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生态环保的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一、建设生态篇家园,打造古风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xx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今年来我镇的.环保工作围绕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严格控制,重点治理,全面达标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生态环境和企业环境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全镇环保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为加快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针对少数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只讲经济发展政绩,不讲环境污染的行为,我镇坚持通过宣传发动,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分析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形势,充分认识当前一些地区环境造成的危害,切实抓好环保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召开会议进行宣传,镇党委召开了会议,在分析我镇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的同时,认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增强大家的环保认识,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镇各村(居)委会负责人,镇属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议;二是利用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借助“6。5环境保护日”宣传活动和污染源普查工作为契机,印发宣传资料,环保知识咨询台等进行宣传;四是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真正营造起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加强。
二、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为确保全镇环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一是结合本镇实际,制定20__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对今年环保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进行明确,二是建立班子。由镇长亲自抓,从上到下形成了较健全的管理格局,三是明确职责。根据县委、县政府级要求和今年全镇环保工作任务。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坚持实行目标管理,狠抓落实,分别与村、各相关企业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四是严格考核,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积极协助做好环境监管工作
(一)加强对本辖区内工业企业的监管,做到对所有工业企业底子清楚,坚持新办企业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协助县环保局按时做好日常对辖区内企业环保实施验收。坚持实行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及时向县环保局报告。积极做好我镇辖区内新、扩、改建设项目环评表的报批工作;督促企业执行“三同时”制度。协助环保局抓好镇企业的污染治理检查和治污设施运行的监督工作。同时做好加强对各行政村村民饮用水源和城区水厂饮用水源的检查和保护,确保镇区内不发生村民饮用水污染事故。
(二)为辰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效保证。
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辰河治理计划,完成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业污染、养殖污染、生活污水等各项整治工作。同时,加快辰河治理工程进度。
(三)对河流沿岸各村(居)卫生环境、生活垃圾的治理
并认真抓好卫生保洁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各村(居)的实际情况,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并积极落实,对河流周边环境进行有效整治。
(四)突出特色,努力做好环保日常工作。
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同时做好上报辖区内开展的环保信息工作。年底认真做好环保工作资料装订工作。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督促、有指导、有检查、有成效,不断开创六都寨镇环保建设工作新局面。
(五)实现减排目标,调解环保纠纷。
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环保工业,大力支持环保工作创新,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下降 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的目标。同时,高度重视和解决环保纠纷。今年有洪江村村民实名举报祁都纸厂非法排放废水的问题。我镇根据省、市、县的指示精神,努力调解纠纷。通过实地调查、不定时监测,加强对祁都纸厂的监控,妥善地解决该问题。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新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政府办公会,专题部署农民新村建设工作,同时召开村、社干部及群众大会,发动农民入住新村,现将我镇半年农民新村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南家坝居民位于新乡镇东部,距镇政府约8公里,全村有656户、共2786人,拥有耕地面积2160亩、山林面积8360亩;南家新村规划占地面积42亩,总投资560万元,可入住50户,每户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乡镇环保所工作总结。截止20__年12月底,已建设成16户房屋,并入住使用,有3户正进行基础工程。
(二)龙泉村土地岩居民点位于新乡镇东部,距镇政府约6公里,全村有521户共2048人,拥有耕地面积1902亩,山林面积1589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余元,处,规划占地20.5亩。总投资500万元,可入住52户,现报名34户。
(三)三水村陈家坝居距新乡镇4公里,与武陵镇隔江相望,距万州城区60公里,比邻镇政府驻地,该村幅员面5.26平方公里,村辖源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14户,2066人。18——50岁劳动力1076个,常年外出务工人员619人。对这点召开了群众会议,进行宣传发动。
二、农民新村建设半年的工作情况
(一)主要做法
(1)组建班子,成立镇农民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在村管所,加强对农民新村建设工作的协调和服务。
(2)措施到位。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新村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民新村居点集中建设,改善和提高农民居住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乡镇出台十大政策措施,调动群众建设农民新村的积极性。
(二)土地岩居民点情况说明
此居民点于20__年10月动工,12月20日竣工。由于居民点上边坡属砂岩结构,有些地方沙层较厚,在场平建设中出现上边坡垮塌。事发后,镇政府立即请来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冯工和平湖设计院的袁华锋工程师现场论证,整个场平基础没任何滑坡迹象,是施工中造成上边坡失衡垮塌,并提出两条治理措施:(1)是上边坡必须减载,工作总结《乡镇环保所工作总结》。(2)上边坡修挡墙或打抗滑桩。
为确保居民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镇党委、政府专题研究,特提出以下场平整治及建设方案:
(1)上边坡减载范围实地勘察确定,实地测量减载方量(涉及范围3.2亩,减载方量在15000以上)。
(2)上边坡暂不从事房屋建设,待边坡治理验收后再规划。
(3)对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的坎子进行加固,决定修片石浆砌挡墙,长160米,高3米,基座宽1.2米,顶部宽0.3米。
(4)对第二平台靠外的30米用砂夹石按5:5比例进行强力碾压,碾压分3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0.8米,每层碾压次数至少在6次以上,直至密实为止。碾压长度130米。并与施工方签定场平碾压合同书。
(5)对于整个场平下边坡,等沉降一个夏季后,用钢筋混泥土打方格网进行护坡处理,并建高1米,宽0.5米,长150米的基座,在方格网顶部用条石压顶。
(6)并请了川东南地质堪测对龙泉村土地岩居民点进行做地堪报告。
(三)强化宣传,严格规划
(1)农民新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我们已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刷写永性标语等对农民新村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大大提高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半年来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群众院坝会、广泛宣传农民新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充分调查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2)严格规划:一是请了万州区规划设计院对三水进行了地形图的测设和规划;二是通对图纸的评审;三是通过召开住户大会,选用巴渝新居通用图集。
三、存在问题
(一)建设资金不足,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如道路硬化、居民点的垃圾处理问题、绿化、靓化等资金存在差口,影响村民入住后出行和环境问题。与健康重庆不相适应。
(二)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足。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民新村建设认识存在偏差,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观望”和等、靠、要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
(三)土地调查整是农民新村建设的难点,在用地上实行土地调换,还是现金补偿,要很高的价或不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宣传发动,提高农民新村建设宣传氛围;二是抓好农民新建设、争取出形象、出特色;三是强抓质量、安全、风貌管理、争取做到建筑质量合格,建筑安全不出事故,建设风貌有特色。三是对三水村了家坝居民的土地调整和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