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今年的寒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活动,进行了一次寒假回乡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我的家乡,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打帮乡,我就其中的一个村——许怀村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调查走访,走访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支持,调查时也针对村里开展了一些工作,还对部分村民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以取得更好的调研效果。
二、调查时间:20xx年1月29日至30日
三、调查地点:贵州省镇宁县打帮乡许怀村
四、实践调查员:(北林经管人资06-1)
五、调研经过及内容
1、村庄基本概况
从打帮乡绕过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我来到此行目的地——许怀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接待,当我说明此行目的时,村长对我表示感谢,并对我的调查和实践表示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调研的信心。
通过向村长询问,我首先大致地了解了许怀村的基本情况,许怀村距打帮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行政村总面积1200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绝大部分村民为布依族,全村总人口126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650人。
该村经济发达程度居其所属的贵州省镇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里转移,至20xx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已接近300人,将近本村劳动力总人数的一半。
由于许怀村所处地形为山地,三面环山,一条小河顺山而下,最终注入打帮河。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总面积为600亩,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和西红柿。经村长介绍,至20xx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600元,比上年增长约15%。
虽然村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村里仍然有经济特别贫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
许怀村进行农业生产时依照的是村民们多年的经验,由于村民们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低,且许怀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怀村的村民们不能较快地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导致了发展的滞后,这次来调查我从学校带来了一些挂图和农业书籍,我把资料交给村长,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春节之后,我们就开村民委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了国家的政策和你们的关心,我们许怀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村庄建设情况:
⑴村庄基本面貌:
通过对许怀村概貌进行分析,村民住房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全村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布依族建筑风格,主要类型为砖、石、木料型房屋,较过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极少数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结构,冬不挡严寒,夏不避酷暑。
全村无硬化道路,通向乡政府的路只能通过摩托车、农用车等小型车辆,而且道路崎岖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现道路软化,滑车等危险。
⑵基本设施建设
通过了解,许怀村基本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不完善,村委会虽然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没有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至20xx年底,村里已有超过9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的政策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由于村里没有医务室,村民在出现疾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⑶村庄自然环境
许怀村是比较传统的村,村里无企业、公司等办公场所,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因此许怀村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况:
经过村长的介绍,我对许怀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实地走访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里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说明来意后,他们都很愿意帮助我,于是他们帮我把村里正在家闲坐的大人们叫来了,我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和他们亲切地聊起天来。
交谈的过程中,村民们很热情地与我进行交流,内容包括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等。通过谈话,我了解了在许怀村,绝大多数村民家里都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家里都有电视机和vcd等基本电器,也通了电话,村民们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据我所了解,许怀村的农民们都享受到了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所学的xx大会议中有关“三农”方面的信息讲解给他们听,村民们都很感谢党中央对他们的关心和社会给予他们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担心起来,在我和村民们的聊天中发现,尽管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感到忧虑过,极大多数村民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争气就让他们多上两年学,不争气等到了十五六岁就出外打工,无论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我告诉村民们,如今是知识爆发的时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永远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读书虽然不是的出路,但是在社会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亏。
在我一番真诚的劝告之下,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尽量督促孩子的学习,尽量让他们多学习科学文化,即使做农民,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听了这些,我心里充满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都真正地行动起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村民的讲述中,我得知了许怀村有几个孩子,由于家里特别贫困,正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在第二天,我在一个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几个孩子,并把自己随身的笔送给了他们,还收集了他们的信息带回学校,希望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校园里学习。
三、关于许怀村发展的思考:
在许怀村两天的调研让我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对许怀村的发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受地形、经济等条件约束,许怀村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要通过传统农业来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基本不可能,这需要村干部们以带动许怀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为许怀村的发展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逐步实现农业半机械化。
2、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的情况也是许怀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发展,医疗和教育是关键。在经济发展之前,必须先保证村民们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和卫生所是一个村经济起步的必要设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后,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子女无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让他们树立起一个重视孩子教育的观念,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开发程度不够,本村没有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本村的潜力和优势没有很好地被发掘。许怀村的特色和优势是土特产,特别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但其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宣传,在今后的工作中,村干部们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许怀土特产的知名度及其经济价值,打帮乡政府应在这方面给予支持。这样,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许怀村的特色才会更明显,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大。
5、村里的发展计划不够明确导致了许怀村的经济发展较缓慢。一个村能不能得到长足的、有效的发展,关键就看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发展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发展的前提,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
许怀村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强本村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农业发展养殖业,这样既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经济来源,使经济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6、交通不发达,成为限制本村发展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俗语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经济流通和发展的纽带,其作用不可忽视,既然认识到道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要把道路建设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使许怀村更好地实现小康新农村。
调查对象:
宗址村三队村民
调查人:
潘
调查目的:
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低碳”的含义,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调查方式:
口头访问
访问的内容:
1、你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决衣、食、住、行中的节能低耗的问题。
3、家里新增添了什么家用电器,会正确节能使用吗
4、近距离外出和远距离外出时,分别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调查分析:
1、本次调查中,一共访问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对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从小吃过苦,生活大多很节俭,因此其实一直在过着低碳生活。比如:
在天黑之后他们才会开灯;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来水清洗一遍,用过的水也不浪费,用来浇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细小的肥皂收集起来,装到丝袜里,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时,除步行外,一般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买菜时会自己带篮子,不用塑料袋。
3、成年人爱看报纸,所以对于低碳还是比较明白。可他们身强力壮,挣钱相对容易。为图方便快捷,出门就骑摩托车或开车,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图舒服,就把空调温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调房里,玩电脑时电视也同时开着;手机常换新的,各种锂电池、镍电池也随手丢弃。
4、未成年人中,除了几个在校的高年级学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龄小同学都不知道。所以他们用电、用水则更加浪费。刷牙时,水龙头开着刷牙;小孩子喜欢吃棒冰,常常在冰箱里面折腾半天,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他们不喜欢喝白开水,只喝冰的饮料;他们最好一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
调查建议书:
1、打空调时,温度最低控制在26℃
2、尽量少开冰箱门。
3、带上小手绢、小毛巾,尽量不使用纸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为地球添一份绿。
4、上街购物、买菜,自己备带布袋、菜篮子,不要使用塑料袋。
5、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6、外出时,最好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车,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广并使用太阳能,使用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免费资源。
调查总结:
我们应当学习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做到低碳生活,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活更美好。
一、基本概况:
今年的寒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活动,进行了一次寒假回乡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我的家乡,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打帮乡,我就其中的一个村—— 许怀村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调查走访,走访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支持,调查时也针对村里开展了一些工作,还对部分村民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以取得更好的调研效果。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9日至30日
三、调查地点:xx村
四、实践调查员:
五、调研经过及内容
1 、村庄基本概况
从打帮乡绕过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我来到此行目的地——许怀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接待,当我说明此行目的时,村长对我表示感谢,并对我的调查和实践表示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调研的信心。
通过向村长询问,我首先大致地了解了许怀村的基本情况,许怀村距打帮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行政村总面积1200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绝大部分村民为布依族,全村总人口126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650人。
该村经济发达程度居其所属的贵州省镇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里转移,至XX年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已接近300人,将近本村劳动力总人数的一半。
由于许怀村所处地形为山地,三面环山,一条小河顺山而下,最终注入打帮河。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总面积为600亩,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和西红柿。经村长介绍,至XX年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600元,比上年增长约15%。
虽然村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村里仍然有经济特别贫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
许怀村进行农业生产时依照的是村民们多年的经验,由于村民们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低,且许怀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怀村的村民们不能较快地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导致了发展的滞后,这次来调查我从学校带来了一些挂图和农业书籍,我把资料交给村长,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春节之后,我们就开村民委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了国家的政策和你们的关心,我们许怀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 、村庄建设情况:
⑴ 村庄基本面貌:
通过对许怀村概貌进行分析,村民住房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全村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布依族建筑风格,主要类型为砖、石、木料型房屋,较过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极少数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结构,冬不挡严寒,夏不避酷暑。
全村无硬化道路,通向乡政府的路只能通过摩托车、农用车等小型车辆,而且道路崎岖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现道路软化,滑车等危险。
⑵ 基本设施建设
通过了解,许怀村基本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不完善,村委会虽然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没有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至XX年年底,村里已有超过9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的政策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由于村里没有医务室,村民在出现疾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⑶ 村庄自然环境
许怀村是比较传统的村,村里无企业、公司等办公场所,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因此许怀村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况:
经过村长的介绍,我对许怀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实地走访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里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说明来意后,他们都很愿意帮助我,于是他们帮我把村里正在家闲坐的大人们叫来了,我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和他们亲切地聊起天来。
交谈的过程中,村民们很热情地与我进行交流,内容包括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等。通过谈话,我了解了在许怀村,绝大多数村民家里都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家里都有电视机和vcd等基本电器,也通了电话,村民们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据我所了解,许怀村的农民们都享受到了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所学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中有关“三农”方面的信息讲解给他们听,村民们都很感谢党中央对他们的关心和社会给予他们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担心起来,在我和村民们的聊天中发现,尽管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感到忧虑过,极大多数村民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争气就让他们多上两年学,不争气等到了十五六岁就出外打工,无论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我告诉村民们,如今是知识爆发的时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永远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社会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亏。
在我一番真诚的劝告之下,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尽量督促孩子的学习,尽量让他们多学习科学文化,即使做农民,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听了这些,我心里充满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都真正地行动起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村民的讲述中,我得知了许怀村有几个孩子,由于家里特别贫困,正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在第二天,我在一个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几个孩子,并把自己随身的笔送给了他们,还收集了他们的信息带回学校,希望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校园里学习。
三、关于许怀村发展的思考:
在许怀村两天的调研让我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对许怀村的发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受地形、经济等条件约束,许怀村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要通过传统农业来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基本不可能,这需要村干部们以带动许怀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为许怀村的发展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逐步实现农业半机械化。
2、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的情况也是许怀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发展,医疗和教育是关键。在经济发展之前,必须先保证村民们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和卫生所是一个村经济起步的必要设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后,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子女无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让他们树立起一个重视孩子教育的观念,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开发程度不够,本村没有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本村的潜力和优势没有很好地被发掘。许怀村的特色和优势是土特产,特别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但其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宣传,在今后的工作中,村干部们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许怀土特产的知名度及其经济价值,打帮乡政府应在这方面给予支持。这样,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许怀村的特色才会更明显,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大。
5、村里的发展计划不够明确导致了许怀村的经济发展较缓慢。一个村能不能得到长足的、有效的发展,关键就看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发展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发展的前提,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
许怀村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强本村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农业发展养殖业,这样既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经济来源,使经济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6、交通不发达,成为限制本村发展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俗语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经济流通和发展的纽带,其作用不可忽视,既然认识到道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要把道路建设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使许怀村更好地实现小康新农村。
调查对象:
XX省XX市XX县XX乡XX村和XX村部分村民
时间:
X年XX月XX日--X年XX月XX日
方式:
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XX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张杏庄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的。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自强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得以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但是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得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和贫困补助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农民基本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齐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因风宜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级别。主要种植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基本上达到了农业的多元化生产。
畜牧养殖情况。畜牧养殖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0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3000~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明年春天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东,但这并不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20xx年以后从未进行挖掘修整,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目前本村村民还是以自家水井取水饮用为主,尚未进行自来水改造工作,张杏庄村有80%的农户已于20xx年改用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100%,现已有部分家庭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逐步安装和调试中。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会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前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杨书记说,原有办公楼虽然破旧,但是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xx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取得的成效:
1、村中设有定点医疗机构,人们的日常就诊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但仍有少数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相关问题村委会正在跟村民进行协调。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村民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能多增加些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供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更加完善的绿化措施。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的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张杏庄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做到产业不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
总之,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得以加快。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广平乡大曲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大曲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的人受过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20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80%的孩子八岁才上一年级。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酱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右。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向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让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大曲村的乡亲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手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的地给老少边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淡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种歧视成分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有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慎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大曲村的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大曲村成功的经验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粮食,公路通到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更多的粮食,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淡薄,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项目之后。我们还参加大曲村旱灾的调查。自xx年10月以来,持续的干旱,无有效降水。使大曲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我和村委会成员参观过程中。我们主要调查了,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如何应对特大旱情。目前为止,随着春灌的展开,小麦的干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在抗旱一线,大曲村委书记,他是全村的榜样。在田间地头,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和魄力。他忘我的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的胜利。他不仅是我的偶像,而且还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的很多东西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
还有醇厚民情和朴素民风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源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20xx .4.30---5.6
调查对象: xx中小学
调查方法: 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1037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 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19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2019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 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19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19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 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 、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广平乡大曲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大曲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的人受过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20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80%的孩子八岁才上一年级。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酱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右。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向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让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大曲村的乡亲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手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的地给老少边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淡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种歧视成分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有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慎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大曲村的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大曲村成功的经验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粮食,公路通到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更多的粮食,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淡薄,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项目之后。我们还参加大曲村旱灾的调查。自xx年10月以来,持续的干旱,无有效降水。使大曲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我和村委会成员参观过程中。我们主要调查了,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如何应对特大旱情。目前为止,随着春灌的展开,小麦的干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在抗旱一线,大曲村委书记,他是全村的榜样。在田间地头,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和魄力。他忘我的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的胜利。他不仅是我的偶像,而且还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的很多东西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
还有醇厚民情和朴素民风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源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20xx .4.30---5.6
调查对象: xx中小学
调查方法: 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1037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19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2019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 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19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19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 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 、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一、基本概况:
今年的寒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活动,进行了一次寒假回乡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我的家乡,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打帮乡,我就其中的一个村—— 许怀村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调查走访,走访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支持,调查时也针对村里开展了一些工作,还对部分村民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以取得更好的调研效果。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9日至30日
三、调查地点:xx村
四、实践调查员:
五、调研经过及内容
1 、村庄基本概况
从打帮乡绕过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我来到此行目的地——许怀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接待,当我说明此行目的时,村长对我表示感谢,并对我的调查和实践表示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调研的信心。
通过向村长询问,我首先大致地了解了许怀村的基本情况,许怀村距打帮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行政村总面积1200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绝大部分村民为布依族,全村总人口126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650人。
该村经济发达程度居其所属的贵州省镇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里转移,至XX年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已接近300人,将近本村劳动力总人数的一半。
由于许怀村所处地形为山地,三面环山,一条小河顺山而下,最终注入打帮河。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总面积为600亩,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和西红柿。经村长介绍,至XX年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600元,比上年增长约15%。
虽然村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村里仍然有经济特别贫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
许怀村进行农业生产时依照的是村民们多年的经验,由于村民们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低,且许怀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怀村的村民们不能较快地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导致了发展的滞后,这次来调查我从学校带来了一些挂图和农业书籍,我把资料交给村长,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春节之后,我们就开村民委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了国家的政策和你们的关心,我们许怀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 、村庄建设情况:
⑴ 村庄基本面貌:
通过对许怀村概貌进行分析,村民住房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全村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布依族建筑风格,主要类型为砖、石、木料型房屋,较过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极少数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结构,冬不挡严寒,夏不避酷暑。
全村无硬化道路,通向乡政府的路只能通过摩托车、农用车等小型车辆,而且道路崎岖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现道路软化,滑车等危险。
⑵ 基本设施建设
通过了解,许怀村基本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不完善,村委会虽然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没有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至XX年年底,村里已有超过9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的政策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由于村里没有医务室,村民在出现疾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⑶ 村庄自然环境
许怀村是比较传统的村,村里无企业、公司等办公场所,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因此许怀村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况:
经过村长的介绍,我对许怀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实地走访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里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说明来意后,他们都很愿意帮助我,于是他们帮我把村里正在家闲坐的大人们叫来了,我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和他们亲切地聊起天来。
交谈的过程中,村民们很热情地与我进行交流,内容包括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等。通过谈话,我了解了在许怀村,绝大多数村民家里都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家里都有电视机和vcd等基本电器,也通了电话,村民们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据我所了解,许怀村的农民们都享受到了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所学的十x大会议中有关“三农”方面的信息讲解给他们听,村民们都很感谢党中央对他们的关心和社会给予他们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担心起来,在我和村民们的聊天中发现,尽管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感到忧虑过,极大多数村民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争气就让他们多上两年学,不争气等到了十五六岁就出外打工,无论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我告诉村民们,如今是知识爆发的时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永远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社会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亏。
在我一番真诚的劝告之下,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尽量督促孩子的学习,尽量让他们多学习科学文化,即使做农民,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听了这些,我心里充满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都真正地行动起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村民的讲述中,我得知了许怀村有几个孩子,由于家里特别贫困,正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在第二天,我在一个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几个孩子,并把自己随身的笔送给了他们,还收集了他们的信息带回学校,希望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校园里学习。
三、关于许怀村发展的思考:
在许怀村两天的调研让我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对许怀村的发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受地形、经济等条件约束,许怀村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要通过传统农业来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基本不可能,这需要村干部们以带动许怀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为许怀村的发展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逐步实现农业半机械化。
2、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的情况也是许怀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发展,医疗和教育是关键。在经济发展之前,必须先保证村民们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和卫生所是一个村经济起步的必要设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后,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子女无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让他们树立起一个重视孩子教育的观念,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开发程度不够,本村没有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本村的潜力和优势没有很好地被发掘。许怀村的特色和优势是土特产,特别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但其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宣传,在今后的工作中,村干部们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许怀土特产的知名度及其经济价值,打帮乡政府应在这方面给予支持。这样,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许怀村的特色才会更明显,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大。
5、村里的发展计划不够明确导致了许怀村的经济发展较缓慢。一个村能不能得到长足的、有效的发展,关键就看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发展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发展的前提,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
许怀村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强本村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农业发展养殖业,这样既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经济来源,使经济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6、交通不发达,成为限制本村发展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俗语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经济流通和发展的纽带,其作用不可忽视,既然认识到道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要把道路建设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使许怀村更好地实现小康新农村。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单位:xx乡小港村
实践时间:xx年8月1日 至 年8月3日 共 3天
xx年暑假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调查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湖北省农村及新农村建设有所了解,并且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 本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 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 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4. 本次调查中社会实践小分队原计划去十堰市竹山县进行进一步调查,但在小分队到达十堰后,十堰市开始降雨,在当地人的建议下,考虑到安全问题,小分队在竹山县的考察被迫取消。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湖北省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且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 国家政策好
全部被调查人员都说国家政策好,确实有利于农村发展,虽然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无法说出具体有哪些政策,但从最近几年新增补贴和村镇的变化中都可以感受得到政策的好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政策的宣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也与目前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关,国家政策的宣传方式主要以开会、看新闻联播等类似口头的方式比较有效。而有些私下的口头方式的互传容易导致政策的误传,虽然调查过程中没有对此类问题做进一步了解,但感觉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小的隐患。
第二, 家长重视教育,但却有部分学生不想读书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前辈们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爷爷奶奶们没有读过书,但他们从认识的那些读书的朋友们的发展状况也看到了其重要性,所以非常希望下一代、下两代能够好好读书。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现在农村基本没有了不让孩子读书,特别是不让女孩子读书的情况。可以说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供给孩子读书的环境是相当宽松的,但却有部分家庭的孩子不想读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些简要的调查,调查中发现:
1 农村家庭中如果有孩子,收入的主要支出便是在教育方面,大部分家庭的纯收入都只能是刚好够教育的支出;
2 考上了好的学校的学生,家里无论如何困难都会让其读下去;
3 农村的教育资源及质量相较于城市而言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孩子考不起好的学校,而读过书最后辍学的孩子都认为差一点的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认为读书不如打工;
4 辍学的孩子有的是没考上好的学校后,差的学校读不起,没办法才出去打工,还有一部分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存在读书不如打工的思想;
5目前社会上是存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大学生被称之为“蚁族”,这种现象助长了读书不如打工这种思想的成长;
6就我们调查的小港村而言,小港村小学教师出现明显的断档,教师高龄化比较严重,全校150名教师,50岁以上接近百人,同时又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教师的断代成为当地小学所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而据当地老师说,这并不是一个个例。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浅薄的分析,部分学生不想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己的原因,教育资源缺乏和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断代,还有家庭负担不起,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当然面对这个问题,除了向社会呼吁,很多方面都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最为一个大学生我想就教师断档这个问题而言,我们还是有部分解决能力的,我们可以在各地了解情况后,通过学院爱心社,学校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展开定期的支教活动,了解当地的状况,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终以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观念,新农村要想进一步发展,观念的转变时势在必行的,教育便是观念改变的根基,而全民教育便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将教育列入了阻碍新农村进一步发展重要一环。
第三, 农村农闲时的娱乐方式之我见
农村生活中农忙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农村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又有哪些呢?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于传统的娱乐方式麻将上。当然其主要目的不是赢利,而是打发空闲的农闲时间。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娱乐活动单一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当我们问到如果有人给你们做好了图书馆、篮球场、健身场地时,你们是愿意去锻炼一下、看下书还是打牌时,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看下书或者出去玩下。可能娱乐方式单一的部分原因在于设施的缺乏;
第二,部分年纪大些的叔叔阿姨们说自己只想打牌,也只会打牌,就算给他们设施也只会去打牌。我想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了,一直习惯以前的方式,然后就不想有新的发展和改变,娱乐上如此,生活上便更可能如此了。感觉传统的生活方式饿不死自己就满足了。新农村想要进一步发展,这种观念必须改变,新的机器和技术再多,放着不去使用最后还是一样什么都得不到。
娱乐方式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空余时间也许就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而且从娱乐方式中便能看出部分人的观念,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当然娱乐方式的单一也可能是一个风气的问题,如果乡镇干部能够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能让大家都有所收获的娱乐氛围,新农村应该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
实践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有些吹毛求疵地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当然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农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虽然很多时间在赶车,虽然很多时间在正中午的烈日下度过,虽然有的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住在异乡的宾馆,虽然有些同学会说这是在烧自己父母的钱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过,我们一直相互鼓励着用尽可能节省的方式走完了全程。这便是团队的力量吧,本次社会实践又一次让我看到了团队的伟大。而我们也确实调查出来了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大家的努力也都应此没有白费。回想全部调查历程,我们也是在一直收获着。从不知道怎么开口开始,到有了第一个聊天气氛很好的被采访者;从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开始,到有了一份很完善的调查问卷;从在家很少晒太阳开始,到晒蜕皮然后又有了一身健康的古铜色。一路走下来,我们一直执着调查着;而回首这几天的实践,却突然发现自己成长了好多好多。
一、调查的意义
改革开放xx年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上龛乡作为房县比较偏远的乡镇之一,虽然在县域经济范围内不能实行以工补农的愿望,但是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涉农增收致富的项目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上龛乡仓坪村是上龛乡的中心村组带,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走在全乡前列,可以说,在xx期间,仓坪村在村组配套设施建设、党建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济发展等一些涉及民生的工作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背后,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幸福感等都是我十分关心的话题,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对我村农村社会民生问题作出分析和提出几点建议,既有助于增长本人为村民服务的工作能力,更增加本人的学识和修养。所以我认为,这样对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把村民的福祉作为工作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的范围、对象及方法
带着这些问题,我就以上龛乡仓坪村五个村民小组,共计1405人,679常住人口最近三年的民生问题做出一份调查报告,报告采取实地走访群众、村干部交谈、查阅年报等方式,就农村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三、调查结论
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如今,走入上龛乡仓坪村映入眼帘的是道路硬化、房屋亮化、庭院绿化、村美化让人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资项目不断增加,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__-20__乡政府对仓坪村村级公路、人畜饮水、危房改造、能源建设、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达到109.7万元,引导农村改水、改厕、改善住房条件,开展村庄整治,优化居住环境,基本上解决了农村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正改变着我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汽车、农用车、摩托车、拖拉机等机械交通工具,已在我村广泛使用。在现在看来,基本上没有肩挑背驮的现象。
二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农民收人来源由过去以农业收入为主,变为以多种经营和打工收入为主。据20__年报统计,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68万元,其中:种粮收入28.6万元,占8.6%;多种经营收入168万元,占33.2%;打工收入267万元,占36.1%;第三产业收入175万元,占16.1%。这说明,我村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种粮收入已悄然退出农民收入的主体地位,多种经营收入成为农村收入的主体,务工收入逐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打工、三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落实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家电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各项惠农性补贴达到12.9万元。20__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1元,基本上达到全县人均生产水平。
三是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据年报统计,近三年,乡政府先后投资8万元重建了村委会,投资16.4万元对农村居民进行了危房改造,农民自己投资84万元,兴建民宅5389平方米。同时,随着家电下乡一系列惠农消费政策的实施,农民的购买力也不断提高,电饭锅、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手机、照相机、电脑等时尚生活用品纷纷进入村民家庭。
四是农村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全乡相继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被征地移民基本20年后扶保障制度、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城乡低保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救灾救济、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困有所济”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涉及存在民生的主要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已从温饱型家庭向小康型家庭迈进。
但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生活没有提高,突出表现在农民存在五大忧虑。
一是养老之忧。统计年报表明,我村60岁以上老人已达9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5.3%。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打工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年村民涌向城市,我村的“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家庭养老的问题客观存在,留守老人守望着一片薄地和几间民房做一天就做一天,在孤独中劳作和生活,唯一的精神寄托是对儿女的期盼和思念,直到动不了的那一天,在期盼中离开人世。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作为山区人口又居住分散的我村,有的村人死了,连安葬死者的帮工也请不到。在走访中,看到很多房屋上了锁,锁环呈斑斑锈迹,院落里杂草丛生。有人说土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是返乡之后的最后栖息地。其实,边远山区农民的这块栖息地越来越显得苍凉。农民在50岁以后在外地就很难找到工作,令人担忧的是上了年纪不能打工之后,又会重复他们父辈的那种在期盼中告别人生的过程。也有少数做儿女的不履行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老人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但是又不符合政府救助的条件,处于儿女不赡养、政府低保不救助的尴尬境地。贫困、孤独、寂寞是我村老人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二是生病之忧。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不断改善,农民全部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每人每年交60块钱,在农村卫生所就可以报销3O%。但是,因药费高、治疗费用高,报销后的花费,对农村家庭来说,仍然是个天文数字,很多富裕家庭因病返贫。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一旦得了大病,也就意味死亡。在农村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怕生错命、就怕得坏病”。农民一旦生病,首先选择扛着,不愿去医院检查,其次是选择偏方治疗,再不行了才选择医院检查,往往误了最佳治疗期导致死亡。
三是教育之忧。农村老人有一个传谣,“儿女打工跑四方,生下孩子交老娘。孙子不听爷奶话,回家埋怨多惯养。”充分表达了爷爷奶奶对孙子扶养和教育的无赖。隔代教育让幼儿失去亲情,失去了本应完整的家庭,在个性的形成上是有缺陷的。近几年,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把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小学和教学点相继裁减,这使农户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山里的孩子上小学也得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路,只能选择住读,七、八岁的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尚不能自理,让爷爷奶奶感到辛酸,让父母感到无奈。如果学校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出现一点漏洞,对家庭、对社会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四是安全之忱。前些年有人提出,农民工进城与城市人争了饭碗。这种观点遭到社会舆论界的强烈反对,其实农民外出打工做的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建筑、挖煤、开矿等高危行业工伤事故的频繁发生。据统计,我村去年在外地打工人员因工程事故死亡人数1人。交通事故在农村也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交通条件好了,农民富裕了,很多农民家庭购置了摩托车和农用车,上龛乡村级公路路窄、坡陡、弯急,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据派出所统计,20__年我村在村级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6起,死亡一人,近几年呈上升趋势。
五是就业之忧。我村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没有专业技术和固定的工作。聘用企业用工紧张的时候,尚可与老板讲讲条件,比如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待遇也高一点。遇到市场低迷的时候,村民一时找不到工作,更注重现实利益和服务利益,缺乏维权意识,为了打工而打工,为了挣钱而奔波。尤其是丢弃土地和失去土地的村民,丢弃工作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来源。据2020__年报分析,全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仅有103人,剔除乡村企业的从业人员38人,也就意味着每年至少有237人外出打工。从收入来源上分析,20__年我村经济总收入562万元,打工收入310.2万元。也就是说打工收入超过农民收入的二分之一,恰恰这一半是最不稳定的收入。农村民生的对策和农村民生工作存在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社会转型、经济转体在农村的具体体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找准切入点,加快统筹城乡工体建设和社会新农村建设就是最佳切入点。
四、分析及建议
(一)统筹规划,乡村集镇一体。根据山区、河流、人口的分布和人口集中的优势,规划一个“以乡政府为中心、集镇为支撑、村连村为接点、自然村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乡村格局。采取居住区和生产区分离的办法,逐步消除散居户、独家户。在全乡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乡镇中心至村庄的集镇规划。这个规划包括生活居住区规划、农业产业规划、商业流通规划。坚持发展规划与建筑规划并重,房屋设计与群众认可并重,主题风格协调与建筑特色并重的方针,引导村民建设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特色、安全节能环保的住房。
(二)散户集中,兼村合并。对我村山大人稀、人口居住分散的农户,通过政策鼓励、扶贫搬迁等形式,向人口居住集中的村组、集中合并。对闲置下来的土地和山林,可兴办不同形式的养殖场、林场或多种种植基地,保证土地、山林资源发挥效益。对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加强土地治理,最大限度满足因人口的增加和建房的扩张对土地的需求。
(三)兴办实业,引导就业。乡村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发展差距,促使很多农民背井离乡,靠打工增加收入。大中城市的飞速发展是靠牺牲农村土地和农民的廉价劳动力为代价,把大量的社会问题留给了农村和山区。农民要摆脱“打工挣钱―讨老婆一生孩子―打工赚钱”这样的一个往复循环的怪圈,必须从长远考虑,兴办实业,引导就业。结合上龛乡实际,立足现有资源优势,放眼市场,统筹布局,利用我村集体山场、土地、林特,发展林特药种植与加工、产业发展与养殖业,引导村民返乡就业,建设家园。
(四) 发挥功能,建设平安村组。随着人口乡镇化的发展,生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口的户籍性质、职业分工将会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村组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围绕各方面需求,开展村组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社区组织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在组织建设上,以党团组织、村委会组织、村小组组织为主体,把村务公开、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纳入村民自治的内容,真正把仓坪村社区建设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村民自治组织。在服务内容上,把涉及民生的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劳动保障、环境卫生、便民服务、政策咨询、大病统筹纳入村组社区服务内容,形成村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组织方式上,通过乡干部驻村引导服务、部门定岗帮扶、村组社区提供济贫帮困服务、村民自我服务等有效形式,打造服务性村委会、管理型村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