)引导学生完成计算,并适时提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6)引导学生比较列竖式计算和将22.4 km改写成22 400m计算的结果,提问:这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

7.观察对比,归纳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提问: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对比22.44和2244的竖式计算,提问:你发现它们在竖式计算中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教师用PPT课件呈现上面两题的竖式。)

(3)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问: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及时巩固,形成计算能力。

(1)完成第24页做一做。(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计算。)

(2)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例1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通过例1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理解商的小数点如何定位。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问题,感受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教师先放手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释竖式计算过程,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816)

3.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然后小组里相互交流。

(1)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2)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组织学生交流竖式计算过程,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1)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3)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4)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5.67)

3.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1)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2)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组织学生交流竖式计算过程,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1)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为什么商的个位要写0呢?

【设计意图】例2和例3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例2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例3是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在例2、例3的教学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计算方法,而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竖式计算,在尝试计算中发现它们的特殊之处,在解释每步计算的含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

(四)小结和验算

1.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PPT课件演示)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末尾添0再继续除;

(4)整数部分不够除,在个位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2.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1)引导:要检验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

(2)学生自主验算:请同学们从三道例题中任选一题进行验算。

(3)组织学生交流验算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计算体会,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验算,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强化学生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第25页做一做。

可以让学生从每组中各选择一题进行计算练习。

(二)提高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1)指导学生按题组计算,在计算中比较每组的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

2.练习六第6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组织学生交流错在哪里,并改正。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一共花的钱分钟数=每分钟花的钱的数量关系列式。

(3)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

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2.阅读课本第24、25页,关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梳理,再次强化重点,并质疑解惑。

五、作业练习

(一)课堂作业

1.练习六第4题(第一行)。

2.练习六第5题。

(二)课外作业

1.练习六第2题。

2.练习六第4题(第二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35角

3

105角

3.5元

3

10.5元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第二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⑵4.19= 1.23= 55.8= 0.283= 16.54= 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一。小刚要买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钱数,求买20盒需要多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出买4盒多少钱,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

20÷(4+1)4=16(盒) 1.4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25=600,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25=( )

(2)2.425=( )

(3)( ) 25=0.6

思路导引

(1)24 25 = 600 (1)24 25 = 600

↓10 ↓不变 ↓10 ↓÷10 ↓不变 ↓÷10

240 25 = (6000) 2.4 25 = ( 60 )

(3) 24 25 = 600

↓÷1000 ↓不变 ↓÷1000

( 0.024 ) 25 = 0.6X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3.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题。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 334= (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4.66= 8.97= 15.613=

0.1815= 0.02514= 3.0636=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买四赠一”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第三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7 1.3612 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 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2.4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0.8

1.9 2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0.0 4

2 2 4 ……四位小数 0.02 24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4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少数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虽然理解并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但在综合运用情况较差。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了每个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少数学生没有理解表面积、体积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实际运用中不能准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际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贴瓷砖等)不注意观察实际生活现象,不能正确解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了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很多学生“量”、“率”不分;通分时找(人力资源主管年终总结与计划及小结)不到最小公倍数,导致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增加无谓的约分步骤;部分学生约分时没有

约成最简分数; 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个别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往往不能对结果进行约分;在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错误率较高

第六单元:统计

理解了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了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学生在求项数较多的一列数的中位数时找不到准确数据进行计算;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时比较片面,语言缺乏准确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在解决找次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个别学生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最优方法。在解题思路的叙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准确地用恰当的方式来合理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一、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四、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五、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6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发散思维,小组合作及团结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渗透猜测、实验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具准备:

有关课件,抽奖的盒子及彩球,奖品,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今天我特别激动!孩子们你们知道我的哪些信息?你确定吗?看到你们灿烂的小脸,老师突然感觉自己似乎老了。孩子们猜猜看我有多大年龄。

生猜想,言语中带上“可能”,初步领会这件事的不确定性。

老师告诉你一个信息:我去年四十岁,现在你们能确定我的年龄吗?

一、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抽过奖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抽奖的盒子,还有奖品哦:只要摸到红、黄、绿这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彩球,你就可以得到奖品了。

(二)学习“一定”“不可能”“可能”。

1、老师现场在抽奖的盒子里放入蓝色的彩球。谁想试一试?

师:为什么没人愿意上来抽奖?你们有话说吗?

生:不管谁上来都不可能摸到红、黄、绿色,因为里面没有这三种颜色,我们不可能得奖。

师:不仅没有而且这里全是蓝色。那么继续让你们摸,会出现什么情况?(一定是蓝色。)

(板书:一定)而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不可能是红、绿、黄色。)

师:仅此而已?(从中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板书:不可能)

师:那你们就不可能得到奖品。你们都觉得不公平吧?(为了让你们能中奖)该怎么办呢?

2.放进去这三种颜色。谁想摸?(教师放进这三种颜色,摇一摇盒子。)

请一个学生上来,在摸出来之前问:“猜猜看,他从中摸出一个会出现什么情况?”

(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

师:为什么?(因为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

师:对,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红、黄、蓝、绿色都有可能被摸出,因此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板书:可能)

3、师从盒子里取出蓝色彩票,此时盒子里剩下红、黄、绿三中颜色的彩球。

师:如果现在让他们去摸,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一定能得奖

生:可能是......也可能是......

4、三个孩子轮流摸奖。进一步感受可能、不可能、一定。(适时板书课题:可能性)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从大家极感兴趣的抽奖活动引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致。从“抽奖”过程中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自然引出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的“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这一层次的设计我注意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二、再次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一)准备1号、2号两个盒子及6个黄球,2个红球、2个绿球、2个蓝球

出示小组讨论的内容:每次在抽奖盒中放入6个彩球,要求分别符合以下条件,该怎样放?

(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

(2)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

(3)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摸到黄球;

(4)任意摸一个球,红、黄、蓝、绿四种彩球都有可能摸到,但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很大。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你们的猜测和实验结果一样吗?

(二)练一练:

1、连一连: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书第47页第3题)

2、用不同的颜色给盒中的物体涂色,使以下条件成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

(1)摸出的一定是红色正方体。(图略)

(2)摸出的不可能是绿色圆形。(图略)

(3)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棱锥。(图略)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第一题:五个正方体全部涂成红色。

第二题:出示学生涂的几种方案,师:就这几种方案吗?(不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可能性,该怎样说?

第三题:出示学生中的几种方案,(每种方案至少要有一个三棱锥涂成黄色。)

师:五个全部涂成黄色,可以吗?为什么?

三、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游戏知道了事情发生时出现的几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也存在这三种情况。

(一)用手势来判断画面中的现象,是“一定”就用手势“√”,是“不可能”就用手势,是“可能”就用手势“ ”。

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图文)

(1)地球是旋转的。

(2)今年我11岁,明年我10岁。

(3)明年的今天下雨。

(4)地球上太阳从西边升起。

(5)花是香的。

(6)摸到的是绿棋子。

注意:教师要让学生把这些现象描述清楚,(3)、(5)、(6)要问为什么是可能(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二)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1.你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描述你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吗?

2.师:请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告诉小组内同学,让他们给你评价。

(教师注意了解小组描述的情况,并规范语言。请一些学生举例,其他同学评价。)

3、出示儿歌,帮助理解

一般事物可能性,大家快来记分明。

全部都是用一定,不能确定用可能。

如果一点都没有,那就要用不可能。

【这一层次让学生找身边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此,我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让学生做小老师对同学的描述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还规范了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倾听意见,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四、拓展提高:

(出示)口袋里装有6只黑色袜子,4只白色袜子,2只红色袜子,从中任意拿出7只袜子,一定有什么颜色的袜子?

思考后把你的想法和组内同学交流一下。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 这节课,可能你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只要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勤思考,你就 不可能没有进步。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不可能:

一定: 可以确定

可能:不能确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7

一、复习目的

通过对本册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

倍数与因数、分数、分数加减、数学与生活、

2、空间与图形

图形面积、组合图形

3、概率与统计

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

旅游费用和鸡兔同笼、点阵中的规律和铺地砖

要求:

1、熟练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概念,会解决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进一步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识真、假、带分数,正确互化,熟练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利用分数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准确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会比较图形的大小,会画基本图形的高,并能正确测量相关线段和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根据呈现情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回设计方案。

4、培养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通过观察前后规律,分析推理的出后续的图形中的点的数量,并会用算式表示。

重点:

倍数与因数的相关概念,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数基本性质,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数学与生活。

难点:

熟练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利用分数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准确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回设计方案。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策略

三、班级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两个班,学生总人数是105人。大部分学生爱学习,愿意动脑,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风气较好,尖子生比较少,全年级整体水平一般。有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原因较多,如基础差,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在知识转型时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等等,造成学生学习进步步伐不快,甚至倒退。

四、复习措施

1、分类复习,突出重点,并注意在分类复习的基础上加强综合练习。

2、针对不同知识特点,采用相应的练习形式,以便突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3、口算练习常抓不懈,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4、本册内容共分四个版块,每个版块以点带面进行复习,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5、利用四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习。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利用各种机会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8

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6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与植树问题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物体的位置,找到相应的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19

一、教材

《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两端都不栽树。本节课教学第106页——107页例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1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将例2分成两道题放到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环节,有利于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3.借助直观,通过间隔和数的对应,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4.学生在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归、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5.能运用所得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6.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植树问题的价值和作用。

三、重、难点

重点:探索规律,建立植树问题模型,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

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间隔”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

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讲解法为辅。

学法:以学生发展为本,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为一体。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互动、引出课题

师: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的同学请以最佳的状态坐好,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光说不练可不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上思维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课前思维训练题:

1.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锯成9段,需要锯几次?

2.四年级在三楼,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才能到三楼?(每层台阶数相同)

师:锯木头和上楼梯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植树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宽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笔直小路一边植树,请同学们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帮忙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创设为园林工人设计植树方案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并且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我还把教材例题100米,改成20米,主要因为我感觉100米的距离还是有些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便于研究。同时也遵从了教参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设计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摆一摆或画一画。

(先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思维环境,让学生打开思路,找到在一条线段上栽树时的不同方法,让思维如花般绽放。)

3.交流汇报,演示。

4.比较方案,探究规律。

(1)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①出示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观察相同点。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③探究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向学生渗透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起数学模型的过程。)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观察不同点,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

②同桌交流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③汇报交流。(板书)

④共同探究原因。(演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3)小结:

①植树问题规律,②解决植树问题方法:先求出间隔数,再看属于哪种类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既然宝贝已经保存在你的大脑里了,那可不能让它天天睡懒觉,得常常拿出来发挥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这几道题就需要它大显身手。请看:

1.有一条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准备几棵树?

2.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一侧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4.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练习题设计有层次性,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体现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0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组共4位老师,其中有2位老师是今年第一次教五年级。组内年轻人多,新手多,经验不足,教育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针对本组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放创新的精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以“新课标”为基准,从改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的`、改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精细化”改革。上好演练场的专题研究课,力争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提高,培养出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三、主要工作:

(一)课堂教学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每位教师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严格教学全程管理,教研教改出成效。

(二)数学提出“让课堂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研究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融进生活,融进活动;在数学的课堂中运用生活的案例,在生活的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生动活泼、民主和谐、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形成。教师以自己的数学精神带动了学生的数学精神,以自己的数学敏感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敏感。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新基础教育》,用新的课改思想指导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

2、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备课活动落到实处。

3、加强理论学习,用活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注重对自己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写好教后记。

4、开展组内听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在实践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

5、有计划地补充一些课本上的拓展内容,针对学生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6、加强评课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

7、积极参加学校的演练场活动及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提问: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点出植树的好处,进行思想教育。)揭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1、出示题目:同学们在校园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大胆猜测。让学生利用学具表格完成对因为长度不定的猜想,展示学生的猜想:(由于长度的不同,学生出现的情况不同,但总是会出现棵数比间隔数多一)

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3、验证,建立数模。(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验证)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课件显示:隔5米种一棵,再隔5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4、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个间隔就有1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5、总结归纳,应用规律,完成例1的学习。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学生完成课本例1的学习、解答。

6、联系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有关植树问题原理的实例)

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巩固练习。

1、点击生活。

(1)一排同学之间有7个间隔,这一排有个同学。

(2)工人叔叔要在路的一边安装路灯,一共安装了6座。从第一座到最后一座一共有个间隔。

2、解决问题。

(1)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km,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都是1km。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2)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3、拓展练习

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m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课本P109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要栽)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

100÷5=20(个)20+1=21(棵)

答:一共要栽21棵树。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20_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它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课要解决的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构建植树问题数学模型。设计教学时,我运用“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以认知冲突为诱因,展开合作探究,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看图片,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应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三、抓住课堂生成的契机,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再度质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植树问题的实质。四、多层次、多角度的达标测评练习,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很多孩子喜闻乐见的教学环节。例如:在问题导入时,让学生根据不完成全的应用题,对缺少条件的应该题大胆进行猜测,激发学习兴趣。再如:自主学习、互动合作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验证“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

2、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3、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是来自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从而应用于生活。所以,我设计的每一环节都紧扣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有目的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同时,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4、本课的练习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以下两个层次:

(1)直接应用,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巩固练习中,我安排学生完成已知间隔数求棵数及已知棵数求间隔数的两道填空题,以及“做一做”中知道总长和间距求棵数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如上楼梯、排队、敲钟、锯木头等,所以在后面的提高练习中,我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进题目中,让学生拓宽视野,解决生活中不同现象的“植树问题”。

这节课的不足是过于侧重于植树问题的原理,课堂的练习密度不够,从练习中也反馈出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所以今后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2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快期末考试了。数学书的新授内容也全部结束了。为了期末孩子们能取得较好成绩,我在复习之前制定了这次的期末复习计划。希望得到学生和家长全力配合。

翻开书的目录,我们发现这册书的重点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第一张小数乘法,第二章小数除法,第四章简易方程和第五章多边形面积。因为每单元学完之后我们都进行了单元复习,所以这次复习打破单元界限,从题型上着手复习。

一、计算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列式计算和解应用题的基础。主要包括口算,竖式计算,简便计算和解方程。对于这部分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平时情况让孩子每天练习(建议每天口算20道,乘法竖式4道,除法竖式6道,简算5道)。请家长根据孩子的检测情况适量安排孩子练习(从书上和练习册上找原题即可),对于方法不熟练或者还不会的主动及时找老师或组长辅导。

二、应用题

主要包括

(1)乘法或者除法的一步应用题(学生基本上对列式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计算时一定要细心);

(2)运用归一法、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集中讲解如何分析题意并列式);

(3)求图形的面积或者图形某个部分的长度(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公式,并在做题中练习巩固);

(4)用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指导学生如何设未知数和列方程,下周集中指导)。

三、填空,选择和判断题

这些题型覆盖的知识面广,涉及每一章节。对此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将单元复习时整理的知识点熟读2至3遍,然后在做题中不断的应用强化。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将利用课上集中讲解,若是个别问题请您一定督促孩子利用课间及时补习。以上是我针对这段时间的复习时间制定的一个复习计划,希望在您和孩子的密切配合下能很好的得以实施。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所以下周将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期中考试成绩制定自己的期末目标,以此激励自己。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成功=99%的汗水+1%的天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3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5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3 3 2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3 2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五、板书: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3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5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6+x=14 36-7=29 60+23>70 8+x

x+4<14 ÷18=3 3x-12 5x+2x=63

2、写一个方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什么是方程。进一步巩固理解方程的意义。

设计意图:整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掌握了方程的特征,其实方程就隐含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发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试试看!(出示)

衣:妈妈带50元钱给我买了一件T恤后,还剩下26元。

食:小强去麦当劳,买了一袋薯条和一个l0元的汉堡,一共用了l5元。

住: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个人住一个房间,多少个房间能住102人?

行: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谢家湾站时,有13人下车,18人上车,车上还剩36人。

师:你想试哪一个?

生1:我想试“衣”。(生读题)

师:能用方程来表示吗?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想一想未知数代表的是什么?

生2:x+26=50

生3:50-x=26

师:这是方程。

生4:X代表T恤的价钱。

生5:我想试“食”。 我是这样写的X+10=15,X代表的是一袋薯条的价钱。

生6:我想试试“行”。

师:你能直接口答吗?

生7:X-13+18=36,X代表的是车上原有的人数。

生7:我想说最后一个“住”。102÷3=X,X代表的是房间数。

师:习惯上都把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左边。也可以这样表示3X=102

师:刚才我们用方程表达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样,也可以用日常生活来描述方程。

2.(出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方程。

①+19=54

②X-14=36

③Z-13十15=37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说。

生1:我想说第2个,我有一些钱,买学习用品花了14元,还剩36元。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生2:我想说第1个,我有一些零花钱,妈妈又给了我19元,一共有54元。

师:要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

生3:我想说第3个,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百货大楼站时,有10人下车,12人上车,车上还剩30人。

师:先下后上,文明乘车。

……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认为大家确实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会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学习了,很好!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在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三)巩固新知:

1.出示情境图,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

小丽背80首古诗,小芳背x首古诗,小芳说:你比我少背5首

学生能够列出:小芳背古诗首数-5=小丽背古诗首数

或:小芳背古诗首数-小丽背古诗首数=5

即:x-5=80

或:x-80=5

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订正。

2.出示自主练习3。

这是一个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意义的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达标反馈

1.下列各式那些是等式?

①45+32=77 ②5÷X=12 ③3X-4=22 ④221=42

⑤a+b=90 ⑥÷6

2.按要求写一写。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懂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总结的方法,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115÷5 =( ) 128÷4=( ) 35×6= ( )

115÷23=( ) 23×5 =( ) 186÷3=( )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 416÷32= 1380÷15=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

出示课件:[晨练]

请你根据已知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例题精讲

1.探索讨论。

教师提问: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尝试体验,明确算理。

教师请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出示课件:

提问:6前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先用4去除22.4的整数部分,商5,写在商的个位,;余数是2,把2化成2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并在一起,就是2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6要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3.对比,掌握算法。

对比整数除法与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学习P25例3。

出示问题:王鹏每周计划跑5.6千米,他每天跑多少千米?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5.6÷7= 。

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提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

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个位是0?

出示课件: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

学生: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除。

5.例3:[插入图片:王鹏和爷爷]

出示课件:[动画;王鹏和爷爷的对话]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8÷12。

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这样的小数除法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小数除以整数,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

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我们看看这些同学是怎样想的。

出示课件:[动画:几位同学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使学生明确:可以用乘法验算。

学生动笔尝试。

(四)练习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6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基础知识不扎实,一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少数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

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结合气温认识正数、负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整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

三单元—————方程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和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等。

四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六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

二单元———方向与路线,看平面图形,用方向和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稍复杂的线路图。

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单元—————体积,体积概念,体积的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八单元———————统计,认识单式、复试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运用记录天气,包装磁带、设计包装、记录天气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除法和方程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采用手脑口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习知识、课外学习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及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五、教学进度表

生活中的负数5周

方向与路线2周

方程3周

分数乘法3周

长方体和正方体3周

分数除法1周

体积2周

统计1周

整理与复习1周

总复习与期末统考2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

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教学小数除以整数

1、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

(1)、出示例5:21.5乘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1.510、100、1000的商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

21.510 =2.15

21.5100 =0.215

21.51000 =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除得的商与被除数21.5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充实感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发现的规律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算法和结果。

三、 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1、?教学例6

(1)、口答20__米=( )千米、5000米=( )千米

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求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只要怎么办?

(3)提问:500米=( )千米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1000时,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你是怎样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的?愿意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

2.教学试一试

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

适当指导改写30米的写法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两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

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05吨能求出什么问题?

四、全课总结(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8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3)班和五(4)班。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仍有小部分后进生的存在,五(3)班有5个学生是上课纪律差,从来不完成作业的,而且很不好沟通,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是离异就是在外面做生意,都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缺乏教育和监督,使得他们的成绩很不理想。五(4)班也有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以上教材的理解,特制定以下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数学教师用书》课时安排建议,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会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调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29

一、复习的主要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结合上学期期末和本学期摸底考试,班内优秀率能够保持在72以上(约33人),85分到70分之间基本保持在8人左右,70分到60分有一人,不及格人数始终保持3人,每次考试成绩都在30分与40分之间。虽然本班优秀率较高,但尖子生不多。比如上次摸底考试优秀率较高,但100分到90分的人数不到20人。分析原因,学生整体比较浮躁,特别是在计算和审题方面,粗心出错的同学占多数。85到70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够,不认真审题单凭自己的意识做题,做完题后不爱检查,并且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导致成绩偏差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不及格的三个孩子知识点遗漏太多,对学习不赶兴趣,不仅在数学上成绩偏差,各科成绩均不理想。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点有面的制定出以下的复习计划。

㈠ 复习原则:自主复习,突显主体

环 节:课前自主整理——交流梳理构建——练习巩固提升 让学生经历整理、构建、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不但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优、中、差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对复习的认识。

2. 分层导学,关注全体

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

3. 科学组织“培优补差”。

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出现“优生”和“差生”,而且,在复习阶段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以下的措施。首先说一下“补差”,补差要分两次,第一次补在复习课之前,就是把下一节课所复习的内容预先给予一定的温习和提示,使他们对复习的内容基本有所知晓,这样在上复习课时,他们就不会显得陌生而难于理解了;第二次补在复习课之后,就是把今天所复习的内容再次进行疏导,询问他们哪些地方没有很好掌握,据此进行有针对性地缓冲点拨、强化巩固,对于那些理解起来确实有困难的知识,教师要学会“忍痛割爱”,布置作业时要适当降低要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其次说一下“培优”,优生在复习的时候一般都显得特别的轻松,因为复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已经理解并掌握了的,如何让他们“吃饱”呢?我的做法是:

1、复习课上尽量让回答的机会让给“中、下等生”,让“优生”做“小老师”评价“中、下等生”的.回答,把自己好的想法和做法介绍给大家,这样就会互惠互助、相得益彰;

2、让“优生”参与老师的备课和编题,倾听他们的建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复习的效果更有针对性;

3、布置“自助作业”让他们选做,留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不断丰富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让他们真正“吃得饱”。

4. 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训练

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5. 注重学生的知识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家庭作业、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要求学生对作业、试卷等所反映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查漏补缺,定向突破。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3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一);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二);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习。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3)分数除法;10课时

(4)长方体(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

(6)百分数;11课时

(7)统计;5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习、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3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1)共有学生45人,女20人,男25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从以往的情况看,本班学生缺乏创新和突破精神,虽然后进生特别落后的基本没有,但是也不存在特备优秀的孩子。本学期将在保证基础学习的基奠上,继续挖掘优生的学习内驱力,成为学会学习的、主动研究的数学新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篇3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语文教研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小学生语文素质发展评价体系改革为重点,以新大纲为依据,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与教研,建设道德课堂。

2、编写使用《课程纲要》。

3、以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改革实验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4、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加强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具体内容及措施

(1)阅读教学

本学期继续采取课内外结合,开设大阅读课,重视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增加阅读量。改变课堂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的情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会。教师对学生的摘抄要有评价。上好每周阅读课,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利用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交流会、好书推荐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语文成绩的评定实行阅读考级制。教师将与学生一起阅读交流,体现师生互动。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味和理解,作为五年级教研组的教学特色。通过口语交际课,组织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校园、家乡

(2)口语交际教学

新大纲的制定,强化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如晨会、班会、采访等,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列入考核范围。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3)习作教学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勤观察、勤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能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会写日记书信。随着正规大作文加一篇同步训练,每周两篇日记。每学期选出一篇最好的习作作为自己的作文成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