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调查报告(合集10篇)

乡村调查报告十篇

乡村调查报告 篇1

“盛秀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我们本小区的一所基本医疗服务中心,由最基本的日常病情治疗小诊所,为本地职工免费基本检查,划价,开药等部分组成,是小区人们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首先是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其次是针对社区常见病症咨询了各位坐诊医生,向他们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所需要的帮助。

社区卫生服务站就位于社区的中心地带,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所需。当他们遇到了普通的病症或是想要开处方领取常用药品时,只需携带他们的职工医疗保险卡即可。首先可以先咨询当天的坐诊医生,就病情和不舒服之处与其做一个交流。随后可带上开好的处方划价取药即可,如有需要通过打点滴等小型治疗方式解决病症的即可在本社区服务站进行治疗。其内容与方式还是比较方便,易于老百姓操作的。

接下来我也和其中的一位坐诊医生了解了本小区的某一项重要病症的基本情况。

据悉,尘肺病是危害我国移植工人健康最严重的职业病。卫生国际部对基因全国职业卫生我国情况的最新通报。截止____年,我国内科尘肺病累积病例581377名,其中仍存活患者442200例。其他资料报告,全国特别还有60万左右的可疑尘肺病人硕士,不含还没有统计在内的散布在医疗社会上(小矿山等)尘肺病患者就已达百万之众,仅____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2248例,煤工尘肺和矽肺共占85.6%,发生于煤炭系统部委的尘肺病患者占47.6%,年内死亡的尘肺病患者2343例,每年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同时自然在创始人国内外还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

从行业的尘肺病情况看,煤炭系统评委是尘肺病的重灾户,其病例约占主任全国总例数的40.5%(23.5万例),面对知识众多的现有患者,企业特别是历史包袱较重的煤炭行业,比如我们所处的大同矿务局现患就达7000人左右,在企业下放,结构调整中面临很大困难情况下,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同时还有许多尘肺患者已与用人单位脱离,成为社会上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因此此病症成为我们当地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卫生服务站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尘肺患者场表现的症状有胸闷,胸痛,咳漱,咳痰,劳力性呼吸困难,易感冒,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每隔数年病情还要升级,合并感染,最后肺心病,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为小的卫生服务站,因为自己的医疗设备毕竟有限,所以只能做到小的基本检查,起到一个“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治疗”的作用,也为矿区的工人提供了保障。

本卫生服务站还定期为小朋友们提供免费接种各类疫苗的服务,使小朋友们既获得了方便,又从小就获得了身体的安全保障。正如横幅所言“关注儿童健康,关怀儿童成长”。除了为小朋友们服务,还有就是为成人的小区百姓提供日常的体检,比如量血压,抽血检测各项身体指标是否正常等等,当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给出良好的建议到大医院进行深一步检查,使大家在放心安全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的生活。

最后,医生也向我介绍了卫生服务站的近况,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服务站的人数,设备还有所欠缺。平均是一个医生要分管几千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设备也是建设和更好发展本小区卫生服务站的前提条件。全体服务站工作人员也是竭尽全力在原有的设备和条件下为老百姓服务的同时,向上级反应请求援助,请求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提高。同时,他们也常作为本地区的代表参加一些更大型的医疗会议,在学习大医院的新观念,新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向他们反应本地区在近期出现的常见病症,一同探讨好的解决方案,并定期调配专家级医生为小区百姓进行免费坐诊,更好的了解本地区人们的健康状况,也更方便上级调配资源来缓解我们的当地之需。

作为一学生的我有了更大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至少让我明白不论是大地方,还是小地区,都会有那么一群身着白大褂的人,在默默的为每一个生命服务,这就是我们作为医生的重大使命,不论是职务的高低,还是地域的大小。那作为我们医学生,未来必定就要担负起这样的使命,所以留给我们的只有好好学好专业知识,以一颗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心态走接下来的人生道路!

乡村调查报告 篇2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旅游业。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详细的调查: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 “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高潮。假日旅游有力推动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加财政收入,满足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 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26.8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

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

“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乡村调查报告 篇3

去年年末,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局、通盘考量,提出了要在20xx年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xx年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岩头镇以“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为总纲,以全面改善城乡发展环境为抓手,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保障,将美丽乡村建设作全年性、战略性任务来抓,用大决心、大力度保障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同工作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岩头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岩头这样一个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后发优势强劲的发展中的山区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现实版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是加快山区发展的有力抓手。岩头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生态这一后发优势,推进错位式、差异化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基于对岩头特色优势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全面把握,基于对岩头优势劣势的科学洞察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岩头在全面分析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20xx年1号文件《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保障,使“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把新农村建设从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具化为可操作的工作。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党的xx大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岩头镇紧紧跟随党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生态文明理念的题中之义,以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市级卫生镇的创建为契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继续保持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应尽的责任。

(四)是提升岩头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岩头着重体现地方的生态特色和产业特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把美丽乡村品牌的打造作为当前工作的载体和工作的方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后岩头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助推器。

二、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情况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为按期实现工作目标,镇党委、政府按照“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为亮点,以“幸福社区”建设为关键,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力争在20xx年创成美丽乡村示范镇。

(一)狠抓组织领导。成立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解表(20xx-20xx)》,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完成时限、责任领导与责任人。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行效能“积分警示制”、专项行动跟踪督查制、美丽乡村建设攻坚周例会制、班子领导承诺履诺制等制度,形成“统一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层层督查”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目标规划。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在《岩头镇总体规划(20xx-2030)》和详细性控制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五尺、表山、鲤溪三个社区的建设规划以及镇城区污水管网专项规划,编制出《芙蓉古村保护利用规划》、《苍坡村保护利用规划》、《岩头村丽水街保护利用规划》。

(三)狠抓投资提升。1-5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任务完成率31.51%,41省道南复线、溪山大街等工程有序推进。已完成招商选资8637万元,任务完成率95.57%;签约楠溪江垄溪度假村、楠溪江国际养生保健中心(一期)等5个项目,对楠溪江国际养生保健中心(二期)工程等11个项目进行了包装推介,并于4月6日成立永嘉县岩头商会,全力打造吸引“凤凰还巢”的“金橄榄”、“幸福巢”。

(四)狠抓“六个一”项目。一条丽水街北段旅游文化商业街已全面铺开立面改造、建筑重建和景观道路提升工程;一批文化展馆已全部开始施工,其中中国农村改革馆和诗词馆已竣工;一条乡间绿道已分三部分进行施工,8月底全面竣工;一个游客接待和文化创意中心即将完成设计方案;一批特色酒店和民宿已全面进场装修,确保8月底前竣工投用;一台文化大戏于五一期间在芙蓉、苍坡、丽水街等古村落宗祠(戏台)上精彩演出。

(五)狠抓环境治理。以“四边三化”专项行动为抓手,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约7.7万平方米,年度任务完成率64.17%;通过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配备了村级保洁员等方式切实强化村级卫生治理;岩枫路口-苍坡沿线绿化工程顺利竣工,完成迹地造林1388亩,任务完成率144.28%;聘请专业团队对境内楠溪江、五尺支流、张溪支流及村级河道实行长效保洁;完成诸永高速沿线坟墓生态化改造。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难点

(一)工作意识尚需提高。广大干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但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少数镇、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小算盘”的思想,工作主动性、大局观不够强,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二)建设资金尚需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们还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保证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展。

(三)建设眼光尚需放远。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但在目前的规划中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常常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象。

(四)经营力度尚需加大。长久以来岩头已经积累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狮子岩、古村落等经典品牌,但都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化效益。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形载体,更是岩头今后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打品牌,我们在如何发展品牌、利用品牌方面力度不太,成效也不明显。

四、先进地区经验做法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安吉、桐庐、江宁、青芝坞等地区走在了全省前列。认真分析这些先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对照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创新发展理念是首要。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牺牲农民利益,这绝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大力培育精品项目、激发农村内生活力,这才是“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的必由之路和最高目标,也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三个部分。安吉通过将近一年的酝酿、规划,通盘考虑了自身实力、外部合力与内在潜力各方面因素,形成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规划方案,为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探索构建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这一建设愿景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创新工作机制是动力。创新联动机制,江宁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六个部门单位帮扶一个重点村的办法,打造出了“五朵金花”,并要求帮扶部门2/3的招待费用要在该村消费。创新筹资办法,安吉积极探索村企合建、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以奖代补、出资投劳并举等模式,以有效缓解资金制约压力。创新管理思路,建立完善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产业项目是关键。遵循“一次规划、分批实施,串珠成链、因地制宜”的工作方式,安吉深入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展示个性化乡土文化,通过改造农家民宅、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树立良朋镇迂迢村和鄣吴镇玉华村的“书画文化”、章村镇郎村村的“畲乡风情”、报福镇石岭村的“农家休闲游”等微品牌,形成“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等4条精品观光带,从小到大层层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使安吉的美丽乡村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四)创新品牌经营是核心。一个良好的品牌能够带来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必备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自20xx年创建伊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频频聚焦安吉,迅速地将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的品牌推向了全国;20xx年10月,全国首次“部局”联办、多方联动的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暨20xx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品牌效应带来签约外资项目11个、总投资3.56亿美元,签约内资项目23个、总投资101亿元。

五、想法与建议

20xx年是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岩头将全力抓好招商选资、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以下日川-芙蓉-丽水街-苍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为脉络,以芙蓉山庄等旅游项目为支撑,以精品村、文明村、生态村创建为节点,美丽乡村需要靠政府带动建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xx美丽乡村调查报告怎么写,请参考,上公文章,发现学习。

乡村调查报告 篇4

我们是一所乡村级的初级中学,学校有77名教师,乡村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准确全面地了解乡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帮助乡村教师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现学校工会对部分教师进行专项问卷调查,对乡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专业发展、身心健康、思想状况等方面作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农村教育发展快,势头好,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保证到位。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配备不足,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初中教师为16节左右;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0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教师备课、批改作业、查阅资料、课外辅导、培训学习、家庭访问、兴趣小组等所需时间。

3、农村教师日常生活存在诸多困难。

(1)住房方面。经对30位教师调查:学校建了教师周转房,解决了部分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住房,没有得到任何住房补贴,这也造成他们不安心工作。

(2)乡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据对30位教师的调查,感到经常身心疲惫的有15人(占50%);感到心理压力较大,有时身心疲惫的9人(占30%);很少感到身心疲惫的只有6人(占20%)。通过与教师座谈,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即工作负荷重,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问题学生难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回报等;二是来自生活。收入低,物价高,家庭负担重,家庭照顾不上等;三是来自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教师的付出和成绩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等。

(3)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月工资2500元左右,扣养老保险等项后,剩下的就20__元左右,加上乡镇补贴也才2500元,工作了十年的教师拿到手的也就3000元左右,这点工资只够解决温饱。因此,一些教师对未来心灰意冷,一些教师寄希望于涨工资,可“物价总是比工资涨得快”仍是很多教师的无奈心声。

二、提出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切实为乡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

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快改善乡镇的办学条件,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稳定性。一是要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及教师的办公条件;二是要对乡村教师适度倾斜政策,实行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分级确定补贴额度。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注入专项资金来解决乡村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使他们享受到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差不多的待遇;三是要特别关注乡村困难教师群体,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进一步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乡村基础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岗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作用,用工会的臂膀搭起关爱乡村教师的桥梁。学校工会首先要突出工会维权职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教师的实际困难,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关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从体制、政策层面得到解决。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积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其次工会组织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职工的素质。首先通过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工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多为农村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要关注困难教职工群体,通过送温暖、结对帮扶、爱心互助等形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此外,工会组织还应关注教师的思想心理状况,通过谈心、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随时了解教师真实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使教师消极的负面情绪向积极乐观的情绪转化,真正能彰显工会组织在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稳定教师队伍中的独特作用。

乡村调查报告 篇5

土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逐年递减的有限资源。年到年的十二年中,全县耕地面积减少了8.5万亩,相当于减少了12个中和乡的耕地面积。大量的劳力外出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为此,我们对全县土地撂荒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

全县现在耕地64.4万亩,其中土19.4万亩,田45万亩,人均耕地仅0.93亩。据现在571个村的调查统计,全县撂荒14670亩,占耕地面积2.3%,涉及农户7456户,21130人。中和乡现在耕地7036亩,而撂荒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的8%,岚峰占5.2%,二坪占4.2%。在撂荒地中,60%为坡瘠地边远零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形成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如下:

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以种一亩水稻为例,产稻500公斤,收入46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115元(按我们3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占25%计算),请人犁田、栽秧、收割等费用180元左右,亩平纯收入165元左右(含自己的劳动量价值),即一个劳动力种一季水稻的净收入为165元,如果种小春生产,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农业的比较效益差,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2、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由于“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和农产品价格多年持续走低等原因,去年,外出劳动力18万人左右(常年外出14万人)带回劳务收入8亿元左右。外出劳力占劳动力资源的50%且为主要劳动力。在家务农的基本为“九九、三八”式劳力结构。

3、户口外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越来越多。20__年12月至年的二年间,全县农村人口实际外迁20375人(扣减20__年以来移民安置5386人),在这两万外迁人员中,部分土地进行了合理流转。部分土地形成撂荒,全县由农户外迁而撂荒占20%左右,水口就占33%。

4、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管理不便,形成撂荒。如太平镇团碾村二社,有20余户由于偏远、坡高等不便管理而几乎弃耕(每户部分撂荒),又如二坪水磨村唐定国,他主动种了别人不种的较好的几亩土地,而自己的偏远瘠薄地撂荒。

5、基层组织对二轮承包没有全面理解,拒收外迁户中断承包关系的土地,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是基层个别地方对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有种片面理解,认为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的政策,因此,即使有许多经商户或外迁的农户要求中断承包关系,基层组织害怕犯错误而拒绝接收,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导致农民对承包地初放经营,甚至撂荒。水口镇的外迁户把承包地交给村社,而村社认为承包期未满和“30年不变”等原因,拒不接收外迁农民的承包地51.5亩,占全镇撂荒的33%。

二、对农村撂荒地的思考

土地撂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撂荒说明了部分农民正在摆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土地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这表明了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土地是不能再生的有限资源,是社会财富之源,我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负面影响大。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各级重视、措施得当,组织引导得力,是不会出现较大面积撂荒的。现就对如何处理好撂荒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理解“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根据“土地管理法”第37条“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经营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之规定,对当前农村的撂荒地,村社可按法定程序收回,采取多种方式重新发包。现在,基层对多年撂荒地不问不管,使土地撂荒与日俱增。对现在的撂荒地,可规划种植为桑树、果树和花椒等劳动量不大的经济作物。

2、退耕还林还草要与减少或避免撂荒相结合。去年,退耕还林2.95万亩,今年计划5万亩。为此,对撂荒地而无法转包的坡瘠地,即使没有达到退耕还林还草的要求,也可以列入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通过还林还草计划,消灭较大面积撂荒是完全可能的。

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县域土地流转及撂荒的实施意见,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农民写了个白条或口头达成协议自由转换,没有全面、完整的合同条款,没有村社发包方的监督,更没有专门的流转管理机构,已经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年全县农业税尾欠达到71.7万元,就岚峰一个乡1996年以来,尾欠就达97828元,占全县尾欠数的13.6%,因土地流转不规范,有的农民种了别人土地后又不交农业税,村社只能找原承包人,结果双方都不交农业税,形成农税尾欠和土地撂荒。为此,我们要在尊重土地二轮承包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全县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成立县、乡(镇)两级的土地托管和恢复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从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尽量避免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4、实施县内移民计划。县内移民,就是本县或本镇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从甲地到乙地,从山上到山下落户。山区土地少,且多为坡瘠地,亩产不高,土地级差收入低,又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山下又出现耕地较大面积撂荒。这是一对能克服和避免的矛盾,对那些愿下山种地落户的山民,政府对他们的建房审批、子女入学等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政策应适度放宽。山区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极高,如虎峰镇东山村二社的李德文,就从山上移到山下的正义村落户,种了十几亩土地。已摆脱了原在山区中当山民的贫困。还有部分山民愿下山而找不到田土种,如果乡镇做好工作,为他们牵线搭桥、正确引导、撂荒面积就会大大减少,辖区内移民,既是解决撂荒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山区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治本之法,也是消灭山区山民贫困之法,这是一举多得之事。

5、大力提倡免耕法等新型的耕作制度和使用先进的小型农业机械(如小型收割机械、小型潜水泵等),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之扩大种植面,以及适应当前农村“九九、三八”的劳动力结构,减少农村隐形抛荒或撂荒。

对土地撂荒问题,我们要认真面对,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既使部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又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乡村调查报告 篇6

我选择将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迳口村扶贫情况作为调查课题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迳口村作为我的家乡,我对它比较了解,调查活动比较容易进行;

二是,宜章县作为一个贫困县,二迳口村又属于其中一个小村庄,以小见大,从村里的扶贫情况可看出县里的扶贫情况如何;

三是,随着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出台,各地政府对扶贫情况的重视程度也随之而增,作为生活在迳口村里的人来说,扶贫情况的真假虚实及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我有切身体会及经历,而且了解扶贫情况,倾听贫困人口的真实感受,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更有助于扶贫工作的进行。

我认为,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迳口村扶贫情况是一个很有研究性的课题,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很有意义。截至20__年,迳口村全村共辖13个村民小组、七个自然村,人口1850余人,430余户。党员22名,定员干部5人,耕地面积1130亩。其中,贫困户约有共有110户,占了近四分之一。因此,选择迳口村作为此次扶贫情况的调查地点,并开展调查活动。

首先我找到了村民委员会,向村干部介绍了我的意图和想法,说明了调查迳口村扶贫情况的重要意义,正好此时他们在进行村里贫困人口的调查,于是欣然同意我跟着他们一起工作调查。接着我们通过整理现有资料,了解了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我也顺带了解了好些扶贫政策。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陆续对迳口村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做问卷调查,最后圆满完成此次调查。

乡村调查报告 篇7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开展乡村医生配臵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辖区共42个行政村,现有村卫生室13个,其中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13个。村卫生室均为乡村医生个人承办,位于乡村医生自建住房或租赁房内,大部分村卫生室能做到业务用房和生活用房分开,保证3间以上业务用房,100%的村卫生室统一挂牌,有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诊断床、电脑、打印机等基本设备。现有乡村医生52人,男乡村医生37人,女乡村医生15人,30岁以下含(30岁)6名,30—45岁(含45岁)18名,45—60岁(含60岁)17名,60岁以上11名。其中男性60岁以上11名,女性50岁以上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5名,中专学历47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2人,具有乡村医生证的52人。

二。乡村医生待遇保障

1、待遇低、流失严重。一是乡村医生的待遇至今没有从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上予以明确。乡村医生承担繁重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们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不相称,其中有近十个行政村无专人承担计免工作。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打工,农村人口逐渐下降,真正在家的农村人口不足80%。所以,村卫生室覆盖的人群不大,医疗资源较少,就诊病人不多,医疗业务收入逐年下降,很多乡村医生的经济收入已经低于当地务农群众。加之,村民看病又普遍存在赊欠药费的现象,给村卫生室的运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由于较小的行政村由于收入较低,无人从事疾病预防工作,年轻乡村医生队伍流失至今仍在继续。影响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2、村医收入普遍偏低,没有养老保障。大多数乡村医生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基本费仅有很少的补助,乡村医生没有养老保障。

3、补助标准与当地教师收入相差较大,大部分乡村医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从事农业生产上,收入的巨大差距使乡医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认为从医不如从农,极大的限制了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乡村医生收入有待提高

以前乡村医生待遇主要从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性收入。今年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上级财政按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卫生室核定补助标准,即每个卫生室每年12000元,作为对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补助,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乡村医生待遇水平。但是,由人口分散,政策补助少,乡村医生收入仍然过低。村卫生室的网络、水电、办公、房屋维护等费用支出目前仍自筹承担,增加了村卫生室负担,影响了村级卫生组织的健康发展。建议在每个卫生室每年补助12000元的基础上提高补助标准,采取分类指导原则,实行乡村医生补助制度。同时,财政要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网络费、水电费、办公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进行合理补助。

2、为乡村医生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制

目前乡村医生养老保险主要是参加新农保,生活水平以后无法保障。为优化和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巩固一体化管理成果,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区财政也应为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3、对农村卫生室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20xx年至今,我区村卫生室建设政府承诺给予建设补助经费,到目前每个卫生室仅配备一个档案橱,此后未再下拨项目经费或配备设备。导致村卫生室绝大部分由乡村医生自行筹资建设。对建设村卫生室认识不足,存在着应付、凑数的思想。有的村虽然提供了房屋进行改扩建,但条件过于简陋,难以达到标准;有的村没有做到“房屋公有化,办医集体化”,有的村仍然拿村医的私房进行改扩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村卫生室的建设问题。

乡村调查报告 篇8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土地、耕地及经济收入情况:乌苏市**乡位于天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苏市西北8公里处,南与世界上最大的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相毗邻,东与车排子镇为邻,西与农七师126团接壤,北与12团、127团隔奎屯河相望。全乡幅原16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万亩,现有耕地万亩。全乡8个村,19户,96人,**乡于1992年6月建乡,是本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农牧结合,二、三产业齐头并举的自治区级明示范乡镇。20__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162亿元,总产皮棉68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22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40万元,三产比重为44:46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78元;财政总供养人口14人。

二、财政收支情况:20__年,全乡实现乡村两级财政收入6746万元,乡级收入201万元,村级收入14万元,其中包括:财政拨款万元,转移支付万元,行政经费ccc万元,税收返还xx万元,土地承包费征收万元,加工厂利润上缴万元,村集体收入财政总支出201万元,其中行政经费2724万元;公用经费82万元;科技三项费用62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0万元;道路修建支出28万元,全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村队基本情况:全乡共8个行政村,全乡村干部总数为8人,20__年实现村级总收入xx万元,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x万元,“一事一议”收入;村级总支出xx万元,

二、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剧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乡建设与发展。取消农业税以后,我乡村级历史债务更加突显出。由于乡村财政收入的锐减,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乡村两级组织化解乡村债务的门路丧失。我乡面对沉重债务索取压力,日子将异常艰难。据乡农经站最近的统计数据,截止目前全乡乡村两级形成债务万元,其中乡政府1819万元,包括100万的防风治沙工程贷款,高新节水项目配套资金欠款4万元,历欠各类工程款80余万元,其他欠款;村级496万元,包括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形成乡村两级债务的主要原因是:

我乡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有现行制度、体制、法律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举债办事等微观方面的原因。既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公共品供给,国家一直是向城市倾斜,很少惠及农村,于是本该由国家提供的农村公共品,却让乡村基层组织承担,加之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乡村只有负债经营,举债办事,从而导致长期债务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惯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但是,某些制度弊端仍然在乡村组织运转中起作用,惯性作用不可避免。进一步分析,形成我乡乡村两级大量不良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兴办公益事业是形成乡村债务的主要原因。近年许多一些公益事业急待要办,向上争取资金又比较困难,且向农民集资只能筹措到一小部分的钱,大部分资金缺口只有通过借款解决。据乡农经站清查统计,全乡乡村两级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支出的债务高达万元,占乡级债务总额的%;在乡政府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支出的债务万元,占乡镇级债务总额的%。公益事业建设包括乡村学校、道路、植树造林、自水、农电改造、水利设施、医疗卫生建设等,这些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乡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面临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上项目,且进行高标准建设,使得乡村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实事求是地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没有资金只好大量举债。如200年争取的防风治沙项目中为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上而形成债务100万元,占全乡债务总额的%。在20__年全乡小城镇建设中耗资万元用于道路村庄环境建设,上级仅补助万元后,形成债务万元;这些债务除向农民集资偿还部分债务外,全乡仍有万元的债务无法化解。

(二)盲目投资兴办乡村企业形成不良债务。建乡之初,上级大力提倡兴办企业,并将此纳入年度考核。一些项目便盲目上马,举债办企业,最终由于管理不善,投资无法收回,债务无力偿还,给政府造成了损失。

(三)垫交水费是导致乡村负债的重要原因。过去水费征收过程中迫于生产需要,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垫支的方式完成水费的缴纳,采取借贷等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地为少数欠帐的“针子户”垫交水费任务形成乡村负债。在全乡八个村的债务中,垫水费负债总额达万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

(四)沉重的利息负担导致乡村债务不断增加。据调查,我乡村级债务主要是由村干部在民间高息借贷引起,借款年利率一般是8%至1%不等,高的甚至达到20%左右,且每年换据结息,息转本,本生息,基本上是至8年债务本金要翻一番。如**村在小城镇开发时,借万元,每年都要支付利息万元,?年多共支付利息余万元,但本金仍未偿还。全乡村级债务总额中,因支付借款利息而形成的负债万元,占乡镇债务总额的%;沉重的利息负担,使乡村债务进入了恶性循环。

(五)经费开支差口是产生乡村债务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渠道更加变窄,硬性支出又必须保证,加剧了乡村收支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的办公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了一定弥补,但也非常有限,维持日常运转差口较大。据调查,全乡按干部人均拨付公务费元,只够乡政府办公电话、打印资料、水、电和干部出差补贴;召开会议、人客接待和干部职工年终考核奖励等必须的经费没有资金,只有依靠负债维持。村级除在职干部报酬、优抚、五保户补贴列入预算外,每村仅预算办公费元。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级办公费主要用于了征订报刊,没有直接拨付到村,村级的一些正常支出难以保证。加之部分村队财经管理不善,不该支的钱支出了,应收的款项又收不上,造成支出大于收入,只有依靠借款维持收支平衡,由此也带一些不必要的债务负担。

---乡村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带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影响着我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债务过重,全乡干部为乡村集体垫支了日常费用,有的多年以没有领取过工资,手中握的是欠条,难以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村级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二)严重影响着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在我们实施借款时,大都是我们的乡村干部在还款时间、利息等方面作出的承诺,由于到期偿债资金不落实,无法兑现还款计划时,致使干部的威信和信誉下降,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

(三)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债务较大,资金没着落,我们的教育、敬老、广播、公路、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公益性事业无力兴办,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程度,干部威信下降,正常工作难开展,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严重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部分干部由于集体欠他们的钱,他们对政府怨声载道,不相信政府,根本不认真工作,政府因无钱兑现他们的欠款很难对其进行调整,导致村级基层许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五)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由于偿债资金不落实,加剧了债权人与乡村基层组织的矛盾,有的债权人结伙到乡政府或村干部家中催要欠款,甚至因债务纠纷而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债权人在乡村讨债不成,就纠缠乡政府主要领导不放,有的甚至损坏公共设施和财物,聚众讨债,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做法及成效

面对乡村两级沉重的债务,乡党委政府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干群意见后,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群众积极性、开辟集体新财为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落实责任。

近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化解乡村两级债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精神,立足本乡实际,顺应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加强领导,成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领导小组,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方案,认真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全乡集体经济的壮大与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化解村级债务。

1、抓班子,强基固本,为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夯实基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化解村级债务,不断增强村队经济实力,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近年,全乡以“抓班子,促经济”的思路,按照政治强、靠得住、会管理、肯奉献的标准,狠抓了村队班子建设,使村队班子带民致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选好“领头雁”。以“两推一选”活动为载体,以抓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能力和带富能力为目标,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下派挂职、交叉任职等多种措施,对软弱涣散的村队班子及时进行了调整,从200年以,共调整村队干部29人,切实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并下派6名机关干部指导督促各村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化解村级债务和带领广大农牧民致富的能力。二是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到减员增效。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改革中,各村大力精减集体干部职数,积极开展选派下村政府干部到各村任职,实行交叉任职,提倡兼职。几年共精减集体干部2人,镇政府每年可节约开支1万元;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以“科技之冬”活动为契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四是强化监督激励机制。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

2、调查摸底、清理资产、化解债务。

20__年,我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资产、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工作。我们实事求是地对8个村的各类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经过清理,乡级债务达万元,村级债务达16万元。根据清理结果,当年,在开展各项费用回收之际,乡党委、政府制定降息、减息和三角债抵顶转账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引导各村多渠道的化解和清理村级债务,20__年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146万元,200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20__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三年内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

3、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

一是按照《自治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监督》等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坚持“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发挥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对村民委员会的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

二是坚持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三是对非生产性开支进行压缩。对村干部工资、补助等,积极推广“费用包干,定项限额”的办法,根据各村经济、人口规模、合理确定村干部人数和工资补助标准;对村级招待费实行零控制,严格审批程序,使集体积累逐年得到了增加,杜绝了不良集体债务发生。

4、盘活土地资,确保集体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近年,我乡始终把土地问题看作是农民的根本及全乡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加强管理,成立了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全乡土地档案,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整合、盘活土地资,规范土地规划和审批程序,通过土地的租赁、承包等方式不断拓宽乡村两级收渠道,切实解决好“一块地”的问题。

一是将家庭承包土地与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划分开,明确地块,确定属性,划分归类。为便于管理,合理统筹利用土地资。经乡土地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人均6亩地以外的土地均属于井地和乡村机动四荒地的范畴,且分别核定了收费标准。其中井地承包费为8元/年/亩(所收费用归村集体所有);机动地和四荒地承包费为10元/年/亩(其中2元归乡政府、78元归所在村集体),并规定每年须在播种前上缴完承包租赁费后方可耕种。

二是针对近年各村土地面积账实不符问题,20__年、20__年分别组织了两次土地丈量清查工作,通过清查核实,全乡耕地新增耕地面积为亩;包括机动四荒地面积9906亩,井地8919亩,仅机动地和井地两项每年就可新增乡政府收入7967112元,新增村级收入117819780元。

新增政府收入=9906*2元/亩+660*8元/亩=7967112元

新增村级收入=9906*78元/亩+29119*8元/亩=11781978元

三是统一规划,鼓励合理利用夹荒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由于近年全乡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配水到户工作进展顺利,加之各项节水项目的实施,使全乡计划用水略有节余,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开发现有土地,使之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经乡土地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新开发的集体夹荒地(指非公益林区),均由乡土地和林业部门现场鉴定,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益牧则牧,并拿出初步规划渠、林、路、地的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编号、招标和发包,最后由承包方上缴一次性土地开发使用费后报乡农经站建立土地档案。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好路子,促进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乡党委、政府按照“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围绕服务农牧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优势,搞活乡棉花加工厂经营,稳定其龙头企业地位,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使加工厂逐步适应和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自我发展和壮大,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200年给乡政府上交承包费1万元,拓宽了政府收入。

6、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近年,为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乡党委政府能够积极申报和争取农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200年至今全乡共争取高新节水项目11000亩,补助资金0万元,建成了高新节水项目示范区,提高了棉花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的带动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市乡信用社积极出台扶助政策,对基层村队提供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活力。

7、立足实际,切实加大各项费用的回收力度。

近年,为足额将各项应收费用及时收回,乡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征收方案。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包片领导为副组长的费用征收领导小组,并下派了8个工作组,指导协助各村切实开展好费用的回收工作;二是出台优厚奖励措施,全力提高干群积极性。对凡在乡政府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费用的农户,最高按上交费用总额的7%给予奖励,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任务的村队,按完成额的1%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全乡干群交款积极性,从20__年至今,三年共回收各类费用达万元,其中20__年回收额达万元,200年回收额达282万元,20__年回收额达万元。

四、化解乡村债务制止的建议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我们认为,应本着“不操之过急、不增加农民负担、确保农村稳定”的原则,按照“禁增新债、化解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化解办法。

(一)妥善处理现有的债权债务。一是对目前存在的乡村两级债务,我们将制定还款计划,按年度正常收入,建立偿债基金,依一定的比例定额逐年清偿。二是对不同的债务的化解,个人借款要明晰借款原因,明确债务;银行及信用社贷款要积极争取核减,停止利息,以偿本为主,逐年定量偿还;财政借款要加强预算,定量清偿,界定呆帐给予核减。三是建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重新核定收支,调整上解补助比例。

(二)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乡财县管”力度。一是实行财务预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特别是固定资产购建、公办公益事业、招待费等支出严格实行预算控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法规,明确乡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建立集体资产出售,登记、报告制度,明确债权、债务责任。三是坚决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乡村两级干部在离任时必须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其继续使用和升迁的主要依据。对任期内债务大量增加的干部不得继续使用、提拔,对任职内积极化解债务,债务明显下降的干部应优先考虑使用。

(三)进一步盘活土地等资产还债。对我乡目前闲置机动地、林地、小型水利设施、“四荒地”等资,按程序讨论、报批后,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合理估价,采取公开拍卖、招标、租赁、承包等方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筹集资金还债。

(四)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新的债务发生。为此今后,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即禁止举债搞基础建设,禁止购置豪华办公设施和小汽车,禁止举债办公益事业为名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禁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搞超越实际的工程建设,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建立新增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制,对不按程序擅自借贷形成的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处理。上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解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加大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从而使农村真正走上繁荣和稳定。

总之,在今后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我们要立足实际,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扩大财,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逐步清偿。

乡村调查报告 篇9

盐津县新华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属于典型贫困山区,全村总人口有5324人。近年来,全村近1000人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新华村留守儿童达43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1%,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新华村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20__年3月以来,笔者本人对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监护情况及教育等等做了调查,发现50%以上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华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留守儿童”已超过4390万人。昭通市共有儿童159.51万人,农村儿童124.31万人,农村留守儿童43.26万人,占昭通市儿童总数的27.1%,远远高于劳务输出大省四川22%的比例。新华村有留守儿童430新华村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监护人,即是老人,达到306人,超过50%。新华村留守儿童年龄普遍较小,小学及学龄儿童比例高达84%。而留守儿童父母以出省打工为主,达到了63.3%。父母与孩子相隔千万里,难以照顾到孩子。另外一个数据值得关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有430人,超过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一半。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他们更难得到父母的疼爱。

1、监护人

农村流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就意味着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位置的缺失。那么,这些留守孩子跟谁生活在一起,由谁来关心、保护和照顾他们呢?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隔代监护人有306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留守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需要搬到这些祖辈的家里,如果祖辈一直与他们住在一起,留守儿童就不需要搬家了。有时候,留守儿童要从自己的村搬到另外一个村去。如果这些老人需要照顾几个儿女的留守孩子,为照顾方便,孩子们一般都要搬到老人家里去住,或者在那里吃饭后再回到自己家独居。

2、被监护的基本方式

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后一种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3、就学情况

新华村留守儿童以小学以下儿童为主,留守儿童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于学习和生活都还需要大人的指导。这是从小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另外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家庭教育占主要位置的时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一年难得回次家,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很大。

4、父母远距离就业的影响

父母的远距离就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见父母,一年能见几次父母。从上表中可以得出,新华村以出省务工为主,打工地离家乡很远。许多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远距离的打工既不利于父母回家看孩子,也不利于孩子放假去看父母。因而容易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陌生化”。

二、留守儿童现状的产生根源及其分析

从新华村来看,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从新华村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我国常年约有1.2亿的农民工在全国各地不断的流动,新华村约有近1000人的农民工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新华村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乡村调查报告 篇10

近年来,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金融部门上门催款,建筑队封锁校门、村门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离任干部为了达到解决自己经手借贷债务问题的目的,不择手段强行霸占财物。乡村债务已成为乡村两级组织的沉重包袱,不但影响了乡村两级正常的工作运转,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使一大批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由此引发的各种纠纷居高不下,且金额大、人数多、言行偏激,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乡、村不良债务大多产生20xx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之前,主要是乡政府、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兴办企业或完成各种税费任务向社会经济组织或公民个人借贷,由此发生的债务与债权关系。根据调查不良债务,乡本级负债266万元,村级负债522万元。

第一,负债面广,公共债务多由个人所借。乡村两级向金融机构、私人或农村合作社借贷逐年增加。以个人名义借贷,涉及乡级政府干部50多人,个别村领导到一般同志人人都有借款债务,共涉及村干部215人。如最多的借贷20万元,最少的借贷0.1万元。

第二,债务数额大,逾期债务多。统计资料表明,乡负债266万元,村级负债52万元这些债务,绝大部分逾期未还,至少已拖欠5年以上。

第三,借贷方式不规范,资金占用费高。乡村债务资金来源于民间、农村基金会和国家金融机构,其中私人借贷最多,且借贷方式不规范。小额的借据只是写个条子,即使是大额借据内容也不齐全,但大多挂在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帐上。

第四,债务用途多种多样。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等各种硬性任务不得不高息举债,靠借贷完成任务,这样造成了“县把缺口留给乡、乡把缺口留给村”的现象。按任务应收的税费又收不上来,从而造成乡村经济困难,乡村干部正常工资、补贴、办公费、招待费及会议费用兑现不了,借新还旧债,负债运转,日子难以为继。

第五,征收困难,由于受到天灾人祸造成减产减收的农户、土地纠纷、举家外出务工,造成了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军属优抚对象不宜收缴,个别钉子户、恶势力长期抗税,干部不敢收缴,使陈欠量逐年增加。乡村两级为了保任务,这样就长久导致乡村两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根本无法维持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另外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他们不缴交任务,年底还须政府发放困难救济。

第六,超越乡村财力负担,大规模建设形成债务。如岗村为搞“普九”达标建设,标准高、投资大,在建教学楼过程中,先后投资30多万元,其中群众集资不足2万元,差额近28万元完全靠借贷解决。楼村于1999年修大桥,先后投资40万元,在群众中仅集资3万元,缺空的37万元靠借贷解决。

第七,实行分税制后,乡镇财政按照“超收自留、短收自补、各项增支自行消化”的办法。在这种体制下,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加上供养人员多,负担越来越重。

第八,税改后上级拨付各村转移支付,大部分用于还债,有的干部,应付日常性开支、逢年过节发工资等还要继续垫付。

第九,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农民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收入大大提高,干群关系也进一步密切。但由于国家政策规定不允许收各种陈欠,又暂不收“一事一议”,从而使不良债务问题演变成一个易于引发各种纠纷和社会矛盾。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陈欠面广、人员变动大、债务总额数量高等复杂原因,化解的难度越来越大。怎样使乡村干部能卸下重负,轻装前进,以达到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目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先清理,后处理,谁借款,谁还债;谁担保,谁负连带责任的原则,在摸底分类的基础上落实债权债务,明确归还期限。

第二,有些问题是由于国家政策因素造成的,市、县无法解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予以“豁免”或“挂帐”。

第三,树立“减债就是政绩”的观念,对乡镇财政建立强有力的消赤减债约束机制。坚决制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各种达标创建,建立新增债务报告核准制度。同时,要广开财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闲置资产,以资产收益或变现收入消赤减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第四,着力推进财政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要更新理财观念,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解决管理松散,支出缺乏预算约束,缺乏监督,随意性强,机关运行成本大,人为加重了乡村负担。

第五,加强“乡财县管、村财乡管”,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规范了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能够较好地杜绝不合理支出和各种违规、违纪支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第六,取消农业税、特产税,这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兄弟的关怀。但我们认为,农业税尾欠还有要继续追收,即使追收尾欠会增加乡村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应对欠税户采取统一通过法院或专门机构起诉,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收。通过追收尾欠,以正法纪,得民心,让已缴税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