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实用六篇)

2023年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精选6篇)

2023年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1

一、自主活动方式:

1、宣讲《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验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内容和标准。

2、全校各班级统一形式,建立自主管理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争星阵地(加上习惯方面,细化)。

3、值周、卫生根据具体情况,每周养成一个或两个习惯,加强微格训练。

4、通过评比“习惯示范班”为各年级、各班级提供展示平台。

5、通过调研和习惯培养研讨会,逐步完善习惯培养策略,解决存在的问题。

6、学校将通过晨会、班会、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板报、主题教育活动等,加强养成性教育,纠正和矫正不良的习惯。

二、工作要求:

每位教师从自身做起,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各司其职、各司其责。班主任要做好课前规范学生习惯的准备工作,课后及时总结教育。科任老师在自己课堂上负起教师的职责。班主任和科任做好双向沟通,及时反馈,形成合力。

三、具体做法:

(一)、制定明确规范,强化日常训练。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该校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出了《小学学生进校一日常规》,从学生的进校、上课、课间活动等各个方面、各个时段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求边训练边记忆,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不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更要求在行动上落实,并由各班的监督员进行监督,形成量化管理细则。行为规范是学生训练的基础,各班以条文形式呈现给学生并悬挂张贴上墙,使宣传教育深入每个学生心中。

(二)、借助榜样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特征的关系,他们的模仿性很强。如果能通过榜样把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1、师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生最爱模仿老师,老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鉴于此,该校要求每一位老师谨言慎行。特别是对教师的言谈举止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认真守时、文明守法、诚实做人等各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们得首先做给学生看;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们也坚决不能做。比如说课前准备,全校的每一名老师都能做到提前三分钟到教室前等候,这样,所有的学生也从来没有上课迟到的现象。学校里的每一名老师服装整洁、大方得体,学生们就没有穿奇装异服、留怪发型的。实践证明,师长的示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2、开发课程资源,树立典范。该校有效地利用品社、语文教材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在智育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中有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教育形象。该校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从《三字经》、《弟子规》等一系列经典中汲取到了榜样的力量。

3、创设教育情境,注重环境熏陶

首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重视创设适宜的环境,不给予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无言的命令,长期约束、陶冶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对集体成员发挥着经常性的教育影响,使人经常处于一种奔放的气氛感染中,于不知不觉中受着感染和同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在这所学校,你会发现从校长到每一名老师到每一名学生都会自然地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小纸屑,这就是环境熏陶的结果。

其次,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届时,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四月是革命传统教育月,对学生进行“先烈活在我心中”的教育;五月是励志了学月,对学生进行“他人在我心中”的教育;六月是健康成长月,对学生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每一名学生心中。

另外,该校特别重视发挥各种宣传平台的作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墙报、板报都成为加强养成性教育,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阵地。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以好习惯为荣,坏习惯为耻”的良好氛围。

4、争取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家校共创育人环境。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老师和家长交流互助,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做到齐抓共管。

四、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方法

(一)评价细则

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学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开展竞赛活动。

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教师、各任课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二)、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细则,养成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学生评价、班级评价。

学生评价:以贴“红星星”作为评价形式,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种形式,以学生完成分解目标评出学习习惯星和行为习惯星。

班级评价:班级以“星级班”作为评价形式,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评出本班为几星班级。如:全体学生都得到双一星,该班为“一星级班”,以此类推。

五、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孩子受益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小结

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要在工作中一点一点去做,我要努力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将来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打下基础。

2023年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

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5.积极开展养成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科学发展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年级组、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共青团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周一下午班会制度,总结上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工作。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学校广播站、学校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4、寓“中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共青团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3、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站,通过参观访问教育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就餐、就寝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文明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行为规范优秀班级”、“校园之星”评选制度: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评选出“校园之星”。并根据本月检查评比情况,评选出“行为规范优秀班级”。学期结束再从每月的“行为规范优秀班级”中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班级”。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五)全面做好养成教育“三进”工作

一是“进课程”。依据晋城市教育局编写的养成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落实好课程的要求、目标和任务,建立长效机制,并认真做好阶段性总结。

二是“进课堂”。课堂教学时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养成教育是课堂教学中各学科共同承担的一项教育任务。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中都要有养成教育训练点,真正把养成教育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

三是“进活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必须有道德的渗透,经常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产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自己渴望学的知识,做自己高兴做的事,张扬个性,养成习惯,健全人格。

2023年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学年里,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根据本班情况,制定养成教育计划。?

二、工作目标

在以往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使班级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更大的进展。

三、实施计划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清洁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课桌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 等礼貌用语。

2、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3、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4、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5、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6、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和顺序?不插队、不推搡?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右行礼让。

7、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姿势正确。

8、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能自觉锻炼身体

(三)、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提倡记课堂笔记。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认真完成。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四、工作措施

1、学生成立文明“稽查小组”,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2、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班级月考核。

3、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4、家校联手。。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长期进行下去。

2023年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4

一、 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管理。

(二)开展主题班会,落实“行”的要求。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2、利用晨会、班会课提问学生进行考核。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2023年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5

一、 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管理。

(二)开展主题班会,落实“行”的要求。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2、利用晨会、班会课提问学生进行考核。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2023年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6

一、 指导思想

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5.积极开展养成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科学发展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年级组、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共青团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周一下午班会制度,总结上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工作。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学校广播站、学校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4、寓“中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共青团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3、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站,通过参观访问教育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就餐、就寝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文明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行为规范优秀班级”、“校园之星”评选制度: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评选出“校园之星”。并根据本月检查评比情况,评选出“行为规范优秀班级”。学期结束再从每月的“行为规范优秀班级”中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班级”。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五)全面做好养成教育“三进”工作

一是“进课程”。依据晋城市教育局编写的养成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落实好课程的要求、目标和任务,建立长效机制,并认真做好阶段性总结。

二是“进课堂”。课堂教学时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养成教育是课堂教学中各学科共同承担的一项教育任务。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中都要有养成教育训练点,真正把养成教育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

三是“进活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必须有道德的渗透,经常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产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自己渴望学的知识,做自己高兴做的事,张扬个性,养成习惯,健全人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