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校本教研计划(精选3篇)
随着县教研室“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校本活动开始成为大家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因此,学校在本学期筹划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围绕“打磨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切实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现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我校成立了以左俊杰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张帆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全体成员为组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使得我校校本教研如火如荼。
二、建立了“双轨三级制”校本培训制度
双轨培训:一是教学培训,二是教育培训,三级培训是指:学校培训、教研组培训、个人自我培训,自我提高。进一步完善我校的校本培训网络。
三、抓理论学习,促教学观念的转变。
充分利用周日晚教工例会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高效课堂的理念,通过主题学习、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全员提高。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适应课改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崭新的教学理念审视课堂教学。
四、以校为本,组织全方位、多方面的教师培训
1、抓好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使用培训
以初三多媒体的安装、使用为契机,抓好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使用培训(尤其是初高三教师和初高三多媒体管理人员),让广大教师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了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
为切实加强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本学期每周四晚上对教研组长进行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研业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教研组长的业务水平。
3、组织了初三教师“双向细目表”的培训。
各教研组、备课组广泛开展了课标的解读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整理出每一单元的知识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及每一课时要注意的知识点,以备教学时参考。教研室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定时检查、评比、验收,对做得好的教研组、教师予以一定的奖励。
五、围绕“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法”开展校本教研
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发挥专业引领在校本教研中的积极作用,邀请了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教研员以及其他学校的名师、专家来我校讲座,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水平。
2、办好一次的课改论坛,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例等,收集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成果,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
3、学校教研室将每月的重大教研活动汇集整理,编写了一期《新中教研》,汇编成册存档保留。
六、加强了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跟踪管理
教研室安排学校行政、教研组长下班听课,及时反馈、评课,帮助其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当安排薄弱教师开设一些讲座。
七、加强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反思
强调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体现在教学笔记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备课组内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八、重抓了集体研备课
各教研组每月分高、初中至少进行二次专题的全组集体研备课活动。进行“备——说——评——上——-思”,以提高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教学能力。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一学期来,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可避免的也遇到了许多困惑,我们相信,随着校本教研实践的展开,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校本教研会越来越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给与她应该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也确信:我校校本教研的明天会更美好!
一、推行新教材、提升课堂实效。
在上学年学习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小学版、《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1。学科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开学初,由参加扬州会议的周锦老师组织大家学习扬州会议精神,传达教材推行的重要意义。集体研读学科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讨学生体育学科学习习惯落实方法,开学初全面展开此项工作,注重过程实施,每月强化。
2。推行体育新教材。
(1)印发新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将新购买的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分发到四个校区,入图书馆等级,教师借阅,期末归还。将《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南》和《大纲》复印,人手一份,下发给每位体育教师,新学期开始全面落实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2)加强《指南》解读、深入教材开发。
每月一次教研组专题研讨活动。全辅导区以年级为单位,成立集体备课研究小组,成立组长负责制,将自己教学的水平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涉及到跨年级的老师,选一个年级组为重点研修。备课组长安排:一年级:徐玉兰;二年级:李静亚;三年级:计月华;四年级:沈利;五年级:周锦;六年级:蔡茂华
(3)组织实践研究、提升课堂效率。
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协同教学模式,制定一个相关专题的一课三磨计划。一个学期研究透一项教材,逐年推进。本学期一年级磨课主教材:操、游戏;二年级:跳、游戏;三年级:投、游戏;四年级:学校特色项目、游戏;五年级:跑、游戏;六年级:球、游戏;
(4)尝试期末展示、研究成果汇报。
尝试采用新的评价方式:展示课、论文报告、课题研究讲座、教材研究讲座等形式,在期末工作总结中开展汇报。各备课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将本学期的研究通过以上形式向全体教师做一次研究成果汇报。
二、全国达标锻炼和监测工作两手抓。
1。明确任务、重视工作。
开学初布置测试任务,体育教师明确测试要求。全辅导区学生参加国家体育达标锻炼标准测试,掌握测试项目以各项目的锻炼标准、动作规范,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将素质锻炼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积极向家长宣传测试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学生家庭参与体育运动中来。
2。全面渗透、确保时间。
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己任,强化素质练习,通过课课练注重各项素质练习的方法规范;通过大课间素质操和素质练习,强化每天的运动量;通过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提升特长项目的发展;通过体育节等群体项目比赛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3。规范测试,确保真实。
每年我校的测试工作组织规范,效果良好,今年继续往年良好的组织方法,注重学生思想教育,让家长、学生、老师更加重视测试,发挥每位学生的真实水平。科学选举体质监测学生样本,样本量充足,数据真实有效。四校区统一测试时间和要求。
4。及时上报,分析反馈。
对国家达标锻炼和监测点校学生样本测试的时间安排有提前量,并及时完成上报,任课教师完成数据输入,汇总给蔡茂华老师,蔡老师核查数据,完成国家达标锻炼的上报工作。监测点校学生素质测试数据由任课教师输入模板后汇总给通讯员计月华老师,由计老师核查数据,及时完成省级上报工作。下载学生成绩评定,分析我校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和不足,作为下学期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思考,再实践,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各项身体素质,特别是视力,引起家长的重视。
三、抓好阳光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构建各校区特色大课间。
在上学期各校区大课间改革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大课间活动内容,根据季节变化特点,变更活动内容,活泼组织方法,促进学生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增强素质有实效。积极学习省各校大课间视频资料,学习各种好的组织方法和内容,促进我校大课间提升新台阶。
2。开展体育节。
本届体育节历时两个月,要将上学期因田径场地修建未能完成的运动会一并举行,结合第一届趣味运动会的良好效果,删减部分游戏项目,增设学生更加喜爱的运动项目,将冬季三项体育锻炼列入其中,可以采用擂台赛,年级部门比赛,田径单项竞赛和群体趣味比赛等形式,丰富节日内容,灵活组织丰富,让师生真正享受节日盛宴。
四、紧抓两级课题,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1。紧跟课题,提升科研水平。
省监测中心重点立项课题《在组块教学理念下小学体育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开展,苏州市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在新基础教学理念下,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已经进入结题准备阶段。全体教师跟从课题研究出发,深入思考教学实践,带着方向,带着问题进课堂,寻找科学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为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个人成长积极探索。布置了新学期研究任务。另外申报成功的吴江区第五批学年课题要根据研究计划,认真开展,出成效,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认真撰写论文,积极投稿,从研究总结和论文撰写中替身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
2。完成学生锻炼手册的撰写工作。
上学期完成了各水平段学生锻炼手册项目的整理,罗列工作,本学期结合新编教材,进一步梳理、删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项目的实际效果,精心甄选,完成编写工作。9月份完成教材整理,10月完成各年级项目,11月导师指导,12月完成最后修整、排版,1月完成锻炼手册。
六、体育学科日常管理及分工。
本学期在推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体学校体育常规管理工作。
1。体校各运动队
田径:李静亚、徐玉兰
女篮:蔡茂华
门球社团:计月华
国旗护卫社团:周建龙
2。体育教师上课集合地点
蔡茂华:西跑道中间(六年级1~6班)
周建龙:西跑道北(五1~6、三2)
沈卫英:体育馆(四1、2)
沈利:田径场北半圆(四3~8)
计月华:田径场西跑道南(三3~8)
周锦:篮球场东(五7、二5、6)
李静亚:田径场南半圆(二1~4、三3)
徐玉兰:舜湖广场中(一1~4、二8)
严苏华:舜湖广场东(一5~8、二7)
3。广播操评比安排
一年级:徐玉兰、严苏华二年级:李静亚、周锦
三年级:计月华四年级:沈利
五年级:周建龙六年级:蔡茂华
4。体育场馆安全、卫生等管理安排:
周锦:总体负责体育器材及场馆安全检查,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对需要维修和报废的场馆器材列出清单。向总务处严玉根主任详细汇报安检情况。
各室场主要负责教师:
(1)体育馆:蔡茂华、沈卫英
(2)体育器材室(北):计月华、李静亚、徐玉兰
(3)体育器材室(南):周建龙、严苏华、沈利
(4)足球场:周建龙、严苏华
(5)篮球场、联合器械区:周锦
(6)网球场:李静亚
(7)门球场:计月华
(8)舜湖广场:徐玉兰
随着寿光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我校立足本校实际,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开展了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和改革,并付之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一、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切实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首先我们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了寿光市教育局文件《“345优质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解读了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使每位教师充分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充分认识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同时要求广大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自学他人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相关论文、案例、课例等优秀资源,进一步加深理解,消除畏难情绪,为进一步的研讨活动储备理论依据和经验。其次,我们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培训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加大了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为保证高效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我校建立了一个求真务实的,由校长任组长的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评价小组和实验小组,制定了《高效课堂学习制度》、《高效课堂教研制度》、《高效课堂反思制度》等,使老师的行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学校校长统领全局,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努力打造高效教学模式,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加强校本研修,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1、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本教研管理督导机构,形成“校长教导处学科教研组教师”四位一体的教研管理网络。校长作为教科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校本教研的领导、协调之责,并在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教导处是实施校本教研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着规划、组织、调度、培训的职能;学科教研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是相同、相邻或相近学科活动的基本单元;全体课任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力求做到人人承担课题,人人从事研究。学校确定每周二、四为“学校教科研活动日”,以学校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教研情况,研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互助合作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共享教研经验。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全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保证校本教研有序开展,我们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学校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逐步建立起了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从制度、时间、条件、指导督促、交流合作等诸方面为校本教研创造宽松的环境。教导处要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加情况和质量纳入业务考评。在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上,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人人有任务。在活动中,规定教师们必须人人发言,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究下周教学内容。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规定教师每月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切合实际,融有个人观点与智慧的论文一篇以上。教师要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每周参加一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每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或个案研究。学校开展“三项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或案例评比”活动;每学期开展“教学教研开放展示周”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课改主题研讨会;每学年开展一次“教研月活动”
3、广泛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
实行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以课前说课为主要形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全体教师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每学期举办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活动,活动突出“研究”的主题,将研究过程作为活动的重点,以活动促研究。活动一般分“集中培训、确定研究专题、集体备课、观摩展示、总结反思”五个阶段。通过此项活动,教师教研意识进一步增强,教研水平和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同伴互助,体现校本教研的开放性、合作性和经常性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校本教研是一种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的活动,其关键是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为此,我们广泛开展“青蓝工程”,实施新老结对帮扶活动,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
5、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
积极落实并强化我校确立的“教研兴校,科研强校”的观念,教科研活动紧密联系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紧紧围绕“生成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等课堂教学要求,紧紧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取的经验,紧紧围绕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进行教科研活动,应揭开教科研的神秘面纱。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过程即教科研活动,问题得到解决即教研成果的意识。切实把教科研活动当作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杠杆。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中,我们围绕课改实践的需要,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每学期,我们都举行以“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为专题的调研活动,将调研的结果进行汇总,对普遍问题集中骨干力量集体攻关解决,最后,以研究课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通过教研科研活动,真正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为提高课堂效率铺平了道路。
6、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同时开展“我最满意的一堂课”过关活动。我校通过这些赛课形式,每年都选出一批优秀教师参加市优课评比,并获得好成绩。
四、以课例研究入手,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推进课程改革,主阵地是课堂;建设高效课堂,更应该研究课堂教学。
1、我校把高效课堂教学工作的重心定位为“两点”:一是“立足点”,重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学校全体教师先后齐抓学生的课堂发言、学生书写、学生的阅读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二是“切入点”,重点关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我们采用“以点带面同发展”的形式,即“示范引路,全面铺开,智慧共享,优势互补,吸收创新”,促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基础上,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探求适合各学科的”高效策略”。
2、上好“四种课”
第一是“推门课”。由校长、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领导小组成员随时进入课堂听课。这种形式,能从外部驱动教师课前钻研教材。听“常态课”利于学校领导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业务把关,及时了解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对不过关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对于薄弱学科,实行不定期听课,以加大监管力度,促其迅速成熟。
第二是校内赛课。赛课采用“说课授课评课”三环节进行,由教导处制定活动方案,学科教研组负责落实。授课教师要上交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上交听课小结。集体评议时,由授课教师谈教后感言,再由听课教师,围绕“三个一”进行评议,即“展示一处亮点、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点改进”。
第三是磨课。它是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构建了“集体备课上课实践,评议交流再上课实践,再评议再实践”的“一课三教”课例研究模式,形成了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
第四是精品课。每一学年,我校均有多位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观摩课、评优课、示范课活动。每一次,我们都是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以教研组为平台,由校内骨干教师组成智囊团,邀请优秀教师进行指导。通过优秀教师引领,同行互助,不仅帮助授课教师寻找问题、优化策略,同时也使听课教师分享经验、提升水平。
3、搭建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充分利用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和寿光教研平台,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二是利用学校网站整合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资源平台,有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经验积累和方法改进。
总之,要想打造高效魅力课堂,必须依托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使全体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做到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