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强师计划》吹响了新时代强师兴教和强教兴国的集结号,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和主体,部属师范大学是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必须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使命自觉主动回应并全面对接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安排。
深化认识,担当主体责任
《强师计划》强化了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强调充分发挥部属师范大学的引领示范作用,明确建立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推动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教师占全国专业教师数量的86%,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全民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是关键;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师范教育是主体。
作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行动新方略,《强师计划》提出了未来两个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强师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质量,重点在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强调师范院校要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强调国家重点师范大学要有更大的担当和更多的新作为。
师范院校尤其是重点师范大学要从国家教育战略全局和教育现代化愿景出发,切实担负起强师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工作责任,主动围绕《强师计划》的贯彻执行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组织结构、打造优秀团队、整合优质资源、完善行动方案,打好主动仗,持续发力培养高质量教师。
增强内功,发挥引领作用
《强师计划》对部属师范大学来说,既是重大使命又是发展机遇。一方面,部属师范大学要发挥其固有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新的战略需要,用实际行动强化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实施高素质教师培养计划等方面要有更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作为。另一方面,《强师计划》对部属师范大学自身的改革发展也注入了新动能和赋予了新期待,部属师范大学必须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教师教育的研究和创新,进一步汇聚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持续聚焦师范教育和增强内功,努力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和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要当好强师计划的排头兵,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增强内功必不可少。一要进一步从整体上打造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优化教师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基础教育能力;二要系统推进专业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发挥学科强师的'支撑作用;三要充分凝聚和锻造教师教育师资团队,不断壮大强师的核心力量;四要着力开展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五要注重搭建一流的教师教育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
担当是对责任和实力的双重考量,自身实力是引领带动的原动力和根本保障,强师是个强己强人的互动共生过程,引领是基于实力与优势的带动,引领者内在功夫不扎实,向外必然差强人意。
协同合作,强化提质实效
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是《强师计划》的重点任务,旨在协调高水平师范大学以组团形式帮扶薄弱师范院校,推动不同层次师范院校间建立协作发展共同体,促进师范院校间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共享,带动协同师范院校人才队伍、学科专业、服务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整体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是一项新的教育创举,其核心意义直接指向薄弱地区师范院校生血功能和教师供给源头,是新时代国家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协同提质的关键在于协同,落脚点在于提质,要将协同提质计划落到实处,体现实效,就要在科学构建协同体系、形成完善的协同工作方案、建立良性运行的协作机制和组建得力的工作团队上下功夫。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是多元协作、内外互动、综合施策的复杂工作,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难以满足新的工作要求,要谋求突破和有所超越。前期沟通交流、研究谋划越细致,后期效果便越好。如华中师范大学在研究部署协同提质计划部署落实中,坚持一家一家地碰和一个一个地盯,注重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和倒排工期;坚持短期行动与长远目标、重点突破与特色建设、专项任务与协同行动紧密结合,凸显“共谋、共建、共赢”的协同理念,既突出重点又相互兼顾,做到组织健全、责任落实、路线清晰、事有人为、不留空当、志在长效。
《强师计划》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出了前瞻性的宏伟蓝图,并描摹出了一幅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未来美景。师范院校一定要乘势而上努力作为,为《强师计划》撑起一片天,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展现兴国强师大担当。
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为此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没有基础教育的强师就无法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没有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教育强国就是奢谈,实现共同富裕也将是无本之木。而在当前就业双向选择、人员流动更加自由的情况下,如何从宏观层面和制度层面为基础教育培养和留住优质教师队伍,又的确是一个难题。强师计划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揽子方向性的解决方案,并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创新性。
其一,强师计划强调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明确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学科评估基本要求,探索建立符合教师教育规律的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切实推动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推动师范专业特色发展、追求卓越。这是通过发挥院校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推动师范院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举措。“双一流”建设评估、学科评估等可以将毕业生去西部、东北、基层担任教师的情况纳入评估指标,因为这是大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重要显现。而院校在评估指挥棒的指导下,应该摸索建立起多渠道筹措资源的机制,给予去基层当教师的毕业生资金补贴。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为这些学生开辟本、硕、博与教学实践贯通交叉培养的人才成长通道。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能够安心在基层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还能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让去基层奉献的教师在收入上不吃亏,在发展上有途径,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扎根基础教育与自身发展之间存在的冲突。
其二,强师计划强调要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重点加强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发挥优秀教师、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学校育人能力”。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不仅优秀教师要轮岗,优秀校长也要轮岗。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不能仅仅在业务上优秀,还需要在带动其他人上作表率,而这也会促进优秀校长、优秀教师教育领导力的提升。可以预见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的`轮岗,不仅能够提升当地整体的师资水平,还能提升当地的整体教育治理水平。
其三,强师计划强调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这对于我国而言具有相当的前瞻性。试想人工智能能够让一个没有任何围棋基础的机器通过学习变为一个世界顶尖的围棋棋手,那么,将人工智能用于培训优秀师资,师资建设或将大大提速。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进行实践与政策上的探索。目前人工智能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技术上的不成熟。因此,国家应该鼓励相关行业、企业与机构,加强人工智能用于教师培训的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除了技术上的困难,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法规上的挑战,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教与学以及师资培养上的应用。
师资强则教育强,优秀师资分布不均衡则共同富裕难以实现,强师计划为解决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并且明确指出将提供资金保障强师计划的实施与推进。我们相信,贯彻落实好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未来可期。
教师教育的母体在师范院校,振兴师范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振兴师范文化。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师,其在培养优秀师资上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比如,中师会招收高素质的毕业生,并且会涵养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与师范情怀,严格训练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致力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师已在历史长河中消散,但我们需要延续中师的师范教育传统,传承中师的师范教育精神,汲取有益的师范办学经验。在如今培育强师的'时代号召下,我们首先需要强化师范院校的师范文化,从课程设置到实践活动等各方面去渗透师范精神;其次,加强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联系。高等师范院校要切实研究基础教育,同时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能让其全方位参与到基础教育中;其次,注重通识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让师范通识教育体系融通古今中西经典,真正让师范生能够顶天又立地;最后,加紧培养学科教学论专业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从基础上作为强师计划的发力点。
听完吴教授的`讲座后我受益匪浅,我学习到现在课程目标特点从单纯实用到既中实用又重发展从单一学科要求到全位的整体变革。给我们启示是时代在进步,教育需改革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教育改革是一代接一代的传承。教师是其中的核心,我们要时刻学习,时刻准备,提升自己,满足社会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
《强师计划》中提出,深化精准培训改革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教师培训的精准度与针对性不强,导致教师培训的效果难以显著。对中西部教师进行关于国培质量的调研后发现,培训项目精准实施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培训对象画像模糊,学院推荐与遴选的精准度缺失;二是培训需求分析泛化,供需对接、动态调整的精确度缺失;三是培训目标界定失当,课程供给靶向聚焦的精确度缺失;四是培训教育组织粗放,培训对象内容与方法、方式的'匹配精准度缺失;五是培训情境创设错位,学员主体参与、合作互动共享的精准度缺失;六是培训绩效转化断位,学员返岗实践追踪指导的精准度缺失。提升教师培训的精准度要抓好一个着力点、防止一个误区。首先,抓好教培体系的最后一公里,赋能教师学习力,这是精准培训的核心内容与着手发力点;其次,防止盲目铺摊子、低水平培训,教师培训应试点先行,避免重复无效的教培内容。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是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后,又一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更加聚焦于基础教育,是基于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而制定。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过去几年来在协同提质上做出的工作也与《强师计划》的精神相契合。这项工作主要是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地,与各省级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成立至少15个分中心。该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中心与分中心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来推动整体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而此种协同提质的'合作方式也回应了教师教育本身具有的均衡性问题与发展质量问题。教师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师教育的质量提升,与整个国家教育的公平与质量紧密相关。该计划的出台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整个国家的教师教育发展,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
“强师”一词兼具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三维意涵。作为名词,是对教师理想样态的期待;作为动词,是教师教育动态发展过程的策略;作为形容词,是教师核心特质的厘定。作为“强师”,创新型是为强师画像的点睛之笔。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愈发不确定,作为教师要有应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需要的'确定性品质,这才是创新型的应有之义。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强师”,首先,培养师范生自身具备创新能力,其次才能助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品质的养成。其次,培养“强师”需要做到“长周期”培养、“宽素养”培育和“高质量”追求。所谓“长周期”培养,就是要让教师普遍达到硕士及以上的学历,并且要做到长期追踪每一位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轨迹;所谓“宽素养”培育,就是要让师范生具备学科素养与教育素养,同时能拥有四大核心能力,即学科理解力、学科转化力、教育研究力和教育实践力,让两大素养与四个核心能力同频共振;所谓“高质量”追求,就是为每一个教师打造精品教育,让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家型教师共同体实现高端引领。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出台,在教师培训方面提出了教师培训改革的“专业化”、“精准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和共同愿景,需要在教师培训实践中不断推进。其一,在教师培训的软硬件方面逐渐实现专业化。具体来说,教师培训硬件的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专业化,具体包括教师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培训资源等方面要不断加强建设、加强投入;教师培训软件的专业化主要是指培训的内容的专业化。培训软件的专业化实现必须是基于科学研究的。比如培训方案的设计,应在科学研究与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其二,教师培训的标准化。高质量教师培训的前提是标准先行。目前要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有关的教师培训标准,以便能够通过教师培训支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师培训的精准化。所谓精准化就是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设计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方法,从而做到精准有效。一是精准研判教师培训需求,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三是搭建信息化培训平台;四是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教师的学习计划,精准化设计培训内容。此外,还要在教师培训中,注意通过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到了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推进培育师德涵养的有关要求。如今我国师德建设呈现出单一化和零散化的发展困境,为此提出“培育—治理—评价”师德建设三维模型。政府从“控制型”过渡到“管理型”,进而转向“善治型”师德建设的治理模式;教育机构对于师德建设的培育与社会对于师德建设的'评价督导分为“任务型—规范型—自觉型”与“奖惩型—绩效型—发展型”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具体路径为,分阶段进阶式的师德建设,树立师德建设高阶理想,推进师德建设分层一体化落实等。
作为名教师,通过本次培训,我受益浅,逐渐对英语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掌握了新形势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在教学中的应注意的问题,进步掌握了提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先进策略和法,同时也了解到教师自身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提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积极地按素质教育的培养标培养所教学的.全素质,为学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的基础。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教师能力不充分、研修不高效、发展不均衡、评价不精准、管理不到位等难点,《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为这些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首先,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减负,将教师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第二,教育信息化为教学赋能,通过线上平台资源共享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学习空间。第三,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培养赋能,利用线上培训、混合式教研等方式改善教育资源不充分的`问题。第四,教育信息化为教师管理赋能,实现培训项目精准实施、政策精准落地等。第五,教育信息化为教师队伍治理赋能,从宏观层面为教师队伍精准画像,从而支持顶层设计和精准决策。教育信息化的落实依托于平台技术、算法模型和创新应用三个抓手,以及能力、范式和模式的三重转型。
听完吴教授的'讲座后我受益匪浅,深刻意识到我们原先的教育过于死板,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回答问题,读书声音也很小。我们要努力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就要认真钻研新课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求索、学习课标精神,明确教学内容,把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出台具有四点意义:其一,健全体系,《强师计划》是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对整个教师队伍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其二,率先谋划,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其三,方向引领,《强师计划》指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把握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专业能力三个方向。其四,带动教师教育强劲发展。作为教师教育者,需抓住历史机遇,促进整个教师教育体系转型升级。转型意味着要向下扎根,升级是要上生长。向下扎根就是要做扎根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一方面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范式需转型,要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实践当中的问题,在课程设计上、人才培养方式上都更多面向基础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的场域需深入中小学现场,由“专家引领”改为“专家陪伴”,真正让培训、教研、教学一体化。向上生长有四个生长点:第一,教师学历层次上的升级。第二,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上的升级。第三,推进师范类院校的双一流建设。第四,教师教育自身治理水平的升级。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在英语课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有侧重点的:比如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文化意识(主要指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是英语课程上重点培养的。英语课程内容变化很大,增添了很多新内容,不再是以基础知识:词汇、语音、语法等为主。我们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当下教授课文的`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未来的英语测试,教师可适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增加听力与口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