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发展中,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业教师业务提高计划,欢迎阅读。
为了使自己能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更加的得心应手,本人特制订素质提升计划:
一、结合教学实践,提升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把学习内容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写出相应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寻找和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好的教学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不断实践、运用、反思中使自己求得进步与发展。同时,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网络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在研究与反思中提高。
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册教材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小处入手进行研究。课前,重视导入语和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课堂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案例分析,发现问题,寻找最佳的导入方法。在研究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本人将以“有效课堂”为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认真设计每一节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学生作业,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指导学生开展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扎实、有效的进行。以此过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本班教学质量。
总之,个人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长时间的学习、实践中加以强化和形成。因此,本学期,本人将以更大的精力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作为一种素养,语文是促进人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工具,语文是增强学习能力、突破学科垒壁、达到成才目标的重要渠道;作为一个学科,语文是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基础性、工具性、催化性的功用。站在整体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角度上,语文教学可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尝试实践语文的三项工程,助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书写
读书识字,是学生的基本要求。看看学生的书写,真的令人哭笑不得。初中学生,接触汉字十几年的经历,专门训练也有七八年,临近毕业了,字体歪七斜八,作业乱七八糟,卷面一塌糊涂。
书写,是一种规范。笔画、笔顺、结体,都有明确的要求。可惜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教识字,人人都不教书写。可怜的孩子,大学毕业了,成名成家了,恐怕到签字留念的时候还不知道笔顺。
书写,是一种技巧。由技能到技巧,需要训练,需要指导,需要长时间的磨砺。
书写,是一种态度。认认真真写字,有板有眼地研究,精益求精地研究学问。一手“草上飞”的手笔,难以静下心来做事情。
书写,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人终生受益。
见字如面,我们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创业,打造一张无言的名片;字如其人,我们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铸造一种良好的习惯;先入为主,我们就是要在学生成功成才的求学道路上,扫清精陋的障碍。
要确保书写训练的实效,就要把好五道关口。
一是练字关。要明确书写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书写基础与特点提供相应的范本。单字的训练,切忌杂乱宽泛。字体,在起始阶段,最好采用个个击破的方法,集中几个、十几个进行阶段性练习,掌握笔画特点、把握结体要求、形成相应的映象与手感,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是布局关。对版面的整体布局,要有事先的构想、总体的安排。作业、板演、卷面,要根据实地空间与内容的预设,作出相应的安排。做到合理布局,给人以整体的美感。
三是迁移关。由单个字的练习,到整个版面的实际书写,这个迁移的过程十分重要。作为任课教师,要舍得在课堂上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迁移性训练,以及时予以指导,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是评价关。根据书写练习的进程,定期组织相应的展评活动,适时进行激励,以调动学生参与的内在积极性。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将书写与卷面情况纳入学业成绩总体评价之中,引起学生的重视。
五是示范关。教师的书写,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高度重视教师板书的示范效应,以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学会书写,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掌握技巧,养成习惯,形成品格。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吗?
(二) 语法
义务教育阶段,语法教学是否应该列入教学内容?这是一个争执不休的话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语法教学曾列入初中段的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具体,目标明确,训练到位。记得参加高教自学考试的时候,只是粗略地将现代汉语语法系列翻阅了一篇,依靠初中的功底便轻易地过了现代汉语这一关。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语法内容淡出教材,语法教学远离了语文教学。
唉,中国的教学改革!教学为什么总要谈改革,改革为什么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么闭关自守,要么崇洋媚外,要么中西结合成为四不像。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搞好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改来改去,我们究竟要走向何方?
语文教学,需要不需要研究语法,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语文,语言与文字。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学数学,要背小九九,规则记住了,便能迅速提高计算的速度与技能。语文,识字,要了解字的结构;读词,要清楚词义的理解;成段,要把握句子的关系;谋篇,要明确总体的布局。既有规律,既有规则,不教,不学,是想愚死民众,还是想让学生另立王国?
语文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不需要研究语法,是一个摆在桌面上的问题。可笑的是,许多人提出,英语教学亦不需要研究语法。但站在课堂上的英语教师,没有一个不在语法上费尽心力却事倍功半的。试想,连基本的词性不能辨别,连句子的基本成分划不清楚,这样的语文功底怎样理解和把握英语的语言规则?
语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不需要研究语法,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个质地破旧、外形粗劣的破袋子,能承载天地的灵性、世间的精华?
(三) 阅读
阅读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自始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是我们在实践中,这个焦点不停地进行范围的转移和角度的变换。阅读在于教材,精讲精读之于每一篇;阅读在于教材之外,扩大阅读范围,增大阅读量;阅读在于课内外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阅读,是积累、内化、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存在效率的问题。要提高阅读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科学地使用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内容宽泛,头绪繁杂,知识容量包罗万象。科学地使用教材,是语文教师教学艺术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在通读年度与学段教材的基础上,明确阶段性教学目标,科学公布教学重点,宏观编织训练要点。对语文技能的训练与语文知识的传授,“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切忌篇篇讲、段段讲,千篇一律;旧时练,新时练,练等于没练。
2、要搞好课外阅读的管理。①要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②要搞好阅读成果的评价,激发自主阅读的积极性;③要把好阅读范围的关口,让学生读好书、有好处、做好人。
3、尝试将其他学科的部分教材纳入阅读指导的范围。翻阅中考试题,英语的、整治的、历史的,甚至是数学题目的题干,有许多内容实际上是考查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真的是打开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作为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与策略。语文课堂教学,要讲历史与政治,这不是浪费学习语文的时间。试想,只要我们指导到位,政治、化学的课堂上,学生们不正是在进行语文的阅读训练吗?
一、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一天中学生的心理节律呈现着周期性变化,上课开始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渐提高,在课堂中段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至下课。在课堂最佳时间里,学生的精力最旺盛,接受能力最快,记忆最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正确分配时间,合理使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讲练结合,从而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上课初期,同学们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这一段时间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由旧知引出新知。另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想上得好,开场白尤为重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语常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想的导入语,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美的情境,能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节课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有力地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兴致勃勃,乐在其中,很快进入课堂学习最佳状态。教授新知是一堂课的最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里学生的思维已进入最佳活动状态,因此是讲授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最佳时间,选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精心利用教具、学具、电教等手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恰当地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反馈信息。练习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做到既突出学习重点,又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常常是老师认真专研教材,发现教材的思想、情感观点和意蕴,然后精心设计成教案,一厢情愿地把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于是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发现,从而失去了自我发现的兴趣和能力,没有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在于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人就是在兴趣的驱使下成为发明家、科学家的,兴趣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的重要。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所固有的趣味性因素,语文课的内容有极其富于趣味的东西,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诸如精彩的朗读,生动的语言描述,逼真的动作模拟或声音模拟,适合语文课特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作者或作品有关的生动故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前或课后用“一纵即收”的方式讲解,很有必要。所以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学中也有困难和乏味的东西,因此要把容易的和困难的、学生感兴趣的与乏味的内容结合起来,交替进行。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能激发学习语文积极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得到艺术的享受。在教学中应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推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使其乐于主动地去探索语文中的有关问题。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信心更足。
三、适当增加课外阅读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导和培养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学生激动之情油然而生。引导学生在提示语中寻找情感,文中的有些语句,特别是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阅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提示语所蕴涵的情感,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文章体裁决定了不同的感情基调。如写景、状物类文章可以读得抒情、优美,语速稍快一些;记事写人文章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记叙好人好事的可读得欢快些,反映黑暗面的则读得稍慢、低沉些。在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基础上要有计划进行重点阅读训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活动,理解其语言,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感情。
四、拓展语言思维发展空间,重点启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一方法既是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研究问题。如对于同一个字,让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角度去记忆,然后介绍给大家,以寻求最佳记忆方法。对同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按不同的线索去分段,以发展学生思维上的求异性和创造性。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质疑,俗话说,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训练学生见题思考的能力,通过对“秘密”的质疑,学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形式,同时也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关键词句进行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对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进行质疑,以此帮助学生突破文章重点难点,把握中心,感悟教材。我们知道课文中前后有矛盾的地方常常是问题的所在,从矛盾中去发现问题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结 语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一项重要课题研究,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提高,才能真正让课堂成为焕发每个学生生命活力的地方,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