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舆情信息工作汇报(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舆情信息工作情况汇报
XX单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密结合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舆情信息质量为重点,收集报送有代表性、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加强对舆情走势的深入分析,提出有效得力的对策建议,对涉及本单位工作内容及时进行跟帖回复,围绕重点、跟踪势点、把握难点,为领导服务,为决策服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建立了舆情信息工作网络。
成立了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XX同志担任,成员为各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负责单位舆情信息工作的统筹管理及编发《XXX舆情信息专报》。
二、及时上报舆情信息。
各舆情信息员负责收集舆情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发现反映本单位相关问题的信息,将其拷贝后注明报送单位、时间、报送承办人、审核人,发送到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周上报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单位报送的舆情信息,定期进行筛选,编辑《XXX舆情信息专报》,并送单位领导批阅。对单位领导批阅后的舆情信息,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领导批示内容进行处理,分送各相关部门阅办,对相关部门处理舆情的情况组织文字回应,送相关领导审批后在网络上予以回复。
三、建立了健全的网络发言人工作制度。
本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即为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各舆情信息员发现涉及本单位工作的论坛贴文后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对涉及本单位工作或上级舆情信息部门布置的重大网上舆情撰写引导主帖,进行跟评,并转帖正面报道或贴文,同时参与网上日常讨论及策划重大网络宣传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由于网络传播主体泛化分散的特殊性,同时网上信息能够得到广大网民的重视并予以接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网络舆论予以正确的引导。我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构,明确网络舆情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分级负责制;网络舆情工作实绩纳入年终考核。单位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特别是要针对网络舆情反应强烈、内容集中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细化工作目标,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网络舆情落到实处。
2、严格规范网络舆情回帖的工作内容
及时对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回应,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查,确保相关回复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同时杜绝在回复内容中出现错字、别字以及语意不通等问题。要增强回复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回复内容既一语中的,又切实可行,坚决杜绝用应付式、程序化语言回帖或含糊其辞的现象。
3、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
网络舆情工作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单位各部门在认真梳理与本部门有关的网民提问之外,要加强与单位系统内的相关单位、部门沟通,特别是网民提问涉及交叉管理的内容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即网络舆情涉及单位作为牵头单位,确保在相关单位、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牵头落实办复责任,完成网络办复工作。
普通信息
一、信息
(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的新的有用的知识。。
(二)信息的分类:按不同的社会领域,可分为政治信息、军事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等;按信息的载体,可
分为文字信息、声像信息等;按信息的流程,可分为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信息、初级信息、深层信息;按信息的应用范围,可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秘密信息。
新时期在工作实践中最经常性的分类:按信息内容所反映的内容来分(最经常的分类):可分为工作动态信息、领导思路、综合专题信息、调研信息、问题建议性信息、突发性事件信息、舆情监督信息等。
(三)信息具有五种基本特征:客观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
二、党委办公室系统信息
简称党委信息,主要是指在党委领导制定和实施决策、指导工作过程中运行的信息。党委信息包含政务信息。它具有五种特性。
(一)政治性。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准确的政治观点、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政策性。围绕党委决策的需要,去收集、提供有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意提供有关的政策建议、意见和可供选择的预案;注意在政策制定后,收集、提供政策反馈信息,以利于对政策的修正和完善。
(三)全局性。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
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馈,内容广泛,覆盖面大。
(四)典型性。反映问题的信息要有普遍性,提供经验的信息对面上工作要有指导性。
(五)超前性。信息收集、加工、提供都力求在决策之前,围绕决策目标,及时反映大量与之相关的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党委信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委信息工作,是指党委办公厅(室)或相关机构收集、反馈和处理的为党委制定决策和推动决策落实服务的信息活动。党委信息工作是整个信息工作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
(一)党委信息工作的地位。
1、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系统信息工作机构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中心。
2、党委信息系统是向各级党委反馈信息的主渠道。
3、信息工作是党委办公厅(室)几项重点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二)党委信息工作的作用
是各级领导见微知著的得力助手;是辅佐各级党委科学决策和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各级党委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
四、对信息工作人员的要求
(一)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学会于“眼睛朝上,抓住关键点”,“眼睛朝下,找好结合点”。
(二)要把握信息工作的特点:准、快、实、精、新。
(三)要把握信息的基本规律。一是了解上级信息刊物的需求和发送范围;二是关注信息约稿。
(四)要多看、多想、多写。
五、对信息内容的要求
(一)要有新意。能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新举措,新做法。
(二)要有特色。其他地方没有可比性才可以。
(三)要有实在的东西。一是真实准确,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能编造。
六、对信息分管领导的要求:
(一)把握方向,主动适应党委工作。
(二)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需要提供信息。
(三)要完善制度规范运转。
(四)要正确处理好报喜与报忧的关系。
(五)要加大信息业务培养。
七、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是指信息工作人员根据党委工作需要,把大量分散在社会各方面的党委需要了解和需要党委了解的信息聚集起来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
(一)收集的范围
1、从党委工作的特点来看,信息收集的范围应该覆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党委决策中的重要情况。二是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情况。三是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社情民意。四是其他重要情况。
2、从党委制定决策和推动决策落实来看,信息收集的范围应该服务于决策的全过程。党委决策前的信息收集强调资料性和超前性。党委决策中的信息收集主要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党委决策后的信息收集应着重于对决策落实的跟踪、反馈,着力于了解和反映决策贯彻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
1、符合客观实际,准确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
2、讲政治,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要突出重点紧扣党委的中心工作。
4、提高效率,分秒必争,为党委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再好的信息如果错过了时机,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三)信息收集的方法和渠道
1、信息收集的方法。一是广泛收集信息。二是有目的地收集信息。
3、要突出重点紧扣党委的中心工作。
4、提高效率,分秒必争,为党委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再好的信息如果错过了时机,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八、信息的基本写作
信息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标题,二是正文,三是报送范围。
1、标题的撰写。
一是切题。概括信息的主要内容和缓急程度。如:“A市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A市发生严重小春病虫害”。 二是鲜明。有鲜明的观点。如“当前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
三是简洁。用最少的字、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信息内容。如《B市采取七条针对性措施确保元旦春节安全生产》,可以把“七条针对性”删掉,就是《B市采取措施确保元旦春节安全生产》。
四是深度。要突破定式,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如“C市重点预防„节日病‟促党风廉政建设”。
根据党委信息的特点,信息题目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是问题式。《当前面临的新问题》、《问题亟待解决》、《出现一些新情况》等。
二是建议式。如《离退休人员奖金发放应制度化》、《小企业偷逃税金的问题应予重视》、《建议对农村建房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等。
三是言论式。如《D市委书记---提出把农民增收放在“三农”工作首位》、《D市委书记叶壮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出要求》、《D市委书记--谈经营城市》等。
四是反馈式。如《E市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全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E市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精神》。
五是预测式。如《F市建设系统经济运行分析》、《F厂可能再次发生突发性事件》。
六是直叙式。如《A县遭受暴风雨袭击》、《AA高速公路195KM处发生特大交通事故》。
七是经验式。如《B市狠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B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成效》、《推广》等。 八是综合式。如《S市开展“百企万人评议机关”活动》、《S市出台新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S市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
2、正文的撰写。三句话概括:“开门见山,首语入题,用语准确” 。不能用简写、符号或只有自己能懂的语言来表述,更不能把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比喻、拟人、虚构、类比等手法引进信息编写中。用最少、最精练的文字来承载最多、最大的信息量,一则信息字数大约在300字左右。
正文撰写应注意:
一是选好角度,突出特点。
二是观点新颖,内容实在。
三是防止面面俱到,大而全。
四是注意行内话要少说,新鲜事要多讲。
3、发送范围:根据信息内容确定此条信息应该发往何处。通常分为上报、下发或平级报送,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发送范围。
九、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报送)
(二)信息报送的基本要求:快捷及时、准确无误、简便易行、安全保密。
十、信息与新闻的区别
一是服务对象不同;二是目标不同;三是选取原则不同;四是文字处理技巧不同(信息语言)。
B、舆情监督信息
一、基础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
1、什么是舆情?
简单的解释就是民众的意愿,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也可以说是社情民意。
2、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
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整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专门活动。
(二)舆情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
舆情信息是人们思想活动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在人们思想上产生的影响。
我们收集舆情信息,主要就是收集人们对“事件”的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
它具有群体性、政治性、阶段性。
群体性:它反映的是一定群体的思想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心理情绪,只有一定范围或一定数量的公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才构成舆情。
政治性:它反映的往往是人们对公共事件的政治态度,与执政者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
阶段性: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逐步削弱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舆情,都会有所不同,但侧重点也会有所改变。
对于舆情信息的定位,还要把它放在与其它类信息的比较中来把握。
1、与政务信息的区别。二者性质、目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为决策服务。但侧重点不同。政务信息是指有关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工作信息,一般是向决策者提供某个具体社会事项的基本情况,包括某个方面的工作动态、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其关注点在于社会事项的本身。而舆情信息主要是决策者提供人们对于各类社会事项的思想、认识意见,其关注点在于社会事项引起的思想动态。比如,某煤矿发生了特大矿难,政务信息主要是反映有关矿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善后处理等情况;而舆情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干部群众对矿难的关注、议论及思考,广大矿工及其家属的思想状况等。
2、与新闻的区别。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又有区别。二者反映的都是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意志和愿望,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形势和各种事件动态。不同之处:
一是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而舆情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新闻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而舆情信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
三是新闻具有公开性,而舆情信息具有内部性,不宜公开发布;
四是新闻反映的内容十分宽泛,而舆情信息相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3、与宣传信息的区别。是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一字之差,但蕴涵着工作方向、内容、对象、方式的重大变化。宣传信息集中在宣传思想领域之内;舆情信息跳出宣传思想工作自身范畴,涉及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宣传信息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工作情况;而舆情信息反映既包括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动态,也包括社会观念意识和人们的思想反映。
(三)舆情信息的分类
(四)舆情信息工作的常用技巧
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技巧之一: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括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政府公共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是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个规律。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漠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侯,就形成了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
二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舆情焦点。这个例子说明,舆情因变事项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
三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己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早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技巧之二: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整理舆情信息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整理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
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是整理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质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质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是整理舆情要突出政治性。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春节晚会广告问题,表面上看,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技巧之三: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三是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xx大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xx大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 市 **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加强公司日常工作中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与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开、缩小和消退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把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客户的意见和建 议,营造和谐、稳定的供用电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 、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首先与市公司新闻中心取得联系,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 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开或减少公众猜想的不准确报道,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2 、加强引导、留意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布有利于公司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
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当 处置。
3 、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
部门亲密协作舆情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 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 、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公司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加强 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
为做到早发明、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日常工作中发生的舆 情,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市**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
经理虞忠凯、党委书记刘佳华担当,副组长由营销副经理迟晨林、生产副经理李春文、纪检书记王超、物资副经理闫铁君担当,综合部、生产部、经营部、安监部、党群工作部、客服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负责舆情的评估、
预警、分析和报告。
工作职责:
1 、依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进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 、审定舆情把握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 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状况、 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 、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加事件处 理透亮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1 、各部门、各班组要亲密留意舆情动态,发明问题及时向公司主要领导报告,由各部室负责人集体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依据 事件严峻程度决定是否召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会议。
2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召开应急会议, 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作,形成新闻通稿并组织宣传报道。
3 、工作领导小组将舆情状况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公司新闻中心,及时上报事件有关信息,并与新闻媒体及时保持信息沟通。
4、做好突发公众舆论事件的 24 小时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声像记录工作。
四、健全制度
1、建立信息反馈常态机制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切实加强工作调 度,认真做好信息反馈,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
3、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要全力做好信息公开透亮,尤其是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客观、透亮,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最大程度消退突发事 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促进事态向良性方面进展。
4、完善信息摸排机制 针对用户对公司工作的不良言论、片面熟识或错误倾向,要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集体研究、集体协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 摸清状况,向用户作出说明说明,让用户全面了解和正确熟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充分体现社会的法制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 市 **
第一章:概述
建设背景
1 / 25
府执政为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严重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政府信任 危机。
2 / 25
第二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及意
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
3 / 25
网络环境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面舆情使工作人员及单位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应用意义
有效的部署工作人员
降低人工对比分析误差
4 / 25
在本项目运用中,通过该系统,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开情报信息的研判与事件综合分析预测,改变以人工操作带来的水便,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提高人社部门的管理效能效能
为领导决策依据
5 / 25
、降低投入成本
脉维舆情采用一体机形式,内嵌软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一些列软件,大大简化了投入成本,能够实现快速部署。良好的软硬件兼容性,为软件的稳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建设目标
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以人工方式对舆情监测的实施难题。
6 / 25
有利于全面掌握民意,提高政府机关的执政水平。
及时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
、特色与优势
全面收集社会公开信息
7 / 25
象、采集规则等都可以远程更新,从而实现采集目标共享化、售后服务专业化、故障恢复快速化。
加强对敏感信息和不良信息的监控
信息的智能处理,完成舆情监控及相关度分析
8 / 25
满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关各个业务角色需求
3G智能终端,提供一站式服务9 / 25
查阅快捷:
使舆情的查阅速度更快、更安全、查阅方式也更灵活、更实时。 后台运行:
智能终端程序可以在只能手机上以后台的方式运行。 消息集成:
脉维终端程序和操作系统本身的消息机制集成,保证新的舆情信息到达和手机的信息系提示同步,提升报警及时性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舆情报警的主动性,使工作人员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从容掌握并处理各种舆情问题。
第三章:系统设计与构架
、设计原则
全面性
准确性
10 / 25
时效性
定向采集、精确制导
动态采集
舆情信息库
安全、稳定、准确、及时:
11 / 25
采用先进的算法,采用多个子系统和工具组成一个安全、稳定、准确、及时的解决方案。方案在总体设计上遵循稳定、开放、可扩展、经济、安全的原则,从而使整个方案组成合理,技术先进,易于扩展,既能满足当前的业务数据处理要求,又能符合长期发展的需要。
低耦合性:
采集工具与其它系统彼此间相对独立,直接进行数据库入库、sql同步或者基于txt/xml的数据交换,保证整体系统的低耦合性。
先进性:
软件的投资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不能使用落后的产品与技术,避免投资的浪费;在系统软件选型、开发技术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高效性:
本解决方案在底层的技术实现上采用jsp/java语言,跨平台,跨数据库,运行效率卓越。
本解决方案在平台架构、技术选择上具有很高的先进性、可扩充性、开放性,从而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生命周期,使得经济性原则得以保证。
易维护性:
整套解决方案的数据维护简单,容易操作,完全通过WEB方式完成,采用云技术,降低维护的技术难度,也减少了人为隐患的发生。
可扩展性:
12 / 25
、系统构架
脉维舆情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部署,硬件性能由用户监控的目标站点数目来决定,一般来说,监控目标数量越大则需要的硬件性能越高。
第四章:系统功能及特点介绍
、系统特点
纯B/S工作模式(包括:采集/分析/发布/展示/管理等所有模块) 国内首创快速部署的硬件架构模式舆情系统,也是目前市面上集成度最高的产品
13 / 25
专有高性能硬件设备、
国内唯一支持特征库在线升级的舆情系统(包括:站点、采集目标、采集规则、搜索舆情)
国内唯一一款具有云技术的舆情系统(包括采集目标云共享、采集规则云共享)
国内唯一内建现成短信通道的舆情系统(只要注册即可使用) 自动型最好的产品:自动采集信息、自动分析内容、自动报警用户,一切全自动。
14 / 25
消息采集与播发:国内外重要的信息实行信息推送
功能管理(高开放性):整个系统基于开放式的模块管理方式,用户可以完全自定义系统主模块位臵、名称,可以自行开发新的应用并通过“模块管理”功能无缝集成。
展示管理(高灵活性):用户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习惯任意调试子模块的位臵和名称,舆情展示界面可以自由拖拽。用户可以方便的构建一个个性化的舆情系统。
15 / 25
舆情信息自动采集:支持定时计划采集,支持1小时粒度自动采集,保证非工作时间内信息的收集正常运行,定义方式灵活、策略丰富、智能化程度高。
敏感内容自动分析:能对定义目标的链接标题及文章内容进行自动分析,涉及敏感信息会自动分类,同时进行敏感信息报警。 舆情专题自动聚类:支持对热门、敏感的舆情进行自动聚类,可自定义舆情专题,并对舆情专题进行一周趋势分析,对关注舆情的热度进行跟踪。
舆情分布:及自动生成热点的相关联多种特征数据(时间分布、传播路径、话题演化、地域分布等)整合处理,并以多种形式输出,多种统计图表(饼图、柱状图、趋势图、报表、曲线图)等。
16 / 25
、系统功能介绍
(图示:舆情系统结构图)
舆情展示子系统
17 / 25
本子系统包含了八个子模块:个性化桌面,报警舆情、今日舆情(最新舆情)、代办舆情、办结舆情、舆情检索功能、修改个人密码、手机wap浏览导航。
舆情采集子系统
本子系统包含五个子模块:采集目标管理、采集配臵管理、采集任务管理、规则远程更新、运行日志查询。 首页监测:
二级页面连接内容的采集分析,系统支持的采集目标对象全面,支持对新闻、博客、贴吧、论坛、微博、RSS信息源多种监控目标的采集监控。 集成搜索引擎:
系统内臵了百度、Google、Sogou、soso、youdao、bing等国内搜索市场占有率加起来99%以上的搜索引擎接口,能将采集关键词和他们的采集引擎无缝对接并处理反馈结果,保证信息采集的有效性。
18 / 25
云服务:
脉维首创舆情监测“云服务”,所有特征库、监测对象、采集规则等都可以远程更新,从而实现采集目标共享化、售后服务专业化,故障恢复快速化。
舆情办理子系统
本系统包含四个子模块:舆情简报、舆情库查阅、简报模板设臵、自由舆情文件管理。 舆情简报:
用户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工作习惯设臵简报标题,字体、颜色、大小、单位名称、批示空行等各种属性
舆情专题子系统
本子系统包括三个模块:舆情专题、专题维护、热度分析。 专题维护:
用于在对舆情办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特别重要的舆情事件,可以专门为这个时间建立一个专题。一般的常规专题有:领导敏感信息
19 / 25
专题、上级单位信息、下属地方信息专题、重点监控单位专题(一般指重要或者高危部门) 舆情专题:
通过用户自定义的舆情专题列表,系统用户可以轻松的区分和分类查阅专题舆情,可以通过“一周趋势分析”来完成该专题的趋势。用户可以依据舆情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定制完成后系统会对采集到的舆情信息自动进行归类并在后期自动更新相关内容。通过舆情专题的功能轻松的把各种来源的信息,根据设臵的敏感关键字,自动建立关联和聚类。 热度分析:
用户可以在专题中对很热门的事件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和管理,比如对其中的某个事件、新闻或帖子热度进行跟踪并通过其阅读和跟帖数量的变化描述其趋势。
舆情报警子系统
本子系统包含五个子模块:首页报警、敏感报警、本地敏感报警、报警设臵、报警任务。 首页报警:
20 / 25
在首页扫描完成后,系统会按照指定的采集任务在采集目标中采集舆情信息,采集到指定关键词的舆情后会自动对其中文件的内容进行中文分词并自动比照,如果发现文章中内容涉及到敏感词,则以醒目的方式在“敏感报警“栏目中显示。 本地敏感报警: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处于指导意义会采集上级单位的舆情,同事出于借鉴意义会采集同类兄弟单位的舆情,这样舆情的总数就会比较多。脉维系统通过对用户配臵的“地狱、人名和机构”关键词分析,对上述这些舆情进行了再次细分,把只与本地下属单位有关的舆情归纳到“本地敏感”栏目中 报警设臵:
可以定义多个邮件、多个手机,可以定义任务启动时间、间隔和报警方式。 报警任务: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工作需要,定制报警任务。这些舆情的报警在指定的时间以邮件或者短信的方式推送到用户的终端。
21 / 25
系统管理子系统
本系统包含了五个子模块:系统配臵(基本信息配臵)、用户及权限、任务报表、模块维护、敏感词典。 系统配臵:
用户通过这个模块可以配臵系统工作目录、系统名称等常规配臵。 用户及权限:
系统提供用户组管理的概念,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设臵组织的权限和对组成员的管理来批量管理用户的权限。 任务报表:
这个是脉维系统中比较有特色的功能。“脉维舆情”具有非常好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用户通过“模块维护”可以非常方面的打造一个个性化的舆情管理系统。
3G智能终端子系统22 / 25
能力大,个性化定制能力强,与终端本身的功能紧密结合承载的业务更为丰富、承载信息量也更大,对于舆情工作来说,只能终端使舆情应用和OA办公的融合成为现实,从而出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可能性,而这些都不是传统的WAP浏览方式能实现的。
结合这些新技术和舆情工作的需要,脉维舆情系统推出了支持智能手机的舆情终端解决方案,它的出现: 查阅快捷:
使舆情的查阅速度更快、更安全、查阅方式也更灵活、更实时。 后台运行:
智能终端程序可以在只能手机上以后台的方式运行。 消息集成:
脉维终端程序和操作系统本身的消息机制集成,保证新的舆情信息到达和手机的信息系提示同步,提升报警及时性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舆情报警的主动性。
23 / 25
第五章:部署方案及规格
、部署方案
脉维舆情监控系统后台 采用 J2EE技术体系,前台采用Ajax开发技术,操作简单、易用、高效、稳定。系统所有功能均采用纯B/S结构设计,零客户端维护。
脉维舆情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部署,硬件性能由用户监控的目标站点数目来决定,一般来说,监控目标数量越大则需要的硬件性能越高。具体部署方式如下图:
、硬件规格(千兆标准配臵)
24 / 25
规格:2U标准机箱 电源:单电源
接口:4个100/1000M自适应电口;高端设备可支持2个光扩展口(需定制)
接口:2个USB接口,1个管理接口 包装尺寸:55*60* 产品尺寸:标准2U机架式 重量:12KG 电压:100-240V,47-63HZ 功率:300W 操作环境:-5℃-60℃ 环境湿度:5%-95%
、软件技术规格
操作系统:Windows 95/98/2000/XP/7系列
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及以上版本
25 / 25
网络舆情信息写作技巧
一、关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几个理论问题
1、对舆情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一般来说,所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上述这个关于舆情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想真正弄明白也非易事。对于基层舆情信息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换句话说,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舆情,就是民意的集合。
2、对舆情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从理论上讲,所谓舆情信息,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才是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说,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
3、对舆情信息工作基本内涵的把握
就宣传思想战线这个特定工作领域而言,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特指在xxx直接领导、组织、协调下的,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单位和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围绕因应特定舆情因变事项产生的相关舆情,通过收集、整理、上报舆情信息,并对决策者相关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简单说,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部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门的过程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我们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
二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或者叫作舆情信息工作的受益者。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决策权力的决策者,它可能是某个拥有决策权力的个人,也可能是具备相应决策职能的集体或组织。就宣传思想战线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客体一般包括二个层次,一个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一个是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畅,其成果能否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密切相关。
舆情信息工作的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对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把握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相关基本要素,并弄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内在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二、舆情信息工作的常用技巧
说到技巧,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技巧之一:收集舆情——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二是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工作的横向部门很多,除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国、地税,教育、国土、城建、环保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对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要广泛建立纵横联系,不断强化立体收集。要在立足本地区、本系统的基础上,打通各种渠道,其它系统建立直接或间接的横向联系。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一些具有辅助功能的舆情信息联系渠道,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从而保证横向部门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
技巧之二: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是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规律。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莫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候,就形成了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
二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舆情的焦点。这个例子说明,舆情因变事项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
三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己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早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技巧之三: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是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资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是分析舆情要突出政治性。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春节晚会广告问题,表面上看,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技巧之四: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三是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xx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五中全会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技巧之五:报送舆情——正确选择舆情报送的对象
舆情信息报送对象的选择,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任务是为决策服务、为领导服务。就一个地区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有二个:一个是为上级党委和政府服务;一个是为同级党委和政府服务。比如,某市委宣传部的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它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省和中央,另一方面就是本市市委和政府。对上服务和同级服务同样重要,决不可人为偏颇。就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做好两个服务,主要是要选择好舆情信息报送对象问题。
一是要研究舆情区域性特征。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以一定的舆情空间和区域为载体的,因而舆情效应的直接影响力将随其空间、区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据舆情的影响范围,我们可以把舆情分为“区域性舆情”和“全局性舆情”两大类。一是区域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如某市、县、乡等),而且只对舆情发生地局部有直接影响的舆情。产生“区域性舆情”的舆情因变事项一般具有“地方性”。比如,某市政府出台了某项政策,当地民众对该项政策的思想反映,显然只对当地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对其他地区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区域性舆情”研究的作用是为区域内决策者决策服务的。二是全局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但对全国而言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国家最高决策层有直接影响的舆情。“全局性舆情”也可称之为“全国性舆情”。它的主要特点是,舆情效应的影响范围较大,而且影响面也较广。产生“全局性舆情”的必要条件,是激活全国性民意的,在全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趋同性的舆情因变事项。“区域性舆情”与“全国性舆情”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会因某些因素的变比而相互转化。比如,“孙志刚事件”和“刘涌案事件”,尽管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广东和辽宁,但因为其在全国民众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所以,由这两个事件而引发的舆情就从区域性扩展到了全局性,因而也就自然地演变成了“全局性舆情”。就一般而言,上报上级的舆情应以全国性舆情为主;报送同级党委的舆情应以区域性舆情为主。
二是要把握舆情报送的范围。在报送同一级党委的舆情信息时,有时还要考虑报送范围问题。比如,我省的《专报》、《要报》、《摘报》、《清样》等不同舆情刊物,报送的部门、领导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对市、县(区)的同级服务上表现的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就一个市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什么样的舆情报市委书记和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常委和副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人大、政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合理确定舆情信息报送范围,对于充分发挥舆情信息的功能,提高舆情信息的影响力,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好务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要注重舆情报送的程序。舆情信息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一般而言,舆情信息的报送要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核和签发。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导工作忙、会议多,经常不在家,而舆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又很强,有时等领导审完后,其实效性就没了。这的确是一个矛盾,怎么办?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放权问题;二是稳妥原则。对上报上级的舆情只要不涉及本地区负面的东西,应放权给具体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同志,授权他们自我把握及时上报;对报送同级党委和政府的舆情信息,一般为稳妥起见,应由主管舆情信息工作的领导把关为宜。如果分管领导不在,可让其他领导或常委部长亲自过目。总之,舆情信息报送是件严肃的事情,各地情况不同,也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但不管怎样,程序要服从结果,只要对舆情信息工作有利,采用什么样的程并不重要。
充分做好舆情工作,才能更好帮助相关领导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倾听民意。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目录 一、
工作原则 .......................................................... 3
(一)
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 3
(二)
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 3
(三)
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 3
(四)
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 4
二、
工作目标 .......................................................... 4
三、
组织机构 .......................................................... 4
(一)
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 4
(二)
工作职责 .......................................................... 5
(三)
工作流程图 ........................................................ 6
四、
处置程序及办法 .................................................... 6
(一)
研判预警 .......................................................... 6
(二)
快速反应 .......................................................... 7
(三)
分类处置 .......................................................... 8
(四)
动态跟踪 .......................................................... 9
(五)
总结评估 .......................................................... 9
五、
后续工作 .......................................................... 9
(一)
善后处置 .......................................................... 9
(二)
总结分析 .......................................................... 9
六、
健全制度 ......................................................... 10
(一)
建立信息反馈常态机制 ............................................. 10
(二)
建立舆情监控体系 ................................................. 10
(三)
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 10
(四)
完善信息摸排机制 ................................................. 10
一、 工作原则 (一) 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舆情事件发生后,首先与市公司新闻中心取得联系,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二) 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布有利于公司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三) 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密切配合舆情发布工
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职务
姓名
备注
1 组长
2 党总支书记
3 副组长
4 其他成员
(二) 工作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应急程序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如下:
(1)各部门、各班组要密切注意舆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主要领导报告,由各部室负责人集体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会议。
(2)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召开应急会议,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作,形成新闻通稿并组织宣传报道。
(3)工作领导小组将舆情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公新闻中
心,及时上报事件有关信息,并与新闻媒体及时保持信息沟通。
(4)做好突发公众舆论事件的 24 小时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声像记录工作。
(三) 工作流程图 应急工作流程图
舆情信息
舆情应对负责人
相关部门领导
总部舆情应对负责人
上级领导
官方媒体发声
相关负责人调查真相拟定情况说明
稳定涉事人员情绪
实施舆情导控
(二) 快速反应 1、发生突发舆情事件时,要及时作出反应,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线索,分析判断事件状态及趋势,于第一时间向上级主要领导报告。同时负责人于第一时间向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口头报告。
2、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获得突发事件信息后,按照本预案适用范围,研究决定是否启动突发舆情应对应急机制。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并于半小时内将事件起因、背景、初步处置措施等情况口头形式报街道中心中学及局领导小组办公室,90 分钟内形成书面汇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
2、对突发事件、社会热点或敏感问题的恶意传播或炒作类 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对推动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
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五、 后续工作 (一) 善后处置 公司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 总结分析 公司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人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 健全制度 (一) 建立信息反馈常态机制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鍵,切实加强工作调度,认真做好信息反馈,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
(三) 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要全力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尤其是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客观、透明,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最大程度消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促进事态向良性方面发展。
(四) 完善信息摸排机制 针对用户对公司工作的不良言论、片面认识或错误倾向,要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集体研究、集体协商、认真开展调查硏究,全面摸清情况,向用户作出解释说明,让用户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充分体现社会的法制性、民主性和公平性。
实现由工作职责到生活习惯的转变
——我是怎样写舆情信息稿件的写工作信息,很早就开始了,就是1996年我刚调进市委宣传部那时起。当时,领导只是一般性的要求,大家往往注重从自己的工作出发,写一些工作经验性的信息。真正把舆情信息当成工作的紧迫任务,还得从2005年开始说起。2005年至2006年,我写作上报舆情信息稿件86篇,工作信息稿件在省、孝感市《宣传工作》单独编发8篇。2005年被孝感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学习型干部,回顾写作经历,我想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一、勤奋学习,适应写作舆情信息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舆情信息畅通渠道,作为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名干部,必须适应工作的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的会议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好写作舆情信息工作。2005年6月21日,我参加了孝感市舆情信息骨干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听取了省委宣传部调研室喻立平同志的专题讲座,记下了厚厚的一本笔记,受益匪浅。他讲了为什么要重视舆情信息、什么是舆情信息、舆情信息的特点、舆情信息与宣传信息的区别、舆情信息的分类、舆情信息的汇集、怎样提高舆情信息的上稿率、写舆情信息要注意的几点等八个方面。我所记的笔记,放在我的手提包里,一直伴着我的写作。我总是关注着有关舆情信息的相关资料,每每看到它时,总是如饥似渴地浏览,并且做出笔记。
二、善于思考,琢磨写作舆情信息的新点子
写作舆情信息,关键是抓选题,提炼社会各界群众或网民对国内国外发生大事的反映,包括对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态度。写作工作经验信息,关键是挖掘工作亮点,进行总结归纳。这就要求舆情信息写作者,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
我每天早上起床后,在家里打开电脑,搜索新华网、人民网等全国大网站,关注滚动的新闻快讯,查看“今日焦点”、“深水帖文”、“深度看点”等,对于最新发布的国内外大事,进行一番思考,然后选取重大的事件,进行相关搜索,将自己的选题发布在新浪网“汉川舆情”的博客上,告诉同事自己的选题正在写作之中,2006年进入尾声了,稿件的命中率,几乎是100%。比如,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纪念日,一清早我打开电脑,在博客上发布了《网友深切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上班后抢在十点之前传送到省委宣传部,当天就发出来了。
工作经验信息的写作,不象写网上舆情和社会舆情,天天有写的,它是在总结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写作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写作质量的要求却很高。我在本职工作中,寻找工作的亮点,淘出工作经验,先后写出了《汉川市完善五种制度抓党委中心组学习》、《汉川市从“三抓”入手,把理论武装工作落到实处》等8篇稿件,刊登在省、孝感市《宣传工作》、《舆情动态》和《理论学习动态》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在刊发的《宣传工作》简报上批示,进行表扬。
三、默默耕耘,历炼写作舆情信息的新本领
按照所学的知识,努力把握写作舆情信息的“六个度”,即角度、高度、广度、深度、速度、可信度。除此之外,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联洛与沟通,一是与本单位同事的沟通,将选题发布在“汉川舆情”博客上,以免撞车;二是加入“湖北舆情”QQ群,与省舆情信息编辑在网上取得联系,争取到编发的机会;三是在新浪网“汊湖牧笛”博客上(个人网络日志)发布写作心得。
平时不写信息了,就看看网上的动态,捕捉一些“带露水的鲜花”,关注着下一篇写什么、怎么写。上班时间在网上,下班时间也在网上。关注舆情,天天写作,渐渐地由一种工作责任,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感谢舆情信息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它让我的每一天都领略了世事的变幻风云,真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才干,视野变得开阔了,精神变得振奋了,行动的步子变得稳健了。
过去的日子,我的舆情信息写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精神还有差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会更加努力的。
2006年12月27日
舆情信息
概念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一般来说,所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舆情”的基本介绍
上述这个关于舆情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想真正弄明白也非易事。对于基层舆情信息工作者而言,无须刻意追求它的更深奥秘所在,只要有所了解就行了。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这样几层涵义:一是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二是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三是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四是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换句话说,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舆情,就是民意的集合。
“舆情信息”的基本概念
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从理论上讲,所谓舆情信息,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广义上的舆情信息又叫社会舆情信息,它属于社会信息范畴,包括了经过人们意识而产生的、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知识、消息、信号、情报、讯息的总和。狭义上的舆情信息是指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各种载体。宣传思想战线舆情信息工作中的舆情信息,是特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者对收集到的舆情,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后形成的以文本形态(也可以其他形态)存在的一种反映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文字(也可有其他方式)材料。或者说,舆情信息是专门反映民众各种思想意识状态及其变化情况的以文字为主的书面材料。简单说,舆情信息就是指反映舆情的文字材料。它是宣传思想战线舆情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才是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说,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
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
常见的舆情信息网站
一、复旦舆情研究实验室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化舆情研究与舆情监测数据平台。它基于复旦大学强大的师资和科研实力,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跨学科科研及服务团队,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提供包括舆情监测、文本分析、舆情报告、舆情排行榜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是了解网络民意,进行舆情预警、监测、分析与研判的重要平台。
二、人民网 舆情频道
人民网舆情频道正式运营于北京奥运会前夕,是官方主流媒体中第一个舆情专业频道,她的开通为增加舆论导向的有效性,反映多元化舆论格局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包括“论坛热帖排行、热点舆情专题、博文推荐、论坛聚焦”等栏目,为读者及时提供各个网络社区/BBS、论坛、博客中的舆情热点和舆情研究、实践工作的最新信息。
三、南方网 舆论兔
“舆论兔”是南方网动漫频道全力打造的一个经典角色形象,兔子拥有温顺、安静、憨厚可爱等性格特征。作为动物界弱小的动物,它就好比现实生活中那些弱势群体。该角色形象出自南方网动漫频道系列动画《叮•当•兔的舆论生活》。该系列动画片针对社会上关注的现象,反映群众的心声,以幽默调侃的方式进行讽刺,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
“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内涵
就宣传思想战线这个特定工作领域而言,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特指在中宣部直接领导、组织、协调下的,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单位和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围绕因应特定舆情因变事项产生的相关舆情,通过收集、整理、上报舆情信息,并对决策者相关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简单说,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部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门的过程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我们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
一、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启动者和实施者,在舆情信息工作这个概念中,是指具体负责舆情信息工作的“单位和部门”,也即舆情信息工作者。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一般由舆情信息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三部分“人”组成,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在舆情信息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的素质如何对舆情信息工作关系极大。
二、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或者叫作舆情信息工作的受益者。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决策权力的决策者,它可能是某个拥有决策权力的个人,也可能是具备相应决策职能的集体或组织。就宣传思想战线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客体一般包括二个层次,一个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一个是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畅,其成果能否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密切相关。
三、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目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而得以实现的程度,它是舆情信息工作成效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作为舆情信息工作客体的决策者,对作为舆情信息工作主体的舆情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二是舆情信息工作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应。
舆情信息工作的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对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把握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相关基本要素,并弄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内在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常用技巧之“收集舆情” ——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
说到技巧,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一、媒体上收集信息 媒体是舆论的汇集地,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受“长官意志”的干扰相对较少,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通过媒体收集舆情应注意三点:
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
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
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二、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
舆情信息工作的横向部门很多,除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国、地税,教育、国土、城建、环保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对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要广泛建立纵横联系,不断强化立体收集。要在立足本地区、本系统的基础上,打通各种渠道,其它系统建立直接或间接的横向联系。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一些具有辅助功能的舆情信息联系渠道,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从而保证横向部门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
三、从民间收集的信息
舆情信息是反映民意的载体,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从民间收集信息,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从民间收集的舆情信息,一般都涉及群众的思想反映和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而且比较直接,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因此,应当做为舆情信息收集的重要渠道
常用技巧之“抢抓舆情”
——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
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规律。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漠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候,就形成了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
二、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 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舆情的焦点。这个例子说明,舆情因变事项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
三、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 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已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早已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常用技巧之“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
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 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资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分析舆情要突出政治性
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春节晚会广告问题,表面上看,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常用技巧之“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一、有敏锐的舆情意识
敏锐的舆情意识,是舆情信息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舆情意识,是一名舆情信息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题。舆情意识集中反映在对舆情的敏感度上,一名合格的舆情信息员能够在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可以在纷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能够在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预测出可能发生的舆情,可以在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中捕捉到苗头性的问题;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隐含诱因,可以透过国内外舆论走势发现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取向产生影响的因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践证明,调整好自身的角色是提高舆情意识的好方法。比如,当你写一篇反映农民意愿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角色变成农民;当你写一篇反映工人思想状况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工人;如果你要向国家提出某种建议时,你就要把自己定位到国家决策者的“参谋”的高度,等等。只有把自己定位为同你所反映问题的利益群众相同的角色,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二、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写舆情信息并不难,关键看你写的舆情是否“管用”。同一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由于写作的角度不同,主题切入点不同,其“管用”的程度也不同。比如,同样是矿难,可能写舆情的角度是多种的。你可以分层次写各利益群众的不同反映,也可以分析造成矿难的直接原因及对策;你可以通过民众的情绪感悟出人们对矿难频发产生的忧虑,也可通过网民的言论看到民众对矿难背后存在腐败问题的愤怒;你可以从矿难事件本身透视出相关制度缺失给矿工及家属带来的灾难,也可以深入分析民众的反映了解到部分人对国家政治的不满和担忧,等等。这个例子说明同样一个舆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因此,当某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你应当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只有多角度研究、多方面思考,才能选准主题的切入点。
三、在情感中寻找灵感 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五中全会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常用技巧之“报送舆情”
——正确选择舆情报送的对象
舆情信息报送对象的选择,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任务是为决策服务、为领导服务。就一个地区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有二个:一个是为上级党委和政府服务;一个是为同级党委和政府服务。比如,某市委宣传部的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它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省和中央,另一方面就是本市市委和政府。对上服务和同级服务同样重要,决不可人为偏颇。就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做好两个服务,主要是要选择好舆情信息报送对象问题。
一、要研究舆情区域性特征
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以一定的舆情空间和区域为载体的,因而舆情效应的直接影响力将随其空间、区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据舆情的影响范围,我们可以把舆情分为“区域性舆情”和“全局性舆情”两大类。一是区域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如某市、县、乡等),而且只对舆情发生地局部有直接影响的舆情。产生“区域性舆情”的舆情因变事项一般具有“地方性”。比如,某市政府出台了某项政策,当地民众对该项政策的思想反映,显然只对当地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对其他地区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区域性舆情”研究的作用是为区域内决策者决策服务的。二是全局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但对全国而言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国家最高决策层有直接影响的舆情。“全局性舆情”也可称之为“全国性舆情”。它的主要特点是,舆情效应的影响范围较大,而且影响面也较广。产生“全局性舆情”的必
要条件,是激活全国性民意的,在全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趋同性的舆情因变事项。“区域性舆情”与“全国性舆情”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会因某些因素的变比而相互转化。比如,“孙志刚事件”和“刘涌案事件”,尽管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广东和辽宁,但因为其在全国民众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所以,由这两个事件而引发的舆情就从区域性扩展到了全局性,因而也就自然地演变成了“全局性舆情”。就一般而言,上报上级的舆情应以全国性舆情为主;报送同级党委的舆情应以区域性舆情为主。
二、要把握舆情报送的范围
在报送同一级党委的舆情信息时,有时还要考虑报送范围问题。比如,我省的《专报》、《要报》、《摘报》、《清样》等不同舆情刊物,报送的部门、领导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对市、县(区)的同级服务上表现的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就一个市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什么样的舆情报市委书记和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常委和副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人大、政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合理确定舆情信息报送范围,对于充分发挥舆情信息的功能,提高舆情信息的影响力,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好务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要注重舆情报送的程序
舆情信息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一般而言,舆情信息的报送要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核和签发。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导工作忙、会议多,经常不在家,而舆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又很强,有时等领导审完后,其实效性就没了。这的确是一个矛盾,怎么办?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放权问题;二是稳妥原则。对上报上级的舆情只要不涉及本地区负面的东西,应放权给具体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同志,授权他们自我把握及时上报;对报送同级党委和政府的舆情信息,一般为稳妥起见,应由主管舆情信息工作的领导把关为宜。如果分管领导不在,可让其他领导或常委部长亲自过目。总之,舆情信息报送是件严肃的事情,各地情况不同,也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但不管怎样,程序要服从结果,只要对舆情信息工作有利,采用什么样的程并不重要。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
工作合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
长: xxx
副 组 长: xxx
成
员:各班班主任
职 责:
(1)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
(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4)通过正规权威媒体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协调教育办公室、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三、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联络保障
(二)财力和人力保障
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负有舆情处置职责的相关小组要为处置工作提供相对固定的人力支持。
(三)宣传与培训保障
1.加强常识宣传,提升信息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研判、信息处置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因伪舆情泛滥、歪曲事实真相而造成形象受损、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加强教职工培训力度,举办培训班,利用典型舆情处置案例,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xxxxxxxxxx小学
2020年2月26日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 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 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 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 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 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 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 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 情信息后要立即向校级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 米取应对措施。
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 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7.学校档案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 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