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培训总结(通用4篇)
通过十几天紧张的学习,我的物理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位专家、指导老师给予我具体高效的指导,视频课例、在线研讨、老师现身帮教,使我收益匪浅。对今后的教学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关注学生必备的物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物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物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2、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物理需要
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物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3.整合教学技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实施课程重视对物理问题的探究”的具体要求。探究的方式多样,如发现、过程、规律、质疑、挑战、拓展等形式的探究,教师应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技巧,运用优选的教学技巧创设良好的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实践,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效。
4.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定性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和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教学的参与度的评价,教师能清楚地了解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也能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在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课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开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较高,驾驭课堂能力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通过实验等方法予以讲解。如:县级老师的物理公开课中,在实验中逐步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就让学生大大加深了对实验的印象。在确定问题结论时,让几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找出其中最简单准确的一种。
这样在实验中让学生自选器材,自己探究多种实验方法,并且能够再让学生讨论验证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每一组同学都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另外教师善于运用启发,教师引入新课、提问题时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教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开课教师非常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上前演示,这样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恰到好处。在这十天的物理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
5、创造性运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6、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竞赛、小发明、做游戏等等。
( 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操练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7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
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
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通过老师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讲解,使我对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中考的制度上面是由中考决定的,如果中考不进行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家说的如果中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
也许还在为写心得体会所烦恼,拿起笔却不知道怎么下笔,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些范文,一定对您有帮助,下面《物理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由百范文网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提供。
今年,县组织了物理教师的培训活动,在培训后,我深的体会,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但是美好中也存在着点滴不足。诸如教师的鼓励手段应该及时、多样;在给予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彻底的进行思考、讨论,而不搞形式主义;再是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太长,影响了听课的效果;有些教师在设计上还是以问题作为引线,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听课中,我深刻体会到课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开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较高,驾驭课堂能力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通过实验等方法予以讲解。如:李永林老师《平面镜》的课中,学生得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象的错误结论,教师马上利用简单的实验,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想法,教学的机智性真是非常不错。 课堂设计新颖,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凌晓东老师的《平面镜成像》公开课中,桌上实验器材先只给出平面镜、跳棋,没有玻璃,然后在实验中逐步引导让学生发现用不透明的平面镜很难找到像的位置,而应该用透光的玻璃。这样就让学生大大加深了对实验器材的印象。在确定像的位置时,让几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找出其中最简单准确的一种。这样在实验中让学生自选器材,自己探究多种实验方法,并且能够再让学生讨论验证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每一组同学都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另外教师善于运用启发,教师引入新课、提问题时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教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开课教师非常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上前演示,这样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恰到好处。
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作为新课改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在引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尚需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
今天,我到中学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举行的初中物理教师培训会,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活动安排是:
1、听税东中学李老师主讲的《电功》;
2、听税东中学张老师对该课的点评;
3、由市教研员冯老师点评;
4、观看由三中袁老师获得省一等奖课《杠杆》的录像课。
听、看了两节课,给我很大的震撼。看到物理教学发展之快,也看到教学观念的转变,还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是自己增强了紧迫感。
两节课共同的亮点是:
1、实验的创新。袁老师的杠杆突破传统教具的束缚,敢于逆向思维,大胆用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进行实验探究。也巧妙的解决了力臂测量的难度。因而是袁老师的课插上了成功的翅膀。李红梅老师的实验也另辟蹊径,改进了原有实验,操作方便,且增强了趣味性、生活性、思考性。
2、让物理走进生活。两节课都从生活中的物理开始,进入物理的殿堂,最后又都回到生活。袁老师从让学生设计拔木板上的铁钉开始,到后来生活中的杠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认识,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李老师把身边的电热隐患和血淋淋的惨痛教训搬到课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用电的重要性。
3、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就是学生的益友,因而课堂是民主的、平等的,也是开放的。
4、教师的语言魅力。听她们讲课是一种享受,语言言简意赅、音色优美、语速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