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为落实好《普洱市农业局办公室关于转发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20xx年补贴机具质量监督工作方案的通知》(普农(办)[20xx]47号)把好补贴机具质量关,我局组织了有关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述
镇沅县自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我县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9111。2万瓦特,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00台,各种农机具3800台。全县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为实现农业机械又好又快发展,镇沅县农业局积极开展农机市场整治、农机产品监督抽查;深入开展农机质量调查和安全普查;抓好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等一系列工作,促进农机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二、具体调查情况
我局专门成立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小组由农机管理,监理,推广部门一共5人于20xx年8月6日至16日对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为全县11个乡镇,共走访及电话联系40户农机户,主要对2个厂家2种产品 1
进行了重点抽查,具体是通海县宏伟农机商贸有限公司的红牛微耕机1WC6。6及昆明云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耕整机YB101及YB151进行了调查。
三、抽查的主要内容:
一是是对农业机械安全防护装置情况进行调查,2类农机产品的作业质量、可靠性、出现各类故障的频率;
二是对拖拉机安全操作性能进行了调查:
三是对企业质量承诺和售后服务承诺兑现情况,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三包”服务情况及其产品售后服务的水平进行调查;
四是对机手操作、保养和调整的技能状况等进行调查;五是对用户对农机产品的使用、保养情况进行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
(一)用户基本情况内容详细,2类农机产品有三包服务卡、使用说明书,手续齐全;
(二)机具的基本情况内容真实、全面;
(三)产品的作业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大部分机具的作业性能稳定,能够满足当地的农机作业要求,适应性较强: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表示热烈欢迎,增强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扩大了农户直接受益范围,促进了农民增收。对我们的调查配合非常积极,今年补贴购置机械质量总体比较满意,对2类机具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和各供应商的服务质量明显比去年有所提升,购机户的效益也比较理想,总体评价较好,对售后服务评价也好。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管力度,要在确定经销商时明
确准入条件,强化资质认定工作,在工作操作过程中,做到多方兼顾,切实保护好购机农民的利益。
2、有部分购机户也存在操作技能的问题,影响了生产,降低了效益。应加强对购机户的操作技能培训,指导购机户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以提高机具的工作效率,确保惠农政策给农户带来真正的实惠。
3、农民反馈云豹101、云豹151,安全防护板不够牢实,容易损坏。
五、今后工作的方向及建议
(一)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加大农机经营、作业、维修三大市场的质量监管,全面提高我县农机化质量水平。对农机产品质量要从源头抓起,尤其是补贴机具,一定要监管好进货渠道,杜绝质量不达标的机具进入销售市场,为国家购机补贴惠家政策的落实把好关,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机具。
(二)加强质量信息交流。农机经销商要通过对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走访调查,把改进机具作业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纳入企业发展的正常渠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区做些适应性的改进,进一步扩大机具的适用范围,以利于改进和提高机具质量。
(三)建立质量监督长效机制。农机管理部门要对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注入一定的工作经费,明确质量投诉机构的主体地位,制定规范的工作责任制和工作目标,明确质量监督投诉机构在农机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农机化质量工作人员培训。创造条件培训农机投诉工作人员和农机质量调查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促进我县农机化质量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农机化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农机化质量现状,宣传农机质量工作成效,争取各级领导对农机化质量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水平不容乐观,有毒有害食品时有暴露,猪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问题食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链中的重要一环。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规定,在从农场负责人到餐桌的安全监管链中,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即种植和养殖环节)的监管,并承担源头把关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依据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是从农田到市场;明确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统一监管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控制和监管的监管体系和执法依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和农业执法局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履行监管职责,依法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监管,加强了对农产品的日常监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效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根据近年来进行的常规监测和监督取样,我县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蔬菜监测合格率稳步提高,生猪养殖瘦肉精检出率连续三年为零。目前,大多数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日益规范,有机磷、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的经营和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农药残留超标情况逐年改善。近年来,该县未发生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完善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
近年来,县农产品监管中心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在原有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增设农产品质量监督站,明确农产品安全监督员,建立多层次监管网络。
在责任落实方面,根据我局各分局、站的职能,明确了责任的范围、内容和追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每年由局领导与各分局、站和街道乡镇农业厅、办负责人签订责任书,落实监管任务。
(2)加强检查和监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明确监测任务,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为提高监测覆盖面和及时性,江甸眉山设立了两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快速检测和自检设备,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推进建设。
(3)加强行政执法,强化源头监管
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一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同时,加强夏秋季等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高峰期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专项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引导农药、化肥等农资门店建立连锁经营模式,实行标准化经营,严厉打击剧毒禁用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和经营,确保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
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管,统一发放农业生产记录并发放给经营单位,规范农业经营记录,利用现场监管和技术培训加强监管和指导,不断规范生产行为。
(4)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和安全
近年来,县农林局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三产品”认证,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推进诱虫剂、杀虫灯、防虫网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初步构建了一套涉及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安全标准体系,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减少农业残留等措施具体化、标准化、简单化,让农民有标准可循,通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市场主体,发挥其作为农业标准化推广有效载体的作用。目前,已建立9个县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3.29万亩,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加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利用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和农业技术下乡等方式,加强宣传,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贯彻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为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向农产品消费者和生产者印制和发放蔬菜种植生产基础知识、畜禽水产养殖基础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汇编等技术和宣传资料,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同步宣传。根据产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重点开展科学培育和安全用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一)职责分工不明确
农业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造成食品污染和不安全的农产品。实践中,行政机关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进行分工,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这种规定虽然简单明了,但往往在管理体系中形成部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最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二)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完善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定义并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哪些类型的标准和级别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的适用原则并不统一。在农药残留的国家标准中,有很多农产品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比如常用的杀菌剂腐霉利,经常检测药物残留。而叶菜类蔬菜在国家标准中没有相应的残留标准,只有茄科蔬菜、黄瓜、韭菜的残留标准,标准值之间差距较大。很多情况下,叶类蔬菜参照茄科蔬菜检测结果合格,参照韭菜超标,给监管工作带来混乱。
(三)零售生产经营实体管理困难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违法行为有具体规定,但对家庭零售生产的违法行为缺乏约束机制。我们县很大一部分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种植和养殖的散户。而且外国人租用土地耕种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员流动大,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是零售生产者,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要求。他们登记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需要,而是为了征收补偿和银行抵押贷款。农产品零售生产者比较多,比较弱。难以依法监督、处罚和执行。需要从法律法规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则。
(4)监管和技术支持不足
农产品安全监管任务大而广,但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少,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而乡镇农产品安全监管站只是加了个标签,明确了职能,没有增加人员编制,很多监管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基层管理仍然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农产品质量检验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常用的监管手段是采样监测,包括快速检测、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目前,我县主要从事快速定性检测,但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可能导致误判,损害被测者利益,难以全面评估农产品安全性。然而,定量检测耗时长、成本高且时效性差。由于农产品流通迅速,检测结果出来时,农产品已经销售,可能已经造成危害,所以检测结果只能作为事后警示或问责的依据。
此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能查封、扣押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能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很多农产品都是新鲜的产品,比如蔬菜,不及时处理就会腐烂。养猪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执法实践中很难操作,上述经济损失或资金由谁来承担。
(五)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质量问题难以追溯。
初级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种类很少。除了猪肉等个体农产品外,许多初级农产品都是在没有原产地证书或质量检验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水平仍较低,市场准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来自河南和湖北的农产品涌入我国各地,对农产品市场造成了冲击,使得对所售农产品来源的监测更加困难。目前,我县虽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平台,但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一些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标准化措施不能有效实施。特别是那些由散户生产的农产品,品牌意识低,生产规模小,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很难追踪质量,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核心,需要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首先,要根据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的层次和类型,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其次,根据农产品标准的特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确定起草和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主体,统一农产品的定义和检测标准;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使这些标准能够被广大农业生产者广泛知晓和广泛采用。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应建立在明确、合理、科学的责任分工基础上。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也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多头管理,而在于部门之间是否有合理明确的分工。然而,目前中国的问题在于分工不明确,这往往导致争吵。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和脱节反复说明了这一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真正实现“国家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共同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真正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3.创新监管执法联合执法手段
在法律法规上,要明确快速检测可以作为执法依据,最大限度地防止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公众消费安全。农业监管部门和农业执法部门针对市场监管,共同发现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快速地防止问题农产品流入销售渠道。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复审不成的,复审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4.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责任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责任追溯制度,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处罚上限,以发挥更大的威慑作用,更好地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我国农业还不发达,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规模小、分散性强,责任难以追究。除了对农产品造成的损害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外,还需要规定一些法定的免责情形。可以更好地确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督促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积极记录和收集农业信息,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从而保证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真正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现代水产养殖企业的入住和生产,区内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个体农户也在农业优惠政策和市场的引导下蓬勃发展。随着养殖数量和规模的扩大,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动物产品疾病、药物残留和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问题已经成为动物产品消费的敏感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动物产品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义重大。以下是对该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我区畜牧业现状
XX年底,全区生猪、牛、羊、禽存栏量分别达到20.06万、4.72万、18.11万、417.6万只,生猪、牛、羊、禽产量分别为21.56万、1.5万、15.05万、860.19万只,肉类产量4.3万只,目前生猪988头,肉牛44头,有饲料生产企业1家,兽药经营户25家。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近年来,区畜牧局不断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实际需求仍有差距。畜牧局目前在职人员31人,内部部门6个,基层防控中心5个。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主要由一名副主任负责,由一个兽医站(1人)牵头,各基层站(1-2人)负责。所以人员相对短缺。检测能力方面,畜牧局有专门的实验室和检测人员,区政府每年投入20万左右,但主要是进行疾病检测,影响畜产品质量“克伦特罗”、药物残留、乳制品质量等。无法确认,只能送上级部门检查。今年以来,区畜牧局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全年监管计划,区局内部机构按照一岗两责的原则实施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每季度实施畜产品质量抽检,主要是检测生产环节和屠宰环节,兼顾流通环节。
三、当前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虽然近年来我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件,但我区畜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
(a)对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缺乏了解。无论是农民、屠宰场,还是兽用饲料生产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薄弱,是畜产品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些人在思想上并不重视。他们以为自己之前吃了很多年死畜禽,没看到什么严重后果。目前,农民处理病死畜禽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扔掉或掩埋;自吃;低价出售。这就是病肉屡禁不止的根源。
(二)检测手段落后。目前,动物产品的常规检疫主要依靠感官检验和普通光学显微镜检验,设备非常简陋,因此检测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手段和仪器更加匮乏。目前我区畜牧机构不完全具备检测条件。政府对畜产品安全检测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监测的发展。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不配套,动物防疫监督和兽药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基础装备薄弱,手段落后,人员不足。此外,饲料和兽药生产企业众多,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不健全。虽然我区畜牧业发展迅速,但从传统习惯上继承下来的养殖方式普遍保守盲目,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进行纠正和引领。目前,我区畜牧机构人员少,基层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完整,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综合服务能力差,都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4)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目前,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涉及畜牧、商业、工商、卫生、质监、公安等部门。比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畜产品生产由畜牧部门管理,工商部门经营,生猪定点屠宰由商业部门管理。各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到位,监管没有手段,制约了畜产品安全监管的发展。
四、后续步骤
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充分依靠现有条件发挥职能作用。一是组织人员做好集中抽查,营造良好的势头和氛围;二是积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衔接工作和违法案件的移交与处罚;三是加大对农民、兽药和饲料经营户的监督、检查、宣传和培训力度;第四,争取政府对检测设备和能力的财政支持。
五、关于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首先,要建立独立的执法监督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目前,畜牧局聚集“三人一组。也就是开发生产的运动员,指导生产的教练,监督生产的监工。不转变角色,不实现专职监管,就无法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进一步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职能,完善乡镇村三级检疫服务队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福利待遇,增强全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能力;培养和选拔专业人员担任基层检疫机构负责人,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严格考核,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整体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并认真执行工作职责、工作纪律、责任追究、违法处理、许可证管理、财务管理、办案等规章制度。,定期监督检查,不断规范检疫行为,加大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控,做好产地和屠宰工作。形成以区级日常监督检查为主,乡镇简单快速检查为辅的格局。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做好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存栏畜禽强制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检测达到国家标准,真正筑起了坚实的免疫保护屏障,最大限度降低了畜禽死亡率,从源头上提高了畜禽质量。
(3)加大财政投入,实行问责制。一是加强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增强行政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要严格防范,认真解决监管脱节、相互推诿等问题,使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是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完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和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开展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三是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放在重要位置,落实相关责任制,与站场、屠宰场、兽药饲料经营单位的检疫监管人员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任务明确到人。加强执法队伍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实施文明执法,树立行业新风尚,建立政策法规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
(4)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生态养殖社区,支持农民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饲养规模,提高畜禽养殖和动物防疫水平。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入手,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从加大标准的推广应用入手,积极建立畜禽养殖标准化体系,倡导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合法合理使用水产养殖投入品,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生产水平;从完善制度入手,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企业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制度、产地产品检验和审批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宣传力度,促进企业和农民生产销售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购买、放心食用。
(五)严格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加强动物产品生产监管。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畜禽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执法力度,强化畜产品生产各环节管理。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假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集中打假与定期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等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和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最终动物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督促市场和企业认真执行产品入市(企业)申领票证制度,建立购销台帐,建立申报制度,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和重点企业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等措施。
(六)完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强化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责任、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根据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相互追溯的原则,应建立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登记制度,记录生产者、基地环境、养殖投入品管理和使用等信息。,确保质量控制信息在全过程的传递和可追溯性,形成产销互联、一体化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同时,要加强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民、生产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质量安全信用预警系统,及时公布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信用状况,实行失信惩戒机制。
一、传感器产品质量概况
(一)监督抽查情况
1、国家监督质量抽查情况
(1)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的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品种数量、批次、合格率数据。
附图:将本地区国抽合格率以柱状图的形式与上季度或往年同期排列比较。
(2)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布情况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按产品分类的国抽合格率,并以合格率的8个区间(分别是合格率为100%、90~99%、80~90%、70~80%、60~70%、50~60%、30~50%、<30%)来统计抽查产品的比率。
附图:将分区间统计的比率以饼状图来表示。
2、省级监督抽查情况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季度的本地区省级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数据,并以文字说明最近半年批次合格率低于50%的产品。
附图:将合格率以柱状图的形式与上季度或往年同期排列比较。
3、地市级监督抽查情况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的地市级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数据。 附图:将合格率以柱状图的形式按与上季度或往年同期排列比较。
4、各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与过往比较
说明:本节需采集近2年来按季度统计的国抽全市(县)平均合格率、国抽本地区合格率、省级监督抽查全市(县)平均合格率、省级监督抽查本地区合格率、市级定期检验本地区合格率,并对走势进行文字说明。
附图:将各级抽查合格率以折线图的形式按与上季度或往年同期比较。
5、委托检验情况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的委托检验产品品种数量、批次、合格率数据,并以文字说明最近半年合格率低于50%的产品。
附图:将合格率以柱状图的形式按与上季度或往年同期排列比较。
(二)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1、数量情况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重要工业产品(包括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C认证)生产企业的数量、增长数量、主要组成行业和比率,并与上一个统计时段进行对比。
附图:将重要工业产品的组成比率按生产许可证、3C认证分别以饼图的形式比较。
2、重要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国家、省级、市级监督抽查的企业数、批次、合格批次、合格率,并与上一个统计时段进行对比。
附图:将重要工业产品国家、省、市三级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和质量批次合格率按生产许可证、3C认证分别以柱状图形式按季度进行比较。
3、区域产品质量安全情况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区县统计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国家、省级、市级监督抽查的合格率。
附图:将国家、省、市三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以柱状图的形式按区县排列比较。
(三)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1、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情况
说明:如本地有开展食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则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食品行业专项整治的相关数据。
2、数量情况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按区、县分布的数据。
附图:将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数量以饼图的形式按区、县比较。
3、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质监系统食品监测(抽查)的批次、合格批次、合格率,并文字说明合格率较高的食品种类。
(四)产品质量行政执法情况
说明:首先采集本地区本季度已开展的专项执法主题、次数、立案查处案件总数、涉案货值、查处生产经销单位总数、捣毁窝点总数,并与上一个统计时段对比增长率。
附图:将本季度统计的立案查处案件总数、涉案货值、查处生产经销单位总数、捣毁窝点总数以折线图的形式按时间排列比较。然后具体分以下几点分析说明:
(五)产品质量申诉基本情况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质监系统受理的案件总数及其中举报案件、投诉案件所占比率,并说明投诉量、举报量占前几位的行业;
附图:将受理案件数按照举报案件数和投诉案件数以饼图的形式比较。
二、情况分析
(一)监督抽查情况分析
(二)食品质量安全情况分析
(三)产品质量行政执法情况分析申诉热点分析
1、从案件的产品类型分析
说明:本节需采集居本地区本季度立案查处案件前几位的产品类型及其案件总数、所占比率。
附图:将立案查处案件中前几位的产品类型所占比率以饼图的形式比较。
2、从案件的大小、性质和情节分析
说明:本节需采集居本地区本季度统计的立案查处案件中大要案数量、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案件数量。
附图:将立案查处案件中大要案数量以柱状图的形式按季度比较。
3、从案件的类型分析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的计量案件、特种设备案件、无生产许可证生产案件、无强制认证生产案件的数量、所占比率、同比增长。
4、从查处案件的区域分布分析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的案件按区县分布情况,及案件集中地区的案件数量和所占比率、涉案货值和所占比率、移送公安机关案件数量和所占比率。
5、从区域性整治分析
说明:本节需文字说明本地区打假重点区域、重点市场、警示市场、警示区域的具体整治措施、整治效果。
(四)产品质量举报投诉情况分析
1、按申诉的行业分析
说明:首先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按重要工业产品、食品安全类、食品质量类、机电产品类、计量监督类、其他类来划分的申诉案件数。
附图:将5类的申述案件比率以饼图来比较。
然后具体按以下几点分析说明:
①重要工业产品类申诉
说明: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重要工业产品问题申诉案件的宗数、所占比率,以及主要集中的产品类别,并分析发展趋势。
附图:将主要的产品类别所占比率以饼图的形式表示。
②食品安全类与食品质量类申诉
说明:需分别采集本地区本季度的食品类申诉案件中食品安全举报案件、食品安全投诉案件的宗数、所占比率,并重点分析食品安全投诉案件主要集中于哪几类产品。
③民生计量监督类质量申诉
说明: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计量监督类申诉案件的宗数、所占比率,以及其中加油站涉嫌作弊行为申诉案件、液化石油气短斤缺两申诉案件、各种贸易量具衡具误差申诉案件、出租车计价器不准申诉案件的宗数。
附图:将加油站涉嫌作弊行为申诉案件、液化石油气短斤缺两申诉案件、各种贸易量具衡具误差申诉案件、出租车计价器不准申诉案件在计量监督类申诉案件总数中所占比率用饼图比较。
2、按申诉的问题分析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质监系统受理的申诉案件总数及其中产品质量申诉案件、非产品质量申诉案件所占比率,并说明非产品质量申诉案件反映的主要问题。
附图:将受理案件数按照产品质量申诉案件数和非产品质量申诉案件数以饼图的形式比较。
3、咨询热点分析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12365接受咨询人次,并以文字说明咨询的区域性特点、时段性特点。
4、产品质量鉴定情况分析
说明:本节需采集本地区本季度接受产品质量鉴定申请案件的总数、涉及案值、按申请人的组成成分比、按鉴定产品种类的组成成分比,并以文字说明今年来案件的发展趋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对上一部分质量数据中反映出的问题从企业、行业、产业集群等层面分析,查找出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因素。并以掌握的数据对今后的产品质量趋势作出预判。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一部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措施。
问题描述:
$%#月$%#日检验员通过对$%#线上生产的$%100台成品表进行拆开检查,发现有4台红色电池线在同一处(2~3㎝处)有破损现象。
随后在库存成品表中抽出48台,发现有4台不合格。
原因分析:
1、直接分析:最右边的红色电池引出线可以在表内有一定范围的晃动。当电池线被夹到与视窗连接的右侧卡槽里时,经过多次实验频繁的开盖关盖后电池线外表会被拉损,并最终导致电池线被拉断。
2、具体分析:任何产品质量问题都会由以下几方面造成:
(因果图不能上传):(
针对此不合格现象,我们分析如下:
人:根据线长描述,从盖视窗到最后制成成品,总共还需固定主板螺钉、机电转换、点胶、盖上盒、固定上盒、上堵头、贴标志、成品检验、包装共10到11人(点胶位置加人),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均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机:从盖视窗到最后做成成品只有在上螺钉这个工位使用电批。其余均为人为操作。料:此电池引出线为线槽电线中最右侧,且引出朝向为正右方引出。材质为普通电线,用手将其弯曲180度1~2次后,就会形成白色的老化痕迹。说明$%#采用的电池引出线老化比较严重。
法:整条生产线没有工位卡。其工艺要求均为口头描述,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
环:生产任务从11月6日开始增加,造成人员的疲劳度增加。并此不合格不受任何自然环境影响。
测:在电线断裂情况下,通过插卡可以检出。在电线压损情况下,无法检出。必须通过拆上盒才能检出。
综合上所述:如果不对电池线进行固定,电池线被压断的隐患还是始终存在。纠正措施:
1、要防止电池线向右滑动卡入活动轴内,在翻盖的过程中被压伤、压断的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必须限制在下盒中电源线的长度,并防止线向右弯曲。
因此,我们通过3次实验确定补救工艺:在合盖的情况下,将电池线从电池盒的引线孔处斜向左拉直,并错齿固定在透视窗锯齿槽中部,用502固定,其余工艺全部不变。
2、对准备出库的$%#台表和库存的表按照补救工艺进行全部返工处理。
预防措施:
1、要求供应商$%#提供电池盒引出线朝左引出,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该电池线的技
术要求,并依此来判断该电池线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检验员在以后的检验过程中增添对电线的检验。
2、在没有新电池盒的时间里,采用补救工艺生产。
3、新电池盒到后,在工艺里增添“点502胶固定电池线”的工艺。下一道工艺要求对压线的情况进行交接检。
4、要求$%#生产线制订详细的工位卡并积极培训,确保工艺要求的有据可循。
5、设立巡检人员,制订巡检规范,以检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以及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
6、通过对成品表的返修,我们发现成品表的不合格率为:5.32%。因此,我们可以最终判定已发出的$%#台产品不合格率为5.32%。其不合格品数总计应为$%#台。已发出的37520台成品均为$%#项目,发往地区如下:
序号客户数量预计不合格品数占整个分布的百分率1 $%# $%# $%# 45.3%
2 $%# $%# $%# 21.2%
3 $%# $%# $%# 16.1%
4 $%# $%# $%# 14.7%
5 $%# $%# $%# 1.35%
6 $%# $%# $%# 1.35%
汇总$%# $%# 100%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必须对前四个地区采取措施:
1、积极回款。
2、要求技支人员掌握补救工艺,并准备好材料,随时准备就地服务。
3、查看$%#项目合同,是否与质量协议,如果有,查看要求的AQL值或质量水平,当客户发现的不合格率一旦接近,则立即采取召回措施。如果没有要求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a、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要求装表前开关盖20次,强行确认不合格产品并立即更换。
b、让不合格自然发生。在等待不合格品暴露的同时,加强技支人员与客户的联系和回访,保证对客户掌握的我方产品质量信息的及时预知,以及及时处理暴露的不合格品。
c、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要求翻盖的动作轻缓,不野蛮翻盖。
总结:
此次事件为产品质量事故。对我公司的影响尽管暂时无法准确估计,但可以肯定是后果非常严重。我们总结其中教训,有以下几条:
1、预警慢:此次事故最早是在11月1日发现,一台成品插卡无反应后在拆盖后发现电池引出线被压坏。而在随后15天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一台电池线被压断的不合格品。尽管此事故不能够由检验员依据检验标准查出,但为达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我们希望今后采取如下措施:成品检验须对每天开线后的前100台成品进行全检。一旦发现同样的不合格品达到4台,立即报告品保部经理,由品保部经理在得到总工批准的情况下行使停线权。
2、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的证据不足,将造成我们缺乏对产品质量隐患的识别。因此希望所有基表供应商提供使用电池线的技术要求,并且与所有供应商都签署质量协议并要求其提供质量保证证据。
3、需要高度重视工艺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作用:此次事故如果有工艺人员确认工艺以及检验员的巡视检查(检查生产人员是否按照工艺要求生产,以及是否遵守生产纪律),将更早的发现此事故的隐患。
4、产品的价值=产品的利润—不合格品的损失。因此在利润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公
司的产品价值必须减少不合格品的损失。此次事故就给公司全体员工敲了一次警钟:必须提高质量意识。
最后,在此次事故处理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公司的潜力。$%#生产线员工以及公司其他所有部门人员更是利用周末加班加点进行返修,则更加表明领导层的凝聚力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望我们客观的接受此次教训并从中吸取经验,使公司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优势和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