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发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压迫勇于斗争、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基本结构
这学期主要是进行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它概述了从1840年***战争到20xx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外国势力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二是近代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历史事件的联系。
2.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合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熟练,语言恰当、准确,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还是有些学生分析问题容易偏,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学生的身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方法设计
1.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采取阶段测试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分析测试卷的重难点、题型变化、易错点等相关情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含对后1/3的帮扶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和教学水平,多向那些优秀教师学习。
4.对于后1/3学生重点做以下几方面(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做基础题。(2)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溜号,因此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情况,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
(3)多关注他们身上小的闪光点,多去表扬他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xx市平均水平。
三、 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1.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 .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 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 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 题 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课时+1课时作业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课时+2课时作业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1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3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包括4课活动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我国在经济、国防、外交、科技、
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崇尚科学的态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从中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初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观。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一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五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六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七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一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三期中测评
十四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五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六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七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十八期末复习
十九期末考试
本学期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发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压迫勇于斗争、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基本结构
这学期主要是进行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它概述了从1840年***战争到20xx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外国势力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二是近代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历史事件的联系。
2.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合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熟练,语言恰当、准确,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还是有些学生分析问题容易偏,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学生的身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方法设计
1.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采取阶段测试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分析测试卷的重难点、题型变化、易错点等相关情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含对后1/3的帮扶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和教学水平,多向那些优秀教师学习。
4.对于后1/3学生重点做以下几方面
(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做基础题。
(2)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溜号,因此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情况,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
(3)多关注他们身上小的闪光点,多去表扬他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 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1.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 .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 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 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 题 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课时+1课时作业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课时+2课时作业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1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3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包括4课活动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我国在经济、国防、外交、科技、
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崇尚科学的态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从中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初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观。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一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五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六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七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一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三期中测评
十四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五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六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七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十八期末复习
十九期末考试
一、以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理解了历史的因素。
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二、以论导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由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以动引他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