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合集30篇】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精选30篇)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的教学,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能够系统的掌握。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争取大部分学生能够提高成绩。

二、复习内容: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等技能。

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小数的意义及有关的基本性质,数的整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进率。

2、运算:

(1)小数加减法和乘、除法

(2)四则混合运算。

(3)解方程。

(4)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3、应用题:(1)三步运算的整、小数应用题。(2)稍复杂应用题。

4、几何知识:(1)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2)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有关几何知识应用题。

四、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练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想、练、说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

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加强课内的友情提示与课外的耐心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当天作业当天反馈在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解题策略。

5、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6、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整理所学知识,梳理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复习理解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重点和难点。努力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的主要知识点

(1)简单方程

(2)多边形面积

(3)因子和倍数

(4)理解正数和负数

(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对称性、平移和旋转

(7)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

(8)折线统计图和寻找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三、评审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体验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全面提高总结整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复习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四年级一班有74名学生,思维活跃,班级氛围好,学习热情高。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容易在计算上出错,对用方程解题的理解不足。所以复习时要着重培养计算能力和用方程解题的理解,复习巩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但是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所以复习的时候就要让他们更难进行高难度的训练。

1、学习习惯。90%的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能够自觉、有质量保证地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10%的学生存在不良习惯,表现为喜欢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拖延完成学习任务、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解决问题。这学期主要学习用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多边形面积。90%的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10%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3、行动。这学期,我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绘制折线统计。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但容易出错,需要加强指导。

五、激活复习形式,提高复习兴趣

基于实践的知识复习单调乏味,学生往往觉得枯燥。复习中需要创造多种形式,运用多种电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复习课不枯燥。

比如:课前自我检讨(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表格、问题提纲等。供学生课前填写),并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自己总结的成绩,哪一个比其他的好?

也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框架再进行交流。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竞赛,可以是学生之间、同组之间、男生女生之间、老师学生之间的竞赛。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评估。复习时,让学生互相做作业,老师互相交换作业。在批改别人作业的同时,学生们交流自省,收获正确,摒弃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关键地方,老师们会集中再次点评,做到画龙点睛,总结提高。

、复习教学策略和方法。

1、检查泄漏并填补空缺。复习课的教学要针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弥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差距。通过复习,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复习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哪些知识可能会遗忘。为了有针对性地组织复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期末复习中有所收获,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巩固和深化知识。一道复习题不仅要复习一个知识点,还要以每一道习题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每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全面梳理这道题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这些知识之间能形成什么样的联系,能渗透什么样的数学思维方法。要研究每道题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在整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独立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交流思想,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复习课要根据知识点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找出其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4、从过去学习。复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将知识系统化,而是对所学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5、注重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复习课既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又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多做动手,加强平行和交叉的练习。

6、灵活运用练习提高复习效率。复习时要重点突出,不要平均发力,做到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教材中提供的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既能扰乱秩序,又能适当调整、分解、改变或补充。

7、尊重学生差异,注意查漏补缺。无论是学生复习、整理知识还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都要注意加强针对性指导,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帮助。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学困生及时查补空白,巩固知识,使各级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结合本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基础知识为中心,以提高计算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做到查缺补漏,培优补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学习,总体有进步。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有所转变。从单元测验的情况看,总体水平还是比较差,主要是: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比较多。计算能力比较差,综合应用能力也比较差,个别学生的知识面不广,没有系统的数学基础。

三、复习目标:

目标:查缺补漏,主要针对每个知识点。提高综合能力的应用,主要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整理和复习,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通过整理和复习,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通过整理和复习,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讲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通过整理和复习,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状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能力。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四、复习形式:

第一步:分单元复习.第二步:归类复习.第三步:综合复习。

五、复习内容:

1、四则运算

2、运算定律

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三角形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7、鸡兔同笼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六、策略及措施:

策略:重基础,抓学困生,促优生。

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4

一、复习要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探究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3、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4、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进行计算。

5、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6、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7、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8、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9、通过复习,巩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二、复习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注意口算灵活性的培养。培养学生耐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做题后认真验算,以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加强应用题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常见数量关系。每人掌握基本例题的解题方法,以扎实的灵活的解题能力来应对千变万化的测试题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注意课内补差,做练习时,特别重视差生的辅导,及时解答差生提出的问题,为他们解决困难。课后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困生补习所缺的知识。使他们尽快的赶上班级同学前进的步伐,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课堂氛围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姣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三、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

1、大数的认识

2、角的度量

3、三位数乘两位数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统计

7、数学广角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角和四边形、统计和数学广角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平形四边形和梯形。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重难点:

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

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

3、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六、复习时间:

共计用10课时进行教学。

1、回顾、整理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并复习大数的认识(2课时)

2、复习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时)

3、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课时)

4、复习统计、数学广角。(2课时)

5、综合复习。(2课时)

七、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八、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5)不搞题海战术,优化练习,精讲简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7

从本周周五开始,初二数学全面进入复习阶段,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复习,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复习目标:落实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中做到突出重点,把知识串成线,结成一张张小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做到扎实有效,避免做无用功。

二、复习时间:12月30日-1月9日为复习时间,共约7课时,时间比较紧。

具体安排:30日、31日复习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4日复习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5日复习第十二章轴对称

6日复习第十三章实数

9日复习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每两天处理一套教研室卷子,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消化处理,注重通过典型练习题进行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步步深入;加强对综合性习题的讲解,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

总之,在数学期末复习中,我力求做到精选精练,指导方法,双基训练与能力提高并重。争取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难点

1、三角形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学生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

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因为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

- 1 -

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

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我们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五、教学时间

新课和练习6课时、单元测验1课时,合计7课时。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2 -

教学重点:

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框架、小棒。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2)。 ★二、自主探究 (一)自学反馈:

1、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重点点拨: 1. 三角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说说它有什么特征,你有什么想法?

(2)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师:谁来说一说?

- 3 -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4)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

3. 三角形的特性。

(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师: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 (2)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能举个例子吗?

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随堂练习

1、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2、写出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3、以BC边为底,高是( )。

4、电线杆上有个三角形,这是根据三角形的( )来设计的。 5、请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教材86页第1题)

订正直角三角形的高时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可以分别当作底和高,也可以以斜边为底画高。重点订正第三个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说说怎样来画这条底边上的高。

- 4 -

四、达标检测

1. 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教材65页第2题) 2. 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六、课后作业: 教材65页3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内容:

教材61-62例3,练习十五第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2)。 ★二、自主探究

1.出示:课本6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重点探究点拨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 6 -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2)观察上表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 (3)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 (4)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四、随堂练习

(一)做一做,想一想

1、剪出下面三组纸条(单位:厘米)

(1)8、10、15 (2)6、6、12 (3)5、9、15 2、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想一想:通过剪和摆,你发现了什么?

(二)判断。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1、5cm, 2cm, 2cm 2、4cm, 3cm, 3cm 3、8cm, 5cm, 3cm

(三)从下面图中任意取3根,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五、达标检测

- 7 -

1.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 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 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

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 cm和5 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P63-64例5、“做一做”, 练习十五第9—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 8 -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 ★二、自主探究

1、引入: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2、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3、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 9 -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4、按边分的情况:

(1)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5)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随堂练习 (一)填空

1. 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是一个( )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要( )厘米长的绳子。 2.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

2、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5、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而且都是锐角三角形。 ( ) 6、由三条直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7、在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 ) 8、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 )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结合本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基础知识为中心,以提高计算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做到查缺补漏,培优补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学习,总体有进步。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有所转变。从单元测验的情况看,总体水平还是比较差,主要是: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比较多。计算能力比较差,综合应用能力也比较差,个别学生的知识面不广,没有系统的数学基础。

三、复习目标。

目标:查缺补漏,主要针对每个知识点。提高综合能力的应用,主要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整理和复习,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通过整理和复习,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通过整理和复习,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讲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通过整理和复习,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状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能力。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四、复习形式:

第一步:分单元复习。

第二步:归类复习。

第三步:综合复习。

五、复习内容:

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9、鸡兔同笼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六、策略及措施:

策略:重基础,抓学困生,促优生。

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

七、具体安排: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课堂氛围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姣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三、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

1、大数的认识

2、角的度量

3、三位数乘两位数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统计

7、数学广角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角和四边形、统计和数学广角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平形四边形和梯形。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重难点:

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

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

3、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六、复习时间 :

共计用10课时进行教学。

1、回顾、整理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并复习大数的认识(2课时)

2、复习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时)

3、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课时)

4、复习统计 、数学广角。(2课时)

5、综合复习。(2课时)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8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40人,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字体书写较工整;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中下层生比较贪玩,基础差,计算能力不强,尤其是对应用题难于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补缺,通过个别辅导,争取把成绩赶上来,努力提高班科全体成绩。

二、教学要求

1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几位数,能估计商的最高位是几。

2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乘法与加减法、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初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脱式计算两步运算的式题。

3经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这些运算律,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加法和乘法的简便运算。

4初步认识射线和直线,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体会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5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表示角的符号和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的角。

6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7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数据分段整理,填写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8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进行有关的.口算、估算的过程中,发展类比迁移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9在认识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在研究角的度数,认识平角、周角,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习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1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或者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或者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交流,体会合作的益处,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1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13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理性精神。

1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下,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5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例题、习题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植树造林、减少光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教育。

三、教学重点

⒈正确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行笔算;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位是几。

⒉运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运算。

⒊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⒋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难点

⒈利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⒉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作出正确的分析。

⒊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⒋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判断、创新等能力进行培养。

五、教学措施

⒈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⒉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⒊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后。

⒋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13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和总复习。共分为四部分: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复习安排:

1、前一周时间主要以分单元复习为主,帮助学生梳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注意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衔接。结合书本、练习册、总复习试卷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易错部分知识,将单元试卷以板书的形式分别呈现,再次考核,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总结。

2、在后一周时间里主要以综合复习为主,在总结分单元复习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年来期末试题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加大对典型题型的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心理的调适,对于班上学困生的辅导上,鼓励班上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进行互帮互助;同时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查漏补缺;并联系其家长,进行家校联合,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具体安排:

6月13号-22号复习课本第一章到第八章

6月23号复习练习册第一、二章

6月24号复习练习册第三章

6月27号复习练习册第四章

6月28号复习练习册第五、六章

6月29号复习练习册第七、八章

6月30号总复习7月1号总复习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9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租般问题(无浪费,则)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B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C层:练习三5

第五课时(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体系。

谁来说说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出来。

加减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乘除混合运算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两级运算

四则运算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先算小括号

有关0的运算 0不能做除数

二、本单元知识重难点

你认为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知识是什么?

掌握起来比较难的知识是什么?

在知识运用中,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那些容易错?

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三、四则运算

什么是四则运算?

有哪几种四则运算?

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含小括号

每种运算都要注意什么?

在脱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四、小组合作,查漏补缺。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例1和例2,总结同级运算的顺序

2、试做做一做1、2题

二、主题图

谈话导入:冬天你们最想参加的户外活动项目是什么?你都去过什么地方,参与过哪些活动?说给大家听。

老师随着学生讲话,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1)小组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3)集体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归纳出相应的板书内容。

(4)小结。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三、汇报交流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注意事项:从思路上对比分步列式和综合版式,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 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先说说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结合题意理解。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点拨: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并组织交流.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三、归纳概括:

在例1例2的对比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做一做

四、小结,检测反馈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基础练习

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124÷3 12+4-3 ( ) (2)163÷8 16+3+8( )

(3)40-2÷2 40÷25 ( ) (4)35-7+2 35-72( )

2、计算。

82-36+25 56÷78 253÷253

6549 15+6-3 156÷3 80÷85

变式练习(判断)

1、284÷284=1( )

2、492-198=492-200-2( )

3、a台织布机b小时织布c米,则每台布机每小时织布c÷a÷b米( )

拓展练习

1、小明家订4个月的《快乐星球》用了48元,他家订一年的《快乐星球》要多少钱?

2、四班左边站了四行,每行13名同学,右边站了9名同学,一共有( )人。表示( )个十,( )个一。

3、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反思:在新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解决问题的策略入手,让学生真正理解同级运算的顺序。在练习中,强调情境的一贯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注重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例3和例4,总结含两级运算的顺序

2、试做7页做一做,11页做一做

二、主题图引入

(课件)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谁还记得,混合运算都有哪些运算规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大家最喜欢干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今天,爸爸妈妈就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出示出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汇报交流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引导学生讨论: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迁移,学会新知。)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让学生重点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清要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根据什么?)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从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题步数上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些实际问题用三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四、巩固练习

做一做

五、检测反馈

基础练习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

2、计算32-16+22,先算( )。

3、计算24(27-19)÷16,应先算( ),再算( ),最后算( ),计算结果是( )。

4、计算比赛1203-720÷72 240-245+54

407-1263 142+3506

变式练习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28=36-64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1800=7200-9000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1、明珠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了节水龙头,,王奶奶家上半年节约水费42元,李奶奶家上半年节约水费54元,平均每月李奶奶家比王奶奶家多节约水费多少元?2、一位老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除以4,然后减去12,再乘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爷爷现在多少岁?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课后反思: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混合运算,为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创造了条件. 将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了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1

一、学情分析

我们四年级三班有学生53人,男31人,女22人。学生中自身素质比较强的占50%,一般占40%,较差的占10%。大部分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新学期开始,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创设情境,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

1、简易方程

2、多边形的面积

3、因数与倍数

4、认识正、负数

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对称、平移与旋转

7、分数加减法

8、统计

9、可能性

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整合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事视野。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领他们了解大自然与生活的一切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亲历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

(二)进一步认识身边的事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秘初步掌握数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经历数学研究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作指导,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倍数与因数、多边形面积计算、正负数,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复杂的分数加减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可能性的统计知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等量关系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区分应用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质因数等意义解决数学问题。

(二)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理解掌握多边形的特征及面积机计算方法,区分对称平移与旋转,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学会计算分数的四则运算。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和优选法,能运用分析现实问题。

(四)继续探究统计的复杂知识,并能合理科学地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措施

(一)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绿色多元课堂教学。

(二)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四)善于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或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多维目标。

(五)注意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努力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六)善于借鉴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水平,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层层上升,逐步推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课时安排及进度

单元课时教学进度

一、简易方程9第一周————第三周

二、多边形的面积11第四周————第五周

三、因数与倍数5第六周————第七周

四、认识正、负数3第八周

五、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第九周————第十周

六、对称、平移与旋转5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七、分数加减法10第十三周—第十五周

八、统计4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九、可能性5第十八周

总复习5第十九周——第二十周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2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第1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 P90~91、第93页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生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96—98、及P99页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地数据、

教学难点: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

生:1980年、1990年、20__年和20__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

师: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

师: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

师: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 师:自己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汇报。

师: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

生: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师: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

师: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

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

生3: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

生4:间隔要均匀。

师: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解答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

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20__年城镇人口最多,是46万,1980年城镇人口最少,是21万。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解答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1980年乡村人口最多,是58万,20__年乡村人口最少,是43万。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比较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和最少,需要分别计算出每年的城乡人口总数,再比较。

1980年:21+58=79(万) 1990年:27+54=81(万)

20__年:35+49=4(万) 20__年:46+43=89(万)

79<81<84<89

所以,1980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少,20__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通过观察、对比和计算,发现城乡人口总数在逐年增加。

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在纵轴上。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生2: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

生3: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统计表与统计图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生2:我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的作用。

生3:复式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这也体现了同一数学知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生4:我能根据复式条形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五、板书设计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3

一、复习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教学,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8个单元:

1、大数的认识

2、公顷和平方千米

3、角的度量

4、三位数乘两位数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7、条形统计图

8、数学广角-优化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数学广角这五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三、复习重难点:

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

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

3、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四、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复习后及时进行检测。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2、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提高。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堂引导,课后辅导,尽量提高对基础题的理解掌握。

4、加强补差,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力争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

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6、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4

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如:冯园、李怡晨、贾欣颖、温云燕。

复习内容: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图形的分类、小数乘法、整数小数运算律

复习的具体措施:

1、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练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采用“看、想、练、说”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

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加强课内的友情提示与课外的耐心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当天作业当天反馈在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解题策略。

5、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6、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范文(精选10篇)6

一、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辅导,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能准确的进行计算,并能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让孩子们能根据不同的题型恰当的确定合适的解题策略。

难点: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在复习与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孩子们主动的整理复习,积累解题经验,拓展思维。

二、复习目标

1、系统地整理知识。让孩子们通过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再度复习的本身就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3、查漏补缺。结合孩子们学情实际,孩子们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据我观察,在小数方面的算理有所欠缺)。

4、使孩子们牢固的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5、拓展思维。孩子们在全面而系统的复习完小学知识后,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三、复习与辅导措施

1、重视复习与辅导的针对性。把握好知识点,找准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并适时根据平时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及时弄清孩子们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

2、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孩子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掌握解题技能。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孩子们为主体,引导孩子们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留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4、对常错、易混的内容要加强比较训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孩子们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孩子们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6、加强反馈,因村施教,因人定教,加强培优补差。复习时要加强反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节辅导过程,使孩子们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7、总结不同题型的解体规律和技巧,使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事物是有规律可循的。

8、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设计极具针对性的'拓展练习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分类复习(18课时)

⒈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这节重点确定在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①小数部分相关知识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纯小数、带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限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小数的性质等)。

②有关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与应用(整除、除尽联系与区别)。

③百分数、出勤率、工程、纳税、利息问题的应用(重点找单位“1”)。

④所有类型的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涉及“乘方”)。

⑤分数部分相关知识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约分、通分、分数的性质等)

⒉代数的初步知识(2课时)。本节重点内容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①用字母表示数(乘法、加法的各种定律,加法除法的性质,各类几何知识的字母表达式),简易方程(什么叫方程,什么叫解方程,相关练习)。

②比和比例(比的性质、求比值和最简比的方法、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等)。

⒊解决问题(5课时)。这节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

难点内容是分数的实际应用。

①解决简单问题(1课时)。

②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课时)。

③列方程解决问题题(1课时)。

④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1课时)。

4、量的计量(1课时)。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各种类型名数的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以及思维拓展上。

①平面图形的认识(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关角的关系等)。

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各类平面图形的综合性训练)。

③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各类立体图形的综合性训练)。

④体积与容积的差别、联系、综合性应用。

⑤各类图形规律的探寻。

6、简单的统计(1课时),本节重点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并能解决比较复杂的平均数(知晓中位数、众数及中位数的求法)。

①平均数。

②统计表。

③统计图。

第二阶段:专题模拟训练(3课时)

①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

②几何形体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③各类实际问题的训练。

第三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而定。(2课时)

小升初分班考试练习题针对性辅导与练习。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2、等式的性质3、解方程

第二单元: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平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3、梯形地面积计算4、组合图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2、小数四则运算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2、质数合数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空间与图形-对称平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图形2、认识图形地平移与旋转,会画平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组合图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公因数地意义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图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习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6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吃透教材,探索教法,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规范数学主题系列教研活动,探索教研、师训一体化模式,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提高数学教师整体素质。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组织数学教师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其精神实质,以新课程标准指导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明确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抓好教材分析,努力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每一位老师都要加强教学研究力度,提高课改意识与课改热情,树立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数学学科理念、数学学习理念、数学教学活动理念、数学评价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

3、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主阵地,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认真对待并解决好教学基本功与教学优化、教学行动与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与实质、传统与现代、教与学等矛盾。探索以研究课程教材和学生学情为重点的课堂教学途径和方法。变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预案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学习预案。提倡学习过程活动化,改进学习材料的提供方式和练习方式,改革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通过交往和沟通,建立民主、和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张扬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

4、加强数学组教学评价研究,客观评价数学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教学评价研究,一是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为了激励、肯定教师的工作。对数学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

5、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辅导学习困难学生,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认真做好毕业班的总复习工作,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避免繁杂、无效、重复的练习。有条不紊,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每个教师在县局组织的基本功考核中全部达标。

(1)保证业务学习时间。每周一晚为集体备课时间,根据下周教学内容,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等方面进行研讨;每周三作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根据县局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集中本组数学老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

(2)开设教研课,组织教师轮流上研讨课,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3)平时做好课堂教学随笔和体会撰写,做到重视反思、及时反思和善于反思。本学期要求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写好案例反思等,每个月至少2篇。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8

一、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本年级学生家长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导致家庭学习环境一般,家长很少辅导学生,或者没有能力辅导学生,多数学生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比较少学生能进行预先学习。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当然课堂习惯上仍需要继续培养与加强。一部分同学基础比较扎实,特别是二班,班级学生水平比较平均,上学期期末考试年级的不及格1人,一班的中下生较多,主要是对题目的阅读能力比较低,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够好。本学期,需规范和训练学生读题、解题的方式方法,做到多动口,多思考。

知识分析:已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四则运算,掌握了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分数及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已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懂得了基本的位置与方向。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4、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5、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6、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7、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努力做好培优工作,注重关爱学困生。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和三角形。

2、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位置与方向、三角形。

五、主要措施:

一、全班成绩:

四年(1)班:平均分:86.12优分率:69%合格率:92.86%

四年(2)班:平均分:87.42优分率:75%合格率:97.73%

二、不及格的学生及分数: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19

一、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熟读23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二、复习重、难点

1、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每单元重难点及应知应会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0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的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的运用更欠灵活;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比较浮躁,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是需要老师辅导之后才能完成。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另外就是,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指导力度不是很到位。所以,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系统学习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等;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及图形的运动(二),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也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几个几何体的组合体,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运动的特性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运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空间与几何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鸡兔同笼”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尝试、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使用尝试、调整、列表、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新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新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

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

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像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4、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提升。

5、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

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重点,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1

一、指导思想:

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138)班共有49名学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2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复习内容

1、小数

2、四则运算,运算定率。

3、空间与图形。

4、统计。

三、复习重、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

3、三角形。

四、方法与措施

1、对全册内容进行梳理,要正确地把握与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知识间的紧密联系。熟悉教材,老师要对每个领域各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个深刻的了解,并把其结构理清楚;

认真钻研教材,通过集体教研,备好复习课,努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没有太多新鲜感。针对四一班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的现象,摒弃复习时一本课本、一块黑板的复习方式,将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做到多媒体课件当中,另外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的容量也会大大提高。

3、因材施教,提优和补差同时进行。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复习好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有挑战性的习题,既调动了学习兴趣,又树立的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需要将基础的知识、必备的能力进行要求,做到“会做的能做对”即可。重视处在边缘的学生,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薄弱之处,分析原因,加强训练,打好基础以后再进行提高训练。

4、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这个班级平时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失分之处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解决问题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提倡解题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讲练结合,归纳总结,及时订正及时落实;而计算错误是学生久已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每天“口算、简便运算、混合运算”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做一步就检查一步,尤其是做混合运算时,这样能逐渐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5、鼓励学生在课下自觉主动复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复习效率,做到自觉复习、查缺补漏、敢于质疑、师生交流。

6、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及时发现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每一块专项复习完以后,找几个学生进行了解,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处境,及时纠错,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复习时间安排

以7月8号期末检测计算,六一结束新课学习,去掉假期也有四周的时间安排复习。期末复习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项分领域复习,在六月上旬进行。第二阶段是综合测试练习,在中旬进行。六月下旬进行模拟测试,进一步查漏补缺,迎接期末考试。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9

从本周周五开始,初二数学全面进入复习阶段,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复习,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复习目标:落实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中做到突出重点,把知识串成线,结成一张张小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做到扎实有效,避免做无用功。

二、复习时间:12月30日-1月9日为复习时间,共约7课时,时间比较紧。

具体安排:30日、31日复习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4日复习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5日复习第十二章轴对称

6日复习第十三章实数

9日复习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每两天处理一套教研室卷子,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消化处理,注重通过典型练习题进行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步步深入;加强对综合性习题的讲解,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

总之,在数学期末复习中,我力求做到精选精练,指导方法,双基训练与能力提高并重。争取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3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3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5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是由于班级存在较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差异较大,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尤其是翁浩、林海清、郭林馨、陈丽娜、张桦键等人,本学期还要重点抓。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难点:位置与方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再过三个星期,一个学期就即将结束了,回顾本学期教与学的历程,总体还算满意。现在已经完成了本学期新课教学任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从八次的质量检测中便可略知一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近段时间因为学生排练六一节目,学习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模拟考试中,表现乏力。为了使本学期的复习更加有效,对本学期学生总体掌握知识情况简单分析如下:学生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中除乘法分配律外、统计、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都掌握得不错,但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很容易混淆,这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这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予以重点对待;数学广角和位置与方向中的内容掌握也不够扎实,特别是对植树问题中的逆运算和位置与方向中的运动路线描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这要作为复习过程中的难点来突破。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册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加减法、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加强小数运算和整数运算之间的联系。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小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认识和整数的认识一样,重点仍然是让学生从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去掌握,包括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比较大小等。此外,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求小数的近似数等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系的一种扩展,整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其实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相通的,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和求整数的近似数方法类似,复习时要注意让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但小数又有着和整数不同的特点,如在小数、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复习时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复习。

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复习题,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教材还注意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接下来,着重复习四则运算,因为四则运算的法则对于整数和小数同样适用,因此教材上把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加以整合,集中复习,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联系。最后,着重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位置与方向,三角形。其中,本学期的位置与方向是方位知识的第二学段内容(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基本的方位)。事实上,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看作是中学数学中“极坐标”的雏形,要在一个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种方法是利用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坐标来确定,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方向(角度)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来确定,这就是极坐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思想与本册中“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是有共通之处的。对于三角形,重点是复习所学的几种不同三角形的特征,巩固不同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慨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等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以内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__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__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

呈现20__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准备好了吗?出发!

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

国家 运动员 各论动作得分 总成绩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中国 劳丽诗

李婷 53.40 58.20

哈特利

海曼斯 49.80 49.20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有以下这些答案: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

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

┅┅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出示选择的问题: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2、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

谈一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会做吗?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如何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如何计算?(从百分位减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个位退1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3.6有区别吗?(根据小数点的基本性质可将结果简化)

3、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小明在看到第二轮比赛的成绩时,不禁大叫起来: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是111.6分,爸爸也脱口而出:现在领先12.6分了。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来的吗?12.6分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

试一试: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怎样列出竖式求出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计算中需注意什么? 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组议一议、算一算)

交流:(生1:)先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53.40+58.20=111.60 ,再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49.80+49.20=99 最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减111.60-99=12.60。

( 生2:)先算出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3.40-49.80=3.6 , 再算出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8.20-49.20=9 , 最后把两次领先的分数加起来3.6+9=12.6。

师:两种结果12.60和12.6一样吗?为什么?(突出小数性质的应用)

4、概括计算法则:

师:小明看到大家计算的干劲挺足的,特别佩服你们。他想现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自由谈一谈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点要对齐,

生: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生: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

生: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深化:

1、继续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比赛的成绩:

师:跳水比赛第三轮的成绩出来了,根据这些成绩,小明写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这一些算式的结果,并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有关跳水比赛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 12.6+6.3 82.80+111.6 76.50+99 学生任选两道算式计算后再交流:从第一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第三轮比赛领先了6.3分。

从第二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前三轮比赛共领先18.9分。┅┅

2、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交流各自收集到的20__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学生之间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口答出算式。

全班一起列竖式计算。

3、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师:用小数加减法既可解决比赛中的一些计算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各小组四人交流后再汇报:

生:计算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用煤气的价钱;

生:计算购买有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价钱;

生:计算家里的电话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钱?

┅┅

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

一双运动鞋38.5元 一根跳绳4.8元

一本课外读物7.65元 一瓶饮料3元

(独立计算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从今天这一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六:1、2。作业本P4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

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学习小数加、减法。

2.情境设置: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

1)学生自主列去式计算,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2)教师提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4)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提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12.03+0.875

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

12.03

+ 0.875

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么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

出示例一的后一问:二月份经一月份多交多少元电话费?

同桌讨论(二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得数3.40后现的0怎么处理?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40.75-37.3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练一练:7.81-4.075

1)教师提问:这道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大家讨论,发表意见。

2)学生尝试:二人板演,其他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减法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观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样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

三、课堂练习

1.练习课本P97的“做一做”题目

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吗?

2.生活实践题

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申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处的奖状吗?

四、作业布置:作业本P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示: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4.7-0.5 0.56-0.46 1.2+0.8

1-0.40.39+0.15 7.7+0.6 3.6-0.8

4.8-35.7+0.20.6-1.6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验算

8.02+15.28108.5-35.05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

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2、班里要买一个球和一个排球。

3、一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记录和世界记录(截至20__年1月)如下表。

它们各相差多少?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作业本P44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2.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口算

0.78+0.06 5.2+0.480.8+0.4

1-0.273.8+6.41.25+0.75

10.5-6.59.8+0.21+2.7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834-(395+988)165+807+994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主题图

2.自读题意(小组交流)

3.观图后提出问题

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4.集体交流解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5.师生互动:

师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 =345.1(千米)

6.验证:

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39.9+(20.1-1054)(2)(3.74+12.6)+268-43.2

=3.99+18.56=16.34+224.8

=22.55=241.14

(四)课堂小结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

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P45

(六)板书设计:

例3: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 =345.1(千米)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显示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未成绩的情况表。

20__年校春季运动会径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选手情况:

班级 各位选手的50未成绩/秒 可能的总成绩

第1棒 第2棒 第3棒 第4棒

四(1)班 8.48 8.54 8.52 8.46

四(2)班 8.40 8.56 8.61 8.39

四(3)班 8.32 8.68 8.70 8.36

四(4)班 8.42 8.67 8.58 8.50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是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

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几种方法?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在黑板上演算出来。

方法1:8.48+8.54+8.82+8.46 方法2: 8.48+8.54+8.52+8.46

=17.02+8.52+8.46 =(8.48+8.52)+(8.54+8.46)

=25.54+8.46 =17+17

=34(秒) =34(秒)

方法3: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

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体回答是第二种,选出几个代表都说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总成绩吗?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四(2)班、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33.96秒、34.06秒、34.17秒(过程略)

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吗?各举3—4例说明。

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交代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4.95+3.3=6.7+口+4.95 (3)6.38+1.72+3.62=6.38+口+1.72

(2)(1.38+1.75)+0.25=口(口+口) (4)(2.55+7.7)+(2.3+7.45)=(口+口)+(口+口)

小结: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收获?

(找几名学生回答后,老师作一下小结)

作业布置:作业本P46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7.5+3.1+2.510-2.5-2.5

21-7.7-2.38-2.59+3.610-2.4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真上适当的数,在〇里填上“+”或“-”。

3.5+10.06=+3.85

10.24+8.2+1.8=10.24+(〇〇)

18.76-(3.76+0.53)=18.76-〇

32.17-0.46-4.54=32.17-(〇)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讲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三、解决问题

1、P1054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2、P1065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3、P1067(同上)

4、P1068、9

四、作业:作业本P47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6

(一)学生情况:

四年级两个班一共84名学生,总体情况还好,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学习也比较勤奋,少数学生学习懒惰,不动脑,基础较差。但是普遍存在计算不仔细,做题不认真检查的缺点。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课时)

2、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1课时)

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4、三角形的认识、位置与方向(2课时)

5、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1课时)

(三)复习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所领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同时,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提优补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复习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7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

二、教学目标:

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

六、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1、1号笔筒有( )支铅笔 2号笔筒有( )支铅笔 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 5号笔筒有( )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三)课上尝试小研究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一)(二)。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五)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尝试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平均数的含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以及老师精彩的点拨引导,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六)挑战自我

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第六组有8个人。

教师提出:要比较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该怎么办?学生可能回答先计算两个组的平均体重,然后进行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预设: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议一议”中问题“ 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求出的两个平均数的意义。完成比较哪一组平均体重重一些的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计算平均数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七)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

1、独立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二题;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 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借助此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课后反思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8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认真培养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11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7人,从三年级下学期的期末检测成绩看大部分学生成绩有所提高,有个别学生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的运用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是应用题分析能力还不错。

从上课以及作业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回答老师问题、按时完成作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做题马虎、丢三落四、题目没看清就写答案、做完作业不检查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回答老师提问。

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层知识教学的同时,需要加强各方面的辅导工作,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成绩。

三、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教材的编排: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三位数。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3、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4、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查缺补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在平时教学和作业练习中,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做完检查的好习惯。

五、培优补差

(1)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后进生进行辅导。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优化备课,课堂40分钟要质量。精编习题,习题设计要有梯度,紧扣重、难点,巩固“双基”。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发现错误要及时订正。

(5)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提出适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如:从60分上升到65分乃至70分,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颁发一些小奖品,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6)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2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带两个班数学,一班28人,二班28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高,其中一班在上学期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质量监测中成绩名列前茅,二班的成绩较低一些,但也居全市前列。但仍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基础较差!学习散慢,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习惯也不好。像宁浩、王鹏、马平等。其中张家旺、马鑫、马凯玉、罗依杰这些同学学习成绩优异,思维灵活,对待问题常常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也有个别同学如:一班的王潇、王苗、宗文丽等这几个同学,其理解能力稍差,做题的速度也慢,加之在家里娇生惯养,稍对他们严厉些,就找借口不到学校。学习成绩只能在及格的边缘徘徊,学习习惯还未形成。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这块内容中安排了两部分的内容:数的认识和运算、式与方程。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倍数和因数;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本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中用了四个单元,分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升与毫升;第二部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三部分: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

本册教材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单式和复式统计表的学习,由方块图形到条形图、由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逐步安排用单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在此基础上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分别是“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5、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8、使学生学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9、使学生经历探索数(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

10、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够将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只管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12、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13、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简化形如“ax±bx”的式子。

四、教学措施

1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2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3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重视过程,激励参与

数学教学要反对“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现代教学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学过程,特别是看学生有无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也不该经常以优秀学生的理解来代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过程。

5承认差异,注意教法,面向全体。

教学不能无视差异,搞一刀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能逐步缩小。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不同层次,并针对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要注意照顾中差生,使中差生能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课堂练习时,要注意对中差生辅导。对优秀生也要注意发挥他们的才能设计一些“聪明题”、“多练题”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的方法,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6 善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以热切的激励,发挥学生的激励功能,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对优秀反馈信息的激励,另一方面是对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的激励。以明确的导向,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巧用、善用主人语言,理解尊重学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奋斗目标

力争让现有成绩稳定下来,争取在市级和中心小学级质量监测中进入奖励名次。

202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30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使学生获得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

二、学情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多来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和两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角的认识,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列综合算式和用表格整理信息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等),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少数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课外辅导才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多数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三、教材分析(涵盖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

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9、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0、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11、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12、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13、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教学进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共计60课时):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左右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期中复习、测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