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演员帮家人们找到的15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提示
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
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
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
2、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
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
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
7、巩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 )个数的( ),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
②86+124=( )+86 ( )+25=25+a
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 )不变。
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个数加上( ),是原数。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
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a+b=a+c。( )
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附板书: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例1(略) 7+0=7 0+7=7 0+0=0
(画示意图)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数 加数 和 18+17㈡17+18
答:(略)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a+b=b+a
三 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黑板。
1.教师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表示:一个也没有
第一课时:
买铅笔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3、根据学生回答,
师:
板书:15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学准备:例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1、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
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提问:还可以怎样比?
得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三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选择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在果园里,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理解题意,小组交流,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5、“想想做做”第5题。
右边的书大约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过程。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38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10比38少得多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32
+17
49
+14
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35
+26
61
+24
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62
-15
47
-17
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教学内容:
第7---8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2、 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善于与同伴合作学习。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创建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征,建立一个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4题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争取1分半时间内完成,最多不超过2分钟。
第7题可以竖着分三组比一比,被减数不变,减数在变;也可以横着分三组比一比,被减数在变,减数不变,让学生感知差也在变化。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启发谈话引入练习。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到了我们的教室与大家一起学习?(生:小玛丽)她有一个提议把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比赛,看哪组在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算对的题最多,那么那一组就是这次竞赛的冠军。
二、练习
1、 第1题。练习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填出的两个数之间的联系。
2、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第3题-----堆箱子。
4、 第4题。
(1)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2分钟内做完。
(2)订正,了解学生计算情况,指名分析错误原因。
5、 第5题。看图说一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再列式计算。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6、 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
7、 第7题。比比,猜猜,算算。
先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猜一猜结果会怎样?通过比一比,猜一猜让学生初步感受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那么差就变小。最后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8、 第8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3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再计算。并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9、 第9题。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比赛,看看谁先回到家。
10、 第10题。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三、总结评价
1.师: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十几减8、7的练习),十几减8、7可以怎样算?
2.小结比赛结果,进行颁奖。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可解决的问题。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日里,你们小队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
师:让我们来一起参加图中小朋友的假日小队活动。
仔细观察:有哪几个假日小队,分别给他们小队取个名。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文娱演出小队;
(2)摄影小队;
(3)护绿小队;
(4)收废电池小队。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这么多小队,你最想参加哪一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集体讨论其中一个小队。如:文娱演出小队。
师: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5+3=18(人),口答(略)
生2、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列式:15-3=12(人),口答(略)
师:小明想知道这次演出一共有多少个节目,主持人这么告诉她:“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节目吗?
生:列式19+4=23(个)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第19个节目是指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
2、小朋友喜欢照相吗?我们的小摄影师正在给小朋友们拍照。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师:现在你想到些什么?
师:剩下的胶卷够其余的每人照一张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胶卷有36张,29+9=38(张),36张是不够的。
师板书29+9>36。
师:那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爱绿护绿已� 瞧,“护绿小队”行动起来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共有35棵小树苗,浇了一些,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
学生列式:35-18=17(棵),口答。
4、还有三个女小朋友在干什么?听听她们说些什么?(可以先给每个人取个名字,如穿红衣服的就叫小红,穿绿衣服的就叫小青,穿白衣服的就叫小白。)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红收了16节废电池。
小青收了35节废电池。
小白收了20节废电池。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列式回答。
全班交流,问题。
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小红和小青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红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青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6、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小青比小白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青比小红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红比小白少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中谁收得最多?谁收得最少?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四个假日小队的活动,小朋友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真是不错!
在我们自己开展的假日小队活动中,你也能像这样自己提出问题再来解决吗?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踢毽比赛、乒乓球赛、钓鱼游戏、点蜡烛游戏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式解决。
板书设计:
假日小队
15+3=18(人)
15-3=12(人)
19+4=23(个)
29+9=38(张)
35-18=17(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减法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为学习后续的内容作准备。
3.初步感知加、减法计算间的联系,渗透辩证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十几减9)
计算十几减9有哪些方法?请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计算方法练习
1、练习第1题
学生观察第1题图,交流并了解题意:9只老鼠做游戏,3只老鼠跳绳,一共有12只老鼠。
让学生填写算式,再交流算式和得数并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2、20以内加法口算练习。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3、第2题:
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三、口算练习
1、第3题:
(1)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2)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3)观察:每组题中左边一排数和算出的结果,看是怎么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小结。
2、第4题:
(1)出示图。观察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全班练习:老师说出树桩上的数,学生说出减9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3)指名进行练习。
(4)小结,对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计算应用
第5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说每副图的意思,交流图意。
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十几减9进行了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认识?同学们课后也可以多练习,争取以后看到这样的减法题,就能马上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前面的减法学得好不好?
(出示口算卡片)11—5= 36—4= 29—3= 16—8= 12—4= 13—6=。
学生根据口算卡片很快地说出结果。
教师:看来前面的知识我们学得不错!今天我们要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学习减法。
板书(减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改编后的例1情景图。
教师:在体育课上,小红到王老师那儿领乒乓球,小红在领乒乓球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可以知道老师那儿一共有38个乒乓球,小红要领6个乒乓球,提出数学问题是:还剩下多少个乒乓球?
教师:这个数学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38-6。
教师板书这个算式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会算38-6吗?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8—6=2,再加上30就是32。
教师:在前面我们知道了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这次学习中也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如果老师没有38个乒乓球,只有32个,又该怎么列式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还剩多少个乒乓球?
学生:32-6。
教师板书(32-6)在黑板上。
教师:比较38-6和32-6这两个算式,它们有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说出:38-6个位上的数够减,32-6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像这种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减法,我们把它叫做退位减法。
教师边说边补充完整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32—6也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2去减6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的,因为是减去6个一,所以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6。
教师:但是在计算用32个位上的数去减6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这次用个位上的2去减6时不够减。
教师:是呀,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还是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思考吧!
要求学生先摆出32(即3捆零2根),然后同桌商量着从中减去6根。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教师不加任何提示,以充分体现放手。教师注意行间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摆法,最后全班汇报。
教师:从32根小棒中减去6根小棒后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学生:还剩下26根。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回答:2根小棒减6根小棒不够减,可以打开其中的一捆小棒,这样就有12根零的小棒了,用12根小棒减去6根小棒还剩6根小棒,和刚才剩下的2捆小棒合起来,还剩26根小棒。
多媒体课件随学生回答一一演示。
教师:是呀,在遇到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时,我们要拿打开一捆小棒,打开的这一捆小棒由原来的1个十变成了现在的10个一,这叫做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在十位上退1作10,再减。
多媒体随教师的讲解演示退1作10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地方表现了退1作10的过程。
教师:这种算法具体在竖式上是怎么表示的呢?
多媒体课件在小棒图旁边出现竖式,教师也在黑板上板书竖式。
教师:退1作10,首先要考虑退,在哪一位上退,向十位借的这个1应不应该作个记号,作个什么记号?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十位上打一个点表示退1。
教师:然后怎么想呢?
学生:这一个10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12—6=6。在竖式的个位上写6。
教师:然后呢?
学生:在算十位上的数的时候,要注意还1。
教师:这个计算过程我们结合小棒演示图来理解就更直观了。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棒图和竖式图。
(1)打开一捆小棒的同时在竖式十位上打一个小圆点退1;
(2)演示12根小棒去掉6根还剩6根的同时竖式上面计算12—6=6,在竖式的个位上写6;
(3)十位上的两捆小棒闪动同时演示十位上的2落在十位的得数上。
教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讨,你发现做这类减法时,在计算方法上和前面学习的减法在哪些地方不一样?
学生:这种减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位不够减,要在十位上退1作10再减,但是在计算十位上时,要注意减去这退掉的一个十。
教师:是呀,在做这类退位减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句话: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板书这句话。
教师:这道题除了这样算,还有没有别的算法呢?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可以先用退位的10减去6得4,再把4和原来被减数个位上的2相加,这样个位就得6,十位上被退1后还剩下2,所以合起来就是26。
教师:不管用哪种算法,都涉及一个退位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退位减法的题你会做了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50-8。
抽一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用竖式完成,然后集体订正。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算这类减法了!下面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吧!
多媒体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你能根据情景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挑一个板书在黑板上,如:35-7,让学生列出算式后并请他用竖式进行计算。同桌之间再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全课小结
教师: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你又学到了什么?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我们都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12-9=10-9=14-9=18-9=11-9=19-9=16-9=13-9=17-9=15-9=5、出示算式: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17-916-913-912-915-911-914-918-9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十几减9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方法二:10-9=11+3=4方法三:先减去3,再减去6.方法四:9加(4)等于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
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一.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用你认识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学反思: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解决问题: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图中有几只猴子?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4、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同桌互相找找说说对方身上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用数字来表示的。比一比谁最棒,找得又快又多!请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的同学来说说。(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脚,1条辫子,3个兜,衣服上有4朵花,4个字,5个手指头。.。.。.)找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或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讨论引出新内容。
2、认识等号。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认识“=”
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
(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
(1)认识“>”。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引出大于号。
师: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出示大于号。
③这个式子3>2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4(3小于4)。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得到:3大于2
2小于3
3>2
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4>2,2<4等。
2、创设情境: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习: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一 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