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该页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谁说一说。(待学生发现后指名说一说,能说出表示的意思不同即可)

(3)还能说出带有“张”字的词语吗?指名请学生扩词。

第二课时

带领学生去积累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数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流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了解书信的格式。

2.懂得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风俗。

二、教学过程:

一)例文引路

1. 学生默读信的内容,思考:王磊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写了什么,内容吸引人吗?为什么?

2.分小组交流回答

小结:作者写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重点选了两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来写因此写得生动具体,很吸引人。

二)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三)启发交流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独具特色之处吗?你准备选拿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介绍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习例文介绍具体生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 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 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 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 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 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 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出示:( )的琴声

8、 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 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三、想像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谁再来读?

生:“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师: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朗读整首诗歌。

2、读出节奏、有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

3、读中感悟,感受追求“明亮”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开启诗(全体同学起立)

师:早安,孩子们。

生:早安,陈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师:诗歌在黎明开启。

生:希望在清晨放飞。

师:我们一路追寻。

生:我们一路收获。

师:在这最美的一天,让我们用最美的词语,让我们用最动听的声音。

生:与黎明共舞,迎接新的一天!

孩子们,让我们调整好呼吸,用最动听的声音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小树摇曲》吧!

二、配乐复习诗《小树摇曲》

我们来回忆一下这首诗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再来看看金子美玲的这首诗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三、新授诗。

1、出示课题,齐读,提问:你怎么理解“明亮”这个词?

2、下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这首诗,注意老师是怎么读的!(范读)

3、同学们听得真认真啊!这首诗中提到了谁?它们明亮的那方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像老师一样也来读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

4、谁来回答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为什么小草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生答)你的感受这么深,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把这一小节读得很好,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一读吧!(老师感受到了小草的生机勃勃!掌声)还有谁也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老师感受到了)请同学们像刚才那两位同学一样,同桌间相互练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同桌读)

5、谁愿意来做这棵积极向上的小草?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那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掌声)

6、让我们试着通过背诵这一小节一起去赞美小草吧!能背的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小草向着日光积极向上生长的画面把它背下来,背不了的同学,可以看着屏幕朗读。

7、不只是小草,在诗中还有谁也这么渴望着明亮那方呢?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虫?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飞虫吗?(老师感受到了你对飞虫的喜爱和发自内心的赞美!)

8、谁还能读得比他更勇敢?(真是一只勇敢拼搏的飞虫啊!掌声)

9、请同学们小组比赛,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这一小节吧!

10、除了飞虫和小草,还有许多的孩子也渴望着明亮那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小节吧!(生齐读第三小节)

11、小草渴望阳光,因为它要茁壮成长;飞虫勇敢扑火,因为它要追寻灯火闪烁的方向;农村的孩子们刻苦学习,因为他们渴望走出大山。那你心中的渴望又是什么呢?(指名说)

12、你们真是一群有追求、有理想的孩子,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创编诗。

1、这首诗是作者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感而发的,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这样勇敢的人。你能用填空的方式,把赞美送给某个积极向着明亮那方的人或大自然中的某样事物吗?请先在四人小组中练习说一说。

2、指名说。

五、赠送诗。

老师也有一首诗要送给今天表现出色的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

六、结束诗。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被谱成了曲子,非常的好听,课后大家可以找来听一听。同学们,明亮那方是希望,是美好的理想,老师相信你们永远都会向着明亮那方前进,你们的明天会更美好!喜欢这首诗的孩子们,希望能把它背下来。

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一个清新的早晨!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美妙的早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万里船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藏品丰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材分析

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一朵浪花,一缕阳光,在孩子的眼睛里却是博大的世界,因为孩子在用心灵拥抱这个世界。诗歌内容浅显,意境悠远。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本课篇幅短小,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理解。

形声字记忆:

“棵、园、浪、蓝、很、拥、抱、朗”都是形声字,形旁与这个字的意思有关,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要让学生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字不能只读半边,如“棵”。

形近字比较记忆:

颗——棵国——园蓝——篮

还可以通过去掉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上的词语等形式进行学习巩固。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结合朗读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学习这篇课文较好的方法。

朗读第一小节,让学生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鲜花开在哪里?从而理解这种联想的合理性。

朗读第二小节,说一说:浪花和大海是什么关系?阳光和蓝天是什么关系?从而了解作者思维的广阔。

第一、二小节的朗读语气要舒缓,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意境。

第三小节是全篇的总结,也是全篇的“诗眼”所在。前两句“看到眼前这小小的世界,我想得很远很远”总括前两小节所写内容,后两句“我要去拥抱草原、大海、果园,还有那晴朗的蓝天”既结束全篇,也是感情的飞扬与升华。指导学生理解“拥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既是张开双臂去拥抱大自然、投身大自然,也是张开心灵去拥抱世界、感受世界。

第三节前两句的朗读要突出联想的悠远,后两句感情要激昂、饱满。

三、展开想象,改写或续编课文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说一说:看到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你会想到些什么?可以改编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改变诗句的意思。

如:

看到一棵小草,

我想到了原野。

看到一朵鲜花,

我想到了春天。

看到一颗星星,

我想到了宇宙。

教师要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将学生想像的句子整理下来,请他们自己配上插图,张贴在教室里,办一期“我们心中的世界”的壁报。

四、生字书写

本课要认的四个生字均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写法上不尽相同。“看”的第四笔“撇”要写得稍长,基本包围下面的“目”。“草”字要写得上小下大。“朵”字和“果”字上下两部分要写得匀称些。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2、介绍作者、解题;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5、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结合“思考和练习”二,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课文,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

(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2、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3、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讨论第三题: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三、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一;补充练习。

2背诵全文。

3、用一个寓言故事;用五个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体的比喻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了解孟子对古代认识人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

了解孟子对认识人的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背诵离娄章句上(十四)的名句

二、注重朗读

第一步,读准: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顺:请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们点评。

第三步,听读:听名家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和感情。

第四步,读齐:集体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三、整体感知

讲述离娄章句上十五

四、品读名句

名句: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廋④哉?

译文: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

品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从人物画的角度来说的。而我们看到,早于他一千多年,中国的孟子就已经从识人的角度把这个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了。

日莲宗的《妙法尼》也说过:巨人也好,诛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

所以,与其察言观色,不如观察他的眼睛。

现代美容术已经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试验场地,但是,仍有一点是它无能为力的,那就是眼神。

眼神是无法加以化妆或掩饰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级美容大师。

观察眼神,洞若观火。

别听他说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你要看着他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现代美容术已经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试验场地,但是,仍有一点是它无能为力的,那就是眼神。眼神是无法加以化妆或掩饰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级美容大师。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本,背诵名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情读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班会的“趣”味,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内涵,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

二、走进“有趣的班会”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2、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

3、全班汇报,归纳。

(1)在班会上陈思同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1)爱迪生年幼时和同伴做让人充气升天实验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送人上天的气球)

(2)幻灯出示:

奇思妙想特点

发明像金箍棒似的书包  能变大变小

发明会说话的钥匙  能自己说话

发明像气球一样的旅行  袋能悬在空中

发明不怕摔的眼镜摔到地上 能自动弹到手

给马路安个拉链   可以随时打开

我也想发明…………

①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吧!

三、领悟班会的主旨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对班主任那段话的理解。(学生交流)

3、与小组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悟这次班会的“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板书设计:

有趣的班会

能大能小的书包

奇思妙想 会说话的钥匙  发明,从不拒绝

能悬在空中的旅行袋

出发明 不怕摔的眼镜  奇思妙想

给马路安个拉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