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问卷调查报告分析范文【最新2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 问卷调查 课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03-02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问卷调查被公认为十分常见、简便而富有实效的调查方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很好地掌握问卷调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问卷调查的作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小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存在问卷设计不合理、问卷对象设置不够全面科学,以及问卷结果分析过于表面等问题,所以,教师的适当指导很重要。
陈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卷的调查方法》中指出,做一次问卷调查需要经历五个步骤:1、理清调查项目,确定问卷对象;2、围绕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3、把握发放时机,及时回收问卷;4、统计问卷结果,分析调查数据;5、撰写调查报告,展示活动成果。在以上问卷调查的五个步骤中,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并分析数据以及撰写调查报告这三个步骤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的,因此本文将问卷调查课分解设计为以下三个子课型。
一、问卷设计指导课
一份问卷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调查的效果如何,而想要设计好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以往的研究也说明了,很多小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中存在问题的设计与主题关联性不大或者对主题来说意义不大、可供回答问题的选项不够全面合理、开放式问题让人难以回答等问题。因此,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问卷,是比较重要也比较有难度的。
以往的问卷设计课都只用一个课时讲完,难免存在讲得不深不透、学生一知半解的问题。因此,本次问卷设计指导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了解调查问卷的结构,能根据研究主题合理设计问卷标题、指导语和致谢语,并能合理确定研究对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能根据研究主题合理设计调查问题,并尝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为:案例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拓展。其中,“案例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展示一份科学的调查问卷范例,从而导入本节课。“方法指导”则让学生根据范例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调查问卷的结构,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并板书,并详细讲解指导语以及确定研究对象需要注意的问题。“巩固练习”即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子课题,合作列出问卷设计的提纲,写清楚标题、指导语及致谢语,并确定研究对象。“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已经设计好的问卷提纲,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其他小组所给的建议和教师的指导对问卷提纲进行修改和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问卷结构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查找“问卷中问题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为: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并布置作业。其中,“复习旧知”是通过复习巩固上一节课关于问卷结构的认识。“探究新知”环节,学生根据课后查找的“问卷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归纳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注意问题呈现具体例子,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的子课题,合理设计调查问题。“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题,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其他小组以及教师的建议对调查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问题设计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继续完善问题设计,并将两节课的成果合并,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二、数据分析指导课
实施完问卷,如果没能对问卷结果进行很好地分析,那么收效也依然不大。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知识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对于定量的分析可能只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而定性分析却是可以挖掘深一点的。
数据分析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数据分析的几个步骤――统计结果、发现现象、原因分析,并能通过数据统计结果发现现象和进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
本课型的教学流程为:回顾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并布置作业。“回顾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之前活动的照片,让学生回顾已经进行过的活动,各小组汇报活动进展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包括回收的调查问卷,从而导入本课。“方法指导”环节,教师呈现一些题目和数据,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归纳出数据分析的三个步骤。“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回收到的的原始调查问卷,小组合作学习,对其中的一道题目进行数据分析。“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小组数据分析的结果,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数据分析步骤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对小组回收到的原始问卷所有题目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出分析结果。
三、调查报告撰写课
作为问卷调查法的最后一步,问卷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将问卷调查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使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更深入地开展后续的研究。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辩证分析统计的数据,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趋向。
调查报告撰写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学会根据前期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由于该课内容比较多,所以由两个课时组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为:案例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案例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展示一份科学的调查报告范例,从而导入本节课。“方法指导”则让学生根据范例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并板书。“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前期数据分析的结果独自列出调查报告提纲,提纲要详细到每一部分的打算如何写。“交流评价”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组内的交流评价,另一部分为班内的交流评价,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调查报告提纲。
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复习旧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展示交流。“复习旧知识”环节,通过回顾对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进行复习。“撰写调查报告”环节,学生根据已经列好的调查报告提纲撰写调查报告。“展示交流”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组内的展示交流,另一部分是上台在班内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给予适当评价和建议,教师也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学生通过交流,根据其他人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活动的目的
现在,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评价,一致认为学生的的责任感太缺乏,有教育的必要性。很多老师都反映“真不知道现在的初中生要干什么”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理想很少去想,对家人也没有义务和责任觉得应该承担,对社会的概念更是模糊。但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身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针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并力图改变。
二、实施过程
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倾吐自己的心声。共包含25道单选题,题目内容涉及学生对班级、家庭、社会等多个常见问题的看法。本次调查问卷面对的是初中2012级各班学生,面对同一群体共调查两次,时间分别是2012年10月和2013年10月。共发放 300 份问卷,收回 300份 问卷。有效问卷 270 份。我们对收回的有效试卷做了逐项统计,并进行了结果分析。
三、调查问卷节选
1、班级值日生你能否按要求主动完成?
A、能主动完成 B、想起来就做 C、有机会就溜
6、在班会课上,老师希望大家为班级建设献策,我会
A、 踊跃发言 B、 叫到我,我会说
C、 认真听别人讲,但不想发言 D、 不感兴趣
10、如果你是团员或积极分子,你入团的最大原因是
A.满足自己的荣誉感B.为了不断提高自己C.为了受到老师的重视
D.身边同学都想入团,所以我也想E.起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民服务班级
12、对于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你怎样认为?
A.做家务累,不想做B.有劳逸结合的效果
C.主动为父母分担D.当成锻炼独立性
13、家里有客人到访,我会
A、主动问好,给他们倒杯水 B、在父母要求下打声招呼,然后躲回房间
C、 该做什么做什么 D、 因为可能影响自己的活动,十分不满
15、你怎样看待从父母处得到的零花钱
A.想花多少,花多少B.父母赚钱不容易,省着用
C.父母给多少,花多少
17、在公车上看到别人在乱扔东西,你会怎么做
A.自己不扔就可以了B.别人乱扔我也跟着乱扔
C.把垃圾捡进垃圾箱D.上前提醒他不要乱扔东西,你会怎么做
23、对下列新闻,我平时比较关注其中的(可多选,但不超过三项)
A、国际国内政治 B、国际国内经济 C、娱乐新闻
D、体育新闻 E、科技文化新闻
25、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
A、事业成功,有所建树 B、有美满幸福的家庭和知心的朋友
C、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给别人带来快乐
D、有权利,有金钱 E、其他
第一、二次统计结果比较
总结:
1到10小题调查的是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
大家可以从表格对比中发现,从初一到初二学生的班级责任感普遍有所增强。刚升入初中时学生的年龄较小,新的集体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不存在感情。
但是,入学一年多以来,我校实行岗位责任制,提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实行岗位责任制的一年里,孩子们通过“比、拼、赶”更强化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对班集体的情感和荣誉感都有所增强。因此,逃值日的少了,对班集体不管不问的人少了,为班集体出谋划策的人多了。自然,学生的班级责任感也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小事情上有了责任感,但在大的宏观的问题上自我意识还是很强。例如,入团的原因考虑个人的比率竟然从5.3%提高到54.6%,可是入团是为了更好地为班集体服务的比率反而略有下降。
总结:
11到15小题调查的是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初二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与初一相比反而有所疏远。例如,能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的人从40%下降到23.4%。除了因为初二的功课繁忙,更是因为青春期里与父母关系的疏远。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也更加成熟懂事了:例如,家中来客人能主动打招呼的人多了;心疼父母的人多了。这就是初二学生的特点,他们叛逆,追寻个性,与父母的关系看似有所疏远,但是他们的内心却能体谅父母,更希望自己能在别人心中留下好印象,因此,可以更主动地与客人打招呼。由此可见,他们是渴望得到认可,渴望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所以,与其说他们叛逆,不如说他们正走向成熟。
总结:
16到25小题调查的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以上的调查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仍旧有所缺失。
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稳中有升。例如自己不扔垃圾并能主动提醒他人不要扔的比率从26.3%上升到30.5%。但是,关注社会时事和新闻的比率有所下降。可能源于学业压力,孩子们更多的关注的是科技文化新闻。在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贡献,明确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孩子们还是普遍觉得,我还是小孩子,社会上的事可以关注一下,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而且,未来离自己很遥远,理想也只是说说而已。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实践
要知道学生责任感的盲区在哪里。不应该只从理论上加以说教指导,应该带着孩子多实践,多接触社会。让孩子和社会真正的融合为一体,孩子才会有社会责任感,有主人翁意识。
(二)重校外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但要抓好校内,更要重视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我们应该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多个途径对家长进行说服教育,倡导更为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社会几个方面相结合,教育效果才更好。
(三)重过程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一个漫长、精细的工作,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要结果而轻视了过程。这样做必然导致相反的结果,也是教师极不负责的表现。因为,让学生体验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体验,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当成一个终身的课题。
五、课题简介
在综合目前已有的关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方面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以我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课堂,以各种教育活动为平台,研究如何在课堂上随时随地的进行责任感的培养,研究通过何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寻找更多的活动形式,并形成家校合力,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加直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