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汇编9篇】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精选9篇)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扎实有效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积极参加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带动广大家长培养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共同创建洁净美丽家园,结合我校实际,我校组织开展了“美丽校园·清洁乡村”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清洁乡村,美丽家园

二、活动内容

1、举行一次启动仪式。

利用一节班团活动课时间,召集全校学生举行“清洁乡村,美丽家园”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宣读活动倡议书、方案,请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发言,学校相关领导作动员报告,举行签名宣誓仪式。

2、悬挂一条宣传标语

由总务处负责制作横幅标语,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3、给每位学生家庭印发一份《“清洁乡村,美丽家园”倡议书》。让学生将倡议书带回家,倡议家长学习文明守则,改正不良习惯,将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家庭。

4、举办了一期关于“清洁乡村,美丽家园”主题的黑板报。

以班为单位办一期关于“清洁乡村,美丽家园”主题的黑板报或宣传栏,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

5、召开了一次主题为“向家长捎句话”的班会。通过开班会,让学生引导家长一起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共同创建清洁家园。

6、参加一次义务劳动。

动员学生深入所在社区(村组),清除垃圾、“牛皮癣”、庭院中的杂草杂物废弃物等。

7、制作一张宣传卡片或摄影作品。(时间:20__年7月)

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张关于环保或整治身边环境的宣传卡片或摄影作品,张贴于家中,使其能随时对照要求督促学生本人及家长爱护身边环境。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学生、家长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2

20__年以来,挂联帮扶永仁县的'13家中央、省、州级定点帮扶单位和78家县级定点帮扶部门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的位置,以聚焦教育、医疗、产业、就业、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帮扶工作为重点,精准发力,各级单位定点帮扶成效显著。

截至10月,全县共争取各级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2315.94万元,实施帮扶项目76个。其中:争取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招商银行投入帮扶资金1385.7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3个;争取省妇联、招行昆明分行2家省级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75.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个;州级11家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67.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0个;县级78家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687.2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4个,助力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3

根据区乡村办的相关文件要求,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变村民不良卫生习惯为抓手,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为目标,努力构建“户为单元、村为基础、乡为主体”的多元化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为建设生态示范村,绿色乡村不断努力奋斗,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负责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明确活动分工,局机关成立了“美丽覃塘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李善光局长,甘伟健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覃星云副局长担任,成员为各股室人员。同时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多次安排局机关全体干部参与清洁乡村活动。

二、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实施建立农村清洁制度长效机制。

清洁乡村是一项惠民工程,长远工程,只有常抓不懈,部署周密,标本兼治,才能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大力推进清洁乡村,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探索出逐步建立农村清洁制度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通过精准扶贫张贴标语横幅,营造浓烈的创建清洁家园氛围。从2月份至今,联合挂点村张贴农村清洁标语100多张,悬挂宣传横幅1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群众对农村清洁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意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召开挂点村组干部会议,及时传达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并针对村民乱堆乱丢、垃圾随意丢弃在河道、沟渠等不良卫生习惯展开专项宣传,找出不良典型上门耐心细致的做好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三是每逢“农村清洁日”,领导小组积极组织“集中清扫活动”,各村村民积极参与,对辖区内的垃圾、土堆,道路两旁的杂草、臭水沟进行集中清扫和清运,对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和“白色垃圾”进行集中清理。

2.党员带头,全民动员,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污染渠道。

村委通过召开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多个不同层面座谈会,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在清洁乡村工作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我们认识到村民是清洁乡村工作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协力推进。从今年六月份开始,组织人员对挂点村境内渠道的卫生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检查,对将垃圾往渠道内乱堆乱丢的现象,发现一次,处理一次;通过一个月的专项治理,渠道里的明显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居民乱堆乱丢的不良习惯也得以纠正,水质明显提高。为了巩固治理效果,村委在渠道树起“禁止倒垃圾”的.警示牌,如有居民再往渠道内倾倒垃圾,则由其负责清理干净。通过集中检查,对我村境内整体卫生情况有了进一步成效明显。

3.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根据村实际情况,制定村容卫生管理、监督和评比制度。从今年2月份开始,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清洁卫生评比活动,对各农户的清洁卫生工作进行集中考评,评比分为“最清洁、清洁、欠清洁”三个等级,对连续三次被评为最清洁的家庭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对于连续三次被评为“欠清洁”的家庭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适当处罚。二是从年初开始,对村的主要路段临街门面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对沿路的清洁卫生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有效规范秩序,改善了卫生环境。三是从8月份开始,将“门前三包”责任制推广到全村,并明确了驻村干部和村支书为农村清洁工程的第一责任人,逐步形成了“户为单元、村为基础、乡为主体”的多元化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将责任层层分解和落实。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4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现将20__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20__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

(一)坚持统筹谋划,强化精准施策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认真学习贯彻“三农”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及时研究部署“三农”工作,制定《中共繁昌区委繁昌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举措〉的通知》(繁发〔20__〕11号),印发《20__年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繁农工组〔20__〕5号),细化66项具体工作任务并明确责任单位。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镇村调研了解群众真实的诉求和想法,统筹协调“三农”工作。3月31日,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农业农村工作。10月21日,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总结我区今年以来“三农”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全区先后召开了10次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调度“三农”重点工作,较好完成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二)巩固帮扶成果,促进有效衔接

一是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乡村振兴局,落实相关工作。坚持“五个有效衔接”,牢牢把握“新政策不出,老政策不退”原则,坚持帮扶体系不变、工作力度不减,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建立健全暗访督查、闭环调度和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考评。

二是全面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及时印发《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的通知》,建立“四级网格”管理机制,设组级网格管理员1665名、村级网格管理员74名。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组织开展对全区农村居民逐户信息核查,进行数据比对,全面排查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等。全区排查确定8户21名监测对象,逐户制定并落实了帮扶措施。坚持立行立改,针对省、市乡村振兴局多轮明察暗访反馈问题,均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全部及时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持续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应纳尽纳、精准帮扶。

三是持续推进县域结对帮扶工作。重新遴选15个单位与太湖县15个乡镇结对共建,确定8个单位为社会帮扶牵头责任单位,推进村级“点对点”结对共建,7名挂职干部延期留任至20__年6月底,确保县域结对帮扶频道不换、步子不乱,保持力量全覆盖。突出重点,狠抓有效衔接。20__年度拨付财政帮扶资金1600万元,连续5年保持增长。遴选3名干部、3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太湖县挂职交流。原帮扶产业项目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太湖县大石乡、徐桥镇等青梅基地已销售青果4000余斤,帮扶初见成效。建立劳务对接协作机制,帮助4名太湖脱贫人口在繁就业、100名太湖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坚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对接交流117人次,社会捐资30.2万元,帮助销售1053万元太湖县农产品。

(三)加大工作投入,推动五大振兴

1.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推动产业振兴

一是抓好重要农产品保障。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第一责任。建立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展示基地2个、智慧芜湖大米基地8个、定点加工企业2家。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3.49万亩,预计粮食总产约1.66亿斤。截至11月底生猪存栏2.31万头,出栏5.17万头。发展渔业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完成1.3万亩。开展农作物、水产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建立150亩青梅种质资源育苗基地和40亩繁昌长枣种质资源育苗基地。全区新增青梅种植面积0.61万亩,创建青梅科技示范园2家。

二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健康食品作为全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方向,予以重点扶持,健康食品产业获评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全区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8家,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1-10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3.28亿元。推动新港茶干、横山牛肉、平铺五华鸡等县级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同福集团、溜溜果园集团、宏庆米业、华园米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青梅、优质稻米2个全产业链的优势主导产业。开展“一镇一特”全产业链培育,繁阳镇繁联牌无公害鸡蛋和繁昌长枣、荻港香菜、孙村小磨麻油、平铺五华鸡、新港茶干、峨山竹制品、横山牛肉“一镇一特”全产业链逐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家庭农场34个、农民合作社9个、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40个,4家企业获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定。

三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省级平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导峨山镇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被省委网信办列入安徽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印发《繁昌区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方案》,统筹智慧繁昌与数字乡村建设。“繁昌金土地智慧三农服务平台”“智慧芜湖大米”、中科院无人农场、数字青梅等一批智慧农业项目组织实施。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2%。与中科院计算所签订合作协议,在繁昌区建设以第三代智能农机为切入点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植示范区,召开中科院未来农业伏羲论坛和智能农机作业现场会。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在新港镇高标项目中落实1000亩数字农田和200亩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利用试验示范。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100%。溜溜果园、华园米业获批20__年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同福集团、宏庆米业申报创建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续报获批。

四是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同福集团在产业园建立1万亩的绿色蔬菜、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溜溜果园在产业园建立1200亩的青梅种植基地。加强大项目招引,总投资5亿元的中信博融联新能源70MW渔光互补一二三产融合示范、1亿元的繁昌长枣一二三产融合等项目成功签约。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农村电商发展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立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20__平方米区级物流快递中心,1-10月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4.35亿元,增长21%,培育申报2个网销额超1000万元省级农村电商示范企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以争创繁昌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特色观光等新型业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快平铺、孙村两个市级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步伐。出台《繁昌区“春谷人家”实施方案》,成立春谷人家联盟,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品质升级,组织推荐7家经营主体创建市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截至10月份,共接待乡村休闲旅游游客154.2万人次。

2.以建强三农队伍为支撑,推动人才振兴

一是聚力引才留才。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区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党委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印发《繁昌区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深挖本土人才资源,选拔6名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镇级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知识青年、乡贤、退役军人、大学生等更好返乡创业。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委托培养工作,20__年以来共与28名高考考生签订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就业协议。努力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20__年3名经营主体负责人获得市第四届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之星”称号,全区共有14人获评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之星”,每人获1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上海海洋大学产学研基地落地建设。

二是聚力育才用才。每年组织15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着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__年完成新型农民职业培训154名。积极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用2—3年时间在每村至少培育3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20__年培育100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建立“带头人+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推动广大农民与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在“云上”学习探讨、交流互动。选聘105名技术指导员,积极指导、培育524名农业科

技示范户,建立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三是推进“信用+人才振兴”。注重多维度激活乡村振兴人才资源。按照1个总团和基层党建、乡村衔接、三农专家、企业联心、涉农金融、电商经济、法律政策等7个分团“1+7”模式,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服务团,建立“信用村吹哨、服务团报到”机制,聚合人才资源,开展送政策信息、送产业指导、送技术辅导、送知识培训、送项目支持、送服务协调“六送”活动。

3.以涵养乡风文明为重点,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深化宣传教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宣讲190余场次,受众人数17200余人次。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演出70余场,参与志愿者300余人次,受众人数25000余人。建成以区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6个镇和经开区文化站为分馆的总分馆体系。推进农家书屋等建设,对外开展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文化惠民活动63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00%。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农村开展邻里守望、敬老救孤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区共登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9个,志愿者2.3万人。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评选,塑造社会新风尚,全区共创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4个,市级文明村镇22个。全区评选“最美庭院”322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农村占比超过50%,区级以上文明村占比62.86%,区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100%,农村学校获评省级文明校园1所、区级文明校园5所。在峨山镇沈弄村试点“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激发群众积极性,推动群众自发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今年共举办各级道德讲堂活动40余场,深入道德教育引导,打造新时代繁昌道德高地。

三是推进移风易俗。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创建月度考核,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作用,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铺张浪费、攀比之风和享乐主义。切实加强村规民约规范化建设,实现村、社区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全覆盖。峨山镇童坝村集体升学礼入选全省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4.以改善农村环境为抓手,推动生态振兴

一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区耕地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做好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回收率达8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74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推进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000万元)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持续加强污染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持续抓好长江禁渔。建立五项机制,落实镇村包保、江段包保、市场包保等监管网络,实现长江禁捕全方位监管。

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已排查20__年以来的农村厕所22228户,发现不能使用问题327个,已经整改266个,12月底前整改完成。下达分解了20__年1300座年度目标任务,完成1443座,各镇、繁昌经开区均已建立后期管护体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7个行政村达到生活污水治理率要求,2个乡镇政府驻地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农村黑臭水体全部清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户集、公司收运、区处理”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域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开展乡村旅游线路及重点区域提档升级。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提升。完成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类、拆迁撤四类村庄分类,编制完成9个“多规合一”型实用性村庄规划。完成新造林面积41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

三是深入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区级美丽村庄建设,已建成、在建省级中心村35个。20__年度4个省级中心村已完成市级验收,待省级验收。印发《繁昌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对住户50户以上规划保留村庄,以“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覆盖,20__年度80个建设点整治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0.997公里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40.097公里,管理、养护、运营全面提升,公交一元票制区域内全面实施。

5.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关键,推动组织振兴

一是筑牢战斗堡垒。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制定区党建引领信用村扩面深化“1+3+1”方案,建立10家金融机构联镇包村、合作共建机制,通过抓机制、抓宣传、抓指导、抓过程,精准推进信息采集。全区70613户农户、48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采集和乡风文明评议已全部完成。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作用。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命名第一批区“两应”基层党组织25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个,精准指导96个村(社区)全面完成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派12名干部到2个乡村振兴村、1个红色村、1个后进村挂职。童坝村党委入选省级“五个好”村党组织,童坝村党委书记马如冰入选全省“皖美村支书”。持续深化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新机制,提升基层党员依规履职、廉洁履职水平。

二是深化乡村治理。完善“基层党组织+‘三治’+壮大集体经济+信用村+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与基层治理、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全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发挥信用治理撬动作用,在探索建立农户自评、村民互评、村组初议、党组织审议“双评双议”机制的同时,运用党员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自治载体,共同参与乡风文明评议,推进全省乡村治理示范区创建工作。峨山镇东岛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全区每个自然村均有1名“法律明白人”,实现村级“法治带头人”和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和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全面完成“雪亮工程”二期建设任务。

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出台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奖惩办法和防错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区财政每年安排20__万元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20__年各级财政扶持资金1880万元拨付到位,扶持项目24个,完成12个,在建12个。1-10月份全区完成经营性收入1853.39万元,新增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3个。目前我区共有5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收入经济强村26个,占比35%。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村全面消除。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村集体资产交易16宗、交易额286万元。

四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区70个村和4个涉农社区全部完成“三变”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增耕地流转面积560亩。出台《繁昌区农村宅基地及建房管理暂行办法》(繁政办秘〔20__〕23号),规范宅基地审批,发现存量违法案件4宗、受理信访案件1宗。出台《繁昌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繁政办秘〔20__〕56号),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现状调查,东岛村、寒塘村、长寺村、八分村已开展集中盘活利用,通过土地增减挂盘活闲置宅基地104亩。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部分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存在“上面拨款、下面办事”现象,主动参与意识还不够强。

二是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还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少数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是缺乏人才支撑。后备人才不足,缺少懂农业、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缺少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人才。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持之以恒抓好各项举措落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着力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工程先行示范区,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繁昌样板。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5

XX村位于,地处、XX市交界地带,全村总人口xx人,共xx户。该村为典型的平原地貌,土地肥沃,水利发达,耕地面积xx亩。该村先后被评为、和。

被评为x省著名商标。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村内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经过十几年努力,该村逐步建设起了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框架体系,现拥有硬化道路近40公里,拥有各类水利设施50余处,仅金线河四道拦河截潜工程蓄水能力就达到10万立方米。20xx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0余元,村集体资产8000万元,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

持之以恒抓党群服务打造幸福家园对村里各项工作分工到每名党员干部,还聘请了科技专职主任,成立了治安保卫委员会、村民调解委员会,给所有党员干部划定责任、压实担子,让所有村情民事都有了着落。每月基础组织活动日组织全体党员理论学习、讨论工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每年召开两次村干部述职会,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员”评选,切实营造了党员干部当典型、争先进的干事创业氛围,切实提升了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树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坚持以法治村、以德树人、制度管人,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教育管理,提高村民素质。先后建立起《村民委员会以法治村章程》、《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办法》、《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规章制度,规范“四民主、三公开”制度执行,

试点运行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村级治理规范有序。将教育摆在村风建设的突出位置,投资400万元建设规范化幼儿园、完全小学各一处,让所有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90年代开始对考取中专、大专、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补助,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先后100余名学生被大学录取,营造出乐学向上的文化氛围,全村村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返乡,也为村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大力开展各类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每年拿出2万余元对评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商户”、“文明户”进行奖励,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高,20xx年该村被评为x省省级文明村。

持之以恒抓生态建设打造美丽家园聘请x大学专家进行了规划编制,先后完成了河湿地治理、基地景观建设和农家乐建设,为x村的生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株、新建集历史文化展示、休闲健身、大型广场活动树阵为一体的特色长廊一处,墙体美化3000平方米,20xx年底成功入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依靠民间捐资,投资300万元完成了恢复重建,并于每年的三月初三举办盛大的庙会祈福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进一步提升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投资4000万元完成土地置换社区改造一期工程,20xx年底150户村民乔迁新居,整齐的联排别墅再一次刷新了x村给过路行人的印象,同时,社区二期也正在规划申报中,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6

20__年,县乡村振兴局以布局长远、衔接有力的决心、信心,全面对标对表中央、省、市乡村振兴要求,以坚定的决心压紧压实责任,以扎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夯实基础,以创新发展的思维稳固产业发展短板,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目前,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正在强有力推进之中。

一、基本县情

新晃旧称晃州、晃县。全县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37个行政村,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1956年成立侗族自治县。总人口25.6万,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80.1%。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原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和革命老区县。新晃区位优,交通畅。位于湖南最西部,南西北三面与贵州接壤,素有“湘黔通衢”之称,是湘黔高铁经济带重要节点,是湖南西大门、中西部对接的前沿窗口,在中西部融合发展与交流合作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湘黔铁路、320国道、242国道贯穿县境,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铁过境新晃,县城距湖南芷江机场和贵州铜仁凤凰机场分别只有40分钟、50分钟车程。新晃资源特,物产丰。主要有“八个一”(一石、一牛、一树、一米、一药、一蜜、一泉、一镇)。“一石”即重晶石和钾长石,储量分别达4.5亿吨和9亿吨,为全国特大优质矿藏;“一牛”即新晃黄牛,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南十大农业品牌之一;“一树”即新晃龙脑樟,属于独有资源,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米”即新晃侗藏红米,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一药”即新晃黄精,为特色道地中药材;“一蜜”即五倍子蜂蜜,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一泉”即八江口温泉,水质优良,环境优美;“一镇”即龙溪古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新晃文化浓,社会安。侗族文化、原始稻作文化、傩文化保存完好,傩戏“咚咚推”入列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晃民风淳朴,社会安宁,曾2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13年保持省级平安县。新晃生态美,发展好。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均排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69.8%,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正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二、科学谋划新晃发展思路

(一)工作目标。以深入落实“三高四新”和“三城一区”战略、打造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桥头堡为总目标,在湘黔边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塑造发展新优势,将新晃建设成为产业振兴高地、流量经济高地、教育康养高地、人文生态高地、开放创新高地。

(二)工作路径。以“产业为本、基础先行、金融为器、规划引领、项目为王”为总体思路。产业为本,加快发展精细化工、特质农业、商贸物流、文教康养、休闲旅游等现代产业,打造产业振兴高地。实行“新晃教育2.0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教育康养高地。以“目的地”思维营造高调性休闲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人文生态高地。基础先行,充分挖掘县域资源禀赋优势,推进全域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公园城市更新行动和原味乡村建设行动,畅通县域经济内循环,逐步打通县域经济外循环,打造流量经济高地。金融为器,探索实施“新晃县精准防贫综合保险”3.0版,开展“1+2+3+N”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试点,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打造金融安全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规划引领,构建高质量发展技术底图。项目为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以项目成效看班子、看干部、论英雄。

(三)工作抓手。以“领着学、带着干、逼着办”为主要抓手。领着学,就是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兴学风、正学风,建设“学习型新晃”。带着干,就是坚定坚决地把“领着学”的成果项目化,全力提升项目能力。逼着办,就是以最高规格的大督查大督办,确保“领着学”的成果、“带着干”的效果。

(四)工作保障。强化开明、全局、协同、底线思维,以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情况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系列文件精神, 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极大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活环境明显变好。

1、提高政治站位,形成工作合力。一是组建工作班子。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为执行副组长,相关县领导为副组长,职能单位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城乡环境治理办,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设立了6个工作推进组,分别明确一位牵头县领导和一个牵头单位,旨在通过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环境整体水平,实现“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大美格局。二是科学制定方案。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印发《新晃侗族自治县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清爽”工程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三年行动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多个行动方案,基本完成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制度设计。三是加强工作调度。组织召开了多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视频会、联席会和调度会。加强实地督促指导,县大督查领导小组扎实开展明察暗访,重点排查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清洁行动。一是加强宣传发动。按照省、市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扶罗镇枫木村农村清爽工程十户一体工作经验” 利用每月的“环境卫生清扫日”和“党员主题活动日”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帮助群众实现“扫干净、摆整齐、有精神”。二是开展集中整治。我们利用传统节假日,实施了村庄清洁清爽行动春、夏、秋、冬四场战役。结合新冠疫情防控,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积极开展县、乡、村大评比活动,制定了三级评比和考核办法,按照每月一检,每季度一评比的高压态势,督促各乡镇、村常抓不懈,绝不放松。 三是及时总结推介。我们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站、微信、等媒体,宣传推介村庄清洁行动的好典型、好经验。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上,交流推介了波州镇柳寨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型范例;新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清爽行动”的行动做法,多次在省、市媒体上稿。20__年全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现场会、20__年全市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现场会均在波洲镇柳寨村召开。20__年5月7日,湖南卫视《鲜厨100》节目在伞寨村开机现场拍摄,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管理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9月23日在伞寨召开。

3、严格质量管理,着力推进改厕。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坚持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改造标准,把改厕质量放在第一位,实行首厕过关制,从源头上严格把关,确保改造一个成功一个。按照“县级统筹、部门指导、乡镇主抓、村级落实”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对有改厕任务的乡镇、村,都明确了乡村两级改厕专干,负责对改厕施工现场的指导和监督。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开展改厕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改厕施工队伍、乡村两级改厕专干的培训。20__年至20__年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厕所4894户,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02.5%,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87.5%,改厕户满意率达到100%。

4、聚焦重点任务,坚持集中攻坚。一是着力推进垃圾治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广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3年来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6个,全县17个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的行政村达85%以上。二是着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以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了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了河长制重点任务,抓好源头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全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的村有100个,占所有行政村比例的72.99%。三是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大力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畜禽养殖企业,开展秸秆直接还田资源化利用,推动种养业协调发展,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截至20__年底,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0.3%。四是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积极推进“多规合―”村庄规划编制试点, 有效推进118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成功申报3批12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目录。加快村庄绿化工作,国家、省级已认定的绿色村庄达到109个,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80%的行政村达到绿色村庄的标准。五是着力推进管护机制建设。推行村民自治管理实践,推广“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机制,全县137个行政村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按照强化财政投入、拓展金融投入、激活民间投入的思想,着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3年来共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32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93亿元, 社会资本投入0.39亿元。积极探索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在全县推行了 “十户一体”模式。

5、立足示范创建,打造美丽乡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要求,以农村人均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3年来,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2个,市级美丽乡村6个,县级美丽乡村 25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5个,县级人居环境示范村27个。制定《新晃侗族自治县波州镇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建设内容,整合安排资金,全力推进实施。县财政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对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示范创建和农村改厕安排资金支持,20__年安排两级“清爽”工程经费558万元,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创建村奖补资金39万元。20__年安排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创建资金101万元。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情况

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的博世康新晃黄精产业加工园入驻“中国新晃黄精城”;向家地村入列怀化市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万寿街、姚家巷子入列湖南省历史文化街区;柳寨村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9月22日-24日,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管理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展演展示会议在我县召开,得到参会领导、代表、专家的充分肯定,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怀化日报等省市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10月5日-6日,邀请国家、省专家到晃召开新晃县黄精产业发展座谈会。11月全省牛羊协会换届会议将在新晃召开,各级专家300人参会。新晃县产业振兴之路走出特色、走出成效,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1、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全面的乡村振兴体系。今年来,召开县委常委会议10次,政府常务会议4次,全县推进会2次,研究和部署有关工作。将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和县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合并,设立战区指挥部,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战区指挥长。建立责任下沉体系。继续实行“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包乡,县领导和县直单位包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包组,干部包户”四级联动帮扶责任制。出台《新晃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党建+微网格”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管理考核办法(暂行)》,确保驻村帮扶、结对帮扶体系健全,责任明确。建立统筹权威的调度体系。继续实行“大例会”制度。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总揽,对农业农村等各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施行大督查机制。县委成立大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重点工作与面上工作相结合、日常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以乡村振兴工作为重点开展综合性督查。

2、坚持规划先行。扎实抓好全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科学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按照《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怀化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征求意见稿)》完成修改。设立20__-20__三年滚动项目库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计划储备项目129个,投资总额2973069.38万元。有效推进118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12月底前完成规划任务。

3、加强资金管理。制定《新晃县20_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继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方案》《新晃县20__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继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年中调整工作方案》,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资金15600万元,明确资金整合、资金投向、安排比例、部门职责等。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科学界定资产权属,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

4、做好政策衔接。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项分类优化调整脱贫攻坚期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__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推进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平稳过渡。对各部门过渡期政策进行梳理,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__年度到户政策告知书》,由结对帮扶人发放和宣传到每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确保广大脱贫群众知晓政策、享受政策、用好政策。

5、严防致贫返贫。制定《新晃县侗族自治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联村后盾单位班子成员等人员作为监测帮扶联系人,提升监测户结对帮扶实效。每月组织民政、教育、医保、残联等部门及时导入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平台数据,开展信息对比,核实处理风险点,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扎实开展“十看十排查”和脱贫质量集中排查行动,动态摸排符合条件监测对象31户,录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开展监测帮扶。全面推进“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工作,截至10月底,受理23起(经核实不符合理赔政策5起),完成赔付10起29.336万元,正在办理8起。制定《新晃侗族自治县20__年监测户产业奖补实施方案》,新增小额信贷540笔2496.91万元,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出台《关于做好20__年度监测户外出务工人员一次性交通费补贴申报工作的通知》,引导监测对象外出务工增加收入。20__年全县外出脱贫人口务工20511人,较去年增长3.58%,监测户278人,较去年增长64.5%。

6、抓实易搬后扶。调整充实“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队伍,做到力度不减、人员不散。完成《新晃侗族自治县“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规划》编制。制定《20__年新晃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计划》,落实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规范后扶管理,安置点水电路讯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基层组织建设、户籍管理、不动产登记等公共服务运行完善。有产业发展能力、就业意愿的搬迁人口后续帮扶措施落实率100%。

7、着力提升能力。完成20__年春季学期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975人146.25万元。按照省乡村振兴局9月28日下发的《关于开展20__年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致富带头人参训意愿情况摸底,并与湖南省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将按时完成55人培训任务。我县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现科技创新、产业振兴,老蔡公司、永益牧业、蜂窝窝等6家企业与湖南农大签订了定向服务协议,下一步将与怀化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举办了乡村振兴基础知识培训班,实现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负责人的分级培训全覆盖。

8、改善人居环境。制定《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改厕工作“一月会战”方案》,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及六无一全”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健全“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转运体系,对各乡镇所有垃圾堆放点进行改造,全县农村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7个已完成了6个。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4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60套。改(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700户。压实镇村责任,彻底解决焚烧秸秆、垃圾问题。

五、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扎实做好中央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省市对县20__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抓细抓实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持续加大动态监测帮扶排查力度,确保应纳尽纳、应消尽消。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重点防范因病返贫、因疫因灾返贫,推进产销对接和消费帮扶。

二是强化衔补资金项目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谋划好20__年资金使用,提前研究和储备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完善20__-20__三年滚动项目库。

三是规范驻村工作队选派和管理。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和保障,确保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全覆盖。

四是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抓紧编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五是稳中求进防范各类风险。持续开展“十看十排查”专项行动回头看,突出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搬迁后扶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事,把各类风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7

文创项目启动之初,屏南有近八成农村人口外出,面对这一全国普遍困境,一方面,屏南县着力于“引进高人、引回亲人、引来新人”,并注重把引来的人“留下来”。为实现“三引”目标,屏南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不拘一格用人才。同时通过修缮古民居、古建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医疗站点、复办村级小学,为新村民发放《居住证》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村民”定居乡村。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创新建立“中介式”流转机制,由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从祖居户中流转旧民居,再按一定标准租赁给“新村民”,该模式既有效避免流转中出现哄抬租金、权益纠纷等无序现象,也解决了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改变过去农村资源流转自发、无序、混乱状态。在此基础上,创新古村修缮模式,注重活化利用古村落元素,建立“新村民”出资、驻创艺术团队设计、村委会代为建设的运作模式,按照“修旧如故”“一屋一特色”的修缮理念,以较低成本实现技艺传承、老屋保护、就业增收、舒适宜居“四赢”局面。

这些做法不仅带动了人气、盘活了村庄、兴旺了产业,还破解了一度作为经济滞后县的“空心村”难题。比如,该县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龙潭村转变为小康明星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庄常住人口从180多人恢复到600多人,还吸引了来自香港、北京、上海、江西、深圳等地20多户新村民定居,他们将租赁房进行改造,发展创作、研学、图书、展览、手工等各种业态,同时还让“外流”的原村民300多人返乡,仅20xx年就吸引了2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一是屏南实践“用文化唤醒乡土,以创意激活乡村,让宜居重归乡村”,通过提升乡村价值,改变长期以来对乡村“落后、衰败”的偏见,同时努力激发新老村民的内在潜能,使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园、发现乡土和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乡土社会的凝聚力和价值自信。

二是在此过程中,积极倡导乡村的新价值与新生活方式。随着生态文明和城乡融合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资源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没有多少价值可言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逐渐被重新赋予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屏南的空间生态资源被引进的艺术家们充分发掘,乡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重价值正逐步得以显现,并带动出人的审美和精神追求,以形成更为丰富的创意题材,同时促进乡村振兴要求的产业发展。

当前,人们对于优质生活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们竞相涌入城市,到如今的“逆城市化”相辅相成,乡村正逐渐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另一种选择”,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生活”。乡村文创一方面应该发挥优势,通过艺术和文化的介入,赋予乡村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以新手段和新方式加以活化利用,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另一方面,应加强“文创”与“乡村”的融合与互动,从“下乡”到“回乡”,处理好“外来”与“本土”的关系,以整体性思维将乡村文创、村落活化及城乡融合结合起来,把乡村打造成可以承载新生活方式和新创业方式的优质空间。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8

20__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落实好“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努力推进。现将20__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__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1.坚持机制不变,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强领导。调整充实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工作指挥部。继续沿用脱贫攻坚期间的作战指挥体系,实行县级领导挂乡联村、省市县挂包单位包村和三级书记带头遍访低收入人口工作制度,并与疫情防控“三户五户”联防联控网格化体系紧密结合。二是强部署。20__年以来,县委常委会3次、县政府常务会4次、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5次专题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日常工作由综合协调指挥部开展“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做到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制发了《龙陵县20__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任务分解方案》《龙陵县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龙陵县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全面安排部署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强队伍。严格落实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全县共选派驻村工作队83支,工作队员251名,其中第一书记(工作队长)83名,实现了全县83个重点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

2.坚持力度不减,狠抓政策落实。一是强化教育保障。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零辍学。20__年以来,共发放学生资助资金4116.59万元,惠及学生76915人次。二是落实医疗保障。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100%享受医疗救助。截至8月,监测人口和脱贫人口通过“三重保障”实际报销比例达80%以上。三是巩固住房保障。实现农村居民住房认定全覆盖,切实保障脱贫人口住房安全稳固。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65283栋,发现存在安全隐患567栋,已完成整改520栋,整改完成率91.7%。四是抓实兜底保障。继续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全县共有脱贫人口、监测人口67642人,其中纳入低保等政策兜底保障10613人。五是确保饮水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成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保障脱贫人口、脱贫村饮水安全,城乡居民已全部实现供水入户,农村饮水管网入户率达100%,现行标准下集中供水率达86.8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1%。

3.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确保监测全面精准。截至目前,全县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监测对象2768户9829人,已消除风险1737户6686人,未消除风险1031户3143人。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中,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下94户328人,7000—10000元共1902户8129人。对排查出来的监测对象,及时制定“一户一方案”,落实帮扶措施,跟进帮扶成效。

3.产业发展情况。不断巩固提升“两烟”、甘蔗、蔬菜、咖啡、茶叶、水果、肉牛、龙陵黄山羊等传统产业。积极培植石斛特色产业,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3.6万亩,实现石斛鲜条产量7500吨,实现产业链产值47亿元,紫皮石斛种植面积及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81个村(社区)1.6万户6.5万人从事石斛产业,占全县总人口的21.25%,其中覆盖脱贫户5000余户2万余人。龙陵被列为20__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中药材产业(石斛)特色县,正在申报“一县一业”示范县,石斛产业已成为龙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__年争取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2576.45万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9437.13万元,省级衔接资金2720.5万元,市级衔接资金418.82万元),规划实施项目98个,重点用于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业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及意愿的脱贫户和“三类对象”“双绑”率分别达96.49%、96.25%,全县种养殖产业共覆盖农户73334户次,其中脱贫户20657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96个,注册资金3.65亿元,入社社员7.26万人,覆盖全部乡镇和行政村。

4.稳岗就业促收入情况。一是不断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抓实转移就业培训,做好就业精准帮扶,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高质量转移就业。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758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3369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31826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9592人次。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县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1户,金额9786万元,带动就业1332人。大力开发就近就地就业岗位,全县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57个,带动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2357人。二是持续扶持搬迁人口就业。搬迁脱贫户户均享受2项以上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带动搬迁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安置区周边共有带贫企业25个。搬迁脱贫人口中,有劳动力3219户7867人,转移就业3110户5570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51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911人;其余2297人稳定从事农林牧业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三是加大转移就业力度。以“红色劳务”扩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49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2.1%。

5.防贫救助落实情况。一是防贫基金。去年以来,防贫基金共救助80户305人,其中:第一季度28户116人,救助资金12.3万元;第二季度18户58人,救助资金8.2万元;第三季度12户48人,救助资金2.8万元;第四季度22户82人,救助资金8.5万元。二是防贫保险理赔。截至目前,共结案赔付防贫保险项目案件148起,结案赔付金额1712142.94元(其中因病案件114起,赔付医疗费用755565.34元;因意外案件24起,赔付身故赔偿金68万元;因灾案件10起,赔付财产损失276577.60元)。三是政府救助平台。截至目前,共累计申请1875件,办结1555件,办结率82.93%。从具体申请事项看,临时救助申请604件,低保申请1103件,特困供养申请34件,找工作申请92件,找培训申请3件,农村危房改造申请23件,大病救助申请5件,医保参保登记申请2件,异地就医未报销申请1件,慢病健康管理申请6件,大病专项救治申请5件。

6.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一是项目库建设情况,已经完成龙陵县20__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编制。20__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年初计划整合1660.97万元,年中调整计划整合17164.06万元,截至9月底,整合资金到位17164.06万元(其中衔接资金11545万元)。截至目前,已经录入国家防返贫监测系统项目109个,项目预算总投资17943.69万元,已经开工109个,开工率100%;二是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情况。对20__年以来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已建立健全资产统计管理基础台账,对资产进行分类、分项、分年度明细登记,稳步推进项目资产的清产、核资、确权、移交、系统录入、建章立制等后续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年度新增项目资产的统计、造册登记等相关工作,对达到条件的项目资产进行及时的确权、移交、系统录入,确保项目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截至目前,我县共录入扶贫资产5608条资产原值48.95亿元,按资产类别管理经营性固定资产160条资产原值2.07亿元,公益性固定资产3276条资产原值37.29亿元,到户类资产管理2172条资产原值9.56亿元。三是财政衔接项目稳步落实。20__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年初计划整合1660.97万元,年中调整计划整合17164.06万元,截至目前,财政衔接资金到位11545万元,实施项目97个,已开工项目83个,未开工项目14个(未开工项目正在招投标),已完工项目13个,未完工项目84个,已拨付资金2128.5388万元,拨付率18.44%,未拨付资金9416.4612万元。四是沪滇协作有序推进。编制了《龙陵县20__年沪滇协作工作方案》,呈报县委、县政府审核通过后行文下发。20__年共投入沪滇资金3947万元,共实施项目19个,其中市级项目7个,项目资金3182万元;区级项目6个,资金315万元;街镇项目6个,项目资金450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开工率100%,完工项目8个。截至目前,共召开专题研究沪滇协作工作会议8次,选派7名干部及医生到闵行区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组织3批次总价值117.25万元物资驰援上海,消费帮扶效益3686.57万元,引进1500万元注册企业1个。

7.乡村治理开展情况。一是合理规划。积极整合各种治理资金,按照先易后难,梯次推进,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先点后面,带动整体提升。全县3年应完成121个村庄规划,其中20__年应完成33个,已全部完成,20__年应完成41个,目前正在实施中。二是借助“自强、诚信、感恩”“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党史的学习教育宣讲等活动,有效凝聚了干部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共识和合力。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580余场次,受众达17万余人次。

8.驻村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持续增强驻村工作力量。选优配强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员,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县共选派驻村工作队83支,工作队员251名,其中,第一书记(工作队长)83名,实现了全县83个重点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二是“部门包村”机制不变。各挂包单位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完善后继帮扶措施。

9.抓党建促振兴开展情况。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好示范带动,围绕“抓点成典、推典成景”的'要求,以“一村一示范”为主抓手,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开花结果。今年以来,通过“点点到”方式检查验收乡村振兴示范点17个,兑现奖补资金600余万元,预计年底可完成80余个示范点创建。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县乡村干部对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系统谋划、思考不够。部分乡村干部对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一平台三机制”等重点工作讲不清楚,对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思考不够、措施不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依然不容懈怠。

2.实现群众增收目标压力较大。重点人群增收压力大。目前,全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0元以下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1996户8457人,10000—20000元共12395户52306人,20000元以上共2248户7439人,无劳动能力户174户309人。这些重点人群普遍缺乏劳动技能,缺少就业渠道,或因病因学因灾导致支出骤增,收入骤减,增收压力较大。目前上级初步明确的今年消除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户、20__年消除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下户、20__年消除2人均纯收入20000元以下户,龙陵县要实现此目标,还非常的困难。

3.资金拨付困难,造成项目推进缓慢。截至目前,20__年财政衔接资金9318万元,实施60个项目,已拨付资金已拨付资金5346.67万元,拨付率57.38%。20__年财政衔接资金到位11545万元,实施项目97个,已拨付资金2128.5388万元,拨付率18.44%。

二、20__年工作计划

(一)形式分析

1.利好形势。20__年6月,云南省召开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会。会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此次会议压实了工作责任,强化了部门联动,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为我县20__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省、市、县已经制定下发了《农村居民持续增收3年行动计划(20__-20__年)》,政策机遇明显。

2.不利因素。一是重点人群增收压力大。目前,全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0元以下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1996户8457人,10000—20000元共12395户52306人,20000元以上共2248户7439人,无劳动能力户174户309人。这些重点人群普遍缺乏劳动技能,缺少就业渠道,或因病因学因灾导致支出骤增,收入骤减,增收压力较大。二是疫情影响,稳岗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不高仍存在,群众增收困难。三是填表报数压力依然大,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安排上,上级都要求了尽量减少程序,让基层有更多时间谋划实效性帮扶,但随着云南省脱贫人口收入监测系统上线,上线即要求录入20__-20__年的无数数据,且今后每季度要录入、更新数据,负担较重,可能会造成工作为了应付系统,客观上形成了工作量大,造成监测户“体外循环”现象,形成规模性返贫的风险。四是受疫情影响,上海对我县的帮扶项目资金减少。20__年共申请沪滇帮扶资金3947万元,比20__年4185万元少238万元;消费帮扶数据下滑,物流不畅通,龙陵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困难。

(二)目标任务与工作措施

1.抓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抓牢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落实常态化排查监测,将“三申报三排查一比对”早发现措施和疫情防控“3户5户”联防联控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线上网络化、“政府找”和“找政府”双向协同,对全体农户开展月监测、年中、年末动态预警,常态化、全方位跟踪掌握易致贫返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紧盯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壮大乡村产业。通过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不断提高现代种养业质量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不断探索拓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空间和渠道。盘活资源资产。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发展产业、经营资产、开发资源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这篇文章。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因地因企因人制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将脱贫人口务工增收作为重要抓手,用足用好稳岗就业政策,持续推进“红色劳务”,提供务工信息、“点对点”输送、补贴交通费,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实施以工代赈,多措并举促进脱贫家庭劳动力务工就业。

3.抓实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建立多方参与的村庄规划工作机制;坚持村民为主体,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村庄规划;坚持按照“多规合一”的总体要求编制规划,注重农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人才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为一体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投入,将村庄规划作为开展乡村建设的法定依据。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确保20__年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80%。

4.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按照“抓点成典、推典成景”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目标,按照每个村投入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的要求,整合资金、资源和项目,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农村临时用房、危房、路边粪房等影响美丽村庄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力度,全面清除村庄路边堆放的各种杂物,推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向农村延伸,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实现村村美、处处绿、户户净。

5.开展乡村基层治理示范工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启动龙新乡茄子山村治理示范工程,以问题为导向,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为抓手,制定村级组织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政府工作清单、小微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负面清单等五个清单,进一步理清基层组织责任边界,细化基层管理服务事项,规范基层组织权力运行,探索建立规范化、精细化、具体化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6.构建多方参与帮扶大格局。继续深化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东西部协作和省市帮扶单位帮扶,在干部选派、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度协作,重点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上着力,探索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口帮扶协作格局。接续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农村发展、个人富裕与农民富裕有机结合,实现共同富裕、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7.持续推动沪滇协作帮扶。一是从严抓实项目进度。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推进,每周一调度、每周一通报,倒排项目工期,按时完成任务。县沪滇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好项目主管部门职责,全程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实施质量,确保项目按计划批准的内容及规模进行建设,各项目实施部门严格项目管理,进一步严肃项目事业谋划,不得随意调整、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等。二是加快推进企业落地。加快协调有意向的企业尽快落地龙陵,同时再进一步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行动起来,走出去、请进来,吸引上海社会各界到龙陵投资兴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特别是发挥好龙陵县石斛产业优势,通过引进有关企业带动石斛产业创建更多产品走出去。

8.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围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工作实效,规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探索开展开放式主题党日、创意型组织生活;围绕强化基本保障,进一步强化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围绕“对标达标创标”“模范机关”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党支部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一)强化指挥体系。脱贫攻坚结束后,全县虽然成立了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综合协调指挥部,但体系还不顺畅,工作抓得还不实,在指挥体系上还要再完善、再明确,在人员上还要再充实。

(二)明确各级责任。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季度至少听取1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每月至少研究1次工作。县处级领导带头用好“一线工作法”,真正沉到监测对象多的地方,乡村振兴示范点一线,深入到群众的田间地头,走向挂联的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乡村两级、挂包单位、低收入群众一起商量增收的办法措施。各级书记务必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统筹谋划,狠抓工作落实。各乡镇要守牢底线,围绕“20__年消除收入低于7000元以下农户,20__年消除收入低于10000万元以下农户”的目标,排查到户到人,分年度制定增收目标,措施到户到人,按季度组织采集脱贫户、监测户收入,适时组织分析研判,确保工作不拖后腿,到20__年向党中央圆满交账。同时要加快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不能总是“吃老本”,不思进取。各行业主责部门要切实负起行业责任,行业部门“一把手”要对行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负主要责任,要围绕部门职责,认真负责地推进行业帮扶工作。各挂包单位要履行好包村责任,充分发挥上下联动、沟通协调的作用,结合挂包村(社区)实际,围绕群众增收目标,研究制定脱贫户三年增收实施方案,从政策上、措施上、项目上给予帮扶,要真帮实扶。

(三)严肃跟踪问效。各乡镇、各部门要以问题整改为抓手,巩固好脱贫成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对标对表对责,全面整改、坚决整改、彻底整改。县纪委监委全面参与到此项重点工作中来,日常监督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发现一起,追责一起,保持优良作风,形成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2024年帮扶单位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 篇9

目前,黄洞田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主要为前期布局规划方面。为确保黄田洞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沙子镇已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工作。

依托黄田洞寨现有优势:

1、毗邻集镇,区位优势好

2、环抱沙子水库,自然资源充足

3、位靠320国道,交通便利

4、民居改造度深,文化体育基础设备完善度高,基础条件好;

结合沙子镇发展现状:

1、以“茶”为核心,围绕茶产业谋划产业布局

2、围绕“茶旅一体化”思路,走多元化产业集成发展道路。

按照乡村振兴五大总体要求,开展设计,目前已完成并形成文本内容。黄洞田寨已着手在生态宜居方面开展工作,结合“户厕改造”相关工作,对寨内户厕改造工作进行底数再核实。同步结合“春耕生产”工作,开展特色菜园改造调研,走访当地群众22户,征集汇总改造意见8条。

在项目建设方面。已对接县级业务部门,已经初步完成2个茶产业项目谋划工作,主要投向产业培训、红茶生产两个方面,已对接县乡村振兴局,正在进行项目谋划、申报工作。

下步工作计划。

加快推进黄洞田寨示范点建设工作。紧扣“五大振兴”,强化规划引领,突出群众参与,特别是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持续、生态治理、文化内涵等重点特点。20xx年将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两大方向,积极做好项目谋划、申报工作,主动对接县各单位,争取更多资金投入。

一要加快推进沙子水库周边茶叶产业园区建设,引入更多茶企落户,扩大沙子茶叶生产规模,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建设一批种植示范茶园,积极创建沙子茶文化园。

二要盘活沙子水库、足球场、文化广场等资产资源,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正确领导,加大乡村振兴政策、理念宣传,深入联系群众,探索、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如:以工代赈、投工投劳、财政奖补等),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好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加快示范点建设增添助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