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13篇保密工作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了解21世纪IT环境的安全复杂性》调研由波耐蒙研究所在2011年2月期间独立进行,该机构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日本的IT管理人员进行了访问。调查样本涵盖了14个行业的各种规模企业。
上述调研显示,受访者认为最常丢失的信息类型包括客户信息(52%)、知识产权(33%)、员工信息(31%)和公司计划(16%)。随着Web2.0应用程序的广泛应用和更多种类的移动设备连接到网络,企业需要执行更佳数据安全保护及IT治理,以及符合更严格的风险及法规遵从(GRC)要求。
这项调研访问了2,400多名IT安全管理人员,其结果表明数据泄密的主因是设备丢失或被盗,其次为网络攻击、不安全的移动设备、Web2.0和文件共享应用程序,以及无意地发送电子邮件给错误的收件人。此外,大约4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公司的员工对数据安全、法规及政策的意识极低甚至没有,这促使企业把提高用户意识作为数据保护策略的一部分,因为用户往往是数据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Check Point网络安全副总裁Oded Gonda表示:“数据安全和法规遵从往往是首席信息安全官的首要工作。如果从数据泄密的成因分析,大多数事故是无心之失。为了将数据丢失防护的工作从检测转为预防,企业应该考虑将提高用户意识,并建立相应的程序,增强信息资产的可视性与控制。”
由于数据防泄密(DLP)是头号的信息安全挑战,企业了解数据泄密的起因,并建立严密的数据保护机制至为重要:
* 了解机构的数据安全需求 C 掌握并记录现存于机构内的敏感数据类型,并明确定出哪类数据类是需要管理,或者需要符合行业法规标准。
* 敏感数据分类 - 首先,创建机构敏感数据类型列表并注明敏感程度。考虑建立一个文档模板,按照公开、限制或高度机密进行归类,并提高用户对公司政策和敏感信息构成的意识。
* 根据业务需要制定安全政策 - 机构的安全策略应该在不影响最终用户的情况下保护公司的信息资产。首先,根据单个员工、组别或机构的业务需求,用简单的商业用语制定公司信息安全政策。为了更好地执行企业的信息安全政策,应该采用身份识别解决方案,以便为公司提供更多有关其用户和IT环境的可视性。
* 确保数据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 - 企业应该考虑部署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保护各种形式的敏感数据,如关联用户、数据类型和流程等,并确保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包括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
* 消除合规负担 - 评估政府和行业的法规要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机构的安全和业务流程。为了执行工作能一步到位,机构可考虑实施行业的最佳范例,以满足特定法规要求,如HIPAA、PCI DSS和萨班斯法案。采用最佳范例政策也使IT团队能专注法规要求以外的数据保护工作。
* 强调用户身份识别和参与 - 让用户参与到安全决策过程中。技术可以帮助教育用户了解企业的信息安全政策,并使他们能够实时补救安全事件。结合技术和身份识别使员工通过自己实践增强对风险行为的敏感度。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原名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心)在1996年就开始集中管理GF报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即由一名业务副主任(副所长)主管GF报告工作,科技处训练科为业务主管部门,设立一名业务参谋分管GF报告工作。在科技信息研究室设立GF报告管理小组,承担GF报告的业务管理工作,负责GF报告的形式审查工作以及收集、整理、上报、管理与交流使用等工作。2012年制定《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建立“GF报告联络员”制度,由各单位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GF报告工作,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日常管理工作,拟制本单位GF报告年度编写计划,并监督落实,组织本单位GF报告的撰写、审查、上报等工作,并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初步技术、形式审查。
1.1GF报告的提交范围中心完成国防科技项目(包括试验技术项目、军口863项目及其他国防科研项目)、教育培训和管理决策项目时必须撰写GF报告,并提倡和鼓励完成工程型号任务和其他基础研究项目时撰写GF报告。学科内容涉及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航天服、航天食品、训练模拟器、飞船工程设计的医学工效学要求与评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等航天医学研究、航天工程研制与试验的各个方面。
1.2GF报告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每年年初,各单位拟制“GF报告编写计划”,由训练科汇总,并编制下发“XX年度中心GF报告编写计划”,明确报告题目、编写人、完成时间节点等。科研人员按照《中国国防科技报告编写规则》,利用“国防报告管理系统”,撰写合格的GF报告后,呈交至相关业务总师或学科专家审查其技术内容,再交至GF报告管理小组进行形式审查(必要时修改后进行形式二审)。年底,管理小组对年度内GF报告进行汇总、整理,并在审定表上加盖中心公章,上报总装GF报告管理办公室,同时另存一份纸版报告以提供交流利用。
1.3GF报告管理现状GF报告的日常管理及利用等工作,按照《中心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并参照《中心技术文件管理规定》,严格做到闭环控制、准确及时。经统计,1997-2013年,由GF报告管理小组管理的GF报告约1000份,远不及每年近5000份的技术文件产生量。GF报告的交流使用量也不多,只在项目结题、实验室评估、课题查新、职称评定时,才有个别科研人员检索、查阅相关报告,年均检索量甚至不足20册/人次。GF报告数量少、内容、格式要求严格、管理系统软件与水印系统冲突等原因,导致GF报告的撰写、提交、征集、交流使用等得不到充分保证。
2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收集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GF报告是科研人员为了描述国防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具有一定密级的特种文献,详实记载了国防项目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GF管理的目的是积累、传播和交流,使科研工作者能够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重复实验过程或了解科研结果。虽然军队院所开展GF报告工作已10余年,但进展并不是很理想,存在报告收集不全、管理体系不完备、交流使用不便等问题。
2.2未完全纳入科研管理程序GF报告的征集应贯穿于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科研合同、科研项目执行、项目管理等各环节、全过程,但并未认真执行。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承担者以及科技信息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形成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局面,使GF报告不能完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能完全纳入科研工作管理程序中。
2.3交流与利用不够充分GF报告的交流和使用在《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等文件中都有规定,但是目前只是体现在项目结题、实验室评估、课题查新、职称评定等方面。GF报告内容程度高、总量不多、技术质量难以保证,使其不能得到充分交流与利用。
2.4培训与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由于军队院所科研任务重、工作量饱和、时间节点紧、保密形势严峻等特点,科研人员的时间、精力往往不能保证GF报告的撰写质量,甚至不能按时间节点提交报告。另外,科研人员不能熟练使用GF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系统与水印系统或其他保密系统等,加之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奖惩机制不够到位,大大影响了科研人员对GF报告的撰写效率、提交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3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军队GF报告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与改进措施。
3.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构建GF报告管理体系为了保证GF报告工作顺利开展,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级分层构建GF报告收藏和服务的管理体系[5-6]。
3.1.1构建系统级(或全军)层面的科研院所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负责系统级军队院所GF报告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管理,对军队院所的GF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军队院所GF报告工作的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相关方针、政策、法规,负责军队院所产生的GF报告的征集、审查、上报、业务建设、管理与交流利用,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各院所的GF报告工作,使之正常开展。
3.1.2构建军队院所层面的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负责各军队院所GF报告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管理。凡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单位,由一名业务副院(所)长担任该单位GF报告管理负责人,科技处(或类似的科技管理职能处室)负责GF报告业务主管工作,指定一名参谋任联络员(一般为负责科研项目管理的业务参谋),并在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成立GF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各院所GF报告的日常工作,承担GF报告的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工作。制定、贯彻、落实本院所的GF报告工作规章制度和计划,负责GF报告的征集、审查、上报、业务建设、管理与交流利用,负责GF报告的规章制度落实、业务培训、协调沟通,负责GF报告工作总结、表彰和经验推广等工作。
3.1.3构建各军队院所下属各处、室级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各军队院所下属处、室指定专人负责GF报告工作,对本处、室产生的GF报告进行收集、初审,并及时提交至本院所的GF报告管理部门,确保本单位产生的GF报告在单位内部得到充分利用。负责贯彻落实GF报告工作的规章制度,拟制本单位GF报告年度编写计划,并监督计划落实,负责组织本单位GF报告的撰写、审查、上报,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初步技术审查、形式审查等。
3.2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建立健全GF报告管理制度
3.2.1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GF报告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将GF报告工作纳入科研管理程序。这是贯彻、落实GF报告工作制度的关键,是解决报告撰写、提交长效机制问题的迫切需要[7]。在项目立项、下达、实施、验收、鉴定和报奖等主要环节,明确撰写和提交GF报告的职责要求,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报告;在项目立项、下达和开题阶段,在立项申请报告、开题报告和任务书中明确撰写提交报告的数量和时限;在项目验收、鉴定、报奖阶段,将撰写和提交GF报告作为一个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承担者以及科技信息管理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将GF报告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科研能力建设中,作为关系本单位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
3.2.2加强制度建设,使GF报告工作有章可循军队院所应建立《军队院所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为GF报告管理奠定制度基础;梳理本单位制订和颁布的科研管理方面的文件,采取修订或专门发文的形式,将GF报告工作纳入其中,确保国防科技建设与管理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都有开展GF报告工作的依据和要求;提升GF报告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的融合度和收集的完整性,强化知识产权和保密管理、完善共享机制建设,推进科技报告的充分共享和交流使用。
3.3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加强GF报告的交流共享
3.3.1分级管理,严防失泄密,进行交流利用GF报告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国防科学技术秘密,还涉及到国家、国防建设的安全利益及专有技术或敏感技术。因此,对于GF报告一定要在坚持保密守则的前提下,按照“集中检索、分布获取、分级保障、设限受控”的原则进行交流和使用[8]。可定期出版公开、内部密级的GF报告,鼓励国防武器装备研制、承制单位使用相应密级的GF报告,要求管理部门使用相应密级的GF报告等。
3.3.2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促进开放共享在统一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构建GF报告信息资源平台,建立集成融合和无缝链接的信息资源系统。在降低撰写和形式审查的难度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对GF报告进行信息审核和针对性开发,合理确定科技报告的共享范围和保密级别。向军队院所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等分级开放国防科研信息和科学数据,并由此建立军队院所自主创新知识库,依托互联(局域)网络形成分级、分层的GF报告全文信息检索系统,促进GF报告的开放与共享[9]。
3.4健全培训和奖惩机制,提升GF报告数量与质量
3.4.1加强培训,提高GF报告和数量的质量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熟练使用管理系统撰写和提交报告。重视报告的技术质量和形式质量,不断完善由科研人员、主管领导、技术专家、GF报告管理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使之融入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本单位的报告撰写任务。
3.4.2建立有效奖惩机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建立奖惩机制是GF报告体系建设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报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制订有效的政策措施,公平合理地将国防科技报告纳入本单位的技术职称和职务考核、晋升的指标体系,有效提高科研人员撰写提交报告的积极性。开展评优奖先活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将报告撰写上交情况与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利益相挂钩,逐渐形成写好多交报告的良好氛围。对未按要求提交报告的项目予以必要惩戒,如削减经费、取消承担延续项目的资格等,以引起项目组和科研人员的重视和警醒,促进报告撰写和上交。
4结语
秘书科职责介绍1、文秘工作。草拟、整理以学校或校领导名义的讲话、致辞、贺信、贺电、报告、汇报、工作总结、工作要点等文字材料;草拟、审核、印发以党办校办名义下发的各类文件。
2、会议记录。收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题,整理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负责相关专题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负责办公室工作会议记录;汇总各类会议签到表。
3、档案工作。负责上级来文、校内请示报告、各类文件、会议记录和纪要、调研报告等办公室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归档,做好校领导相关档案的收集和管理。负责学校党委、行政和党办校办文件的管理和立卷归档等工作。
4、公文处理。负责签收、登记和办理来自学校外部的公文;接收涉密文件、内部明电和传真电文,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做好各种涉密文件资料的保密工作;负责将需督办的公文转交至信息督办科。负责对以学校党委和行政名义上报、下发的各类文件的复核、编号、印制、(上网)等工作;负责校内各部门呈报学校党委、行政的请示、报告等的接收、登记、送阅、落实等工作。
5、机要工作。负责管理机要投递证,邮政机要件收发工作;负责办公室保密工作。
6、开展调研。开展调查研究,为学校党委和行政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资料。
7、信访工作。协助部门领导做好学校信访工作,负责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做好上报、协调、督办、反馈工作。
8、值班安排。负责安排节假日和重要时期领导和有关人员值班,并负责上报有关值班情况。
区六届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于20__年1月7日选举产生以来,在区委的领导下,与区各大班子通力合作,协调共事,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开展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四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共召开例会23次,制定规范性文件8个,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42项,开展执法检查10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6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22人次,补选市级人大代表2名,做出决议决定15项,发出审议意见书2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264件,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396件。
一、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方向,认真履行监督职能,主动服务经济建设
确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六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按照区委的整体部署和全区发展大局开展工作,与区委保持一致,与区政府、政协同心合力,同赴发展,共建和谐__。从工作重心上,确定了“三个强化三个提高”,即强化发展意识,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做好人大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上正确处理人大各项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正确行使监督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坚持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人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上,找准做好人大工作与服务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和服务经济工作的水平,全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围绕发展搞监督,搞好监督促发展。人大常委会以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中牵动全局的问题、民主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把重大决策的落实、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干部的履职情况,通过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具体事项结合起来;把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干部监督结合起来;把监督和支持促进工作、协调服务结合起来,在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上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推进人大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加强工作监督。按照区委重点发展工业、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的整体部署,对我区工业园区建设进行专题调研,针对工业园区在上级政策、土地资源拓展空间、优越地缘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建议意见;组织专门力量对我区重点工业企业以及在建工业项目进行了摸底调查和招商引资入驻__区的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查;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设施农业进展情况等专题工作报告;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向区委提出的调研报告;按照区领导集团领抓工业项目并负责专项推进的总体部署,常委会班子成员都积极开展工作,深入到金鑫矿业、金碧药业、国维矿业、蒙森、安凯等企业,沟通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帮助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提高效益。
加强法律监督。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在依法治区中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20__年以来,人大常委会重点加强了行政执法环境监督,检查了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统计法、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10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对行政许可法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审了关于全区环境保护、传染病防治、药品管理、物业管理、
档案管理、工会等方面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报告和关于“四五”普法工作、法律援助工作、涉法涉诉案件办理、查办职务犯罪、刑事诉讼等方面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向区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传统病防治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审议意见书;为继续营造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加强干部监督。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依法任免干部统一起来,以党的干部标准和法律规定为准则,对拟任人选进行审议,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法定程序作出决定。坚持对拟任职人员进行政治素质、法律知识水平、群众信任度以及离任审计等多方面考察,坚持任职前供职发言制度,实行年终向人大常委会报送述职报告制度,采取代表评议等措施,强化对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履职监督。
增强工作主动性,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一是积极参与与东北,特别是辽沈地区的对接招商工作,同区几大班子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促成了我区与沈阳大东区结成友好区,做出了《关于批准__区与沈阳市大东区缔结友好城区协议书的决定》。二是对区人民政府提交审议的关于将我区农村道路路网建设工程项目补贴资金纳入预算的议案、融资方式解决开通__大街西段所需资金的议案、通过工商银行贷款解决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资金的议案等7项议案,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作了专题研究,及时作出了批准政府相应议案的决定,为确保全区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尽早发挥效益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三是按照人大常委会例会规定,每年定期听审区人民政府关于预决算执行情况、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预算执行审计等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专题报告,做出批准预算部分变更的决定。
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人大常委会把工作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把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各内设机构与“一府两院”相关部门联系紧密的优势,发挥内设机构监督工作的积极性,调动机关整体力量作好工作,构筑为民办实事平台,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主任会议认真分析讨论典型问题,把握活动趋势,捕捉活动的主要矛盾,为常委会安排议题、实施监督、作出决议决定提供依据。老府钼矿矽肺病件、原牛亡牛营子乡91户农民甜菜款件等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处理。
二、全力做好代表工作,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常委会始终保持与代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活跃代表工作,激发代表履行职责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在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全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畜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情况、水利设施建设及农业开发工作情况、义务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时,扩大代表参与面,重视
发挥不同界别代表的作用,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发展。二是组织驻哈拉道口镇、安庆镇等东部乡镇的56名区级人大代表,对区人民法院安庆中心人民法庭工作进行了代表评议,代表们主动开展工作,积极联系选民、走访案件当事人,对法庭执法状况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进行了面对面评议和背对背测评。安庆法庭认真进行了整改并向常委会提交了书面整改报告。20__年以来,先后有200多名代表分别列席了常委会会议,参加了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调查以及工作评议、走访选民活动。
注重提高代表素质。人大常委会把提高代表素质工作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在经常性组织好代表视察、检查、评议、列席常委会会议基础上,还注重提高代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人大工作能力,在全区划分了55个代表小组,建立了代表小组学习、活动等制度,使代表的学习经常化。人大常委会通过联系走访代表等活动,及时向代表通报全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人大常委会重要工作安排,保障代表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更广泛的知情权。
强化代表工作规范化管理。一是坚持经常性邀请代表列席会议制度。根据常委会会议议题,在会前向相关界别的代表通报情况,组织代表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邀请代表列席会议,注意集中代表的建议意见,把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建议意见上升为审议意见,使审议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意愿。二是坚持集中联系代表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联系代表活动,征集代表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意见。三是实行代表联系卡制度,为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印制了联系卡,确定每位组成人员固定联系3—5名区级人大代表,进一步密切代表与常委会的联系。
三、密切同上下级人大的联系,促进全区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发展
主动加强与上级人大常委会联系。四年来,人大常委会配合自治区、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土地承包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职业病防治法、红十字会法、税收征管法、动物防疫法、代表法、物业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刑事诉讼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的执法调研,开展了选举法等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组织驻我区的自治区、市人大代表视察了全区种植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依法指导乡镇人大工作。一是每年年初都制定关于做好年度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乡镇人大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保证乡镇人大工作有抓手。二是密切工作联系。在实行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例会制度基础上,每年组织执法检查、视察、代表评议等重要工作中,都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相互配合进行。三是加强乡镇人大工作调研,开展乡镇间横向交流,力促全区乡镇人大工作协调平衡发展。今年5月份,人大常委会分三个组在全区14个乡镇组织开展了乡镇人大工作调研,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于今年7月底举办了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为乡镇人大主席提供沟通工作、交流经验的平台,研讨人大工作理论,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20__年以来,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乡镇人大主席座谈会2次,举办培训班2期,开展了5个乡镇人大工作的试点示范工作,安排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参加了自治区、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极大地活跃了乡镇人大工作。
周密部署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20__年8月份,根据上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精神,在区委领导和全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通过成立乡镇人大换届选举领导小组、组建14个下乡指导组、召开全区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等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对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各阶段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加强了对换届选举的全程监督和指导,做到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圆满完成了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权力机关的良好形象
区人大常委会始终以建设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代表机关做为努力方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抓学习,创建学习型机关。人大常委会把学习政策理论、法律、财经和人大业务知识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坚持做到每次视察、调查、检查前都就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进行系统学习,确保工作有的放矢。实行每周一课学习制度,由机关各委办轮流主讲,并就学习主题座谈讨论,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机关工作状态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浓厚的学习氛围、求真务实氛围和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监督法颁布实施后,通过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监督法讲座,设立《__时讯监督法知识宣传专栏》等多种方式学习贯彻监督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学习培训,先后举办了工业经济知识、财税知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监督法专题讲座,组织了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情况报告会,派出多人参加上级人大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座谈会。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加强与辽宁大洼县人大常委会、沈阳大东区人大常委会等友好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往来,交流工作经验。
抓调研,创建务实型机关。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各项工作前,都始终坚持先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保证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切实可行。四年来,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先后组织了关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工业企业发展状况、畜牧业发展情况、土豆产业发展情况、基层法庭派出所建设情况、劳务输出、高中教育、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的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代表和群众意见,分别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
抓改革,创建创新型机关。人大常委会努力创新人大工作机制,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体制和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民主决策机制,维护法律尊严、谋求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权力监督机制,接受人民监督、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发挥作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不断开拓进取、提高工作质量和实效的自我激励机制。在工作创新方面,审议报告、视察、执法检查、代表评议等各项工作都突出求实创新。监督工作注重理顺监督体制,改革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效果。代表工作积极探索尊重代表、联系代表、服务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的方式。制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守则、实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票决制、实施预决算审查办法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起色和进步。
【关键词】 审计信息; 披露差异; 原因解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审计业已成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成为打击经济犯罪与促进反腐倡廉的重要利器。审计信息作为国家审计成果的载体,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产品,然而多渠道、多层面、多口径披露的审计信息容易造成审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和非一致性,以此造成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错读与误解,进而影响审计机关的公信力。造成审计信息差异的原因是技术性、时间性和口径性等,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和技术加以解决的。
一、对审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认识
审计信息指审计人员在全面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后,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手段,收集与加工处理得出来的各种情报、数据、资料,以及由此形成的委托人需要的反映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概貌的资讯。审计信息是审计工作情况、做法、经验和成果的具体反映,是审计委托人、社会利益相关者和公众了解审计的主要渠道,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广泛性、时效性和可信性等特性。2003年掀起的“审计风暴”,拉开了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帷幕,自此,国家审计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广泛建立起来,审计信息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也越来越发挥着国家审计揭示、抵御、预见等“免疫系统”的功能。
根据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委托关系,公民将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委托给政府,政府履行其对公民的公共受托责任。然而,信息的不确定和不对称性使得公民难以对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国家审计的出现实质上是公民作为委托人,要求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审计信息是审计主体解脱审计责任、向公众披露审计结果的有效途径,对审计主体、被审计人和委托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审计信息必须具有易解读性、可靠性、权威性、公信性、一致性等基本质量要求。如果审计信息达不到这些要求,如审计机关通过不同渠道了同一类审计信息,但内容或形式存在差异,或者审计信息的口径存在非统一性(尽管信息提供者出于不同的信息需求)等,就可能降低审计信息的可读性,损害审计信息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了审计系统“免疫系统”的效力。因此,规范审计信息披露与公开对指导审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审计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审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渠道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披露或审计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审计结果公告
审计结果公告是国家各级审计机关以法定的、专门的渠道,向社会公开有关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内容的专业性公告。其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本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事业组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单项审计结果;有关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的综合审计结果;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等。
(二)审计“两个报告”制度
“两个报告”分别指《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每年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的,关于上一年度审计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结果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作出的审计评价、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依法采取的措施、审计机关提出的改进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工作的建议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等。《审计结果报告》一般不对外或不完全对外,因此它是政府而不是社会公众获取审计信息的渠道,但它是《审计工作报告》的基础。
《审计工作报告》是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审计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其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本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本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纠正和处理情况、审计后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的整改情况、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见以及人大常委会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等。《审计工作报告》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后即视为对外,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审计工作报告》大多在当地媒介体宣传报道,它是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社会公众了解国家审计状况的主要渠道之一。
(三)全国或地方性审计工作会议
审计署每年在1月和6月召开全国性审计工作会议。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后地方也择机召开地方审计工作会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由审计长主持召开,主要内容有:公布截至会议前国家审计结果;回顾总结上年度审计完成工作;研究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确定下阶段审计工作重心;部署下年度具体审计工作。地方审计工作会议亦相同或相似。审计工作会议上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要作工作报告,媒体要作新闻宣传,向社会提供一系列相关审计信息,被视为反映审计工作年度发展状况的“窗口”。
(四)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项目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针对某个被审计单位、项目、资金或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计,通常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大类。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针对与财政收支有关的事项,对某一个或多个单位、资金或事项所实施的审计性调查活动,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特点。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有:被审计项目基本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无论是项目审计报告还是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都需要向委托人提交正式书面报告,尽管这些报告一般不对外,但它也是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和相关单位输出的审计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监督、促进、建设性作用。
(五)审计统计制度
根据国家统计调查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事业单位必须填报专门的业务统计报表并上报统计部门。审计统计报表具体包括《审计情况统计报表》、《财务收支审计报表》、《基本建设审计报表》、《经济责任审计报表》、《审计机构人员报表》等,均为半年报。所统计上报的信息涵盖财务财政收支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果情况;领导人经济责任情况;违纪查处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等。部分审计机关的《审计年鉴》也可以纳入审计统计报表制度之中。这些信息大部是对外的,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六)审计机关自办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级审计机关都创办了审计专门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外审计信息,披露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和展示审计主体风采。上述审计信息披露渠道所披露的审计信息大都在审计机关官方网站上反映。目前审计网站越来越快,成为公众了解审计快捷、方便的渠道之一。
(七)其他
除上述外,一些审计机关还建立了审计发言人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审计信息,解释审计政策和审计发展情况,这也是正式的、重要的审计信息披露渠道。
国内外新闻媒介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报道审计、解读审计、建议审计、社会公众点评审计、希望审计等,也构成审计信息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审计信息内容。
三、审计信息不一致成因分析
由于审计信息形成过程复杂,披露的途径亦呈多元性,加之信息使用主体对审计信息提出了各类不同的要求,使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对同一审计内容、不同渠道披露的审计信息存在着若干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截止时间差异
社会公众关注审计结果大都侧重于查处的违规金额和涉案人数,却往往忽视统计的截止时间;另一方面,人们习惯于用年度作为统计的单位,不习惯用其他非整体性时间单位进行统计,但在审计信息中时有非整体性时间单位。例如:刘家义审计长在2011年1月全国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1至11月,审计共查出领导干部对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249亿元,82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465名相关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而2011年6月审计署报送全国人大的《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案件104起,95人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1 10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和审计工作报告中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披露信息的不一致源于数据统计截止日的差异。前者的统计范围是2010年1至11月,后者的统计范围是2010年度,这也是审计工作报告统计数据略大于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中报告的数据的原因。从理论上说,前者是会议信息,后者是正式信息,但在社会公民心目中两者具有相当的统计地位,人们会直观地认为两者的差就是统计年份12月的统计数据,其实并非如此:细细分析起来可以看出两者指标不对应,可能其中还存在前些年份查出的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而在统计年份结案处理等情况,这就容易形成对不上的情况。
(二)统计口径不一致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因统计口径不一致,最后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关于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简称《报告》)和《中国审计年鉴》2010(以下简称《年鉴》)就2009年度审计结果披露存在着出入。《报告》统计显示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119起,《年鉴》统计为658起;《报告》统计已追缴或归还资金941.16亿元,《年鉴》统计为12 255.51亿元;《报告》统计挽回或避免损失53.38亿元,《年鉴》统计为164.07亿元(表1)。
分析对比两种渠道统计数据,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两者统计口径不统一。《报告》由国务院上报全国人大,所反映的仅仅是与财政收支相关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已追回或归还资金和换回或避免损失也仅仅针对重大犯法违规案件,另外统计单位为市和市以上行政单位,并未包括所有县及向县以下延伸性(如乡级)的审计结果。而《年鉴》统计的审计信息包括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数据,既包括与财政收支相关的,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违法乱纪案例,其统计口径显然大于《报告》的统计口径。
(三)审计信息使用主体的差异
《审计工作报告》是由国家各级审计机关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其目的在于强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监督,侧重反映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经审计后政府各部门单位采取的纠正和整改措施,充分体现在政府首脑领导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成效,以及政府接受人大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监督的态度。《审计结果报告》是由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交的审计报告,其目的在于促进各级政府加强对本级财政收支的管理,侧重于向政府揭露和反映各部门单位在组织预算执行或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以及加强和完善预算收支管理的建议。“两个报告”的审计信息使用主体不同,其使用目的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由此产生了审计信息披露内容、形式上的差异。同时,各级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党委和政府需要,整理和提供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所反映经济活动方面的审计或审计调查信息,这些信息因为有特殊的需求,审计机关对有关审计信息进行了特殊的加工处理,它与公开的审计信息存在技术上、时间上、管理上的差异亦在所难免。
(四)保密性范畴的模糊规定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审计信息公开一个重要的审计风险就是涉及保密性原则,而相当一部分审计信息涉及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内容,目前尚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衡量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虽然审计署提到了审计信息保密的问题,却未从根本上对保密的属性进行界定,究竟什么样的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什么样的信息不属于保密范畴,并没有明确的操作标准或细则来划分。于是,审计机关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分开的审计信息进行处理,隐去部分可能泄密的信息,这就造成审计信息不全面不系统,而各级审计机关对把握的尺度不一,容易造成差异性和非平稳性。对于同样的审计信息,不同的审计信息披露渠道对保密性的界定结果可能是明显不同的,如为了保密隐去部分审计数据和情节,就会造成审计信息的详简性、重点性差异,也会导致信息使用者从不同角度的理解。目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中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大多未包涵其列,主要就是保密原则使然,而此类审计信息正是社会公众最愿意了解的。
四、规范审计信息披露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审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只有通过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系统的审计信息公开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多渠道公布不一致的现象,进而完善审计信息披露,确保审计信息质量。“依法审计”的概念既包括审计主体依法执行审计公务,也应包括审计主体公开审计信息的行为。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了相应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审计公告行为的法律依据,但对于如何公告、什么时间公告、公告内容的界定、公告形式的选择、公告手续、公告责任与追究、公告风险与防范等许多技术、操作与管理层面的诸多问题并未全部解决,而有些审计机关也没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出本机关适用的审计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规范与机制,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依,有法必依、有规必遵。对于审计信息公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对公开审计信息质量的质疑、对审计信息的不同解读、公开方式的调整、公开风险的控制等,审计主体只能根据先前审计实践的积累、审计人员的自身经验或参照其他政府机关相似情况处理的做法等进行临机解决,因而不具连续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所以,不论审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还是审计机关相关技术规范、制度的建立健全都势在必行。
(二)加强审计信息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
审计信息的差异大多源于管理,加强对审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十分必要和重要。目前审计机关建立健全了审计项目(包括专项审计调查,下同)结果的“三审、三核”(或相类似的质量控制)制度,对审计项目信息质量进行了严格把关,应当将此好的做法延伸到审计信息对外提供或程序之中:对于正规、正式的审计信息(如对于审计结果公告、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等),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办理,其信息应事前进行从严审验,确保万无一失,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这方面的做法目前是比较成功的;重点是对于非正式、非正规的审计信息披露也要从严把控,如对于媒体宣传报道有关审计事项或人物、宣传审计活动与成果、引用审计机关或人员的审计表述等,要严格审查,特别是对关键数据、重要情节、重点人物等要严格审验,不能允许其自由发挥;许多审计信息的提供与使用要落实责任,以书面形式提交,以便有据可查;对于临时性采访、新闻稿件等要落实专人扎口负责,避免出现不负责的小报记者根据自身需要对审计信息自由剪裁,造成审计不良影响的事件发生;对审计信息风险事件要有预案,及时采取对应,有效处置。总之,对审计信息的管理应做到有制度、有部门、有人员、有检查、有反馈,细致认真,常抓不懈。
(三)合理调整审计信息口径,规范审计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
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的审计信息差异属于技术性差异,但是在信息披露过程难以进行解释,容易被误读误解,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有关审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标准,按照具体操作技术规范执行(经过制定规范标准,即可认为各口径的审计信息是必要的——当然在制定标准时要注意尽量减少审计信息不同口径统计的指标数,尽量采用信息使用者和公众常用的口径和方式披露审计信息);在执行中要特别注意各口径指标的对应性、可折算性和勾稽关系(可验算性)。具体的思路是,多口径并不可怕,只要保持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协调性、层次性,各口径之间存在良好的平衡关系和可相互验算关系,无明显矛盾或指向不一,这样就不至于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也容易进行技术方面的解释和验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国家审计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审计信息也提出了错综复杂的需求,内容决定形式,多口径、复杂内涵的审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技术和管理范围内。
另外,审计机关规范审计信息披露内容及披露形式也很重要,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加审计信息的容量,提升审计信息的技术含量,进而提高审计信息服务经济社会的效能。如传统的审计信息主要是文字和数据,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普及,审计信息中图片、影像、音响、实物、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的审计信息会逐步增多,比例越来越大,以增加审计信息系统性、全面性、可读性、深刻性和实用性,减少信息使用者自我加工成本和使用成本。
(四)明确保密信息范围,依法披露审计信息
保密是审计人员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也是依法审计的内容之一。执行保密原则应当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审计人员要不折不扣地遵守保密规定,保守在审计活动中知悉的商业机密、组织机密、人事机密。审计信息披露不能牺牲保密原则,必须内外有别,这点目前审计各级审计机关执行得较为成功。但是也不能因为防范审计信息风险而无据扩大保密范围,提升保密级别,将一些本应公开披露的审计信息也列入保密范围而不公开或推迟公开,这样做也同样存在审计主体不作为或滥作为的嫌疑。所以在审计信息管理中,一是必须遵守保密规定,明确保密工作范围;二是必须实行双轨制,保密与非保密信息分渠道管理,在信息生成后的交互、处理和提供过程中互不交叉、互不干涉、互不重迭。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也要强调信息流通的规范性、经手人的授权性、处理结果的合规性、信息审查的责任性,保证审计信息生成、加工、提供、使用全程的安全、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
[2] 宋常,周长信,赵懿清,等。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评价研究[J].当代财经,2010(7).
[3] 田林。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8).
[4] 蔡海静。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田林。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评析[J].会计之友,2012(5).
[6] 杨秀灵。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7] 上海市审计局课题组。审计公开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审计研究,2010(2).
[8] 傅荣校,郭啸笑。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的对比分析[J].电子政务,2013(2).
协议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过协商一致,由乙方向甲方以书面报告或电子文件提供_________研究报告,并依下列条件进行有关市场调研活动:
1、_________.
2、调研项目内容、形式、验收标准和进度要求: _________.
3、协议酬金总金额和支付方式:
3.1 本协议酬金总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元;
3.2 协议签订后_________日内甲方付给乙方本协议酬金总金额_________%的预付款;
3.3 乙方按照本协议及附件约定如期完成项目并经甲方验收合格后,甲方于验收合格之日起_________日内付清余款。
4、调研项目的进行:
4.1 甲方有权对乙方为调研项目所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乙方同意在调研项目进行过程中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
4.2 乙方应如实将调研项目的进行情况以及在项目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及时向甲方报告。
5、调研项目的完成验收:
5.1 乙方应按照协议及附件约定的方式及进度进行调研工作,并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按照协议和附件的约定向甲方提交调研报告及有关文件;
5.2 甲方在收到乙方调研报告之日起_________日内按照附件一约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但甲方认为调研报告经过补充或修改能够达到约定标准的,乙方应在收到甲方通知之日起_________工作日内按照甲方要求修改完成并提交甲方,否则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6、知识产权及保密条款:
6.1 本调研项目的成果特指乙方因完成本协议项下市场调研工作而形成的所有分析报告、分析数据、分析结论归乙方所有,乙方对于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基础数据享有再次使用并提供第三方的权利。甲方不得将上述报告、数据、结论向第三方提供并从中获利,但甲方有权自行使用。
6.2 本条第2款(6.2)所约定之保密,期限为_________,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计算,保密期限不受本协议有效期的限制。在该保密期限届满后,乙方仍应尊重并保证不侵犯甲方因本调研项目获得之成果及其所附的一切权益。
6.3 乙方应告知并以适当方式要求其参与本调研项目之雇员遵守本条规定,若参与本调研项目之雇员违反本条规定,乙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7、保证条款:
7.1 乙方保证在为甲方提供服务时,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把该服务项目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委托第三方。
7.2 乙方保证提交甲方之数据、资料及任何信息没有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其它权益。
8、违约责任:
8.1 乙方未按照约定日期完成调研项目并向甲方提交有关文件的,每逾期一天乙方应向甲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金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8.2 超过协议约定时间_________日(宽限期)仍未完成项目的,甲方有权解除协议,乙方除退还甲方已付酬金外,还应向甲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金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8.3 乙方虽按期完成任务,但提交的结果不符合双方所约定的标准时,若甲方认为调研报告经过补充或修改能够达到约定标准的,乙方应在收到甲方通知之日起_________日(宽限期)内按照甲方要求修改完成并提交甲方,每延期一天,乙方应向甲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8.4 乙方虽按期或在宽限期内完成任务,但提交的结果不符合双方所约定的标准时,视乙方违约,甲方有权解除协议,乙方除退还甲方已付酬金外,还应向甲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8.5 甲方未按照约定向乙方支付调研项目酬金的,每逾期一天,向乙方支付本项调研工作酬金总值_________%的违约金;逾期超过_________日,甲方除继续履行协议外,应向乙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金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9、争议的解决:因本协议引起的一切争议,双方首先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本协议签订地法院提起拆讼。
10、生效及其它事项:
10.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10.2 本协议签订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于签订之日生效,任何于协议签订前经双方协商但未记载于本协议之事项,对双方皆无约束力。
10.3 本协议及其附件对双方具有同等法律约束力,但若附件与本协议相抵触时以本协为准。
10.4 本协议包括如下附件:_________
11.5 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一、保密工作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公司各部门把开展“调查研究年”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保密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作为加强和改进公司工作、提高新形势下安全保密能力的重要抓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加强组织落实。公司成立由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任副组长,公司领导班子为成员的调研小组,为“调查研究年”活动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组织保证。
2、学习深入,部署迅速。
各部门迅速传达学习“调查研究年”活动要求,结合公司实际以文件形式印发了《XXX县XXX公司保密工作“调查研究年”活动方案》,明确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集中组织人员学理论、学法规、明确工作任务,为做好调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联系实际,注重成效。
深入学习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党的保密工作优良传统,学习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进一步明确调研工作的目标方向,不断提高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加强技防措施、确保秘密安全
一是严格文件资料管理,做好文件资料的收发、分放、整理、归档、销毁等;做好电子文档的输入、存档、发送、印制、备份等,确保电子文档安全。同时加大对档案室的日常管理,非工作人员一般不准进入档案室,防止机密外泄。二是公司强化了重点涉密部门和岗位的硬件管理,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足配齐了保密防护设备,完善了保密防范措施。三是对公司内外网实施了完全的物理隔离,同时按照省市公司的要求对内网计算机安装了防病毒和桌面终端管理系统等软件。四是严格落实了“五个严禁”(严禁将涉密计算机与信息内网外网连接;严禁在联接外网的计算机上处理、存储涉密信息;严禁计算机在信息内网和外网交叉使用;严禁普通移动存储介质在内网和外网上交叉使用;严禁扫描仪、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在内网和外网上交叉使用)。
二、取得的成果
1、摸清单位底数,评估保密工作风险系数。根据通知精神,公司分别对制度建设、责任制落实、审查制度、定密工作开展、涉密人员管理、涉密载体管理、涉密部门管理、保密宣传、保密承诺书签订等情况进行对照摸底,对每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排查每个涉密环节中易泄密的细节,从中找到杜绝泄密事件的切入点,从源头上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2、提高保密意识,强化保密工作制度建设。根据通知要求,公司强化“保密法”再学习,增强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特别是通过保密工作摸底,将进一步规范保密工作制度建设,从制度上堵住泄密事件的发生。
3、预防泄密事件,规范网络保密管理。公司网络的规模、拓扑结构、使用范围、信息资源、应用系统涉密程度均符合要求,网网之间通过技术手段或者物理隔离,无交叉使用情况,网络终端无违规外联情况。服务器端设有不同的用户名由专人进行管理,均配置有防火墙;网络终端均设有符合要求的开机口令,均设置有专业的杀毒软件。
4、签订保密承诺,制定涉密有事必究制度。根据通知流程,公司以保密工作“调查研究年”活动为契机,一是组织开展全队人员保密自查工作,保密承诺书签订;二是制定涉密有事必究制度,明确涉密后果、危害及责任。三是把开展“调查研究年”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提高新形势下安全保密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上述工作,从基本上消除泄密隐患。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个别员工保密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密意识还不是很强,还需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教育,切实增强员工保密意识。二是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及网络管理还需加强技术防护,完善防护措施,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四、典型经验及改进措施
加强对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保密教育的针对性,将领导干部的保密教育纳入到干部培训计划。对涉密人员进行岗位教育,通过专题教育、会议教育、专题讲座、进出涉密岗位培训等形式,使涉密人员真正达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要求。
为切实增强学校安全保密本事,全面完成保密工作任务,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按照市教育局相关文件和我国现行保密法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工作,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为主线,以提高全体教职工保密观念和警觉性为目标,全面落实保密工作各项任务,不断提高保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更好的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向前发展,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当前保密工作新形势,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以法治密的要求,严守国家机密不泄露,用高标准、严要求的实际行动扎实深入到保密工作,推进保密工作取得新成果。
(一)党和国家秘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保守党和国家秘密是我校每一名工作人员和学生的职责和义务。
(二)保守党和国家秘密必须慎之又慎,贯彻组织健全、人员可靠、进取防范的方针。
(三)我校保密工作应遵守既便利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又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经过开展保密工作活动,使保密工作得到成效。在保密工作的过
程当中,提高工作进取性,健全工作机构,完善保密规章制度,落实保密任务,保密管理趋向完善、规范,重视做好保密工作的浓厚氛围和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风尚。
三、组织领导
组长:程浩生市十四中学校长
副组长:高翠玲市十四中学党支部书记
成员:谢惠云市十四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朱宏江市十四中学副校长,
艾合买提〃买买提市十四中学副校长,
冉进勇市十四中学办公室主任,
杨婷市十四中学办公室干事,
李宗乾市十四中学办公室干事
四、保密范围
(一)党总支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工作保密事项
(1)未公布的学校统计资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向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报告的教职工和学生思想动态信息;
(3)尚未公开的学校改革方案;
(4)向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报告的反映学校有关问题的文字材料;
(5)反映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意见和提议的调研报告;
(6)上级领导机关发来的文件、秘密文件、密码电报、秘密传真件、内部刊物、内部资料;
(7)其他需要保密的事项和文字材料。
(二)组织工作保密事项
(1)未公布的学校领导班子换届或人事调整意见、方案;
(2)学校领导档案中未经批准不得公开的资料。
(3)未公布的中层领导班子换届或人事调整意见、方案;
(4)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议中涉及对上级的意见,或对本部门领导班子及其工作评价有争议的问题记录和专题报告;
(5)关于干部任免的考察材料,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干部的资料,讨论干部任免的会议纪录,后备干部名册等;
(6)党员和干部的举报、控告、申诉材料等。
(7)上级机关发来的秘密文件、密码电报、秘密传真件、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和部门各种秘密文件、文稿、函件等;
(8)各种重要会议的记录、原始资料等。
(三)人事工作保密事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计划和工资计划。
(2)尚未公布的工资、人事、机构编制、职位职称工作的计划、方案和政策;
(3)尚未出台的事业单位人员的离休、退休、退职政策;
(4)干部录用考试的报审试题、试卷等;
(5)尚未出台的机构改革方案及编制调整方案;
(6)人事工作中不宜公开的事项。
(四)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保密事项
(1)检举揭发校级领导干部或中层领导班子成员中的重要问题的有关事项;
(2)未公布的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正在立案查处的重要违纪案件的具体案情。
(3)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查办涉外案件的决策、方案和案件材料;
(4)在学校范围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或审计调查结果;
(5)审计学校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有关问题的情景和结果;
(6)涉及学校主要领导干部重要问题的审计或审计调查情景和结果;
(7)学校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的对本级预算执行情景的审计结果报告。
(五)保卫工作保密事项
(1)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货币的存放地点、数量、守护运送的安全措施。
(2)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案件,事件的综合情景。
(3)重要的检举揭发材料和检举揭发人的姓名,住址以及可能危害其安全的有关情景。
(4)保卫室负责的重要外宾来校的行程和学校保密工作安排;
(5)学校承办重要会议所制定的保卫工作方案;
(6)保卫室调查和处理的危害国家和学校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案件和事件;
(7)对于在一些时期内调查、掌握和控制的重点人员(包括政治、治安等方面)档案;
(8)在特定时期收集的反映学校师生思想动态的信息;
(9)学校防盗报警装置的设置以及学校巡检系统的布置情景。
(六)共青团工作保密事项
(1)未经校行政批准的共青团干部任免及变动情景;
(2)未经校行政批准的共青团涉外工作的原则方案等;
(3)校行政对共青团工作不宜公开的重要指示和任务;
(4)共青团工作中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保密事项。
(七)学生工作保密事项
(1)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调研报告;
(2)对学生进行违纪处理的相关材料。
(八)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保密事项
(1)学校国有资产的相关数据及统计资料;
(2)上级有关国有资产工作的文件、批复;
(3)学校有关国有资产工作的请示、报告;
(4)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报告及经费分配方案;
(5)仪器设备订购合同。
(九)财务工作保密事项
(1)学校财务预算、决算报表;
(2)年度财政计划。
(3)职工工资、津贴、公积金等数据;
(十)基建处工作保密事项
(1)工程招标文件工程标底、工程预、结算文件;
(2)工程合同、协议等与工程有关的信息。
(十二)科研工作保密事项
(1)未公开的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科技计划项目的推荐、申报、研制等相关工作过程;
(2)网上申报、评审科技项目及相关事宜;
(3)向外供给资料、申请专利、转让技术和信息;
(4)有关科技工作的统计、调查、分析及预测;
(5)科技成果、科技奖励、技术合同等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6)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
(十三)教学工作秘密事项
(1)国家、省、市级的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的试卷和评分标准;
(3)学生成绩、毕业鉴定资料;
(4)对学生的学籍处理情景。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岗位保密工作职责
1、认真执行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要对所属工作人员经常进行保密教育,真正做到业务管到哪里,保密工作也要管到哪里。
2、阅批文件要认真做到“人离文入柜”,“人离门上锁”。阅读完毕的文件、资料随时退还负责人。密码电报及绝密文件要当天退还。对记有秘密事项的笔记本、办公用纸等,要妥善保管,定期清理。
3、参加会议接到的秘密文件、资料,用后要及时交负责人员保管,不准擅自扩大传阅、传达范围。
(二)文印保密工作职责
1、凡带密级文件,没有领导签字不得私自复印;要严格控制份数,复印件要按原件一样管理。
2、严格保管承印的秘密文稿、资料及有秘密资料的磁盘。
3、严格遵守保密纪律,打印、复印的涉密文稿的资料不得传播,不得让无关人员阅看,不得私自多印留存。
4、打印的密件废页应及时处理,不得让无关人员阅看。
(三)收发保密工作职责
1、切实做好秘密文件的登记、传递和管理工作。
2、对收件要认真进行核对,及时登记、分发。
3、严格遵守明电明复、密电密复的规定,严禁明密电混用。
4、分发文件要直送有关领导同志签收,不得找人捎带或代收。
5、递送文件要直达收文单位,不得托人捎带,严禁携带机要文件到公共场所。
7、办公室内无人和下班时,要关好窗户,锁好门。
(五)计算机岗位保密工作职责
1、办公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保卫保密措施。
2、凡秘密数据的传输和存贮均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录有文件的存储设备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
3、严禁私自将存有涉密文件的数据带出学校,因工作需要必须带出学校的要经领导批准,并有专人妥善保管。
4、涉及国家秘密计算机的教职工,要提高警惕,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自觉做好保密工作。
5、存有文件的计算机如需送到学校外维修时,要将涉密文件拷贝后,对硬盘上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外请人员到学校维修存有涉密文件的计算机。要事先征求有关领导批准,并做相应的技术处理,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以防泄密。
6、禁止用计算机打游戏,以防“计算机病毒感染”。
7、在计算机网络上传递信息,必须明件明传,密件密传,严禁明密混用。
五、具体要求
一、准确界定工作秘密的必要性
有利于防止国家秘密的无限膨胀。当前,我国的保密工作存在着“乱定密”等定密随意性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工作秘密概念不清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工作秘密概念界定不清,把本不属于国家秘密的工作秘密确定为国家秘密事项,从而导致国家秘密的无限膨胀,既管不了又管不好,致使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胁。准确界定工作秘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家秘密的无限膨胀,降低保密成本,使真正的国家秘密保得住,保得好。
有利于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实施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由于对工作秘密的概念不清,造成了一部分本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因保密顾虑而不敢公开、不愿公开,使一些有利于机关单位工作开展的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公众对此不理解、有怨言。准确界定工作秘密,一方面能使有关部门解除顾虑,积极主动地公开政府信息;另一方面也能使公众明确哪些事项属于工作秘密、不宜公开,自觉限制自己的知情权,从而有利于积极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有利于保障机关单位正当行使职权。工作秘密是有机关单位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产生的,公开或泄露将直接导致妨碍本单位相关职权的正常行使,损害公共利益,降低或减损其治理社会的效果,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机关单位有义务、有责任严加保护。同时,工作秘密的确定是一项行政自由裁量权,这项权力的滥用将会严重影响公众的知情权,因此,机关单位应当谨慎地行使这项权力。所以说,准确界定工作保密,就能使机关单位明确工作秘密的确定与保守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既是权力又是职责,保障其正当行使职权。
二、工作秘密的概念分析
这三种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工作秘密的内在和外在特征,但它们又分别存在以下的缺陷:一是把工作秘密的主体仅限于各级国家机关,把某些事实上拥有工作秘密并需要准确界定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排除在外;二是没有指明工作秘密的本质特征在于保障各级国家机关、授权单位正当行使职权;三是没有归纳出工作秘密的程序特征,从而导致实践中确定工作秘密的随意性;四是运用“否定式”来界定工作秘密并没有说清工作秘密是什么,包含什么,工作秘密的界定必须是一个肯定命题。基于此,笔者认为,从保障公民知情权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视角来看,所谓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授权单位为了保障其职权的正当行使,依据简易程序确定并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工作事项。
三、工作秘密的特征分析
(一)主体的广泛性
毋庸置疑,各级国家机关是产生工作秘密最多并需要严加规范的最重要的主体,但是,除了各级国家机关以外,某些得到授权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也是产生工作秘密并需要严加规范的主体。实践中,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某些企事业单位获得委托授权以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服务活动,这些企事业单位自行确定的工作秘密存在着与公共利益和公民知情权发生冲突的可能,所以,对此类主体的工作秘密也必须予以重视并准确界定。
(二)职权的正当性
行政机关、授权单位的工作秘密涉及到单位的内部管理事项和外部管理事项,无论是内部事项还是外部事项都和机关单位的正当行使职权有关。根据现代国家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行使职权的过程应当公开,以便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但是,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在其行使职权过程中产生的有些事项的确不宜公开。对这些事项,世界各国都把它作为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的一项行政特权予以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特权只能仅限于保障行政职权和授权职权的正当行使,而不能试图掩盖行政违法或行政错误。与此不同,国家秘密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如果泄露将会直接导致国家整体安全和利益的损害,是宪法赋予的最重要的行政特权。
(三)程序的简易性
行政机关和授权单位的工作秘密涉及到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过多、过滥的工作秘密就意味着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实现程度的降低。因此,除了对工作秘密进行实体上的限制外,还必须对其进行程序上的限制。也就是说,工作秘密的确定、保密期限的确定和变更、标示、涉密、解密等具体程序必须有明确规定。但是,基于保密成本的考虑,工作秘密的确定与保护程序不宜等同于国家秘密的确定与保护程序,而应突出其简易性的特点。简易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和授权单位省略、简化或合并国家秘密确定与保护程序的某些步骤和环节,在较短时间之内确定与保护工作秘密的程序。简易性不是随意性,而是相对于国家秘密确定与保护程序的法定性、严格性而言,适当降低其标准。
(四)内容的保密性
一个事项被确定为工作秘密后,相关行政机关或授权单位应参照关于国家秘密保护措施的管理规定,对工作秘密涉密载体的产生、保存、流转和销毁等各个环节作出具体规定,并根据工作需要的原则,合理划定接触范围。但是,保守工作秘密与保守国家秘密稍有不同,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守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是最高目标、最高原则,对此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工作秘密则涉及到利益平衡或损害衡量原则,即当保密与公开的边界出现模糊,不容易确定时,通过利益平衡原则,根据对社会的损害与效益分析,决定是否应该保密和公开。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一个崭新的时代来到了我们面前。这是一个飞速发展和深刻变化着的世界,和平和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扩大,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问题,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
回首历史,保密工作为我党的建立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先后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全员保密意识不断提高,保密工作走向经常化、法制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海关的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大,现代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方式将在海关广泛运用,这就给海关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保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再创新辉煌,这是每一个海关工作人员都极为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新时期海关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TO使海关保密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难度明显加大。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保密工作的难度也比计划经济时期大多了,因为窗子开大了,苍蝇蚊子也会乘虚而入,所以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更为尖锐复杂。而海关作为进出境管理机关,肩负着维护进出口秩序,打击走私,对进出境人员、物品实施监管等重任,是国家防范经济入侵,保护民族工业,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袭的第一道防线,海关工作涉及和产生大量的国家秘密,比如内部掌握的价格资料,监管信息,又比如打私情报、行动方案,这些往往都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如果泄露,将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然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往往容易放松警惕,极少数意志薄弱者甚至经不起诱惑,被窃密分子,出卖国家秘密。所以说,海关保密工作面临严重威胁。
二、加入WTO会对海关保密范围、保密重点产生重大影响。按照传统的定密规定、原则,有关税收、价格资料在海关保密范围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我国长期实行的高税率关税政策决定的。然而,加入WTO以后,关税水平将逐步降低,贸易将更为自由,相应的,有关税收、价格资料的密级亦会有所降低。随着海关监管重点转向打击盗版、查禁毒品等方面,随着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不断突出,与之相关的工作、信息的重要程度将不断上升,所以,如何因应入世给海关职能带来的转变,适时调整定密范围、定密重点,是海关保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传播手段
在海关的广泛运用,使得海关保密工作突破传统的概念,走向崭新的领域,传统的保密观念、保密防范手段将面临严峻挑战。高科技的发展和运用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近年来,中国海关也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步伐,EDI远程报关系统、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建成给海关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未来几年,海关将逐步建立政务信息系统,引入电子手册,实现真正的电子口岸,这些都建筑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所以,对海关而言,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愈来愈有高技术抗衡的特点。过去,国家秘密主要以纸介质的形式存在,用三铁一柜就锁住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秘密信息储存在磁介质里,传输在网络和各种通讯设施上。海关如何在应用高新技术的同时,确保计算机、网络的保密安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面临着上述挑战,我认为,海关保密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革创新。从当前情况看,我认为应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一、抓好保密基础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和江总书记关于保密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海关的中心工作,加强领导,密切联系实际,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强化保密管理,加强保密检查,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抓紧研究制定急需的规章制度,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同时加强涉密人员特别是重点涉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从多方面提高他们的待遇,稳定保密工作队伍。扎实的保密工作基础是保密工作能适应新形势的前提条件,目前,海关保密基础工作方面尤需注意两点,一是加强对机要人员、兼职保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广大保密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大检查力度,搞好重点监控,力促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二、保密工作的思路要从单纯的保转到保放结合,确保重点上来。这突出表现在定密工作上,海关传统的定密工作主要在保上作文章,定密范围过宽过泛,对放的问题考虑不够,致使有些该放的没放开,该保的也没保住。目前,海关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阳光作业,这就要求保密工作既要研究保,还要研究放,不要把保密工作神秘化,海关工作要加大透明度,要扩大企业的知情范围,勇于接受各界监督 。保的过多、过死,既影响信息的交流利用,与社会发背道而驰,也不利于保密工作职能的发挥。同时,加入WTO也要求海关定密方向随之而调整,只有把握重点,把该保的坚决保住,该交流的充分交流,才能真正体现缩小范围,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更好的为海关各项工作服务。
×××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市委第九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周密部署,深入动员,扎实开展,效果显著。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总结大会,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此非常重视,第九指导检查组×××组长亲自到会指导,稍后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五点。
一、主要做法
自×月×日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以来,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的各项活动,切实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求创新,实践活动显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在市委召开动员大会之前,我局先后召开了五次不同类型的会议,对学习实践活动作出具体部署,研究了实施方案,健全了组织机构,确保“组织、进度、人员、制度、载体”五落实,并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全市系统党员干部及两级机关员工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动员大会通过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一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确立了加速文化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全面规范;提升队伍素质,创造一流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六个调研课题,认真落实领导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跟班劳动、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为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篇,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及时召开调研成果研讨交流会,对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研讨。二是以支部为单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国家局××局长提出的“节××××”,及“××××”的要求,结合各自思想实际,开展“×××、×××”解放思想讨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座谈讨论、专题讲座、主题征文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四)严格对照检查,深刻自我剖析。一是通过面向全市××系统开展“我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开通专线电话、电子邮箱;领导班子成员相互谈心、组织召开老同志、评议员等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集聚民智、民意。共发放征求意见表、调查问卷464份,召开座谈会4场,经学习办梳理汇总,累计征求意见建议55条,切实找准了企业文化建设、作风建设、体制建设、队伍素质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将梳理汇总的突出问题形成专题材料提交党组会讨论,并落实具体整改意见和措施;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评议员、老同志、和基层群众代表列席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扬民主;党组成员结合各自分工、党性分析,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撰写了发言材料;民主生活会上,党组成员紧紧围绕主题,认真开展“四对照、四查找”,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剖析了原因,明确了努力方向,达到了预期目的,得到市委第九指导组、省局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以“××××××”为主题,以“三查三看”为内容,各党支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开好党员组织生活会。
(五)明确努力方向,认真组织撰写。市局(公司)党组充分吸纳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具体思路和报告提纲,并多次参与指导初稿的修改,确保形成一份联系实际紧密、问题查摆深刻、原因分析透彻、整改思路明确、落实措施可行的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稿形成后,市局党组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扩大群众参与面为前提,以提升评议效果为重点,科学确定评议人员,精心设计评议内容,采取多种评议形式,集中组织群众评议,共发放评议表××份,收回××份,收回率100%,总体评价中××人满意,××人基本满意,满意率××%,并通过板报张贴、挂网等形式及时公布评议结果,并根据评议结果,及时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关键词】企业;技术文件;分级;管理
0 概述
企业技术文件是一切用以规范和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图、 表、文字文件的总称。
企业的技术文件具有指导日常生产经营技术法则的功效,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理论指导依据。是企业进行正常维修以及技术改造和发展的技术基础。重要的技术文件是企业的技术秘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企业技术文件的泄露而导致业务受
损,企业效益锐减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由于企业核心技术文件的泄密而致使企业由盛而衰,亦决非危言耸听。由此可见:企业技术文件的管理,小则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的技术文件种类繁多,根据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有些需要经常使用,有些则是阶段性使用频繁。核心的技术文件可能需要永久性存档。因此,要做到即能灵活、及时、正确地使用技术文件,又要确保企业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就非常有必要对企业的技术文件给与高度的重视,进行科学的分级和严格的管理。
1 企业技术文件的种类
1.1 技术图纸类
企业技术图纸包括如下几种:各种设备总体安装图;易损件零件图;机械部件结构图;基本建设设计、施工图;主要设备基础图,以及其它图纸类技术文件。
1.2 设计计算类
此类技术文件常见的有:《设备选型计算书》、《工艺流程参数计算书》、《专项成本核算书》以及其它重要的计算类技术文件。
1.3 技术报告类
《项目立项建议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专项调研报告》、《产品质量鉴定报告》、其他重要的文字类技术报告。
1.4 产品质量标准类
主要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及“企业标准”。
1.5 各种购销合同类
1.6 日常工作统计、检测、化验报告、报表类
2 企业技术文件的分级
根据各类企业技术文件在生产、经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应将技术文件分为:“加密级”、“保护级”、“普通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文件应增加绝密级。前三级分用“A”、“B”、“C”代表,绝密级采用红色“AA”符号来表示。
2.1 AA级技术文件: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文件。
2.2 A级技术文件
各种主要设备总体安装图;机械部件结构图;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参数计算书》、《设备选型计算书》、《专项成本核算书》、各种供销合同。
2.3 B级技术文件
《基本建设投资计算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项调研报告》、《产品质量鉴定报告》、《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2.4 C级技术文件
各种设备的《使用维护说明书》、易损件明细表以及图纸、日常工作的统计、检测、化验的图、表以及文字类文件。
3 企业技术文件的管理
3.1 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应该首先改变过去那种重视生产,轻视技术文件管理的老观念。对全体员工应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意识教育。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文件管理体系。每一级技术文件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促进企业技术文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3.2 AA级技术文件的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的“AA”级技术文件由于平时查用的频率很小,故应单独存放在企业的专用保险箱内,指定专人负责。并设立专用审批单,实行两人签字方可使用的管理办法。指定的管理人应及时、 准确地填写使用人姓名、使用时间、使用原因等内容的纪录单,并与审批单一并归档永久保存。
“AA”级技术文件的保密工作,应重点放在防盗和防自然灾害方面。
3.3 A级和B级技术文件的管理
A级和B级技术文件的管理,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外,应由企业主要分管领导审批。并尽量减少使用人次,规定使用范围。使用地点,任何人不得私自外借和翻印。重点抓好防丢失。防损坏以及及时归档工作,确保该级技术文件完整和安全。
3.4 C级技术文件的管理
C级技术文件的管理,应由各部门的领导负责管理。各种文件应做到种类齐全、完整、数据准确无误。跨年度的此类文件应及时按月整理、装订、封存,上交到指定的部门存档。这些技术文件的保存周期和销毁制度,各企业可根据其不同的属性,遵循首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再制定企业管理办法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于不完整和作废的此类技术文件,经部门领导同意后应由专人负责,集中销毁。防止随意地丢弃和私自变卖,是此类级别技术文件管理的重点工作。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着眼企业实际需求,强化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指导,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点企业大规模裁员。
二、任务目标
应对和防范重点企业大规模裁员工作以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为重点,积极对接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建立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及时研究并推动解决,确保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杜绝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四项清单
1.形成重点企业清单。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重点任务,主动协调工信等部门,摸清企业现状确定重点企业名单,建立包含企业规模、人数、缺工用工状况、地址等信息台账并动态更新,及时掌握企业用工的余缺情况。
2.形成用工需求清单。密切跟踪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并实时更新,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等方式为企业推荐就业。
3.形成问题解决清单。对监测企业上报数据逐一核实,发现企业用工出现较大波动,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查找原因,掌握企业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帮扶。对企业上报数据出现错误的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数据及时、准确。
4.形成服务企业清单。对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及时提供招聘服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用工需求,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建立服务清单,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对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
(二)完善预警机制
1.严密实施企业用工监测预警。一是强化重点企业用工监测。依托劳动用工备案系统,整合工信、就业、、仲裁、监察等监测信息,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变化情况,及时预警风险。二是建立重点企业周报制度。明确专人跟踪指导当地重点企业,负责摸排企业停产停工、欠薪欠保断保、规模裁员、劳动争议等情况,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三是落实企业规模裁员提前报告制度。督促企业落实规模裁员提前报告,一次性裁员10%或20人以上,须提前30日报本地人社部门和工会;裁员超过50人的,要向市人社局报告;裁员超过200人的,由市人社局向市政府和省人社厅报告。
2.及时有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按照预防为主、提前预警的原则,及时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一是快速预警报告启动预案。要密切监测数据变化和调查情况,如发生异常情况和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市人社局,并召集各相关部门研商,在1小时内决定是否启动相关预案。发现和处置风险期间劳动关系主要负责人要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及时汇报和处置有关问题。二是快速实施规模裁员现场应对。工作组要与上级部门紧密配合,出现大规模裁员时,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先期处置,并及时对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裁员指导、余缺调剂、权益维护等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可视情况上报市人社局组织开展处置,特别重大的由省人社厅指导组现场指挥。三是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因大规模裁员、欠薪或失业引发职工集聚维权等时,维权维稳组要第一时间赴现场控制事态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稳定职工情绪,开展对话交流和人员疏散等工作,必要时协调公安部门进行干预。事态平息后,跟踪处置落实情况,防止反弹,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企业严肃查处。四是快速处置重大(突发)网络舆情。因大规模裁员引起重大舆情事件时,要第一时间分析研判舆情事件等级,会同有关部门按照重大(突发)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实施主动发声和线上线下协同引导应对。要强化舆情事件的跟踪监测和趋势分析,对处置情况应在交办后24小时内书面报告市人社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组织准备、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对来访群体诉求涉及多部门的事项,需要相关联的科室配合共同做好来访群众的接待工作,以及问题的研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