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小编Waner给家人们收集的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设计理念】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重点在于 “注意积累材料”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讲授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不同形式和层次地阅读和交流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火烧云相关资料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
4、火烧云
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导读:
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 认真读课文:
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诗歌,内容是赞颂深圳迅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构想
先让学生把这首诗放声朗读几遍,在学生对诗句比较熟悉而且读的有点体会的时候再引导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学生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这首诗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颂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1.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2.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1.指名读,问: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2.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3.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展开讨论。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5.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四、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1.自己默读,想: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自己动手划出来。
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 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2.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3.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五、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1.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点出了变化的原因,(打出投影片)
教材分析:
本册编有课文35篇。其中保留了现行教材中20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增选了15篇内容新、时代感强的新课文。35篇课文之中,有21篇精读课文(内含2篇看图学文),14篇略读课文。为了增强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各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在五册的基础上,安排“读文章,想画面”“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三个重点训练内容,分别在第二、第四和第七组体现出来。另外,本册教材按8组编排,每组之前设“导读”,每组课文之后设“积累运用”内容。
教学总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常用汉字270个,认识90个。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学习积累词语。
3、能熟练地运用铅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习用钢笔写字,努力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中段落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后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学习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读通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每学年能背诵30篇左右的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5、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
6、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清楚。学写通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是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
阅读、讨论。
(五)关于积累运用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六)关于读写例话
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
2、授课时,努力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4、对新知识点要增加训练量。
5、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6、继续做好差生转化工作,使他们的成绩再上台阶,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朗读法 表演法情景模拟法练习法质疑法
课时分配:
讲读课文 66课时
阅读课文 14课时
积累运用 32课时
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第一周1、2课
第二周3、4课 《积累运用一》
第三周5、6、7课
第四周8、9课 《积累运用二》
第五周10、11、12课
第六周放假
第七周12、13课《积累运用三》
第八周14、15、16课
第九周16、17课《积累运用四》
第十周 18、19、20课
第十一周20、21、22课 《积累运用五》
第十二周23、24、
第十三周25、26课《积累运用六》
第十四周27、28、29
第十五周30、31、《积累运用七》
第十六周 32、33、34课
第十七周35课 《积累运用八》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期末考试
第二十周工作总结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在参加当地一次“回乡之旅”的活动中,亲眼目睹了人们对即将退休的沃尔特詹森的爱戴,它们都把回家看看的机会让给了他。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沃尔特 詹森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构想:
先展示地理位置图,让学生了解两地相距遥远。本课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了解故事的背景。在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词句,讨论重点问题。
教学准备:美洲地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3、教师指导。展示美洲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美国的'新泽西州和拉美的波多黎各,感受两地距离的遥远,体会移民回家探亲的不易。
二、默读课文,促进领悟。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借助有关的语句,了解故事叙述的顺序。
三、课堂讨论,加深领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相关词句,领会以下问题:
1、漂泊他乡的波多黎各移民们是怎样希望有机会回家看看的。
2、当“我”念到沃尔特詹森的名字时,人们为什么会欢呼,想他道喜,同他拥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几个主要人物。说说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们内心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讨论以小组形式展开,再推荐代表在班级交流。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想到了什么呢?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同一个名字
沃尔特 詹森
每一张纸条 不同的笔迹
爱 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理解成长的道理;
2.激发孩子们的勇气和毅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3.通过阅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1.故事的背景介绍;
2.故事的主要情节;
3.故事的主题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谈论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故事(20分钟)
教师向孩子们讲述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然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3.讲解故事(10分钟)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讲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启示。
4.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孩子们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主题和启示进行讨论,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总结(10分钟)
教师对孩子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启示,鼓励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努力。
四、教学方法
1.导入法
通过导入,引导孩子们进入故事的主题和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阅读法
通过阅读,让孩子们自己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3.讲解法
通过讲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
通过阅读故事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孩子们在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评价孩子们的成长情况。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故事在孩子们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启发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勇气和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故事的运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小珊迪美好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练习表达。
教学构想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再阅读课文,弄懂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含义,最后通过老师富有激情的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背景,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当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时,你能想起那些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吗?他们的遭遇是小小的孩子难以忍受的,寒冷、饥饿、死亡威胁着他们。《小珊迪》就是发生在以前英国爱丁堡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身上悲惨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给自然段标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
三、讲读第一段。
1、小声读,点拨: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
2、故事发生在一个天气很冷的日子里,向我走来的小男孩冷的可怜,课文哪些描写让你读了难受?找出描写小男孩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3、这么可怜的一个小男孩要我买他的火柴,找出小男孩说的话,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我发现自己没零钱,说明天再买时,小男孩乞求了,不是一般的“请求”而是“乞求”。读时要加重语气,突出“现在就买,我饿极了”。再读读小男孩的话。
5、孩子换零钱了,可是过了很久也没有回来,“我”是怎样想的,我为什么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6、课文上说的“那种人”是什么人?
7、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
2、晚上,来的小男孩是谁?他来干什么?珊迪为什么自己不来?
3、这个不幸的消息,该怎样读?读读弟弟对“我()”说的。话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珊迪看见“我”就难过地说什么?从他的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小珊迪的话。
6、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7、我答应照顾小利比时,珊迪怎样看着我?从“目不转睛”的目光告诉我们,小珊迪心理想什么?如果他能说话,他会说什么?
8、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讲读第三段。
一、新课导入
师板书:脚
同学们,还记得雪地里的小画家吗?|从文中我们知道了,小鸡的脚像竹叶,小鸭的脚像枫叶,小狗的脚像梅花,小马的脚像月牙,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脚,最近老师发现了一件稀奇事,植物也长脚,而且它还有一个动物性的名字,叫爬山虎,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教学生字“虎”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课文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相信也解决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了,课文写了爬山虎那些方面的内容(叶、脚)那那几段是写叶,哪几段是写脚的呢?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观察一下爬山虎的脚。
三、精度课文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请你从中找出爬山虎脚的相关信息。
2、精读句子的理解
(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长在茎上"也就是告诉我们爬山虎的脚所长的位置(板书:位置),那”茎“又是什么呢?看着这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把它指出来吗?原来这根粗粗的就是爬山虎的茎啊。
(2)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嫩红“一词告诉我们爬山虎脚的颜色(板书:颜色),这颜色课真美啊!你能再把这句子美美得度一遍吗?
(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说得是爬山虎的样子、它的形状(板书:形状),“茎上长叶柄的地方”,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柄”字,它是左右结构,而且是左窄右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吧这个字写漂亮(师范写),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刚才同学们一眼就把“茎”找出来了,你现在能不能找出叶柄呢?原来叶子与茎相交的地方。“反面伸出?细丝”,同学们看到“细丝”了吗?“就像蜗牛的触角”这爬山虎的脚可真是太有趣了!竟然有六七只脚,而且像蜗牛的触角,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既有趣又稀奇的事儿吗?(指名读)我看大家都对着感到很有趣,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吧1
四、小结
短短的几句话,同学们就从中读出了这么多关于爬山虎脚的信息,同学们课真会读书,那爬山虎这细丝般的脚又是如何爬上高高的墙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地去瞧瞧,这节课就到这。
教学内容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写作顺序上进行比较。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写完后要认真阅读,仔细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1收集对子,2 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文章,3 收集有关环境被破坏和被保护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谈话激趣。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夺目的文化瑰宝。老祖宗创造了一种文体,上下两句十分对称,叫“对子”,可有意思了。大家想见识一下吗?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倾听。
3 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1)要读出对子的韵脚。
(2)要读出对子的节奏,要按照相对的词语正确停顿。
(3)反复朗读,引导记忆。
让学生在读出韵味和停顿的基础上,自由读。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男女互对。
提醒注意两组对子的前两对,意思都是相反的;后三对意思相近或相似。让学生找找,并帮助学生记忆。
4 检查背诵。
5 交流收集的对子。
6 推荐阅读《幼学琼林》。举行对对子竞赛。
7 把对子抄在摘抄本上。
二、完成“阅读”。
1 谈话导入。
2 自由读短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 再读课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轻声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短文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指导阅读,完成文章后面的练习。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色最美?
(2)带着问题再读短文,把你认为美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脚。)
(3)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要求要读出它们的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
(4)归纳四季的美。
(5)了解短文叙述顺序。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和学生一起回忆《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
教学内容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丰富语言,感知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阅读短文《绿手指》,从中受到做事要持之以恒的教育,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事先阅读一些名家名著或其他读物。有条件的学生,可和父母(或同学)一起去逛逛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录音机。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读读背背”,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展示成语,读一读,指导读准字音。
2 学生朗读,试背。
3 指导学生按要求给这些成语、词组归类。
4 分类朗读,熟读成诵。
5 组织“成语知多少”接龙游戏,按座位顺序,逐个站起来说一个成语(或词组)。正确率最高的为优胜小组。
6 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同学之间帮助解答,教师做必要的'讲解。
二、完成“阅读”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1)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老太太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划出能说明她的特点的句子。
(2)你有哪些地方自己还弄不明白,需请教他人,做上记号。
3 汇报学习的初步感受,互相解决问题。
4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1)读一读短文后的思考题,说说文中的“绿手指”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
(2)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5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6 总结
7 带着对老太太的敬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二
读读背背——成语
阅读——绿手指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