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汇报材料实用三篇

学习成果汇报材料(通用3篇)

学习成果汇报材料 篇1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在千万教师中,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想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在这里,我很乐意让各位同行来共同分享此次培训。现在从以下几各方面对本次培训学习活动作小结:

一、教师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听各位专家学者的讲课,特别是郑勤砚等的讲授,使我们身处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也了解到了美术学科最新最前沿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大大提升了知识面和综合能力。通过对这些美术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也适时解开了大家心中的疑惑,弥补了理论知识上的缺陷,为进一步搞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在感悟中进步

本次培训,小组每个人在培训后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在一次小组讨论时我谈到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尽情发挥,可是这当中难免会出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于不符合常理的情况,这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这一话题引起小组学员们的热议,有的说这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不要认为学生的思维不在正轨,事实上这是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火花在迸发,这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新理念。有的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这样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有的指出这种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各抒己见,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互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培养途径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参训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打心底热爱教育事业,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得竭尽心力搞好本职工作,以保证生活来源不受影响,并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价值。我总是想,做一个普通教师未尝不可,但是,能做一个好老师更是梦寐以求,若能如愿以偿,演绎出的人生肯定会更加精彩。顺应对好老师的向往,教师才能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启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酝酿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和谐环境。常说万策之首,攻心为上。这就启示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得先把学生的心拴住,学生才能在向师性的驱动下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可能性才会更高,落实好素质教育才能水到渠成。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理一点不假。

通过参训,我从名师专家的诱导中领悟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蓝本并非圣旨;教改势在必行而非雁过无迹,教改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学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撵不动,是因为我们没有用绿草去喂。学生之所以远离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学的馅饼,但是我们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源,以多方力量为推动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照样可以熠熠生辉。如果我们用心寻找到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交叉的点,那个点即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金钥匙,进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反思中提升,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十五天的美术教师专项培训,我认真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不仅每两天撰写一篇培训日志,而且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独唱”转为师生“合唱”,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

(2)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进行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准备实践材料;

(3)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学习成果汇报材料 篇2

20xx年的春天,我再次跨入我的母校——×大学,开启MBA之旅。一年的学业所得也颇多。工作十几年思维模式的僵化受到多角度冲击,使我在潜移默化的转变。MBA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是对我们固有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决策的思维模式的扩充。

在一年的学习中对我影响较大的两门课是管理经济学和管理沟通。管理经济学,这门课主要阐述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课程结束后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边际利润=边际成本,此时利润最大化,而且这门学科中的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理性人等基本概念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时刻影响着我们。管理沟通这门课的学习则更是对我这些年工作的提炼,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以及情感的共享与交流的过程。在沟通中情感和信息的理解相对而言较易,然而往往使沟通产生障碍和误解的正是思想和理念,正是那些预设在表达信息之前的前提和假设是否存在共识影响着沟通的效果。

经过由本学期所学,结合实际工作的感慨颇多,汇报如下:

首先,入学第一天×校长给我们讲解的第一个思考模型图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同样的输入信息,经过不同人的大脑,输出的信息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让我反思在工作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到问题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别人的时候也是透过有色的眼光、看到真实的事件也是经过眼睛折射过的,然而,我们却几乎不去思考:在经历大脑加工之前的原始信息到底什么,其实,这才是真正需要去挖掘的和追根求源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面对数千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更应当在面对事情时不断努力改变大脑中已经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重新审视,以企业文化的精髓循序渐进的教导学生,便于学生进入实习期后能尽早融入企业。

其次,以管理经济学的理性思维为基础,理性对待工作和生活。一是要客观看到工作和生活中矛与盾、因与果,在面对决策时,理性认识选择与放弃是孪生的,选择就意味着需要一定程度上对某件事物的放弃,时刻牢记以企业和学校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角度,以机会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为企业和学校的利润最大化。二正确和理性理解企业办学机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每个企业总有其比其他企业优胜的地方,相对而言,我们企业学校的发展朝向全精美的趋向或是完全模仿社会办学是没有必要的或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比其他同类学校优胜的地方,建立符合企业要求的办学优势。三是正确认识时间有其机会成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切记不是多余的时间就可以凭空浪费,没有合理的管理和分配时间就是在损失更多的机会成本。四是理性认知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劣势,查漏补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充实自己,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缺点,不断为组织的进步贡献自己力量。

再者,积极主动沟通。进一步加强与公司有关单位的沟通,不断努力做好在工作岗位与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求同存异、换位思考,使沟通障碍最小化,使组织获取收益最大化,努力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从理性人角度去看待沟通,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考虑它的边际收益,以后的工作中应尽量做到面对面的沟通,因为有时用打电话去和有关部门沟通所引起的误解造成的成本增加,恐怕远高于走到那个办公室面对面沟通所需的时间成本。对自己所负责的部门,我应该优化群体沟通,充分考虑沟通对象的态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面对老师、基层管理人员、学生等要按类别分层次沟通,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的沟通方式,采取符合不同类别的语言习惯准确表达组织的意思,正确应用沟通的艺术,排除各种障碍。

最后,学会容忍别人。面对误解、错怪、流言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从自身找原因,做好沟通前的准备,运用适当的沟通方式技巧来解决问题。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始终保持自己积极的心态和用持续的正能量充实自己。

最后,感谢公司和工大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克服困难,好好珍惜。

学习成果汇报材料 篇3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到北京中新企业管理学院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不仅体验到职场化三维教育的真正含义、还感受到中新企业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了解了中新企业管理学院的就业情况。今天我就将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什么是“流程”

流程就是多个成员、多个活动有序的组合。它关心的是谁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传递了什么信息给谁。这些活动一定是体现企业价值的。

无论我们干什么事,无论在生活、休闲还是工作中,都有一个“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顺序,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流程,只是我们没有用“流程”这个词汇来表达而已。

除了“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顺序外,我们还经常说某某人能办事,某某企业善于做事,能办事、善于做事是说他们做事情有方法,比别人的更有效果,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可能是先后顺序不同,也可能是做事的内容不同。

因此,流程就是做事方法,它不仅包括先后顺序,还包括做事的内容。

这是网上搜索的定义,按照我的理解,“流程”大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计划、执行、实施、总结、反馈、完善。这几个方面是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共同完成。

二、“流程”的意义

1、促进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魏书生曾经讲过:“将所有的工作放在计划上。”也就是在一项工作开始之初,就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考虑周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出基础。他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市要举办运动会,让教育局出一万人组成的标语,秘书跟魏书生汇报说,得把队伍拉出来练段时间啊!魏书生说不用,让秘书到现场查看一下,然后制作一万个不同的标签,每个标签对应相应的位置,标签上写着几点几分举什么颜色的牌,非常清晰明了,仅练习几次就行了。

2、保证活动质量

项目在按照流程进行执行的过程中,随时都进行着检查。检查包括下一步对上一步的检查,这个成员对那个成员的检查,通过随时的检查就可保证活动的质量。

3、积累活动的经验

流程中重点的一环就是项目完成时的总结、反馈,通过总结、反馈就能积累经验,或成功的或失败的,都将为下次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