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体制改革情况调查报告三篇

义教体制改革情况调查报告(精选3篇)

义教体制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篇1

×区现有任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个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乡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乡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个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乡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乡村4752名)名;乡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个中乡村初中教员356名,乡村小学教员467名。

自年以来,依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县政府一致布置部署、关怀指导下,我区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工作已逐渐获得了施行,获得了较分明的见效。年月10日至月10日我对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工作进行了普遍调研,现将调研状况申报如下:

一、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落实状况及见效

1、“以县为主”乡村任务教育治理体系体例具体施行。全区从“以乡(镇)为主”改变为“以县为主”的乡村任务教育治理体系体例,完成了“四个一致”,即教员工资由区财务一致发放;学校和教员步队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分一致治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革新资金由区财务一致布置;学校指导班子的选拔、装备、运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分一致治理。“以县为主”的治理体系体例防止了原体系体例财权与事权别离,学校和教员步队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分一致治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分依据全区教育教育实践,对教育资本进行微观调控,优化装备现有教员资本,促进教育教育质量的进步。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革新资金由区财务一致布置,打破了乡(镇)界线,使经费投入愈加合理,防止了部分反复建立,对教育的投入有所添加。

2、进一步理顺了乡村中小学治理体系体例。年8月,经区委大会研讨,吊销了4个乡镇教育组,乡村通俗小学划归乡镇中间校治理,乡村初中由区局直接收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做事机构,进步了工作效率。年6月,依照区委布置乡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治理,彻底改动了学校党政治理两张皮的治理形式,进步了教育自立权,便当了教育行政主管部分统筹布置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活动、平衡发展。

3、学校指导和教员步队建立获得增强。、年,在区委、区县政府的关怀、支撑、指导下,区局在普遍调研的基本上,依据教育工作实践调整了中小学指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营业优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指导岗亭,为学校治理工作注入了生机,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还,适应教育发展趋向,结合教员步队近况,区局制订了教员步队建立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指导干部治理规则、学科主干教员、带头人暂行治理方法等准则,使学校人事治理工作获得了进一步规范,师资步队建立进一步增强,培训学习工作惯例化,有用的促进了教员步队全体程度的提拔,为教育质量进步奠基了坚实的基本。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渐落实,办学前提获得进步。自年以来,在区委、区县政府准确指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撑共同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装备,整合了教育资本。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间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时机,应用上级项目支撑,新建、改建、维修了局部学校教育楼或办公楼;乡村中小学悉数施行了现代长途教育项目建立,建成了18所乡村中小学新乡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置价值78万元的实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前提和校园情况获得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任务教育办学程度的全体进步、发展。

5、任务教育经费保证机制逐渐完善。区上设立了基本教育资金治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到达了三个增进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进要高于当地财务常常性收入的增进比例”,教员工资、学校办学经费、乡村任务教育津贴经费比及了落实。坚持健全乡村任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准则,执行区级预算治理、分期拨付经费、严厉审批报帐、审计监视准则,理顺了新机制运转下的上下级财政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运用,加强了学校财政治理工作的通明度。

二、存在问题

1、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固然“以县为主”教育治理体系体例变革施行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治理体系体例的方式和职责调查不多,习气于多年来的老治理形式。乡镇对此看法不够,以为当前学校的治理是教育部分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不足支撑、监视和指导。在学校建立、合校后的学校资产措置等问题上经常呈现扯皮、推诿等景象,单个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乡村教育体系体例变革的施行,教育经费的投入首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变革后,教员工资的津贴局部不克不及获得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员的工作热情,晦气于教育系统不变。学校维修、革新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分歧水平的投入,目前没有了,学校维修、革新给教育部分、学校带来了较大坚苦。

3、教员步队建立跟不上教育情势发展的需求。乡村中小学教员步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员春秋构造老化(45岁以上占40%),单薄学科无专职教员(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员专业构造不合理,非专业代课景象严厉(占34.4%)。随着课程变革的深化施行,学科门类添加,教员培训经费不克不及保证,遍及存在教员课业担负过重,工作量大、常识老化等景象,给教员形成了宏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变革的顺畅施行。

4、学校硬件设备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措施。固然,近年来在各级县政府和指导的关怀支撑下,学校办学前提有了必然水平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时发展,乡村学校信息技能教育相对滞后。当前,21所乡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置办22台微机,装备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能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变革的施行。

5、任务教育债权化解任务艰难。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本设备建立、危漏校舍革新和“两基”进步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撑下,依照相关政策规则,经由努力以归还655.5万元,尚负债务(含利钱)合计1123.9万元。债权化解任务给原本就经费严重的学校和教育部分带来了宏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不变和发展。

三、几点建议

1、进步看法、加大宣传,营建全社会齐抓教育的优越气氛。各级党委、县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计谋高度看法教育的主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乡村任务教育治理工作放在主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治理体系体例和各项规章准则,增强教育内部治理,坚持乡镇指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审核准则,加强责任感,营建全社会关怀、注重、支撑教育的优越气氛,办人民称心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具体发展。乡村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削弱,学校自身又无造血功用,教育行政部分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而,区县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获得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殊是教育建立资金要归入财务预算。增强教育经费运用治理,削减糜费,保证教员工资足额发放到位,真正表现“以县为主”,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3、增强教员步队建立,进步教员全体本质。结合课程变革,进一步加大教员职业品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进步教员的营业才能和教育程度。设立教员培训专项基金,保证分歧方式的教员培训活动顺畅施行。充分发扬现有教育资本的效果,办妥杨凌教育网站,应用长途教育资本,为教员供应培训、教育和交流服务。完善教育人事体系体例变革,加大教员合理活动,整合师资构造,科学配套师资,处理教员构造性缺少,充分紧缺教员。增强教员步队审核,完善用人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改变观念,充分发扬每个教员的特长,使每个教员都成为教育和教育的中坚力气。

4、加速乡村小学合校并点措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本。完善学校网点调整结构,科学制订学校发展久远规划。将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与学校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坚持“以县为主”的学校危房革新和新建规划的长效机制,防止反复建立和资本糜费,整合教育资本,扩展办学规划,进步办学效益。

5、统筹布置专项资金,逐渐化解任务教育债权。“两政一教”债权化解状况复杂,牵扯面广,负债年限较长,数额较大,要一次性处理存在必然难度。建议县政府成立清欠小组,制订清欠方案,采纳多种方法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部分责任,各部分协调一致,分批次逐渐化解债权,彻底处理教育所面对的宏大坚苦。还严厉执行相关政策,制订配套准则,根绝新的教育债权发作,给教育发明一个宽松的发展情况,办妥人民称心的教育。

义教体制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篇2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

自xx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20__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xx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20__年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__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xx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请收藏网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123.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义教体制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篇3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县农村饮水价格情况,规范供水价格秩序,近日,我们深入等7个乡镇,对农村饮水价格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鄂西,属江汉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全县行政区划分为六镇一乡,119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94415人,其中农村人口xx人。据水利部门数据显示,期间,我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共解决xx人(含农村学校XX人),建设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78处,xx人,总供水能力1.1894万吨/日,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61%。实际完成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400万元,省级配套xx万元,县级配套31.21万元,群众自筹xx万元。xx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73处,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3处,解决了6个乡镇17个村11所中小学2286户xx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投资605万元。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供水的供水能力、实际供水数量、供水人口、投资主体、上级补贴、管理模式等;运行费用和价格情况,包括电费、人员工资、维修费、水质检测费等各项运行维护费用以及缴纳的各种税费;农村饮水工程水价收取方式、收取标准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电价情况,包括农村饮水工程电价执行类别和具体水平等;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数量和工资水平、管网漏损率等。因供水模式的差异,其情况也各有不同,但农村用水户用水量低,管网长且损坏严重,漏损率大,运行维护费用较高,管理人员少、工资低,水费标准偏低,收取难,经营管理举步为坚是普遍反映的问题。

二、目前农村饮水价格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在农村饮水价格监管方面,我们价格部门虽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价格部门监管农村饮水价格的范围有限。目前只监管了县城自来水公司直供到村、乡镇自来水厂直供到村和民营公司管理的水价,故我县的农村饮水价格管理有些混乱,存在政府定价、协商定价、村民自制定价三种定价方式。而且自xx年我县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以来,从未对农饮水价格进行过检查,供水企业或村集体大多自己管自己。

2、农村饮水价格偏低。据调查,全县农村饮水价格无论是那种定价方式,基本水价均在1元/吨至2.5元/吨之间,且绝大多数村民自制定价都在1元-1.5元/吨,收支难平衡。

3、除县城自来水公司直供到村的水价公示基本规范外,其它几种供水模式(乡镇自来水厂直供到村、村民自建自管、民营公司管理、村集体管理)基本没有价格公示。

4、时有价格举报投诉。主要是供水管网改造过程中发生的矛盾、不能直抄到户而由用户平摊水费等引起的举报较多。

三、农饮水价格问题存在的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饮用水价格偏低,多数村集体处于保本或亏本状态,特别是提水供水工程基本都要村级进行补助才有人进行管理。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供水成本过高。调查发现,一是工程年供水总量小,供水范围小,用户较少,单位供水成本相对较高。二是电价偏高。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绝大多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采取自灌模式,不需要发动机抽水,不存在电费负担,但部分抽水、提水工程耗电量大,抽一方水通常需要耗电4-5千瓦时,电费占供水成本的比重较大,电费相对较高。三是群众用水量少。由于用水花钱,农村群众实际用水量较少,每户每月平均5吨,个别村组不足3吨,致使供水单位成本偏大。

二是群众认识偏差。我县农村居民长期以手压井、小筒井和小口径砖井为饮用水源,甚至还有少部分居民取用河塘、渠等地表水。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民,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花钱买水饮用很不必要,他们大多选择不用或少用商品饮用水。

三是部门监督缺乏。农饮水工程加压站、入户主管网等工程都是政府投资,由于缺乏对管材、设备及施工质量的有效监管,农饮工程建设质量低,“跑、冒、滴、漏”现象较多,致使供水成本增加。据调查,我县村组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网平均漏损率在35%以上。管网老化、损坏严重,供水设备和设施年久失修,用户滴水现象较为普遍,缺乏规范化管理。

四是优惠政策难落实。由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性质缺乏明确定性,相关政策、规章制度仅简单指出要实施优惠政策,而对用电价格、税费优惠的规定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执行方式,可操作性不强,从而使相应的电价、税费等优惠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落实到位,实际效果不理想。

四、加强农村饮用水价格监管的对策建议

农村饮用水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过高过低必然会影响到购买力。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价格监管,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实现供需双方利益均衡,是促进农村饮用水供应良性运转,保证农饮安全工程惠民政策得到落实的途径。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农村饮用水价格监管:

1、合理确定水价,补偿经营成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自XX年实施以来,由于一直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造成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混乱,直接影响到供水工程的运营效益和用水户的利益。要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优质优价等原则,由物价部门合理确定水价标准,形成群众能够接受、供水工程能够持续运营的水价机制,最大限度的让群众得到实惠。

2、出台优惠政策,降低用水负担。考虑到农村用户经济承受能力,在目前农村饮水价格偏低、运行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用电、用地、税收等实行优惠政策。

3、加强部门联动,实现有效监管。农村饮用水价格的高低,不仅关系农民切身,而且也影响到供水企业(村集体)的经营利益,水利、物价、财政、卫生等部门应当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一方面在统筹考虑、合理分摊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水价;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调研和监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