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用动情的语言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用简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自学课文的三个要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阅读规律,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尽快过好认读关]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而现行的阅读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即使关注到了,也没有落到实处,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会影响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写字学词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初读阶段的教学至少要拿出10分钟识字写字]

二、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需要灵活与扎实相结合,一般还是像这样务实一些的好,便于学生作业,便于检查反馈,便于学生改进提高]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诗意 弥漫 缕缕幽香 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问题浅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问题深了,学生会如坠云雾。这一环节围绕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不断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了要害,使学生急于探求“爱”和“茉莉”之间如丝如缕、似断实续的联系。]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照感受“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妈妈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对“钻”字的处理,让学生说出别样的体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自己得到答案。教师的总结,延伸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教师的话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这样,把教师的理解评价与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

四、归纳提炼,它是课文精华的浓缩,压韵合辙、琅琅上口,便教利学。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17.月光启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 齐读)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 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 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 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 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 学习1~5自然段

(1) 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 学生交流感受

① 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 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 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 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 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 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 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 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 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 交流

③ 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 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 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 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 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7.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 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18 我和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板书设计:

《习作5》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迎六一征稿启事》,弄清征文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2、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3、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指导学生读懂《迎六一征文启事》。

1、让学生自读《迎六一征文启事》。

2、思考:这则征文启事的要点:

(1)题目(范围)是什么?

(2)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参赛对象是什么人?

(4)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

3、学生阅读后回答。

(三)根据习作指导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指导审题:教师板书作文题后,启发提问:写谁?小能人可以在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特长的?

2、开拓思路,选择材料:从小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找材料,也可以从他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或独有特点去找材料。

3、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材料写具体。

(1)你打算表现小能人的什么突出表现或特长?

(2)你想通过写什么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长或突出表现?

(3)师小结:选择事例要典型。

(4)你相怎么写这件事?说一说,要求把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突出重点。

(5)学生尝试说,指名说一说,师相机点评。

(6)师:写事要典型,但不要凭空想象,要写真事,讲真话。

(四)学生草稿。

(五)要求学生留心各种报刊刊登的征文启事,踊跃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要问”的重要

1.齐读“不懂就要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于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上面左边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上面右边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别在干什么?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要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说句练习)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

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小学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人”“个”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是什么最聪明吗?(人)对,我们生活中看的电视,用的冰箱,开的汽车,住的楼房都是人创造发明出来的。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这么聪明吗?告诉你吧!就是因为人身上有两个宝贝呢!

板书:人有两个宝(齐读课题)

(2)学习“人”(人与八区别,范写人)

学习“个”(与“人”字联系起来,人字头,范写个。题目中的个读轻声,齐读“两个宝”)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诵

(1)“人有两个宝”这两个宝贝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说他们是人身上的两个宝呢?我们打开书本第68页,一起学习陶行知爷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一首儿歌。自己大声地读读。

指名读1~2人。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3句)

(2)听磁带录音,学生再自读。齐读。

三、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读了这首诗,你一定知道人又哪两个宝了吧?(齐说)

板书:双手

大脑

(2)举起你的双手,左手和右手加起来就是一双手。齐读。

用你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这就是大脑。齐读。

(3)出示卡片“手”(几笔组成?组词。范写。注意横撇的写法)

出示卡片“大”(组词。大就是太下少一点。)

(二)学习第二句

(1)双手和大脑都是人的两个宝贝,他们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来读读第二句?

板书:做工

思考

做工:指做事情,干活儿。

书上的小朋友会用双手做哪些事儿呢?你的双手会做什么?

(2)小结:说手会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3)那大脑会干什么?思考是什么意思?

你们看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想些什么问题呢?

(4)小结:是啊,要把这些事做好,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齐读一二两句。

(三)学习第三句

(1)那我们怎么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贝呢?

指名读。

板书:创造

(2)什么是创造?下面我们来听一个《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故事。

1、谁能告诉老师鲁班和徒弟上山砍树一开始用的是什么工具?

2、用斧子砍树好不好砍?为什么?

3、是啊,斧子砍树一天砍不了几棵,太慢了,眼看工期近了,鲁班非常着急,就自己爬上山去看,这时发生了件什么事?

4、鲁班心里很纳闷: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竟然划破了手指呢?他仔细一看,发现了什么?

5、这时鲁班脑子里想到了什么?

6、于是他怎么做?结果怎样?

小结:就这样鲁班发明了一种新的工具——锯。这就是一个创造呀!谁能说说鲁班为什么能发明创造出锯子呢?用书上的话就是——“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四、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一般人去爬山,如果手被小草叶子划破了,心里只会想:真倒霉!不会去想小草叶子为什么能划破手,更不会去模仿小草叶子的样儿去造一把锯子。鲁班能发明创造锯子,就是因为他很会用人身上的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我们从小要能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也一定会有发明创造的。

五、齐读、齐背

做动手操

六、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按笔顺些好汉字。

2、 学用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再组成词。

3、 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4、 背熟四条成语和诗歌《蜡梅花》

5、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和妈妈去买菜,并把买菜的过程简单地写出来。

6、 口语交际:我长大了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

1、 学用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再组成词。

2、 说话写话训练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的笔顺

1.学生对照课本,用小手画出生字的笔顺。

2.说说有哪几个字的笔顺容易出错,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小组互查:按正确笔顺描红。

二、学用字词句

1.读题,明确题意。

2、 指导。

⑴出示自制卡片:“氵、虫、穴、纟”和“工”

⑵学生分小组合作拼一拼,组成新字,认读。

⑶指名说你是怎么拼的?相机出示:“江、虹、空、红”给他们找朋友好吗?(大江,红花,天空,长虹……)

⑷学习儿歌

过渡:这几个字呀走到一起,编成了一首儿歌,想读吗?

出示:大江变得更宽,

红花显得更红,

是谁挥动彩笔,

在天空画了一道彩虹?

①学生自由读。

②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画。

③能把你想象的画下来吗?

④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三、教学读读背背

1、 谈话,弄清题意。

2、 学习成语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根据拼音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学生“丰”是后鼻音。

⑶出示插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成语中的那个词来形容?你能用上它来说一句话吗?

告诉学生,这样的天气往往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就是“雪兆丰年”。

⑷练读,熟记。

3、 学习《蜡梅花》

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⑵指名试读,给予评议。

⑶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诗中是怎么说的?(蜡梅花,脸儿黄,身上不穿绿衣裳。)

⑷你喜欢蜡梅吗?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⑸背诵这首诗。

四、教学做做写写。

1、 读一读

⑴导入:同学们,你一定和妈妈逛过菜市场吧!瞧,老师把我们的蔬菜朋友请来了!和蔬菜宝宝打个招呼吧!轻轻地喊喊它们的名字吧!(PPT出示图片)

⑵蔬菜宝宝邀请大家读读“词语聚宝盆”,快和你的同桌读读看!(PPT出示:)

请和老师一起读一读!

2、 说一说

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你跟妈妈到菜市场看到些什么菜?妈妈买了什么菜?别忘了刚才的蔬菜宝宝噢!还可以试试下面的。句式:

⑵分组汇报: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买了哪些蔬菜,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⑶孩子们,你们能说完整话,老师真为大家高兴!如果你们在介绍蔬菜的时候把话说得再具体些就更棒了!怎样把话说具体呢?你可以这样试试:

(PPT出示:)

说清蔬菜的颜色、样子: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菜市场的蔬菜可多啦!有的、的、还有的……

⑷同学们,你和妈妈在菜市场是怎样买菜的?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吧!

3、 写一写

⑴孩子们说得怎么样,能动手写写吗?词语聚宝盆里的宝贝

可是你们的好朋友噢!

⑵习作赏评:我们来评一评,大家写得怎样?先在小组里评一评,再自信地读给大家听!

4、 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送你一首儿歌,我们一起读读它,夸夸可爱的蔬菜娃娃,好吗?(PPT出示:)

蔬菜娃娃真漂亮, 好看好吃营养多,常吃蔬菜身体好,小朋友们都爱它。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1—5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