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习惯养成计划(通用三篇)

班级习惯养成计划(精选3篇)

班级习惯养成计划 篇1

一、训练感觉器官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

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

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

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二、发展交往能力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三、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四、进行体能训练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

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五、训练劳动制作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六、培养口语能力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七、学会音乐舞蹈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这是美育教育的范畴。爸妈与宝宝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唱儿歌、打节拍,让宝宝在音乐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爸妈会发现,音乐会令宝宝的表情、动作、容貌等透出优雅的气质。进而从美育切入,让宝宝接触真和善。

八、学习绘画造型

这也是美育的范畴,对刺激宝宝右脑发育,增强想像力、形象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力有极大的作用。爸妈可带宝宝参观摄影展、雕塑展,并对各种工艺品、绘画、艺术照片等进行评头论足;家里的摆设也要有美的讲究。大凡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强求,所以爸妈所要做的,就是感染熏陶宝宝,让他自觉地去学习、去追求。

九、给宝宝很好的玩具观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玩具有好多类,如果是买的,爸妈不要买了之后直接丢给宝宝不管,也不要认为玩具是消磨时光的,爸妈要陪着宝宝一起玩;如果不买,也可发现不少不是玩具的玩具,比如吸铁石、闹钟、卷尺等;而的玩具则是爸妈和宝宝一起制作的玩具,比如做风筝、风车、灯笼等,宝宝会更有兴趣。

爸妈购买玩具时要考虑宝宝的年龄

0~1岁:感知触摸型玩具。色彩鲜艳、音质优美、便于抓握丢掷,但不要太小以免宝宝误吞。

1~2岁:可拖动玩具和可训练双手精细动作的玩具。

2~3岁:可激发想像力的玩具。如小餐具、积木、拆装玩具。

3~4岁: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盘等。

十、参加亲子教育

参加社区的亲子活动,集体生活中可锻炼友爱协作、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

十一、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0-6岁宝宝】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项关键内容

大自然是婴幼儿的精神营养之源,是融智育、美育、体育于一体的大课堂,宝宝在这里可以学习种花草、分辨五谷杂粮、观气象、感受劳作等。

十二、了解社会

带宝宝去工厂、农村、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扩充见闻。见多识广的宝宝更聪明。

十三、早期识字提前阅读

爸妈可结合与宝宝生活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识字教学;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制作各种专门的识字卡片等,并陪宝宝一起看绘本讲故事

十四、建立空间、时间、数的概念,培养高超的数学逻辑智能

十五、其他种.种全方位活动

爸妈可因条件而异、因人而异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活动,如集邮、摄影、钓鱼、种花卉、养鱼虾等。这些活动既是学习,又是拉近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以上总结的这15点,粑粑麻麻们都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就测一测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吧~~~

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许多婴幼儿专家的总结,发现智力水平是和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等五大领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

下面看看高智商宝宝在五个领域有哪些主要的行为模式:

一、大运动

大运动是躯体活动和姿态反应,也是人体活动的基础。若大运动发育得好,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若大运动发育的差,常为智力底下的早期指标,但不一定都是呆傻病。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

3--4个月:抬头90度;

5--7个月:翻身;

10--12个月:坐;

11--15个月:行走;

24个月左右:跑步;

30个月左右:跳跃。

二、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手和手指探索,抓握和操作物体的能力。如果手的功能要发展得又好又快,是需要有眼睛配合的,这叫做眼手协调。手是智慧的前哨,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就是指手的技能发展与智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手的精细动作发展状况来预示婴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是否正常。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

2--3个月:抓握动作;

4--7个月:抓住动作;

6--7个月:耙弄动作;

7--8个月:倒手动作;

9--10个月:拇食指对捏动作;

18--24个月:翻书动作;

18--24个月:握笔动作;

24个月左右:穿扣动作。

三、适应能力(自理能力和行为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对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和视觉、听觉、语言及手功能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又将它称作应物能。适应性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前奏,能预示将来智力的发展的好坏。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

1个月:眼睛能跟踪物体;

4个月:能找到声源;

6个月:玩具失落会找;

8个月:有意识摇铃;

10个月:能寻找盒内东西;

12个月:回盖瓶盖;

15个月:将圆盒盖子盖上;

27个月:认识大小;

30个月:认识红色;

33个月:懂得“里”、“外”。

四、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比如,孩子彼此之间交谈、听音乐、听歌曲、讲故事、说歌谣、写字、画图画等,这些听、说、读、写都是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心理活动的迅速发展。

其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

1个月:发出轻微喉音;

4个月:伊呀自语;

7个月:发出da-da、ma-ma声,叫名字时会转头;

10个月:会欢迎、再见;

12个月: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18个月:能说出版个以上单字音;

24个月:能说两句以上儿歌;

36个月:能说10个字以上的长句子。

五、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是反映小儿社会交往和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其行为模式也是内在成长因素所决定,有一定的发展程序:

1个月:眼睛跟人;

3个月:见到亲人会笑;

4个月:认识母亲和熟人;

7个月:对镜子有游戏反应;

10个月:会注视所提到的人和物;

12个月:能配合穿衣服;

18个月:白天会控制大小便;

24--27个月:能自己脱掉单衣、单裤;

36个月:会扣钮扣。

班级习惯养成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 教育内容

坚持“礼仪习惯”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节俭习惯”教育,保持这四项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规范。

一二年级养成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标准,从礼仪、卫生、学习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

2.通过“卫生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会劳动,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本学期教育内容如下:

1、礼仪习惯

(1)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主动敬礼问好。

(2) 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走廊奔跑,跳绳或游戏。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

(3)接受奖品或锦旗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帮助或受赞扬时说“谢谢”。

(4)进办公室先说报告,未经老师允许,不进办公室;

(5)与老师或者客人同时上下楼梯或走在甬路上,让老师或客人先行。

(6)周一学生必须参加升国旗,要严肃、庄重、穿校服。

(7)每天佩戴学生标志

2、卫生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扔东西,餐巾纸等东西及时扔进垃圾筒。保持课桌内卫生。

(2)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时扔垃圾筒。

(3)随时保持教室的干净卫生。

3、学习习惯

(1)离开教室整理好桌面。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预备铃响进教室,在诵读声或歌声中等待老师上课;

4、节俭习惯

(1)在校不吃零食;

(2)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3)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4)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5)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6)爱惜粮食,不剩饭,节约粮食;

(7)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畚斗等教室用具;

三至六年级养成教育内容:以一二年级养成教育的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养成教育的内容。

需要增加的“礼仪习惯”教育内容:

(1)同学之间见面互相问好或者点头微笑。

(2) 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分清教学区和活动区,不在教学区奔跑或踢球,不在走廊跳绳或游戏。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

(3)上下楼梯或者走在甬路上,遇见老师或客人让老师或客人先行,同学之间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行;

(4)在校期间坚持佩带红领巾。

需要增加的“卫生习惯”教育内容:

(1) 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时扔垃圾筒。看到有乱扔垃圾的同学要及时制止。

(2) 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咳嗽或打喷嚏要用手捂住嘴巴,生了传染疾病要避免传染他人。

(3) 要求服装整洁,脸、脖子、耳朵干净,男同学不留长发,女同学不留长指甲,不化妆,

(4) 每天认真做两操。

需要增加的“学习习惯”教育内容:

(1) 加强课堂纪律。

(2) 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需要增加的“节俭习惯”教育内容:

(1) 在校不吃零食;放学不在外面的小店和摊头上买吃的东西。

(2) 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3) 爱惜粮食,不剩饭,节约粮食;

三、具体工作方法: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班级管理制度,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品生、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

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记录》上。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两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以值日生和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级习惯养成计划 篇3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小,不需要有储蓄理财的习惯,孩子需要养成储蓄的习惯吗? 其实培养孩子正确金钱意识以及正确的理财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巴巴麻麻该如何培养呢?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巴巴麻麻要做好示范的榜样给孩子喔。

要培养怎样的理财习惯呢?首先,从小要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在孩子对金钱的认识发展到第二层次后,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小的储蓄罐,开始可以有家长带着孩子每天向储蓄罐中投入一定的钱,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养成一种习惯,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就是储蓄,只是觉得可以将储蓄罐填满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随着孩子对金钱认识的深入,孩子也会渐渐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尽早地帮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对于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基础的一步。当孩子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后,家长还要注意的足培养孩子花钱的时候要有计划,以及花钱后记账的习惯。有些家长总是抱怨自己每个月或者每周给孩子的零花钱也不少,但是每次孩子总是抱怨不够花,而一问到钱是怎么花的时候孩子却是一问三不知。要想改变孩子这样的行为就要积极培养孩子记账的习惯。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有记账习惯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同样会有记账的习惯,而且大多可以合理计划自己的支出。家长可以先帮孩子建立一个小的账本,在自己记账的同时也帮助孩子记账,让孩子可以看到他一天花费的总数以及都有哪些项目,如果可以的话每隔一段时间帮助孩子分析一下他的账本,告诉孩子他的日常开支哪些是比较多的,哪些项目比较少,哪些是不应该多花的,哪些是需要节约的。之后渐渐的再将账本交给孩子来记,家长只要负责检查就可以了。

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消费结构是怎样的,是否是合理的,如何更好地支配自己的资金。这是培养孩子正确理财的基础之一。

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