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学校教案【最新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小学家长学校教案【最新7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篇1

关键词:学生成长档案;小班化教学;素质教育

一、小班化教学的概念

小班化教学一般是指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小班化教学,目的在于推行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美国教育专家有关论文指出,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时,学生能力普遍增强,成绩一般都会所提升,这一方面源于单个学生接受教师指导的时间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成长、性格养成的影响力提升,另一方面也由于学生有了更多发言、讨论、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机会,更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养成自信、开朗的良好性格。

小班化教学是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和更合理分配的结果,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有条件的地区正在积极尝试引进小班教学实验,不断提升小班化教学的比重,预计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前后,小班化教学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流。相对传统大班教育,小班化教学有其自身的要求,主要是构建民主和谐、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这也对教师专业水平、课程整合更新、评价体系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二、建立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整理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课业成绩和其他表现的,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的文字、图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记录,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果集中体现。传统的***管理,往往以学校为主,采取成人档案管理类似的流程,以表格填写为主要形式,内容仅限于学习成绩、教师评语等信息,信息偏于单薄,评价流于片面,难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期间的表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学校已普遍采用了内容更丰富、更具人性化的“个性化成长档案”,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更全面地收集各类资料信息,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凸现个性、展现自我,给自己的童年留下一个充实美好的记忆,充分实现记忆、教育、总结的效果,同时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情况提供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特点

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重在“个性”,促进成长。在基本形式的统一要求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成长经历,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充分参与。在传统大班环境下,教师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难以对每一个学生个体予以充分关注;与此相反,小班化教学在这一点上具有天然优势。在总体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数量大幅减少,教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指导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在个性化档案建立工作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参与明显增加,评价更客观、指导更具体、更具人性化、更有针对性,学生及家长的表现也会因之更活跃、更优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四、小班教学环境下个性化***的实践

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最好自学生入学开始,作为学习生活的一项常规内容引入教学实践。学校(或学区)一般会有一定的形式要求,往往是框架性的意见,以纸质表格为主,内容较少,不够具体,能够留给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在形式(保存介质)上,采用实体档案与电子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内容丰富、信息完整、便于整理互动,并具备一定扩展升级性能。本着便于入手、节约资金的原则,实体档案由通用的“档案手册”为中心,配以个人记录本,记录孩子们日常所书、所画、所收集的各类物品,作为低年级学生个人记录的主要内容;电子档案借用常用通讯软件平台,以“个人空间”形式,保留孩子们的照片、视频,在教师和父母的辅助下完成,作为高年级的重要记录内容。两类资料相互配合,形成一份全方位、多角度的个性化档案。

档案系统的构架,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班级档案”和“小组(队)”档案,形成班级―小组―个人的三级结构,充分体现中学生交流更充分、合作量更大的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品质。注意在三级档案中做好链接,做到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而不重复、冗余。班级、小组级档案,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贡献素材,成为团队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

在档案内容上,要注意统一的要求和自由的创意相结合,特别重视教师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学生人数大幅减少,日常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相对减轻的环境下,教师应注意安排时间,参与指导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并建档留存,鼓励学生将目标、计划、总结、感悟以及生活中拈花一笑的时刻、蓦然回首的瞬间保留在个性化档案中,并留言鼓励和指导。在小班教学中,存在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以教师指引为主,通过学生表达叙述、教师反馈总结完成教学,二是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围绕个人目标开展学习;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第一种方式更为适合、更加高效。同样,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也应重视教师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互动,重视基本的教学目标任务,强化教师作用,以个性化档案中交流、评点的形式指引学生完成既定教育目标,因人而异地培养良好个性,避免“个性化”教育流于形式、为个性而个性等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更有利于建立相对理想的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需要充分转变观念,建立“大档案”意识,采取合理引导措施,充分发挥教育参与者的主管能动性,以建档的形式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也给孩子们留下一份珍贵的童年回忆。

参考文献:

[1]陶青。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

[2]吴晓雯。创设自主和谐的小班化教学环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3]周旭初。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留下学生发展的足迹[J].网络教育,2009(03).

[4]张丽娟。有效小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8).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篇2

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所谓课程,应该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全部。因此课程有静态的学习科目,也有动态学习进程规划。

目前,我国新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如何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和地方课程中的校本课程建设好,这是每一位校长必须认真而又严肃考虑的问题。张丰主任指出:在课程建设中,以往学校只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方式,那是偏面的。因此造成了整齐划一的育人模式,方红峰处长强调:后普及时代(指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时代)快速到来,但教育者思想还停留在教育资源稀缺时代,认为好学生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教育者不仅认识上不足――唯成绩、唯分数,而且在行动上更表现不足――高度统一的课程、基本一致的教学要求、划一的评价标准,造成当下学生厌学、没有想象力、缺少思维品质等现象。

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育人模式乃是当下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最为急迫的问题。要转变学习方式,就要努力学会让国家课程校本化,重点在于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活动中的能动性。换而言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校长课程执行力和教师观念的转变。

结合学校实际,实施课程建设

方红峰处长指出:小学学段的任务定位于“补短”,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未来职业生活做好准备,因此小学教育观念应从过去的“甄别人才”转变为现在的“人人成才”,教学方法应由全班当一个人教转变为每个人当全班教,由差距教育转变为差异教育,教师由园丁转变为土壤(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肥沃)。他认为要实现这样真正的变革,必须从三方面着手,即制度、内容、能力。

学校已着手开发的“快乐健体”“快乐实践”“快乐学习”三大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制度、教学制度和评价制度。

快乐健体――以快乐足球课程为核心,开展阳光运动 通过“快乐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将足球文化和足球运动融合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全力追求“团结、争先、自信、快乐”的课程目标。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每学期开展一次体育节、艺术节,每年3月份开展班级足球联赛,以此增设丰富多彩的足球内容与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快乐实践――以德育实践课程为主题,开展有效德育 通过“德育实践”主题活动开展,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着力培养“文明、自理、合作、向上”的课程目标。每月确定一个主题课程,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通过亲情家长会来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

快乐学习――以教学课改为平台,开展快乐学习 通过书香校园、快乐社团、课堂改革三大课程平台,全力实现“爱学、会学、博长、阳光”的课程目标。开设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社团活动课程;实施“小组合作下的导学型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每年一次丰富的读书节活动。

要实施这样的课程体系,要建立《长超小学三大课程体系教学制度》《长超小学快乐少年评价机制》《长超小学教职工教革执行力评价制度》等,以保障教学改革的真正实施,真正为人人成才奠定基础。在这三大课程体系中,构建“小组合作下的导学型课堂”乃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体现。

深化小组合作下的导学型课堂

国家课程校本化最为关键在于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途径是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基于学情的备课。如何把每个学生当全班人教,必须要充分地基于学情的备课。为了真正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在课改中实行了“小组合作下的导学型课堂”――以导学单为个性化教学的拐杖。

导学案的功能主要为:一是触及核心学习内容的提前思考,是为课堂学习作铺垫(让学生有备而来),而非课后练习提前做;二是通过学案呈现学生独立学习进展的差异,为教师诊断学情(批改与反馈)合理介入提供依据;三是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学的方法,是学法指导的载体,促进学生将学习方法变成习惯。

如何将“小组合作下的导学型课堂”深入下去:一是继续加强理念意识的教育,转变教师的育人观与教学理念,让教师充分认识教学改革乃是教育发展必经之路;二是精心设计导学案,决不让导学案成为训练单;三是定期研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小组合作”“导学案”真正发挥其作用。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小学生放学后托管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区各小学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以服务学生、家庭和社会为宗旨,着力破解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孩子难以接回、无人看护的问题。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和《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通知》(吉教联〔2018〕14号)文件精神,着力破解“三点半难题”,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使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愿参加。以服务学生、家长为宗旨,着力破解“三点半难题”。本着家长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尊重家长需要和意愿,由有需要的家长自愿报名,接受课后托管服务。

2.坚持以学校为主体。课后托管服务由学校组织实施,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和监督下进行,确保托管科学、规范、安全、有序。

3.坚持规范操作。各校在本方案指导下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规范操作。以学生自习、为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主。坚决不允许利用课后托管时间进行集体授课、补课。

4.坚持以安全为主。加强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发挥学生校园保险作用,切实保证课后服务期间学生安全问题。

二、实施范围、课后托管时间及实施步骤

(一)实施范围

从2020年秋季开学开始,在城区各小学全面实施课后托管。

(二)托管时间

托管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四(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除外)下午3:30放学后至5:00(夏季可延长至5:30)。每周五下午3:30放学,3:30-5:00为教师集备或者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三)实施步骤

1.调查动员阶段:

各个学校要成立课后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教师大会,做好教师动员工作,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

2.工作准备阶段:

学校制定课后托管工作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明确托管工作职责分工,上报教育局审核。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特色活动科目、教师、场所等,为实施课后托管服务做好准备。

3.实施阶段:

课后托管开始实施,学校课后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对托管服务全程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责,确保托管服务安全运行。教育局也将加强对课后托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进行规范。

三、托管服务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管理形式

(一)师资力量。

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由校内教师自愿承担,要筛选身心健康、业务能力精专的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学校和教师要签订责任状。

(二)课程内容。

采取作业辅导加特色活动课的形式,其中特色活动以体育、艺术、社团活动为主,将琵琶社团活动纳入其中。不得利用课后托管时间进行集体授课、补课,不得将课后托管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

(三)管理形式。

以“静态辅导+动态活动”为基本托管运行模式,主要以学校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

四、托管经费来源、使用、管理

(一)托管经费来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设定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应当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按有关规定由省级教育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联合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基于我区实际,拟采用收取服务性费用的方式筹措课后服务经费。考虑我区的学校实际、教师工作量、家长承受能力等,同时借鉴其他县市的收费标准,我区收费标准拟暂定为每生每月80元,按月收取。将来省相关部门确定统一收费标准后,如有偏差再依据规定重新核算。

(二)托管经费的使用

课后服务经费专项用于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产生的开支,如参与课后服务的一线教师、带班领导、后勤保障人员的补助费和因开展课后服务而产生的水电费、开展活动所用设备和耗材的购置、管理运行经费及集体培训等。各学校要定期公示托管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托管经费的管理

区教育局财务科、监察室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要确保托管经费专款专用。

五、托管服务程序

是否参与课后托管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参加托管服务的学生,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公示确定后,学校与家长签订托管协议,按照本校工作方案实施。学校要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带班制度,每天由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督促检查课后服务情况,同时设定专人以年组或者楼层为单位进行监管,做到全程有效监管,确保课后服务安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区教育局成立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谋划、指导和监督。局相关科室、直属部门、各小学校要统一思想,切实把学生课后服务作为民生工程抓实、抓好,积极稳妥推进。

(二)强化学校主体责任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服务方案和管理制度,负责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要成立组织机构,每学期要制定详细的课后服务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建立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家校联系制度、准入和退出机制、公示制度、课后看护日志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制,做到集中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保障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要建立信息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托管的科学化水平。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学校要审核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并给予恰当的指导,确保课后托管服务让学生满意。要加强对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教师的在岗培训,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三)加强安全管理

要加强课程设置、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的风险预评估,同时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将该时段纳入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校园意外伤害险的承保范围。各学校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办法,做好活动安全预案,保障师生的安全,确保托管服务顺利实施。

(四)坚持利民惠民

课后托管服务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贫困家庭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给予适当的费用减免政策(以建档立卡为主的贫困学生,每月按收费标准减免一半费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托管服务,确保惠民实事落到实处。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篇4

几年来,天津市北辰区教育局在努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启动了“北辰区中小幼教育衔接实验项目”,确立了“中小幼教育衔接点的探索与实践”的教育科研课题,并成功立项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通过努力探索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进一步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缓解了基础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一、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缓解择校问题的点滴思考

我区探索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旨在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各学段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做好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础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1.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可以实现区域内对口学校共建共强。

我们探讨的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是针对一定行政区域内对口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育有效衔接。这些学校、幼儿园在各自阶段的教育发展上也是不均衡的。有的区域小学强一点、有的中学强一点、有的幼儿园强一点,当然也存在着都强、都弱的现象。不论什么样的学校,要想实现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都必须加强中小幼不同阶段的教育交往。区域内学校、幼儿园通过深度交往可以达成教育理解,以往区域教育交流以同类学校居多,实施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加强了区域内不同阶段学校的深度交往,可以使各阶段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学段的办学特点,达成教育理解;通过深度交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是以对口中小学、幼儿园深度合作、有效交流为前提的,这种深度合作、有效交流可以实现区域内对口学校资源共享;通过深度交往可以消减彼此差距,不同学段学校在深度交往中彼此取长补短、共建共强,从而消减这一区域内中小幼不同阶段的教育差距,保证本区域的学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学生在这种深度融合中产生了对本区域内高一级学校的了解和向往,可以有效缓解升学时的择校问题。

2.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可以实现高一级学校教育提前介入。

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要求区域内低一级学校本着既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更要求高一级学校对于即将升入本校的准新生进行提前的教育介入。提前教育介入包括: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成长足迹、家庭状况等,以便学生入学后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3.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可以达到区域内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情感沟通。

通过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的开展,把区域内不同学段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这种交流、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彼此间的情感建立起来,对区域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的理解和共识逐步达成,可以有效缓解升学时的择校问题。

二、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缓解择校问题的实践探索

1.课程衔接。

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了做好区域内中小幼教育衔接,我们梳理了国家课程中中小学阶段各学科的知识点并积极倡导区域内对口中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协调统一,使学生进入中学后能较好地融入到中学的课程体系中。

(1)注重国家课程的知识点衔接,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做好铺垫。

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国家课程的设置基本是采取九年一贯制的思路进行设计的,中小学语、数、外等学科的课程标准也是按照九年一贯制进行制定的。但是,在课标的解读上,中小学教师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小学教师很少能够立足于学生九年的发展解读课标,中学教师也很少关注课标中对于学生小学阶段在三维目标上的具体要求,从而造成学生升入中学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的课程学习,中学教师也不能快速了解学生,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此,我区在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的探索中十分注重对于国家课程特别是语、数、外学科中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梳理,并通过中小学教师合流培训、教研,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做好铺垫。

(2)倡导校本课程体系的衔接。

新课改以来,倡导学校设置校本课程。各中小学也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多种校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在进行中小幼教育衔接的探索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存在着严重的不对接现象。这样无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此,我们注重引导学区内对口中小学在校本课程设置上的有效衔接,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后续学习问题,也增强了对口中学对学区内小学生的吸引力。在实践中很多对口中小学还尝试了校本课程的共同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因为对口中学开设了自己喜欢且有一定基础的校本课程而放弃择校。

2.德育衔接。

在几年的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探索中,我区十分注重对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细化了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过渡铺垫”系列德育活动。所谓“过渡铺垫”是指在中小幼衔接环境中,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帮助学生设计各项德育活动,加强相邻学段学生的交流互动。为学生搭建知识与能力的脚手架,协助学生平稳顺利地过渡到高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实施德育“过渡铺垫”,使学生对即将升入的学校有了亲切感;家长对对口学校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师间有了进一步的交流,为学生顺利升入对口学校打下了感情基础。

(1)园校互动,引导一年级新生就近入学。

在幼小教育有效衔接的探索中,我区倡导加强园校互动,包括:园校互访、同庆六一、“体验未来生活”一日游、幼小衔接教育夏令营、亲子课堂等特色活动,加强了幼儿及其家长对对口小学的了解,也使对口小学的教师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幼儿有了相应的了解。特别是拉近了幼儿与对口小学及其教师的情感距离,有效地引导幼儿就近入学。

(2)中小学德育共建,让小学生提前了解对口中学。

在中小学教育衔接中,我区倡导对口中小学进行德育共建活动。具体做法是:对口中小学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德育目标并制定相关评价细则,保证落实。同时,在中小学德育共建活动中开展了加强中小学联系的特色德育活动。包括:“中小幼衔接学生联谊活动”“体验未来生活一日游活动”“中小幼衔接教育夏令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中小学德育共建,落实了德育“过渡铺垫”,使小学六年级学生提前了解了即将升入的对口中学,增进了彼此的感情,缓解了择校问题。

3.学情衔接。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天津市各中小学为学生建立了电子学籍档案。在探索区域中小幼教育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我区将电子学籍档案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信息。同时,我区还要求对口中小学同即将进入到自己学校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电子档案便成了沟通的桥梁。

(1)建立幼儿成长电子档案,对口小学提前介入。

我区要求各幼儿园为入园的每一个幼儿建立成长电子档案,随时记录幼儿的成长情况,包括: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活动表现、大事记等。幼儿三年的成长足迹在电子档案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并由幼儿园负责将即将入学的幼儿档案传送到对口小学。对口小学便可据此提前介入对一年级新生的学前教育,在与幼儿及家长的有效沟通中达到理解与共识,幼儿家长也通过与学校的沟通进一步了解了学校,为就近入学扫清了障碍。

(2)完善学生学籍档案,对口中学提前了解学生。

在天津市规定的学籍档案基础上,我区进一步细化了档案内容,使之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小学的成长轨迹。并要求各小学提前向对口中学提供即将升入中学的学生的电子信息。对口中学要组织即将接手七年级的班主任教师提前了解学生情况并依据学生电子信息与学生家长开展有效沟通,达到理解与信任,使准七年级学生的家长了解学校、信任教师,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对口中学上学。

4.研训衔接。

在中小幼衔接的过程中,教师通常被视为最关键的因素,不同学段教师必须认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理念,才能与其他教师和平共处并分享各自的教育理念。合流培训,能促使不同年级段教师在课程与教学、儿童发展等方面形成共识。为此,我们建立了相关教研、培训制度,改变现存的分离状态,促进中小幼的有效衔接。

(1)建立对口幼小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在幼小教育衔接的探索中,我区建立了对口幼小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规定学区片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开展定期交流,包括:听课交流、参观互访、教学研讨、教育沙龙等。通过定期交流,幼小教师对于彼此学段教育教学的性质、特点、目标、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幼儿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稳过渡。同时,我们把这些交流活动向幼儿的家长宣传、介绍并邀请部分家长及社区人员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在交流与理解中,幼儿家长消除了学生就近入学的担心,缓解了择校问题。

(2)建立中小学教师合流培训、教研制度。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篇5

要想促进全镇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教学质量均衡提高,应该努力缩小村小、教学点与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的差距,缩小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的差距,从而实现县域内的均衡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强化中心小学在全镇小学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村小的管理。于田镇小学教学质量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并名列全县前茅,所管理的学校能年年评为先进单位,并获省“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主要得益于“三重”管理的实施。

一是注重目标+激励管理。要加强村小的管理,大面积提高村小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村小校长的积极性是关键。为此,我对村小校长实施目标管理。让校长明确目标,用目标引领管理,用目标凝聚人心,形成管理合力。开学之前各村小校长根据本校实际,提出这一任期的总体目标及年度目标。然后我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考评要求以及学校存在的问题和现有师资等情况,与班子成员讨论决定校长任期目标与年度目标。为使校长按年度目标进行工作并不断提高积极性,我与班子成员根据各位校长报送上来的每学期工作目标,制定出《目标达标奖惩办法》,明确规定校长和教职工的绩效奖与目标的成功率挂钩。村小管理规范,成绩上升了,又对中心小学形成了压力,也就促进了中心小学各项工作质量的提升,因而形成了村小与中心小学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从而达到了均衡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注重制度+民主管理。校长求真务实、民主坦诚的工作作风,能凝聚教师合力。为使民主管理成为实实在在的机制,校长首先应在学校工作的重大决策上,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搞“一言堂”。其次是制订好学校制度与各种方案。为使制度和方案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和拥护,所有制度和方案出台之前,我都会到各个村小听取基层教师意见,然后写出草案,在支部会和行政会上研究,定出讨论稿,再返回各小学进行讨论,最后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我们制定的《办学水平评估方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方案》《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养良好习惯、创文明班级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方案,充分调动了村小和教师的积极性。再次是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学校重大事务行政集体研究决定并及时向教师公布。评优、评先、晋级、表彰等均按方案与制度办理。通过民主管理,全体教师对待学校工作能群策群力,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三是注重人文+和谐管理。在管理中,我视老师为主人,真诚服务于教师,努力创设人文和谐的校园。我校每年邀请专家、骨干教师到学校作讲座、上示范课。同时也派出骨干教师到村小送课、讲座。通过专家、骨干教师的引领以及本土有效经验的推广应用,及时解决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困惑,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老教师偏多,因此,学校每年组织教师进行健康检查,召开老教师迎新年茶话会,把长期在教学点工作且快要退休的教师调到中心小学安享晚年,让村小的每一位教师都感受着学校的关心与爱护。老教师感到了温暖,中年教师感到了鼓舞,为团体凝聚力的打造奠定了根基。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篇6

本年度,我们柿子园镇联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文化培树年”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推进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莘县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严格按《规范课程设置标准和计划情况》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现将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效益

1、规范课程:我镇各学校严格执行《规范课程设置标准和计划情况》,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学校要求所有课程都必须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或相关资料。

2、规范考试评价机制:对学生,严格规范考试行为。除每期期末一次文化考试之外,我校未组织学生参加其它各种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对教师,依据县局对单位和教师个人考核方案,我联校对教师个人和各单位的工作评价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注重了工作过程性评价,注重了学科的均衡发展性评价,注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注重了教师个人与本单位整体利益的结合;对语文、数学、外语三学科除了学科知识的考查外,又采取了抽取样本的方式对各年级各班诸学科知识的运用、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形成了我镇教师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氛围。

3、我镇各学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确保区域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并进行公示。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4、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照省规定执行:每周上课5天,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同时,我们向家长宣传: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5、严格控制作业量。我镇各学校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均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

6、严格教学用书管理。我镇各学校学生所使用的均为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教学用书。我镇各学校从不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也从不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循环教材要求学生均包书皮,不得在书上乱涂乱画,保证教材整洁完好,以利循环使用。

7、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和文件,我镇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度,同时制定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确保广大师生校园内的安全。我镇各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积极推进“三大工程”, 促使教学质量提升

1、进课堂抓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联校本年度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过程管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努力使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度化、规范化,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教研室制订了详细的教师课堂授课活动安排表,在活动期间,联校教研室同志深入到各学校普听教师的课,本校同学科教师都参与活动,纳入教师个人及学校量化。通过这种方式,教研室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师,了解其授课能力、业务能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甚至他的口语表达和人文素养。这样更有利于教研室推出一批教坛新秀,作为联校下一步培养的对象,联校将为其搭建平台,让他们走出乡、县、甚至市。同时让年轻教师带动中老年教师,作为一个突破口,进而带动全镇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教研来提升全镇各小学的教学质量。我联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小课题研讨、教师沙龙、各种文体活动、业务指标的评查等等。

2、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是将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列入学校正式课程,让养成教育工作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和长期化的良好局面。该校本教材是以《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以县局“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实施方案”为载体,结合中心小学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学生养成教育——“十四之星”评选,分“理论知识”、“事件与案例”、“多彩活动”三部分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按学段(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各年级学段特点先易后难,分层次实施,分阶段落实,呈梯级上升。力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以班级开展的争创“特色班队”,少先大队开展的“我为国旗添光彩”的周一升旗,学生素养督评中的“我的才艺我展示”、“课本剧表演”,习惯养成中“十四行为之星”的争创,“书香校院”的创建等为活动载体,全力营造特色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彰显个性、发展特长”的自我展示平台。2018年5月镇中心小学被评为莘县文明校园。

3、抓好振兴阅读,让读书活动蔚然成风。

把“振兴阅读工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适当安排阅读课时。把读书活动纳入到教师工作业绩的考评中;把学生的阅读纳入到综合素质考核之中,建立学生阅读笔记,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

4、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联校在课堂教学建设中,建立起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常规工作两大考核评估体系,对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建设的程度、备课、上课、业务指标、单元测评、教研活动等纳入过程性评价,实施月检查、月公示,实行奖惩公开,纳入到教师综合考评中。激发了教师工作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2017年在全县小学六年级毕业班文化测评评比中,我镇成绩名列全县第三名,较2016年的全县第五名又前进了两个名次。2017年底,在全县教学工作评比中,我镇联校被评为先进单位。

三、强化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

师德建设是我联校常抓的重点德育工作,联校以县局下发的教师“十条禁令”为抓手,完善制度和监督机制,提升师德水准。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

一是制定出台师德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了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并设有专人管理。对教师平时工作中师德方面的先进事迹及违纪行为做好记载,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考核,记录教师档案,杜绝违背师德现象的发生。

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师德建设考核评估方案》,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师自评,教师、学生、家长互评的评价机制,将师德建设与教师年终综合考核结合起来,把师德要求落实到教师队伍考核管理之中。

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

四、抓好几个活动载体,促进全镇各学校内涵发展

在全面抓规范的同时,联校通过不断地活动,引到学校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丰富内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势后劲。

1、书香校园:2017年我镇联校给三处完小分别购置图书:中心小学12000册,堰里铺小学9000册,赵海小学6500册。购置报刊三处完小各60种,教学点20种。各学校全建起了图书角,图书馆用书、学生自有书籍进入了班级,读书活动蔚然成风,尤其是中心小学已形成一套完善制度。在全县小学生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我镇有三名学生参赛,分别荣获县级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2、养成教育:为提升养成教育水平,各校均能依据本校实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品德素养教育。我们主要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列入学校正式课程,这标志着我们的养成教育工作已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和长期化的良好局面。开展“创建特色德育活动”工作。号召全乡各校打造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德育主题活动,不断将养成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如我镇中心小学形成了以周一升旗活动为主体的班队特色活动:学生人人参与,班班皆是国旗中队,队队轮流主持,每周一个教育主题。目前此项活动已日趋成熟,做到了每位教师都是合格的中队辅导员,班主任都是出色的中队辅导员,近二分之一的学生都是合格的活动主持人、旗手和护旗手,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有了国旗下讲话的经历。2017年12月在全县小学生演唱比赛活动中,我联校荣获团体第五名。

3、校园文化:联校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各校均已十分重视,并且联校已多次进行了专项检查评比。

4、开展了说评课、教育叙事、镇优质课、美文诵读和教学基本功评比,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5、家校沟通,促进家校信息交流。各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家长会,与家长交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家访制度,设立家访簿,班科任老师每学年对每位学生至少有一次的家访,家校配合,促进了家校的信息交流。

6、学校特色:各校均在积极探索中,我镇各学校把书法教育列为特色项目和发展方向,此项工作已抓了三年,我镇各学校都制定特色建设的实施方案。增设了写字课,搞好特色宣传,营造特色氛围,每周上好特色课程(书法指导课),以活动为载体,由班级到学校层层开展竞赛活动。通过特色建设方案的实施,学生的书写更规范了,作业更整洁了。可以说,书法教育特色已见成效。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篇7

各位领导:

我简要就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校这一年来重点抓的几件事。

一、立足长远发展,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针对“村级学校太差”的现状,为了有效提升村级小学的办学管理水平,学校制定了《**乡学校管理村小试行方案》,成立学部管理村小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李楚芳任组长,学部校长谭宇栋(刘湘春)、王志兵任副组长,钟昕、曹成海、刘朝晖、李德义任成员。负责学部管理村小的实施工作。村小的管理实行在学部校长领导下的村小校长负责管理责任制,村小校长是村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学部行政指导下独立组织开展工作,接受群众监督。此项举措,使试行村小的教学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抽考成绩两率均达95%以上。

二是为了规范办学行为,**乡成立了规范办学行为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肖雪莲同志任组长,乡长黄由兵、常务副乡长王良东、学校校长李楚芳三位同志任副组长,各村支书和主任为成员工作组。通过广泛宣传,耐心地做对象的工作,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成功地取缔了**乡所有非法办学机构,将学前班正式纳入公办,实现了**教育真正的从基础抓起,为提高**教育质量夯实了基础,为本乡老师一年赢得福利20万元。

二、建章立制赢人心,出台一系列方案制度

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修订了《**乡学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乡学校职称晋升择优量化方案》。《**乡学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涉及到的金额差距大--最高与最低一期差两千多,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极大地刺激了教师。《**乡学校职称晋升择优量化方案》以成绩论英雄,谁工作认真、成绩高好,谁就晋升职称。进一步完善了《**乡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方案》,制定了《宜章县**乡教学能手、师德标兵、先进积极分子、优秀班主任等先进个人评比办法》、《宜章县**乡办学行为和两个常规检查方案》、《学部管理村小试行方案》、《宜章县**乡学校推行公务员卡消费及厉行节约的规定》,《校产维修申报制度》等方案制度,加强了对学校和教师教的管理。《**乡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方案》和《宜章县**乡教学能手、师德标兵、先进积极分子、优秀班主任等先进个人评比办法》这两个方案奖励的面积广,涉及到的老师多,只要工作认真,就能受到表彰。今年教师节表彰了40余名本乡名师,激发了教师活力、工作热情。《宜章县**乡学校推行公务员卡消费及厉行节约的规定》和《校产维修申报制度》出台,加强了学校经费和账产的管理,公务员卡消费情况在全县公示中名列前茅,维护经费公开,做到亲兄弟明算帐,改变了校产损坏了没钱修的状况。

三、想方设法筹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前几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今年,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学校出台了《学校校舍维修申报的规定》,这一规定出台,统筹到了维修资金八万元左右,添置了课桌500套(自筹40%);维修了中心小学和黄土岭小学门窗、围墙和邱家小学的围墙;改建了中学办公室。今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争取到了专项资金480万元左右,新建了戴家、尖角山、峙冲与谭家小学的食堂;完成范家小学省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和平原幼儿的改建;开通了中学班班通;正在建设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教师周转房和中心小学围墙;硬化了中学、戴家小学的羽毛球场和谭家小学的操场;维修了黄土岭小学、戴家小学的围墙,中学教学楼楼梯板。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四、组织机构健全,重视党、青、工、妇、退工作。

我校党支部、工会、退教协会等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学校能安排专项经费,如退教协会安排了2万元,工会安排了4万元,党支部安排了5000元。有了经费,各组织机构就能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如:工会能正常召开教代会,慰问或支助困难教职工等活动;退教协会今年组织了重阳节座谈会、红歌会、征文和书画比赛等活动。充分地发挥了各组织机构的管理功能,体现了学校是一个集体,学校是教职工的家,凝聚了人心。

五、扎实做事,清白做人

学校办任何事都是公开透明的,教职工满意度高。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教学奖励等都是先有方案制度,然后根据方案制度量化,根据量化分确定人选,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才上报。方案制度都是先由学校行政起草,草案发至各位教师,先由教师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教代会讨论通过,最后才成文发至各校予以执行。这样的方案制度执行起来无抵触,各项制度能落实到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