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32篇】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通用32篇)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教学内容

第一周 9.79.13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约2课时

1.2 有理数 约4课时

第二周 9.149.20

1.3 有理数的加减 约4课时

第三周 9.219.27

1.4 有理数的乘除 约4课时

第四周 9.2810.11

1.5 有理数的乘方 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五周 10.1210.18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24人。从毕业成绩来看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为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

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还要抓好每个学生尤其是新生和学困生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转化学困生,控制学生流失的根本保证。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

①及时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

②善于预习。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

②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③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④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⑤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习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

②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③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

①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

②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

③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

④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

各教研组每周要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案、作业批改、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全科作业量要控制在1、5-2小时左右。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切实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及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在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工作目标

1、以学生为本。备课组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组织各位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抓好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批改,学生的学习跟踪,备课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每个星期二,定时进行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处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及细节问题。如何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如何提高我们七年级的数学成绩上我们讨论的最终目的。

3、认真学习“教学六认真”和教师考核条例

4、群策群力各尽所能且分工合作,鼓励老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自编题。科组活动时安排一定时间让经验较丰富的各位老师介绍经验,指导教学工作,相互虚心学习,借鉴有效的措施提高整体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并强调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组织好同级组互相听课、互相学习、每位老师一学期至少听20节,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至少听40节,鼓励随堂听课,尤其是对新教师的听课指导。科组根据情况积极开展示范课,让老师有机会学习、提高。

6、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这个学期,七年级数学备课组要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培优扶差,在教学上有比较大的进步,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

三、注意的问题

1、注重学生的活动、学习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即重心前移。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

2、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统一性。

3、注重教学素材及呈现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科学性。

4、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

5、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数据,注重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认真做好XX市督导室对我校调研的准备工作。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四、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五、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5

本学年度,本人担任七年级(3)班的班主任,这是我首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将努力向其他优秀班主任学习,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本班有学生54人,男生33人,女生21人,本地学生9人,其余均为外地学生,来自各个蓝天小学。通过暑假军训及开学初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行为习惯也很差,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根据班级的情况,本学期我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将遵照学校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校“抓常规教育,抓大课间活动,深化课堂教学”的工作重心,加强德育建设,,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努力创建三好班集体。

2、加强学风建设,通过课外小组和开展其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力争期末统考各科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3、继续以四项常规教育为抓手,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学生。

4、抓好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

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活跃,一部分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顺利完成初一年各科学习任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守纪、进取、勤奋的先进班集体。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班风建设,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班集体

1、借助“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月”之际,尽快对学生进行各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思想、行为、学习、劳动、纪律、课间操等各方面进行要求,加速学生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班级凝聚力。

2、加快培养班干部。新学期以学生竞选、民主投票的形式选拔班干部,增加透明度和学生的自主权,让有一定管理能力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同学担任班干部,明确职责、分工到人,让他们起到表率作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每星期由班长负责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每两个星期由班主任主持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听取班干部对本班情况的汇报和建议,及时调整,确定下周行动方案。

3强化班纪班规。由学生自行确立班级发展目标,小组目标、制定班级公约,作为每个学生言行的准则,共同遵守。坚持量化考核并注重及时总结。

4、发扬主人翁精神,设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度,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定期在同学中进行调查或开讨论会,听取同学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加强与科任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定期不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和科代表会议,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拖、欠作业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

3、利用班会课不定期的开展学法交流,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在班级建立“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开展多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5、加强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帮助,由班委会和科代表牵头,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实行一帮一结对子。开展“日日清”活动。

6、双差生转变

(1)多谈话、多教育

平时多观察这些学生,在发现有不良苗头时,进行多番教育。在谈话教育时,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使之转变。

(2)多检查、多督促、多跟进

在学习上、纪律上、思想品德上、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这些学生,并时时检查他们是否按要求做,并加以督促,同时多和家长联系,跟进情况。

(三)、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学生的基础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把学生被动文明逐步转为主动文明。

2、继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

理能力,采用形象化的教育形式、分层递进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班。

3、加大力度围绕诚信意识、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绿化、文明礼貌等道德行为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动地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4、充分利用校内思想教育阵地,上好思想品德课与晨会课、班会等,对学生教育,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5、首先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从小事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学初要求每人制定学习计划,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只要坚持就是胜利,并在期中、期末进行总结。

(四)、继续加强法制教育,综合整治管理

1、加大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自觉抵制外来诱惑,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积极主动地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教育学生做到“三不”,即:不买小摊贩的物品、不吃不洁食品、不上网吧。

4、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一是要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二要经常性通过版报、讲座、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结合“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转化率。

5、续开展好“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升华爱心教育。

(五)、与家长保持正常、经常化的沟通,力争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

做好家访工作,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使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总之,班主任工作要从理想思想教育入手,以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纪律管理为手段,全方位调动积极性。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2.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

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2

.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

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

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

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

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堂练习

课本

p18:1~4。

4.小资料:

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

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5.例题:

例1: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后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6.巩固练习: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 10m,那么― 3m 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都带有“ + ”号

B .不带“ + ”号的数都是负数

C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数学测验班平均分 80 分,小华 85 分,高出平均分 5 分记作 +5 ,小松 78 分,记作 。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 2m 表示 , 表示 。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10 ± 0.05 (单位 mm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10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三、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新标准。以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基础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章。分别是: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我们过去学习了数学的数,这学期接触到了形。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基础性教学掌握,再有就是在整式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运用(这在小学知识中就有提到)。

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安排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课后或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习。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3)、(4)班学生大多来自于偏远山区地方,那里教学状况差,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了照顾这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常需讲解部分小学内容,课程进度缓慢。但部分学生学习仍非常刻苦,为了照顾这部分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也讲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不耽误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多以中等偏下水平为参考标准。

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数学内容,这位本学期的学习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要求与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

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案的设计,再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上节课的反馈情况确定教案。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3、一切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探索空间。

以实际生活的例子为引,可以程度的引起的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际生活为参照,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联想记忆。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独立思考等多方面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

5、充分备课,明确各章节内容的重、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要着重点出重点,进行反复强调。以实际例题或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印象,会灵活使用,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概念。

6、各知识点的衔接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各自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心中有数,清楚过去所学内容与现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7、教学反馈。

学生主动课前预习,教师及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复习。通过这些了解学生对于该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反馈到下次教学活动中。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教学内容

第一周9.7—9.13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约2课时

1.2有理数约4课时

第二周9.14—9.20

1.3有理数的加减约4课时

第三周9.21—9.27

1.4有理数的乘除约4课时

第四周9.28—10.11

1.5有理数的乘方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五周10.12—10.18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约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第六周10.19—10.25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七周10.26—11.1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约4课时

第八周11.2—11.8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约4课时

第九周11.9—11.15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约4课时

第十周11.16—11.22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

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

4.2直线、射线、线段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

4.3角的度量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

4.4角的比较与运算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约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 4.3课题学习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

复习本学期内容第二十一周2.2—2.6

期末考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初一数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了解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会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教学难点: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数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什么数?你们能够举例说一说吗?(生说)(师板书)

师:这都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数,你们看,老师让他们发生一些变化,(师在刚才写出的数的前面加上一个负号)现在,这些是什么数?

(生如果说出是负数)对,(板书:负数)刚刚老师加的符号就是负号,谁能试着读一读。师生读

(生如果说不出是负数)对于这样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负数。(板书:负数)刚刚老师加的符号就是负号,谁能试着读一读。师生读

(师追问:你了解负数吗?你在哪儿见过负数?)(生:天气预报)(师及时表扬:你真是个会捕捉数学信息的孩子。)

师: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创造了这样一种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了解与它相关的知识。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利用气温,认识负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温度中有负数,(课件出示温度计)

师:这就是我们日常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我截取温度计的一部分放大。(课件出示:截取后的温度计)温度计上一大格是多少摄氏度?(生:十摄氏度)

师:一小格哪?(生:代表二摄氏度)

师:谁知道这个温度计上面显示的是多少度?(生:零上6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生:我先找到零摄氏度,然后向上数三个格)(出示课件:零度线)

师:(课件出示:记作+6℃)(板书:+6)知道这是什么数吗?这就是正数家族中的一个普通成员,(板书:正数)这个数读作正六,前面的符号就是正号。这个温度就读做正六摄氏度,表示零上六摄氏度。

(出示课件:)这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多少,你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记录么?

(生记录)师巡视:剩下两个温度你会记录么?点拨:有的同学可能发现,这回的温度还是零上么?(不是)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想想,零下温度可以怎样记录呢?

(生:完成练习1)(实投反馈,说说表示的意思,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也记录了一份,(课件出示:+12℃ -2℃ )和大家的一样。

如果要把这些正负数记录到黑板上,应该写在什么位置?(生读)

课件出示大红线。刚才我们在记录温度的时候,大家都先找到零摄氏度。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那么零摄氏度是没有温度么?(课件:结冰点)

师:那零是正数还是负数?(生:他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引生:分界点。)

2、还有一些温度,你会读么?

(课件出示)学生读

你发现了什么?(100摄氏度没有正号)

师:在这里老师还要介绍一个重要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不读,也可以不写,那你们看看黑板上的哪些数可以把正号去掉?

师:省略了正号这些数我们熟悉吗?(生: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

师: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生:负号省略了就没有办法区分是正数还是负数了。)

(三)走进生活,丰富认识:

1、认识存折中的正负数

师:(课件:存折)知道这是什么吗?(存折)你发现什么了?(正负数)能说说它们表示的吗?(生:-500表示取出500元,+500表示存入500元)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2、认识电梯中的正负数:

师:同学们坐过电梯吗?(生:坐过)这个显示屏上的-1和3是什么意思?(生:-1表示地下一层,3表示地上三层)以谁为界?(地面)

师:(出示课件: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谁愿意帮叔叔按?(生按5)谁愿意帮阿姨按?(生按-2)

3、认识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

师:如果说温度计、存折、电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同学们对于海拔高度就比较陌生了。那上面有正负数吗?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师:描述地貌的高低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海平面的高度,不同的国家对于海平面的高度规定不一定相同,我们国家把黄海海面的平均高度定为海平面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我们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我们用负数表示。

师:谁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儿,珠穆朗玛峰,他在海平面以上8844.43米,那他的海拔高度怎样表示?(生:+8844.43米)(课件出示:8844.43米)

师: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低的盆地,他低于海平面155米。谁知道怎样表示他的海拔高度。(生:-155米)(课件出示:)

师:(课件:祁连山和太平洋最深处的海拔)谁愿意读一读这幅图中的正数和负数,你们知道他们表示的意思吗?

4、刚才同学们对正负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试着用正数和负数来记录下面的信息。(生:完成练习2)(实投订正)

5、认识正数和负数是用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正数和负数,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呢?(学生答不上来,可提示:课件出示:依次出现课中出现的意义相反的量。

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存入为正、取出为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一组一组的量,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生:相反)

小结:正负数就是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学生能够答出, 进行总结:课件出示: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存入为正、取出为负。

这些正好是一组组意义相反的量。在数学中正数和负数就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6、利用数轴,加深认知

师:正数和负数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数轴上也能够找到正数和负数。(课件出示数轴)

师:我们一起观察数轴,你们发现了什么?(0的右边都是正数,0的左边都是负数。)从左向右,你们发现数越来越(大),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

师:正数和零比有什么关系?(生:所有的正数都比零大)(板书:小于号)

所有的负数和零比哪?(生:比0小)(板书:小于号)

师:下面我们试试在数轴上标数?请同学们完成练习2(课件显示,反馈)

(四)交流收获,了解背景:

1、这是我们上课之初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了解负数么?)现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你对负数有那些了解么?(课件出示:我了解负数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2、 介绍正、负数文化:

3、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很多收获,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也能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更好的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创设情景,引入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1:“我从学校出发沿某条路向东走 米,再继续向东走 米,那么两次我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学生活动设计:这里 都表示有理数,这显然是求两数 之和的问题,于是引出要研究的有理数的加法问题.

二、探索新知,主体探究,导出法则

问题2:既然 均是有理数,它们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或者零.同学思考一下: 的符号可能有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所学过的数的情况,容易想到有以下几种情况:同为正数、同为负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加数中有一个是0;

教师活动设计: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几种情况下有理数的加法问题.在研究之前,首先提醒同学注意正确理解“向东走 米”的含义.(用课件演示)为了研究的方便起见,用数轴来帮助我们,并设向东为正.

问题3:请你分别把a、b赋予不同情况的有理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你会有什么样的结论?你能发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

学生活动设计:

同桌小组合作,主体探究,自主归纳;学生经过思考,可能会有以下结果(若没有讨论完整教师作适当提示).

情况1.若 同为正数:不妨设 ,用数轴表示如图:(有同学可能会说,这么简单不用数轴也能算出来.这时要告诉它,这里用数轴的目的并不是要结果,而是要体会过程,以便在其他的情况下为用数轴解决问题)显然一共走了35米,写出算式就是:

情况2.若 同为负数:不妨设 ,这时应怎样用数轴表示?(学生画数轴)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我向西走了20米后,再向西走了15米,我实际向东走了-35米.即:

情况3.若 一正一负:不妨设 .请同学们用数轴表示出来,并解说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如图)(实际意义就是我向东走了20米以后,接着我又向西走了15米.我实际是向东走了5米)即:

情况4.若 呢?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怎样用数轴来表示?(同学操作)结果:

情况5.若 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结果:

情况6.若 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又是什么?

结果:

情况7.若 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结果:

情况8.若 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结果: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得到8个式子,我们将这8个式子分成同号、异号、有零的三种情况统计如下:

同学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若归纳不完整,则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直到法则完善化,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

三、小结与作业

1.加法法则(主要是异号两数相加);

2.加法运算律。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xx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教学内容

本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轴对称。

二、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学进度

第六章 第一周———第三周;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第一周;

2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周;

3实践与探索 第二周———第三周;

复习与考试 第三周;

第七章 第四周——第六周;

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第四周;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四周;

3实践与探索 第五周———第六周;

4复习与考试 第六周;

第八章 第七周——第九周;

1认识不等式 第七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七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八周——第九周;

4复习与考试 第九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 第九周——第十周;

第九章 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1三角形 第十一周;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第十二周;

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第十二周;

4复习与考试 第十三周;

第十章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生活中轴对称 第十四周;

2轴对称的认识 第十四周;

3等腰三角形 第十五周;

4复习与考试 第十五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 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本学期达到目标 高分率15% 优秀率50% 及格率95%。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5

一、各章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4课时

第2章“有理数”-------------------23课时

第3章“整式的加减”---------------14课时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7课时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8课时

课题学习-------------------------4课时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初步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第二单元 有理数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1.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3. 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

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掌握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7.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8.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地进行去括号与添括号.

9.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10.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数的运算律在整式的加减中完全适用.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图形的引入做准备.

2.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在此基础上了解点和线,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

3.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

4.逐步掌握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5.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这一事实.

6.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尤其是旋转定义.使学生明确“角”的本质特征.

7.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8.学会用圆规和直尺准确地画出一条线段、一个角,使其分别等于已知线段与已知角.

9.认识互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认识对顶角的概念。理解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主要反映了角的数量关系,而对顶角主要反映角的一种位置关系.

10.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1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1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3.认识平行线的特征,会识别实际生活与数学图形中的平行线.会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第五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体会数据在发现、决策和交流中的作用,了解通过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用数据说理的新习惯.

2.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3.让学生亲自参与收集数据,通过简单的分析、提炼和加工归纳出比较明显的结果,品尝发现带来的快乐.

4.统计表的设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是小学已经学过的内容,本册要求学生会画扇形统计图的草图,会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得出直接的信息和经简单加工的信息.

5.了解一种不够规范的统计图(纵轴不从0开始的统计图)容易误导读者.

6.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数据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世界

1.无新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2.只是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并不限于书本上的每道题会做.

第二单元 有理数

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章教材注意控制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1.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知识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4.注意发挥例习题的教育功能.

(1)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学科间的纵向联系.

(2)注意适当插入一些开放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注意利用习题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贴近学生生活.

(4)注意利用习题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和美的教育.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

1. 本章的特点是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教材的编排以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为序,淡化概念识记,强调图形的区分.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空间、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教材注意了变化思想和数学说理的渗透,让学生初步体验一些变换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第1节到第4节是图形的认识,务必抓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两个认识阶段,淡化概念,注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第5节到第6节是对一些最基本的图形元素的认识。结合图形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线段、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度量法以及叠合法,特别要注意后者.认识线、角的一些位置关系与度量关系.

4.第7节与第8节是进一步认识线、角的关系。主要还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进行,让学生主动参与,初步学会数学说理,注意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5.本章中涉及的概念,一般都结合具体图形,给出描述性的说法,让学生根据图形理解、认识,学会初步的运用.

6.淡化概念的纯文字表述,只要求会识别.如:棱(圆)柱、棱(圆)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7.视图与展开图仅限于简单的常见的立体图形

8.注意图形与几何语言的转换,重视规范几何语言的训练.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等.

9.注意渗透变换与说理.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6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7

一、 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习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8

时间过的飞快,刚刚还在期盼着放寒假,现在寒假就将结束,新的学期就要开始,虽然还没意识到结束假期,但是也必须抖擞精神,做好开学的充分准备。

首先抓紧学校教师集体集合的在这一天半,认真备课,备好开学第一天的课,仔细熟悉教材,和同备课组的老师交流,吸取他们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

安排好教学任务,本学期时间短,教学任务紧,一共5章的内容,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必须认真安排每一节课,做到课课有实效,不浪费一节课,不耽误一分一秒的时间。由于学校需要这学期我接了三个班的数学课,三个班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压力也挺大的,不单单是每周的至少24节课,更重要的是得出效率,不但需要把课上好,成绩也必须有保证,所以无形中压力就更大了。人的精力虽然是有限的,但既然学校需要,我愿意尝试,也会尽力。

带三个班的一切困难都无法预想,但我将从现在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心里准备及各方面的准备。首先要熟悉刚接的班的学生情况,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哪些学生学的交扎实,哪些学生有待加强,哪些学生有数学偏科需要特别强化,需要个别谈话等,同时让学生尽快了解我,喜欢上我,尽快适应我的课堂,从心里上对数学产生好的看法。

总之,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学生一起创造优异的成绩。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4、品质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三、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五、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六、 教学过程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

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

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

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

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

用电脑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测量比较得到这些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

关注的问题是:

1、注意性质具有一般性。不能简单从几个特殊的例子,就断定它就具有某种性质,而需要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过程 。

2、理清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

应关注的问题是:

1、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

2、几何推理证明的要领。

3、 正确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

学与用:

某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村通煤气,市政工作人员已经在道路的两侧铺设了两条平行的燃气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00°,为了便于连接,那么另一侧应以什么角度铺设?为什么?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0

一、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7章:一元方程组;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9章:多边形;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重点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科研室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室工作计划,结合学校教科室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推行,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教育教学法规,落实素质教育和自成教育。通过数学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渗透终生数学教育思想;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并通过数学课的情感渗透培养学生自强成才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以农村孩子居多的班级。他们虽然大多朴实善良,但因为从小家长管不上,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较差。通过一年半的努力,本班数学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无论从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已初步形成。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等数学思想方法已在一些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但一些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数学知识上一些拔高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的同学人数还不理想。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16章:分式;

第17章:反比例函数;

第18章:勾股定理;

第19章:四边形;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其中前四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选择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堂堂清、天天请、月月清。

6、开展分层教学,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这三类学生。

7、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和教案。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特别是姜盼丽同学,进行个别谈话,重点对一些基本知识和一些关键知识进行辅导过关,为其以后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铺平道路。并通过实例教育,让他们树立自强成才的信心。

五、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1——4周第十六章分式

第5——6周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第7——8周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第9——12周第十九章四边形

第13——16周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第17——18周复习检测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1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_=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9、1—4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二、三

9、7—16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三、四

9、17—25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9、28—30

复习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

五、六

10、1—10.7

国庆长假

10、8—10、16

第一次月考

10、19—23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0、25—30

3.1从算式到方程

11、2—6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十一

11、9—11、13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十二

11、16—11.20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十三

11、23—27

单元复习与测试

十四

11、30—12、4

期中考试

11、23—28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12、1—5

第三次月考

十五

12、8—12

4.2直线、射线、线段

十六

12、15—19

4.3角的度量

十七

12、22—26

4.4角的比较和运算

十八

12.29—元、2

期末复习.5

十九

元、5—9

期末考试

二十

元、12—16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2

一、学情分析

从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本班优秀率有突破36人,算是达到预期目标,但及格率只达到93%多,与预期尚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仅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瓶颈,造成班级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__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同时,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线相交、三线相交有关角的概念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垂线有关概念和画法,认识平移、命题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并用坐标表示平移,体会平面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理解三边、三角关系,并会应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认识多边形与平面图形镶嵌。

4、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熟练应用消元思想解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会解简单应用题。

5、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概念,熟悉解不等式(组)步骤,并能在数轴上表示解集,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6、了解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一般方法和概念,掌握用图或表描述、整理数据。

四、教材分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难点:逐步深入地学会说理。

《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难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

《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是重点,学会推理是难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求知数的问题是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解法是重点,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难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重点:统计思想,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步骤与方法。特别是数据描述图、表,如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难点:读懂各种图表,从中抽取出各种有用信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3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师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作业习惯抄袭,勤思好问的少。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尽量缩小与其他两个班级的差距。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

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综合成绩镇前五。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4

一、指导思想:

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

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5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化理论。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2、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

某公园售出一次性使用门票,每张10元。为吸引更多游客,新近推出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年票分A、B两类。A类年票每张100元,持票者每次进入公园无需再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50元,持票者进入公园时需再购买每次2元的门票。你能知道某游客一年中进入该公园至少超过多少次,购买A类年票最合算吗?

二、建立模形。

1、分析题意回答:

①游客购买门票,有几种选取择方式?

②设某游客选取择了某种门票,一年进入该公园x次,门票支出是多少?

③买A类年票最合算,应满足什么关系?

2、讨论交流,列出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说出问题的答案。

三、应用。

学生讨论、交流。

1、什么情况下,购买每次10元的门票最合算。

2、什么情况下,购买B类年票最合算?

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且考虑问题要全面。

四、练习。

某校安排寄宿时,如果每项间宿舍住7人,那么有1间虽有人住,但没住满。如果每间宿舍住4人,那么有100名学生住不下。问该校有多少寄宿生?有多少间宿舍?

(提示学生找到本题中的两个不等关系。学生人数,宿舍间数都为整数。解本题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五、小结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6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3、4两个班的数学课,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14人。从入学成绩上看其中优等生有21人,占总数的18%,学困生占总数的27%。通过一周的学习观察,大部分学生无好的学习习惯,运算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尖子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分析原因

1、对数学无兴趣,基础薄弱

2、课上听课精力不集中,分不清重维点

3、尖子生辨析能力差,灵活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4、作业不独立完成,抄袭现象严重

5、学习方法过于死板

三、措施

1、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数学兴趣使讲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大课下辅导,作业检查力度,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作业中出现的抄袭、乱不准确等现象严加惩处,并提高课后习题的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3、注意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后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主要是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对尖子生学困生的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作业中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课下任务分层类子生以提高能力为主学困生以夯实基础为主。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数学,会学数学,每个学一的数学成绩都有所提高。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知识所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而且今年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学校停止二课和晚自习,这样更减少了复习是家时间。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我们初三数学老师关心的问题。为此,通过我们三人的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轮以知识立意,突出“基础性”,追求数学内容的本质理解,全面梳理知识,侧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所选素材难度以中档以下为主,时间为2月中旬到4月中旬,约两月时间;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轮以能力立意,突出“发展性”,追求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侧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适当加强综合,所选题难度以中档为主,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约一个月时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

第三轮以状态为立意,突出“综合性”,追求数学水平的有效发挥,侧重培养学生应试技能,时间约20天。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7

本学期,我担任59、6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进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七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我对所带班级进行了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

(1)学习无目的、无兴趣,应付家长占52.8%

(2)学习目的明确、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占20.2%

(3)学习为个人前途,为家长争光占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加强正常的正面教育,还可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上好每堂课,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又如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

(1)我的位置变了没有?

(2)我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了有理数。”

此外,我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

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了解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会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教学难点: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数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什么数?你们能够举例说一说吗?(生说)(师板书)

师:这都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数,你们看,老师让他们发生一些变化,(师在刚才写出的数的前面加上一个负号)现在,这些是什么数?

(生如果说出是负数)对,(板书:负数)刚刚老师加的符号就是负号,谁能试着读一读。师生读

(生如果说不出是负数)对于这样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负数。(板书:负数)刚刚老师加的符号就是负号,谁能试着读一读。师生读

(师追问:你了解负数吗?你在哪儿见过负数?)(生:天气预报)(师及时表扬:你真是个会捕捉数学信息的孩子。)

师: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创造了这样一种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了解与它相关的知识。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利用气温,认识负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温度中有负数,(课件出示温度计)

师:这就是我们日常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我截取温度计的一部分放大。(课件出示:截取后的温度计)温度计上一大格是多少摄氏度?(生:十摄氏度)

师:一小格哪?(生:代表二摄氏度)

师:谁知道这个温度计上面显示的是多少度?(生:零上6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生:我先找到零摄氏度,然后向上数三个格)(出示课件:零度线)

师: (课件出示:记作+6℃)(板书:+6)知道这是什么数吗?这就是正数家族中的一个普通成员,(板书:正数)这个数读作正六,前面的符号就是正号。这个温度就读做正六摄氏度,表示零上六摄氏度。

(出示课件:)这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多少,你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记录么?

(生记录)师巡视:剩下两个温度你会记录么?点拨:有的同学可能发现,这回的温度还是零上么?(不是)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想想,零下温度可以怎样记录呢?

(生:完成练习1)(实投反馈,说说表示的意思,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也记录了一份,(课件出示:+12℃ -2℃ )和大家的一样。

如果要把这些正负数记录到黑板上,应该写在什么位置?(生读)

课件出示大红线。刚才我们在记录温度的时候,大家都先找到零摄氏度。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那么零摄氏度是没有温度么?(课件:结冰点)

师:那零是正数还是负数?(生:他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引生:分界点。)

2、还有一些温度,你会读么?

(课件出示)学生读

你发现了什么?(100摄氏度没有正号)

师:在这里老师还要介绍一个重要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不读,也可以不写,那你们看看黑板上的哪些数可以把正号去掉?

师:省略了正号这些数我们熟悉吗?(生: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

师: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生:负号省略了就没有办法区分是正数还是负数了。)

(三)走进生活,丰富认识:

1、认识存折中的正负数

师:(课件:存折)知道这是什么吗?(存折)你发现什么了?(正负数)能说说它们表示的吗? (生:-500表示取出500元,+500表示存入500元)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2、认识电梯中的正负数:

师:同学们坐过电梯吗?(生:坐过)这个显示屏上的-1和3是什么意思?(生:-1表示地下一层,3表示地上三层)以谁为界?(地面)

师:(出示课件: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谁愿意帮叔叔按?(生按5)谁愿意帮阿姨按?(生按-2)

3、认识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

师:如果说温度计、存折、电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同学们对于海拔高度就比较陌生了。那上面有正负数吗?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师:描述地貌的高低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海平面的高度,不同的国家对于海平面的高度规定不一定相同,我们国家把黄海海面的平均高度定为海平面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我们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我们用负数表示。

师:谁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儿,珠穆朗玛峰,他在海平面以上8844.43米,那他的海拔高度怎样表示?(生:+8844.43米)(课件出示:8844.43米)

师: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低的盆地,他低于海平面155米。谁知道怎样表示他的海拔高度。(生:-155米)(课件出示:)

师:(课件:祁连山和太平洋最深处的海拔)谁愿意读一读这幅图中的正数和负数,你们知道他们表示的意思吗?

4、刚才同学们对正负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试着用正数和负数来记录下面的信息。(生:完成练习2)(实投订正)

5、认识正数和负数是用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正数和负数,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呢?(学生答不上来,可提示:课件出示:依次出现课中出现的意义相反的量。

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存入为正、取出为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一组一组的量,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生:相反)

小结:正负数就是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学生能够答出, 进行总结:课件出示: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存入为正、取出为负。

这些正好是一组组意义相反的量。在数学中正数和负数就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6、利用数轴,加深认知

师:正数和负数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数轴上也能够找到正数和负数。(课件出示数轴)

师:我们一起观察数轴,你们发现了什么?(0的右边都是正数,0的左边都是负数。)从左向右,你们发现数越来越(大),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

师:正数和零比有什么关系?(生:所有的正数都比零大)(板书:小于号)

所有的负数和零比哪?(生:比0小)(板书:小于号)

师:下面我们试试在数轴上标数?请同学们完成练习2(课件显示,反馈)

(四)交流收获,了解背景:

1、 这是我们上课之初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了解负数么?)现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你对负数有那些了解么?(课件出示:我了解负数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2、 介绍正、负数文化:

3、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很多收获,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也能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更好的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板书:

相反意义

负数 0 正数

-13 既不是 6

-2.4 正数 12

-2 也不是 11

-115米 负数 8843.44米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9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3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师:生活中哪儿有三角形?(随着学生说出示)

3.引入。

教师: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

(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

(2)订正: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预设:学生会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说画法的过程中体会“围成”。

(3)课件出示:

教师:大家看,这两个是三角形吗?为什么?(有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上)

课件演示:画三角形的过程。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这样相连的三条线段就是“围成”。

(4)教师总结: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1)教师: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标在图上。

(2)汇报:

教师:大家画的三角形样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3)教师: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教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

3条边:AB、AC、BC;

3个顶点:A、B、C;

3个角:∠ A、∠ B、∠ C。

【设计意图】在说、指、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中,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表象。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三角形除了有3个顶点、3个角和3条边以外,它和平行四边形、梯形一样,也有底和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底呢?请打开教材阅读第60页上的内容。

教师指定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画三角形的高。

教师:在刚才画的三角形内,画出一条高,比一比,看谁画得最规范。

订正:画好了吗?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画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这样画对不对?

教师:正确的高怎样画呢?谁愿意画出黑板上这个三角形的高?边画边说怎么画。

学生:以BC边为底画一条高,先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BC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A点,然后从A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用虚线表示,标出直角符号,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写上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写上底。

教师:仔细观察你画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互相垂直)

教师: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画三角形的高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段。

教师:还能在你的三角形中画出其他的高吗?还能通过哪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画高?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你画出了几条高?

预设:锐角三角形有3条高,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只有1条高。

教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还有高吗?

预设1: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在三角形内,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课件演示),所以,直角三角形还有两条高在三角形边上。

预设2: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在三角形内,还有两条高的垂足落在钝角两边的延长线上(课件演示),所以,钝角三角形还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面。

教师:三角形有几条高?

总结: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31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收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60分左右,合格率5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电脑,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

(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

(3)自主作业习惯;

(4)课后复习习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进度

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

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4月2日前后

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进行阶段复习。期中考试初定在4月28—29日。

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6月2日前后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

数据收集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习,并进行阶段测试。

初定在6月28—29日前后期末考试。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32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95班、19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习,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