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设计思路
绘本《先有蛋》描述了蛋变成鸡、小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变成花朵、毛毛虫变成蝴蝶……《先有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蕴涵了对“生命起源和变化”的审美感知。通过绘本学习,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联系前后页讲述动植物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同时引导幼儿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将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说清楚。
其次,绘本中隐藏着有趣的洞洞,幼儿会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事物之间的奇妙联系。如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中,幼儿感知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理解了“洞洞”中的丰富意义,由此也可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阅读,能够联系画面的前后页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2.阅读绘本让幼儿感受生命起源和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绘本《先有蛋》入手一册(后半部分从字的变化开始用夹子夹住)。
2.绘本封面蛋形镂空处,制作能转动的环形纸条(纸条上有问号、蛋、小蝌蚪等图样)。
3.与绘本相同的图片一套。
4.文字(先有、然后才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解读故事名字
1.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2.问号代表什么?
3.教师小结:问号代表其中有许多问题和变化,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引导幼儿解读“先有”,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当中的内容是会变化的,从而引发幼儿阅读的愿望及好奇
心。】
二、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第一部分
关注点:
引导幼儿发现绘本画面前后页的联系,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动植物变化的过程。
幼儿能否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
1.阅读前提问:请你们仔细阅读,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主阅读。
3.交流讲述: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
幼儿讲到哪幅图,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
(多数幼儿会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但有的幼儿只讲述其中的一幅图片,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追问:“你看看小鸡这页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内容联系起来。教师要注意同时将动物的变化过程呈现在幼儿的面前。)
原来,前后几页的画面内容是有联系的,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变化过程。
呈现先有蛋,然后才有母鸡;先有小蝌蚪,然后才有青蛙;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花朵;先有毛毛虫,然后才有蝴蝶的变化过程。
(幼儿寻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引导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 ……”的句式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2)发现书上的“洞洞”。
提问:一起来看看这个“洞洞”, 它们一会儿变成了什么?一会儿又变成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同一个“洞洞”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
(在寻找讲述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洞洞变化的有趣,进一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设计意图: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现加以引导,如幼儿先发现洞洞的变化。教师就可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洞洞的有趣,然后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等。】
三、阅读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讲述不同事物的变化
刚才我们发现了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猜猜接着还会出现其他什么有趣的变化?
1.幼儿自主阅读。
2.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第二部分。
(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字的变化、颜料的变化,感受事物的奇妙变化过程,拓展视野。)
3.感受动植物的轮回变化。
原来生命是那么的奇妙,它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1)幼儿互相讨论。
(2)教师贴出:蛋→小鸡→母鸡的轮回图。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许多事物是轮回变化的。)
四、为小故事取名字
1.每个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小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
2.引导幼儿为小故事起名字,并抽拉纸条到相应的小故事处,如有关小蝌蚪的,就拉到小蝌蚪的地方)。
【设计意图:此环节与开始部分相呼应,幼儿在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变化编不同的故事名字。】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发现的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2.在区角活动中将自己发现的变化做成一本洞洞书。
点评
1.绘本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借用绘本故事中有趣的画面,让幼儿在情境性的阅读过程中体验故事的多元和生活化,图文并茂的绘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阅读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稳定的探究能力。此外,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动植物、事物的变化过程,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科学能力。
2.教学具材料的巧妙运用能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望
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具,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教师还让幼儿为每个动植物的变化起一个小故事的名字,引导幼儿解读“先有”等,这些都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中的内容是会一直变化的,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愿望及善于提问的好奇心、探究愿望。
3.关键经验的把握能有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核心经验之一就是要能够看画面的前后页信息,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等。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追问:“你看看小鸡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的内容联系起来。而后当幼儿再阅读下一个变化时,他们就会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看到的整个变化过程。这样的启发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2、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乐意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教学难点:
分清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
教学准备:
图片、玻璃杯一个,PPT展示图 棒棒糖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呢?
2、这根甜甜的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大家猜猜,它和小熊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师:小熊和棒棒糖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 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PPT。
问:
(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
(2)小熊先遇到了谁?(出示小鱼图片)遇到小鱼后,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鱼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怎么样了?小螃蟹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来学习说小螃蟹与小熊的对话)
(4)小螃蟹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乌龟图片)碰到小乌龟后,小熊又把棒棒糖怎么样了?这回,小乌龟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教师: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心里怎么样了?为什么?(难过,朋友都走了,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都不和他玩了)3、小朋友们有好东西会和大家分享吗?(会)那你们的好朋友一定很多!小熊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尝棒棒糖的甜味呢?谁来帮帮小熊。
三、小朋友们想了怎么多办法,小熊自己也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
(1)棒棒糖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融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水就变成什么味道啦?
(2)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得快一点呢?(搅拌)(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河水,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谁想来扮演这些小动物,表演给大家呢?
2、大家都想来表演,那我就要来看看,谁表演的好我们就请谁来表演。
3、分角色:如一组扮演乌龟,二组扮演小鱼,三组扮演螃蟹,四组扮演小熊。
4、教师讲述,幼儿角色扮演对话。
5、师: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老师准备了很多图片,你想扮演哪个角色,就选哪张图片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
6、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讲述。教师适时辅导。
7、请幼儿按自己选择的角色坐下,分组集体表演一次。
五、教师小结:
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那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会怎么做?我们下节课再来表演!
附故事:《甜甜的棒棒糖》
小熊有一根棒棒糖,一根甜甜香香的棒棒糖。它独自来到河边,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条小鱼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鱼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小鱼游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只螃蟹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螃蟹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 没干嘛!"小螃蟹游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只乌龟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乌龟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 没干嘛!"小乌龟游走了。
水里的朋友都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它觉得很孤单:"唔!要是大家一起吃,一定很热闹!"于是,它叫了起来:"小鱼!小鱼!"小鱼没有来。
它又叫:"小螃蟹!小螃蟹!"小螃蟹没有来。它最后叫:"小乌龟!小乌龟!"小乌龟也没有来。小熊难过极了!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一尝棒棒糖的甜味呢?
小熊自己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棒棒糖,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课后反思:这次的内容选的是应彩云老师的绘本《甜津津的河水》,应老师的课偏重的是延伸到科学领域,让幼儿了解糖怎样在水里融化的快,糖放在水里,水会怎样?糖会怎样?我侧重的是语言表达,让幼儿在倾听与表达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范讲中倾听,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角色对话。整节课的优点:环节连贯,注重了幼儿的全体参与性。不足之处:
1、分组时显得有些匆忙,幼儿分不清自己的角色。
2、在集体表演时,有一些乱。
3、在最后活动结束时留下的两个问题
(1)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他会怎么做?
(2)棒棒糖放到下午,会有什么变化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
以后改进方面:
1、幼儿全体表演环节需要改进,可以将图片贴身上,让幼儿弄清楚自己角色再表演。
2、结束环节再新颖一些。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熊宝宝的餐巾纸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句子。
2、了解纸巾的作用。
3、激发幼儿乐意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挂图《熊宝宝的面巾纸》、cd、 小熊手偶、每人一包纸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师:小熊口袋里装了什么东西?你们知道吗?
2、师:面巾纸可以拿来干什么用呢?
二:听录音:《熊宝宝的面巾纸》
1、 边出示挂图边听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师:刚才你们听到故事中有谁?
师:他们在干什么?
师:熊宝宝又做了什么?
师:他是怎么说的?
三:幼儿边看图边看故事(重点)
师:小狗、小鸭和小猫得到了小熊宝宝的帮助后他们是怎么说的?
师:熊妈妈是怎样夸奖熊宝宝的?
四:幼儿尝试讲和老师一起讲故事
1、教师讲再次故事。
2、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边讲故事边做动作(难点)。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幼儿乐意根据已有经验,大胆地想象,仿编诗歌。
3、能够认读汉字“天空”、“树木”、“草地”、“河水”、“花儿”。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幼儿已认识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字卡各一。
3、“天空”、“树木”、“草地”、“河水”、“花儿”字卡。
4、背景音乐磁带一盘、自制魔术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复习内容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宝盒,它的本领可大了,能变出很多东西,它在变东西时有一句咒语:“宝盒,宝盒,变变变。”我们一起说咒语,看它今天想给我们变什么。
教师带孩子说两遍咒语
2、师:看!它给我们变出了什么呀?(字卡)
老师抽一张让小朋友识认,请最先认读出字卡的小朋友来抽下一张卡片。以此类推。
总结:现在来看看宝盒都给我们变出了什么?(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
师:现在它们都要回家了。糟啦,宝盒还没有学会把它们变回家的本领,这可怎么办啊?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二、出示背景图,引出诗歌
1、宝盒告诉我,它们的家就在这幅图上,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天空、树木、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分别和这些地方打个招呼,例如:天空你好!天空再见!
2、这么多的地方,哪里才是白云的家呢?(请一个小朋友说说并把它送回家。强调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如: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3、分别请小朋友吧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送回家,并引导说出每句诗歌。
4、幼儿再次说诗歌。
老师记性不好,你们愿意再告诉老师一次它们的家都在哪吗?
5、教师小结
说的太好啦!你们刚刚说的话放在一起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你们编的这首诗歌里,你们帮白云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啊?(找家)对,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都找到了家,宝盒给你们编的诗歌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家》。
6、幼儿完整朗诵诗歌
老师还想听你们编的这首好听的诗歌,幼儿完整朗诵诗歌,教师同时出示儿歌汉字。
三、仿编儿歌并创编动作
1、教师:宝盒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最爱动脑筋。它让我考考你们: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
2、教师总结幼儿仿编的诗歌
蓝蓝天的天空是天阳、飞机、月亮、星星……的家;密密的树林是狐狸、大象、狮子……的家;……
3、宝盒说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聪明的,让我们学小鸟飞出教室,带它参观参观我们的幼儿园吧!
四、活动结束
教学目标:
1、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阅读图片,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小云朵”的意思,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废物利用的好处,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废物再次利用的好处,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从小培养幼儿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阅读图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故事图片、头饰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入故事:教师戴喜羊羊头饰进入教室和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是谁吗?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可要仔细听,记住“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听故事回答问题(播放故事录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都有谁?”
2、再听故事,回答问题:“山羊爷爷在森林里开了一家什么店?是干什么用的?”
3、废旧的东西真的能变成宝贝吗?我们也去看看吧!出示故事图片:
(1)观察图一:说说图上有什么?小动物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教师完整的讲述。
(2)废旧的东西真的能变成宝贝吗?请小朋友们观察后面的图。看图的时候要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看,一边看一边轻轻地说一说你看到的。
(3)说一说看到了些什么?
(4)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4、你们觉得山羊爷爷这样做好吗?为什么?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5、山羊爷爷听到大家的赞美声,干得更开心了,我们来看看它用废旧的东西变成的宝贝吧!(课件出示变废为宝的图片)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这些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废物变宝。现在我给小朋友们已经剪好了,请大家试着把它变漂亮一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幼儿能较连贯地说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和表现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通过故事,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以及做事要全面了解,坚持到底。
活动准备: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蝌蚪长什么样吗?它的妈妈是谁?
2、谁能说说青蛙是什么样的?
3、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样吗?它和妈妈长的不一样想要找到妈妈,它会怎样做?
4、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二、欣赏故事后半段
1、提要求: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听一听小蝌蚪到底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2、边看动画边听故事
3、提问:
①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②它在找妈妈的路上都遇见了谁?
③虾公公说了什么?金鱼说了什么?螃蟹说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
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幼儿加上动作表现)
⑤小蝌蚪变成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事情?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1、教师小结:青蛙主要吃田间的害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对农业有益。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去捉它,要保护青蛙。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提要求: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老师把故事讲一遍,会讲的小朋友也可以学着故事中小动物的语气、表情和老师一起讲。
2、教师和幼儿互动讲故事。
四、讨论迁移作品主题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找错妈妈呢?
2、小蝌蚪在路上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这说明小蝌蚪做事是怎样的?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像小蝌蚪这样做事坚持到底吗?谁能来说说你做什么事情坚持到底了?是怎样做的?
3、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以后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全都弄明白问清楚了再去做,这样做起事来才会更简单,更节约时间,但一定要记住,不管在其中遇到什么困难,一定不要灰心,要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