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乡村振兴工作汇报范文(通用34篇)
xx村位于xx县xx镇集镇中心,距县城x公里,距国道x公里,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现有耕地x亩、山林x亩。x县x镇x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以《x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的意见》《x县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和《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试点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高标准打造工作规划,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奋力描绘美丽乡村新蓝图。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卫生村”、“绿色村庄”,市级“五好村级党组织”、“生态示范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清洁示范村”、“平安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标准规划起步。
镇党委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试点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同时聘请x有限公司,制定了《xx村乡村振兴三年规划(20xx-20xx年)》,结合村情实际,建立了项目清单,分年度规划实施项目x个,目前已完成x个项目。通过推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村域环境干净整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二、推进项目实施,提升基础设施。
20xx-20xx年重点规划项目共计x个,计划总投资x万元,目前已投资x万元,完成河道景观打造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主题公园建设、农家乐民宿、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污水处理站、旅游厕所、停车场、信息标
牌导视系统、职业农民培训等x个主要项目,涵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人才振兴等重要方面,村域基础设施大幅提升。
三、坚持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兴旺。
坚持高标准抓规划,围绕主题抓配套,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四养一林一旅游”,采取党建引领、扶贫社运营、农户参与的模式,建成x万食用菌基地1个,发展食用菌x余万筒,改造高产板栗林x亩,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先后打造建成融观光、娱乐、休闲与体验为一体的稻草人主题公园x处、板栗采摘园x个、草莓采摘项目x个,推出客栈、客栈、小院、等一批特色民宿及农家乐,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度,累计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万余元。
四、优化村庄环境,促进生态宜居。
结合“主题党日+”“三有三亮两评议”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全村卫生厕所使用率达100%,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先行,以实际行动带动农户向“脏、乱、差”宣战。同时,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了花开万家·庭院美化工程,扎实开展无职党员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联系岗、“清洁卫生家庭”、“美在农家”、“最美养花人”等评比创建活动。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美丽乡村》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组建了环境维护督促队,落实了保洁人员。打造示范点x个,新建花草门—环境整治带x公里,安装路灯x余盏,硬化通户道路x公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五、提升群众素质,促进乡风文明。
坚持以德治为根本,注重先进道德文化引导,用先进的文化润泽和引领村民道德建设。
坚持每个月举办道德讲坛,让身边好人、先进典型、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坛”,讲述一件件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故事,春风化雨般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深入开展“争做旅游形象大使”“寻找最美家庭”“晒被子亮孝心”“卫生清洁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家风家训挂牌”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奖励,激发广大群众恪守孝行道义,弘扬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引领乡风文明。依托扶贫社,扎实开展“德美屋”道德积分评议,在《xx村红九条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孝、善、诚、勤、俭、美”六大项评比标准,采取物质奖励的形式,为全村农户建立了道德诚信评价体系,以评立德、以规促德,不仅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而且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六、打牢基层基础,促进治理有效。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公共事务的推动者、集体利益的共享者。针对农村基层矛盾多、群众利益诉求多、教育手段方式单一等问题,创新推出“院坝说事会”群众工作法,搭建了群众问事、评事、党员干部理事办事的协商对话平台,形成了“有事敞开说,有事大家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的制度体系。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广泛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修改完善形成了《xx村“红九条”村规民约》,规定了九条不可触碰的“红线”,细化了约束机制,并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形成了“我制定、我遵守、我执行、我监督”的浓厚氛围。同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有效废除了陈规陋习,推进了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行“阳光村务”,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对群众关心的惠民政策落实、村集体土地租用、水费和垃圾费收缴支出等事项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和各村民小组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同时对涉及农民利益、群众关注的村级重大事项,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实行公开透明操作。
七、增强民生福祉,促进生活富裕。
近年来,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处,村卫生室x处,乡村大舞台x处,小广场x处,安装健身器材x套,全村群众生活指数明显提高。扶贫社积累达x万余元,向股民分红x元,群众在扶贫社务工收入累计达x万余元,贫困户户均增收x元,吸引了x余名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多方面推动民生实事,把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落实好产业发展、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医疗教育等政策落实,引导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带入大发展,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戓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伓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吅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迕农业农村现代化。返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夬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返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丌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返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戓略部署“乡村振兴”。返个戓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丏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迕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戓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戓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劢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央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戓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丿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到猪场乡水箐村督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猪场乡水箐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离距县城6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1亩,退耕还林2273亩,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户2387人。属贫困村,20xx出列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9户988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6人,脱贫易致贫户2户9人,该两类人员已全部解除致贫、返贫风险。
水箐村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政策方针,结合xx村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助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村“三治”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实现和谐美丽新村。
二、主要做法
猪场乡水箐村根据猪场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安排,始终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规划同实施,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通过落实“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实现了水箐村脱贫对象无返贫风险,重点关注对象消除致贫风险,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1.“不摘责任方面”。
一是组织学习省、市、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并贯彻落实。
二是由驻村领导牵头,负责全盘工作,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将全村划分为四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正式干部和一名村干负责,同时将各块工作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压实责任的,出现问题直接追责到人。
三是村支两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全力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每周五开展坏境卫生大整治,每个周重点突破一个自然村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其次是积极申报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我村省、市、县、督查中未发现问题。虽然未发现问题但是我村也不丝毫不敢放松,通过走访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立查立改,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问题出现。
2.“不摘政策方面”。一是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就业、人居环境等内容,组织帮扶干部29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8人,对全村辖区内487户农户开展2次一户不漏全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整改,村级不能整改的上报乡党委政府,排查现问题2个,分别为:阿尼箐组饮水工程不通水,现在已整改结束;上棚子组王伟杰户熊贵英生病,自费费用超过20xx,现已帮助申请两次临时救助,现已整改结束。目前所有问题是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农民增收稳定脱贫”。结合我村地理条件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种植皂角3000亩,种植土地1300亩,玉米800亩,养牛254头,养猪320头,养羊260只。三是聚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促发展。我村村有扶贫项目1个,恒大帮扶养牛场一个,400头规模,项目建设完工并已全部完工报账,项目实施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有效的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也让群众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经验,带动群众养殖的激情。
3.“不摘帮扶方面”。
一是分清责任强化帮扶。将水箐村209户脱贫户和3户边缘户分给市、县、乡29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每个季度走访帮扶一次。
二是强化激活内生动力。帮扶干部走访前通过学习《纳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服务手册》后强化业务知识,开展走访工作。对农户通过“十联户”和“党建+积分”的乡村治理方式开展“智志”双扶提升农户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将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为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支部领办合作社一个,100%贫困人口参加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xx年底实现分红9万余元,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4.“不摘监管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乡政府要求,加强对扶贫资产进行管理。二是加强摸底排查,每季度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三是建立预警台账,落实整改要求,确保无返贫致贫对象。
(二)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
1.产业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股异地产业20xx年实现分红9万余元,覆盖全20xx户贫困户和3户边缘户,村集体目前积累4万余元。
2.人才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召开群众会14次和开展组织集中培训2次,培训566人次,全面提高人员群众素质,积极动员引导外出务工633人次,增加群众收入。
3.组织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引导动员发展,从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和致富带头人中选取5名优秀年轻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实现了全脱产上班,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来。同时将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生态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全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通过退耕还林和国储林建设工作,发展皂角种植3000余亩,发放补助资金400余万元,招募护林员22人进行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文化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建成法治广场1个,村图书室1个和老年活动中心1个,通过群众会、讲习所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从精神上转变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受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卫生方面有待加强。二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合作社发展有待加强。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抓好“党建+积分”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善村庄环境。二是抓好村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特此汇报。
去年以来,顺利通过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验收,被认定为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位列全省8个示范县第4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批准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承担的省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阎什镇被自然资源部批准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田园综合体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获批创建“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陈王街道西曹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董口镇军屯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张兆江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礼。县在全省20xx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一等”考核等次。
一、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着力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项任务。一是建立政策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县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20__—20__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xx—20xx)》《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的实施意见》,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清晰。二是建立统筹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名县级领导任组长,负责推动工作落实。印发了《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明确牵头推进单位的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压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今年3月,将全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开在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看、现场讲、现场学,明确方向、鼓足干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严格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和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定期调度,督促加快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考核比重仅次于“新旧动能转换”,并与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级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聚力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延伸整合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向高水平转型提升。
一是加大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力度。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成立由分管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积极与万华集团、益客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个重点项目成立一套班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靠上推进工作开展,全县现代农业项目质量水平、投资规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投资20亿元的益客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加紧建设,培训中心、接待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肉鸭分割车间、职工宿舍近期将投入使用,羽绒车间主体钢结构已经完成,100万吨的饲料加工车间即将开工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同步推进。投资13、54亿元的田园综合体被纳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范围,目前农业板块设施农业大棚已基本完成,文旅核心区主场馆室内外装饰完成,工厂化猪舍部分投入使用。投资100亿元的国药康养文旅小镇、投资30亿元的烟台万华无醛板材项目、投资5亿元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一期投资3、5亿元的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新六产项目建设顺利。同时,我县正以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为龙头,加快培育百亿级农业“新六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振兴的坚固支点。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3家。
三是全力打造产业融合载体。依托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大埝镇等3个乡镇、53个村,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国药康养小镇、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规划建设了“一场两园一基地”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纳入第二批省级创建范围,对推进城乡要素资源有效对接和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省土发集团合作设立的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作为全省首支省、市、县三级财政与企业资本合作设立的基金,开辟了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筹集新路径。
四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2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8家,家庭农场总数420家,旧城镇葵堌堆村卢景生等3人被评为省级乡村之星。利用金丰公社、登海道吉、为民服务中心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县规模流转土地45万亩,流转率达到44、6%。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加快斗鸡保种养殖基地、鲁西黄牛文化展厅建设,统筹养殖用地1805亩,新建现代化肉鸭养殖基地12个、智能化密闭鸭舍225栋,肉鸭出栏规模近1亿只,今年可达到2亿只。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植业,全县中药材、瓜果蔬菜、毛木耳等种植规模继续扩大,成为全国毛木耳四大产区之一,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多元融合。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启动“村播计划”,优化提升京东馆、天猫优品等电商品台,自建社群电商平台“七步生活”,发展淘宝镇9个、淘宝村35个、电商企业1100余家,开辟了农特产品销售新渠道。大力发展网红经济,与北京隆娱文化传媒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创办隆娱网红学院,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并邀请籍唱作歌手祁隆为农特产品代言,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产业”,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联互动。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发展旅游强乡镇3个、旅游特色村9个,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塑造乡村环境新风貌
不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改革试点+龙头企业+美丽宜居乡村”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推动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堵点”,收到了“一通百通”的初步效应。其中舜耕历山社区是县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目前东区1938套多层住宅楼、西区600套庭院式住宅大部分主体已完成,流转土地6000亩建设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项目,正打造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有机无公害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扎实开展专项“回头看”,对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全面摸底、全面整改,努力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百姓满意、安心、放心的民生工程。二是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1075个,乡村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认真对照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七个专项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找差距、补短板,定计划、抓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集中清理存量垃圾1、02万吨,清理卫生死角1、8万处,清理乱搭乱建5800个,清理村内坑塘750个,村内沟渠625公里,参与整治的镇村干部5000多人,累计参与整治群众投工投劳20万人次。在全市创建“清洁村庄”星级村的评定工作中位于前列。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拥有农村公路2505、8公里,1084个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完成通户硬化里程1223公里,8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任务,累计实施农村改厕10、2万户,新建和改造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共厕所518处,农村面貌持续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三是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贫困村为重点优先打造,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片区3个,20xx年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启动创建市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3个,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回乡村、靓庭院、助振兴”活动,完成示范户建成数6923户,建成率11、92%(全年任务13%),居全市第1。深入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村居1个、省级森林村居3个,申报市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19个、特色休闲村5个。
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增强乡村振兴新活力
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一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培训基地5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达到5个,数量居全市第一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就业扶贫车间”技能提升培训、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培训等活动,去年累计培训9328人,着力培育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农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大多成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主要成员,流转土地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三分之二。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推选各类好青年479名。二是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建有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3个,鼓励更多在外工作人员回乡务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00万元。加大急需人才引进力度,公开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3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招聘乡镇事业工作人员45名、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35人、乡镇中小学教师340名,及时补充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信息库,入库专家21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1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三是建立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研究制定《籍在外地工作人员回鄄工作的意见》《县人才购房补贴申请发放实施细则》《县人才新政30条(修订版)》,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职称岗位设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合理划定和分配中高级职称比例数,乡镇中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20个百分点、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乡镇高、中、初级职称岗位达到17254个,首次开展16名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
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坚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力挖掘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强化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分中心17处、实践站150处、教育基地20处,被列为第二批全省试点县。积极选树身边典型,推选出好人7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2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个,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基层理论宣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为契机,组织专家讲课团、基层宣讲员、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宣讲400余场。二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组织举办馒头文化节、曲艺大赛、农村文化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的同时,创新组织了西瓜节、摸鱼节、全民沿黄健康跑等一系列贴近百姓、接地气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品文艺创造,编排的《商羊舞》被选送国家大剧院演出,创作的戏曲《爱在人间》和歌曲《强军路上有你有我》在省农村题材文艺汇演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三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继续推行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6项服务全免费制度,火化率达到100%,薄葬厚养、丧事简办等新风尚深入人心。加快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城区建设四德公园、广场、街道,162个行政村建设了四德主题广场,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基层党组织延伸,通过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读书班等形式集体学习582次,916名党支部书记、21928名村(社区)党员全部完成集中轮训。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行星级量化管理,全县五星级村党组织136个、占35、3%,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已全部消除。严格落实《关于正向激励农村(社区)干部的十条意见》,组织全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635人进行了健康查体,村级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创建。面向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公开遴选村党支部书记33人,打造一支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作风更优、纪律更严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立了1580人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从中选配了党支部书记28名、“两委”成员98名;评选挂牌县乡两级头雁工程示范村230个,申报市级“头雁工程”示范村88个。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9个,全面实行了县级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四个一”工作措施,已基本完成整顿。三是夯实农村组织基础。选派县直第四轮第一书记126名、挂职乡镇(街道)副书记17名,实现了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县村级活动场所楼房化率达到94%。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方案,积极推广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把农民组织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村均6、37万元。三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雪亮工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选聘网格员802名,全面推行网格化手机APP,切实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
下步,我们将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加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党建引领,产业就业为抓手,落实责任分工,做到任务明、举措实。现将我乡今年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中南部,大别山腹地,天马国家森林公园脚下,总面积13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63亩,林地面积10万亩。全乡辖6个行政村,74个村民组,4133户16389人,是一个集移民安置区、重点林区、革命老区和旅游景区为一体的山区乡。今年以来,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户、监测户生活稳定。乡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组、工作组和办公室,每村配备1名村级乡村振兴专员,成立5个乡村振兴工作队,建立由农村党员、村民代表、乡贤人士等187名网格员组成的监测网络,防范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好党建促脱贫稳定。我们把党建工作融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载体抓党建。为激发党员活力,引导参与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来,我们积极为普通党员搭建施展才华、服务脱贫的平台,用加强党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组织保障,用加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党的建设,探索实施了以“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帮”工程,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截止目前,全乡有475名农民党员积极参与到“四联四帮”工程当中,联帮全乡已脱贫户479户,农村党员参与帮扶率达100%。从严治党保脱贫成果。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仅要全面整体推进,同时又要稳妥有序推进,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衔接资金是保命钱,一分都不能乱用,衔接资金项目是重要支撑,必须严格规范实施。在衔接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抓好“三支队伍”,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作用,采取党委领导下的驻村班子负责制,驻村班子与所在村捆绑在一起,工作实行同奖同罚;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积极性,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励第八批选派驻村干部动力,关心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也从严要求他们,确保选派驻村干部沉下心、扑下身、稳得住,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二是抓牢两业促脱贫成效。产业扶贫保稳定,就业扶贫利当前,我们抓牢“产业、就业”扶贫政策持续落实,走可持续之路。发展种养殖产业。积极引导全乡群众大力发展茶叶、黄金梨、黄牛、山羊、黑鸡、蜂蜜等特色种养殖业。20xx年特色种养业奖补共申请496户,实现经营收入516.386万元,奖补136.85万元。发展光伏产业。我乡将利用创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机遇,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经初步摸排有4.31万平方米建设空间。发展旅游产业。xx乡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发展农家小院19家,帮扶61户脱贫户增收。大湾村今年年初拟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成为集红色、绿色于一体的旅游村。同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项目建设的完成极大改善了乡村面貌。实施就业帮扶。完善全乡贫困劳动力大数据平台,县乡组织脱贫户劳动技能培训。按照贫困人口劳务需求结合乡村实际,安排公益性岗位369名,脱贫户年均增收6000元。
三是抓实保障促脱贫成果。实施衔接资金项目。20xx年统筹整合资金项目共4个,已全部开工建设。下达衔接资金636万元,已经预拨199万,资金拨付率31.29%。实施教育资助。全乡在校贫困学生共715人,截止目前通过政策保障、社会捐赠等措施目前共受到资助共计155人次17.51万元;贫困家庭子女享受春季“雨露计划”扶贫资助56人次,共计8.4万元。实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为更好的支持脱贫户产业发展,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20xx年全乡共实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0户442万元。20__年贷款今年到期99户252万元正在清收中,目前无逾期情况。实施医疗救助。全乡脱贫人口患病人数630人,患病人数占脱贫人口33.85%。每人都有健康档案、健康卡、每个脱贫户都享有家庭签约医生,脱贫户就诊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政策保障。实施兜底保障。对我乡贫困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助救助。20xx年底我乡上报县民政局享受农村低保审核花名册为491户827人。城乡低保金及电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认真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全乡供养五保户224人,其中分散供养181人,集中供养43人。
四是“三治”突出乡村治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深化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振风超市积分发放,第一季度发放振风超市积分50990分;“红黑榜”评比,全乡评选出“红榜”140人,“黑榜”14人,对“黑榜”人及时进行教育转化;第一季度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31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通过讲大道理、讲小事理,算道义账、算经济账,引导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下步打算和建议
(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进一步巩固脱贫质量。
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确保现有扶贫力量不减,工作节奏不变,继续做好“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包保帮扶工作,继续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消除返贫风险,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加强防范返贫机制,进一步保障脱贫成果。
认真落实防范返贫致贫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对脱贫户政策不变、帮扶不断、措施不少、力度不减的原则,实行“三级管理、三段防控、三级包帮”,继续做好“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排查。发挥网格员作用,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强化边缘人口监测管理和救助帮扶,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突出产业发展效益,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脱贫攻坚的物质基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重点发力。将“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注重培育“造血”功能,注重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结合本乡实际,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以特色产业为发展重点,细化政策措施,制定长短结合的产业增收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保证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推进全乡产业统筹协调发展。
(四)防范危机树立新风,社会治理更上层水平。
我乡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总目标,整合全乡资源和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法治化建设,完善基层自治组织,提高服务群众意识,不断提升xx乡村治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坚决按照省委的要求,市县的决策部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好乡村振兴事业,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厚爱和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高点定位,推动产业兴旺。一是规划建设“一区多园”的农业产业示范园。紧扣“农业多贡献”的要求,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和空间,全力推动农旅、康养、文创、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规划建设休闲观光、种养循环、机果蔬等3个特色产业示范园。二是培植壮大农村新型主体。扶持发展一批农民合作社,形成以家庭农场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农业发展格局。鼓励种养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截至目前,已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XX个,带动农民就近务工XX余人。
(二)优化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一是精心建设美丽乡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地域特色,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力争20xx年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二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围绕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三清两改一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五大行动”。20xx年建设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1个,建成农村无害化厕所46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改造升级猪场粪污治理设施家,畜禽规模场粪污设施设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购置秸秆焚烧机器8台,开展秸秆禁烧活动9次,拆除小型砖厂3个,完成洪灾水毁治理6处,清理河道垃圾10余吨,开展巡河400余次。
(三)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乡风文明。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村组联网路3公里。延伸改造场镇饮用水工程,铺设主管道13公里。美化升级花台96个、安装路灯亮化工程150盏。完成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新增床位60张。实施2个村(季台、盘龙)的安全饮水工程,惠及农户314户。二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修订完善建制村调整改后各村的《村(居)规民约》,深入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综合文化室免费WiFi安装、“户户通”等工程,20xx年全镇修缮提升服务场所15个,建成区级“扫黄打非”示范村5个。
(四)强化组织建设,确保治理有效。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发展党员XX名,培养后备干部XX人,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建制村调整“后半篇”文章要求,引进农民工XX人,培育新型农民XX人,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XX人次,老年干部协会和新乡贤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在推进基础网格实体化、网格员管理专职化、作用发挥最大化上下功夫,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镇共划分为15个网格,安装“雪亮工程”50余个,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3起,网格员联合村级法律顾问解决矛盾纠纷57起,全镇发案率连续3年下降。三是加快信访化解力度。规范信访件办理流程,遵循因案因人因事质疑的原则,深入分析案情,找准问题症结,逐案制定强有力的化解措施,切实有效地推进信访案件化解工作。目前共排查处理各类信访案件280件(区级领导包案2件、科级领导包案化解10件、12345市民热线案件89件),受理率100%、满意率99%。开展专项信访维稳工作11次,共出动维稳人员300人次,劝返信访人15人次。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干部培育。依托区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夜校等平台,按照“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三农”干部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干部队伍。二是抓好市场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建设一支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市场化经营理念的新型市场主体队伍。三是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育一支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领头雁队伍。
(二)推动产业融合。依托资源禀赋,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对接,争取资金与技术。积极向先进兄弟乡镇学习,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大胆开展新品种选育与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加大农旅产业、文旅产业融合力度,统筹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养生、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发挥主体作用。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在外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回引力度,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创新创业。
(四)整治人居环境。用好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继续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清洁、厕所革命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面提升全镇人居环境水平。
(五)完善推进机制。加快外引内育,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各类人才流向农村,吸引本地人才返乡创业。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挖掘转化乡土文化价值,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文旅融合程度,推动文化振兴。积极开展市级“道德银行”示范建设工作,力争20xx年创建市级道德银行示范点2个以上,同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善治格局。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管理的通知》和《关于持续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知》等有关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7月12日,学校召开党委会听取我校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队员工作情况汇报。学校党委委员参加会议,驻揭阳市揭东区龙尾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代表列席会议。
工作队员龙光星、蔡少德向学校党委汇报了工作情况。20xx年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紧紧围绕“五个提升”主要任务开展工作。一是在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方面,工作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分层分类及时落实帮扶政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在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方面,工作队坚持整体性、一体化思维,改善镇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推动圩镇与村庄一体化发展,重点加快美丽圩镇建设,全面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全程跟进老龙文化广场提升项目、龙珠中心小学周边道路提升及配套建设项目、龙大路风貌提升项目以及广高线道路景观提升及村巷道硬底化项目,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三是在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工作队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求,以医疗卫生、教育作为提升镇、村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并持续发力。联系省内优质医院定点帮扶镇域卫生所;发挥教育系统专业优势,完善镇域中小学校“硬件”设施,提升师资“软实力”,推动当地基础教育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四是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工作队深度调研,深耕传统产业,科技赋能,探索创新,重点引进,红松茸、大棚蔬菜、橄榄、光伏发电等项目同时推进,实现以点带面谋发展。五是在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方面,工作队以党建引领全局,统筹金融资源,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切实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职责,担当有为,协调引进各方资源率先推动金融系统与镇、村党建共建。牵线搭桥在全镇推开“智慧党建”项目,加强镇、村党组织建设。
何汉武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驻镇帮扶工作队员的选派工作,在学校师资紧张的`情况下,选优配强帮扶队伍。学校党委充分肯定工作队员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效,特别是发挥了教育系统专业优势,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作出突出贡献。学校党委也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关注帮扶镇的发展,关心队员的工作生活。
会议强调,学校党委始终从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出发,担牢乡村振兴的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要求,全力配合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会议要求,一是要全面配合省教育厅有关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实工作任务,全力做好帮扶工作。二是工作队员要凝心聚力积极努力,讲责任敢担当做贡献,奋发有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三是要树立形象,善于宣传,展现工贸担当,作出工贸贡献。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农业农村工委人员、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6个乡镇(街道),实地视察部分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其建设项目。召集10个相关部门和东、中、西片12个乡镇(街道)及部分村干部、农业产业带头人进行座谈交流,台风“利奇马”过后又走访了两家农业企业,广泛收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由5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五年实施意见,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进,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12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出抓好24个产业带项目建设,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资11.75亿元。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5条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二是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荆镇被列入20xx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300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14个、达标村161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2个、样板村3个。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五是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依托“党建联盟”,多渠道推进村集体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增长21.26%和21.67%。去年,示范带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消费6000万元。同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扶贫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示范带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覆盖到的乡村较少且大部分位于乐清东部,面上其他乡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示范带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示范带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标限制,租地建设情况较为普遍,后续维护资金压力较大。
(二)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一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度低。除铁皮石斛等少数产业外,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农业种养加、农业+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服务、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办公楼或者旧厂房出租,持续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区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资本进入受区位因素、土地指标等限制较大。三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低,超强台风“利奇马”给灾区种养业造成重创(全市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5.3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7.12亿元),非洲猪瘟使养猪业伤筋动骨。
(三)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乡村规划操作性不强,村居规模化调整之后,规划修编未及时跟上。二是美丽乡村创建氛围不浓。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偏慢,创成覆盖率较低。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乡镇街道建城区之外的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此外,调研中反映较多的还有: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农村文化礼堂管理运行不到位,常态化活动难以持续。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配齐配强乡镇干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反映较多的农村产业用地需求问题,建议进行专项调查、认真研究。对一些农业临时设施的搭建、自产自销农产品加工展销用地应尽量放宽政策。还应出台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商资本下乡的配套政策,并持续发力。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在农业保险、农村交通、饮水住房安全、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完善提高;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贫防贫减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利奇马”台风造成的惨重损失呼唤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品种范围,加大参保的财政补助力度。保险公司要提高保额,降低保险费率,并合理及时足额理赔,切实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二)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全面振兴。示范带建设应尽量覆盖到更多的乡镇街道和村居,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虹桥等几大集镇要设带设点,中雁绿道示范带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盖到的.地方,要深入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示范带成果,增强乡村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设计振兴目标。乡镇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社会资本参与,打造自己的示范带、示范点。有关部门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整合资金,联动配合,聚焦发力,把示范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努力实现以点带面、由线到片的全面振兴。
(三)进一步引导农村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各级政府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村产业振兴。一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带动,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拉长产业链,增强农村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经济等,加快培育新业态。三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入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市建立相关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示范带动强的现代化乡村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和农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营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四)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全域美”。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结合村(社区)规模调整和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及时修编村庄规划,在建设用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预留发展空间。按照市域乡村规划确定的特色村、重点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分类建设,引导村庄个性发展。
二是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认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建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继续抓好截污纳管扫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拆除一些难以改造提升的公厕,可采用嵌入式公厕替换。广泛开展“一村万树”、农家庭院绿化美化等,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重视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问题。要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监管,积极探索解决公用设施后续维护资金来源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或维护跟不上而影响使用、造成浪费。同时,示范带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农村本土人才、职业农民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断加强,同步推进。
近年来,xx县深挖乡贤人才资源“富矿”,大力开展“百名乡贤建家乡”活动,着力引导广大乡贤回归乡里、反哺桑梓、振兴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筑巢引贤,把乡贤资源汇聚好。
注重乡贤人才的发现和挖掘,吸引乡贤人才回乡“筑巢”、回报桑梓。一是摸清底子识乡贤。通过单位推荐、基层摸排、网络收集等方式,全面收集有威望的退休干部、有影响力的经商人士、有手艺的技术人才、有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有经验的创新创业人员等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建好“本土乡贤人才库”,共收集乡贤信息1500余人,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乡贤能人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及时更新。二是乡情感召引乡贤。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积极宣讲我县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智汇·鸿雁之约”系列活动,讲好家乡故事、传递好家乡声音,以家人的牵挂、乡亲的期盼、家乡的前景、党委政府的信任为牵引,感召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回报桑梓,去年来共回引返乡212名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三是规范程序选乡贤。按照个人自愿和组织选派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考察的方式,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改任非领导职务在职干部中,试点选派8名政治上靠得住、农村工作有经验、产业指导有技术的优秀干部到村担任“名誉村主任”,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村里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影响力强群体,以及从热心本地公益事业的发展致富能人、优秀外出人员中,按照品行优、威望高、口碑好、热心肠、有意愿的标准,通过“群众推荐、个人申请、支部审查、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表决”的方式选任乡贤会成员,做好信息登记,报所在乡镇备案,由村“两委”发放上岗证,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村级事务管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目前,我县共有在册乡贤人才596人。
二、固巢留贤,把乡贤人才服务好。
有贤来栖,更需要固巢留贤,让乡贤安心安居安业。一是创造良好环境。出台《xx县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xx县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管理机制工作方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五条》等优惠政策,设立企业服务“帮代办”中心,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和干部联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持续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生活设施、卫生条件等公共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创业环境。
20xx年以来,江南区教育局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是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提高农村教育普及水平,不断夯实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通过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运动场、围墙等途径,改善联英小学、佳棉小学、三津小学、延安镇初级中学、延安镇中心幼儿园、江西中学等学校办学条件。20xx年共安排1401万元用于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基建项目27个(其中农村幼儿园建设项目8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19个),其中中央资金1212万元,自治区64万元,城区配套125万元。安排1257万元用于乡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建设学生宿舍楼及校舍维修等15项目;安排61万元用于乡村寄宿制小学开展校舍维修项目4个;安排83万元用于乡村无寄宿制小学开展校舍维修项目8个。目前,农村幼儿园建设项目8个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19个,已开工建设有17个,开工率89.5%,争取到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年度开工率90%的要求。
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
学生资助精准施策,筛查比对建档立卡学生7256人次,为12438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款573.61万元,受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990笔,受理贷款金额约1707.38万元。此外,“一人一案”推进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攻坚行动”大家访行动1256人次,全力巩固控辍保学动态“双清零”工作成果。
三是不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村工作补贴,其中,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按照延安镇230元/人/月、苏圩镇210元/人/月、江西镇190元/人/月发放;乡村工作补贴,延安镇按照450元/人/月,苏圩镇、江西镇400元/人/月发放。不断加大农村教师招聘和培训力度,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渠道为农村学校招聘教师30人;通过特岗招聘教师27名、“硕师计划”招聘教师3名,确保学校开足开齐课程。岗位设置和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20xx年底取得中级职称36人和高级职称160人全部聘到相关岗位。组织辖区88名乡村学校中层管理干部进行为期4天专题培训,帮助乡村学校中层管理干部进一步提升活动策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干部执行能力及个人综合素养,提高乡村学校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自7月22日以来,驻乡村振兴服务队第一时间集合队伍,统一思想,树立“入驻即开工”的工作理念,迅速转变工作角色,扎实做好前期调研、对接联系等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针对服务队工作如何开局、如何开好局这一课题,我们认真思考和谋划,确定了“谋定而后动”的思路,并迅速铺开各项工作。
(一)学习先行,在交流思想中深化认识。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以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员学习,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市委和区委相关会议精神,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农村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编印《乡村振兴名词释义》(第一期)、《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杂谈》等学习材料,制定《服务队学习制度》,并要求每名队员建立学习档案。集体学习后,每一名队员谈认识体会,在学习交流中加快工作转轨、思想融合,也帮助队员尽快掌握情况、熟悉工作、融入氛围。同时,先后与镇政府领导就乡村振兴有关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共识、密切协作,为下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明确分工,保障服务队高效运行。为确保服务队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运转,统筹考虑干部熟知领域和工作特点,对乡村振兴服务队内部职责进行明确,成立了综合组、组织组、项目推进组三个工作任务小组,工作任务组主要围绕保障工作运行、完善组织机构、推进项目落地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压实了工作责任。
(三)深入调研,推进工作稳步开局。在前期学习研讨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人口情况、产业经济、党组织建设、村级工程项目情况、历史文化、前期帮扶情况、村级工程及项目推进情况、村内当期亟待解决问题、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等8个方面的调研提纲。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体队员到联系的10个村居及所在片区进行详细调研,进村入户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10篇: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__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__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__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近年来,成武县委、县政府紧跟上级党委、政府步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对九女现代农业产业园巩固提升,农业产业化上水平,实施“创森+x”工程,提升林下产业,打造省级森林村居、森林乡镇,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改变人居环境条件,通过实施“头雁工程”,打造一支战斗力强、敢担当作为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工作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的原则,加强领导,攻坚克难,狠抓工作落实,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新突破。
土地流转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通过山东省水发集团、大连君威农业科技公司、青岛昌盛日电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土地流转,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土地流转3.8万余亩。二是合作社模式。目前,九女集镇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2家,流转土地4万余亩,其中流转土地过万亩的1家,过千亩的9家,过500亩的17家,有6个行政村的土地实现了整村流转。其中大地生金合作社流转土地2.2万亩,建成20xx亩以上的油用牡丹基地4个,3000亩以上的苗木基地3个。三是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模式。目前,九女集镇经营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有53户,成方连片种植大蒜、辣椒、草莓、核桃、小麦、玉米等。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在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实现了农民的持续增收。
(二)九女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快速推进。
产业园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3亿元,建设八个功能区。一是以九女湖水库为依托的观光娱乐区。在九女湖南岸规划建设占地600亩的湿地公园,东岸建设大型儿童乐园和游乐场等,目前东侧正在完善基础设施。二是以华盛绿能农业产业园为依托的瓜菜观光采摘区。该区占地1000亩,由青岛昌盛日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现已基本建成,棚内种植甜瓜、西瓜、冰草、田七、多肉花卉等。三是以酱菜文化产业园为依托的传统工艺加工展示区。由山东省水发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已经建成并投产试运营,传统工艺、农耕文化博物馆正在规划。20xx年计划投资2.5亿元,新上特色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项目包括辣椒酱加工项目、红油豆瓣加工项目和冻干果蔬项目,目前厂房已建成,生产设备已进厂,预计10月投产。四是以苗木和油用牡丹基地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区。由山东省水发公司和大地生金合作社共同投资建设,建设1.1万亩油用牡丹基地。五是以核桃、樱桃、黄桃、草莓等果树为依托的水果观光采摘区。由鑫盛源合作社投资建设,目前各类果木种植已经完成,20xx年已全面开园迎客。六是以河里王村为依托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已建成育雏育成种鸡养殖场、孵化室、沼气站、发电站、肥料厂和冬暖式大棚六个部分。七是以九女孝贤文化为依托的传统文化区。目前正在收集原始的祠、碑、墓等材料,为下一步孝贤文化的壮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原始证据。八是以扶贫开发示范基地为依托的大棚展示区。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已建成486个日光温室,种植瓜果蔬、花卉药材等。配套建设休闲广场、文化长廊、农家乐、停车场、休憩亭等,供游客观光、采摘、体验、娱乐。同时结合扶贫开发示范基地,新建40余亩牡丹园一处。借助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优势,新建岳庄2500亩苗木绿化+油用牡丹间作种植基地。
(三)森林乡镇建设成效显著。
九女集镇大地生金合作社与省水发集团合作,流转土地1.8万亩,投资2.9亿元,建成九女集村4700亩的辛夷、苦楝和油用牡丹间作基地,姜庄4300亩的红枫基地,樊庄4000亩的丝棉木、白蜡基地和岳庄5000亩的油用牡丹、榆树、法桐育苗基地,年共培育各种绿化苗木500万株。绿化苗木基地的建成,可为全市创森工作提供品质优良、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绿化苗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20xx年以来,在县创森指挥部的精心指导下,九女集镇积极与省水发集团、合作社对接,一次性流转土地8385亩,不仅流转面积大、栽植树种多,同时坚持高标准栽植,快速度推进,努力打造样板工程,不仅实现了在全县路域水系重点工程区域内全覆盖、无断档,还充分发挥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优势,结合九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条“乡村振兴示范线”,高标准规划种植方案,采取绿化苗木和蔬菜套种模式,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九女集镇荣获“山东省森林乡镇”荣誉称号。
(四)电商产业发展积极推进。
充分发挥阿里巴巴·成武产业带、成武电商服务中心引领作用,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支持乐村淘、“e城e品”等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村综合服务中心、村信息服务站、农村商超、农资店、科技超市、农家书屋等现有基础条件,推进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打通电商“最后一公里”,高标准构建镇、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电商村”“淘宝村”、农村电商示范企业。东张楼、鹿堂、张堂、侯楼先后被阿里巴巴研究院评为“中国淘宝村”,九女集镇被评为“中国淘宝镇”,截至目前,交易额突破7000万元。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坚持常态化开展访贫问扶大走访,持续加强排查,定期监测,主动作为,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东与xx镇接壤,南部、西部分别与dd县bb乡、xx乡交界,北与ww乡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全乡幅员面积159.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其中9个脱贫村)344个村民小组8414户30595人,建档立卡脱贫户2372户10324人(其中20xx年年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681户7239人)。耕地面积19017.1亩,林地面积54673亩,聚居壮、瑶、汉等民族,瑶族占总人口的47.6%。乡党委下设3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27个,全乡共有党员599人,其中贫困户党员108人。xx乡产业主要以瑶山牛和都安山羊养殖业、旱藕粉丝加工业、竹藤草芒编织业、毛葡萄种植业、核桃、桑蚕等为主。
20xx年以来,全乡切实按照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贫困村摘帽“十一有一低于”的标准,举全乡之力,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至20xx年底,全部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盯重点目标,高效推进
xx乡党委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一是把准方向。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党委文件和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总要求和瞄准“3+1”保障的具体目标,确保巩固工作出成效。二是以上率下。乡党委书记潘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一月一专题,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性和阶段性安排部署、整体推进,并带头领促防止返贫监测、深入检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抓整改落实;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做在先、走在前,以实际行动放出样子、作好示范,形成了上下联动抓巩固的良好局面。三是夯实责任。建立“书记抓、抓书记”的一把手责任制,建立乡党政班子成员、挂村干部、村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等领导体制,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层层压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让乡村干部人人有压力,个个有任务。四是挂图作战。结合实际精心制定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细化任务,硬化措施,做到挂图作战、按表推进、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二)坚持动态监测,守牢底线
1、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一是主动作为,早发现早纳入。开展乡、村组干部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掌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情况,对于发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人口,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纳入重点监测户、脱贫不稳定户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建立预警监测台账。结合民政、残联、医保等行业部门反馈的信息监测预警名单,建立预警监测台账,安排驻村工作队员、挂村乡干、村委干部逐户上门核实,确认脱贫户是否存在返贫风险、非贫困户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是否存在致贫风险。三是及时跟进帮扶措施,精准帮扶。今年以来新增脱贫不稳定户33户153人,新增边缘易致贫户5户18人,新增突发困难户31户100人。对于新增户,按照一对一原则同步落实帮扶责任人,“一户一策”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其中产业帮扶34户138人,就业帮扶19户99人,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56户221人。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落实产业、就业、金融、扶志扶智等措施,帮助增强发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签约家庭医生等健康帮扶均实现全覆盖。
2、坚决守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底线。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严格落实“双线四包”责任制。全乡6周岁至15周岁适龄儿童少年5143人,其中残疾学生42人(其中送教上门5人,免学2人,随班就读23人,特教就读10人,学前机构1人,康复机构1人)。全乡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外无因贫失学辍学。医疗保障方面:20xx年全乡脱贫人口、特困户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标准化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目前,全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数28671人,已参保28232人,参保率98.47%,脱贫人口参保率100%。截至20xx年xx月,全乡已办慢性病卡在管3313人,其中安置点135人,村级脱贫人口慢性病患者1481人,普通居民患者1697人。住房保障方面:继续开展危房存量大排查,重点关注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20xx年危房改造16户(其中:脱贫户11户,低保2户,五保3户),新增一户(低保户)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危房存量为0,发放补助资金44.66956万元。20xx年易安户旧房拆除奖励资金发放14户28万元。安全饮水方面:继续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全面排查治理。20xx年新建集中供水2个,新建设家庭水柜68个,涉及68户349人。
(三)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成果
1、继续做好帮扶机制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定点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教育、培训与管理。20xx年xx月选派出xx乡驻村共计27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9人,工作队员21人。自治区级后援单位3个,县级后援单位8个,全乡帮扶干部共计760人。
2、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道路项目建设。20xx年建设硬化道路项目31条,建设里程总计25.63公里,投入资金总计814.181万元。实施xx乡bb村、mm村、ll安置点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等1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维修xx村上列至弄洪、xx村古料至新明等13处屯级道路塌方共计1092.2立方米,维修xx村刁道路口至板下、xx村古外至百况2条1.7公里屯级道路水毁路面。二是专项建设3个大容积产业水柜,为全乡产业发展扎实基础。三是落实东西部协作建设项目。新建xx村弄华至弄兄、弄灵队至xx村真石队新建砂石路2.8公里,投入资金98万元。建设xx村弄全至弄下、xx村弄东至弄灵、xx村岩买至弄长等路段防护栏5.8公里,投入资金145万元。四是自治县交通局主导实施通村道路维修项目10条,投入资金119.1472万元。五是落实县委组织部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12条,投入资金60万元,涉及2个村硬化道路共计0.284公里,10个村安装道路防护栏2公里。
3、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做大做强牛羊产业。继续推行xx村“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联建联养互助共养”养牛模式,推广实施“牧草银行”、“母牛银行”。助推乡村振兴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牛羊产业项目资金1523.20万元。发放自主发展牛羊养殖的97户20xx-20xx年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奖代补资金45.79万元。发放20xx退出户羊代养收益金709户32.08万元。20xx年共发放牛羊代养收益金138.5万元(其中企业代养收益金1241户115.912万元,合作社代养收益金297户22.59万元),合作社退回代养本金132户84.55万元。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村制宜,发挥优势,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加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培养和发挥“经济能人”。20xx年全乡12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7个村达到10万元。三是继续加大易安后续产业帮扶力度。20xx年发放213头牛代养收益金25。56万元,惠及易安搬迁农户206户,发放500只羊代养收益金15万元,惠及易安搬迁农户167户。四是继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百花齐放”。在原有养殖规模200箱的基础上,20xx年再发展蜜蜂养殖300箱,种植油菜、荞麦、荆条、向日葵等蜜源植物300亩,覆盖全乡“三户”60户。在做大做强牛羊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核桃、毛葡萄、桑蚕产业,实现多种产业同台竞秀、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全乡特色产业已实现对“三户”的全覆盖,“三户”通过自主经营和入股分红稳步实现增收。五是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宣传力度,做到“应贷尽贷”,坚持户借、户用、户还原则,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20xx年共计发放小额信贷107户535万元。
(三)大力发展民生保障事业。一是筑牢政策兜底保障。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力排查“漏保、错保”现象,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排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工作。截至20xx年xx月,在享农村低保1054户3958人,城市低保37户118人,今年新申请农村低保84户323人,发放乡级临时救助40户167人,县级临救35户162人,现享困难生活补贴426人、重度护理补贴611人,农村特困241人,城市特困22人。二是织牢社会保障网。扩大新型农村保险覆盖面,拓宽社会保障领域,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推进贫困群众全面、持续参保,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编织兜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目前,我乡已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977人,其中已缴费未到龄领取11193人,缴费率65.9%,应发待遇4199人,居民基本养老待遇发放率100%,其中特殊人员应参保5551人,实参保5551人,参保率100%。三是全面落实就业政策。落实跨省外出劳务交通补助933人19.1072万元,点对点输送交通补贴217人。落实村级护林员195人,安排农村固定公益性岗位228人,惠及脱贫户及没有解除风险的“三类人员”。积极鼓励群众参与上级单位安排的各项就业技能培训,增加群众的劳务途径。四是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按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高龄补贴等。
(四)突出问题整改,确保实效
一是对照问题抓整改。对照中央巡视“回头看”和20xx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乡村分别建立问题整改清单,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抓好落实整改,确保存在的问题改到位,改彻底。二是强化业务抓指导。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业务培训力度,组建工作指导组分片指导村级如何开展整改工作,从而有效提高了村级干部的'业务能力。三是明确责任抓分工。乡党委政府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党政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整改到位。
(五)围绕核心内容,提高满意度
一是严格落实遍访制度。乡党政主要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党(总)支部书记按照要求遍访辖区内稳定脱贫户、三类户,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一核心内容,摸清核实每户的家庭情况,找准每一个重点户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精准帮扶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倾听民声知民情。开展“一周一屯一会”交流活动,组织挂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委干部每周到一屯召开屯内群众交流座谈会,进一步掌握农户情况底数,向屯内群众宣传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三是强化措施解民忧。通过开展遍访与召开群众交流座谈会,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判,采取针对性措施,让群众困难快速有效得到解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我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但是离党中央和上级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仍需继续发力,加快补齐差距和短板。一是群众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难度,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技能欠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还需继续提升。二是部分脱贫户受疫情影响就业不稳定,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竞争力较弱,群众稳增收难度大,风险户、边缘户基数大,存在易返贫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压实政治责任。一是继续实行“双组长”责任制。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继续担任领导小组“双组长”,继续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巩固脱贫提升长效机制,确保脱贫质量。二是继续坚持选派精兵强将。继续实行乡三家班子成员包联系村责任制,继续实行“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联系非贫困户,帮扶干部包贫困户”的责任制,实现帮扶贫困户和联系非贫困户全覆盖。三是定期开展对各村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情况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巩固提升显著、成效真实可靠。
(二)持续稳定帮扶政策。一是建立健全稳定的帮扶投入机制,用好中央、区、市、县支持资金。在巩固提升期内,原有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金融帮扶等政策继续保持不变。二是加大民生事业保障力度。进一步核准、摸清底数,对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帮助的贫困人口,按照“应保尽保”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政策扶持,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障水平。三是着力完善社会帮扶机制。充分调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帮扶的积极性,立足在公益事业上补位、社会治理中发力、乡村振兴中作为,实现社会帮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持续提升脱贫质量。一是持续推进产业革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5+N”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肉牛、山羊主导产业,毛葡萄、旱藕粉丝等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一批产业基地,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经营、管理和劳务输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实施“村社合一或村企合一”。完善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提升巩固乡村发展基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继续巩固均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提升农村公路、饮水、供电、环保、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防治。
(四)持续巩固基层基础。一是持续深化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开展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拓宽村干部培养和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体系建设。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后继有人、持续向好。三是持续强化农村思想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自力更生增收致富。四是持续强化农村技能培训。加大农村群众培训力度,整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创业技能等专题培训和实训,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五是持续强化农民感恩教育。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通过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抓实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20xx年,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强筋小麦“谷神麦19”最高单产860.6公斤,刷新全国强筋小麦单产纪录和全省小麦单产纪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工作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亳州市及三县一区均获得20xx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我市连续5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考核“好”的等次;前三季度,一产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位;1—11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全省占比10.9%,位居全省第3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做好有效衔接。一是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我市共排查农户161.6万户,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20754条;新识别监测对象249户838人,新安排帮扶联系人386名,精准落实帮扶措施1442条。二是全力巩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截至目前,共发放资助资金1.7亿元、资助学生181335人次,提前完成省下达810户危房改造任务,贫困人口“351”待遇享受约15.53万人次、综合医疗累计报销比例95.11%,“180”补充医保享受89.75万人次、慢性病门诊实际报销比例达93.7%,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项目144处。三是推进稳岗就业。我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5.91万人,占20xx年底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的102.02%。四是推进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出台实施23项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完善措施,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我市共有监测对象12625户29813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现象。
(二)围绕优先发展,高位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坚持顶格推进。及时调整完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五大振兴”专项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镇村走访调研,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会议经常性研究部署、调度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二是明确发展定位。聚焦“六一战略”实施,围绕“世界中医药之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完善调度机制。实行“市级每月一调度、县级每月一评比、市级每月一督查”的乡村振兴“三个一”机制,对乡村振兴工作常抓不懈。四是落实“四个优先”。坚持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截至11月底,我市农林水事务支出44.9亿元;支持农村建设用地报批使用计划指标1566.2亩,占总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16.6%;全年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303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81人次。
(三)围绕产业兴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两强一增”行动。安徽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评估,涡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组建;农机总动力826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5%以上,均居全省前列。二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我市粮食总产连续11年居全省第2位,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面积550.6万亩,居全省第1位。20xx年度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居全省前列。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蔬果累计播种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前三季度,我市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居全省第3位;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达41.7万亩。四是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7家。前三季度,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约175万吨、同比增长17.5%,销售额170.4亿元、同比增长约27%。五是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深入推进“双招双引”,前三季度签约农业招商引资项目77个,投资金额242.6亿元。金沙河集团在涡阳县正式投产,年产值可达50亿元,带动我市小麦年加工能力450万吨、居全省第1位。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示范点10个,实现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覆盖。截至11月底,我市农产品网销额实现75.81亿元,同比增长30%。
(四)围绕生态宜居,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20xx年4.8万户改厕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2%;20xx年度42个省级中心村完成序时进度任务;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9%;所有村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完成村庄规划分类和试点工作;设立有毒有害垃圾集中点1658个,截至11月底,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约646吨;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1万余人次;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村庄28个,完成人工造林3.56万亩。二是推进绿色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7%、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47.9%。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技术覆盖率达91.6%、小麦化肥利用率达41.2%。三是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工程283项,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68公里。
(五)围绕乡风文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打造农村文明创建活动阵地。组建5000余支文明实践队伍,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类活动3万余场次;丰富农村文体生活,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1429场。二是倡树农村文明新风尚。累计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3万余份。全市村和社区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并制定章程,完善村(居)规民约,实现“两个全覆盖”。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新增全国文明村镇5个、省文明村镇24个、省优秀村规民约3个;累计评出“中国好人”187人、“安徽好人”159人、全市“文明家庭”49户,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1人、“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0人。
(六)围绕治理有效,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1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到位;1221个村全部建有党群服务中心;新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二是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实现城乡重点部位全覆盖。构建“一镇一委一站”城乡基层火灾防控体系,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培育“法治带头人”2294人,“法律明白人”14194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完善人民调解组织1561个。三是开展信访事项“大起底、大化解、大督办”专项行动。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访制度,出台阅批信访件工作暂行办法,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下沉到县区公开接访,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
(七)围绕生活富裕,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完善公共服务。17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14所县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完成改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7.7%、99%以上。二是推动两改革一发展。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我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71万亩,占确权承包耕地面积的56.5%;推进“三变”改革,我市新增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村36个,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村总数达1194个;持续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11月底,我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172个。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8万家、占全省的25%、总量居全省第1位,注册家庭农场发展到约2万家、占全省的11.6%。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
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差距;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等。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毫不松懈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全力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增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年以来,崇信县主动适应“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六大行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实施“提质增效”行动,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有序推进黄寨镇黄土等6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修订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及其他村干部职责清单和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薪酬标准。概算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及改造升级柏树镇三星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1个,已开工18个,建成主体13个,打造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实施“创新赋能”行动,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认真落实换届后乡村班子建设“八项措施”,调整村干部8名,考选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文书6名,推荐命名全市乡村振兴“百名好支书”6名,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81名,调整轮换第一书记(队长)和工作队员4名,建立了一支政治过硬、活力充沛、能打敢拼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三是实施“能力提升”行动,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举办驻村帮扶工作队、优质苹果产业链等主体培训班13期1500人(次),选派20名乡村干部省、市培训,各级党员干部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聚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定向投放指标、拓宽选人视野,新发展农村党员32名。
四是实施“定题破题”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聚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组建红色领航产业链党建联盟,设立产业链党委8个,成立服务队3个,建立“六项”制度,推行“六联”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互促共融。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探索形成了柏树镇党洼村“五平共治”等一批先进典型。
五是实施“改薄倍增”行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争取省级扶持资金450万元,在黄花乡水磨等9村建办手套加工、手工挂面等实体项目7个。全面推行每月分乡镇分村排名通报、每季度督查调度、季度排名靠后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分管领导约谈、连续2次排名全县倒数第一的村党支部书记撤换四条硬措施,有力促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第一季度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2.8万元,同比增长230.5%。
六是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培树乡村振兴“新标杆”。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五个十”典型创建,培育了锦屏镇赵湾“党建+乡村旅游”示范村、木林乡金龙“党建+红色驿站”等23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引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提升。
市委、市政府: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之年。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主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根据《xx市贯彻落实办法》规定,现将20xx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往严里抓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区、镇、村层层开展专题培训。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推进机制。调整充实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定期调度、分析研判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牵头抓总,系统集成推进。召开全区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印发《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xx年区委1号文件,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等文件,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区域联动、系统推进。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规划先行。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编制《xx区村布局规划》,编制x个村的村域现状分析及规划指引,x个村的村规划,确保村规划应编尽编。编制《片区综合提升规划设计方案》,确保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
五是注重项目策划,补齐短板弱项。编制《xx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策划》,策划重点项目xx个,总投资亿元。梳理完善xx区乡村振兴项目库,总计xx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弱项,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滚动投资计划,连续两年累计整合涉农资金和交通、水利等资金亿元,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入户便道、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等xx个项目,实现项目化、清单化打表推进。
二、强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往实处落
(一)聚焦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一是严格落实农业保供措施。全面落实“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与忠县签订《生猪生产发展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县共建生猪生产基地和资源互助长效合作机制,开展生猪及其产品点对点调运,稳定我区生猪生产市场供应,提升我区猪肉保供能力。
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20__年以来,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约xx里,改造通村通组路xx公里,建成环金鳌山片区彩色健身步道xx公里、南北登山步道xx公里,规划建设健身(登山)步道5条11公里。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000亩。
三是发展壮大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编制《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品牌农业奖补政策,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成功打造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6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到市级智慧农业项目1个,争取到疫情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销补助3.95万元,xx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奖补50万元。
四是做精做强乡村旅游业。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结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等乡村旅游项目,共建乡村旅游观光带。实施片区景观打造,建设登山步道、观光果园、七彩梯田等项目。按照“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标准,整合资金xx万元,因地制宜打造xx个小微生特宜居示范点建设。
五是组建专班强化招商。组建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形成“周调度、月通报、季小结、年总结”工作机制,全年共接待来访企业24家(次)、拜访企业数量21家(次)。20xx年签署涉及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9个,共计金额28.8亿元。
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总抓手,强化农业农村改革系统集成,拓展“三变”改革覆盖范围,先后在等4个村开展试点。全区32个行政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基本完成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农民专业合作市级示范社全部监测合格,完成6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认定和入库。
七是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纳入金融企业服务发展评价内容。截至11月末,辖区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约60亿元,同比增长22%。疫情期间引导辖区银行落实定向授信贷款政策,通过专用再贷款支持涉农和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为184户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约1.6亿元。
(二)促进人才振兴,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一是摸清人才底数。建立乡村人才台账,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我区乡村人才共4大类481人,其中技能人才13人、乡村产业人才37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4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427人。
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和镇(街)设立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累计创建市级充分就业村5个、全国就业扶贫基地1个、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个、新建农村社会工作室3个,完成农村社工项目3个。
三是聚力人才培养。推进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教师支教薄弱学校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各类农业技术、业务技能培训活动。
四是强化人才激励。加大返乡下乡创业支持力度,20xx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万元,三年累计为20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5万元。协调辖区金融企业加强乡村区域业务,引导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对返乡创业人才置业兴业给予融资支持。积极落实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级政府派驻乡镇机构工作人员的乡镇补贴及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试用人员的工资高定政策。
(三)推动文化振兴,铸就乡村文明之魂。
一是崇德向善风气更加浓厚。评选表彰孝善先进典型110余个;持续开展“乡贤善治”主题实践活动,各村共评选出新乡贤33名。打造“五品家园”社区示范点。开展“理论直通车”“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3000余场。“理论直通车”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开展梦想课堂699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117场。组建xx大普法宣讲团20余支,集中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活动304场,全区建有2块法治宣传专栏的村(社区)达到80%以上。
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完成全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开展“非遗三进”宣传展示活动6场次,三年累计建成乡情陈列馆5个。
三是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完成8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6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动态全覆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在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个。
四是村民文明素养切实提升。70%以上的行政村村规民约体现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要求,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50%。开展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次。成功创建全国文民村3个、市级文明村2个,开展“文明看我家”“家风润万家”等活动170余场次,成立“红白理事会”“治保会”等100余个。推荐高雪获评xx市十大“乡村阅读榜样”。
(四)突出生态振兴,推动宜居村庄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成农村公厕2座,三年累计建成农村公厕5座;20xx年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xx户,累计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xx户,xx个村完成整村推进。完成xx户卫生厕所提档升级改造。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巩固xx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组建139人农村保洁员队伍。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三年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xx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设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06个。
三是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xx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xx—20xx)》,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建成并投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座。
四是全力提升村容村貌。建立明察暗访、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共印发xx期通报;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实地暗访;强化问题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查漏补缺。20xx年,成功创建宜居村庄xx个,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安排专项资金xx元用于处置农村大件垃圾;建成入户便道xx公里;回收废旧农膜吨。三年累计建成入户便道约xx公里;回收废旧农膜约吨;以“五沿”为重点,完成农村危旧房集中迁建xx户,自主改造xx户,累计整治提升旧房xx户;安装路灯盏;完成村庄场所绿化xx亩;设置村规民约立牌xx个。
五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镇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建立林长巡查和网格护林员制度。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xx个。争取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xx万元,20xx年完成矿山修复任务9公顷,累计完成12.38公顷。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完成营造林任务8000亩,其中森林抚育6000亩、经济林改造20__亩。全面完成长江流域渔船退捕工作。
六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印发xx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0%。严查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改土。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以上。
(五)强化组织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是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制定镇、村党建工作基本标准55条和示范创建条件39条。动态推进“规范村”“示范村”和“规范镇”“示范镇”晋位升级。
二是强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20xx年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xx个,三年累计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xx个。
三是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xx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xx区村(社区)干部及人选区级联审机制》,坚持凡进必审,实行动态筛查。组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赴开展乡村振兴培训xx次。紧盯“蝇贪”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开展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专项整治。
四是落实农村党员发展三年规划。全区xx个村累计发展农村党员xx名,确保每村每3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
五是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配套资金150万元,推动xx镇xx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区有经营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xx个,享受中央财政扶持村(共2个)中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占比达到100%。
六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成功创建xx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认真总结、着力推广xx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经验。支持村、社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会和红白理事会,创办以普法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和“xx普法微博等多种宣传平台。推广老马工作法,探索创新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建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三级工作体系。成立“xx区人民调解中心驻法院调解室”。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施“雪亮工程”,提升平安乡村建设智能化、网格化水平,镇街以上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与同级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通;创建平安村13个,占全区村总比40.63%。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区乡村振兴阵地逐步压缩。“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将成为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下一步,我区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十四五”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二是抓好“三农”队伍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执行能力;三是抓好项目资金保障,多措并举筹措资金,统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20xx年以来,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谋划推进,并取得新成效。
一、严抓基层党建,充分推进组织振兴。
落实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对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第一方面,完善了13个村(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第二方面,提升镇委党校教育质量,于20xx年xx月完成13个党校分教点挂牌,启动精品教育创建工程。一年来,开展了一线教学78期,全镇党员教育覆盖率达90%,覆盖村居民400余人次。第三方面,实施“发展党员严格化、党员学习常态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先锋作用显现化”四项提升工程。
二、打开基层精品教育新模式,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注重实践,抓准重点提升基层干事能力。结合全镇工作要点,开展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班共14期。二是打造精品,积极探索减负提效教育新模式,把“讲师+课件+教材”打包配送到各村(社区)分教点,确保基层群众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扶贫政策等知晓度,凝聚党群合力共同推进政策实施。
三、抓队伍建设,培育忠诚担当党员队伍,促人才振兴。
深入实施“素质”、“定力”、“能力”、“活力”“四项工程”,持续强化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的攻坚克难的能力。如我镇圆满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61名,平均年龄40岁,较上届下降了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45名,较上届多28名,有效实现了学历及结构双优化。村(居)委换届顺利推进,计划于xx月xx日—xx日开展选举,预计可实现预期目标。
四、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引进“金新农”生猪养殖、盛大农业、东升农场等项目,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强农富民的特色产业。做好“特”字产业文章,打响农业品牌。我镇流坑村马坝油粘米、北约村优质肉牛成功入选为xx省20xx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我镇优质水稻成功被评为20xx年xx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水稻)。
五、推进新农村建设和镇街提升整治,强化生态振兴。
一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新农村建设。我镇,目前全域推进干净整洁村建设,共涉及79个村小组建设项目,目前启动的有77个,完成的有75个,完成率为95%。该项目完成后,我镇148个村小组将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5个省定贫困村65个村小组通过围竹篱笆等方式建设人畜分离区,全面实现家禽圈养。二是“139”镇街提升项目有效推进,填补了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短板,实施过程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商铺经营者的鼎力协助和大力支持,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总体进度的90%,再次彰显了“速度和效率”,该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我镇的整体形象和城镇品位。
存在问题
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结构仍不够合理;人居环境虽有改善,但与美丽宜居乡村仍有一段距离。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围绕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完善三个全面升级。结合镇委党校、风度书屋、党员活动室等优质学习平台,精心设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实现党建教育阵地全面升级。打造支部党建示范带,辐射带动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升级。强化头雁队伍、党员干部队伍专业化培养,实现党建促进经济建设能力全面升级。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项目开发,加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协调、引进上市的、等大型上市公司,在我镇选址建设现代生猪养殖场。
三是继续加大城镇整治力度。特别在整治“六乱”上下狠功、出实招,严格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精细化服务,巩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确、处置及时”的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并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最美生态小镇。
四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庄。在S521xx段沿线村庄实施“寻回消失的村落—溯源马坝人”xx村美丽乡村示范片环境提升工程及“樟林流翠、故里果香”美丽乡村示范片提升工程。继续打造芦溪—南约路段沿线风貌整治建设,形成住房风貌整治示范带。
20xx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到猪场乡水箐村督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猪场乡水箐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离距县城6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1亩,退耕还林2273亩,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户2387人。属贫困村,20__出列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9户988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6人,脱贫易致贫户2户9人,该两类人员已全部解除致贫、返贫风险。
水箐村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政策方针,结合xx村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助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村“三治”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实现和谐美丽新村。
二、主要做法
猪场乡水箐村根据猪场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安排,始终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规划同实施,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通过落实“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实现了水箐村脱贫对象无返贫风险,重点关注对象消除致贫风险,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1.“不摘责任方面”。
一是组织学习省、市、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并贯彻落实。
二是由驻村领导牵头,负责全盘工作,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将全村划分为四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正式干部和一名村干负责,同时将各块工作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压实责任的,出现问题直接追责到人。
三是村支两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全力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每周五开展坏境卫生大整治,每个周重点突破一个自然村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其次是积极申报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我村省、市、县、督查中未发现问题。虽然未发现问题但是我村也不丝毫不敢放松,通过走访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立查立改,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问题出现。
2.“不摘政策方面”。一是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就业、人居环境等内容,组织帮扶干部29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8人,对全村辖区内487户农户开展2次一户不漏全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整改,村级不能整改的上报乡党委政府,排查现问题2个,分别为:阿尼箐组饮水工程不通水,现在已整改结束;上棚子组王伟杰户熊贵英生病,自费费用超过20__,现已帮助申请两次临时救助,现已整改结束。目前所有问题是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农民增收稳定脱贫”。结合我村地理条件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种植皂角3000亩,种植土地1300亩,玉米800亩,养牛254头,养猪320头,养羊260只。三是聚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促发展。我村村有扶贫项目1个,恒大帮扶养牛场一个,400头规模,项目建设完工并已全部完工报账,项目实施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有效的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也让群众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经验,带动群众养殖的激情。
3.“不摘帮扶方面”。
一是分清责任强化帮扶。将水箐村209户脱贫户和3户边缘户分给市、县、乡29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每个季度走访帮扶一次。
二是强化激活内生动力。帮扶干部走访前通过学习《纳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服务手册》后强化业务知识,开展走访工作。对农户通过“十联户”和“党建+积分”的乡村治理方式开展“智志”双扶提升农户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将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为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支部领办合作社一个,100%贫困人口参加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__年底实现分红9万余元,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4.“不摘监管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乡政府要求,加强对扶贫资产进行管理。二是加强摸底排查,每季度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三是建立预警台账,落实整改要求,确保无返贫致贫对象。
(二)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
1.产业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股异地产业20__年实现分红9万余元,覆盖全2096户贫困户和3户边缘户,村集体目前积累4万余元。
2.人才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召开群众会14次和开展组织集中培训2次,培训566人次,全面提高人员群众素质,积极动员引导外出务工633人次,增加群众收入。
3.组织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引导动员发展,从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和致富带头人中选取5名优秀年轻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实现了全脱产上班,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来。同时将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生态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全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通过退耕还林和国储林建设工作,发展皂角种植3000余亩,发放补助资金400余万元,招募护林员22人进行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文化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建成法治广场1个,村图书室1个和老年活动中心1个,通过群众会、讲习所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从精神上转变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受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卫生方面有待加强。二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合作社发展有待加强。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抓好“党建+积分”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善村庄环境。二是抓好村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7月8日,我校召开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汇报会议,我校驻镇队员潘小强同志向全体教职工汇报了自20xx年7月对口帮扶大玉口镇以来,组团帮扶单位及驻镇工作队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的工作情况。
二、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在牵头单位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织下,我校与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封开县交通运输局、封开县文广旅体局5个组团单位结对帮扶大玉口镇,协助镇委、镇政府做好乡村振兴“五大提升”工作,工作成效突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工作队联同镇村干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顺利通过20xx年度省的第三方测评和肇庆市关于防返贫监测的考核。
01、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协助镇推动了力塘新桥、龙门街路灯安装、两条重要的两广省际公路硬底化工程等重大民生工程,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生产;
02、提升乡村产业
在提升乡村产业方面,聚焦本地实际,全力谋划推动产业项目,成功建设寨河村果蔬种植基地,实现了当地产业零的突破,并积极谋划推动辣椒种植和鱼养殖项目、柊叶种植项目、柠檬和坚果种植项目等特色产业项目。
0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面,各组团单位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大玉口镇乡村振兴工作,在牵头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组织下,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领导到大玉口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共计17次、召开座谈会共计8次,其中组团帮扶单位联席会议4次。
三、继续做好乡村振兴扶持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我校将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扛起帮扶责任,积极研究帮扶措施,并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办基层干部继续教育“乡村大课堂”,提升镇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组织、人才振兴!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西北方向,平均海拔731米,为xx乡场镇所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26户,人口1220人。全村耕地面积691亩,林地面积15004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务工为主;产业发展以种植纸浆竹、三木药材、有机茶叶、玉米为主;交通要道主要以大老路为主,贯穿xx村1、2、4、5、7组。
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和设施完善提升为抓手,以助农增收和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将灾后重建、旧村落改造、产业发展、连片整治有机结合,全面统筹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加快推动完善新村产业、交通、通讯、饮水、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主权利,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改善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富民增收产业支撑,全面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和谐、环境优美整洁、产业兴旺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新村。
三、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
(一)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需资金:60万)
1.xx村群众活动中心前修建便桥一座,跨度15米,宽2米,预计投入12万。
2.新增和维修二组到xx村群众活动中心段的青石栏杆500米,每米计划造价400元;xx村一组聚居点路面硬化、化粪池排污设施建设150米,涉及13户,预计总投入资金27万。
3.国道“351”辅道沿线进行微田园打造及房屋改造,预计投入资金21万。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约需资金:2万元)
爱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整合已建成的村农家书屋,室内桌椅能同时满足10人以上使用,各类实用图书不少于20xx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纸期刊不少于30种,预计投入资金2万。
四、项目保障措施
1.项目责任
县农工办: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xx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落实项目的推进,协助技术人员实施项目工程等工作。
xx村村民委员会:负责辖区内项目实施的`组织、联系,协助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2.资金管理
全面推行建设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的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投入和项目的管理。严格实行资金按项目投入,切实做到立项有论证、预算,中间有检查、监督,完成后有验收、决算,保证扶贫项目、资金公正、及时地用于项目实施中。保证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公正、透明。
3.组织保障
项目村上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专抓项目的建设。
20xx年以来,樟市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谋划推进,并取得新成效。
一、严抓基层党建,充分推进组织振兴。
落实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对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第一方面,完善了13个村(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第二方面,提升镇委党校教育质量,于20xx年6月完成13个党校分教点挂牌,启动精品教育创建工程。一年来,开展了一线教学78期,全镇党员教育覆盖率达90%,覆盖村居民400余人次。第三方面,实施“发展党员严格化、党员学习常态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先锋作用显现化”四项提升工程。
二、打开基层精品教育新模式,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注重实践,抓准重点提升基层干事能力。结合全镇工作要点,开展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班共14期。二是打造精品,积极探索减负提效教育新模式,把“讲师+课件+教材”打包配送到各村(社区)分教点,确保基层群众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扶贫政策等知晓度,凝聚党群合力共同推进政策实施。
三、抓队伍建设,培育忠诚担当党员队伍,促人才振兴。
深入实施“素质”、“定力”、“能力”、“活力”“四项工程”,持续强化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的攻坚克难的能力。如我镇圆满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61名,平均年龄40岁,较上届下降了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45名,较上届多28名,有效实现了学历及结构双优化。村(居)委换届顺利推进,计划于1月24日—25日开展选举,预计可实现预期目标。
四、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引进“金新农”生猪养殖、盛大农业、东升农场等项目,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强农富民的特色产业。做好“特”字产业文章,打响樟市农业品牌。我镇流坑村马坝油粘米、北约村优质肉牛成功入选为广东省20xx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我镇优质水稻成功被评为20xx年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水稻)。
五、推进新农村建设和镇街提升整治,强化生态振兴。
一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新农村建设。我镇,目前全域推进干净整洁村建设,共涉及79个村小组建设项目,目前启动的有77个,完成的有75个,完成率为95%。该项目完成后,我镇148个村小组将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5个省定贫困村65个村小组通过围竹篱笆等方式建设人畜分离区,全面实现家禽圈养。二是“139”镇街提升项目有效推进,填补了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短板,实施过程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商铺经营者的鼎力协助和大力支持,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总体进度的90%,再次彰显了“樟市速度和樟市效率”,该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我镇的整体形象和城镇品位。
存在问题
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结构仍不够合理;人居环境虽有改善,但与美丽宜居乡村仍有一段距离。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围绕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完善三个全面升级。结合镇委党校、风度书屋、党员活动室等优质学习平台,精心设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实现党建教育阵地全面升级。打造支部党建示范带,辐射带动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升级。强化头雁队伍、党员干部队伍专业化培养,实现党建促进经济建设能力全面升级。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项目开发,加速樟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协调、引进上市的正邦、新五丰、温氏等大型上市公司,在我镇选址建设现代生猪养殖场。
三是继续加大城镇整治力度。特别在整治“六乱”上下狠功、出实招,严格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精细化服务,巩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确、处置及时”的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并打造出具有樟市地方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最美生态小镇。
四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庄。在S521樟市段沿线村庄实施“寻回消失的村落—溯源马坝人”白楼村美丽乡村示范片环境提升工程及“樟林流翠、故里果香”美丽乡村示范片提升工程。继续打造芦溪—南约路段沿线风貌整治建设,形成住房风貌整治示范带。
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镇南部,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农户298户1592人,其中低保户17户36人,辖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10亩,林地面积8760亩,现有党员47名。主要有水稻、脐橙、百香果、养蜂、养鸭等产业。20xx年实现整村脱贫,现有脱贫户有39户169人,三类人员2户10人。
主要做法
完善工作体系,保持奋进态势“不松劲”。
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挂点单位省总工会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选派2名业务骨干组成xx县xx镇xx村驻村工作队,设立了xx村乡村振兴工作室,按要求配备了专职信息员,为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事服务水平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由镇党委选派最适合的驻村领导、干部,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抓好结对帮扶,传好有效衔接“接力棒”。
全村39户脱贫户均由省总工会驻村工作队、xx镇人民政府干部进行结对帮扶,2户“三类”人员实行了“三个一”结对帮扶。按照县级要求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到村到户,从脱贫户、“三类人员”保障服务跟进措施、产业提质增效对策、就业稳岗增收路子、村容民风共治等方面,用情用力开展走访宣讲、询困解忧,分析研判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及时解决群众“愁难急盼”问题。
20xx年帮扶干部在走访时发现xx村岽下组居民饮水困难问题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问题真实情况和解决方案,党委政府积极与县润泉供水公司联系,县委主要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也非常关心群众用水问题,向社会争取资金8万元,将自来水接通到了群众家中,在县委和镇党委的不断努力下,长期困扰该组群众的饮水用水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落实各项政策,筑牢致贫返贫“防火墙”。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及时掌握监测对象范围,加强监测对象管理,紧盯农户住房、饮水、医疗、教育、产业、就业、人居环境等重点内容,全面清晰掌握底数。20xx年上半年,共为21户脱贫户和“三类”人员申报产业直补,合计补贴43710元;累计申报外出务工交通补贴47人,合计补贴23300元,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了9名脱贫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帮助104人申报各类教育补贴,合计补贴55475元;积极动员脱贫户缴交医保,xx村脱贫户参保率达100%。
发挥纽带作用,搭建帮扶单位“连心桥”。
充分发挥省总工会资源优势,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帮扶村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投入资金支持xx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寻求产业发展道路、捐资助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方式全方位助力xx村乡村振兴工作。
抓好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xx村20xx和20xx年县级衔接资金项目共批复745万元,实施了项目11个,建设了xx村岽下组乡村振兴示范点,修建水渠6089米,农田防护堤450米,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项目建设支持村级产业发展;安装太阳能路灯190盏,使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生态家园建设,更好的引导广大师生热爱家乡,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创建美丽乡村的浓厚工作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生态家园”主题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广大师生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绿增彩,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2、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师生的写作、摄影、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个人文化艺术素养。
3、通过这次活动,搭建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
二、活动主题
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
三、活动时间
x年1月——2月
四、活动内容
一是围绕活动主题举行书法比赛。
二是举办一次“小巧手绘家园”绘画活动。组织广大学生围绕“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进行主题绘画比赛。
三是举办一次“爱我家园”手抄报展览活动。
四是开展一次“我心中的美丽乡村”主题征文活动。
五是组织师生和家长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美,开展一次“美丽乡村”摄影比赛。
五、活动步骤
1、组织动员阶段(1月4日至1月7日)。各单位研究制定“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主题活动方案;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载体,大力宣传本次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全面启动阶段(1月7日至1月25日)。各学校举行“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布置开展该项工作。师生作品以学校为单位征集,其中书法、摄影作品不少于20件,绘画、手抄报中学、中小、高小各不少于50件,石小、黄小、两处幼儿园不少于30件,征文作品中学、中小、高小不少于30件,石小、黄小不少于20件。
3、展示表彰阶段(1月26日至1月31日)。各单位将所有上交作品分类展示,届时邀请镇领导参观指导,各单位对各上交的作品进行评选,评出一等奖(占上交作品数量的1/10),二等奖(占上交作品数量的2/10),优秀奖,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校教师要带头履责,广泛动员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迅速形成“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良好氛围。
2、积极推进,注重实效。各个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媒体开展宣传,向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宣传“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活动的意义。在全镇形成共建美丽家园的合力和氛围,确保该项活动的优质长效。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以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来践行“两个维护”,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推进整改。
今年,是建党101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意义重大。我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省委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问题统筹起来一体整改,把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做到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一条一条细化整改措施、一件一件明确整改目标,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落细、见责见效。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和压实责任,我县先后多次召开整改调度会,对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月25至27日,县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根据整改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开展了调研督导,督促指导解决问题,倒逼脱贫攻坚和问题整改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制定方案,认真查摆。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从本级抓起,以下看上查问题、列清单,以上率下定措施、抓推进,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整改。针对省委巡视涉及的4个问题,中央、省成效考核反馈的24个问题,逐一确定责任单位,逐项细化整改措施,逐个确定责任人,共细化为61条整改措施。三是从实整改,销号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倒排工期,落实整改报告、对账销号制度,县、乡(镇)整改办分别对本级整改问题负责销号管理。截止目前,省委巡视涉及的4个问题,10个整改子项;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我省问题以及省对市县考核发现24个问题,共计61条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二)坚持细化举措,构建返贫监测防线。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实施“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和“跟踪记录,巩固成果”四项举措,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二是全面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对全县38户112人边缘易致贫户和6户18人脱贫不稳定户根据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发放《南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测登记证》,跟踪记录“两类人群”每个季度政策落实、帮扶举措、“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支等情况,既突出帮扶,又强调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监测对象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两类人员风险是否可以消除,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截止目前,筛查预警和入户调查共完成四期1224人;全县摸排监测现有边缘易致贫户38户112人,脱贫不稳定户6户18人,今年纳入1户2人边缘易致贫户,还有4户20人正在走纳入程序准予纳入。
(三)加大扶贫力度,做好后续巩固文章。
一是做好稳岗就业帮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指导意见》,定期开展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务工情况监测,摸清就业需求,实施就业信息动态监测,并将就业信息,就业需求等信息录入就业监测系统,截止当前,现有脱贫户劳力4223人,已外出务工3567人,占比20__年100.6%。同时加强扶贫车间运行监测认定和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今年新增认定扶贫车间两处,全县累计开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697个。二是拓宽消费扶贫渠道。今年以来,我县不断将消费帮扶行动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激励全县各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不断加大帮扶产品采购力度,帮扶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加宽,交易金额持续增加,截至6月1日,全县累计采购帮扶产品116万元。全县通过消费扶贫工作系统认定帮扶产品53个,共上架帮扶产品68个。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县20__年规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38个,投入扶持资金1398万元,截至当前开工率达到75%,竣工率达到25%,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均达到50%以上,近期主汛期过后,我县将加大压实项目建设实施进度,确保扶持资金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建设、确保资金发挥应有扶持效益。四是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协调组织乡村干部、扶贫干部、驻村干部,配合农业农村、卫健部门开展农村改厕入户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开办农村改厕系统录入培训班两期,确保排查无盲区、统计无错漏,截至当前全县已完成10325户改厕信息录入工作。
二、存在问题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虽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区有较大差距,还有许多不足和短板。一是农村高素质人才不够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二是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带动性不够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两者之间缺乏对接的有效平台,“企业需要什么”与“贫困户发展什么”无法链接,导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也不明显。三是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普遍不够强。部分村集体主要依靠政策性、补偿性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下一步,我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会议部署和要求,深刻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艰巨任务,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持续帮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增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新的业绩。
一是持续开展返贫预警监测。充分运用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开展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人员”的重点监测,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监测收入变化,对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大力培育引进农村人才。围绕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好职业技术学院作用,开展种养技术、经营管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素质农民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扎根农村、从事农业、服务农民的致富带头人。畅通优秀人才返乡下乡渠道,鼓励高端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是大力推进增收路径步伐。把扶贫车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扶贫产业,确保扶贫车间不断档、扶贫产业不停步。
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丰富村级集体经济业态,积极发展土地流转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形成收入持续增长的良性机制,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培育一批过100万元的经济强村。我县一些集体经济强村如五里庄村账面上有很多资金因投资风险等原因闲置着,闲置的资金是无法钱生钱的。要探索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由县财政部门牵头,工创投、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协助,把全县各村闲置的可利用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县工创投公司,在县工业园区投资兴建厂房形成固定资产出租,按照各村出资比例,给予租金分红。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清洁乡村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市清洁办、市妇联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坚持做到五个到位,全面深入地开展了清洁乡村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将我镇的主要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做到五个到位,全面深入开展清洁乡村工作。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清洁乡村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城建、卫生两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镇清洁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亦组建相应工作班子。为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镇政府与各行政村,行政村与保洁员分别签订《清洁乡村工作责任状》,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专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从而保证了情况掌握全面、问题解决及时,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队伍建设到位。按各村规模,配齐配足环卫队伍。目前全镇共有环卫职工40人,其中保洁员33人,垃圾清运工6人,垃圾填埋场管理员1人,确保每个自然村至少有一名以上保洁员,基本满足清洁工作需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环卫队伍素质。20__年以来,我镇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环卫人员工作例会,并分期分批对开展保洁员教育管理和上岗前的业务培训,增强保洁员的工作责任心。另外,各
村还落实了环境卫生监督员,由各村委干部或老年协会成员担任卫生监督员,加强对保洁员卫生保洁工作的监督。
三是硬件设施投入到位。加大一次性建设投入。一年来多来,我镇在清洁乡村工作中共投入经费300余万,其中垃圾填埋场扩建投入150余万,垃圾箱、垃圾房、垃圾收集车等硬件设施投入共70余万,共建垃圾房29座,固定垃圾箱250余只,配备垃圾桶300余只,配备垃圾清运车4辆,垃圾收集车32辆,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注重日常维护、补充。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不断补充和经常性管理维护,今年我们针对个别村的实际情况又新建垃圾箱8只,改造垃圾箱3只,增加垃圾桶30余只,更换垃圾收集车2辆,平时经常检查、及时维修,确保硬件设施齐全完好。
四是宣传引导到位。20xx年,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结合清洁庭院活动的开展,通过标语横幅的氛围营造、卫生先进村的典型示范、广大党员干部的表率带动以及评比奖励机制的有力促动等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清洁卫生工作中来。今年,结合清洁庭院推进月活动,开展‘1+4’(1个孩子影响4个大人)小手拉大手,清洁进万家活动,聘请孩子为庭院卫生小小监督员,形成全员参与良好氛围。
五是考核督查到位。建立考核制度。20xx年初,我镇制定了《XX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标准,并落实了奖惩政策。落实考核措施。镇清洁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对各村清洁乡村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排名及时通报到各村,并作为年
终考评依据;各村坚持每日对保洁员有考勤登记,每月对保洁员保洁工作有考核,规范保洁员工作行为。强化检查督促。确定每月18日为清洁日,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及时整治卫生死角,提高卫生水平。
二、落实四项举措,不断深化清洁乡村工作。
通过镇、村两级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清洁乡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村民卫生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二是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三是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四是保洁队伍进一步健全;五是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20__年,我镇在全市清洁乡村工作考核中,获全市第三名。下一阶段,我镇将在去年基础上,通过落实四项举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取得工作新突破。
一抓宣传教育。继续利用广播、宣传画板、横幅、标语、手机短信等各种形式,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村民的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村妇女组织、老年协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庭院清洁户、庭院整治示范户、绿色家庭等创评活动,激发村民群众自觉维护庭院整治成果的内在动力,从而使每个人都自觉参与活动、参与创建,形成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抓队伍建设。继续落实每季度一次的全镇保洁员工作会议,切实增强保洁员的工作责任心;坚持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保洁员的关心,适当提高保洁员的工资待遇,保持保洁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抓制度落实。按照长效保洁机制的要求,继续完善考核制度,使镇每月的考评制度进一步规范、合理。加大巡查监督力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建立清洁乡村工作长效机制。
四抓政府投入。继续保证政府投入,及时更新维护环卫设施设备,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并完善政府投入机制,保障清洁乡村经费落实,不断提高清洁乡村工作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清洁乡村工作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工作难度大,动态性、反复性强,一年多来,我镇在镇、村两级组织的重视的,在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在广大群众的配合下,清洁乡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离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中许多好的做法,再接再厉,取长补短、创新举措,力争使我镇的清洁乡村工作再一个新台阶。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今日竹山网消息近日,竹坪乡在全乡开展“六大行动”集中走访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引擎”。
开展入户暖心行动。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农户家中,通过拉家常、聊天谈心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的情况,听取群众对当前环境、政策、项目的意见建议,生产生活中的诉求,最大程度拉近与群众距离,获得群众认可。
开展政策宣讲行动。将政策宣讲、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作为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组织驻点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思想、乡村振兴的衔接政策;同步讲好竹坪故事,维护好竹坪形象,传递好竹坪声音,增强群众集体观念、荣辱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来。
开展问题收集行动。一问收入支出。重点关注刚性支出较大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了解家庭纯收入、主要来源、结构变化、家庭支出、主要用途等情况。二问产业就业。重点了解产业发展、小额信贷、务工就业及一次性交通补贴发放等其他帮扶政策落实情况。三问住房安全。实地查看农户住房安全情况,重点关注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受损,灾后重建及补助落实情况。四问饮水安全。重点了解水源是否安全稳定、水质是否符合人饮标准、取水是否便捷、是否有备用水源等情况。五问教育保障。重点了解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有无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失学辍学情况。六问医疗保障。重点了解医保政策调整后参保情况、重病大病报销、慢病卡办理、家庭医生签约、健康体检等政策落实情况。
开展问计于民行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全体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深入群众家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引导群众对公共事务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同缔造美好家园;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缔造美好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开拓视野,锐意进取,敢于攻坚克难,主动为一方发展凝心聚力,献计献策。
开展帮扶结亲行动。结亲帮扶走亲戚,共筑干群鱼水情,各村要重点关注辖区内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少数群体,进行一对一重点关注,形成一套结亲花名册,明确一名具体帮扶责任人,做到“四个一”(每月电话联系一次、每月到家走访一次、帮助办一件事实、解决生产生活中一项实际困难),定期跟踪分析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用足用活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致贫。
开展作风提升行动。一是开展全员大培训,整体提升党员干部乡村振兴政策知晓度;二是开展周四夜学,对重点政策详细解读强化学习效果;三是开展练兵比武,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政策组织考试,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四是开展最严跟踪督办,走访户数由各村按照本村乡村干部人数划定走访包保户数,干部走访进行痕迹化管理,进行每周查验提醒、每月通报、年终计入个人考核。通过政策培训、自学、比武考试、跟踪督办,提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务求走访取得实效。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总是会需要写一份规范的方案,大家所用的方案范文内容多种多样,自己的方案如何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好范文推荐 政务信息工作情况汇报”,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政务信息工作情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情况报告
关于20xx年政务信息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工作的大局,全面客观的和宣传各地、各单位在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工作进展和专项工作动态,不断扩大报送和宣传的范围以及层次,拓展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使政务信息工作做到了制度化、经常化,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一、深入分析,提高认识,强化基础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年初,局党委对政务信息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下达20xx年建设信息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政务信息报送的依据、主体和范围,规定报送的程序、任务要求、上报时限和奖惩标准,并将政务信息报送情况与单位和个人的年度工作考核挂钩。成立了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局领导为副组长,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局政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系统各单位都明确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落实政务信息的具体措施,形成了从上到下、纵横贯通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全局政务信息工作有效有序推进。
(二)创新队伍建设。搞好信息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政务信息工作办公室对全市建设系统信息员进行归口管理,建立信息员档案,局机关确定了3名信
息工作人员,专职负责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直属各单位和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都设有信息员。同时,我们在建设行业内也成立了信息员队伍,确立了12家重点信息报送单位。为了提高信息员的业务水平我们采取集中培训、异地学习等形式,搞好信息人员培训工作。今年我局先后选派工作人员赴杭州、成都等地,参加了国家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组织的政务信息培训,为提高信息员队伍的业务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加大硬件投入。必要的工作环境是搞好信息工作的基础保证。今年我局强化内部结构,加大各方投入,做到了机构到位、设备到位、人员配强、经费保障。局机关为了改善办公条件,先后为各科室更换了电脑,为专职信息工作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细化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信息工作能够上台阶、上水平,我局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
(一) 分解任务。按照职责范围和信息量来源大小分别确定
不同的报送任务和采用指标。对各科(室)信息工作加强指导,规定全年报送任务,对主要业务科(室)要求每月至少报送2条以上反映本科(室)重点的信息。办公室对照质量指标进行汇总评比,将评比情况
及时向局领导汇报,作为对各科(室)信息工作和信息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 审核把关。上报的各类信息,须由信息来源的科(室)
和单位负责人签字审核,涉及有重要业务数据的'信息,必须由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审核,交由局领导亲自审核签发后,才能进行上报。
(三) 定期通报。每季度由办公室组织召开一次信息工作通
报会,对当季度的信息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的涌现出的好典型、好做法,进行交流学习,对完成任务好的科(室)和单位鼓励和表扬。
(四) 激励机制。为了加强全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调动全员
参与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的积极性,我局出台了《建设系统新闻宣传、政务信息奖励办法》,对被各级信息载体采用的建设工作稿件和信息分别给予奖励,大大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全员办信息的工作格局。
三、开拓创新,密切协作,优化信息质量
(一)对接需求,努力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围绕我市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特色和党政工作的重点、建设工作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生活的震点、上级约稿的要点,在抓精品信息和抓特色信息方面下功夫,注重对工作经验、工作成效的深入总结和高度提炼,做好反映工作系统性、总
结性的精品信息和创新工作思路和穿心举措性的特色信息的报送工作。今年我局撰写了局长论坛“局长谈未来5年我市打造魅力第三城”的信息,不仅对我局未来5年的城市建设工作突出了基调,同时,对城市建设(待添加)
(二)拓展渠道,努力提高信息来源质量。安排信息工作人员参加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材料,跟随领导下基层调研,以方便信息工作人员获取更多、更准确、更客观的信息。同时,要求信息员能够全方位着手,对全市重点城建项目、招投标、规划设计、节能减排、政策解读、农房改危、灾后重建等建筑行业各类信息、最新动态,广泛的提炼素材,不单单将文件内容改编成政务信息,还要能从会议精神中挖掘信息,从领导的讲话稿中提取信息,从各专业的具体业务工作措施中采集信息,从基层或本单位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中提炼信息,从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的公务活动中捕捉信息,从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搜寻信息。
(三)挖掘深度,努力提高信息实效质量。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都关乎着民生,特别是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防汛工程、环保工程及关乎群众行路、乘车等重大需求的民生项目,领导重视,市民关心,我们要求信息员写稿时全面掌握事件原貌,弄清来龙去脉,了解背景资料,对重要的环节不能一概而论、一笔带过,一定要把事情写清楚,把问题写透彻,把过程写详细,把结果写明白,全面反映出工作动态,
为领导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参考。例如今年我市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弄清工作开展的进度,信息员通过电话问讯的方式,对各县市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写出了有一定深度的信息报道,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保障。
自20xx年4月初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下敖村两委严格把握文件精神,依照我村实际情况,从我村的长远利益出发,以构建“清洁下敖”为目标,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力求把该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充满活力的和谐村庄。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将该项工作作为20xx年度重点工作,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和包村单位动员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清洁乡村理事会,选取村支两委成员、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和威望较高的群众为理事会成员。同时,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村民家中,进村入户宣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相关内容,使群众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认识逐渐达成了一致,激发了广大村民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工作热情。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和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居住环境不讲究、生活卫生不注意等陋习根深蒂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不仅是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更是对农村落后陋习改变。为此,我村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先导工程来抓,充分利用村民代表、党员会议,村级网页,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三、加大投入,改善村容村貌
下敖村积极拓宽思路,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建成一个垃圾池,拟增建垃圾池8个;购置垃圾桶、垃圾车等清洁设备;聘请专人负责清倒垃圾,不定期对路面进行保洁;清理沟渠、塘坝的淤泥,消灭卫生死角等。
四、完善机制,形成长效管理
下敖村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巩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努力向常效管理迈进。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会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多次民主讨论和修改,制定《下敖村村规民约》、《下敖村门前三包责任书》、《下敖村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捐款倡议》和《清洁乡村理事会》等管理考核机制,从制度、措施、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管理。建立督查机制,一方面是村民督查,一方面是村里老党员、老干部的督查,如有群众反映环卫工作不到位的,调查核实后要追求相关人员责任,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监督活动,督促整改,确保“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取得实效。
xx镇是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23平方公里,下辖14个社区和19个村,常住人口25万,其中农村区域面积约85平方公里,人口10万。
20xx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我镇在努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以高质量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启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脱贫攻坚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通过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培强扶贫队伍、压实帮扶责任、突出“两业”带动、强化兜底保障、狠补短板弱项、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典型引领、坚决克服“两情”影响,着力解决贫困户和一般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高质量实现3个贫困村出列、3185户753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xx市“三大攻坚战先进集体”称号,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期,我们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标准下帮扶政策不改变,持续落实脱贫攻坚九大工程;积极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项目。
二、发挥城郊优势,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
按照“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谋划建设xx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以xx村为核心区域重点打造,辐射周边,目前已初步形成融花卉、果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xx村荣获xx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特色产业示范村,我镇荣获xx市乡村振兴示范镇。近年来,先后培育和引进了蓝莓、农业、水产、水产、蝴蝶兰、农业等现代农业企业,组建水产养殖、种养2个专业合作社,创办、xx3个家庭农场,现代特色农业面积达到1950亩,占xx村耕地面积的36。9%.20xx年,预算投资2800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正在实施当中,该项目集设计、施工、运营于一体,建设内容包含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此项目的实施,将率先打造无为市乡村振兴示范模板,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点带面,从而推进凌井、马厂、仓头片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20xx年,xx村和仓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0万元,其他1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
三、改善村容村貌,打造高颜值美丽。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出台方案实行以奖代补,率先在全市开展“百日攻坚千人会战”“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捐赠”等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全面完成448个自然村整治任务;大力实施绿化行动,4个村、社区被评为省森林村庄,马厂村、革贪村被评为xx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仓头、黄闸、革贪获得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完成124户农村危房改造和4269户农村改厕,组织开展全覆盖“回头看”,排查问题厕所全部整改到位,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20xx年,我镇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要求各村每月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在坚持做好“五清一改”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全镇绿化美化水平,力争20xx年全部达到创建省级森林村庄目标。
四、围绕文化振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动能来自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和守护,xx镇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全面推进“送戏下乡”和“道德讲堂”活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基层的全面、均等覆盖。“三国故地·水韵仓头”“清莲革贪”“三村人家·景和黄闸”等一批具有人文历史底蕴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村史、红色文化、特色文化资源发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让“乡风文明”“活”起来、“动”起来,成为拓宽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做好队伍衔接,提供人才和组织保障。
做好队伍衔接,把现行的脱贫攻坚队伍延伸至乡村振兴中来,鼓励优秀的现任驻村干部继续留任,选派更多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下沉到农村担当第一书记、指导员。全面落实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积极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广泛推广“学习强国”“爱党建”等线上学习平台,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党史的学习教育。坚持好干部标准,公开招聘村后备干部,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以示范带动为抓手,组织开展“两新”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活动,30家非公企业与20个村结对帮扶,组建共计10人的非公企业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结对指导党建工作。
今年以来,xx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按照乡村五个振兴要求,立足县情实际,紧扣补短板、促发展两个主题,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全局谋划,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提升行动。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当好施工队长,亲自研究、部署、调度。3月份,县委结合县—街道—村三级“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把直通车开到农村一线、田间地头,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动解决矛盾困难。结合县情实际,及时研究下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为推进今年乡村振兴工作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紧盯重点环节,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强化农业农村一对一包帮服务。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创建,着力克服矛盾问题,想方设法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创新产业发展,大力推进x屯“x”和x“开心农场”等休闲农业项目,其中“x”共享农场一期建设项目为村集体增收x余万元,x航天白茄、黄金白菜等特色产品及“古法酿造”、“一分田”、“农耕文化长廊”等特色项目,为市民提供了更为多元的都市休闲体验。以高科农业为主的多家农业园县,引进以色列节能灌溉和自动化控制、航天蔬菜种植、架式栽培等技术,引入智能农业机器人和无人植保设备,农业种植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强化人才支撑,不断优化乡村人才生态。落实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对农村符合条件的创业人才给予x万元的贴息贷款。以返乡农民工、“两后生”、毕业学年返乡大学生为主体,实施乡村人才技能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农作物选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x人。搭建乡村人才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帮助农村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在x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人才集体户”,开通人才落户绿色通道,积极为来x就业创业人才落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持续改善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健全督导、调度、通报工作机制,县级联合督导开展x次,第三方自查评估开展x次,每月x次在全县范围内对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通报排名,查出的x余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扎实推进x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建设收尾,狠抓质量管理,协调各方集中攻关,矛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x月底前将完成建设并达到验收条件。x月底已完成近x公里低压燃气管线铺设,全县平原地县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目标。
(五)弘扬文明新风,焕发乡村文明新风尚。发挥县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学习强国平台的作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建好文化服务阵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建成和活动“两个全覆盖”。研究制定《20xx年xx县民政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开展入户宣传或电话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推动移风易俗家喻户晓。
(六)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深化主题党日“1+N+x”模式,深入开展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让党员动起来、堡垒强起来。从严从实做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及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增强村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均提高到x万元,村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严格落实“五个一”整顿工作机制,从严督查指导,提升整顿质效。积极推动农村“三资”清理规范工作,截止x月中旬已清缴各类款项x万元,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仍有困难。产业优势不够突出,传统优势产业距做大做强还有差距,乡村旅游产业链还不够成熟。二是美丽乡村距离“美”起来还有差距。x县众多,暂住人口基数大,生活污水乱排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村民良好卫生习惯还有待提高。三是乡村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少数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优秀“头雁”数量依然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搞好结合,统筹协调推进。抓住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注重政策争取、规划衔接,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科学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县委农委议事协调机构作用,用好乡村振兴五大专班运行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协调解决矛盾困难,确保五大振兴有序推进、齐头并进。
(二)突出重点,确保全面达标。一是要突出做好三产融合发展工作。落实好种粮各项保护政策,加强耕地农田保护,强化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地农用,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着力发展好规模型设施农业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确保增加值有较大提高。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筹搞好园县布局谋划,力争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突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按照x项考核标准,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学习借鉴有效经验做法,抓好人居环境督导考核、自查评估工作,持续提升村庄公共环境质量和农民健康卫生意识。加快推动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落地落实,年底前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占比达到100%,完成x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达标建设任务,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三是突出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深化集体产权改革成果,通过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各种渠道,为农民增收注入动力力。持续推进好农村“三资”规范清理工作,盘活集体资源,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实现年底全县全部农村集体收入突破x万元的目标。
(三)建强组织,提升治理能力。探索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街推进、整县提升”、“六抓六促”工作机制,持续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年底前全部完成整顿。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十个一”创建活动,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助推和保障乡村振兴。推广x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运营经验做法,规范集体资产运营管理行为,使集体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许昌市、县机关事务局驻小召乡崔庄村工作组自入村进点以来,在市、县、乡、村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市委组织部提出的“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的意见,明确把握工作原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深入实施“百村整顿、百村提升”工程,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这次活动的始终,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作为这次活动的载体,把紧密联系群众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措施,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这次活动的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用了近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崔庄村基本情况
崔庄村属小召乡的一个行政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30户,总人口1305人。村民富裕、民风淳朴。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交叉任职。两委班子团结,曾被市、县评委优秀基层党组织。该村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已基本形成以种养为主,建筑、劳务输出为特点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该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情很高,积极性很大。
二、工作队开展工作情况
3月份,驻村工作组提前进驻崔庄村,及时召集村“两委”领导及工作组全体成员,召开了驻村工作组动员部署会议,经过走访、排查制定出的工作台,制定了《驻崔庄村工作组实施方案》,对驻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截止目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现将近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了支部班子建设
(一)是狠抓了支部班子建设。主要是整章建制,建立和完善了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照章办事,全面推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并在村部建立了公开栏,定期公开相关情况与信息,从源头上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同时,在村支两委班子中,坚持每月进行二次学习或支部生活会,每 1季度一次工作测评会,做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班子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新的加强。
(二)是狠抓了支部阵地建设。主要是改造村支部活动室、会议室,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投入近2万元,更新了办公设备、会议桌椅以及村内健身器材。不但使村支部面貌一新,也给村民求富、求知、求乐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环境。
2、宣传先行,层层发动。
群众的支持是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针对部分农民群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比校严重的小农意识,对新生事物心存疑虑、等待观望的不信任态度,工作队在活动伊始和各项工作开展之初,在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及部分党员、干部联合组成的宣教工作组,采取开广播会,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并配合在诊所、商店等人群聚集地现场宣讲等形式,将帮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传达到家家户户。
3、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农民健身体育活动中心建设。由于村上没有供村民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农民现在生活富裕了,大家茶余饭后也慢慢的对健康很是注重,为了急村民之所急总投资2万元,为村民配备了篮球栏等一系列健身器材,场地周围的林木、花草、围墙、厕所、雨棚、宣传标语等基础设施建设。文体活动中心于今年6月份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现平均每天有300多村民在该场所健身、跳舞,看露天电影,在村民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修缮村内排水沟,由于夏季多雨天气,村内排水不畅,一到下雨天村内到处积水,村民怨声载道,前年已经修建了一部分,但剩余一些背街一直没有修,住在背街的一些村民就不愿意,驻村工作队了解完情况后,把修缮排水沟列入工作台账。迄今,经过多方努力,驻村工作对筹资3万余元,修建排水沟720米。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主要业绩和特色亮点报告如下:
一、顺势而为,“乡村振兴”成绩斐然。
近年来, 坚决贯彻“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殊荣,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四年获评“脱贫攻坚先进县”,四度荣膺“西部百强县”。 年获得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省级培育县、X 个省级示范村等成绩,渠南街道办大山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应势而动,“四个优先”保障有力。
一是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 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X万元,其中乡村振兴本级财政支出X万元,占比.%;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万元,其中乡村振兴本级财政支出 万元,占比 .%。
二是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成立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乡镇(街道)专职人员,行政村乡村振兴指导员、规划员、辅导员全覆盖。开展“人才下基层·智汇促振兴”活动,回引优秀农民工 X名,选拔农民工村干部 名,纳入后备力量 名。
三是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安排 年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 . 亩,占上级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 .%;搭建“政银担”乡村振兴融资平台,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 X.X 亿元以上。
四是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投入资金 X.X 亿元,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乡村大舞台 个、文化综合达标站 个,建成“留守学生之家” 所。
三、乘势而上,“日常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上下同欲添干劲。构建“X+X+X”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专班机制,建立“周调度、旬通报、月例会”推进模式,形成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的格局。
二是精准谋划指航标 。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年)》等文件,高质量编制乡村振兴“X+X”规划、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X+X”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
三是因地制宜壮产业。坚持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三园齐发”,抓好“花果山、有机谷”,做大黄花首位产业,发展“X+X”特色优势产业 万亩, 四是强基固本优环境。开展“美丽家园 亲清我家”活动,抓好“三清两改一提升”户居环境整治,建成农村卫生厕所 .X 万户,村(社区)“五美庭院”标准达 %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荣获全省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
五是彰显特色育新风。深入开展“写村史、建村标、立家风、讲家训”活动,修订村规民约 次, 个行政村建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完成屏西乡杜家四合院、李馥镇杨家院子等 X 处传统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