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迹优秀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事迹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英雄事迹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英雄事迹 篇1

“下一站,回_!”

现年36岁的_是_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引进人才,疫情爆发时,他正在山西老家探亲,但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面对医院的防疫号召,他赓即放弃休假,主动请战到发热门诊一线工作。面对年迈父母的担忧和劝阻,他义无反顾地说:“大家都在战斗,回去才能让我这颗心踏实下来”。

一回到工作岗位,门诊接诊、病房查房,参与专项培训、研讨、会诊,各项工作纷至沓来,他开始了连轴转,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经常加班到深夜。“我不怕累,也不怕苦,就怕我们的疏忽影响了病人的救治,”他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在疫情肆虐期间,老百姓难免恐慌,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医治患者身体上的病,还要治他们心理上的病”。为了让患者能够有更好的就医体检,整个就诊过程中,他都会以十足的耐心和爱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面对那些患有普通感冒的发热病人,他耐心细致地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相关注意事项,劝慰病人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消除他们的疑惑和顾虑。

遇到症状明显的疑似患者,他都会详细了解其流行病学史,并按照相关方案给患者进行血常规、胸部_光片等检查,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如果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就会建议患者进行居家隔离观察;如果有吃不准的情况,就会报请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成了他的“口头禅”。面对任务重、压力大的疫情防控形势,他没有退缩,以高度的责任心践行白衣天使的使命。

英雄事迹 篇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过草地是红军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垫后,茫茫草地,连野菜也挖不到了。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晕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的身上。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燃眉之急。他下令将自己的大黑骡子,连同其他牲口一共六头,全部杀掉吃肉,给战士们补充体力。大家纷纷劝他将立过功的大黑骡子留下,可彭德怀还是狠下心来:“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这就让它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他更爱和他一起并肩战斗、风雨共难的战士们。他下令杀掉大黑骡子,也是万般无奈,因为他知道,战士们的生命更重要,一分一秒都是难熬的。他曾偷偷地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大黑骡子,看着它吃完,大黑骡子就像是他的亲人一般难以割舍,他永远爱着它,但牺牲这一头大黑骡子,就能救回多少人的生命他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放在第一位,他是红三军团的领导者,他要带领大家走过这茫茫草地,他不能看着战友们倒下!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倾斜着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那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又多了一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肉汤:“我吃不下,端开!”一定是这碗肉汤,又让他想起了大黑骡子和自己的点点滴滴。

这是生死的抉择,是命运的考验!彭德怀爱战友,爱人民,爱共产党。为此,他牺牲了很多很多…..如果换成我们,你会下这样的决心么如果不是他的坚定,又会有多少战士倒下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人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跌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英雄事迹 篇3

《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一位七旬医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在康复驿站,张伯礼正在给治愈后仍处于隔离期的康复者们问诊。随着疫情持续向好,治愈患者不断增加,完善新冠肺炎康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成为他现在的主要工作。

张伯礼说,近二个月的一线抗疫,让他最欣慰的是,中医早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月初,刚到武汉不久的张伯礼面对没有西医特效药的情况,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也就是给他们普遍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这一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采用中医药早期干预的同时,张伯礼又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共同请缨,率领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他们采取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张伯礼不分昼夜的高负荷工作导致胆囊炎发作,于2月19日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张伯礼就重新投入工作。

在张伯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特别在用药方面,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并编入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英雄事迹 篇4

6月9日,20岁的山西人在杭州临平区火灾中牺牲。小学老师哽咽接受采访:他1岁丧父、3岁丧母,被大家资助长大。70岁的继爷爷无收入,他省下小学发的鸡蛋带回家。

小学老师高永宏回忆,x1岁时父亲因意外去世,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由70岁的继祖父养大,但是由于继祖父没有经济来源,从小被大家资助长大。“小军是个善良内敛的好孩子,也很孝顺,从小就知道省下来吃的拿回家给爷爷”,高老师说道。

高老师还发来小时候的各种荣誉:“优秀幼儿”、“优秀少先队员”、“期中考试第一名”、“三好学生”、“知识竞赛优胜奖”、“跳绳第一”等等。

高老师没想到,几年前劝说去当兵,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6月13日,小雨淅淅,杭州市临平区殡仪馆。

上午10点,杭州两名消防员、追悼会在这里举行。一大早,来自杭州消防、公安,以及许多自发赶来的群众,安静地在场馆外等候,见两位烈士最后一面,送两位英雄最后一程。

许多群众都是临平建材装饰城的商户。在那场火灾中,他们见证了消防员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疏散群众,扑救火势的英勇行为。在听说有消防员意外去世,他们也决定来送消防员最后一程,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敬意。

罗大姐是商贸城18幢的商户。她远远望着,忍不住哭了。“x年纪比我儿子还小,真的太可怜了……他们是英雄,是我们的,也是所有人的。”

退队的消防员听说兄弟出事之后,从外省外市赶来悼念。

早上9点50分,追悼会开始。所有人摘帽致哀。

英雄事迹 篇5

重症病人数字从49降到7!这些天,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西病区,来自山东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三科的主任医师纪洪生(见图,右一。资料照片)和同事们稍稍松了口气:他们已累计治愈74名患者。

“只要病房还有一个病人,就一点都不能松懈。”为了更加详细全面地了解每名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纪洪生每天在隔离病区一待就是几小时;从隔离区出来,纪洪生还要赶去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

46岁的患者周女士入院时意识已模糊,双肺严重损伤,还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去年刚刚做过甲状腺癌手术,病情十分复杂棘手。纪洪生和同事们通过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等技术手段,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不懈努力,周女士转危为安,如今即将出院……

“医生,我能被治好吗?”“我都没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考虑多长时间能把您治好。”纪洪生和患者间的对话,一直在病房流传。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还有雾气遮挡,给患者传递信心受到限制。即使看不到表情,但我们要用言语传递信心,告诉他们一定能战胜病毒!”提供治疗之余,纪洪生总会时不时和患者聊天,偶尔开开玩笑,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这样的做法被战友们戏称为“话疗”。

“患者心情轻松了,才会配合治疗。”纪洪生特别重视给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病区先后来过三对夫妇,由于住院时间不同,被安排在不同的病房。纪洪生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把三对夫妇尽量调在同一个病房,“同一个病房,夫妇能够相互照顾,相互支持。”

纪洪生被战友们点赞“记忆力强”。他把患者的所有情况牢牢刻在脑海里,患者一旦询问,总能第一时间回答,令人吃惊。“如果我答不上来的话,患者很容易背上心理包袱。”纪洪生说。

2月1日,山东省派出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接到医院通知,纪洪生如愿以偿加入医疗队。此前,他已主动向单位请战。

为何要主动请战来武汉?“我父亲是武汉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对武汉心存牵挂;我爱人也是一名医生,攻读硕士的女儿也选择了医学相关专业……全家学医,医生的天职和使命不能忘。”纪洪生说,“当然,我是一名党员,国家需要,就要冲到一线。”纪洪生说。

英雄事迹 篇6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护士群体不可或缺,他们不仅要帮助医生争分夺秒地实施抢救,还要完成监测、查房、照顾患者等很多繁重的日常工作。《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就来认识奋战在重症病房的90后护士孙青。

这位住在ICU的患者由于感染性休克,心率、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危急时刻,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医护人员迅速进行深静脉置管,护士孙青帮助患者快速补液、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生命体征逐步恢复正常。

逐渐恢复意识的老人慢慢伸出颤抖的右手,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传递的是对医生护士们的敬意。

这是火神山医院ICU病房经常出现的场景,除了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孙青他们还要时刻关注病人的各项指标,辗转在各个病床之间。

这名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由于面颊部压痛、口鼻咽干燥,患者感到很不舒服,情绪有些起伏,孙青赶紧进行处理。

一边协助患者摘下面罩短暂调整,一边不断为患者按摩放松,在孙青的悉心照顾下,患者逐渐恢复平静。孙青所在的护士团队大多都是90后,过去的40多天里,搬运、翻身、护理、配药,高强度的工作早已是他们的常态,他们也在这场战“疫”中不断成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