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怎么写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吗?能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关爱之情。一起看看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欢迎查阅!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让我们在生活中调查,用事实来说话。
二、“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
1、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2、师补充一些视频新闻资料:安徽省阜阳市不合格奶粉带来的危害
3、引导学生看书中第10页和11页的插图,结合交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三、分组讨论、思考
1、当社会失去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信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当人们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2、欣赏小品:《失去诚信之后》
3、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和孩子们所担心的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他比金子更宝贵,所以人们常说(板书课题:诚信是金),生齐读。
五、作业
收集古近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顾历史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曾子杀猪就是其中之一。
二、欣赏故事,讨论明理
1、课件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
2、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4、小结过度
三、阅读瞭望台、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第13页“瞭望台”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处理?
(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你是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3)� 四、结合事例分析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
1、课件出示两个事例(图片加配音):
(1)身患重病的妈妈为了让远方的女儿能安心工作,告诉女儿自己很健康。
(2)医生和家人为了让一个意志比较脆弱的病人能坚强的活下去,对她隐瞒病情。
2、讨论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真确理解诚信的含义。
五、总结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c)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活动二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
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资料。
“你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特点的农产品。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建议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我和小伙伴》
教材分析:
《我和小伙伴》是《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中的第一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喜欢和小伙伴交往,并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初步体会与小伙伴交往中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在备课过程中,我观察到孩子们每天下课的十分钟都在愉快地玩各种游戏,其实他们一直在无意识地体验与小伙伴们交往的快乐,他们是那么地天真、无邪、快乐,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的争执和不愉快。于是,我决定充分发挥和创造教材的资源来设计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一人在上多人端坐的课堂模式已不在存在,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做游戏,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呆板,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使师生双向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情感体验,觉得真的是朋友多了快乐就多。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了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现在的学生都有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做事霸道,自私不会替别人着想,在与同学交往中互不相让,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磨擦,如何很好地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成了近在眉睫的问题,希望通过学习本课有个很好的突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的快乐的。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3、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重、难点:
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协商解决。
设计理念:
本设计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事先准备好小伙伴的资料或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游戏活动中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与同学一起学习、共同游戏活动的乐趣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一起上学、一起学习、做作业、可以与同学做游戏、与同学拍照片……)
师:你与同伴之间一起游玩,有没有感动人的事?
(有的学生说身体舒服时,有同学帮他背书包;有的学生说自己走路不小心,滑倒了,好多同学争着搀扶她……)
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1、欣赏照片。
教师出示小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照片供给学生欣赏。你们有没有与同学在学习活动或游玩时拍下的照片?快拿出来,在小组内欣赏,请你给小组同学做个介绍。
(学生纷纷拿出照片,在小组内给大家欣赏,做介绍。人人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感受到友好相处的乐趣。)
2、召开故事会。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间一定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召开一个故事会,大家来讲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不过,今天的故事会有个特殊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要讲一个故事,最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友谊带来的快乐。
(学生讲起小伙伴之间的故事滔滔不绝。他们有的说起自己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时发生的有趣故事;有的说起生病时同学探望的事;有的回忆起过生日时,好多小伙伴共同庆祝的美好时光……)
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伙伴相处的意识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回忆了自己与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事,老师都被有的故事感动了。
师:同学们,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
(学生有的表示愿意;有的不太愿意,觉得有的同学表现不好,把自己的东西弄坏了;有的同学说想和别人交朋友,可是怕别人不愿意。)
师:咱们班谁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因为朋友多办法多;朋友多,在一起玩有意思;没有朋友太孤单。)
师:(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四、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师:同学们与小伙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小伙伴闹别扭时都很烦恼。你有好的方法吗?
(学生纷纷举手,都想说一说。)
师:看来你们真的找到好的方法了。这样吧,你们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
2、真情对对碰。
师:(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一下。
如××同学借书给我看,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负人,要尊重别人……)
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伙伴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
五、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师: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
六、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
2、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师:� )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
教学目标:
1、知道六一是世界儿童的节日,体会到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2、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3、能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调查、了解,能体会到自己的亲人和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2、了解到生活在战争中和贫困中的孩子是多么不幸,并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幸儿童表达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看老师今天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是啊,老师胸前多了一条跟我告别了很多年的红领巾,因为啊,“六一”节又要到了,老师又想起了快乐的“六一”节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六一”吧!(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儿童节知识,以及“六一”的来历。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六一节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汇报一下吧。(对于收集的好的同学给予笑脸奖励)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幻灯片:动画“六一”的来历)
3、刚才听过听同学介绍和看老师找到的动画片,我想同学们已经对儿童节的来历已经知道了,(幻灯片出示,请学生朗读。)是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_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理事会决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二)、回忆以往“六一”过节情景,感受关爱。
1、今年的六一还没到,老师想请你说说以往的六一你是怎样渡过的?你过得快乐吗?说说最让你难忘的瞬间或者事情。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说)
①谁能说说你以前和谁一起过了“六一”节?怎么过的?
②过“六一”节时,你收到了哪些礼物?你知道这些礼物是怎么来的吗?
③你还希望和谁一起过“六一”?(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六一”的快乐吧!(出示幻灯片)
3、师:我们的节日这么快乐,有爸爸妈妈、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其实整个社会对我们少年儿童也是非常关心的。(课件演示社会关爱。)
看到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总结:是啊,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今天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和平的,祖国是繁荣昌盛的。从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到老师、同学、家长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关爱。我们在爱的包围下成长,可是,你知道吗?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是妈妈的宝贝,却还有一些小朋友没办法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甚至都吃不饱,穿不暖。(出示相关图片,教师配图讲解叙述)
(三)关注世界贫苦儿童,献出我们的祝福。
1、学生观看幻灯片。
2、学生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呢?(引导学生表达对这些儿童的怜悯之心)
3、说说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
4、师:那么就让我们把爱心转化为行动,为生活在贫苦地区的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老师这里准备了爱心卡,你想准备做点什么来献出自己的爱心,表达自己的祝愿?让我们动起手来吧!
5、学生展示作品。(对于勇敢展示自己作品的学生给予爱心奖励)
(四)、设计一个更加有意义的“六一”节。
1、师:“六一”节就快到了,同学们今天的六一节勘定会过得更加快乐,想一想今天你所学到的,你可以怎样使今年的节日变得更加有意义呢?我们先看看别人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供我们选择呢?(幻灯片出示)
2、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可适当做点拨。
三、全课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了儿童节的来历以及各国小朋友都是怎样欢度自己的节日,我们的收获多吗?看到同学们不仅为自己计划了有意义的儿童节还为那些灾区的小朋友们献上了自己的一颗爱心。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最快乐的,让我们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渡过一个快乐的六一。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体会到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同情。
知识与技能:知道“六一”是世界儿童的节日,全社会的人们都关心少年儿童快乐成长。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用不同的方式了解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教学重点
知道“六一”是国际儿童的节日,体会亲人和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教学难点
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六一”儿童节的歌曲、诗歌;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图片或视频,特别是有关生活在战争和贫困地区儿童的图片等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儿童节前后关于庆祝“六一的报道、广告、标语等,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儿童节的趣闻和其它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们的节日”“让我们关注”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的节日
1.创设情境、音乐导入:[播放音频:快乐的节日]
今天我们上课一起来谈论一个新的话题“六一国际儿童节”。(板书:六一)
2.谈话:六一是国际儿童节,那么我国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六一的呢?老师找到了一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我们的节日]
3.提问:你的“六一”儿童节是怎样度过的?最快乐的一件事是什么?当时有什么感受?
4.小结:六一是我们儿童的节日,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非常的快乐。
5.提问: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你想怎样过?
6.小结:通过大家的发言,老师感受到同学们对六一儿童节的喜爱。“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少年儿童的节日,我们真快乐。
活动二社会的关爱
1.提问:下面老师带来了一组同学们过六一的照片,大家看看通过照片你了解到了什么?[出示图片:社会的关心]
2.提问:国家领导人那么忙,还要和小朋友一起过六一儿童节,社会上有那么多人关心我们少年儿� (板书:社会的关爱)就像这首歌里唱到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播放动画:娃哈哈]
3.提问:同学们了解其他国家的孩子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吗?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出示图片:世界儿童是一家]
●教师出示图片(世界儿童是一家)
●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汇报。
4.提问:通过刚才的展示,你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不同国家的儿童节都包含着长辈们对儿童的关心和美好的期待。全世界的儿童像春天里的小苗,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活动三我们的祝福
1.谈话:也有一些儿童他们生活在战争中,或者生活在贫困的地方,他们会不会像我们一样有快乐的六一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生活在战争贫穷饥饿中的儿童]
2.提问:看着这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
3.谈话:让我们把对他们的祝福写出来,画出来,把我们的爱心传递给他们。呈现素材:[播放课件:爱心传递]
(板书:爱心传递)
板书设计
快乐的“六一”
社会的关爱
爱心传递
《看地图,找家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了解图例和实物的关系;学习看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地图的能力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方向;初步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中国行政地图及所在地区省市行政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地图,说家乡
1.导入: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
学生说说家乡的所在地
2.师:知道了家乡的地址,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在书中的地图上把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它在祖国的哪个位置。
3.师出示中国行政地图,说说它像什么。 复习地图上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的关系,认认“雄鸡”的头、胸、背、尾、脚各是祖国的哪些省份。
学生说说涂色的图形像什么(认认自己所在省的图形特征)。
4.说说写写你家乡的地址。如我家所在地是浙江省,在宁波市的鄞州区,杭州是我们的省会。这里是鱼米之乡,盛产雪菜、年糕等。
二、“我找到家乡了”
1.出示家乡(省市)地图。
2.学习图例。
(1)讨论问题:地图上为什么要有图例?图例和实物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地图的时候,这些图例可帮我们哪些忙?
(2)根据各自家乡的地图特征,添加个别图例,加深印象。
3.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图例,在地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
4.上台交流,说说我是怎样找到家乡的。
三、“地图告诉我很多”汇报会
1.汇报内容:选择地图、地图差异、看图收获、看图疑问等。
2.汇报程序: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向全班交流汇报。
介绍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因此,要想知道地图上某一段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道实地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地相应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上长度的比例关系,如“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数式比例尺:分数式比例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5000”。
3.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地图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
4.斜分比例尺:斜分比例尺是纵横两种分划的复合比例尺,故又叫复比例尺,又可称为微分尺。
5.纬线比例尺:上述直线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在小比例尺(1:100万以下)的地图上,由于投影的关系,使之各纬线(或经线)的长度变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直线比例尺来概括全图。此时应对每一纬线(或经线)画一个直线比例尺,结合起来叫作纬线比例尺。
《我的家乡真美丽》(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关爱大自然。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景观,亲近家乡的山水,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明白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2.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草原、高原、大连标志、乡村风光的图片:
① 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② 学生欣赏,自由谈,初步知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③ 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苍凉的高原,有的是一望无限达到草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
3.介绍自己家乡的的自然环境特点。
你能象书中的五个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家乡是什么样?教师引导学生参考教材、联系家乡的实际想想,自己家乡环境有什么特点。可先写下来,再介绍。
4.小节: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是那样清香,小溪的流水是那样清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亲近家乡的山山水水,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二、我的家乡真美丽
1.让学生把收集的家乡名胜古迹、山水美景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学生自由分组欣赏,互相讨论,在心中选定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派代表发言选定最佳景物。
3.小结: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美景。确实,家乡就像你们所画、所摄、所介绍那样,她真的美丽。
生长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三、我爱我的家乡
1.师提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自由选择,可以个人、可以小组进行下面任意一项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活动1:自编一节或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有感情的朗读。
活动2:模仿《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自编歌词唱一唱。
活动3:用其他形式(快板、相声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教师评价鼓励。
3.小结:刚才,大家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确实,家乡是生我样我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刻在我们的心理。以后,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四、拓展
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家乡的各个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我的家乡物产多》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了解家乡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2.初步养成调查、观察、收集和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根据书本内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一起拟定调查提纲。
2.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及所占有的条件,按调查提纲自愿组成几个活动小组,每组对应一个调查提纲。
3.各自完成调查报告,如采访记录、图片汇编等。
4.调查汇报。
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介绍小组整体的调查结果,小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5.组织开好“家乡物产博览会”(建议用一课时)。
(1)会前准备:收集家乡的物产,设计好包装;了解它的特性,如生长生产情况、营养价值和用途等;并为它设计好推销的广告词。
(2)布置展台,摆放物品,做到合理美观。
(3)学生参观、赏评。
(4)评选最佳展台、最佳广告词。
《我的家乡变了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来了解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和道德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书中两个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看图交流
2.师: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家乡变化可真大啊!那么我们的家乡广西柳州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想知道吗?
二、 交流汇报、体会家乡的变化
1.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说说我们家乡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回答。
2.通过课件辅助,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a.房子方面的变化:以前有很多都是瓦片房,容易失火,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很不方便,并且非常的潮湿(图片)。
师:现在我们住的是什么房子啊? 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都购买了商品房,并且还装修得很漂亮呢!到处是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楼大厦。我们的家乡每年都在发生变化,难怪现在的人都说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b.道路方面的变化
师:在很久以前,外面的
c.物质生活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讲以前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
学生通过搜集和调查的资料来回答。新课标第一网
师:很久以前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无论是买什么都必须有票,那时候虽然有票,但是没有钱购买。现在我们的钱多了,生活好了,就连一些高档的商品我们也能消费了。我们的家乡再也不是“人无三分银”的地方了。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了家乡很多方面的变化,现在你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家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d.休闲广场的兴建
引导学生说说贵阳市新建了哪些休闲广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课件辅助说明)
政府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特地修建了许多广场,人民广场、体育广场等,这些广场的修建让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e.科技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通信、互联网等方面来说明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的家乡变了样》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来了解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和道德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书中两个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看图交流
2.师: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家乡变化可真大啊!那么我们的家乡广西柳州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想知道吗?
二、 交流汇报、体会家乡的变化
1.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说说我们家乡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回答。
2.通过课件辅助,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a.房子方面的变化:以前有很多都是瓦片房,容易失火,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很不方便,并且非常的潮湿(图片)。
师:现在我们住的是什么房子啊? 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都购买了商品房,并且还装修得很漂亮呢!到处是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楼大厦。我们的家乡每年都在发生变化,难怪现在的人都说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b.道路方面的变化
师:在很久以前,外面的
c.物质生活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讲以前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
学生通过搜集和调查的资料来回答。
师:很久以前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无论是买什么都必须有票,那时候虽然有票,但是没有钱购买。现在我们的钱多了,生活好了,就连一些高档的商品我们也能消费了。我们的家乡再也不是“人无三分银”的地方了。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了家乡很多方面的变化,现在你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家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d.休闲广场的兴建
引导学生说说贵阳市新建了哪些休闲广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课件辅助说明)
政府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特地修建了许多广场,人民广场、体育广场等,这些广场的修建让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e.科技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通信、互联网等方面来说明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0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附: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12—2.17、我是中国人
第二周。20—2.24、瞧我这一家
第三周。27—3.3、家庭欢乐多
第四周、3.6—3.10、学做小主人
第五周、3.13—3.17、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第六周、3.20—3.24、牙齿怎么啦
第七周、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确姿势
第八周、4.5—4.7(3天)、预防疾病有学问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离不开
第十周、4.17—4.21、学校设施用处大
第十一周、4.24—4.28、我是节约小能手
第十二周、5.2—5.5、爱护公物人人夸
第十三周、5.8—5.12、夏天到了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电话、3
第十五周、5.22—5.27(6天)、平安度过夏天
第十六周、5.31—6.2(3天)、开开心心过暑假
第十七周、6.5—6.9、复习
第十八周、6.12—6.16、复习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试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教材p70-71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激发感情
1、最近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聆听。
2、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解说点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
1、(出示民族地区分布图)这是一幅民族地区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
2、小组交流学习,做好记录。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汇报成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4、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进行了解。(学生快速浏览)
5、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
三、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区”。
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现在,全国已建立了五个自治区。你能从分布图上找出来吗?
2、生看分布图,指出相应位置,教师相机介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除了五大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有1300多个民族乡。
四、齐唱歌曲,总结课堂
1、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出示书上民族集体照)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让我们一起高歌,歌唱民族的团结,歌唱民族的欢乐祥和。
2、师生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p72-73
活动准备:师生查阅本民族的相关资料,收集信息,教师可制作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但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你是哪个民族呢?你了解自己的民族吗?
二、“民族知识知多少”展示会
1、课前让同学们收集本民族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展示会”,把你了解到的本民族资料展示给大家。
2、学生用多种方式在班上交流汇报。形式如:讲故事、表演、知识竞赛、演讲等;内容如:人口以及分布、历史、祖先的传说、文字的发展等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展示补充资料。(幻灯片:黄帝陵、书法作品欣赏)
4、你还知道其它民族的资料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补充)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成功地召开了“民族展示会”,大家都对自己的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明白了: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无论是文字、先祖还是服饰,都有不同之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p74-83
活动准备:收集各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节日、体育活动以及风俗礼仪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成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宝库。今天,我们就走进祖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一次多方面的考察,你一定会留恋往返。
二、分组交流
1、学生根据主题的不同而自愿结合成组。(可以用以下主题: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民族节日、体育运动、习俗礼仪)
2、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并用多种方式交流。交流形式推荐如下: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猜一猜、说一说、现场服饰搭配、跳一跳、唱一唱、奏一奏、快乐节日、体育竞技场、小品、演讲
三、把小组的交流成果进行全班展示
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文化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师生补充)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p74-83
活动准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讨论会
1、引出问题: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是这些民族文化与这个民族生活的环境、生活习惯、民族传说和信仰有关系吗?会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此展开讨论。
2、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进行汇报。
4、得出结论: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民族信仰不同,众多的不同让每个民族形成了文化的差异。民族的差异性正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正是民族差异性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五彩斑斓。
二、假如我是她?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当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三幅图,你更欣赏哪种行为?为什么?
2、生看三幅图(书上p83插图),说说自己的立场。
3、全班进行现场投票,评出最佳行为。
4、小结:是呀,当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人相处时,首先应该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出示格言)因为(生齐读:尊重是友谊的前提,而认同他人的习惯就是最基本的尊重)
三、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各民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行动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
二、探究活动:认识统计图。
三、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讲授统计图所传达的思想。
如: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
四、问题讨论: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五、教师小结。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xx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
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
活动一:
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
生1:
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 (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2: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生3: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
师:
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
生:
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
生1:
羞耻。
生2:
耻辱。
生3:
气愤。 ……
【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师:
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生: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
金牌总数
奖牌总数
名次
1984年
15
32
4
1988年
5
28
11
1992年
16
54
4
1996年
16
50
4
xx年
28
59
3
xx年
32
63
2
师:
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生1:光荣
生2:扬眉吐气
生3:骄傲 ……
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
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生1: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
生2: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生3: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 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 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
生4: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生5: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哀怨地)这与相隔1xx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定,简直天渊之别。《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
(1) 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 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2)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
(3) 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
(4) 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5)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
(6) 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
生1: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
生2: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生3: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
生4: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生5: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
生6: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生7:《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
生8:《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 ……
【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xx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
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
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 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
生1: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生2: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
生3: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生4: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 师: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我们是── 生: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师:(指着课题):中国人── 生:站立起来了!
【设计意图: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 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四次对比。】
一、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简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西师大版)第十册第15-16页的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2.教材处理
以前,教师通常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看作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先用几个例子让学生较快地概括出规律,然后更多地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巩固应用规律,着眼于规律的结论和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问题较碎,步子较小,放手不够,探究的过程体现不够充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思路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新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结论和应用,而应有意识地突出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课件设计意图
场景一:故事引人,揭示课题。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的九分之三。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纸,通过师生折、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兄弟分得的一样多。
一上课,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场景二:发现问题,突出质疑。
既然三兄弟分得的一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土地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引入新课:下面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
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场景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翻开教科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
(1)从左往右看,由1/4到2/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1/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2/8。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2/8。
(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
(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6)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出示的`思考题是学生探求新知、独立思考的指南,教师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结论。]
3.出示例2: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不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
[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新知化归旧知。]
场景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口答。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运用反馈片判断,错的要求说明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几个字不相符。
3.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数。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通过举例,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学校。今天,让我们把视野放远些,去了解了解各种各样的学校。
教师用课件出示研究课题:
1.不同地区的学校;
2.不同时期的学校;
3.不同类型的学校。
课前,同学们组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下面,就请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各组先商量商量吧。
(学生分组讨论、商量怎样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请第一组上台汇报。
第一组众生:生1 :我们这组研究的问题是:“不同地区的学校”。
生2 :(展示从互联网下载的文字、图片资料)这是一所城市的小学──“北京师范附小,该校占地……”
生3 :(展示搜集的照片)这是一所农村的小学──“渝北区鸳鸯镇中心小学。这是学校的老师办公室,设施很陈旧;这是教室,桌椅都很破旧了;这是……”
生4 :(展示电子绘画作品)这是我妈妈曾经去过的新疆的一所小学,它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小朋友也能在崭新的教学楼里读书了。(教师随机插话:“图画真漂亮,是谁画的呀?” 学生:“是我和妈妈一起在电脑上画的。”教师:“真不错!”)
生1:同学们,刚才我们介绍了城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师生齐鼓掌)
师:[教师走上台]感谢第一组的同学。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看──(课件展示几张少数民族学校的图片)大家说,这是什么地区的学校呀?
生:少数民族的学校。
师:对,他们身后的茅舍就是他们的教室。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教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的。好,接下来请第二组代表上台。
第二组众生:生1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不同时期的学校”。请看,由、XX同学表演古代的学校。
(学生上台表演私塾上课的情景)
生1 :下面,请、等同学表演现在的学校(学生上台表演上各种课的情景;旁白:“现在我们在学校可以学习英语、音乐、计算机等好多知识,我们的学习生活真快乐。”)
生。:这是我和、XX同学一起设计的未来的学校。(学生展示想象画)将来,我们在家里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听到老师上课。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机器人来承担保安和环境清洁等工作,学校的设施设备会更加现代化。
生1 :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师生齐鼓掌)
师:第二组的汇报很有创意,真精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些资料,行吗?(课件展示孔子讲学的图画)这也是古代人们学习的方式,大家在树阴下席地而坐,听老师讲授知识。那时,一间屋子可能就是一个学校。(课件展示我校过去校舍照片)大家看,这是哪里?
生:我们学校过去的样子。
师:(课件展示我校现在的校舍照片)那这里呢?
生:现在的学校。
师:通过我们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1 :我们学校的变化真大!
生2 :我为学校而自豪!……
师:是呀,51年过去了,我们的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渝中名校。其实,我校的发展变化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学校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后,请最后一组上台汇报。
第三组众生:生1 :同学们,我们研究的是“不同类型的学校”。请大家仔细听我们的介绍,待会儿我们会提出问题,答对有奖!
生2 :(展示文字、图片资料)这是重庆市巴蜀小学,该校有教职工……它是一所小学;这是江西的一所中学……;这是北京大学……
生3 :这是美容学校、这是医学院校、这是厨师学校……
生1 :我们的介绍完了。现在我们提问,请大家举手回答。
生4 :我们刚才介绍了哪所小学?
生:巴蜀小学。
生4 :答对了,送你一个奖品。第二个问题: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所中学?
(全班哑然,教师上台)
师: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我建议你们把问题改一下,好吗?(生点头)可以这样问:刚才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学校?
生1 :有小学、中学、大学;
生2 :还有医学院、厨师学校、美容学校。
师:其实,医学院、厨师学校、美容学校等这些培养专门职业人才的学校,我
生:我们的介绍完了,谢谢!
师:(课件展示一张聋哑孩子正在学习的照片)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小伙伴不能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在什么学校学习呢?
生:聋哑学校。
师:对,这些就是特殊教育的学校。(课件展示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物,以及与其相应的学校图片)你知道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又曾经读过哪些类型的学校吗?
生:演员──艺术学校;解放军──军事学校……
师:每个人都曾经是学校的学生,尽管学校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都为社会培养了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张老师从小就想当一名光荣的教师。于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到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当了老师。同学们,你们又有些什么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准备选择什么类型的学校学习呢?
生:我想当个科学家,所以我要争取读大学。
师:希望你能实现理想。
生:我要当老师,所以要读师范院校。
师:热情欢迎你加入教师的行列!
生:老师,我想做个飞行员,那我要读什么学校呢?
师:谁来帮助他?
生:培养飞行员的学校。
师:航空学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学校,大家学得很好。下课!
(原创作品)
《说说我们的学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各种活动,并能作简单的介绍。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了解学校的主要设施及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从而喜欢学校,对学习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情境导入
导入: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了整整两个年头,大家对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的学校是花园,是乐园,是学园。如果有客人、新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你将如何来介绍我们可爱的学校呢?
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学校
1.学校活动
向新老师介绍我们学校,除了上课之外还组织了哪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规定时间比赛哪组的课外活动最多,且能体现本校的特色;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说一说)
教师进行归纳。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为什么?
2.教学设施
向新老师介绍一下,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开展活动,学校提供了哪些设施、场地和设备。学生分组分类讨论学校的场所和设备有哪些。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用课件形式向学生展示学校各项设施、场所,帮助学生更好地介绍。
三、延伸拓展,深入了解其他不同的学校
1.提出研究目标,分组讨论
刚才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学校,现在让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去了解一下其他各种不同的学校。(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
2.交流探讨
不同地区的学校(运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
(1)发达地区学校
(2)贫困地区学校
四、用不同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学校
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了自己的学校,不同地区其他学校的一些情况,每一位同学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一定是各不相同的,下面老师请大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说一说或写一写你心中的理想学校。
《给学校画张“地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图例,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学会用简单的图例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及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通过询问、看书、上网,了解平面图及图例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感体验,确定方向
1.看一看: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2.想一想:其他的各个方向并指一指。
3.做一做: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好,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4.选一选:根据每一小队坐的不同位置,为本组选好队名(东方队、西方队、南方队、北方队)
5.议一议:现实生活中哪些事物也可以为我们确定方向。
二、创设情境,探究实践
1.看地图,找位置:这是一张中国地图,看我国的版图像什么?对,她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们看这是我们的广西。
2.探究、应用方向:理解地图方向“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找一找最南部的省份和西部的省份。
三、实践运用,绘制平面图
1.情境设计:蓝猫、淘气知道我们的学校是个大花园,要来做客,可是它不认识路,请大家为他们指一指方向。
2.校门为入口点,确定校门实际方位。
3.想一想,做个小小设计师: 根据学生的回忆,课件随机显示学校主要设施、景点的画面,说说它所处的位置,并同时让学生设计图例。
4.画一画:个人或合作完成校园平面图。
四、情感沟通,谈收获
1.今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2.试试用今天学的方法绘制一张学校周边环境图。
《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在学校生活里有很多老师和工作人员为他们的成长辛勤工作。
2.通过观察、采访、交流等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老师、学校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3.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
情景:a.学校传达室的张爷爷在打扫卫生,整理树枝。
b.卫生老师在给一位受伤的学生包扎伤口。
c.教师在课堂给学生讲课。
d.辅导员张老师在训练号鼓队。
2.说一说。
a.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在我们学校,有哪些工作人员?你最喜欢谁?
c.师小结:同学们,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有很多,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
二、整理调查报告,进行采访汇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分小组对学校工作的人们进行了采访调查,下面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调查报告单可以用投影仪显示)。
2.小结:通过调查,在我们的学校里,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各科老师,他们为了共同把学校办好,都在辛勤的工作着。
三、出示课件,写出感想
1.课件展示书中的“王老师的一天”和“我们心中的张爷爷”。
2.学生根据自己的采访,写出采访后的感想。
3.展示部分学生的感想。
四、欣赏歌曲,提出问题
1.放录音《在老师身边》,并思考歌曲唱的是什么意思?
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段歌曲,歌曲所讲的是老师如何关心、爱护我们,教我们识字、计算、唱歌、画画、做游戏,等等,我们的老师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为我们付出了辛勤劳动。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老师呢?
3.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几种方法,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你对学校工作的人们的敬意。
a.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
b.给你最喜欢的老师画张像;
c.制定一份“爱心”计划;
d.送一束鲜花给老师。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早晨到学校,第一次见到老师应该怎么做?下课了,老师拿着教案、作业本、教具离开教室,你们应该怎么做?放学后离开学校时,你们应该怎么做?
2.我们班哪些同学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做得最好?评选出7~8位做得好的小朋友并当场表扬。
六、总结
通过大家对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的采访,调查使我们了解到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的辛劳,从而让我们懂得了应该尊敬老师,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我为学校做名片》
教学目标
1.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的热情
2.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3.名片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以及审美情趣和个性的培养。
教学准备:一张表格,各种名片,多媒体展示平台,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等。
一、初步认识名片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师出示各种名片,请学生观看。
2.名片的意义。
提问: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了解了有关名片的知识,谁来说说你们都见过哪些名片?
(2)有谁知道名片上的内容是什么?
(3)那么在生活中,你们知道名片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3.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名片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在日常生活中,名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胶制名片、纸制名片、电子名片。上面写有名字、职业、职务、联系方法,主要用途有自我介绍、传递信息、维持联络。
二、回忆学校的特点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名片的知识为自己的学校设计制作名片。同学们在学校里生活了两年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对学校了解多少?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我们学校有这么多让人自豪的地方,在制作名片时就要抓住学校的这些特点,大胆想像、创造设计。
三、学做名片
1.观察比较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37页,这就是书中介绍的张家湾小学的同学为自己的学校设计的名片。仔细观察,他们设计的名片和我们刚才看到的名片有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说出三点:
(1)有让人自豪的地方 (2)形状各异 (3)五颜六色
2.小结: 这些名片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制作的名片不仅形状各异,色彩艳丽,富有童趣,而且突出了学校的特色。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自动手为学校制作设计新颖、能展示学校风采的名片。
四、制作名片
1.了解制作方法。
师:做之前,咱们还是先来了解名片的制作方法,看着课本一起读一读。
2.名片设计大赛。
师:咱们来个名片设计大赛,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几人合作,开动脑筋,比比谁设计的名片最漂亮,评选出的同学会得到最佳新人奖。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赶快动手设计吧!
3.学生动手设计制作。
五、展示评比:学生带上作品上台介绍。
六、总结:今天,同学们尽心尽力地为学校设计名片,展示了小主人的风采,不过老师更希望你们能通过努力学
2.开展给学校提建议的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
3.描绘心中的学校,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这些小主人们为学校做了名片,说说你把名片送给了谁?他们怎么说?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2.我们为自己的学校而自豪,那么,为了使学校更加美好,我们还应该为学校做点什么呢? (师板题)
3.学生畅所欲言,师随机板书:提建议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校的不足之处
1.分配每一小组的活动地区和方向、方法。
2.小组长分配组员任务,随带纸笔,去室外观察,活动,时间限为10分钟。
3.小组回教室讨论整理。
4.小组派代表发言: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小缺点?
5.平时注意到的,想到的还有哪些?
三、给学校提建议
1.师出示建议箱,我们一起来给学校提建议。
2.师投影出示自己对学校的一点建议。
3.学生动笔给学校提议,师巡视。
4.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同学的好建议。
四、画画学校的蓝图
1.想一想,有了这些建议,我们的学校将会变成怎样?
2.画一画,自己心目中最美好的校园。
3.写上一句最想对学校说的话。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72~75页。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世界政治区、两半球图和反映从事地球科学探究人员光辉事迹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教科书第32页第一段的文字。
2、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
要求:(1)了解我国北极探险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极地区的概况。(3)了解科学考察工作的特殊与艰苦。
3、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
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思考与讨论要点:(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
4、教师。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距离。
3、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自由讨论。
要点:(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装运回国呢?
4.讲解与讨论。教师提问: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还有一个第三极,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的探险者在那里有什么作为吗?”
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和登山英雄的图片。
教师讲述登山英雄攀登珠峰的光辉事迹。
5.教师本课,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35页介绍的两位探险家。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我最佩服的探险家”。
建议
1、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并记录下来。
2、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给予,并且可以择其优秀者在后面的课上宣读。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增强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4、具备有事同大家商量的能力,主动发言,学会商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有事大家商量
一、 创设情景,巧妙导入
教师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
1、学生谈感受,道不满原委。
2、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
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1、课件出示教材p.28图,并附动画配音。
师:这些小干部其实很想为大家做些事情,不辜负同学的信任,但他们遇到了难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们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2、讨论:怎样才能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呢?
3、交流、汇报,总结、提炼。
(1) 大家共同商量。(2) 班委会商量决定。(3) 人人参与商量决定。
(4) 少代会商量决定。 ……
4、课件动画介绍“少代会”概念及职责。
三、 商议决定,达成共识
师:集体的事情不能一人说了算,应该人人做主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1、讨论:你们班在商量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同学不爱发言怎么办呢?
2、现场采访:(1)在班级商量事情的时候,你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2)你不爱发言的想法是什么?
3、讨论:怎样让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
4、商议决定,达成共识
问:大家各有各的意愿和想法,商量时采用什么方法最后做出决定?
(1) 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2) 班委会讨论做出决定
(3) 小组长讨论决定
第二课时 学会商量
一、 生成问题
导语:集体的事需要大家商量。大家在商量的时候,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以使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而有些时候,大家在商量事情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1、课件逐一出示p.32、33图,并配以场外音。
2、讨论:同学们,你们在商议班级事情时,还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 解决问题
1、 思考明理。想一想:(1)假如我在发言,别人打断我的话,我有什么感受?我希望别人怎么做?(2)假如因为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就生气,周围人会有什么感受?(3)如果只顾自己说,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别人会怎么想?(4)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服别人呢?
2、制定“规则”。
师:如何进行商量呢?针对以上讨论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来制定一个“听说守则”。(1)八人小组讨论,每组制定一份“听说守则”。(2)各小组守则汇总,筛选制定出全班“听说守则”。(3)抄写“听说守则”,读熟记住。
四、 学会商量
1、全班商量:为下周班会选择一个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按照“听说守则”进行)
2、在协商中做出决定。
附:听说守则
(1)尊重别人的发言权,不随便打断或轻易否定别人的发言;
(2)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
(3)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说服他人;
(4)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
主题目标:
1、知道六一是世界儿童的节日,体会到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2、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3、能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调查、了解,能体会到自己的亲人和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难点:通过收集到的信息,了解到生活在战争中和贫困中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幸,并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幸儿童表达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儿歌激趣,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首儿歌,你们要认真听,猜猜它描述的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儿歌:(六一儿童节)
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的六一》一课。(板书课题)
二、我们的节日多快乐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刚过完六一同学们玩得高兴吗?
生答:高兴
但是你们知道儿童节是怎么来的吗?
课件出示儿童节的来历。
师读。读后继续介绍:“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有一首歌是专门为它谱写的,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歌》,听说过吗?想听吗?”
播放乐曲《“六一”国际儿童节歌》。
师:听着这首动听的歌曲,不禁让老师想起了前几天我校过“六一”的情景,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照片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作讲解。
师:看了这些图片,是不是让你也想起了自己过“六一”时的情景呀!与小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过“六一”的?
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由汇报。
(小结:从同学们的言语中,表情中,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是多么喜欢“六一”。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六一带给了我们很多快乐。(板书:快乐)
三、社会的关爱
师:我们的节日是个快乐的节日,但我们的快乐离不开家人及社会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
课件出示图片。(也可以看书中的,此处是相同的)
从这些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在小组内说一说,师参与其中。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引导学生感受家人及社会对我们的关心。(相机板书:关心)
师:在我们身边,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家人及社会对我们的关心?
小组内说,全班交流。
预设:老师为我们排练“六一”节目,电视台在“六一”时为我们播放“六一”节目,公共场所的娱乐设施,为贫困学生捐款,家长“六一”时带我们买新衣服,出去玩等。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少年儿童,你们觉得幸福吗?那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谈)
预设: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总结: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人对我们的关心,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快乐。(完成板书)因此,老师希望我们在欢度“六一”时,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我们的祝福
世界各地的少年儿童是不是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呢?
生答:不是
那么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我随机播放课件(有关生活在战争与贫困中的儿童的悲惨画面)
(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而生活在战争和贫困中的儿童是享受不到应有的快乐。)
我随机提出:“你想对这些苦难的孩子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快乐吗?
而后让学生在教材47页画一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过程:
(一)、平等对话,走进“友谊之树”。
1、导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有什么感觉?
2、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并写上“友谊之树”。
3、请学生说说和伙伴之间曾发生过哪些美好的事情?
(二)、真实体验,拯救“友谊之树”。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1)、(板书课题:学会友好相处)小品表演。
(2)、请学生说说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
(3)、请大家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让学生将自己组讨论的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让学生把他们贴在友谊之上。
(5)、。
2、真情对对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谊之树。
请各小组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确方法,然后将解决办法写在“绿叶”、“红苹果”上。
(2)、出示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讨论解决。
(三)、情感升华,互送友谊卡。
1、教师。
2、念卡、送卡。配音乐《永远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教学重点:
(1)知道各族儿�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等,可以是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3、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4、分小组以调查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阅、收看新闻等渠道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准备交流。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主题: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二、活动过程:
(一)“劳动结晶”展示
导语: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感受中华大家庭的团结。
1、吃穿用的:问:我们现在吃穿用的实物,有哪些是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结晶?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85页了解。
2、文学作品:有哪些民族儿女曾经在文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
(2)教师补充。
3、音乐绘画:有哪些民族儿女曾经在音乐绘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1)现在我们使用的哪些乐器是由少数民族乐器演变来的?
(2)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4、你还知道哪些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
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实物、文字、音像资料等,根据需要边展示边介绍。
过渡:各族人民不仅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而且在不同时期在不同战线上也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二)各族儿女的贡献
1、祖国成立时期:
2、祖国发展时期:(1)采用学生介绍与教师介绍和阅读教材相结合。
(2)学生课后进一步去调查了解类似事例。
第二课时
活动主题:优秀的中华儿女
活动准备:(1)分小组收集查找“民族之星”及他们的光辉业绩。
(2)整理成果资料。 (3)准备好交流方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祖国大家庭里,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有英雄豪杰、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地质学家……,他们取得过许多光辉业绩,如:诗歌、小说、歌曲等。今天,让我们在这里尽情地歌颂这些“民族之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和崇敬吧!
二、分小组以各种方式交流。
(1)展示照片并介绍。 (2)简介文学作品。
(3)演唱歌曲歌颂。 (4)小品表演赞颂。
(5)诗歌朗诵赞颂。 (6)手抄报展示并介绍。
(7)播放他们的影片片段。 ……
三、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是啊, 我们的祖国辉煌灿烂,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一个个优秀儿女的奋斗,离不开他们创造的成绩,让我们再一次展开歌喉高声赞颂他们吧!
全班唱歌结束。
第三课时
活动主题:“民族团结”故事会
活动准备: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始终致力于民族见的相互理解,共同维护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民族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讲一讲民族团结的故事。
二、四人小组各自讲述自己了解的故事。
三、各小组代表上台讲故事。
四、阅读教材资料介绍。
五、学生谈感受。
听了这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六、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是啊,在我们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儿女是亲密的一家人,大家手拉手、心连心,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创造着、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第四课时
活动主题:尊重·关爱
活动准备:1、分小组以调查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阅、收看新闻等渠道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2、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准备交流。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
为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与汉族享有同样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今天,我们一起了解。
二、师生观看“了望台”
三、展示交流自己的调查报告。
1、小组内交流展示。
2、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四、小论坛:
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力度?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
五、课外延伸。
1、小组同学之间相互磋商,把自己认为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待改进和发展的问题写出来,整理成切实可行的建议。
2、课后反映给相关部门。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十一--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教学目标: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
1、理解中国城
(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
(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
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影碟、录像等)。
(2)、抽生在班内交流。
3、小结:风格各异的中国城,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中国城就是华人温暖的“家”。
三、中国城——中国心!
1、探究活动: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中国城?过中国节?
(1)、四人小组内探讨,各选两人分别负责记录、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汇报探究结果,师相机给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
2、小结激情:欣赏中国风格的建筑,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品尝中国风味的饭菜,用汉语谈笑聊天……在中国城里,华人们仿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3、想象中国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异国的华人,当你走进中国城,你会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
(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适当的追问、点评,再次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明白中国城——华人的“家”的真正含义。
四、你在他乡还好吗?
1、过渡引入:海外华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过得怎样,始终是我们难舍的牵挂,有一首歌曲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2、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
3、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的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思乡情结。
4、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入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华人们虽然身上穿着洋装,但是心依然是中国心,他们也时刻牵挂着祖国。
二、主题活动:我们的大中华。
活动一:情系中华,为国争光。
1、华人的故事演讲会:学生讲华人的故事。
2、图片展示会: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并作介绍。
3、情景表演:表演海外华人的生活片段。
4、教师课件展示重大活动的场面,(北京申奥、香港澳门回归、赈灾募捐等)并配音解说。
5、谈感受:体会华人生活的艰辛,感受华人对祖国母亲的一片赤诚和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拳拳之心。
活动二:美好的祝愿。
1、引导学生选择切合实际的方式表达对海外华人的美好祝愿。如:网上传情、一封书信一幅字画寄深情、电话传音、祖国连着你我他……
2、在音乐《同一首歌》中展示课前已准备好的字画、书信等。
活动三:归国华侨与我们在一起
1、过渡引入:今天已经有许多海外学子回国创业,他们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跟大家一起分享。
2、学生介绍海外学子回国创业的事迹。
三、升华中国情
无论是身在他乡的华人,还是长期生活在国内的我们,咱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着相同的血脉、相同的根,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大中华。来,让我一起歌唱《大中华》。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期末试题
一、填空。
1、写出你知道的两句诚信格言 。 。
2、我国陆地面积约有 ,在世界居 位,我国有 、 、
、 四大海。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
3、一个好的班队干部应该是这样的:
4、少先队代表大会是队组织实施 和 的具体体现。
5、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 和 ,经过民主决策定出的 ,我们也有遵照 。
6、村(居)民委员会是村民进行 、 、 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是由村民们 产生的。
7、黄山的四绝是: 、 、 、 。
8、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有花炮、 、木球、 、 、 、
、 、 、 、武术、 、马术等。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 )
2、中国台湾鸟是我国最大的海岛。 ( )
3、广州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城市。( )
4、选干部时“你投我一票吧,我也投你一票。”( )
5、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省的南部,有一片号称“热带植物园”的地方,那就是美丽的西双版纳,它是藏族生活的主要地方。(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1、_______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a.黄河 b.长江 c. 大渡河
2、_______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人们称它是“世界屋脊”。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3、______,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4、 人跳歌庄舞, 的孔雀舞, 人爱对歌, 人拉马头琴。
a、傣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壮族
5、_____是我国最大的平原。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辩析。刘宁得知好朋友王萍有一本新书,便向她借,王萍痛快地答应明天就带来。可是第二天王萍忘了,刘宁询问时,她不高兴地说:“追问什么哪,晚一天不行吗?”王萍做的对吗?
五、简答。1、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说一说你是什么民族?并写出五个以上的少数民族名称。
2、请你设计一张“诚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