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了探索新课程理念和课程体制两个层面完成同步变革的方法,使本组语文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顺应教学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高一语文备课组将同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建高一语文学科,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首先将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深化体会新课程理念。其次,要努力规范备课、上课和反思环节,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再次,要不囿成规,大胆创新,走出合适本组实况的教育教学之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进度计划
周次
教研活动测试命题地点
1准备
2制定计划补考卷(罗娟)
3集体备课,讨论第二专题教学。“青春阅读成长”读书节宣传板块一卷(陈伯安)教务处2
4板块二卷(陈智峰)
5集体备课,探讨第三专题教学教务处2
6辩论会“怎样对待外来文化”板块三卷(周娈娟)
7结束工作
新学期,新的计划,为提高学生在本学期语文学习能力,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本学期所兼三个班的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差,学生学习意识差,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不再有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上课不专心,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
2、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自卑情绪,而且自信心不足。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但是自尊心又很强,他们没有普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尽管学校对学生也会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潜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但学生对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不清楚,对未来的目标很不明确。
二、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听、说普通话,并且能够写出通顺的、较好的文章。 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各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
1、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并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3、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个性特长,但同时也应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意见或成果,养成不要轻率否定他人的严谨作风,培养自信、理解、包容的健康心态。
4、努力掌握并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5、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地方产业,注意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为学生就业需要服务。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四、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二)必修2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4个单元分别是: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情景交融(古代抒情文),对话与交流(演讲辞)。“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 抒情,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介绍了《家》和《巴黎圣母院》两部长篇小说。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高一年级的要求;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45分钟的效力,科学支配时间,注重教学效果。
2、提高备课质量。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要详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灵活处理教材。3、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但又适当超越教材。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重视自能作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练笔,教师认真批阅。教师适当做做“下水作文”,以期评点学生作文时心态主动、亲切,真正挠到痒处。本期拟做大小作文8~10次,课外练笔若干。
4、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积极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5、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略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阶段着重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阶段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的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具体措施: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作为高一语文老师,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团结协作,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而高一上学期,又是这个重要学习阶段的重要的起始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为此,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特制定高一语文计划。
二、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努力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积累与整合。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三)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四)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三、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重点
(一)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共五册,共用三个学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他时间由学生按兴趣学习选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1、阅读鉴赏:这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内容是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侧重对思变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侧重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2、表达交流:这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分4专题;“口语交际”共设计五次活动。
3、梳理探究:每册共有3个专题,学生可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学习探究。
4、名著导读:每册有2部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摘记(摘抄或剪贴),写读后感、读书心得、学习随笔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达到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
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优秀文章等赏析或简介。
(四)落实“快准美”
语言表达力争一个“准”字,读题、审题、思考、解题等力求一个“快”字,书写、做题步骤、文面卷面等力求一个“美”字。
五、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将尝试采用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将一部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分层原则。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3、评价策略。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六、改变写作的方式,倡导自主写作
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操作程序:
1、编写个人作品集。要求每个学生,从高一入学时开始,就为编个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①为自己的作品集起一个动听的名字;
②每周完成1000字的练笔,练笔的时间、内容自定;
③给自己的每周练笔做些美工,如插图、文字配色、贴相片、配底纹等;
④为自己的作品集写一篇序言;每一个学期编一个集子。
2、选编班级作品集中的作品。以班为单位,选取学生优秀作品推荐到校刊《天涯风》中发表。
七、关于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可分识记、阅读、写作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分层;授课时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等。每个部分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作文实行“达到”目标,下等水平的学生要求达到40分,中等水平学生44分或以上,优等生达到48分以上)那个层次的学生达不到要求,要进行巩固性训练。
八、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大课堂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如:
1、进行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经常找学生谈心,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解决学生的疑惑;
3、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关心学生;
4、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高一年级上学期是过渡期,是学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期,高一语文备课组根据这一时期特点,和去年高一新生学情,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明确目标和要求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新教材必修一、二册的学习,其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阅读古代诗歌、散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语文积累,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大胆应用、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习新课程理念,共同探究新教法
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备课组定期开展新课标学习活动,领会其精神、探究其本质,并发挥各位老师的主观能动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然后各老师根据自己特长,自己学生的学情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备课,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围绕如何实施新课标,用好模块教材,我们高一备课组准备用“从问题到课题”的方式进行动态生成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热情,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实效性,其间会产生哪些问题,把此问题定为研究课题,不断摸索,开拓创新,努力探究出实用的新教法、新学法。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学习策略快速提升自己,合作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是发展的必备品格,我们倡导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高中语文的习惯
一个记者采访一位科学家成功的秘诀,答曰:在幼儿班养成的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备课组预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高一学生以下良好习惯。如:查字典的习惯、主动积累的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喜欢读好书的习惯。
五、积极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不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尤其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本学期将举“汉字的规范书写”“‘我的未来’演讲比赛”“读书笔记竞赛”等活动。“汉子的规范书写”旨在鼓励学生在平时作业中注意书写的美观;“我的未来”演讲比赛旨在鼓励学生在高中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读书笔记”竞赛,要求学生读一篇文章之后要做读书笔记,就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悟,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旨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语文第二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大有裨益。
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本学期完成必修一、必修二两册书的教学工作,每周六个学时。教学进度如下:
七、备课组主要教研活动安排表
八、公开课安排:
第二周:舒凤林
第三周:陈四海
第四周:黄波
第五周:王梅英
第六周:陈华姣
第七周:涂娟
注:公开课在每周星期二进行
一、使用教材:
粤教版
二、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三、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四、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
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一与必修二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
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
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同时,要继续组织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
如名著导读中的《论语》《巴黎圣母院》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高老头》《威尼期商人》《水浒传》《谈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
六、教学进度安排:
1—2周:必修一一单元写人事汉字简介。
3—4周:必修一二单元写景《论语》导读。
5—6周:必修一三单元写人对联简介。
7—8周:必修一四单元写事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简介。
9周:朗读比赛《大卫科波菲尔导读。》
10周:期中复习知识梳理期中考试。
11—12周:必修二一单元描写成语简介。13—14周:必修二二单元抒情修辞简介。
15—16周:必修二三单元选取记叙角度《家》导读。17—18周:必修二四单元虚构姓氏简介。19周:演讲《巴黎圣母院》导读。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四、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 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 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二)必修2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4个单元分别是: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情景交融(古代抒情文),对话与交流(演讲辞)。“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 抒情,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 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介绍了《家》和《巴黎圣母院》两部长篇小说。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高一年级的要求;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45分钟的效力,科学支配时间,注重教学效果。
2、提高备课质量。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要详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灵活处理教材。 3、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但又适当超越教材。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重视自能作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练笔,教师认真批阅。教师适当做做“下水作文”,以期评点学生作文时心态主动、亲切,真正挠到痒处。本期拟做大小作文8~10次,课外练笔若干。
4、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积极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5、 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附:本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20__.9.1-9.7 开学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诗两首》《优美的汉字》 8
2 9.8-9.14 军训一周
3 9.15-9.21 《大堰河--我的保姆》《烛之武退秦师》大作文1写作 8
4 9.22-9.28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大作文1讲评 8
5 9.29-10.5 《奇妙的对联》;第一单元测试;国庆放假5天 3
6 10.6-10.12 《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大作文2写作;月考一 8
7 10.13-10.1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短新闻2篇》大作文2讲评; 8
8 10.20-10.26 《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8
9 10.27-11.2 《荷塘月色》大作文3写作;第三单元测试;放月假 6
10 11.3-11.9 《故都的秋》大作文3讲评;第四单元测试;月考二 8
11 11.10-11.16 期中复习、考试及讲评;大作文4写作;《成语》 8
12 11.17-11.23 《囚绿记》《诗经两首》;大作文4写作讲评; 8
13 11.24-11.30 《离骚》《孔雀东南飞》大作文5写作;放月假 6
14 12.1-12.7 《诗三首》《修辞无处不在》大作文5讲评;月考三 8
15 12.8-12.14 《兰亭集序》《赤壁赋》;名著导读 8
16 12.15-12.21 《游褒禅山记》演讲比赛;大作文写作6; 8
17 12.23-12.2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大作文6讲评 8
18 12.29-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姓氏文化》;放月假 6
19 1.5-1.11 月考四;本期总复习 8
20 1.13-1.18 期末测试及其讲评 8
说明:计划只是总体设想,视具体情况,执行时可能有所出入。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
3)任课班级:高一3,4班
4)本学期周课时:5节
5)计划教学时数: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 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懂得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
2)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20xx 学年 第一 学期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
3)任课班级:高一3,4班
4)本学期周课时:5节
5)计划教学时数:78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 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懂得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
2)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这学期仍带高一(1)和高一(2)两个班。(1)班基础相对好些,所以在班主任刘老师的严格的班级管理下,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时到校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2)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认定升学无望,索性破罐子破摔,不仅丧失了进取心,甚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要求都做不到。表现为作业不能完成,上课时迟到、旷课、打瞌睡,不做笔记等。根据该班学生实际情况,不宜操之过急,要耐心引导,作业难度适可而止,尽可能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知识目标
1、强化表达训练,提高语言组织的基本功,进而提高写作档次。表达是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口头的准确、大方、得体。书面表达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突出,条理清晰都是对一个高中生的基本要求。而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在处理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是看不懂,而是写不出。表达能力的欠缺已是很多学生的弱点,要培养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本领还需要一段艰难的努力。
2、阅读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阅读中学生长安的毛病有:无话可说;洋洋洒洒不着边际;列公式贴标签。因而帮助学生克服洋洋洒洒、不着边际的分析和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归纳或贴标签式的简单判定的倾向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难题。在引导充分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的同时,还要从课外增加阅读量,文、史、科技广泛涉猎,拓宽视野。要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要用多种方式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3、通过对古、现代诗歌的学习,教授学生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欣赏的能力。
4、古代文言文单元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在此基础上继续带领学生背诵古诗词美文,感受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提高古典文化素养。
三、重视语文的德育和美育功能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堂应该营造一种“宽容”、”民主”、”愉悦”的氛围,让语文体现它工具性的同时,充分实现它的美学功能。
四、教学方法
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有发现,有些语文课堂确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提出后,学生自己说自己写自己总结,得不到教师的应有的引导、总结和指正,没有其他的资料参考。这无异于叫学生闭门造车,常此以往,是危害无穷的。
所以结合本班学生情况,教学中宜采取讲授和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教与学之间的默契,力求教学相长。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二、工作要求
(一)课程安排
高中语文课程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各10周),每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高中语文课程至少开设两年半,高一年级每周4学时。
(二)教学内容
1、阅读与鉴赏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应在继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7)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8)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9)在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
(10)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1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2)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
(13)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14)每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
2、表达与交流
(1)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
(3)表达能够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6)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内作文不少于7—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3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10)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1)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二、工作要求
(一)课程安排
高中语文课程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各10周),每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高中语文课程至少开设两年半,高一年级每周4学时 。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与鉴赏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应在继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7)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8)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9)在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
(10)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1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2)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
(13)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14)每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
2、表达与交流
(1)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
(3)表达能够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6)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内作文不少于7-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3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10)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1)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5个周 《 沁园春 长沙》 2课时
《诗两首》 3课时
《大堰河——我的保姆》 2课时
第二单元 2个周 《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 荆轲刺秦王》 4课时
《鸿门宴》 4课时
第三单元 1个周 《纪念刘和珍君》 2课时
《小狗包弟》 2课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课时
第四单元 1个周 《短新闻两篇》 2课时
《包身工》 2课时
《飞向太空的航程》 1课时
梳理与探究 1个周 单元检测 1个周 剩余时间进行期中模块检测复习。
必修二: 第三单元 2个周
《兰亭集序》2课时
《 赤壁赋》 3课时
《游褒禅山记》 2课时
第二单元 1.5个周
《 诗经》两首 2课时
《离骚》 2课时
《孔雀东南飞》 2课时
《诗三首》 1课时
第一单元 1个周
《荷塘月色》 2课时
《故都的秋》 1课时
《囚绿记》 1课时
第四单元 1个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课时
《我有一个梦想》 1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课时梳理与探究 1个周 新授课学习中穿插单元检测 1个周剩余时间进行期末模块检测复习。
以上计划可随教学进度的变化适当调整,不足之处,敬请指导
一、教学思想: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尤为重要。因此,高一的语文教学,应在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导。在教学方面,应该着眼于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水平上。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授的高一(1)班是普通班,学生的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窄。对文体不熟悉,语法知识很薄弱。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态度好。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为粤教版必修一、二。必修一以古诗、散文和传记为主;必修二以现代诗歌、文言文和散文为主。写作的教学重点为记叙文。
四、教学计划:
1、步步为营,夯实基础。这批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后续的语文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会在课堂的教学中加入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文言语法的学习,文言句式的学习。具体是以专题的形式,对语法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对文言文语法有一个系统和直观的了解。并通过练习,强化这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2、以“以本为本”,拓展课外知识。整体的教学应课本的知识为主,但语文的考察基本上都是在课外进行,语文学习功用也是学在课堂而应用在生活。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在保证课堂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将课堂的原理应用在课外知识的学习中。
3、勤读勤练,充实人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期的积累。积累与阅读相关,更与练笔有关。本学期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周一篇周记(一周为随笔,一周为书评)。每两周阅读完一本课外书。
4、完善错题本的整理。督促学生做好错题的收集,争取在学期末能够完成一本高一语文教学资料的编写,用做知识的整理及学生以后的复习。
高一语文教学客观上承接着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作用,可以说,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工作,提高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可使高中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提升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二、工作要求
(一)课程安排
高中语文课程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各10周),每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高中语文课程至少开设两年半,高一年级每周4学时。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与鉴赏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应在继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7)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8)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9)在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
(10)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1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2)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
(13)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14)每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
2、表达与交流
(1)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
(3)表达能够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6)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内作文不少于7-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3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10)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1)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5个周 《 沁园春 长沙》 2课时
《诗两首》 3课时
《大堰河——我的保姆》 2课时
第二单元 2个周 《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 荆轲刺秦王》 4课时
《鸿门宴》 4课时
第三单元 1个周 《纪念刘和珍君》 2课时
《小狗包弟》 2课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课时
第四单元 1个周 《短新闻两篇》 2课时
《包身工》 2课时
《飞向太空的航程》 1课时
梳理与探究 1个周 单元检测 1个周 剩余时间进行期中模块检测复习。
必修二: 第三单元 2个周
《兰亭集序》2课时
《 赤壁赋》 3课时
《游褒禅山记》 2课时
第二单元 1.5个周
《 诗经》两首 2课时
《离骚》 2课时
《孔雀东南飞》 2课时
《诗三首》 1课时
第一单元 1个周
《荷塘月色》 2课时
《故都的秋》 1课时
《囚绿记》 1课时
第四单元 1个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课时
《我有一个梦想》 1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课时梳理与探究 1个周 新授课学习中穿插单元检测 1个周剩余时间进行期末模块检测复习。
一、基本情况
1、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
2、任课班级:高一1、2班
3、本学期每周课时:每班8节,共16节,其中晚自习6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三、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四、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养成做分类笔记的习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课内练笔与课外练笔齐头并进。课外练笔方式主要是三种:一是专项片段能力训练,如联想和想象,二是二次作文,重在锤炼学生提升作文的能力,三是每周一篇的周记(小作文)的写作。
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
本期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约76课时完成。“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20课时完成。本期学习时间约为30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三与必修四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 “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小作文四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课堂完成任务。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议论文,每篇大作文与小作文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四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30课时。在这过程中,必须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
本期周记要求主要依据学校所发资料《作文周计划》完成,主要针对议论文形式进行训练。
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同时,要继续组织学生课前3 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
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
“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
如名著导读中的《红楼梦》《高老头》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
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高老头》《威尼期商人》《水浒传》《谈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
三、教学内容具体安排:略
为了做好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育局的语文课程教学安排,本学期我拟定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高一级学生刚从初中升学上来,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语文科更是其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存在着惧怕心理,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利用最短的时间和班主任、学生沟通,尽快了解学生,以做好因材施教。第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任务不仅在于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更在于通过中考和高考试卷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语文知识考点的迁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学习目标的转化,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二、紧抓语文基础,落实日常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充分了解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在知识、讲法、学法上的区别,以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课堂。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训练。写字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坐功”,这对于16、17岁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转折的高一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无裨益的;背诵一定数量名诗名篇名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头表述能力,提高学
生的文学修养。
三、利用高一上半学期充分打好学生的基础,充分调用语文晨读巩固辽宁省考纲中背诵篇章中初中的那部分内容,并计划让同学自由订阅《读者》《意林》等杂志,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四、本学期计划两项工作重点,一是打好学生文言翻译的功底,一是多留作文,从高一抓写作,坚持不懈。
五、以考代练,学会知识迁移,及时训练。
新高一年部继续实行晚考训练,训练以日常学习内容为主,考试作为日常学习的再次训练。
五、教学进度安排: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5个周 《 沁园春 长沙》 2课时 《诗两首》 3课时 《大堰河——我的保姆》 2课时
第二单元 2个周 《烛之武退秦师》 2课时 《 荆轲刺秦王》 4课时 《鸿门宴》 4课时
第三单元 1个周 《纪念刘和珍君》 2课时 《小狗包弟》 2课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课时
第四单元 1个周 《短新闻两篇》 2课时 《包身工》 2课时 《飞向太空的航程》 1课时
梳理与探究 1个周 单元检测 1个周 剩余时间进行期中模块检测复习。
必修二: 第三单元 2个周 《兰亭集序》2课时 《 赤壁赋》 3课时《游褒禅山记》 2课时
第二单元 1.5个周 《 诗经》两首 2课时 《离骚》 2课时 《孔雀东南飞》 2课时 《诗三首》 1课时
第一单元 1个周 《荷塘月色》 2课时《故都的秋》 1课时 《囚绿记》 1课时
第四单元 1个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课时《我有一个梦想》 1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课时
梳理与探究 1个周 新授课学习中穿插单元检测 1个周
剩余时间进行期末模块检测复习。 以上计划可随教学进度的变化适当调整,不足之处,敬请指导
一、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
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在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教学措施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制定以下方法与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使语文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作文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9、指导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效果,督促学生及时自学并能提出问题、质疑、探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10、做好考试总结,分析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及时鼓励、表扬,及时对一部分较差学生指导,帮助,使其尽快赶上来。
总之,要对每一位学生做深入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
三、教学进度
周数教学内容
1周军训
必修一
2-3周第一单元
4-6周第四单元
7-8周第二单元
9-10周第三单元
必修二
11-12周第一单元
13-15周第四单元
16-17周第二单元
18-19周第三单元
20周期末复习
21周期末考试
一本期的主要任务 完成必修3和必修4的教学任务;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加强备课工作,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促进共同进步;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教学工作
1.备课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必修3,后半期完成必修4。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二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教学
1.现当代诗歌和散文的教学
第一、二两个单元的学习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加强诗文的诵读,注重对作品中意境和形象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教师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2.演讲词、序言的教学
学习三、四两个单元,应引导学生注重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学会从宏观上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微观上学会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意。要克服教学中只重视讲授古汉语知识的倾向,要引导学生注重读懂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认识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性训练,重点把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常见通假字。要通过断句和翻译训练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用法,重点学习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要加强背诵和默写的训练,背诵内容不必拘泥于课后练习的要求。
4.写作教学
本学期写作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前四个写作单元主要是用来给学生读的。要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是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然后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思想、感情)转化为文字。
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是写作的本质属性。写作能力实践性很强,训练中要抓好每个单元中一段文字和一篇文字这两种练习,要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说一段话,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写一段文字,文从字顺,脉络清晰。要注意写作数量(不少于7篇)和写作速度。紧紧抓住课外练笔这个环节,务必收到成效。每周坚持课外练笔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篇三四百字,要写在专用的课外练笔本上,每学期期末装订成册,作为作文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二班和四班班的语文任课教师。由于学校根据上学期的成绩新分了班级,二班和四班班属于学困班。从具体学习情况来看,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少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的学习。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有几个方面的变化:
1、在继续强调“工具性”的同时,加强了教材的“人文性”;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能力;
3、加强和改进了文学作品的教学;
4、更加重视古诗文的鉴赏与诵读。
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自读的指导。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为日后进入大学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从而使之终身受益。
三、教学措施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方法与措施:
1、充分发挥小先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一、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以实现不一样本事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本事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二、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本事,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构成健全人格。
三、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异常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
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本事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进度安排:
1—2周:必修一一单元写人事汉字简介。
3—4周:必修一二单元写景《论语》导读。
5—6周:必修一三单元写人对联简介。
7—8周:必修一四单元写事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简介。
9周:朗读比赛《大卫科波菲尔导读。》
10周:期中复习知识梳理期中考试。
11—12周:必修二一单元描述成语简介。
13—14周:必修二二单元抒情修辞简介。
15—16周:必修二三单元选取记叙角度《家》导读。
17—18周:必修二四单元虚构姓氏简介。
19周:演讲《巴黎圣母院》导读。
20周:期末复习考试总结。
、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
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在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教学措施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制定以下方法与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使语文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作文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9、指导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效果,督促学生及时自学并能提出问题、质疑、探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10、做好考试总结,分析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及时鼓励、表扬,及时对一部分较差学生指导,帮助,使其尽快赶上来。
总之,要对每一位学生做深入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
三、教学进度
周数 教学内容
1周 军训
必修一
2-3周 第一单元
4-6周 第四单元
7-8周 第二单元
9-10周 第三单元
必修二
11-12周 第一单元
13-15周 第四单元
16-17周 第二单元
18-19周 第三单元
20周 期末复习
21周 期末考试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贯彻实施《xx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结合《xx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教育理念。
2、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能力。
3、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有部分同学尤其是普通班学生初中语文基础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一级学生刚从初中升学上来,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语文科更是其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存在着惧怕心理,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第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任务不仅在于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更在于通过中考和高考试卷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语文知识考点的迁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学习目标的转化,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三、教学设想
针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环节:
阅读方面,充分利用多种杂志如《读者》《意林》以及名著等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方面,坚持每单元一次大作文的训练,小作文可以自由安排。
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多次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
口语训练方面,结合第一单元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让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日常语文教学应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写字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写端正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坐功”,这对于16、17岁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转折的高一学生来说应该是有益的;背诵一定数量名诗名篇名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头表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策略
1、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新课标意识,重视知识更新。
(1)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和思维训练的特点。
(2)要加强学习研究,重视知识更新,订阅书报杂志,阅读理论专著,及时更新观念,提炼信息,充实知识储备。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参悟道理,总结经验,提升素质。
(3)重视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知识和力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重视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视师生的互动的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表演空间,把气力花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上。
(2)重视每堂课的收效,重视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训练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养上。
(3)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良好语文学习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恒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防止两极分化的过早出现。
3、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力求课堂作文与课外练笔齐头并进。
4、加强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本学期会安排几次语文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同学们的朗诵和欣赏诗词的水平。
五、教学工作实施
教学要求
本期教材文体多样,有诗歌与散文等,内容比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并模仿与创作、每个单元的教学都要精心组织,单元内部的各篇课文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一定要和单元的整体特征和要求相一致。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小结,明确每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备课要求
坚持集体备课。每个单元主要讲读篇目的主备人,要详细说明本课的重难点,并提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其他成员就这些意见进行细致而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
作文教学
1、完成教本上的“写作实践”训练。
2、有步骤地进行作文系列训练,让学生达标。
3、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写作速度,训练课堂定时作文,在60分钟内根据要求写出800字左右的文章。
4、注重作文的讲评,对不合要求的作文一定要坚持讲后的修改和重写。
5、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进行自我总结、形成一套自改、互改和老师批阅的作文评改体系。
6、本学期计划写大作文8篇(课堂定时作文5次,课外作文3篇,练笔若干篇)
六、教研工作
1、组织学习《浙江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探索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2、贯彻“大语文”思想,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3、探索新教材“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精神。
4、每周固定时间开公开课,集体教研。
5、筹备参加市语文学科命题竞赛。
6、筹备参加高中部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7、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高考模拟试卷考试。
关于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在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一、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在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教学措施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制定以下方法与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使语文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作文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9、指导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效果,督促学生及时自学并能提出问题、质疑、探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10、做好考试总结,分析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及时鼓励、表扬,及时对一部分较差学生指导,帮助,使其尽快赶上来。
总之,要对每一位学生做深入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
三、教学进度
周数教学内容
1周军训
必修一
2-3周第一单元
4-6周第四单元
7-8周第二单元
9-10周第三单元
必修二
11-12周第一单元
13-15周第四单元
16-17周第二单元
18-19周第三单元
20周期末复习
21周期末考试
万马奔腾尘埃尽,五羊闹春气象新。在这新春佳节之际,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搞好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19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1125人。语文教师10人。从20xx年下学期期末考试来看,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水平不高,80分以上者,仅有23人,不及格者达300多人。从卷面反馈的信息可知,上次试题的难度系数为0.85,可是我们高一年级学生的基础选择题及古诗文名句默写题,做得很差,文言文语句翻译题也做得很差,作文更是问题很多,如扣题不紧、内容空洞、语句不通、错别字多等。这些情况足以表明我们高一年级本期的语文教学要夯实学生的语文积累功夫,要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能力,要加强作文指导与讲评,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对接。
二、指导思想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期的教学指导思想为:
1.、以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四环节学案导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制定导学案,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2.、以大语文教学思想为指导,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对接,帮助学生架设沟通一座语文与生活的桥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活跃生活。扩大阅读面,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积累生活素材,积累思想火花。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内容为:语文必修教材(三)、必修教材四。
语文必修三、必修四的编写体系相同,都是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的体例编排。“阅读鉴赏”部分都是四单元组成,“表达交流”都是由三个写作专题和一个口语交际专项训练组成,“名著导读”都介绍两部中外名著。不过编写的具体内容各有侧重。
从“阅读鉴赏”部分看,必修三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人物与环境”(中外小说),选编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主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其中《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为教学重点;第二单元感受与共鸣(唐诗),突出名家名编,选编了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秋兴》《咏怀》《登高》,李商隐的《锦瑟》《马嵬》,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诗人的个人情怀和家国情怀。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选编了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师说》。这些文章有的讨论治国得失,有的总结军事经验、有的讨论学习的作用,有的谈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古人的论辩艺术。第四单元科普作品,选编了周立明的《动物游戏之谜》、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等。必修四的“阅读与鉴赏”也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外戏剧”,编选了《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欣赏戏曲主要是透过曲词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欣赏曲词之美,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欣赏话剧,主要是把握句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第二单元“宋元词曲”,编选了柳永的《望海潮》《雨霖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这一单元兼顾了宋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作风格。既有长调,又有小令,具有代表性。这一单元主要目的是领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风格,体会词的声律之美,领悟词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第三单元社会科学论文及随笔。选编了鲁迅的《拿来主义》、弗洛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苇草》、富尔格姆的《信条》等。学习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某种思想力量的冲击,学习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结合起来,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或阐发,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选编了《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这些文章分别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正史。这些传记中的人物,或以政绩、或以品德、或以才干名垂青史,令后人景仰、追慕。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传主的感情倾向,学习传记作品多样的写人记事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与韵味。
从写作教学内容看,从必修三到必修四都是议论文写作,从易到难,逐渐深化。必修三有三个专题:学习选择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必修四也有三个专题: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
口语交际,从必修三到必修四都侧重口头表达,必修三主要是“讨论”,让学生了解主持讨论和参与讨论的角色,如何选择话题组织讨论,如何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必修四主要是“辩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辩论,怎样组织辩论,如何选择论题,如何反驳对方。
梳理探究部分,从必修三到必修四,侧重于语言的运用和文学熏陶。必修三选编了三个专题:第一是“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目的是学习交际中的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寒暄语、致谢语、祝颂语、抚慰语等。第二是“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对文学作品重新认知、多角度赏析、续写改编。第三是“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总结、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了解自己语文学习的现状,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必修四侧重于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同样选编了三个专题,第一是“逻辑与语文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表达交流中思维的逻辑性,做到“思维清新,表达清晰,避免思维混乱、词不达意”。第二是“走进文学大师”,这个专题是对“阅读鉴赏”部分的升华,这个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怎样读经典,怎样走近文学大师,从而消除文学经典与学生生活的隔膜,感受文学经典的思想的力量,领略文学经典的风格魅力。第三个专题是“影视文化”,让学生感受大众文化,了解影视文化的发展史,了解文学与影视的关系,了解当今的影视大片。
“名著导读”部分,从必修三到必修四有一个从文学到文化的升华过程。必修三主要介绍了《红楼梦》和《高老头》这两部中外文学名著;必修四主要介绍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朱光潜的《谈美》。
四、教学措施
1.开设阅读课,扩大学生的视野。单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从开学就规划自己的阅读量,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写出读书心得。
2.加强写作教学指导,学科组统一写作教学内容,编制指导教案和讲评材料,提供参考范文。
3.抓好背诵训练,学科组制定背书登记卡,制定背诵篇目。
4.加强集体备课,学科组统一学案。
5.加强考试训练,学科组规划考试内容和进程,把考试打造成一种文化。
6.开展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开展语文活动。如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五四青年节征文活动,端午节征文活动,七一颂党诗文竞赛活动等。以活动促教学,在生活中学语文。
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改革。本文向您介绍有关《高一语文新课改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
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
本期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约76课时完成。“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20课时完成。本期学习时间约为30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三与必修四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小作文四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课堂完成任务。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议论文,每篇大作文与小作文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四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30课时。在这过程中,必须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
本期周记要求主要依据学校所发资料《作文周计划》完成,主要针对议论文形式进行训练。
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同时,要继续组织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
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
“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
如名著导读中的《红楼梦》《高老头》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
一、指导思想: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能力。
3.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327班和334班两个班,其中327班66人,334班55人,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及周边县市。从入学摸底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1、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
(1)、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2)、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的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实际组织单元;
(3)、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4)、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2、新教材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材,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教材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着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365范文网 ]个体主体能力;第一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策略及实施:
1、策略:
(1)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新课标意识,重视知识更新。
(2)重视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
(3)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4)加强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2、实施:
必修课
1.教本
(1)进度安排
必修1、2的阅读教材,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着由浅入深、分散化解难点的原则,教学安排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六、三、四单元。
(2)教学要求
本期教材文体多样,有诗歌与散文,还有讲演词、序言等,内容比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并模仿与创作.每个单元的教学都要精心组织,单元内部的各篇课文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一定要和单元的整体特征和要求相一致。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小结,明确每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读本
根据教本和读本相结合的原则,为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个性研讨:
着手进行国学的普及,从晨读入手,选一些经典名句与大家一起涵咏。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考虑高一学生要进行军训,学校要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国庆放假等方面的影响,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二)必修2“阅读鉴赏”部分4个单元分别是: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情景交融(古代抒情文),对话与交流(演讲辞)。“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 抒情,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介绍了《家》和《巴黎圣母院》两部长篇小说。.
四、 教育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阶段着重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阶段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的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文言文单元穿插到现代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呐喊》《彷徨》《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论语》《孟子》。
六、具体措施: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而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二中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学内容
1.阅读与鉴赏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
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应在继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7)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8)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9)在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
(10)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1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2)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
2、表达与交流
(1)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充实,
(3)表达能够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
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6)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内作文不少于7-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3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对教师的要求
1.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教学,注重学生的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要坚持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既要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关注学生语文发展的实际水平,又要明确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既要注重语文课程的实用价值和效能,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教养功能;既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语文能力;又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与感染,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多样的文化,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搞好初高中衔接
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等。要了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教材的编写理念、编写体例、教学篇目和学习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主动适应并实践高中语文新课程,落实高中阶段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得到发展。
4.深入钻研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全面理解作者编写意图,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取舍或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按照“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
6.守正出新,追求朴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7.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真读书,钻研教材,促使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与新课程的同步发展。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教研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
8.要善意理解初中教师三年来的苦辛,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不埋怨,不挑剔。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
1、本学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和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语文必修1:第一周至第九周
语文必修2:第十一周至第十九周
2、本学期安排四次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次“诗歌朗诵比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同学们的朗诵和欣赏诗词的水平。第二次“报刊剪摘、注评、展评活动”,目的是激发广泛阅读报刊、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动脑动手的学习技能与习惯,创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第三次“作文竞赛”,目的是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次“‘爱我校园,爱我中华’即兴演讲赛”,目的是锻炼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多项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与争鸣的良好风气。
四、提高质量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
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文言文单元穿插到现代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呐喊》《彷徨》《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论语》《孟子》。
六、具体措施: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
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
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
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
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
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
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二中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七、教学工作安排
必修课教本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公开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能力。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 教学设想
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经典”与“名著”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几篇课外练笔,每两周一次大作文的训练。
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能力。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扫除学生练习口语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单元教学,穿插“说服别人”、“拒绝别人”、“劝慰、鼓励别人”等不同目的的语文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四)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训练。写字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坐功”,这对于16、17岁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转折的高一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无裨益的;背诵一定数量名诗名篇名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头表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 教学策略
1、 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新课标意识,重视知识更新。
(1)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和思维训练的特点。
(2)要加强学习研究,重视知识更新,订阅书报杂志,阅读理论专著,及时更新观念,提炼信息,充实知识储备。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参悟道理,总结经验,提升素质。
(3)重视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知识和力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重视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视师生的互动的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表演空间,把气力花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上。
(2)重视每堂课的收效,重视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训练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养上。
(3)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良好语文学习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恒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防止两极分化的过早出现。
3、 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设想: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努力探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课堂作文训练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双管齐下,使作文教学真正走上系列、优化的健康之路。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思考和做法:(1)分解能力,讲究专题性。每次写作,“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明确到位,决不含糊。
(2)重视作文教材,细化作文能力。如观察生活如何观察?怎样才能培养感受能力?在写作中如何恰当的应用想象和联想?怎样才能写出个性、形成创新?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有较系统的阐述,这大大有助于作文能力的细化,因此,决不能弃教材于不顾。
(3)序列优化,讲究实效。每次训练后,重视评奖的及时性,为学生提供范文,或分工下水,或从学生习作中提取,或收集佳作为我所用,努力做到做一次作文,有一次收获。
(4)写作与口语交际双管齐下。本学期口语训练的重点是两个:一大胆开口,快速思维;二文明应答,得体应和。
(5)课内练笔与课外练笔齐头并进。课外练笔方式主要是三种:一是专项片段能力训练,如联想和想象,二是二次作文,重在锤炼学生提升作文的能力,三是延升性作文,主要是完成作文单元后的练习。
4、加强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本学期安排四次语文实践活动。第一次“诗歌朗诵比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同学们的朗诵和欣赏诗词的水平。第二次“报刊剪摘、注评、展评活动”,目的是激发广泛阅读报刊、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动脑动手的学习技能与习惯,创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第三次“‘校园心声’作文竞赛”,目的是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次“‘爱我校园,爱我中华’即兴演讲赛”,目的是锻炼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多项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与争鸣的良好风气。
一、本期的主要任务
1、完成本期教本和读本的教学任务;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加强备课工作,通过集体备课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教学工作
(一)必修课
1.教本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转转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读本
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如下安排:
(1)课本、读本衔接。
教本(单元)————读本(课文番号)
第一单元1—8(小说)
第二单元9—20(杂文)
第三单元21—31(说明文)
第四单元32—44(文艺论文和文化杂论)
第五单元45—55(古文1)
第六单元56—65(古文2)
名著与文化素养:66—68;
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69—79
(2)读本纳入备课方案。
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以实现不一样本事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本事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本事,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构成健全人格。
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异常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
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本事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1—2周:必修一一单元写人事汉字简介。
3—4周:必修一二单元写景《论语》导读。
5—6周:必修一三单元写人对联简介。
7—8周:必修一四单元写事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简介。
9周:朗读比赛《大卫科波菲尔导读。》
10周:期中复习知识梳理期中考试。
11—12周:必修二一单元描述成语简介。
13—14周:必修二二单元抒情修辞简介。
15—16周:必修二三单元选取记叙角度《家》导读。
17—18周:必修二四单元虚构姓氏简介。
19周:演讲《巴黎圣母院》导读。
20周:期末复习考试总结。
本学期是本届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我们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三年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备课组老师认真讨论后,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1.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选用多种教学方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增强他的语文素养。
2.贯彻学校的“三体”教育目标,着眼学生整体发展,促进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学校的教学要求,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高教学效益。
3.落实我校语文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推进“大语文”学习和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促进教师发展。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以后的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
1.开展“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语文情况,引导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逐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2.根据学生情况,修订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在期末调研考试中力争第一。
4.加强备课工作,通过集体备课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教学工作
(一)必修课
1.阅读教学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新课改,使用的教材有语文必修教材第一册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对必修课教本的处理,应依据合理有利、单元组织、集体备课、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高效完成。
(1)进度安排
前半期完成《必修1》前两单元和《优美的汉字》和《奇妙的对联》的教学,后半期完成《必修1》后两单元和《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着导读·论语》。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转转课”。
(2)教学要求
A.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其他老师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考试安排
将本备课组九位成员,分成三个命题小组,开展平时考试测验的命题工作。
2.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采用课堂定时作文训练和平时练笔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1)课堂作文的训练内容:
A.落实教本上的“表达交流”的训练内容,重点进行记叙、抒情类文体的训练。
B.根据考试作文的要求,课堂作文还将加强作文文采训练,训练将分项进行,要求学生逐项达标。
C.强化模仿与借鉴,每次作文都给学生一些写作素材和可借鉴的文章,学生可模仿和借鉴这些文章进行写作,这可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2)提高学生定时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3)批改及评讲要求
A.作文要及时批改,可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B.重视作文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C.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4)练笔训练原则上应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或学习、生活热点进行,也可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教师可做适当指导。
(5)本期拟做大作文4—5次,练笔10次。
(6)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文,及时复印,在各班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鼓励学生向《语文报》《朝花》等刊物投稿。
3.配套资料
(1)选择一种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课前,要求学生借助该教辅展开预习,课后,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其中的练习。教师要随时检查督促,及时评讲。
(2)选择一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教学资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根据考试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也可让学生借鉴模仿其中精彩段落,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3)用好《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将高考中常考的字词成语,印发给学生,让其翻词典,进行识记。这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突破考试的一个难点,提高语文成绩。
(4)准备一本字帖,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二)选修课
1.选修Ⅰ:必选课
这学期,我们将学习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全册分为三个板块:精读(共6课)、略读(共2课)、课外阅读(共两篇文章)。
教学设想:
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在必修1第一单元结束后讲解《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第二单元结束后讲解《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第三单元后讲解《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在第四单元讲解《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其余的几篇文章组织学生专题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在精读板块选择2篇文章介绍读史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分组研读后面的文章,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2.选修Ⅱ:自选课
按年级组统一安排,在单周星期五下午三四节开设语文选修课。课题为“文学鉴赏”,由本备课组的老师轮流担任主讲
(三)语文活动
1.诗歌朗诵会
结合诗歌单元的教学进行。先在各班海选,推出1名(1组)选手参加年级总决赛。总决赛由教育处、年级组和备课组联合组织,选手可自创或自选内容健康的诗歌,可采用配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朗诵时间为3—5分钟。总决赛将评出朗诵的一二三等奖,最佳原创奖、最佳创意奖等奖项,并给以一定的奖励。决赛时间为九月底,地点在学生电视台。
2.走进草堂
这是一次专题性语文综合学习。在学生学完《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诗圣”》这篇文章后,带领学生走进草堂,从参观茅屋遗址中感受历史文化氛围,从仰望雕塑中体味诗圣的人生况味,从欣赏书画中品味诗作的韵味,从观赏楹联中领会后人对诗人的赞颂……这是一次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诗歌、认识诗圣、研习书法、欣赏雕塑和园林之美。这也符合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习惯。
四、备课组建设
1.备课组成员要坚持团结协作的一贯作风,秉承打团体战的传统,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年轻教师要认真坐班,虚心请教。老教师应多关心年轻教师,给他们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2.明确各自分工,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3.认真完成献课、转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