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教的个人总结(三篇)

关于支教的个人总结(通用3篇)

关于支教的个人总结 篇1

20_年9月,按照贵池区教育局支教边远农村学校相关文件精神揣着,带着领导的期盼和家人、朋友、同事的叮咛,我离开了贵池区梅里学校,来到了贵池区唐田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体育学科支教生活。

回顾这一学期来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学校的肯定,对于我来说真是莫大的安慰。有辛苦地付出,就有幸福地收获,我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一年的支教时间,我工作着,收获着,付出着,感动着,可以说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面临一种挑战,尽管有种.种困难,但我依然风雨无阻,坚持着支教工作的那份执着,用行动战胜自我,从容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力争求得支教工作的圆满完成。支教一年来,我扎实工作,勤于业务,无私奉献,得到了受援学校师生的称赞。现从下面几方面对我的支教工作作一下总结:

一 、思想方面

做为一名支教老师,首先,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支教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务实,支持受援学校的工作,为边远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支教工作中,我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并且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地完善自我。其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同事和学生进行交流,使自己成为同事们的知己,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对我们支教老师来说,是一次磨练,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当我加入“支教”队伍之前,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下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平时,我能主动的与其他的科任的老师沟通交流,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工作中坚持做到1

事事讲奉献,服从安排,以大局为重,以学校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理性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 、工作方面

1、根据需要 安排工作

支教,不是去展示自己教育教学特色和水平,更重要的是给所支教学校的老师带去他们需要的东西,对他们能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是给所支教班级的学生带去更丰富的经验、更开阔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开展工作前,一定要了解所支教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需要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

首先、先了解所支教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以使自己能很快地融入到所支教学校的环境中。

其次、在认真贯彻贵池区教育局支教的精神的同时,找所支教学校的领导领任务,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的支教工作。

最后、与所支教学校的老师座谈,听取他们的声音,再确定自己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内容。

2、认真准备 扎实工作

一年的支教工作,满载着上级领导的信任、本校领导的重托和所支教学校师生的期待。因此,每一份工作都要精心准备。

首先、认真备课 注重课堂的实效

支教讲的示范课不是观摩课也不是比赛课,不需要刻意的雕琢,而要立足老师和学生的实际,上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课,上老师们看得明、学得来的课。一句话,要上实实在在的常规课。因此,备课的环节要精益求精,要既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备老师。其次、认真写稿注重讲座的实用

做一次体育专题讲座。本次体育讲座,我将面对的是农村的一线教师,所以讲稿要少说理论,多讲实例,让老师们在我的一些做法和尝试中学到经验、受到启发。

最后、热爱学生 注重教育的实质

像爱自己的学生一样爱所支教班的学生,真诚地欣赏他们,真心地教育他们。使他们更热爱生活,更喜欢学习。

3、敬业爱岗 做好表率

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这是因为,爱岗敬业的不懈追求能够为教师正确处理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矛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或提供必要的前提。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各种规范、要求的自觉认同和内化,是自觉承诺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的表现。在一年的工作中,我充分发扬我所在贵池区梅里学校教师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洋溢热情、充满激情,与所支教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和谐相处,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力争做老师们的表率。把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兴旺和自己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精神指导下,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而且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领悟从师的乐趣,以支教为荣。在“爱岗敬业”这种精神支配下,我认真对待支教工作,教学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上下工夫,在支教工作中体验人生的价值。

4、开展活动 带动管理

首先、和校领导一起认真分析学校的情况,结合边远农村学校的特点,研究对策,制定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教研活动,并联系受援校与后援校教师进行交流听课学习活动;

其次、勤听课,带动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习课改新知,搞集体备课,搞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完善每周、每月教研活动;

最后、辅导教师们充分利用电脑查找体育资料、建各科资料库、做体育课件;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支教生活给了我一段深刻体验和感受,给自己人生划下永不磨灭的记号。这次支教活动让我亲身体验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不仅磨砺出了坚强的品格,锤炼了意志,而且对农村的情况也有了更真切的了解,让我在人生这条漫漫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支教工作忙碌的,也是充实的。重温自己的

支教生活,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淡,但是它让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对支教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能成为一名支教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支教生活所焕发的光芒将照亮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关于支教的个人总结 篇2

为了支持国家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本人于20xx年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大学对口教育扶贫单位勐腊县一中的支教工作。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和勐腊县一中广大教师同仁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在支教工作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有力地支持了少数民族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圆满完成了20xx年对口支教工作。在勐腊县一中学习、工作、生活的这段时光里,我们满怀青春的畅想,排除了种种困难,为勐腊县中学的教育事业尽着支教教师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同时,深深地感到对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是极其重要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辈青年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支持。以下是我对本学期支教工作的总结:

一、积极调整心态、克服生活困难

20xx年9月,在校领导的率领下,我们一行七名青年教师来到了

美丽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一中。长途旅行的疲劳、干燥的气候和简陋的住宿条件,几乎让我失去了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热情。然而,现实中的困难并没有使我低头、使我退却,经过短暂的调整,我和其他支教老师就满怀信心地走向讲台,走近这些偏僻山区的学生。并下定决心把一些优秀的教育成果运用于教学中,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勐腊县一中的素质教育尽力所能及的力量。

二、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负责高一年级两个班的信息技术课,并兼任高118班副班主任。勐腊县是一个偏僻的边疆小县城,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都相当地落后。很多学生是来自于几个小时车程以外的乡村,对计算机的认识几乎为零;偶尔几个用过电脑的学生,也只是知道计算机能上网和打游戏。在每年的高二信息技术会考中,有一半的学生都是考试不及格。这样的知识背景,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制作生动的课件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基础差的学生,我集中起来一个一个手把手教学生点鼠标、按键盘,带领学生反复地操练课堂学习内容,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不良习惯。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充满好奇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但是,由于操作不够熟练和学校安排上机的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地完成我布置的练习。于是,我利用午休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上机,辅导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然而,部分基础好些或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却经常在上机时间里打游戏。这极少数学生自认为自己已经是“电脑高手”了,对我上课的内容毫无兴趣。对这部分学生,我采取耐心沟通、积极引导的办法,让他们了解关于计算机更多的知识,让他们知道计算机除了打游戏、上网还有很多很多的用途。

在信息课上,我力图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除了应有的基本操作演示,我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尝试、或分组讨论解决办法,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学生普遍反映信息课生动有趣,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原来基础差点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认真的辅导,由原来面对电脑的畏畏缩缩转变到现在面对电脑充满了自信和热爱。最重要的是,学生基础的转变为高二信息技术会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作为高一118班的副班主任,我积极配合正班主任的工作,并独自地在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中,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我的梦想”、“如何让自己自信起来”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在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培养了高一新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在课后,很多学生主动来找我谈心或帮助他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这让作为青年教师的我非常的幸福和满足。

三、尽心尽力,为勐腊一中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教学工作之外,我主动地参与勐腊县一中微机房的管理和计算机及网络的维护工作。由于学校本身的微机房的设施条件有限,加上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造成经常会有机器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坏机器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修理,为学生们的正常上机提供了保障。

在对勐腊县一中有了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我联系其他支教的老师一起讨论了有关县一中教学以及长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艺术特长生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改等问题,我们形成了书面文档提交给了县一中领导。校领导在教职工会议上对其进行了公开讨论,并最终采纳了部分提议。

四、心系边疆教育,情系勐腊一中

半年的支教工作已经结束,回忆起在勐腊一中工作和生活的一幕幕,心中自有一番激动与难忘。在那里,有着一双双对知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的眼睛;有着一群兢兢业业工作的基层教师。虽然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学期的支教任务,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边疆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青年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相信勐腊一中的教育质量会有巨大的进步,边疆地区的学生们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关于支教的个人总结 篇3

时光飞逝,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已临近尾声。驻足回首,在跌撞与懵懂、摸索与尝试中,发现自己变化了很多。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从青涩腼腆,到如今的沉稳自如。一年历练的痕迹,镌刻在了我的脸上,更是铭记于心。不管是这里的一山一水,抑或是一花一草,都见证了这一年里我的.成长。“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研究生支教团的的支教宣言,而如今,一年的时间已经化作一生的情谊,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感受了中国西部农村的纯朴,体会了一种艰辛而又快乐的生活,了解了中国基层的真实情况,更明白了这个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虽然手里拽着的是一张本科文凭,但是初来乍到的我,无论是对人、对事还是对物,都是陌生的。虽然学生也是讲普通话,但由于受到壮语发音的影响,他们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常常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和他们在沟通上产生了障碍。每次都需要他们反复说几遍我才能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这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只不过除了教学方式的适应之外,我和他们之间还多了一种语言发音的相互适应。

虽然在校期间从事过家教工作,也曾经在中学里实习过,但是如今面对的对象不再是大城市里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我发现学生还是无法适应我的这种教学方式。眼看着学生的成绩没有任何起色,反而还有下降的迹象,我不由得开始担心起来。在听了当地老师的课后,我意识到这边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课本为主,抓的是基础知识,而拓展的内容相对较少,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山区小学里面渗透得还不是很好,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虽然成绩好了,但是学生缺乏了一种学习的快乐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也的确不适合这里的学生。在不断的摸索、讨教、尝试中,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还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偶尔穿插一点课外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意识到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自学能力之后,我不再将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而是一边引导一边教学,让自己也参与到他们中间,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同学,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也可以让我在学习中发现备课的不足并予以及时的补充更正。

也许是这种新奇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绩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期中考试的平均分只有60出头,到期末考试的平均分70分,进步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信心倍增,并继续实践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虽然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踏上教学岗位,第一次作为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第一次独当一面从学生的生活起居,到日常学习一手包办,虽然中间遇到了许多困难与困惑,但是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方法。看到他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到如今的主动自学,这种进步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那一刻自己也感到非常的满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早在来支教之前,身边的朋友和老师都会叮嘱我一句:“一年很快的,好好干!”是啊,四年的大学生活亦一晃而过,更何况是这1/4的时间呢?如何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让自己的支教事业无限绵延,让爱心的力量无限延续?这是从出发到现在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也许在这一年里,我们能给学生带来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但是我们离开之后,这种状态又要怎么延续下去?如果一年之后,他们又恢复到了从前,那么我们支教的意义又在何处?难道只是去补充教师队伍的不足吗?我想,我们的支教不仅仅是去支教,因为我们的头衔上还有“扶贫”两个字。

在学校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和队友们一起开始了家访活动。家访的路途是漫长而又艰辛的,有时候一走就是半天,而且路也不好,偶尔也需要翻山越岭才能从一个屯到另一个屯。每一次的家访,学生的家长都会极力邀请我们在他们家吃饭,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自带干粮,因为不想再麻烦他们或者让他们破费,因为他们日常的生活已经非常拮据。每从一个学生家里出来,心情总是很沉重,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家庭是不完整的,父母离异或者双亲中有一方因病去世的,这种现象还是挺多见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学生是那坡中学的一名女生,当让她自己填写家庭情况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开始哭起来了。当我问她为什么哭的时候,她的回答让我感到一种揪心的疼,“我没有妈妈了,别人都有妈妈关心。”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这个女孩心中渴望母爱的一种“奢求”。其实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拥有的时候不知道她有多珍贵,只有在失去了之后才会伤心难过。

和这里的孩子相比,我们真的是幸福得太多了。他们每天吃的是黄豆和豆腐,没有牛奶和面包,他们的字典里没有KFC的概念,但是他们一样生活着,生活在一个没有物欲横流的地方。放假在家,他们要帮家里放羊、种菜,还要兼顾学习,他们身上所承担的压力远比我们这些整天叫苦连天的大城市里的孩子要大很多。

在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之后,我立即和队员们商议决定以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广西田阳直属团支部的名义,开展“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学思湖畔’爱心助学活动”,在网络上发布贫困生的信息,为他们寻找爱心资助人。很快,我们的爱心求助帖得到了许多师大学子、社会人士的关注。截止到目前为止,通过我个人筹得的爱心款项总数达12710元整,其中3100元用于筹建小学爱心图书专架,其余款项全部用于资助贫困生(包括来自百色祈福高中、田阳高中、雷圩中心小学等)。除此之外,我个人也从每月的生活补贴中省下800元用于资助一名田阳高中学生。

每次当我把资助人的资助金送到学生家里时,学生家长总是谢了又谢,眼角流出的泪水不仅仅是对资助人的感激之情,更是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因为爱心而凝聚起来的希望。每当从学生家里出来,走在山间的小路上,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觉得如释重负,我知道前面还有着许多的学生等着我去发现他们,等着我去帮助他们,虽然前面的路不一定是坦途,但是我一定会走下去,因为他们正等待着希望的降临。而正是那一种希望,才是他们坚定不移去求学的唯一资本。所以,不仅仅是我,更是所有的志愿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作为一名支教的志愿者,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因为有人曾说过:“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种生活就是志愿者的生活。只有当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基层社会的艰辛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才是生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从一个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年轻大学生,转变为一个农村全能教师,这是我这一年身份的转变。转变的同时,责任于肩更加沉重。来支教之前,在我自己的脑海中已经描绘了一副支教场景:昏暗的教室,破旧的桌椅,朗朗的书声……,而我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发现,她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试问“后悔”二字又怎能在我脑海中萌生呢?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我时刻体会着作为教师的那种艰辛与快乐。也许在大城市里,教师的工作职责只是教学而已。而在偏远的山村,在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就拿我自己而言,不仅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光是教学一个人就教了4、5门课,基本上就是一个年级配备两个老师。虽然学校是寄宿制小学,但没有专职的生活老师,所以班主任还得充当学生的生活老师,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农村教师一天的工作:从学生的生活起居,到日常学习,都是班主任一手包办。就这么些工作已经够忙的了,要是再遇上个检查什么的,那就是加班加点。好比拿最近来说,又是防暴守夜,又是防汛值班的,这一守就是到深夜12点,第二天还得起来上课。教师就像是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转动着。有一次在家访的路上,和同行的一位老师聊天,当问及他的工作时,他的一句话让我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我都是凭着良心做事的”简单的一句话,除了让我感到这位老师的无私与伟大之外,也能体会到他自己生活的一种艰辛。当付出和酬劳不能划等号的时候,也只有良心能在中间起到平衡的作用了。反观自己,与之相比,相距甚远,他反而更像是一名志愿者了。

我想他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也许并没有把工作当成负担,而是在这其中寻找快乐。当我们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如果不能与之抗衡,那么只能选择享受它所带来的刺激与快乐,因为那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历练与成长。在支教的这一年里,我承认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时,有过怨言,我相信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有抱怨,但关键是看他在抱怨中崛起还是在抱怨中沉没。虽然累,但是面对孩子们的笑容,那些疲惫与怨言也就烟消云散了。

我一直说要感谢这些孩子,给了我一个表达爱的机会。以前的我总是被爱着,有父母的照顾,有老师的关心,有同学的关爱;而如今,我终于有了爱的资格。

当我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祖国母亲?”,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爱!”我紧接着又问了一句:“那你们爱不爱老师?”“爱!”那一声“爱”久久响彻在我的脑海里,那一刻我被孩子们震住了,从未有过的惊喜感在那一刻让我感到骄傲,因为我有这样一群爱着我的学生。当我跟他们说我要去县城了,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你们自修,他们脸上表现出来的恋恋不舍让我看到了离别的场景,当我和同事走出校门的时候,我看到那群孩子在阳台上站成一排,挥着他们的小手,在用我教给他们的英语说再见,那一刻我差点哭出来。从未有过的失落感与不舍,在那一刻,彻底在心里翻江倒海。想到离别,我开始越来越舍不得。每一次的短暂离别,哪怕是一个周末,他们也会问我:“老师,你星期一还在吗?还会给我们上课吗?”正是这样的一种依赖与需要,让我坚信:我的选择没有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年,在青涩与稳重的转变中度过;这一年,在艰辛与快乐中度过;这一年,在奉献与收获中度过。如果有人问我,这一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体验了生活,了解了基层社会的现实状况,明白了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所有的这些,都是我的学生教会我的。

“老师,你明年还来吗?再来教我们三年级吧!”这是一个学生给我留的言,看到这句话,我忍不住惆怅,因为又要离别。也许对于成年人来说,离别意味着下一次的相聚。可如今要与我离别的是一群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未必了解离别的含义,可能是一年,十年,甚至是永远。我从不奢望他们会永远记住我,因为记住也就意味着伤心和难过,我还是期望他们快快乐乐地生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告诉过他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想到老师了,你们就面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叫一声“老师好!”,那样我就能知道是你们想我了。

一年支教路,一生田阳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